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育整顿 >

关于教育财政名词解释【四篇】

时间:2022-04-14 09:10:01 来源:网友投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财政名词解释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教育财政名词解释4篇

【篇1】教育财政名词解释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为: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次佳的市场结构。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公共选择:其核心内容是,公共选择者(官员、政党、政府、选民等)的行为特征;不同规则下政治决策可能产生的结果;民主政治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方式以及如何来设计和选择一个能改善公共决策效率的宪章。

特殊利益集团:是一些有共同政治目的、经济利益、社会背景的团体和个人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共同目的、利益而结成同盟。

投票悖论:是在通过“多数原则”实现个人选择到集体选择的转换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或非传递性,这是阿罗的不可能定理衍生出的难题。公共选择理论对投票行为的研究假设投票是那些其福利受到投票结果影响的人们进行的,投票行为的作用是将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在多数投票原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结果。

阿罗的不可能定理: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

公共地的悲剧:就公共资源来说,一方面,它具有非排他性,即想使用公共资源的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竞争性,即一个人对公共资源的使用减少了其他人对他的享用,其结果是公共资源经常被开发和使用,这一现象被称为公共的悲剧。

免费搭车问题: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财政支出:也称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是政府活动的成本。

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

政府预算:指的是由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年度内财政收支状况的计划。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单位以公开招投标为主要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商品、劳务和工程的行为。

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用于在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财政补贴:是指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

贫困线:一般以收入或消费支出为标准确定,那些收入水平低于收入标准,或者消费水平低于消费支出标准的人被界定为“穷人”。

福利依赖: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救助方案的存在,使一些人长期依赖于领取补助金为生。

负所得税:是一个可以为所有人提供最低收入保障的现金补助计划,其基本设想是:那些低于贫困线的人可以获得现金补助,而那些收入水平高于贫困线的人必须缴纳税收。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劳动者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定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时,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

现收现付制: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

完全积累制: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筹资方式,其特征是建立个人账户,使退休金直接来源于社会成员本身的储蓄积累。

部分累积制;将近期横向收付平衡与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它通过现收现付制满足当前支付需要的前提下,留出一定的储备以适应未来的支出需求。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利原则,从企业和家庭那里取得的一切收入。

预算收入:是指一个预算年度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的筹措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和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财政管理:就是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对政府预算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所进行的计划、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等活动,以确保财政运行过程能做到合法、合理、合规和有效率等。

财政效率:财政效率要求公共部门利用资源的社会效益要大于私人部门放弃使用这些资源所造成的机会成本,也要求选择的公共项目所利用资源的社会收益大于所放弃的其他公共项目使用这些资源所造成的机会成本。财政效率包括配置的效率和管理的效率两个层次。

政府预算: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是一定时期内,政府为实现特定目标所必须完成的各种项目的计划,即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

增量预算:增量预算是指政府预算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预算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

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对所有的财政收支,完全不考虑以前的水平,重新以零为起点而编制的预算。

复式预算:复式预算是从单一预算组织形式演变而来的,其做法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按经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

收支两条线:收支两条线首先是一种资金管理方式,指的是政府在对财政性资金的管理中,取得收入与发生支出相脱钩,即收入上交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根据各单位 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审核批准,对收入、支出分别进行核定的资金管理方式。

政府间转移性支付制度: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政府为均衡各地方政府的财力状况,协调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将中央政府掌握的部分财力转移给地方政府使用的一种调节制度,

全国性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分为两大类,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全国性公共产品受益范围覆盖全国,典型的国防、外交、全国性重大基础设施等、全国性法律法规的制度和监督执行、全国性金融外汇管制、全国性宏观经济管理、全国性立法、司法、行政等,这类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提供

区域性公共产品:区域性公共产品由辖区地方政府提供,这类公共产品主要有:区域性行政管理、社会治安、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

公共提供:混合公共产品如果由政府提供,则就是用税收弥补,免费使用,这是公共提供方式。

市场提供:混合公共产品是有消费者交费,则这是市场提供方式。

一般补助:一般补助是提供地方政府可用自己额度的主要方法,其分配应与各地的支出需求成正比,与税收能力成反比。

条件补助:有条件补助缓解横向非均衡方面,其中重点的保证地方政府提供最低公共服务水平。

配套补助:有条件的配套和非配套补助体系政府政策导向,同时用于办理中央承担的或中央委托地方承担的事务。

专项补助:专项补助 ,又称有条件补助,是指对所拨出的资金规定了使用方向或具体用途的转移支付方式,受援地方必须按规定要求运用该种资金。安排专项补助一般是为了配合宏观调控政策、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外溢问题或促进特定公共事业的发展。专项补助又可分为无限额配套补助、有限额配套补助和非配套补助三种形式。

