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中化集团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五篇】

时间:2022-04-12 15:15:01 来源:网友投稿

企业集团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公司法》中并没有“集团”一说。只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提法。有的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在多个领域均成立了相应的子公司,这样,母子公司之间也会因为这种“血缘”关系组成一个企业集团,颇类似于军队当中的集团,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化集团乡村振兴调研报告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化集团乡村振兴调研报告5篇

【篇1】中化集团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产业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产业振兴调研报告》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乡村产业振兴调研报告 xx街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振兴的总体思路是:实施“股改+拆违+引进新业态”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强村更强,经济薄弱村彻底转变。结合城南新城开发建设,统筹谋划各村(居)集体经济发展,同时带动村(居)民致富。一、村居集体经济的基本情况街道共有25个村(居)、3个纯城市社区,另外有齐鲁石化2个社区在辖区范围内。25个村居中,有3个村居(西夏、车站、山王)集体收入比较好,年均收入在100万以上。收入来源,西夏主要是齐鲁石化、华能电厂等大企业占地,从用电用水等给予部分政策支持,和租占地费用;车站、山王是两个城中村,主要靠房屋租赁费用。有19个村居集体收入在10万至100万之间,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村居周边工业企业租地费。有1个村居(安乐店)集体收入在10万以下,3万以上,仅为万元,主要来源为承包地租金。另外,有2个村居(陈家、矮槐)在3万以下,收入来源全部是上级补助资金,为经济薄弱村,经济薄弱的主要原因是集体合同不规范(期限长、没经民主议事程序)个别人长期占用集体资产等问题、租赁承包费用低等原因,集体资产价值流失比较严重,热门思想汇报集体收入不高甚至没有收入。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一)产权制度改革促进集体经济发展。xx街道自20XX年开始,以安里村为试点探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在25个村居全面铺开,截至目前,除车站社区以外,其余24个村居已完成改革工作。共核实村居集体总资产约亿元、集体土地约2471万平方米(折亩数约37065亩),经过身份认定,共确定享受集体经济股份的村居民24141名,经过股权量化,共有约亿元的集体经营性净资产(能够用于经营产生经济收益)被以股份的形式确权到人。已有安里、渠村、杨家、仉行、窝托5个村居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其余村居正在积极办理中。经过清产核资,摸清了家底,解决集体资产产权不明晰的问题,村(居)民对集体资产有多少、分别是什么非常清楚,堵住了被侵占、被挪用、流失的漏洞。最主要的一点,提高了集体资产的预期收益。(二)拆违促进集体经济发展。xx年,我们通过拆违,拆除了75万平,为各村居拆除腾空大量可用建设土地。同时在拆违过程中,一并进行了经济承包合同的理顺,对那些明显不合理,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土地和院落收归村集体或重新发包。范文内容地图比如杨家社区,分别对拆违拆出的3个地块规划了农贸市场、邻里中心、沿街商铺等项目,进行对外租赁经营,预计大幅提升集体收入500~600万元。(三)积极策划新业态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今年以来,xx街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成立重点项目办公室,组建村居集体资产运营中心,加强村居集体资产管理,不断协助村居股份合作社规划产业,统筹规划养老产业、现代农业、娱乐中心等建设,发展壮大村居集体经济,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重点推进的村集体项目主要有6个,具体情况如下:一是在渠村违建腾空区,结合生态防护林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城南市民休闲中心,集室内休闲、体育运动等于一身,村集体收入预计年增收40万元左右。二是在矮槐村,利用交通优势,规划建设智慧仓储项目,利用拆违治乱腾空的土地约130亩,初步规划建设仓储面积约40000平米,分两期建设,预计投资6000万元,引进社会资本,建成后可疏导齐园农贸市场的副食产品等物资的储存,为齐园农贸市场重点项目建设做好配套。同时,矮槐村借助乌河整治的机会,发挥乌河生态资源的优势,远期规划乡村旅游景点。集体收入预计年增收90万元。三是对华能xx电厂西侧窝托社区的山体进行复垦利用,与企业开展合作开发利用,规划建设标准化停车场。四是以安里村生态园为辐射点,北至南外环、东至淄江路、南至安里生态园南路、西至辛朱路,包括安里、王朱、仉行等村,涵盖森林公园、特色农业、心得体会文体特色产业以及蚯蚓养殖等,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服务、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循环田园综合体。综合体内建设联动棚,将安里村各户初具规模的葡萄种植引入综合体内,实现村民致富、品种优化、统一管理,绿色生态。待综合体发展成熟后,将范围扩大至王朱村,同时引入渠村煎饼等食品加工业。带动城南村居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五是在山王社区违建腾空区,规划建设智能立体停车场项目,预计建设260个车位的智能立体停车场,预计投资900万元。服务周边餐饮、小区居民停车,极大缓解牛山路及周边小区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投入使用后山王集体收入年增收5万元,20年后固定资产全部移交山王社区。规划建设城市休闲娱乐综合体项目,位于牛山路与山王路交叉口,预计投资2000万元,由股东和集体集资,规划建设特色餐饮、酒吧等休闲娱乐项目。投入使用后,集体收入预计年增收300万元。六是在杨家社区拆违腾空区,加快推进农贸市场、邻里中心建设,其中杨家农贸市场项目位于一诺路以西、牛山路以南,占地面积约20亩。通过股东集资万元人,共集资1000万元进行开发。现已开工建设,预计7月份交付使用。集体收入预计年增收200万元。杨家社区邻里中心项目位于牛山路以北,占地面积约12亩,预计投资1300万元,由集体和股东集资建设,范文写作现已开始施工,预计年底交付使用。集体收入预计年增收300万元。两个项目,集资分红回报率保守估计不低于15%,平均每位股民增收1万元。三、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一是村居可用土地资源较少。土地是实现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大多数村居可用建设土地资源并不丰富。二是在建项目的手续问题。由于xx街道整个辖区位于大武地下水富集区上,必须在保护好水源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方能开展建设项目,项目规划、立项问题较难解决。三是发展思路不明。部分村居受困各类因素影响,发展思路不明确,没有好的发展项目。四是政策扶持方面。一方面,上级资金扶持力度不够,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流动性资金,靠自身建设集体项目难度较大,需上级出台资金方面的扶持。另一方面,土地资源利用存在政策障碍。对于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给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用于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土地利用方面缺乏政策依据和支撑。四、关于加快农村产业振兴的几点建议一是在完善组织功能方面。应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好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功能作用,确保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资产的有效管理运营。在经营模式创新上,借鉴江浙一带“股改+小微产业园”模式等成型经验,利用好资金、资产和资源,以入般、TOP100范文排行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形式,与承包大户、技术能人、企业等联合与合作,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二是工商注册登记方面。一方面,工商注册程序繁琐,目前,经济股份合作社仍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注册登记,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工商注册登记后税费负担过重。登记注册后,合作社取得法人资格,面临税费的问题。合作社办理工商登记后共需缴纳房产税、租赁营业税、土地使用税、红利税等十余项税费,xx街道目前集体资产亿元,如果没有优惠政策支持,将面临缴纳超过1个亿的税费。另外,村居委会还负担着社区治安、卫生、教育等公共职能,其运转经费仍由合作社列支,应当制定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对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中用于村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建设的部分,实行税前列支。三是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方面。构建统一性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为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出租和集体资产变卖处置、集体工程项目购建等,提供正规的公共交易平台。四是政策扶持层面。一方面,加大上级资金扶持力度,对于利用村居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的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另一方面,对于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给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项目,需加快解决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政策瓶颈问题。

20XX—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1、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1)备课关。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2)上课关。

  (3)作业关。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4)考试关。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5)质量关。

  3、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

  1加强教研组建设。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2、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3、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4、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40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5、进一步制作、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校内公开课活动计划表

  日期周次星期节次开课人员拟开课内容

  10月127四2王志忠生物圈

  10月137五4赵夕珍动物的行为

  12月114五4赵夕珍生态系统的调节

  12月2818四4朱光祥动物的生殖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生物教研组

  xx-9

  20XX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20XX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化学生物教研组的工作计划

  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年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

  20X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

  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X—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

  二.主要工作及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改革。

  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及课标解度,积极实践高中英语牛津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熟悉新教材的体系和特点,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组织好新教材的研究课活动,为全组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2.加强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强化落实教学常规和“礼嘉中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做好集体备课和二备以及反思工作。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好上课、课后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研究,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3.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研究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本组的和全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研究、有活动、有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向报刊杂志和年会投稿。

  制订好本组本学期的校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计划,并组织好听课、评课等工作。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课题组工作计划和本学期公开课名单。

  三月份:1、组织理论学习。

  2、高一英语教学研讨活动。

  3、组织好高三第一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四月份:1、组织好高三英语口语测试。

  2、高三英语复习研讨会。

  五月份:1、组织好高三第二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2、协助开展好我校的区级公开课。

  六月份:1、组织好高考的复习迎考工作。

  2、收集课题活动材料。

2019学年春季学期小学语文组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研究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本学期教研组重点加强对教师评课的指导,使教师的评课规范化,系统化,定期举行主题教学沙龙和“会诊式行动研究”,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加快我镇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和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结合区里的活动安排,开展各项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调动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改为中心,组织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让“语文研究小组”,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组织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说课沙龙、评课沙龙,提高教师说课能力,和评课能力,能够结合主题教研活动,对典型课例进行互动研讨,开展教例赏析活动。

  4、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每周以段为单位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分析教材,赏析重点课文,进行文本细读,交流教学心得。让备课不再是走场,形式主义,而是真真实实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提高教师的素质服务。

