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研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体会心得

时间:2022-07-06 17: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体会心得,供大家参考。

研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体会心得

 

 研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体会 心得

 4 月 1 日出版的第 7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举措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守好粮食安全底线,推进食物安全、保障食物主权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证粮食安全,是应对一切风险挑战、实现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是我国长期的政策主张,但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将其强调为“底线”,还是第一次。2021 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粮食持续丰收,粮食产量连续 7 年稳定在 1.3 万亿斤以上。到 2021 年底,中国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这充分表明,中国粮食的数量安全已有了充分保障,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信心主要依靠自己端牢我们的饭碗。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从“吃饱”到“吃好”、从米油面到肉蛋奶,中国人的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食物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态势,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资源环境的约束也

 在不断加剧。为了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就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回应国际上早已兴起的食物安全和食物主权话语,树立起“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食物安全是狭义的粮食安全的升级版,至少包括了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权利安全。食物主权更加强调国家主权、人民主权和自然主权的多层次保障。

  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去全球化、地区冲突的三重冲击下,新一轮全球食物危机已经到来,中国要做好长期性、战略性预备。一方面,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由“吃得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但“吃得健康”“吃得稳定”的食物安全问题,依然持续挑战着中国人。面向整个 21世纪,即便充足的食物供应为中国发展奇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保障食物安全的现实压力丝毫未减。仅从单一的粮食生产视角,已不足以体现食物安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基础逻辑与特殊价值,需要引入食物安全、食物主权等食物治理新视角。另一方面,在维护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的进程中,中国已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逐渐由“配角”变为“主角”,这需要中国主动承担起食物治理的国际责任。站在重要历史关口,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将食物主权引入到中国的政策视野中,以保障更长久、更全面、更可持续的食物安全。此外,我们对食物安全的讨论要做到“两个必须”。一是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主动回应由“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

 康”的新需求。二是必须具备全球视野,积极回应全球对中国发展的关切。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在建党百年之际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然而,要实现稳定脱贫、不再返贫,不仅需要攻坚战,更需要持久战,还需要持续推动“志智制立体扶贫”,增强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以不断完善的社会扶贫网降低各类风险的冲击。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提升内生动力(提志)、提升自身能力(提智)和提升制度环境(提制)三者的有机结合,以“志智双提”为基础,以“志智制综合提升”为主要手段,将脱贫攻坚的阵地战引向共同富裕的持久战。“提志”就是提升思想、提升观念、提升信心,帮助已经脱贫、但依然处在贫困线边缘的群众提升斗志和勇气。

 “提智”就是提升知识、提升技术、开阔思路,帮助处在贫困线边缘的群众提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能力和素质。“提制”就是为防止返贫提供制度保障。

  防止返贫要“提志”: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脱贫后致富的想法和决心。只有唤醒群众的改变意愿,才能化被动为主动,由被动的政府扶贫转变为主动的群众脱贫,从而进一步迈向共同富裕。防止返贫要“提志”,就是要始终坚持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因此,需要持续采取各类政策措施提升易返贫人

 群的志气,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生活富裕。

  防止返贫要“提智”: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知识更新和获取的能力,或者没有接受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贫困人群缺乏专门知识、没有专有性人力资本,无法在竞争性的经济活动中获取收益。对此,要提升其脱贫致富的能力。只有通过智力扶贫、智力致富,帮助脆弱的脱贫人群提升能力,才能让他们助人自助、渡人自渡,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永久脱贫。

  防止返贫要“提制”: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达成“不返贫、能致富”的目标,需要综合协调内生动力、自身能力、制度建设等手段。在资源短缺、脱贫全靠“托底”的地区,必须探索制度性解决之道。在具体做法上,可以结合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科技扶贫,发展以就地就近就业为主的转移就业增收,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生态公益岗位,通过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等方式,在易返贫的脆弱群众中选择一批能胜任岗位要求的,为其提供生态护林员、草管员、护渔员、护堤员等岗位。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发挥和提升制度效能,对于保障易返贫群众的生活和提高其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法宝。

推荐访问:研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体会心得 全党 研读 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