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阅读心得感受随笔5篇

时间:2022-03-23 00:12:48 来源:网友投稿

  阅读心得感受随笔五篇

  不会因为利益就背叛自己的内心,更不会因为虚伪的爱情放弃自己的骄傲。她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内心,本本分分地做好自己的事。是一个自尊心极强,又十分自爱自强的女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阅读心得感受随笔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阅读心得感受随笔一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著作。它塑造了简·爱这一敢于追求爱情,独立自主,坚强不屈的女性形象。其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也是一位女性,该书写于19世纪,19世纪的英国,女性是不被尊重的,在那个时代,夏洛蒂·勃朗特写下了这本书,向男尊女卑的观念发起冲击。

  在书中,简·爱不会因为利益就背叛自己的内心,更不会因为虚伪的爱情放弃自己的骄傲。她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内心,本本分分地做好自己的事。是一个自尊心极强,又十分自爱自强的女性。

  简爱说,她与罗切斯特的对话并不是简单的躯体交流,而是两个完完整整的灵魂在对话,而他们这样两个不同阶层的人此时此刻是一同站在上帝脚下的,他们谁也没有比谁高一等,谁也没有比谁矮一截,他们是完全平等的,即使他们的社会地位不一样,但他们的精神地位是一样的。当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深深感觉简爱是一个不惧强权,不怕世俗的女人,这让人觉得她是一个新世纪的女性,那么果敢。

  简爱说,人可以是卑微的,但人绝对不可以认为自己是卑贱的,一个女人绝对不可以自我诋毁,更不可以随意放纵自我、迷失自我。所以,当你遇到一些坎坷和挫折的时候,你必须勇敢地面对,而不是一味地逃避问题。因此,不管处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必须要勇敢,必须要坚强。

  简爱出生不幸,受尽虐待,不能体会爱的温暖,但她勇敢坚强,追求平等。当她最重要朋友海伦去世时受到沉重打击,她没有退缩。在婚姻中受到欺骗,悲痛万分,她不贪恋虚荣,也不因为爱继续和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而是为尊严坚定的离开。就因为这样一个女性形象,《简·爱》一书出版后,轰动一时。

  简·爱就是当代女性的榜样,这本书让我体会到女生一定要自爱,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放弃自己的底线。

  阅读心得感受随笔二

  女主简·爱在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父母,她的妈妈把她托付给了她的舅舅,可不幸的是在这世上唯一一个还疼爱她的人不久便去世了。她的舅妈视她为眼中钉,并且不让简和她的孩子一起玩耍,舅妈很溺爱她的孩子,对简很不友好,最后年幼的简与舅妈反抗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在简年幼的时候就看出了她追求独立的人格,敢于反抗。

  在罗沃德孤儿院,简·爱被院长冤枉,谭波儿小姐为她洗白,在阴暗的环境里她仍然不向命运妥协,她对她的好朋友海伦说过“假如她用那根条子打我,我要从他的手里抢过来,并当面折断它。”

  在桑菲尔德,她追求自尊自爱。罗切斯特对她轻视时,她说“你以为我穷,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她虽然很爱罗切斯特,在教堂准备结婚时,得知罗切斯特有一个妻子,她毅然决然的离家出走。当罗切斯特要留她时,她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我们是平等的!”在那个女性不被看重的时代,简使自己拥有平等的地位,并且努力地维护自己的尊严。最后在罗切斯特失去了一条胳膊,双目失明时,他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边,终于与罗切斯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读完《简·爱》这本书,我认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都有追求幸福自由的权利。

  阅读心得感受随笔三

  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少有的真儒士,他淡泊名利,重视民生,不畏强权,超脱自然,洒脱不俗。在这诸多的优良品质中,最令我为之敬佩的当数他的淡泊名利。

  在那个科举制度盛行的年代,这是读书人求取功名仕途唯一道路,无数的读书人深受其毒害。只有极少数人能够“鲤鱼跃龙门”,可一旦成名就立刻变得追名逐利,贪得无厌。杜少卿有着与其他读书人同样的才华,但他却从未想过通过科举考试来光耀门楣,而是选择守着祖宗的家财,过着整日逍遥自在的生活。就连皇上征辟,他都会拒绝这一宝贵的机会,甚至会装病来避免出仕;汪盐商生日宴请王知县,邀请杜少卿作陪,可他却坚决的说道:“他果然仰慕我,他为什么不先来拜我,倒叫我拜他?况且倒运做秀才,见了本处知县,就要称他老师!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的?”在这段情节中更是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杜少卿的淡泊名利,也成为了吸引我的所在。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可以说,这也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而“功名富贵”既是贯穿整本书的线索,又是使当时社会变得黑暗的原因之一,而杜少卿正是这片“黑暗”中的点点亮光,坚定的走着好自己的人生,守护着内心的光明。