  5、根据上学期制定的语文常规活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过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6、 加强学习质量调查、检测工作,及时分析,寻找得失,确保完成各项教学指标。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骨干教师示范、把关,当好“领头羊”。

  1、本学期,语文研究小组成员继续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教研组将围绕“探索实效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个主题,深入开展精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研讨活动。低段(1-2年级)则继续进行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的探讨。分层、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更成熟、有效,切实提高我校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

  2、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年轻教师取经、学习,争取出成绩。

  1、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成新教师迅速成长,1—5年教龄新教师每一学期上1堂模仿课和一堂校内研讨课。上模仿课的内容可以通过观看名师的关盘、视频或者教学实录等途径,根据个人教学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局部模仿,从而使新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

2019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

  高二的历史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培养锻炼和发展,为高三年级的文科历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校输送有学习潜能和发展前途的合格高中毕业生打下良好基础。

  高考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加强调考生对文科各学科整体知识的把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为解决问题而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转变教学观念,紧跟高考形势的发展,研究考试的变化,力争使高二的教学向高三教学的要求靠拢。

  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完成高二阶段的单科复习工作。坚持学科教学为主,落实基础知识要到位,适当兼顾史地政三个学科的综合要求,培养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的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基础,提高学科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水平。

  二、教学依据和教材使用

  全班共4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25人。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没有人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掌握学习的内容。能跟上课的学生,课上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有的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个别学生是老师怎么教也不会。

  二、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3)量的计量;(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本册的重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得意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巧和习惯。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的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第四单元量的计量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于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一方面使学生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③提出教学任务: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武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掌握练习与讨论的时间,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认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将自身健康与社会需要相,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结合本身项目去了解一些武术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加强研究性的学习,去讨论与研究技能的实用性,加强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的环节。

  (3)教学目标:

  ①总体目标: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在必修田径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级长拳”、“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以满足学生选项学生的需求,加深学生的运动体验和理解,保证学生在高一年田径必修基础上再加上“长拳”来引导男女生学习体育模块的积极性,再结合高二年的 “剑”选项课的学习中修满2学分。加强学习“长拳”以及“剑”的基本套路,提升学习的的兴趣,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特别是武德的培养。

  ②具体目标:

  运动参与:a养成良好的练武的锻炼习惯。b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c学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运动技能:a认识武术运动项目的价值,并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赛事。b有目的的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并进一步加强技、战术的运用能力。c学习并掌握社会条件下活动的技能与方法,并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身体健康:a能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b了解一些疾病等有关知识,并理解身体健康在学习、生活中和重要意义。c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a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变心理状态,并努力获得成功感。b在武术练习活动中表现出调节情绪的意愿与行为。c在具有实用技能练习中体验到战胜困难带来喜悦。

  社会适应:a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创新精神。b具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体育与健康方面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4)教学措施:

  采用教师示范与讲解,学生讨论,练习,教师评价,再进行个别指导,后进行学生练习,最后进行展示与学生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实行培优扶中辅差,,采用学习小组的建立,加强学习小组的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研究的功能,提升学习的效率;加强多边学科的整合,特别是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运动力学、运动医学等进行学习,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研究的计划

  (1)课题研究:加强校本课程“剑”、“平山初级长拳”的开发与教学;做好“趣味奥运会进入校园”课题的开题准备。做为“青春期健康教育进入校园”课题组的成员,协助课题组进行研究,开展活动。

  (2)校本教研: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体育备课组的教研能力,做为备课组长的我与其他老师加强讨论校本的研究与开发,本次校本开发重点放在“剑”、“初级长拳”、“花样篮球”三个项目上,有所侧重。

  (3)论文撰写: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撰写。

  (4)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做为晋江市兼职中学体育教研员及校际组成员,积极参加校际组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提升在校际组的教研水平,做好兼职教研员的本职工作,协助教研员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提升教研水平;做为备课组长的我,我计划是积极组织本组老师一起提高高中的课改力度与水平,集中老师的备课时间与讨论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选项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协调选项内容的评价标准及认证过程。

  高二下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二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关于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20XX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高二下学期工作计划范文

  20XX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2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课时安排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72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

  一、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1课时)

  1、混合运算2课时

  2、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8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二、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18课时)

  1、十进制计数法2课时

  2、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3课时

  3、减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3课时

  4、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4课时

  5、除法的意义4课时

  6、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量的计量(6课时)

  1、常用的计量单位2课时

  2、名数的改写4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7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2课时

  2、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3课时

  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4课时

  4、小数和复名数3课时

  5、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课时

  6、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课时)

  小管家1课时

  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0课时)

  1、角的度量1课时

  2、垂直和平行2课时

  3、三角形2课时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3课时

【篇2】中化集团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XX区乡村文化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标”的实现提供着文化支撑。近年来,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特色,在落实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不足,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我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取得的进展

(一)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一是建成区级“两馆”。争取并投入2000万元对X图书馆、文化馆分别进行改造装修、购置设施设备,公开招聘文化系统辅助人员24名。同时,按照图书馆总分馆制要求,在市局、市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X镇、X乡等4家乡镇图书分馆,在X社区、X社区等5家社区设立图书服务点,配备借还阅览设备,开通网络化、数字化文献资源服务,实现总馆、分馆和服务点之间“馆际互借、通借通还”。二是公共文化阵地提档升级。通过新建、改建、资源整合等方式加大乡镇、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X镇、X乡等7个文化站独立建站、功能齐全,免费向群众开放;X镇文化站正在建设中。支持帮助X镇文化站就近与社区文化阵地共建共享。全区106个村(社区)已有98个按照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九个一”建设要求进行功能和服务的改造,其余8个村(社区)因高铁建设拆迁等原因正在新建。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或自筹资金的形式向基层配发电脑、桌椅,建成标准化乡镇、村(社区)电子阅览室60个。全区巩固完善农村数字卫星农书屋104个、农村固定电影放映室12个。每年为乡镇、村(社区)图书阅览室配发价值10万元的图书、光盘。三是完善信息资源设施设备。不断加大农村信息共享工程覆盖范围,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宽带网络全覆盖,无线WiFi网络服务逐步完善,信息化条件明显改善。新建小区网络入户实现全覆盖,有线电视入户率逐年提升。投入48万元为900户远郊住户办理了“户户通”,并协调市广电网络公司做好辖区广播电视普及维护,群众在家上网、看电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四是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每年举办4期200人的文化专兼职人员或文艺爱好者技能培训班,并选派1—2名文化管理人才到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学习,提升整体队伍素质水平、增强业务能力。截至目前,共培育发展378支业余群众文艺团队,其中星级群众文艺团队17支,拥有剪纸、刺绣、唱歌、跳舞、编创等技能的文艺人才50多人。组建完善包含1339名志愿者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作为文艺人才后备库。基本健立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人员稳定、一专多能、门类齐全的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

(二)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一是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低于42小时,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或文艺技能培训。年均举办“X”广场演出20场;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演出60场;指导基层组织文艺演出、比赛、全民阅读等活动300多场。每年联合X京剧院、市文化艺术团及X星级民间文艺团队在村(社区)、中小学校或慈善机构开展文化服务和文艺演出活动100多场。联系市辖电影公司到我区放映电影年均1000多场。全区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1场电影、全年观看3场以上文艺或戏剧演出的目标。二是组织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连续3年持续招募注册文化志愿者1300余人。累计发展星级群众文艺团队17支,其中五星级团队3支、四星级团队6支、三星级8支。每年开展文化宣传、文艺培训、作品创作、慰问演出、文化扶贫等志愿服务活动150多次。文化志愿者典型带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志愿氛围日渐浓厚。三是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挖掘乡土专家、草根明星,培养草根团队,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编创指导活动,不断生产贴近X区情、群众生活的作品。发展9支拥有固定活动场所、成员稳定、具备创作和演出能力的注册法人文艺团队,并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给予扶持。整合区级部门资源策划实施“文明相伴X”文艺作品创作“八大赛事”,形成了《X》《X》等原创歌曲、书画、舞蹈、曲艺、摄影、微电影等作品1200多个。四是推进文化旅游互融共促。结合乡村休闲旅游活动,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传统戏剧、美术、技艺、医药和民风民俗等搭建平台,开展宣传推广活动。通过“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挖掘推出刺绣、烫刻、剪纸、串珠等一批文化旅游特色商品。年均举办“桃花节”“旅游嘉年华”“葡萄节”等旅游节会活动8场,旅游搭台、文化唱戏、产品叫座,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推介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公共文化方面。一是硬件设施重“建”不重“管”。一些乡镇的村级农家书屋存在被挤占甚至废弃的现象,书屋内图书种类不齐、更新缓慢,体育器材损坏后无人维修;二是服务供给“曲高和寡”。以“送文化下乡”为例,乡村电影放映已不再受村民追捧,部分文艺演出、讲座的内容不对群众“口味”,且缺乏受村民欢迎的原创性、群众性、地方性的文艺作品;三是传统文化明显衰落。传统节庆和风俗在我区农村的氛围与影响力正在逐步减弱,不少区域性非遗项目得不到及时挖掘与整理,很多非遗项目后继无人。

(二)在保障投入方面。一是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组织和干部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看成“软指标”而非“硬任务”,工作主动性不高;二是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不足。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依靠中央等各级财政投入,我区多数镇文化站、村文化中心的日常运行经费捉襟见肘。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空白;三是人才支撑保障不够。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中心文化专干队伍存在兼职借用情况,工作力量不足、精力不够。农村严重的“空心化”,让乡村缺少文化活动创作者和参与者。

