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发改报告温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2023年)

时间:2023-05-14 18:10:05 来源:网友投稿

温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各位代表: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改报告温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2023年),供大家参考。

发改报告温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2023年)


温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计划草案
的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扎实推进“实力温州、活力温州、和谐温州”建设,启动实施“十一五”规划,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财政总收入241.l亿元,增长1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5.5亿元,增长l 9.l%;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9.2亿元,增长l 4.4%;外贸出口总额80.8亿美元,增长30.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16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43元,增长1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城镇登记失业率2.46%。

1、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果

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新认证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13个。深入实施“139富民攻坚计划”,40个欠发达乡镇完成达标任务。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瑞安“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组织试点取得成效,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全面铺开。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逐步改善,“乡村康庄工程”完成4700公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76.9%,农村低保、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5万人和2.5万人。

2、“百项千亿工程”取得新进展

全面实施“百项千亿工程”,全市重点建设完成投资253.3亿元,增长35.7%,投资总量和增长幅度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温州市东片排污主管网等17个项目开工建设,龙湾港区二期等13个项目建成投产,温福铁路浙江段等续建项目进展顺利。要素制约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列入省重点工程46个,共争取戴帽土地指标2.1万亩。在建标准厂房达200万平方米。围垦工程已开工15项,完工3项,在建围涂面积18万亩。开展电网建设“百日攻坚”,新增输变电容量264万千伏安。

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 5:5 4.7:4 1.8,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近几年来首次快于生产总值。全社会工业总产值4136.1亿元,增长17.5%,工业性投资230.3亿元,增长20%。新增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23个,新增工业销售产值超十亿元的企业10家。制定了企业上市培育政策,瑞立、华峰相继在境内外上市,民企上市取得零的突破。三大新经济增长点培育步伐加快,大小门岛连桥已通车,状元岙2个5万吨级码头主体部分已经建成,乐清湾、苍南芦浦临港产业起步区建设逐步推进;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出台了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4、招商选资工作取得新突破

搭建轻博会、民企对话世界500强等平台,逐步走出了“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特色之路。引资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引资质量不断提高,在外温州人回乡投资势头良好,引进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5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6亿美元,增长2 9.6%;引进内资合作项目251。个,到位内资32.4亿元。

5、和谐社会构建呈现新气象

民生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五个一”工程建设扎实有效,市区安置房、沿江防洪堤、瓯海大道、东片交通环和地下排污管网建设都超额完成任务。大社保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增就业岗位5.6万人。平安温州建设不断推进。文化大市建设进程加快。组建了泵阀研究院、轻工研究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全面落实。温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获准筹建。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全市电镀行业污染整治顺利“摘帽”,水头制革污染整治取得实质进展。

总的来看,2006我市经济运行和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同时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增长方式转变不快,产业层次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二是支撑发展的保障条件比较薄弱,土地、资金、政策处理等仍然是影响项目建设的主要原因。三是投资力度仍需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不够。四是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够平衡,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议

200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全力实施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第三次跨越”,认真贯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切实落实好各项目标和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

预期性指标: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各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

约束性指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4%;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削减3.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3.6%。

为完成上述的主要目标,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新型城市化建设,加快培育温州都市经济圈

建设温州都市经济圈,是省“十一五”规划赋予温州新一轮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加快拉开城市框架,逐步形成以大都市区为核心、市域为主体、周边区域为协作的区域发展大格局。

加强中心城市功能培育,提高城市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建成龙湾行政中心区,启动瓯海行政中心区、滨江新区建设。加快城中村改造、城市公园、沿江防洪堤、七都防洪堤、西向排洪、戍浦江排涝、东片旁水处理厂和城市排污主管网等项目建设。

以大都市区路网建设为重点,加强市区与周边县(市)的交通衔接,加快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加快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加快形成中心城市至各县的1小时区市域交通圈。对外交通重点建设“一港”(深水港)、“两高”(诸永高速、绕城高速)“三铁”(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金温铁路改造)、“两场”(温州机场扩建新火车站场)等重大工程,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年内开始铺轨,诸永高速、绕城高速基本完成路基、桥梁、隧道建设,机场航站区建成投运。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编制完成瓯江口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加快一体化开发建设。颁布实施《鳌江流域区域规划》,合理布局建设鳌江两岸的学校、医院、文化、市政、环保等公共设施,两岸群众盼望已久的瓯南大桥建成通车。建设好省级山海协作示范区(苍南工业园区)。

2、强化产业提升转型,加快打造沿海产业带

进一步整合提升优势产业。新增销售产值超十亿元企业8家,扶持培育147家“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1047家成长型中小企业、770家“微创型”企业。进一步实施“品牌温州”战略,力争再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8个以上。改造提升12个产业园区和30多个“国”字号产业基地;加快23个标准厂房项目进度,确保建成2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抓好10项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百项重点技改项目。确保工业性投资255亿元。