财政监督: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监督检查活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绩效就是指财政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成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是依据一些指标体系,借助于一定的分析工具,对财政支出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制度,其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中的目标与结果及其结果有效性的关系,本质是对政府行为进行内部控制,并通过这种内控,保障政府目标的实现,提供政府运行效率,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扩张性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 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目的是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 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 目的是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是指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在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政策的总目标一般是:保障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公平分配和资源最优配置。

李嘉图模型:私人实际上能够消除政府债务政策的代际效应,从而使税收融资和债务融资实质上是等价的,即认为政府无论用债权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

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

纳税人:又称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起征点:指征税对象数额所达到的应当征税的界限

免征额:指准予从征税对象数额中扣除的免于征税的数额。

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是财政政策中相机抉择因素的积极运用,表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在有效需求不足时,通过财政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以达到供给和需求平衡或者其他特定目的。

稳健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收支保持平衡,不对社会总需求产生扩张或紧缩影响的一种财政政策,其典型特征就是政府尽量不去人为地刺激经济,而应该在宏观上让经济保持平稳,财政手段既不“扩张“,又不“紧缩”,而是保持中立。

【篇2】教育财政名词解释

税收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制定与执行特殊的税收法律条款,给予特定的纳税人或纳税项目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减少纳税人税收负担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支出。财政: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从实际工作看,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及稳定发展经济的目标。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只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预算外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体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课税客体:课税客体又称可说对象,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也是一种税区对于另一种税的标志。在现代社会,国家的课税对象主要包括所得、商品和财产三类。税率:计算课税对象每一课税单位应征税额的比率。税率一般分为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这几项。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致于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税收的效应可以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方面。公共选择:指人们通过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社会保障制度: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是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政府采购机制: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从国内市场或国外市场为政府部门和所属团体购买商品和支付劳务的一种制度。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财政体制:是指在财政管理中划分各级政权之间以及国家与国营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制度。赤字财政: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成为财政赤字。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和各种制度的总称。它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依靠付出一定金额的公共投资是经济自动回复其活力的政策。财政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财政政策工具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种财政政策工具的构成要素通过某种作用机制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作用整体。税收制度:简称税制,它是国家以法律或法令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方法的总和,反映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国家财政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方法的总称。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彼此之间在既定的职责范围、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上所进行的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的一种制度。政府间转移支付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各项补助、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的上解收入、共享税的分配以及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补助等。粘蝇纸效应:由于参与公共决策的人的偏好不同,而且在公共决策中的影响力也不同。一些人可以通过对公共决策的影响使得中央的补助“粘”在政府部门中,而不是理论上分析的那样,像一个人那样,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寻找一个效用最大化的配置状态,经济学把这种现象成为“粘蝇纸效应”,即上级政府的一般定额补助被“粘”在公共产品上。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国有资产管理:所谓国有资产管理是指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各类资产的经营和使用,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具体地说,就是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进行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目的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税收中性:是针对税收超额负担提出的一个概念,一般包含两种含义:①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②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税收中性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前提下,有效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市场机制和税收机制达到最优结合。