(三)在文化与产业融合方面。一是农旅融合发展不足。政府对乡村文化产业还缺少专门政策与规划,现有政策散见于三产融合、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等相关文件,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在区级层面还是分行业规划、分部门管理,部门之间很难做到“结合”。二是特色农产品与文化元素结合不够。文化元素对乡村各产业渗透、对企业的支撑都不足。农村传统手工艺品、土特产的创意、设计、工艺、品牌水平都很初级,乡村旅游对乡土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发展业态单一,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够。

三、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政策保障措施。一是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各级单位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重视程度,把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并将工作成效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二是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将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的运维经费、乡镇文化站活动经费、工作经费一并纳入各级财政经常性预算,每年为农村地区非遗项目认定保护、乡土特色文化挖掘和文化品牌打造计划专项经费。同时通过乡村自筹、单位帮扶、社会募捐等方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三是加强经费整合管理。整合乡镇的文化、卫生、教育、农业、党建、综治、体育等方面的宣传文化经费,形成统一的宣传文化经费管理和使用机制,做到文化资金专户、专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水平。

(二)创新运行管理思路。一是加强设施配套建设。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进行评估,整合添置基层宣传文化、科学教育等基础设施,着力抓好镇村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家风家训馆、村史馆等文化阵地建设与优化;二是增强“文化下乡”精准度。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内容,建立图书室互通、电子资源共享的区、镇、村三级文化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开展类似“你选书,我买单”、城乡文化社团的结对帮扶、非遗传承项目扶持等活动,征求满足乡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文化下乡精准化。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立稳定的基层专干队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有空编及时招录,将兼职人员尽量调整为专职,探索临聘民间文艺人才模式,充实基层文化站专技力量。并将文化专干培训纳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规划,切实提高其综合能力和服务意识。二是建强本地农民文化团体。通过活动开展,发现农民群众中的文化骨干、民间艺人、乡土艺术家,充分发挥村小师生在文化活动中的特殊作用,确保每个村有1名志愿者、1个文化中心户、1支民间文艺团队。在此基础上,每个乡镇应培育1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业余文体团队,拥有1个具备一定知名度的乡村文化品牌。三是做好本土优秀人才挖掘。开展利通区文艺人才的摸底、联系工作,建立“人才信息库”。用足用活各级文艺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尤其注重发现年纪轻、高素质、有能力的文艺创作人才。激发本土人才资源活力,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四)注重文化产业融合。一是加强文化创意结合。深挖某些乡镇、村办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为“地理标志产品”赋予深厚文化内涵,让产自该地的农产品、工艺品变得“背后有故事”。在产品设计、制作包装过程中植入文化元素,进行品牌营销创新,形成较高的商业附加值;二是讲好乡村旅游故事。用乡村文化创意为农业和旅游业赋能,打造乡村文化乐园。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讲好自然和人文故事,建设有温度的美丽乡村,书写记得住的动人乡愁,提升我区乡村旅游的文化软实力;三是做好社会资本参与准备。优化农村营商环境,稳定政策预期,引导好、服务好、保护好社会资本下乡的积极性。借助社会力量完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库,扩大我区乡村文化项目的知名度,打造一批农文旅融合集聚区。

【篇3】中化集团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解X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深刻剖析其中的重难点问题,根据市统计局《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题调研的通知》,县统计局组织人员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抽样调查,并与乡村干部、相关部门座谈,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共走访了XX乡XX村、**镇汉兴村两个有代表性的村以及发改局、城管执法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和乡村振兴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发放调查问卷20张,其中男性对象17人,女性对象3人,包括5个村干部、15个村民。

二、问卷调查情况

问卷调查显示,有18人认为村容村貌的变化情况很大,只有2人认为变化不大;13人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满意,6人较为满意,1人认为一般;在对于“近两年本村美的变化主要在哪几个方面”的调查中,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生活垃圾得到处理”、“改厕成效显著”、“生活污水得到处理”,分别占比95%、90%、85%;在对于“你认为家乡生活质量提高最大体现在哪些方面”的调查中,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医疗方便了”、“村里道路变好变宽了”、“乡村绿化景观美了”,分别占比85%、80%、70%。在对于“本村人居环境主要问题”的调查中,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村庄建筑布局较乱,农房设计水平低”、“绿化较差,环境不美观”、“村内设施没人维护”,分别占比65%、60%、60%。

三、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这两个村人居环境整治能取得这样初步的成效,与XX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关。近年来,XX县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旧村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措施,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今年在全县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紧扣“五线”,突出“五治”,迅速在全县掀起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潮,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县共清理垃圾13014.3吨,清理公路2067.6千米,清理河段1198.7公里,清理湖面3.46万亩,清理广告11732块,拆违拆旧5299处,共计20.7万平方米,刷新立面43.5万平方米,绿化道路303.96千米,新种绿植163.1万棵。

(一)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动

(1)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果。巩固提升“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收运处置模式,加快补齐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增加收集点和转运车辆,加快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确保收储运系统运行正常。今年以来,我县新配置生活垃圾清运专用车辆8台,建设标准化垃圾亭285座,配套240升塑料垃圾桶5000只,将187个行政村的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到县处理。

(2)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田残膜资源化利用。今年以来,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达9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达到85.6%,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8%。

(3)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保障。今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在强化乡镇和村主体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设施设备保障和经费投入力度,共计投入资金3160.3万元。一是第一批总额366万(大勾臂车1台,压缩箱4个,垃圾桶5000只,侧挂车7台)设备计划6月中旬配发各乡镇。二是128.3万元建设标准化垃圾亭285座,已在试点村动工建设。三是聘用精准扶贫村级保洁员2479名,全年投入资金1250万元。四是在群众垃圾治理意识较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好的白霓镇大市村,铜钟乡大岭村、坳上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投入资金150万元。五是完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县垃圾处理场整改及渗透液处理投入资金510万元。六是垃圾无害化处理由**年覆盖的115个行政村调整为覆盖全县187个行政村,以奖代补资金全年投入756万元。

(二)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

(1)开展农村水环境治理。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库长制管理,采取综合措施恢复农村水生态。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2)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实施聚居度高、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区域污水治理,对靠近城镇的村庄,将管网纳入城镇处理系统;对其他农村地区推广小型化、低成本、易维护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截止**年6月底,全县11个乡镇主管网已经全部完工,完成量83.9公里,完成管网加压泵站9座,完成率100%,接户管完成约50公里,完成率90%,11个污水厂已经全面转入试运行。

(三)实施农村“厕所革命”行动

(1)统筹农村公共厕所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新村建设,加强规划设计,重点完善村级服务中心、学校等公共场所公厕配建。**年底,全县共建改完成旅游厕所32座,完成规划任务的100%;交通厕所10座,完成规划任务的111.1%;三级公厕239座,完成规划任务的100%。

(2)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全县共完成农户厕所改造42516户,完成了规划任务的100.8%,已验收完成3.9万户,验收完成率达到92%。

(3)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集中管理,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行粪肥还田。

(四)实施旧村改造与村容村貌提升行动

(1)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加快推进通村公路建设,加强村内通组、入户道路建设,完善村庄内部道路交通系统,实现村村硬化、户户有改善,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目前全县村内主要道路硬化的行政村比例达100%。

(2)实施旧村改造。坚持把旧村风貌改造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不断推进农村美化、绿化、硬化、亮化、净化,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积极深入推进“五线五治”,逐步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老旧废弃电线杆、“蜘蛛网”式线路,推进乡村公共空间和道路照明亮化,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和新能源照明。

(3)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统筹乡村山水系统治理,修复乡村生态环境和田园景观格局。结合特色小镇建设,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古树名木保护等工作。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资金短缺。一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资金投入大、后续维护管理费用高。二是由于一些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筹集资金比较困难,只能依靠上级财政投入,农民自筹和募集社会资金有很大难度。调查问卷对村干部的访问中,这两个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资金来源均为乡级及以上政府。三是农民问卷在“是否愿意付费”以及“愿意出多少钱”的调查中,15人愿意付费,15人中仅有8人选择“每年50元以下”,选择“每年50-100元”的有4人,选择“每年100-200元”的有1人,选择“每年200-300元”的有2人,而没有人选择“每年300元以上”。这说明有必要继续完善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让村民为环境付费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二)制度建设不够完善。调查问卷显示,调查对象对“环境整治的不足”的选择排在前三项有:“绿化较差,环境不美观”、“村内设施没人维护”、“村庄建筑布局较乱,农房设计水平低”;对“最希望改善的方面”的选择排在前三项有:“增加绿化,打造优美环境”、“增派专人维护设施”,“村庄规划布局”。这说明部分农村还是缺乏切实可行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及环保设施的维护管理运营制度,导致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巩固提升难、环保基础设施维护运营难,不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三)农民自主参与、环保卫生意识有待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还是依靠以上率下、组织推动式展开。虽然村民热情在逐步增加,但由于理念、传统习惯、技能素养等各方面制约,部分农民认为环境治理是政府的事情,不愿投工投劳投钱,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机制还不健全,农民群众自主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五、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

(一)保障资金投入。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二是要以产业为依托,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新理念、新模式,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村情,区别对待,因地施策,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产业支撑,增加村集体收入,让村集体有一定经济能力管护村庄环境卫生。三是加快建立并实施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及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

(二)开展试点示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各地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要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以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为重点,打造一批示范样板,及时总结推广具体经验做法。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提升。

(三)健全保障机制。一是要建立完善村庄环境保洁制度与垃圾清运长效机制,发挥好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使建设管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果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如在**镇汉兴村调研时,改村虽然沿106国道,但有两个村民小组较为偏远,垃圾清运车进出不便,该村自主组织请专人专车负责清运。二是健全环保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做到设施建管并重,加快培养常态化的管护队伍和服务网络,保证环境整治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将环境保护治理和环保项目建设等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责任目标,纳入环保督查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环保日常监督考评,以考核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久改善。

