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老子韩非列传读后感【精选推荐】

时间:2022-04-20 10:05: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子韩非列传读后感【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老子韩非列传读后感【精选推荐】

前记:“我读《史记》”的栏目全为个人读书笔记,亦或全属个人体会和心得,并非学术研究,仅记己之所欲与所思,奈本人才疏学浅,所言会有缺或漏,甚至会胡乱所言,请勿见笑。以前读书,不喜于笔记,导致后来时间长了由于个人的“健忘”所致,也便和没读过一样,所以现在也就记一点。

本篇名亦叫《史记。老庄伸韩列传》,这应该更为准确些,但我读的版本上称《老子韩非列传》,也就将之为题。

老子者,姓李,名耳,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着《老子》,亦称《道德经》。关于老子,《史记》也言极为少。且在他着《老子》后,便不知了去向。史书已有的,我不再言。曾记《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最初涉及此段《道德经》是在高三的时候,听我们数学老师给我们背诵的,那时候他是教给我们用来解数学题的,最初觉得好玩,也就每节课跟着老师背,后来感觉还真如老师说的那么回事,可以用来解题。有趣之余,便是对老师和古人老子的敬佩。当时就后悔没通读过《道德经》,要不那高考数学肯定能多考几十分,也不单为此,更有的是我们古代人们的智慧对我的吸引。说起将《道德经》用在解数学题上,也许大家和我当时一样的心里,“好奇、甚至觉得诡异”,其实真的如此,我对《道德经》的参悟肯定没我那老师的透彻,但我还算明白了过来。此意仅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大致可以理解为“以不变应万变”之类。

关于《道德经》,遗憾读得甚少,也并非全有所悟。但有一点,便是我们古人几千年以前便已悟出的人性哲理,当今的人们却还需要许多人为文以呼吁,这便是很令人甚觉叹息。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史记》“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而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
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娇祭之牺牛乎?养食之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一段,尤为感慨。面对“千金、重位”,却不为所动,且发出“无污我,…终身不仕…”之豪言,在今日社会,当是甚为难有了。古人之如此心境,深感敬佩。所谓“食人之禄,为人当差”,即便有“千金、重位”那也是多些“食粮”,“喂饱”了好“入大庙”。站得越高,望得越远,可是站得越高,路也就越绝,倒不如平地上之自由快活。古人便有“不为五斗米折腰”之说,而在今下,便怕难有了,为了生存,我们都在苦苦挣扎,还哪管得了“入不入庙”呢,只要有米便很够了。现在正如社会所言“大学生多如牛毛”,多数毕业了都在为着工作而发愁。没毕业的也就参考用人单位之所需,尽力把自己改造得更符合他们的要求,以便以后毕业了“有庙可进”,甚是悲哀啊,寒窗苦读若干年,并不是为自己之志,为自己之所爱,而是为满足别人之所需。于是不管它是有兴趣的,没兴趣的,甚或讨厌的,都学学吧,为了达到别人之要求,只能这样了。那所谓“天赋”什么的,我们也就没余力去考虑了,所有的志向留给“有余力”的时候再说吧!莫非是如人们所说“人才”太多了么?不觉如此。花终究还是长在自然里的美,花盆里根据人们的意愿所培育的,只会越来越扭曲。

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着书二篇,号曰《申子》。对此无所记。

关于韩非,很早便已经读过他的传记。要比今日读的更为详细和全面一些。该篇《老庄申韩列传》也对他的记载比较多。然对前人的着作,每个人读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韩非亦和众多不得志之能人一样,也是一个悲剧性人才。在韩国不受韩王重用。奋力写书,着下《孤愤》等书十余万字。身为人臣,深知向君王游说之难处,便着下《说难》,他的《说难》终为后人所用,然他自己却在还未得志之时因受同门李斯之所妒忌,便被其害。每次读到这里,便为之叹息。今时社会不也一样么,只是程度很方式变了而已。兽为食物而灭同类,其人也如此,都为下臣,却为更能在君王面前讨些重用便杀同门。自古便如此,也就成性吧!

该篇所列四位,皆为圣人,他们的东西并非我一日便可参透的。也就记下些读时所思。

写完感觉甚好,尽管所写下之言语极差,但在写的同时,又在反复查看《史记》,这让我的理解更为之透彻了不少。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老子与韩非子,这两位先秦道家和法家代表人物,都是一个时代的伟人,在诸子百家的时代大放光华,身为一个时代的领袖级人物,身先士卒,带领着那个时代的人们走向辉煌。

韩非子的《说难》,表面看是臣子进言的把握,实为君臣之间心理学大典,君王用势,臣下用术,否则,臣子无术危险,君王无势霸业无成;
此理论与西方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同出一辙,但早于千年,韩非应是太祖师爷辈分的了。

理论性强,实践性差,此乃历史上诸多理论家的命运;
韩非子研究的.如此精透,却深受之祸,本国君王没有欣赏,在秦国却受囹圄,最终命丧黄泉,进言的巧妙药方在自身上贻笑大方,可悲!可叹!司马迁感同身受,因为自己为李陵事件辩护,遭到武帝宫刑惩处,进言的《说难》别有一番滋味,大篇幅放在后面,实在是不幸呀!

今天值班,在做完各种琐事后,坐下来看了一篇:列传第三篇—老子韩非列传。

这一篇写了老子李耳、庄子庄周、申子申不害和韩非子。属于老子学派。都是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除了申不害不大熟悉外。

老子不用说了,著名的虚无飘渺的道家学说创始人,有著名的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古往今来有无数人想要理解他,或者自以为理解了他,但是他从不出来作出权威解释,所以大概至今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他到底想要说的是什么。不过他的很多名言成为人们处世的指南。刚才把《道德经》调出来快速浏览了一遍,有的看懂了,有的看不懂,感觉很玄,充满思辩的味道。

庄子最有名的故事是庄周梦蝶,因为小时候经常写作文写某人睡着了就写梦周公了,好象说的就是庄周。好吧,我又去看看庄周梦蝶的故事吧:大意就是,有一天庄周睡着了,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感到十分快乐,醒来发现自己仍是庄周,心生疑惑,不知道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这个,也很玄,不过透出一种悲哀,说明他还未参透老子的玄妙的道家学说,未达到老子那样超脱的境界啊。不过史记这一篇里倒没写这个小故事,主要写了庄周著的书啊,拒绝做官啊等等。

申不害比较入世,曾在韩昭侯时期在韩国为相,令韩国当时“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韩非是韩国王子,有口吃,不善言谈,但特别能写。他写的《说难》写尽了游说的难处,全面实用具操作性,涉及很多心理分析。只是,可悲的是,正如作者所说:“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推荐访问:老子韩非列传读后感 列传 读后感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