【篇3】教育财政名词解释

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调节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经济活动。
2、帕累托最优:又称经济上的效率、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是指在既定的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受益而其他人不受损。
3、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和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
4、政府失灵: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本的最优配置。
5、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依据宏观经济的波动特征,有意识的采取特定的财政手段消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缺口。
6、公共品:是具有公共消费性质的产品或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7、非排他性: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他的同等消费。8:、非竞争性:是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收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9、俱乐部产品:是指一种混合类公共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轻易做到排他性。
10、外部性:只要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是在另外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之下,即存在外部效应,用公式表示为:Ua=Ua(X1,X2,X3,...,Xn,Y1
即活动主体a的活动不仅受其自身活动的影响,还受来自于类似Y1这类活动的影响。
11、矫正性税收:是实现外部性矫正的重要手段,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又被称为“庇古税”12、政治均衡: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投票规则下就一种或多种公共品的供给及其成本分摊达成的一致协议。
13、投票悖论:是指在多数票规则下的多个备选议案是不可能达成均衡的,而是出现投票结果循环。14、单峰偏好:指一个人在一组按照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议案中对其中一个议案的偏好程度较高,对其他议案的偏好程度,都低于这个议案的偏好程度,即离开这个议案后,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其偏好程度是递减的。
15、多峰偏好:指的是当个人偏离最偏好的议案后开始时其偏好程度会下降,但当沿着同一方向持续运动下去时其偏好程度会逐渐上升。
16、中间人投票定理:只要投票者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在多数票规则下就必会出现唯一的均衡结果,而且这个结果与投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相等。
17、寻租:本可以用于价值生产活动的被用于只不过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所耗的资源是一种浪费,目的是为了建立垄断地位以获得特殊利益,是一种收入分配转移活动。
18、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这类支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了日常的行政事务活动的商品和劳务支出,如国防,教育,卫生,行政管理等,二是政府用于各种公共投资的支出。
19、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把资金的所有权转让个他人使用的支出,转移性支出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20、行政管理支出:是政府维持其各级政府职能机构运转所需要的经费,包括各

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检查机关和外事机构运转过程中的支出。
21、BOT方式:政府与私人资本签订项目特许经营协议授予签约人的私人企业承担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融资。
22、TOT方式:通过出售现有投产项目在一定时期内的产权,获得资金来建设新项目的一种融资方式。23、财政贴息:是国家对企业的某些用于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补贴。
24、税收:它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的、无偿的征收取得的财政收入。25、税收的额外负担:是指因政府征税带来的大于税收收入部分的费用损失,是由多方面行为是的资源配置偏离了最优状态引起的。26、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应干扰或扭曲试产机制的正常运行,也就是不能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27、公债: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根据借贷原则,通过借款或者发行债券的方式获得财政资金而形成的债务.特点:从债务人的角度来看具有:购买自愿性;资金有偿性;发行灵活性;从债权人角度看:有持有安全性;投资收益性;交易流动性。
28、凭证式国债:是指国债承销机构给国债购买者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29、记账式国债:是指利用账户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国债发行、交易及兑付的全过程。
30、公债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发行公债所引起的民间消费或投资减少的作用。31、公债负担率----一定时期的公债累积额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公债余额与GDP的比值。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32、公债依存度----是用来说明财政支出中有多少是依靠公债来实现支出的,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当年的公债发行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33、公债偿债率是指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公债总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从国际经济来看,公债的偿债率处于7%~15%的范围内是安全的。34、借债率-----是指一个国家当年公债发行额与当年GDP的比值。借债率=(当年公债发行额/当年GDP)*100%
35、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36、多年预算:是指将多年政府收支预测纳入预算编制和规划程序,以打破预算编制中以一年为期限的限制,用来系统的反映政府预算的收支执行和变化规律。37、国家决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其实质属于预算后审计。38、财政竞争:是指一国国内地方政府间为增强本辖区的经济实力、提高辖区内社会经济福利,以财政为手段进行的各种争夺经济资源的活动。39、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市场失灵
(1)含义:是指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和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
(2)原因:竞争失灵(竞争失效、自然垄断)、公共品、外部效应、不完善市场、不完全信息、宏观经济效率失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偏好不合理

政府失灵
(1)含义: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本的最优配置。
(2)原因:不完全信息、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与公共利益的差异、政府决策机制的缺陷、政府运行效率的问题、寻租
(3)矫正:立宪改革、恢复竞争、政府改造、社会监督
庇古模型:利用功利主义的方法,给出一个人对公共品提供水平需求的决定条件,即个人对公共品消费的边际效用和纳税的边际负效用

鲍温模型:通过局部均衡分析,比较了私人产品提供和纯公共品提供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公共品提供的均衡条件
假设:一个社会中有A、B两人和私人产品和公共品两种产品

私人产品和公共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差别:公共品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市场无法直接提供公共品的实际需求信息。个人的公共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
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相加,而公共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相加。这是因为私人产品和公共品的基本特征,即私人消费性与共同消费性决定的。
两者的差异表明社会对公共品的需求具有自身的规律:从个人看,即公共品的边际效益不等于边际成本。从政府看,人数的变化却会改变公共品的成本。林达尔模型
自愿交换理论的发展,林达尔均衡实现时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当政府提出的税收分配比例正好使得两个消费者偏好的公共品数量相等,即达到市场供求均衡