(四)强化宣传教育。一是要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升广大村民环境整治的主体意识和环保意识;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升文明素养。二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三要积极组织开展优秀典型评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村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篇4】中化集团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需要深入调研、统筹谋划。农业农村部开展了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组织干部开展驻村调研,全面摸清我国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近期,我到费孝通先生80年前调查过并写出《江村经济》一书的村——江村(苏州市吴江区开弦弓村)开展调研,对推进乡村振兴作了一些思考。

一、中国乡村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乡村的巨变,既源于党领导农民坚持不懈的奋斗,也源于外部环境变化的推动,是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前,中国之乡村,从内地到沿海,从城郊到农区,从山区到平原,都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生产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农村社会从封闭向开放转变,城乡关系从割裂向融合转化,每年有超过1000万农村居民市民化、1000万农村人口脱贫,农村即将消除贫困、全面小康。可以说,中国乡村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江村也在微观层面,演绎着这个时代变局。乡村的巨变,既源于党领导农民坚持不懈的奋斗,也源于外部环境变化的推动,是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一,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化国际化,让农业从计划封闭变成了自由开放。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农村改革废除了人民公社、统购统销等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放开了农产品市场,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时间和劳动的自由支配权,想种啥就种啥、想吃啥就吃啥,这在车马归队、劳力归田的大集体时期是不可想象的。农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流通范围大大拓宽。江村的太湖螃蟹、太湖三白销往全国各地,浙江白茶、山东苹果、赣南脐橙等则摆上了江村百姓的餐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业更是与全球农业融为一体。2017年农产品进出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不断加深的市场化国际化,既给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源泉,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第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使农民从土里刨食、温饱不足变成了进城务工、走向小康。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洗脚上田、进城务工。2017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8.2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达到了42.35%,2.8亿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割麦插秧累断腰”已成为历史,种田比以往更加省工省事省时。江村的村民跟我说,现在腰包更鼓了,日子更好了,笑容更多了,寿命更长了。近年来,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不少城里人选择到农村当农民、搞农业,这表明农业农村正在逐渐成为稀缺资源。农民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带来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相互碰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促进,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相互作用,这不可避免地对农民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产生深刻影响。

第三,加快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将农村从信息孤岛变成了与世界互联互通。信息化特别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打破了农村与外界联系的壁垒,打开了农民放眼看世界的通道,这对农业农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革命性的。过去通讯不发达,农民对外界知之甚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播的普及使农民听到了外面的声音;改革开放以后,收音机、电视机逐步走进农民家庭;新世纪以来,手机、电脑、网络向农村覆盖。据统计,我国农村网民已超过2亿。现在,江村村民用手机上网,随时随地微信交流、视频对话。电子商务也在农村遍地开花,足不出户就把村里生产的农产品卖到世界各地。信息化正在深刻改变着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中国乡村面临着千年巨变的关键时刻,我们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组建农业农村部牵头统筹。乡村振兴既是乡村发展到今天的历史契机和必然要求,也是今后继续推动乡村变迁的内在动力和基本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深入研究乡村,把握发展机遇,激发发展活力,引导加快变迁,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我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光荣的历史使命,必须深入了解这个变局、时刻关注这个变局、全面把握这个变局,以至引领和推动这个变局,使之遵循乡村自身演进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方向。

二、江村变迁是我国乡村发展的缩影

今天的江村,与《江村经济》所描绘的情景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比江村80年来的变迁,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统一于乡村发展历史进程中

江村本名开弦弓村,紧邻太湖,一条自西向东流淌的小清河穿村而过,形状像一张拉开弦的弓,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鱼米之乡。1936年,费老到该村开展了两个月的乡村调查,写出了著名的《江村经济》,记录下了80多年前中国乡村的历史图景,后来人们都以江村称呼开弦弓村。费老的调查方法是典型性全景性的,对一个村庄进行解剖麻雀式的调研,涉及消费、生产、分配、贸易、土地、生活、婚姻、习俗等方方面面,以此一窥当时中国乡村的村落布局、经济发展、社会关系等全貌。调查采取的分析方法则是社会性历史性的,从村民之间的经济关系入手,分析经济制度、土地制度乃至婚姻制度等经济社会关系,契合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费老那时仅是一个27岁的青年,就脚踏实地开展实证调查,其精神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在江村,我参观了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和费孝通纪念馆,召开了座谈会,走街串巷访谈农户。今天的江村,与《江村经济》所描绘的情景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活小康,家家住上楼房、通上自来水、装上抽水马桶、使上热水器、用上液化气,宽带、数字电视全覆盖,村道全部水泥硬化,90%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村里充满生机活力,全然不是费老笔下木讷的村民形象。可以说,江村村民虽然还住在农村,保留着一些传统,但过的是城里人的生活。对比江村80年来的变迁,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统一于乡村发展历史进程中。

第一,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但家庭经营传统仍然在延续。80年前,江村80%农户养蚕,主要是男耕女织,男的种植稻桑,女的养蚕缫丝。在蚕丝专家费达生等的帮助下,村里成立生丝合作社,办起了生丝厂。新中国成立后,村办生丝厂合并归属人民公社,成为社办企业。改革开放后,丝织厂等村办企业兴起,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因经营不善破产。进入新世纪,村里个体、私营工商业蓬勃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丝织、针织为主体的家庭工业,全村7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32432元,村集体收入265万元。江村男耕女织、农工相辅的传统农耕生产格局已经被打破,基本实现了由农业村向工商业村的跨越,但传统仍在继承和延续。从过去的养蚕缫丝到现在的针织衫、窗帘布等纺织品生产,产业优化升级,链条纵向延伸,但江村以纺织业为主业的传统没有变。村民蒋伟芳一家三代从事纺织行业,爷爷奶奶民国时期在费达生创办的生丝厂做工,父亲母亲在公社办的丝织厂上班,蒋伟芳现在是村里最大私营纺织厂的生产厂长,他们一家是江村上百年纺织传统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从家家户户男耕女织到遍地开花的家庭作坊、“夫妻店”,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生产组织形式没有变。目前,村里有近60户从事针织衫生产的家庭作坊,有的代工,有的自产自销。村民姚玉坤利用自家农房办起了针织衫加工作坊,他自己负责生产管理,儿子和女儿女婿搞电商销售,去年10月到现在就卖了20万件。电商发展使家庭作坊有了更多生存空间。

第二,土地制度发生深刻变革,但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仍然是时代命题。清末和民国时期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江村的土地被分为田底、田面两层,约有三分之二的土地被地主占有,90%的家庭只能去承租土地或者成为佃户。1951年,江村进行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时期,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改革开放后,江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承包户通过村民小组将土地逐步流转给30多个农户发展水产养殖业。从私有私营到公有公营再到公有私营,江村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但农民重土惜地的观念没有改变,无论是费老描述的“地是活的家产,钱是会用光的,可地是用不完的”,还是现在村民认为的“家里可以没门,手里不能没田”,都是这一观念的生动体现。也正因此,80年来,围绕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实践和探索始终没有停止。我在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看到,清代同治、光绪时期的清田方单和民国时期的执业田单上,就已明确界定土地的四至,面积精确到分厘。土改结束后按户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上,面积精确到厘毫。今天开展的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也是利用现代测绘技术给农民确实权颁铁证,在此基础上推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与清末和民国时期田底(所有权)、田面(经营权)两权分离相比,现在的“三权”分置不仅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提高了效率,更防止了土地兼并,保障了公平。村民陈月生说,自己常年在外做木匠,家里5亩承包地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全流转出去了。座谈会上,大家表示拥护中央的30年延包政策,希望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这样农户能获得稳定收益,养殖户也能安心搞生产。

第三,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较大调整,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仍然维持着传统的“差序格局”。1935年,江村有359户1458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起伏,村内人口经历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转变。目前,江村有420户1680人(不包括后来合并的村),较80年前分别增长了17%和15.2%;60岁以上人口占比32.4%,增长了近26个百分点。80年前,村里只有10家外来户,主要从事理发、银匠等特殊职业;现在,来江村的外地人主要是打工就业,最高曾达1000多人。尽管人口数量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社会人际关系仍然像费老所描述的那样,维持着以亲缘、血缘和地缘为中心的差序格局,每一户都可通过亲属、血缘关系的扩展,在村内延伸出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我在村民周小芳家看到一张五世同堂的照片,她的外婆、母亲、女儿和外孙女生活在本村的不同家庭,这种以亲缘和血缘关系为脉络联结起来的关系网络,在江村很普遍。江村至今仍保留着妇女开茶会的习俗,关系较好的邻里之间轮流举办茶会,吃茶话事、交流见闻,建立起一个个相对稳定的社交圈子。外来人则始终游离于外,现在的打工者与当年的手艺人一样,仍不能落户江村,与本地人的关系仍然泾渭分明。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外来户不能获得耕地和宅基地。