  阅读心得感受随笔四

  《儒林外史》一书是清代吴敬梓所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书中以读书人为主描述当时由科举制度所笼罩的社会腐败阴暗的一面,讽刺追求功名富贵的读书人,但就是这样黑暗的环境下,也依然有一群人能够洁身自好,而在这其中我最为敬佩的,便是王冕。

  王冕,作为书中首位登场的人物,却并非困固迂腐之辈。他出身贫寒,七岁丧父,十岁辍学给人放牛。他勤奋好学,自学画的一手好荷花,且每日点心钱都攒着用来买书、买颜料画荷花,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他孝顺母亲,把好吃的用荷叶包来给母亲,卖画补贴家用。

  王冕也是一个淡薄名利的人。知县想要亲自来拜访他,这本应是一个与官府结交的好机会,如果未来做官对自己的仕途很有好处,而他为了回避,离开了家乡。母亲去世前嘱托他“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坟墓,不要出去做官。”王冕照做了,在当时读书人为何读书,大都是为了在官场谋个一席之地,他之所以如此,并非自己无才,相反他才智过人,一方面是因为他孝顺听从母亲的遗言,一方面也与他蔑视权贵,淡薄名利的性格有关。太祖皇帝亲自请他做官,他委婉拒绝,隐居到会稽山。后人虽称他为王参军,但他却从未做过一日官,他满腹经纶,预言“一代文人有厄”,却从未在官场大展身手,看似遗憾,对王冕来说却是再好不过。正如他善画的荷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不愧为一代文人儒士。

  吴敬梓将他放在第一回是作为一个“楔子”,同时敷陈大义,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但我觉得却更像是一面明镜。严监生在他面前更显吝啬,严贡生在他面前更显狡诈,胡屠户,张乡绅在他面前更显势利,周进,范进等人与他相比更显迂腐与无知。

  “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在王冕近一百年后读书人基本如此。黑暗中自有光明,光明也因黑暗更加闪耀,而像王冕这样的人才是在那社会之下,真正的名流,真正的读书人,真正值得敬佩的人。

  阅读心得感受随笔五

  初识《儒林外史》是上学期学习的一篇课文《范进中举》,当时读完不觉惊异于作者独具匠心的思考和细腻的人物描写。今年假期再次翻阅《儒林外史》这本书,我才了解了作者写出这篇文章的真正用意。

  文章故事内容简单,但丰富的人物描写和写作的深意让它更有深度,焕然一新。围绕着“范进中举”这一主题,作者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将周围各路人物极尽趋炎附势的丑态刻画的形象生动,让读者更为了解封建科举制盛行的年代读书人遭受的迫害。

  文章中主人公范进就是一个深受科举制毒害的读书人形象。他读书为了中举,为了升官发财,读书的初心固然改变,贪婪腐蚀了读书人的心境,残酷的社会现实让他们一次次跌倒,最终再也站不起来,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文中中举对于范进来说是令他痴迷一生的愿望,而因为周进的帮助侥幸考中,他为此喜极而疯。范进发疯对应了周进哭号撞号板,可见封建制度下的读书人对中举后功名利禄的痴迷与麻木,以致于迷失自我。

  文中对于人物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胡老爹的蛮横霸道,张乡绅的虚情假意,村民们的阿谀奉承,甚至还有范进本人对胡屠户前后看法和说话语气的转变,揭露封建社会人人自保,金钱至上,黑暗的社会现实。这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与意图,展示了封建科举制的弊端,表明作者的立场,借一个读书人的“悲惨命运”来讲述封建王朝的统治,全文极具讽刺意味。

  我同情和可怜范进,认为他是一个可悲的人。他对科举制度的热衷使他成为八股取士的封建道路上被统治者所践踏的垫脚石,他的思想被禁锢了,灵魂被束缚了,为了眼前的利益,忘记了读书的本心,在为封建科举制“卖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耗费了自己的大好青春年华,在“四书五经”中徘徊,停滞不前,所学皆为浮萍,一生被禁锢于八股文中,令人可悲可叹。

  鲁迅先生说,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大概范进和孔乙己一样,他们可怜,也必定有可恨的地方;他们深受科举制度毒害,也必定有自身的贪婪和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他们令人们同情哀叹,也令人们义愤填膺。

  从《范进中举》中我读到了被科举制深深迫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哀吟,明白了在封建底层社会的世态炎凉,更懂得了数载寒窗一朝成名后的落寞。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平美好,读书是为了开阔视野提升自己,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读书,不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和历史重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推荐访问:随笔 感受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