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神山圣湖生物影像调查之旅

时间:2022-10-20 08:40:02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阿里的神山圣湖区域之前没有过任何生物影像调查的系统本底资料,为了探明这一区域生物多样性资源。西藏生物影像调查(TBIS)以及IBE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于2013年在神湖玛旁雍错,神山岗仁波齐,以及周边的拉昂错等区域,对区域内的植物、鸟类、昆虫、两栖爬行类动物、兽类等生物资源进行科学本底调查。

阿里之路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文艺的藏族司机顿珠不知道从那里录制来的周云蓬所谱曲的海子的诗歌《九月》,让本走向阿里的荒凉之路愈发荒凉,远处的路,远方的山,天空的云,投在草原上的影子,飞鸟的天空,就是没有人的踪影。其实顿珠并不明白这歌中唱的是什么,他觉得调子悠扬,一定是一首悲伤的歌。

8月是高原上最繁盛的季节,起伏的山丘都被绒毯一般的小草覆盖,各种红,各种黄,点缀的草原。牛羊下山,动物迁徙,走在它们的世界中。此时我正跟随“西藏生物影像调查(TBIS)”的各路摄影师,生态学者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出发,一路沿着318国道与219国道,向着阿里进发,来享受8月草原上最美的季节,完成阿里神山圣湖地区的影像生物多样性考察。跟随TBIS在西藏各地的考察已经是第二个年头,之前的三年我们一直都在喜马拉雅山的最东边——南迦巴瓦峰及雅鲁藏布大峡谷,完成阶段性的考察后,这次我们西行一下子走到喜马拉雅山的西段,东西两端打点,开启环喜马拉雅的TBIS生物多样性影像调查之旅。TBIS创始人罗浩说,TBIS的理想与目标就是沿着喜马拉雅,从东到西,从北坡到南坡,完成大喜马拉雅山生物多样性考察,将这个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的生物多样性展示给大家看,用影像的力量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选择阿里是西段调查的开端,也因为阿里在此之前根本没有任何生物影像调查的系统本底资料,所以我们迫切想知道这里的一切生物多样性资源。

傍晚走到拉孜,这里是318国道的分叉路口,往南就是去往尼泊尔的樟木口岸,继续往西沿着219国道新藏线,则是高原屋脊“天上的阿里”。夕阳透过云层洒向麦田,风吹穗动,轻柔翻滚的麦浪,温和的日光,看到这些心中无限的宽广。此刻在麦田旁伴着夕阳,突然想起了小说《在路上》中的最后的一段“每当太阳西沉,我坐在河边破旧的码头上,遥望新泽西上方辽阔的天空,我感到似乎所有未经开垦的土地,所有的道路,所有的人都在不可思议地走向西部海岸。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在衣阿华,小伙子们总是不停地骚动喧闹,因为是那片土地使他们如此无法平静。”我们探索的正是未经开垦的土地,正是那种未经破坏的美丽,也正是那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路边的流浪艺人,是弦子的演奏者,他弹奏着弦子,唱着我们不懂的民歌,乘着夕阳向下一个村庄前行。破烂的行头,污垢的长发,并没有影响他幸福的笑容。这从心而出的幸福微笑,不设防备,如此难得。夕阳落下在这个清凉的夜,等待明天的路。

夜色并不动人,甚至让人透着心凉,匆匆一夜,高原的清晨的阳光准时洒向大地,走出麦田中的县城,沿着蜿蜒又笔直的路继续往西。翻越一座山又一座山,时而是一片荒漠草原,时而又小溪湿地,有时候也伴着雅鲁藏布江上游的缓缓河流。苍茫大地,起伏山峦,远处雪山,草原上的牧羊人,能感受到的是天地间的苍凉。直到我们翻过一个叫做马攸木拉山的地方,这里就正式的进入了阿里地区。翻过垭口一路下山,一片平壤的土地,远处的雪峰似乎在地平线以下,此时夕阳、雨水交加,天空的云层变换不同的,透过云的光影折射出奇幻的效果。

马攸木拉山似乎是人与野生动物的分界线,翻过这个山口,立马会感觉整个环境都“荒野”起来,在翻山之前我们见得最多的就是各种生活在水边的野生水鸟,翻过垭口,一下山,司机顿珠就喊着“快看,白屁股”,白屁股是阿里草原上的优势物种“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藏族同胞称之为“果”。藏原羚的臀部,绒毛为白色,远看犹如一个心形,非常可爱,厚大嘴唇,大眼睛,一脸天然呆。车子开过公路,它抬头看我们一眼,也许是公路旁的藏原羚见的市面多了,根本不在乎,继续吃草。翻过山的这一路,相继又遇到了藏野驴(Equus kiang)群,一只觅食的藏狐(Vulpes ferrilata),跑过公路的鼠兔,路边死去的旱獭(Marmota bobak),各种各样的兽类,也让我们从惊喜的巅峰到达了见怪不怪的境界,傍晚我们穿过玛旁雍错神湖,到达边境小镇普兰县。