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着力拓展发展空间,抓好一批重点区块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做好永嘉三江片建设的启动工作,抓好文成巨屿、泰顺彭月等产业基地建设。

全力推进临港产业发展,抓好煤基多联产、3—10万吨级船舶制造项目、新奥液化气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实施高新技术发展“1411计划”,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重点新产品15个。大力提升商贸、旅游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组织编制机场航空物流中心规划,培育连锁配送龙头企业5家,整合提升一批物流基地。

3、强化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新建30个重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建设1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巩固市外粮源基地45万亩。新增市级以上“农家乐”10个。扶持30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总结推广瑞安新型合作组织“三位一体”经验,在乐清、永嘉、苍南扩大试点;发展和规范3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30个知名农产品品牌。扶持市级种子种苗基地50个。

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1+3行动”。按照中央一号文件“三个高于”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全面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全力完成“139富民攻坚计划”,实现23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当年全国平均水平。推进农村管理和服务创新。探索建立农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和农业保险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

4、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百项千亿工程”

以“六大百亿计划”为主题,推进“百项千亿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网络。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03个,预备项目47个,确保完成投资285亿元,力争突破300亿元。

组织实施《温州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重点建设推进机制、管理机制。高度重视前期工作,全力破解项目前期瓶颈,充实完善“一综五专”项目库,谋划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做好瓯江南口工程专题研究、半岛浅滩二期、甬台温复线、温州机场飞行区扩建、乐清湾港区一期、龙丽温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统筹安排好政府投资项目,初步安排297项、年度投资147亿元,重点投向“五个一”工程、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交通枢纽建设等领域;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考核机制,提高项目年度完成率;开展项目绩效评估,加强项目咨询、概算审查和竣工验收,强化超概算项目的控制。

5、强化支撑能力建设,加快缓解要素制约

全力打好围垦工程攻坚战,确保完成围垦面积2万亩,加快落实已围海涂的功能调整、政策处理和合理利用工作,最大程度发挥围垦效益。深化鹿城仰义林里片等山坡地开发建设的前期工作。通过重点工程申报等多种途径,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土地指标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循环经济、社会事业和招商引资等省市重点项目。抓好已征未供、已供未用土地的督查工作,加快项目落地。

缓解电力和水资源制约。开展第三轮电网建设攻坚,确保新增变电容量250万千伏安,电网供电能力提升25%。着力解决局部地区缺水问题,加快城镇供水大网向农村延伸,新增大网供水覆盖50个行政村、11万人。

6、强化循环经济发展,加大减排降耗力度

约束性指标是国家指令性指标,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强化落实。分解落实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耕地保有量三大指标年度任务,强化目标责任制考核。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加快建设温州生态园,抓好三垟大道、生态走廊和湿地公园一期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启动蝉河一汇车桥河一山前河和南塘河综合治理工程。深入实施循环经济“551行动计划”,抓好示范引导。创建省级清洁生产企业16家、省级绿色企业4家。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逐步推行阶梯式水价。

7、强化创建体制机制新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积极创建民营经济先行区。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打破垄断、放宽准入、改善服务。深化“以内引l外、民外合璧”,推出“以民引外”重点项目100个,争取6家国际知名企业来温合作落户。落实上市扶持措施,力争2家以上企业上市,3家进入辅导期,形成上市梯队。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行建设项目代建制,完善企业投资核准制、备案制。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鼓励市商业银行在市外设立分支机构;争取新组建l家农村合作银行;积极创造条件引入境外金融机构;进一步推出一批银企合作项目。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公共服务新机制。

提高对外开放新水平。围绕临港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重点招商选资项目60个。健全重大项目领导联系跟踪制度,抓紧外资项目落地工作。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亿美元。优化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0%和40%以上。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新增境外机构60家。加强电子口岸和大通关建设。

8、强化社会和谐发展,加快民生工程建设

着力解决民生热点问题,认真落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着力提升群众满意水平。

深入实施“五个一”工程,积极办好五件实事,着力缓解“就学难”、“看病难”,强化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实施“和馨行动”,加大新温州人保障力度。

积极推进文化大市“六大工程”和“四个强市”建设。加大社会事业项目投入,积极开展全市社会发展评估。新培育省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家以上。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努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的重点学科和科研创新能力建设。

推进平安温州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加快“515”防洪工程、“千库保安”工程、“万户避险工程”实施步伐。健全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铁网行动”。建立健全价格监测预警体系,深化水价、电价等垄断行业的价格改革,加强教育、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的监督管理,研究出台停车收费管理办法,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做好双拥工作,加大国防、消防、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新的目标、新的希望,让我们在中共温州市委的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振奋精神,克难攻坚,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全力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为建设“三个温州”、实现“三次跨越”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国民经济 温州市 报告 发改报告温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