第四,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传统家庭观念仍然根深蒂固。80年前,费老描述下的江村,人畜混住,人们每天为温饱奔波操劳,生活没有保障,甚至有溺女婴或流产来控制人口的传统。今天的江村俨然已经是一个城镇小社区,村民白天去工厂上班,晚上回到村里生活居住,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可以说,江村的生活方式已经与城里人没有多大不同,但婚姻、财产等家庭观念与传统仍没有断代。两头挂花幡、招女婿等传统婚姻习俗延续至今。由于现在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类婚姻模式越来越普遍。全村现有139个家庭采取两头挂花幡的婚姻模式,招女婿190人。我走访的两户人家都是独女户,结婚后新婚夫妻在男女双方家里都有住房,来回走动。在家庭财产处置方面,家长仍是绝对的权威,子女只有结婚后与父母分家,才能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同样在自家的作坊里工作,村民姚玉坤给女儿女婿按月发工资,儿子因未婚而没有核算工资。也正因此,江村的家庭结构大体保持稳定,1935年江村户均4人,2016年户均3.98人,都是小规模家庭。

第五,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发生根本转变,但自治和德治仍是重要基础。早在1929年,江村实行地方自治,由当地有名望的乡绅担任村长。1935年,江村实行乡镇保甲长纵横连保连坐。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保甲制,建立行政村。人民公社时期,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后,由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实行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80年来,江村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变化和调整,但自治和德治在稳定乡村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88岁的周梅生讲,邻里有矛盾纠纷,解放前靠宗族势力,现在是找村委会,只有大的经济民事纠纷,才走司法渠道。走访的几个村民小组,涉及承包地调整、集体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村民都会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很少有纠纷和矛盾。江村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有资望的群体,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等各类议事监督机构,广泛参与到村庄治理中来。村民周新根曾任生产队会计和乡镇企业领导,在村里很有威信,退休后被村民选为小组长。在江村,尊老爱幼、勤劳致富等传统美德得到大力弘扬,传统礼治、德治秩序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为健全和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全面看待农村,科学把握乡村发展规律

乡村全面振兴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充分尊重乡村发展演进规律,科学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推进乡村振兴健康有序开展

江村虽只是一个微观主体,但其80年的变迁基本反映了乡土中国的发展历程。从江村可以看到,中国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很多传统仍然保持着稳定和延续,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平稳与跃升共进的状态。乡村全面振兴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充分尊重乡村发展演进规律,科学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推进乡村振兴健康有序开展。

一要坚持循序渐进,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走在江村的里弄小巷,随处可见外观现代、装修精致的别墅楼房,一些传统砖木结构平房点缀其间,老人坐在门前晒太阳,他们住惯了老房子,不愿意搬到新房。传统与现代、变化与不变,共同阐释着江村80年来的变迁。这种变与不变的选择,已经渗透到江村的方方面面,最为典型的是村民对土地承包问题的处理。江村的土地以组为单位发包,二轮承包以来,应对农民市民化的新情况,各组采取了不同的办法,可谓一组一策。有的“生不增、死不减”,一直没有调整土地;有的每5年调整一次,动账不动地;还有的每年调整一次。从江村的土地、人口、婚姻、家庭等制度看,即便是处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与外界联系紧密的这样一个村落,村庄的发展变化也是渐进的、自然的,而不是断代的、割裂的。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尊重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既要着眼长远目标、不违背发展方向,又要立足当前实际、不违背发展规律。要克服求大求快、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处理好快与慢、量与质、点与面的关系,既把握方向,又把握节奏,防止出现颠覆性错误、系统性风险,打牢乡村发展的根基。

二要坚持城乡融合,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在江村,人们已经习惯了现代化生活方式。水电路气房讯网等基础设施齐全,将近一半的自然村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道集中到处理池,实现了无害化处理。生活理念也日益跟城镇接轨,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垃圾箱,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看电影、跳广场舞、打篮球、上网等成为村民的时尚。走在村里,城市文明对江村的影响和冲击无处不在。与此同时,新建起来的文化弄堂又保存着村里的历史档案、文化习俗,这是江村的“根”,维系着世代传承的脉络。村民姚富坤多次接待费老访问江村,现在是村里费孝通纪念馆的顾问,他热心于向外界介绍江村的传统民俗和乡土文化,被人们称为“农民教授”。在江村可以感受到,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各有千秋,城市便利的生活条件、时尚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文化产品是乡村所追崇的,而乡村宁静的自然环境、独有的生活习俗、丰厚的历史传承也是城里人所向往的。因此,才有农村人进城、城里人下乡的双向流动,城乡融合开始加快,城乡关系正在重塑,城市与乡村的鸿沟逐步打通。推进乡村振兴,要始终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既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乡村拓展,也要尊重乡村文化、传承农耕文明,通过以城带乡、功能互补、有机衔接,实现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融合互联、协同发展,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共存共荣、互促互进。

三要坚持尊重农民,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江村座谈时,大家纷纷表示,村庄环境改善了,居住条件变好了,看病养老有保障了,挣钱渠道更多了,幸福指数更高了。78岁的姚大官家里四世同堂,每个月自己有几百元补贴,看病能报销一半,他感慨日子越过越好。谈到乡村振兴时,大家劲头十足,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村民周小芳多次接待过费老,准备借助费老的名人效应办民宿。养殖大户倪林坤经营着140多亩蟹塘,想联合村里的养殖大户成立合作社,共同闯市场。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凡是农民称道的、满意的、喜欢的,我们就要坚持下去;凡是农民急需的、期盼的、憧憬的,我们就要努力去解决。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乡村是农民的家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振兴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不能代替农民、替农民决策,更不能排斥农民。

四要坚持统筹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从1936年费老初访到现在,江村的农房经历了平房、楼房、别墅等五代变迁。第一代房子保持了近40年,当时是因为贫穷;改革开放到现在的40年,房子却换了四代。一方面说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了;另一方面也因为没有规划,造成了巨大浪费。农房建设无序,没有统一规划设计和标准,以至于拆了建、建了拆,这是我调研时基层干部和村民反映最多的问题。市里的同志讲,目前农房建设没有法律规范、没有部门管理、没有总体规划、没有房型设计、没有建设标准、没有质量验收,这是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记得我2000年去波兰考察,波兰是土地私有制,当地农民建房,可以自己决定内部结构、装修等,但建在哪儿、面积、外观等受到政府严格的规划管制。乡村振兴、乡村建设一定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想好了再干,防止折腾、防止浪费、防止走弯路,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必成美画。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历史、个性和特点,要充分尊重乡村的自然机理和历史文脉,把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发展元素结合起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而不是缩小版城市,让山水林田路村成为乡愁永远的记忆。

五要坚持人才首要,确保乡村发展后继有人。江村巨变的根本,是有一批文化素质高、市场意识强、能吃苦敢拼搏的人才。村民周玉官上世纪80年代初高中毕业后回乡创办了江村第一个个体工商企业,曾得到费老的鼓励和指导,带动了一批江村人下海创业。这次到江村,我还惊喜地发现到处都有年轻人的身影。“70后”沈斌先后在镇农办、爃烂村工作过,去年来到江村任村支书,他一心想着推动江村大发展。“80后”周春燕大学毕业后回村担任妇女主任,每天活跃在村里的大街小巷,为村民搞好服务。“90后”姚凌超大学毕业后回村开网店,将村里生产的针织衫销往全国各地,成为新生代偶像。由于生活条件好、发展机会多,江村年轻人外流的不多。这些年轻人正在为这个传统村庄注入新的活力。这表明,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要始终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既搭好大舞台留住人才,又种好梧桐树引进人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目前,农村还有2亿多劳动力,要加大培训力度,充分挖掘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经理人等农村能人,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今天的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要搭建乡村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及乡村走出去的工商业主、退休人员等回流,鼓励引导各类人才投身振兴乡村的伟大事业。

来源经济日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篇5】中化集团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节日作文】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以下是本站分享的乡村 产业振兴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有关乡村产业振兴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 家!

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有关乡村产业振兴的调研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6至8月份,市人大常委 会副主任方青带领由农业农村工委人员、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组 成的调硏组,先后深入6个乡镇(街道),实地视察部分乡村振兴示范带及其建设 项目。召集10个相关部门和东、中、西片12个乡镇(街道)及部分村干部、农业 产业带头人进行座谈交流,台风”利奇马”过后又走访了两家农业企业,广泛收 集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情况以及对该项工作的意见建议,并逬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分 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_、主要工作成效

自去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亲自 挂帅,成立由50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和7个专项工作组f出台五年实施意见,

召开千人大会,保障资金要素,部门乡镇联动推逬,以精品示范带打造和生态休 闲产业带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示范带建 设有序推逬。编制主成12条示范带规划并分期实施,突岀抓好24个产业带项目 建设,截止8月底共完成投资11.75亿元。其中,雁山溪谷•秀丽田园示范带在去 年通过温州市考核验收,山水雁楠等5条示范带建设逬展顺利。二是特色产业迅 速发慝 市政府启动了我市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乐耕清耘”的培育工作,铁皮 石斛、茶叶、笋竹、花卉苗木、中药材等主导特色农业在各示范带得到蓬勃发展, 雁荡山铁皮石斛成功亮相北京世园会;成功打造了下山头石斛田园综合体项目,大 荆镇被列入2019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三是生态环境显著改善。300 多个村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共创成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美丽乡村示范 乡镇3个、特色精品村14个、达标村161个,温州美丽乡村标杆乡镇2个、样 板村3个。四是农村改革全面深入。农村土艇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 培育了 6家温州"三位一体"典型合作组织,建立了 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 社。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并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制度。五是 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坚持”项目为王"”依托”党建联盟",多渠道推进村集体增 收,去年和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分别增长21.26%和21.67%。去年,示范带吸 引游客30万人次,旅游消费6000万元。同时,深入实施彳氐收入农户高水平全 面小康计划,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扶贫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对示范带建设认识存在偏差。目前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覆盖到的乡 村较少且大部分位于乐清东部,面上其他乡村有失落感。不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 的主动性不足”等靠要思想较严重。示范带普遍依靠财政资金支持,社会资本占 比较低,乡村主体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示范带项目重建设轻管护现象匕液突出, 而且受土地指标限制,租地建设情况较为普遍,后续维护资金压力较大。