【篇4】教育财政名词解释

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调节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经济活动。
2、帕累托最优:又称经济上的效率、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是指在既定的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受益而其他人不受损。
3、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和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
4、政府失灵: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本的最优配置。
5、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依据宏观经济的波动特征,有意识的采取特定的财政手段消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缺口。
6、公共品:是具有公共消费性质的产品或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7、非排他性: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他的同等消费。8:、非竞争性:是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收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9、俱乐部产品:是指一种混合类公共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轻易做到排他性。
10、外部性:只要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是在另外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之下,即存在外部效应,用公式表示为:Ua=Ua(X1,X2,X3,...,Xn,Y1]
即活动主体a的活动不仅受其自身活动的影响,还受来自于类似Y1这类活动的影响。
11、矫正性税收:是实现外部性矫正的重要手段,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又被称为“庇古税”12、政治均衡: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投票规则下就一种或多种公共品的供给及其成本分摊达成的一致协议。
13、投票悖论:是指在多数票规则下的多个备选议案是不可能达成均衡的,而是出现投票结果循环。14、单峰偏好:指一个人在一组按照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议案中对其中一个议案的偏好程度较高,对其他议案的偏好程度,都低于这个议案的偏好程度,即离开这个议案后,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其偏好程度是递减的。
15、多峰偏好:指的是当个人偏离最偏好的议案后开始时其偏好程度会下降,但当沿着同一方向持续运动下去时其偏好程度会逐渐上升。
16、中间人投票定理:只要投票者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在多数票规则下就必会出现唯一的均衡结果,而且这个结果与投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相等。
17、寻租:本可以用于价值生产活动的被用于只不过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所耗的资源是一种浪费,目的是为了建立垄断地位以获得特殊利益,是一种收入分配转移活动。
18、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这类支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了日常的行政事务活动的商品和劳务支出,如国防,教育,卫生,行政管理等,二是政府用于各种公共投资的支出。
19、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把资金的所有权转让个他人使用的支出,转移性支出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20、!
21、行政管理支出:是政府维持其各级政府职能机构运转所需要的经费,包括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检查机关和外事机构运转过程中的支出。22、BOT方式:政府与私人资本签订项目特许经营协议授予签约人的私人企业承担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融资。23、TOT方式:通过出售现有投产项目在一定时期内的产权,获得资金来建设新项目的一种融资方式。24、财政贴息:是国家对企业的某些用于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补贴。
25、税收:它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的、无偿的征收取得的财政收入。26、税收的额外负担:是指因政府征税带来的大于税收收入部分的费用损失,是由多方面行为是的资源配置偏离了最优状态引起的。27、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应干扰或扭曲试产机制的正常运行,也就是不能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28、公债: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根据借贷原则,通过借款或者发行债券的方式获得财政资金而形成的债务.特点:从债务人的角度来看具有:购买自愿性;资金有偿性;发行灵活性;从债权人角度看:有持有安全性;投资收益性;交易流动性。29、凭证式国债:是指国债承销机构给国债购买者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30、记账式国债:是指利用账户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国债发行、交易及兑付的全过程。31、~
32、公债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发行公债所引起的民间消费或投资减少的作用。33、公债负担率----一定时期的公债累积额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公债余额与GDP的比值。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
34、公债依存度----是用来说明财政支出中有多少是依靠公债来实现支出的,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当年的公债发行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35、公债偿债率是指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公债总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从国际经济来看,公债的偿债率处于7%~15%的范围内是安全的。
36、借债率-----是指一个国家当年公债发行额与当年GDP的比值。借债率=(当年公债发行额/当年GDP)*100%
37、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38、多年预算:是指将多年政府收支预测纳入预算编制和规划程序,以打破预算编制中以一年为期限的限制,用来系统的反映政府预算的收支执行和变化规律。39、国家决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其实质属于预算后审计。40、财政竞争:是指一国国内地方政府间为增强本辖区的经济实力、提高辖区内社会经济福利,以财政为手段进行的各种争夺经济资源的活动。41、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
市场失灵
(1)含义:是指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