普兰星空下

普兰,常被人称之为“雪山环绕的普兰”,这个在喜马拉雅山北坡的山间环绕的小县城,受雪水与日光的滋润,成为阿里的粮仓。三国交界,也正是文化交融碰撞之处。著名的“尼泊尔国际大厦”、边贸市场、拉达克的战争遗迹、拉姆飞升处、洛桑王子的传说、独特服饰文化,让普兰充满魅力。普兰的日常服饰,与藏区其他地方均有者不同的区别,配饰大胆,颜色为亮色,撞色之多,尤其是节日盛装从头到脚,装饰有黄金、白银、松石、玛瑙、珊瑚、珍珠、田黄等珠宝,重达十多斤,价值十几乃至数百万元:世代家产集于一身。充分显示了普兰人典型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这是普兰妇女最重要的炫耀。穿上这套盛装,自我感觉上尊贵俨若女王。当然没赶上盛装的日子,我们在“石头很多”的多油村遇到一位老奶奶,背着筐篓,准备回家,白色氆氇长条头饰,贝壳珊瑚耳环,极具民族风兼备的时尚元素。晚上繁星铺满天空,在多油村的“莲花生大士酒壶”寺庙,两座残留的佛塔,守望之中的星空。据说这两座佛塔来历悠久,莲花生大士曾经在这个寺庙里居住过一段时间,后来拉达克入侵阿里,烧杀之后就剩下这两座佛塔,围绕佛塔在周围山谷逐渐成为村庄,层层退台的梯田也成为孔雀河一景,8月正是青稞麦田由绿转黄的季节,整个荒凉的山谷中充满绿意,一片生机。当然在“在黑夜完全降临大地,隐没河流,笼罩山峰,遮掩最后一处堤岸之前,夜晚的星辰一定会向大地挥洒下她那璀璨的点点萤光”。银河从两塔之间向西方移动,村庄里闪烁着微弱灯光,忽然觉得这是人神的世界,这也是人与自然的村庄,自然的黑暗吞噬了一切,人们点亮灯火,在黑暗中与自然抗争,然而在这山川河谷前总是微不足道。

普兰是一个国际化小镇,8月正是边贸市场旺盛的季节,印度、尼泊尔边民带着各种特产,羊毛制品来到普兰国际边贸市场,摆摊设点,印度纱丽、克什米尔羊毛披肩、尼泊尔毛毯木碗、手工器皿各色产品十足国际民族范。

神山圣湖——世界之轴

汉语中我们所谓的“世界”,却来源于佛教。“世”表时间义,以佛教的轮回说为来源,如:世三世(因果、前世、来世)。“界”表空间义,如:界三界(天、地、人),别表示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或指断界、离界、灭界等三种。佛教中所谓世界中心,就是指须弥神山,而岗仁波齐代指就是世界中心须弥山。传说须弥山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须弥山由金、银、琉璃和玻瓈四宝构成,高84000由旬,山顶为帝释天,四面山腰是四天王天。

当我们到达这里,看见这座形似金字塔的雪山,不知是自然还是宗教的力量,立刻就对它肃然起敬,当然还有一丝拜见它的兴奋。车子开在神山下的公路上司机顿珠,哼唱这一首民歌,他说这个意思是“一家老小去岗仁波齐转山,来到山下,脱去帽子拜三拜”,我问道:那么多雪山为什么岗仁波齐才是最核心的神山,珠穆朗玛不是高多了吗,得来的却是“神知道”。对于有信仰的藏族而言,万物是有灵的,其实所有雪山都是众神居所,这也是敬畏自然的一种方式。自然本来就是需要人的敬畏,而不是愚蠢的征服。岗仁波齐的独特,也许在于它的登天之梯,和面朝太阳终年不化的积雪。

冈仁波齐峰是中国冈底斯山脉主峰,被称之为中国最美的十大雪山之一,藏语意为神灵之山,是佛教、苯教、印度教、耆那教认定的“世界中心”。山下两座巨大湖泊,一个是玛旁雍错,一个是拉昂错,玛旁雍错圣洁美丽,也是世界中心,信徒们朝拜的圣湖。《大藏经·俱舍论》中记载:“印度往北过九座大山,有一大雪山,雪山下有四大江水之源……”佛经中说的大雪山就是神山冈仁波齐,而四大江水之源指的就是圣湖之母玛旁雍错。东为马泉河,南为孔雀河,西为象泉河,北为狮泉河。称之为世界河流之母,也是南亚平原的生命源头。其实玛旁雍错并没有出水口,只是这些河流都发源于周边罢了。相传“圣湖”的水能 洗掉人们心灵上的“五毒”(贪、嗔、痴、怠、嫉),在湖口沐浴净身,灵魂得以洗礼,肌肤得以洁净。围绕湖水还有四大浴门。其实神山圣湖一切美好都是人的寄托而已,它们在哪里,有没有我们赋予的故事与传说都一样屹立在那里。然而我们的信仰寄于山川湖泊,这是人类与生俱来原始基因中对自然的敬畏。每年来此转山转湖的佛教徒、印度教徒、耆那教等宗教信徒络绎不绝,他们用身体力行的方式,丈量着自己与神、自己与自然的距离,他们无比贴近自然,是真正的心理旅行者。佛教徒认为,如果转冈仁波齐一圈,可以洗清前世罪孽,两圈可以洗清今生,三圈可以洗清来世,一百零八圈可以立地成佛,很多人走在朝圣的路上,他们有在这里死亡,有在这里重生。这一切没有物质的回报,却是精神的永生。这也许是一种自然与人的微妙关系。在这一路我所经历的转山转湖者有的物质贫乏,裹着铺盖带着干粮自己苦行转山,也有的带着向导租用骡马轻松转山。也许有人看了愤愤不平,认为在信仰之地贪图想念,真心不诚。然而他们互相之间没有嫌弃之嫌,只是我们的多心罢了。信徒们说“如何转怎么转,取决于心,而不是取决于物,佛并不在意这一切,比较出自人自身”。