(二)农村产业仍然不大不强。_是缺少大而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三产融合程

度低。除铁皮石斛等少数产业外,各类农业主体大都仍处于低小散状态。农业种

养加、农业+旅游+文化、森林康养服隽、互联网+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二 是产业发展缺少资金支撑。不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村办公楼或者旧厂房出 租,持续增收渠道少;一些山老区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 自我造血功能低下,工商资本进入受区位因素、土地指标等限制较大。三是农业 抗风险能力低,超强台风"利奇马"给灾区种养业造成重创(全市合计直接经济损

失35.38亿元,具中农业损失17.12亿元)‘非洲猪瘟使养猪业伤筋动骨。

(三)农村环境提升还需持续发力。一是规划引领不够。乡村规划操作性不强, 村居规模化调整之后,规划修编未及时跟上。二是美丽乡村创建氛围不浓。美丽 乡村建设进度偏慢,创成覆盖率较{氐。三是农村环境整治还需提升。乡镇街道建 城区之外的一些村庄脏舌崖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工程缺乏 专业指导,工程质星难以保障。

此夕卜,调研中反映较多的还有:农村人才严重缺乏,农技服务队伍力呈薄弱;

农村文化礼堂管理运行不到位,常态化活动难以持续。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 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携兴,必须逬一步增强政 治自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是在干部配备管理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要 配齐配强乡镇干部,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快乡村年轻干部的培养, 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在要素资源配置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资 金投入、用地配置、金融支持等政策要素都要向”三农”倾斜。特别是对调研中 反映较多的农村产业用地需求问题,建议进行专项调查、认真硏究。对一些农业

临时设施的搭建、自产自销衣产品加工展销用地应尽呈放却 有吸引力的,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工商资本下乡的配套政策,并持续 发力。三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农业农村。在农业保险、 农村交通、饮水住房安全、养老服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快丰济短板、 完善提高;继续深入做好村集体经济消薄防滑、低收入农户脱矣防贫减贫工作,为

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利奇马"台风造成的惨重损失呼唤我们

政补助力度。保险公司要提高保额,降低《险费率,并合理及时足额理赔,切实 提高农业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乡村振兴的信心。

(二)逬一步加强示范引领推进全面振兴。示范带建设应尽臺覆盖到更多的乡

镇街道和村居,更好地站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如虹桥等几大集镇要设带设点,

中雁绿道示范带可以延伸到城北秦坪。未覆盖到的地方,要深入广泛宣传乡村振

骄□示范带成果,增强乡村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自然禀赋和区位条件设 计振兴目标。乡镇街道要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筹措资金,广泛发动社会资 本参与,打造自己的示范带、示范原。有关部门要适应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整 合资金,联动配合,聚焦发力,把示范带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美丽风景线,努力实 现以点带面、由线到片的全面振兴。

㈢进一步引导农村产业做大做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各级政府 要像重视工业一样重视农村产业振兴。一是重点扶持优势产业。注重品牌带动, 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国家和省级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并 对同类产品逬行整合提高,避免无序竞争。二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生 产由简单的种养殖模式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升级,并拉长产业链”增强农村产业 竞争力。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森林康养、特色民宿经 济等,加快培育新业态。三是推动农村产业高质呈发展。积极引入农业院校、科 研单位在我市建立相关科研基地。努力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全、示范带动强的现代 化乡村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产业发展平台。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三位TT 合作体系和农村要素配置改革,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户开展经 营合作,促进土地濮和规模经营,发展”一村一品",带动农民增收。

(四)逬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全域美"。_是加强规划引领。结合村(社区)规模 调整和新一轮国土规划调整,及时修编村庄规划,在建设用地等方面为乡村振兴 预留发展空间。按照市域乡村规划确走的特色村、重庶村、一般村,因地制宜, 科学合理地分类建设,引导村庄个性发展。二是继续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巩固提 升/」號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深入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认真推 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特别是建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终端设施;继续抓好截污纳管 扫尾工作,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拆除一些难以改造提升的公厕,可采用嵌入式 公厕替换。广泛开展"一村万树"、农家庭院绿化美比等,不断增强农村群众对美 丽乡村建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重视农村环境设施建设工程质星和后期维护 问题。要加强对农村建设工程监管,积极探索解决公用设施后续维护资金来源问 题,避免因质呈问题或维护跟不上而影响使用、造成浪费。同时,示范带建设、 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人才、文化和组织振兴的支撑。农村本土 人才、职业衣民的培育,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翹水平的提升也要不断加强,同 步推进。

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的调硏报告有关乡村产业振兴的调硏报告

主任、融副主任、融委员: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 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分为五个部分,其中产业 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乡村产业振兴 的经济基础好,才能建设好乡村环境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并最终实现生 活富裕的民生目标。为深入了解掌握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根据市人大常 委会2019年工作要庶,4—5月份,我们农业和农村工委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 对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调硏组专门听取了市农业农村局 的工作汇报,组织部分村支部书记和农业龙头企业、农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 负责人开展座谈,并赴浙江吴兴、海宁、慈溪等地学习考察了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现将调硏情况汇报如下:

歹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南通市关于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通过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培育优势产业,做大优势农产品,实施精准扶贫等方式,看力转变发展方式,积 极ffia乡村产业振兴。

(一)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成立了市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乡村振 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为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2018年加快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 政策意见》《关于实施脱贫致富荆\康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逬一步明确乡 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势产业等管理保障措施,为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 了强有力的政策组织保瞳。

(二)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三年的努力,累计

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78.6万亩,把杂、舌L、差的田块建设成"地平整、田成方、 路相通、林成网、沟相连、渠通畅"的标准农田,解决了灌排设施配套,改善了 农业生产条件,也为现代农业提供全程化、系列化和机械化服务打下了基础。加 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1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 示范社50家,南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4家。重视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f实施 农业科技兴农行动,建成1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480个骨干科技示范 户。实施农业重大新品种创制项目,全市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11项,新 品种26个。2018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6.7% ,列南诵各县市第一。

(三) 产业优势逐步形成。坚持以推进农业堀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 展绿色优质稻米、高效蔬菜园艺、生态林果花卉、水产健康养殖、农业休闲旅游 五大主导产业。优质食味稻米种植面积増至8万多亩;高效蔬菜播种面积达70多 万亩;葡萄、水梨、石榴、枇杷等果树种植渐成规模;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采摘农 业、观光农业游客接待呈逐年提升,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 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全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市等称号。

(四) 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改革持续深入,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 分置”改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南通第一,通过省级验收。充分放大农地股 份合作等试点效应,出台实施意见和奖补政策,支持10个村试点发展新型合作 农场,推进村级集体规模经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善农村产权交易 体系,完成交易额超1亿元。深入推逬"三个全覆盖”试点”出台指导意见,扩 大试点范围,严格督查考核,累计土地流转14.8万亩,建成社会化服务联盟26 个。

(5)产业布局得到优化。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和比®优势,推动乡村产业规划

布局向专而特、规模化方向转变,着力打造2个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六大种养 园区",2个休闲农业园区,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f培育优势乡村产业。充 分激发沿海开发重点镇、区镇合一重点¥孰特色镇发展潜力,推进新型城镇建设, 加快促进人口、产业、要素集聚,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已先后组织实 施了规划完善、产业韓型、民生示范、制度创新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促讲了 多项农村改革探索成功起步。

二、存在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近年来我市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多的 努力,但从总体上看”我市乡村产业化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仍然 较{氐,还有许多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导产业优势产品没有培大扶强。在调硏中我们发现,虽然我市五大主

导产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产业优势效益并未充分显现, 对我市乡村产业发展带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种养模式相对简单。如我

市稻麦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其中稻田综合种养、优质食味稻米面积分别为

0.2万亩、8万亩左右,其余均为普通稻麦品种,精力投入大,产呈和价格昔遍较

低。加上近几年极端天气及病虫害影响、人工^不断上升、土地流转费用相对 较高,导致稻麦种养大户种植利润持续下滑。二是关键技术无法突破。如我市"四 青作物” 一直深受喜爱,产品销往上海、浙江等地一直是供不应求,据了解青毛 豆、青蚕豆、青豌豆、青玉米亩均产呈分别可达1000斤/亩、1500斤/B、1200 斤/亩、1500斤/S,平均利润为500元/斤、1000元/斤、1500元/斤、700元 /斤,经济效益显著。但由于去皮脱壳等生产技术至今仍不成熟,依然以人工剥壳 为主,过大的人ZD®本成为"四青作物"种植面积无法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三 是地域品牌少。目前我市由政府扶持,正真代表启东特色,拿得出、叫得响的地 域化品牌较少,如“吕四海螯"等具有一走知名度的特色产品,因缺乏系统的生 产、宣传、销售商业程序,没有形成统一的地域商标,营销方式也是以分散型市 场销售为主,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经济效益带动不明显。四是产业链条较短。

如生态林果花卉产业,果树种植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f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 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鲜果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且上下游 产品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五是产业融 合度不高。对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关系的认识还不到位,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 经济不充分。如水产养殖资源开发不足,生态垂钓、水产休闲餐饮等项目开发基 本处于起步阶段,农业发展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此外,乡村旅游、休闲 农业、采摘农业等的办法不多,昔遍存在低水平模仿、模式单调等问题。产业类 型重复不仅会影响项目质呈,更会在本区域内形成强大的竞争阻力,分散消费能 力,从而降低项目效益。