和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
(2)原因:竞争失灵(竞争失效、自然垄断)、公共品、外部效应、不完善市场、不完全信息、宏观经济效率失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偏好不合理政府失灵
(1)含义: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本的最优配置。
(2)原因:不完全信息、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与公共利益的差异、政府决策机制的缺陷、政府运行效率的问题、寻租
(3)矫正:立宪改革、恢复竞争、政府改造、社会监督
庇古模型:利用功利主义的方法,给出一个人对公共品提供水平需求的决定条件,即个人对公共品消费的边际效用和纳税的边际负效用



鲍温模型:通过局部均衡分析,比较了私人产品提供和纯公共品提供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公共品提供的均衡条件
假设:一个社会中有A、B两人和私人产品和公共品两种产品

私人产品和公共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差别:公共品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市场无法直接提供公共品的实际需求信息。个人的公共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
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相加,而公共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相加。这是因为私人产品和公共品的基本特征,即私人消费性与共同消费性决定的。
两者的差异表明社会对公共品的需求具有自身的规律:从个人看,即公共品的边际效益不等于边际成本。从政府看,人数的变化却会改变公共品的成本。

林达尔模型,
自愿交换理论的发展,林达尔均衡实现时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当政府提出的税收分配比例正好使得两个消费者偏好的公共品数量相等,即达到市场供求均衡


混合公共品供需均衡外部性矫正
(1)市场机制对外部性的矫正1一体化与外部性矫正
存在外部性时,初始的交易双方表现为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害,一体化的做法是通过扩大实体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从而纠正外部性带来的效率损失。~
2科斯定理与外部性矫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认为:外部性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产权界定不明或不当引起的。他认为,只要交易费用为零,那么无论哪一方拥有产权,都能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就是科斯定理。产权是指某种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及自由转让权等权利。
3社会道德约束与外部性矫正制定公共道德规范并加以教化局限:约束机制软弱
(2)政府对外部性的矫正
1政府直接管制是指政府通过适当的管制机构进行直接的管理和控制,违法者要遭受到相关法律的制裁,其基本要义是标准必须由政府立法制定,一旦制定后企业和个人一致遵守。
2矫正性税收------“庇古税”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
3矫正性补贴是政府为使消费者在进行决策时将边际收益或外部边际成本考虑进来而采取的一种支付行为。政府财政补贴降低了厂商或个人的边际生产成本,从而使供给量在一定价格下扩大,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
4法律措施法律措施也是政府纠正外部性的重要手段。正如科斯所言,产权不清不是外部性产生的根源,但是政府明确地界定并保护产权就可以减少外部性的发生。主要在于建立经济秩序和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

(3)政府与市场对外部性矫正的协同作用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1)经济性因素(2)】
(3)政治性因素
(4)社会性因素
(5)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瓦格纳法则
也叫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财政支出也会增长(1)无论是社会发展所需的“环境条件”,还是经济结构及社会成员关系的复杂化,都有赖于公共部门活动的加强。
(2)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有效运作和良性发展,政府有必要直接介入大规模的投资生产领域。
(3)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并由此将产生拥挤等一系列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进行有效地干预和管理。
(4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财政支出增长取决于需求的收入弹性。社会保障资基金的基本筹资模式,
(1)现收现付模式
以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当年或近期内所有参保单位按照统一的比例提取社会保险基金,在收支过程中实现基本平衡。(2)完全基金式
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间,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3)部分基金式
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基金,据此确定收费率。
部分基金式是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较灵活的模式,可避免收费率的频繁调整,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能较好地保证社会保障基金受益者的生活水平不致下降。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经济因素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决定性因素b.技术水平是影
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c.价格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2)制度因素(3)%
(4)社会文化因素
瓦格纳税收原则(“四项九端”原则)
(1)财政收入原则(充分原则、弹性原则)
(2)国民经济原则(慎选税源原则、慎选税种原则)(3)社会正义原则(普遍原则、平等原则)
(4)税务行政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节省原则)公债的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经济发展@
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1)法律性(2)时效性(3)阶段性(4)公开性(5)完整性
政府预算的编制方法1、单式预算2、复式预算3、零基预算4、!
5、绩效预算、设计计划预算和多年预算财政分权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减少信息成本
2、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有利于分配的公正性4、有利于财政监督
5、有利于引入竞争和创新机制
缺点:1、无法解决某些公共项目外部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或地区间矛盾,从而影响地方政府的正当选择
2、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及效益3、可能带来管理成本的增加

推荐访问:名词解释 财政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