生物影像探寻

普兰的休整,神山圣湖的初探,正式的考察拉开帷幕。我们环湖转山,走在没有足迹的路上,这里荒无人烟的一切,没有人类的争执成为动物的天堂与家园。开车在转湖便道上,一群带崽的藏原羚警觉地通过道路,停下车,它们也停了下来,看看我们,停顿数秒,突然狂奔而过,冲向水源。向着雪山沿着河流向上,来到一群野驴的栖息地盘,30来只种群数量,悠闲的吃草,看见我们这些“入侵物种”慢慢悠悠的撤离,拍照、记录很快我们离开,不愿意过多打扰他们生活。湖中的水鸟,叽叽喳喳,有的争夺巢穴,有的捕食育雏,一片距离陆地的很近的繁殖区,没有人去打扰他们,好在放牧的人转湖的人都怀揣信仰,这些繁殖区才得以很好保留。当然没有人侵犯,也有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在湖边我们就目睹了一场争夺巢穴,强者丢弃弱者卵蛋的争斗行为,最终强者赶走了弱者,占据巢穴。

本次考察区域主要集中阿里地区生物多样性资源较为丰富的圣湖——玛旁雍错,神山——岗仁波齐,以及周边的拉昂错等区域展开。遇到拍摄一个物种往往要耗费很长时间,不是简单的拍照片就完事,还要观察并记录动物的行为。在这里我们所调查的生物涵盖了昆虫、两爬、鸟类、兽类,以及植物,并非想象中仅仅记录大型兽类的生活场景。参与考察的生态摄影师及生物学专家将采用“生物影像调查方法”对考察区域内的植物、鸟类、昆虫、两栖爬行类动物、兽类等生物资源进行科学本底调查,用收集带有科学数据的影像作为主要证据来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监测本地生物多样性资源。除了我们的运气,还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在一次傍晚的归程中,又是斜阳照射草地的时间,一天的工作都很累了,走着走着车上的一位老师隐约发现前面有只大白狗,走进一看又感觉是只大猫,停车熄火,拿起长焦,一看才知道是消失多年的珍稀猫科动物“猞猁(Lynx)”。猞猁在我国也叫马猞猁或者猞猁狲,它们曾在欧亚大陆由东至西的大部分森林、灌丛和岩石地带快乐生活,然而现在野生种群数量并不多见,在欧洲甚至已经绝迹。这只草原上的大猫,趴在草丛中,也许它正在寻找自己晚餐,它瞪着我们这些闯入它地盘的生物,逐渐往更深处退去,为了不打扰它的生活,我们拍照后就迅速离开。

考察的日子环湖,转山,见得最多的就是藏野驴与藏原羚,偶尔在湖边我们还发现一只单狼,带着野生动物警觉,并非惊恐而是优雅地离开。摄影师们蹲守在狐狸窝旁,观察了8个小时一家狐狸的活动。遇见了罕见的绢蝶,拍摄整整一个上午。寻找一个温泉蛇,几次寻找都无果而归,这一种生物影像的探寻,痛并快乐着。所见所得,真实呈现,也是西藏生物影像调查的一个宗旨,客观地记录生物,客观地呈现,不打扰它们的生活,不以人的意志来摆拍,提供最真实的自然影像。

在为期半个月的野外考察工作,我们对这里的总体印象是——这里保留了青藏高原腹地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和绝美自然景观,由于地广人稀,开发有限,其原生自然生态系统得以完整保留。出乎我们的预料,这里的大型兽类的遇见率非常高;鸟类种类不多但是种类独特;两爬、植物、昆虫等类群种类较少,但也独具特色。

总的来看,从自然和野生生物方面的资源来说,阿里神山圣湖区域是中国难得的观赏青藏高原大型兽类的极佳地点,同时也是观赏中国极西部鸟类、昆虫、两爬、植物等其他类群生物的完美地点。在这看似荒凉的地方,是人类贪婪与自私不愿到达的地方,所以这里是自然的乐园,当然,我们也是自然中的一分子,却总想成为一切的主宰。去阿里吧,看看人类在雪山、草原、湖泊之间是多么渺小;去阿里吧,看看与我们一起生存的还有如此可爱的生灵;去阿里吧,带着一颗敬畏自然的心。

推荐访问:之旅 神山 影像 生物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