(二)生产社会化服芻有效供给能力钮氐。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社 会化服务能力不足,不能完全匹配生产的需求。一是公益性服务能力弱。政府公 益性生产服隽体系不健全,很难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乡镇一级农技人员 工作精力不集中,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非农业专业人员比重大,专业技术人员年

龄和知识老化,农技站所服务功能弱化。加之农民主动接受B艮务的积极性不高, 大多依赖传统经验和习惯,致使服务效果不够明显。二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产业 支撑和保护基础城薄虱 尽管我市”三农”工作资金投入较之以往有一走増加f 但仍然难以满足当前农村发展的新需求。对农业机械售后维修服勢、技术服务等 不完善,影响了农机化效益的充分发挥。三是生产it会化月艮务项目匱乏。我市各 类合作服务组织虽然在提高乡村产业效益上发挥了一走作用,但在发展中还普漏 存在周转资金困难、规模小、月艮务项目单一等问题。衣户与服务组织之间的关系 松散,服勢的普及度较低。四是产销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仓储物流等设施还未 实现全覆盖,批发市场、产销对接、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等设施相对落后,物流 经营成本高。

(三) 农业人才资源匮乏、科技支撑相对落后。一方面是人才资源匮乏。主要 表现在农民总体科技文化水平不高,有知识、懂技术、攀营、善管理的现代新 型农民极其缺少。由于工作地点偏远,待遇不高,人才服务乡村产业的激励保障 机制不健全等种种原因,使得聘请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难庶。另一方面是机 械化程度低。农机设备科技水平限制f 土地耕地分散,机械化与规模化结合不紧 密,农机田间操作、维护和管理技术落后等等因素,导致我市农业生产比较落后, 机械化程度整体偏彳氐,生产效率、产品加工能力与水平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四) 资金瓶颈仍是制约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因素。一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 题突出。信贷资金供给渠道较为狭窄,银行借贷门槛高、手续繁琐,部分金融机 构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存在惜贷现象,现有的乡村产业发展融资政策得不到落
实,致使经营者难以得到足够的发展资金。二是政府资金投入绩效不高。近年来, 我市农业扶持资金投入一改过去的多部门、分散性惠农补贴方式‘而将大部分经 费集中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随看高标准农田投入使用, 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如建设规划与实际操作存在误差,水泵设置过少,管 道设置过粗,排线过长导致水压不足,稻田灌溉水星达不到要求。有些承包者直 接废弃不用,另外讲行排设,诰成严重资金浪费。三是财政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爰措施落实和惠农补贴分配管理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益农信息社”建设等项目专项资金使用不到位, 项目进展缓慢,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未按方案实施,少数涉农专项资金、省级"农

作物重病虫害监测”专项资金未达到专款专用等。四是农业政策性保睑新型睑种 探索不够。保险菱盖范围较窄,部分果树、蔬菜类产品还未纳入到农业政策性保

险范围,农机设备的险种设置也比较落后f气象指数保险等探索力度还不够,没

(S)生产资源利用不充分。一方面是土地分散、碎片化。近年来,市政府及 其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提高。然而就我市实际倩况来看,大部分农村土地受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分散性、碎片化耕地仍然占主要部 分,很删删养妒,不利于形成规模、形尅地。此夕卜”项目?也存 在用地瓶颈,尤其是农业龙头企业、休闲产业发展土地指标审批难,制约了产业 化发展。另一方面是淡水水面资源浪费。我市拥有大/」喉河泯沟5万多条,是淡 水养殖独特的先天优势,随養我市淡水养殖业的兴起,淡水虾、扣蟹等养殖收益
逐年提高。然而,由于水质环境条件、偷盗电捕、养殖技术粗放落后等等问题, 导致沟河水面利用率较{氐,群众养殖积极性并不高,丰富的水资源并没有得到有 效利用。

三、建议意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要立足实际、迎接物E战、 完善政策、木济短板,努力为乡村产业振兴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强乡村吸引力, 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让农民看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 富"的希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把握乡村产业振兴重庶,着重扶持优势产业。坚持规划先行,引领乡村

产业振兴有序推进。充分立足我市实际,尽快编制我市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规划,

乡村产业振兴落到实处。注重品牌带动,扩大启东农产品知名度。以品牌战略为 看眼点,依托启东海产品、四青作物等资源优势,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 市场价值优的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区域特色品牌。科学制

定扶持地域化农产品品牌的政策措施,对同类产品逬行整合提炼‘避免因产品品 牌杂散造成的无序竞争。对于有知名度但生产不易集中的特色农产品,鼓励农户 在平等自厚基础上通过组织专业协会,进行商标注册,实行统一标示、标准、包 装、销售,合作创建共有品牌,共享品牌^益,共担品牌经营费用,以有效降低 品牌经营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

(二)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生产过程全覆盖。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包括产、 供、销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的正书运行对物资、信息、资金、科技的社会化服 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议搭建为衣服隽综合平台,围绕不同阶段的生产需求, 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S艮务。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提供农作物统一育种出苗; 培育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实行农药、月等农资配送,并提供统一的收割、收购、 烘干、检测、包装等一系列服务。建立农产品集中销售中心,拓展销售渠道;配备 专业运输设备,组建高效的现代化运输队伍,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搭建三网融 合的信息服务快速通道,有效连接农户与市场、生产与技术、政府与农民,变"小 规模、分散化"的小家庭经营为"规模化、产业化"的大家庭经营,通过实现农 业规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此外,要加强对农业经济形势、气象、病虫害等信 息的发布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大力推进电子商隽”通过促进电子商隽与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成功嫁接,加快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 农产品逬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

(三) 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一方面是促逬乡村产业提质增 效。围绕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和建立现代农业,依靠现有的资源、要素条件,引导 农民积极适应市场竞争,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项目,实现产品增值。对青 蚕豆、青毛豆等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种植加工技术产业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在资 金投入、要素流通、税务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促逬我市农业生产由简单的种养 模式向高效农业转型升级,逐步淘汰落后产业,努力提升生产绩效,増强乡村产 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储运、

批发,打通全过程,虹现业幅甜。坚梯色題,舷 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环境整治与发展特色民宿经济、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乡 村休闲旅游、养生健康结合起来,建设运行高效的乡村产业链。力Q快培育乡村产 业发展新业态r推动生态资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四)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乡村产业高质呈发展。_是高质呈促讲科技升 级。积极搭建平台,促成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在我市建立农业技术硏究所及生产 实验基地,探索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推广模式。加大"引 资引智"力度,逬一步加大乡村产业招商力度,积极招引国内夕卜知名大型农业龙 头企业、上海农业加工贸易公司和在沪从事农产品经营的启东籍人士,尤其是吁 跆稻虾混养等优秀企业到启东投资,将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带回启东。加大衣技培 训力度,做好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网络交流等跟踪服轨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建 立农业专家热线、农业咨询机构、农业技术服务团等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 科技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勢。二是高质量建立现代乡村产业聚集园区。建设一批 农业产业强¥真”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全、投资 强度尢 示范带动强的一流现代乡村产业园,形成融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和休 闲旅游于一^的田园综合体。参考慈溪大学生农业众创园模式,由政府投资,通 过基础设施建设、减免税费、<J领贷款担保、创业补贻卜助等多种形式,鼓励、 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返乡、来启逬行农业创业。三是高质呈培育新型农业经莒主 体。围绕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体系目标,全面深化农村土地确权,促逬土 地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提升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 社、家庭农场及小农户开展生产经营合作,构建紧密联结机制。发展农合联,通
过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小农户分工协作,在提升劳动技能的同时,带动 农民増收致富。四是高质呈发展"一村一品"示范村。总结推广惠萍镇南清河村 的特色产业水产养殖r吕四港镇海渔村的特色产业紫菜加工,南阳镇乐庭村的特 色产业蔬菜种植等”一村一品”示范村成功经验,力争在每个行政村培育一项特 色产业”围绕特色产业建设一家网店,引领带动全市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 和农民创业致富。

(5)充分利用要素资源,实现生战模化、集约化。顺应农村人□向城镇集 中的趋勢,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实现从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转 变。—是健全土地解市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r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土地 解服务平台,引导土地依法、自愿、平稳流转,探索长期族模式,签订中长 期租赁合同,发展稳走而适度的规模经营。二是推广土地入股分红成功经验。大 力推广现有的惠萍镇东兴镇村农地股份合作社成功经验,鼓励用集体土地、农民 自己的土地入股合作社,年底按股份分红,用股份带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实现 土地资源保值增值”促逬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三是发挥高标准 农田辐I寸效应。切实落实好高标准农田”谁来种”的问题,鼓励有条件的新型农

word/media/image5.gif业经营主体逬行申报经营。要将高标准农田作为农村创业的重要载体,形成辐射

校毕业生、返乡能人等群体创业兴农。四是大力发展沟河养殖。坚持水利建设、

农村水环境整治、沟河养殖利用三位一体有效结合,加强沟河水环境整治,确保 水质健康。加大对偷盗电捕行为打击力度,深入开展群防群治。发展具有本地特 色的养殖品种,为养殖户提供信息、技术、市场行情等指导,提高养殖效益,吸
引更多的农民参与沟河高效养殖。

word/media/image5.gif(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保资金投入取得实效。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 稳定增长机制r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产业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优化财政支农资 金的便用方向、结构和效率,统筹安排各类功能互补、用途衔接的涉农资金,实



