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散文||朋 友

时间:2022-03-10 22:36:56 来源:网友投稿
  散文||朋 友

  士为知己者死,妇为悦己者容。人世间唯独知音难觅知己难求。好好善待身边的每一位挚友吧,相扶相守走过这一辈子。

  ——题记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每当我哼唱起周华健的这首《朋友》,脑子就会闪现好些个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

  《三国演义》正是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作为开篇的,随着故事的发展,刘备军被曹操击败,兄弟三人走散,“关二爷”不幸落入曹营。曹操惜才,绞尽脑汁欲劝降关羽,可关公降汉不降曹,且“身在曹营心在汉”。某天当他得知兄长玄德的确切消息后,以一己之力“过五关斩六将”,毅然回归刘皇叔阵营。长板坡一战,张翼德持丈八蛇矛孤身殿后,当阳桥上一声断喝(戏词中说的是“喝断了桥梁水倒流”),吓得敌将肝胆俱裂滚下马来。还有那猛将赵云怀抱幼主刘禅,于万马军中杀出一条血路……风云际会的动荡年代,刘备身边总有一帮铁哥们生死相随,助其成就帝王霸业,这是何等的幸运啊!

  不过,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白帝城托孤”这一节。相较于小说,史书《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记述更具权威性,书中写道——

  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在这段对话中,刘备铁了心要把权力移交给丞相,体现了他对诸葛亮的绝对信任;而诸葛亮的誓言也是由衷地发自肺腑,没有任何虚情假意。一方面主公对他有“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在过往出生入死的长年征战中,二人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君臣之礼,朋友之义,令卧龙先生不得不为之肝脑涂地。刘备死后,蜀汉江山风雨飘摇,诸葛亮接手的是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此时关羽军团已全军覆灭,关公本人战死;东吴夷陵之败折损四万多将士;加之张飞遇刺,黄忠等一批老将死的死伤的伤病的病,蜀国几乎无兵可用。老谋深算的诸葛孔明也无奈,只能耗费两年时间来修养生息。可是,为了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他几度统兵北伐中原,最后病逝于五丈原的军帐之中。就这样,一代名相以生命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同时也以高尚的人格诠释了“朋友”两个字的内涵。

  其实,关于“朋友”一词,还真有一些门道。从汉字演进的历史脉络来看,朋是朋,友是友,二者原本毫不相干。上古时期,以贝壳当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因此最初“朋”字是作为货币计量单位出现的。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朋”才用来代指人们之间的特定关系,同师同门曰朋。即使在封建皇权的铁腕之下,也常常出现一些地方势力和不同的派系:如乡绅乡党,宦官弄权,后戚势力,改革派、保守派等等,这些统称为朋党。朋党有着与朝廷不同的政治诉求,是君王政治的天敌。所以历朝历代都是对朋党保持着格外的警惕。

  朋字由两个“月”字组成,而篆文的“月”实际指的是“肉”;朋就是两块拼在一起的肉,引申为彼此是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人。而友相对简单些,志同道合曰友,同僚、同志、同事、同乡,都可以用“友”来称呼。朋友连缀成词组之后,外延扩大,适用于除血亲姻亲之外的所有人群。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或可看作是不同人群之间进行区隔的极其复杂的组合,至于坊间所传闻的“圈子”可能是彼此关系更紧密的组合。

  有一种朋友叫江湖。依笔者的一孔之见,那种焚香结拜歃血为盟的把戏,似乎更适合打打杀杀的绿林草莽时代或者黑社会的堂口,而不适合生活在和平盛世的今人,是逐渐从人们视野中淡出的江湖。而侠客江湖主要呈现在以“金大侠”为代表的武侠小说家的虚拟世界里。

  现实的江湖,情况比较复杂。有一些人不妨称之为“官蚂蟥”;他们既有钱又有闲,往往打着“结交朋友”的幌子,变着法儿来拉拢腐蚀那些要害部门的官员。他们之所以屁颠屁颠乐此不疲地“叮”在官员们身上,只是钟意官员手中的权把子,因为租借权力可以带来一本万利的好处。而官员一旦上套,基本上难以摆脱,从此永无宁日。有一些人是我们熟知的官二代富二代,他们拼爹炫富,行为乖张,口无遮拦。还有一些人大概算得上是“天天兄弟”,你有钱有势时,这些人巴不得天天在你这里吃吃喝喝,而一旦你落魄落难时却谁也指望不上。甚至冷不丁朝你背后开枪的往往是天天把兄弟挂在嘴边的人。江湖还是一如既往地凶险,不,凶险的其实不是江湖,而是人心。

  有一种朋友叫缘分。通常,人们口中所说的“一起下过乡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的,正是这样的一类人群。因为有缘,天南地北的你我他才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才能拥有永生难忘的知青情战友情同学情。这样的人群具有成为真正朋友的优越条件: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经历、乃至过往共同渡过的美好时光,却没有权力争斗和太多的利益算计。如果双方能够在精神层面展开深层次的交流,完全有可能成为肝胆相照、唇齿相依的挚友。

  人人都说知音难觅、知己难求,可见交朋友并非易事,反而是一桩技术活儿。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朋友,什么样的人不能进入朋友圈,什么样的人值得深交,什么样的人见面后至多礼节性地点点头。凡此种种,都得认真惦量,仔细甄别。

  2500多年前,孔子就在《论语》中提到了“三交三不交”的交友原则,原文是这样说的——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上面这段文言文的大意是: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孔子的这番话,即便拿到当下来看,似乎一点也不过时。

  《增广贤文》上说:结交须胜已,似已不如无。这话听起来显得有点太过功利,却并没有大错。想要结交的对象在才能和德行上强于自己,自己有一个仰视的角度,可以把对方当作学习的榜样,自己也可以保有谦卑的心态,而且这样亦师亦友的关系更有利于维系。当然更好的办法是不预设前提,不被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左右,一切随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得到可遇不可求的忘年之交莫逆之交刎颈之交。

  不过,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圈,可不像微信上仅仅靠刷刷存在感就可以维持的,而是要以心换心,并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来苦心经营。同时每个人的朋友圈也是动态变化的,时过境迁,大浪淘沙,越往后圈子就越小。陪伴你走到生命尽头的真心朋友不会太多,三五个而已。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推荐访问: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