业振兴。深化”政银担”合作「探索建立面向”三农”的担保贷款风险分担机制,

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引导金融资源下沉。建立健全适合

word/media/image6.gif乡村产业特点的金融体系,积极稳妥发展农村/」领贷款公司,支持其开展投资、

险面,探索农业综合保险试点,拓克设施果蔬、特种水产、休闲农旅等保险覆盖 面,提高保险业服努乡村产业振兴的能力。

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有关乡村产业振兴的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的重要 内涵,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根据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硏、大抓 落实"活动和杭州市委开展"联百乡、结千村、访万户"蹲点调研活动的要求, 今年以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主题,聚焦产业兴旺这一重点,我分别到建德市的 寿昌镇山峰村、钦堂乡葛塘村、杨村桥镇草莓小镇、航头镇大店口村,淳安县的 枫树岭镇下姜村、枫树岭镇源塘村、枫树岭镇薛家源村、大墅镇大墅村、大墅镇 桃源林家村、安阳乡五堡村,西湖区的双浦镇等地开展了实地调研。

调硏期间,我们走进农家小院、走到田间地头,召开有关村"两委"负责人

种植大户、农技服务人员、农业企业负责人、扶贫干部等不同群体的座谈会,走 访退休村干部、困难群众、致富带头人、妇女代表、老党员、村民代表等农户30 余户,倾听农村群众的呼声诉求,仔细了解农村发展的点点滴滴。通过调硏,切 身感受到了杭州农村垃些年来的大变化大变样:农村变美了,农业变强了,农民

变富了,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2 : 1缩小到2017年的1.85 : 1,城乡



word/media/image6.gif在调研中也发现,杭州"三农"发展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三农"工作仍然


特别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虽然近年来农村电商、民宿经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但普遍存在层次彳氐、规模小、布局散等问题,还处在碎片化、粗放型发展阶段, 迫切需要作进一步提质增效。对调硏中发现的好的做法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我 们逬行了深入分析,对杭州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逬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几个方 面的理性思考。

一、要把保护绿水青山作为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本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宝贵财富和最大优势,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底色和 底气。调硏组所到的建德、淳安等乡村,大多都是群山环绕、溪水潺潺,生态本 底好,乡村韵味足,绿色经济、美丽经济发展迅速。像淳安县的枫树岭镇,抓住 近年来省市部署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城镇环境综合幽台等契机,以辖区内的 下姜村国家AAA级风景区为龙头,充分利用淳安第二大水库枫树岭水库、淳安 第一高峰磨心尖、"遂阳第一景"白马乳洞、凤凰庙古村落群等生态资源,大力发 展乡村旅游,弓I逬了风林港旅游综合体等大项目,走岀了V具有枫树岭特色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

调研发现,不少乡村虽已开始往这个方向尝试,但大多还是起步阶段,对生 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关系的认识还不到位”对^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的办法不 多,普遍存在彳氐水平模仿、单一模式重复发展等问题,有的甚至为了发展经济而 把生态破坏了。对此,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 色发展,在加强山水林田湖保护前岀上,逬一步硏究做好把生态资源、生态优势 转化为经济资源、产业优势的文章。要坚持美丽发展f把农业俩区"建设与打 造绿色农产品基地、发展田园体验、建设美丽田园、美丽庭院、美丽乡村结合起 来,让劳作变体验、田园变公园、农村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要坚持特色发展, 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环境整治与发展特色民宿经济、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 乡村休闲旅游、养生健康结合起来,加快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推动生态资 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农村竞争力。

二、要把推进土地流转作为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基础

推进土地流转,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在西湖区 双浦镇调研时发现,这几年双浦通过开展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逐步实现了农 田集中连片、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土地^用格局,目前已流转土地21205亩,共 涉及20个村、6160户农户、2200户经营户,土地租金从每年1000元/亩上涨 到2000元/亩。建设了占地4200亩、投资5.4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每年为 村集体增收100万-200万元,当地农民就近在产业园工作年收入达到5万-12 万元。在淳安县的大墅镇,他们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发展彩色农业、观光农 业,实施农旅融合发慝,成效很好。目前大墅镇已流转耕地12824亩,成立了 73个家庭衣场和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千亩粉色桃花等”五个一千”彩色农业基地, 有效带动了全镇乡村旅游发展。

而相比于点上的成功例子杭州市面上的农村耕地利用碎片化问题依然突出, 土地流转规模小,去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仅51.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在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乡村产业发展。对此,可大力推广 西湖区双浦等地的经验,全面推逬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加快提高农田集中连片流 转规模,并j各土地流转与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 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逬一步推动以家庭农场为主体 的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走具有杭州特色的质呈效益型农业发展路子。

同时,要通过农房建设审批必须带农房设计方秦等形式,抓好农房建设管理, 加强对村庄风貌、建筑形态的引导和管控。要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 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使农民闲置住房成为发 展乡村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的有效载体。

三、要把培育新兴业态作为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切入口

大力发展衣村电商、现代民宿、乡村旅游、养生健康等新业态、新模式,顺 应当前社会消费升级的大趋势,符合乡村产业发展的规律,是乡村产业发展极具 潜力的新增长点。现在杭州各地都把培育发展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摆在非常 重要的位菁,都在想方设法抢占先机、贏得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格局。

在淳安县下姜村,我在与余红梅等民宿经营户交流中得知,下姜村的民宿已 经从4家扩展到了 23家r 2017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16万人次,当地农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也因此比2001年增长了十倍多。在建德市航头镇了解到,大店口村 瑞德农业基地近三年线上销售额都占了总销售额的2/3,最为突岀的是水果玉米, 仅去年在微信平台上的销售就超过了 100万元。这些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兴起, 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但从点上调研和全市面上情况看,各地农村在这方面的情况又都差不多,基 本就是采摘、民宿、电商、旅游”几板斧”,而且规模普遍偏小,档次普遍不高, 特别是跟风模仿现象比较突出,同质化竞争问题较为严重。这样的发展,对乡村 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对乡村振兴都是不可持续的”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 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对此,我们认识到,各地农村在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时候, 要立足各自实际,把"长板"拉长,而不是一味去木侪一般性、大众化的短板, 通过最大化发挥优势形成别具一格、辨识度高的特色,提升自身的知名度、美誉 度和核竞争力。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质呈兴 农之路,加大"互联网+"助力乡村产业的力度,深度嵌入并作用于产业链的各 环节,让农村各种新业态的畑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要推逬农村一二三产的跨 界飙合发慝,诵过农林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 的农业变身为综合性的"第六产业”,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农村新兴 服勢业联动发展。

四、要把社会力呈参与作为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助力

推逬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农村外部力呈的注入,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这就 需要借助城市的力量、市场的力呈、资本的力量。

我在枫树岭镇汪村调研时发现”早在2005年.汪村就利用自身资源禀赋, 引逬了日本丸新柴本制茶有限会社,投资1.28亿日元成立了丸新柴本制茶(杭州) 有限公司,公司现有茶叶基地694亩,其中种植高标准有机茶350余亩,并通 过了 QS认证以及欧盟、美国、日本等有机认证,注册"千贺源"商标,大大提 升了茶业附加值,有力地带动了当地茶产业发展。

在建德市的航头镇大店口村,浙江瑞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 她从永康转战建德办农业企业后先后投入了 2000多万元建有单体大棚12000 平方米、连体大棚2000多平方米,种植火龙果、西兰花等果蔬产品达近百种, 其中黄瓜、番茄均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引逬种植的火龙果不仅取得了有机 认证,还带动育苗工作的极大发展,很好地发挥了地方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但我们也发现,在招引项目过程中,引逬规模大、实力强、知名度高的企业 相对较少部分项目未能发挥应有的龙头带动作用和对当地农村农民的反哺作用。 对此「一方面要完善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农业发展的配套政策r在土地、税收、 金融等方面为项目下乡、资本下乡创造有利条件,以市场化方式招引更多真正有 实力、有情怀、有担当的企业向农村发展,用"快变呈"带动"慢变呈"。另一方 面要加强后续监管,既确保社会资本下乡符合产业准入标准、项目功能布局和土 地^用要求,又逬一步找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汇合点,让农民更多地从工商资本 下乡中受益、实现"双赢"。

五、要把夯实人力资本作为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支撑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子,从根本上决走看一个地方的兴蟲不管是城市 还是农村的发展,既需要依靠本土人才发挥作用,也需要外部人才注入活力。在 淳安下姜村调研时了解到,一家叫"玖玖"的精品民宿,是一位曾经在北京做电 商的村民回乡创办的,整个民宿很有特色,让客户在杭州的农村也能体验美式乡 村的味道。再经过了解,下姜村之所以这几年民宿经济发展特别快,很重要f 原因就在于人才。目前,下姜村已经吸引返乡村民和外来创业人员超40人,这 些人带来了全新的服务理念、经营策略和生产方式,也在无形中带动当地村民向

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但就算下姜村这样招弓I人才上做成功的村‘也依然面临看做大电商产业缺人 才、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缺人才、提升民宿品质缺人才等问题。而从全市面上讲, 虽然去年杭州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首位,但乡村产业发慝所需的管理人才、 经营人才、科技人才都极为缺乏,既存在本土年轻人、能人留不住的问题,也面 临外面人才引不逬、留不住的问题。目前,全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55岁以上 的占55% ,高中或中专以上仅占15%。

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对此,要加快建立 完善城乡人才交流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引导市区双创资源向农村流动,吸引工 商企业主、科研人员、创投人才、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退伍军人等下乡创业 创新,切实解决好各类人才"上山下乡"中遇到的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让”新农人”和”农创客”成为振兴乡村的生力军。要重视和关注农村里的年轻 人,创造条件让这部分人留下来、干起来。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原则,推逬农业 职业经理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民素质提升等计划和工程,打造一批懂 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推荐访问:振兴 调研报告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