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发改报告】关于依兰县二00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二00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时间:2023-05-16 09:35:04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依兰县二00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二00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各位代表:现将我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改报告】关于依兰县二00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二00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供大家参考。

【发改报告】关于依兰县二00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二00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关于依兰县二00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
情况与二00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现将我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安排意见,报告如下:

一、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县各部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三届三次会议提出的总体要求和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县委“二十四字”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大胆创新,真抓实干,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4.6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8.1亿元,同比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5.7亿元,同比增长23.1%;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0.8亿元,同比增长22%。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1.62亿元,同比增长46.8%,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42.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4680元,同比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完成3708元,同比增长32.4%。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5亿元,同比增长9.4%;社会商品零售额预计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12.7%。

(一) 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较大发展,成绩喜人

全县紧紧围绕发展质量效益型、生态绿色型农业的主线,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面向市场调整种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采取先进栽培模式,实现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双增长,确保了农业及农村经济的良性运行。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确保农民增收。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实现了优势作物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全县2004年落实粮食作物面积248万亩,总产达11.42亿斤,同比增长35%,其中大豆播种面积173.3万亩,总产5.19亿斤,我县列入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豆生产基地;全县优质粮食作物面积达到95%以上。农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订单农业取得新突破,全县签订农业订单面积30万亩,其中:三道岗镇农民首次走进大豆期货市场,实现了秋粮春卖;绿色和无公害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全县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 44万亩,其中新增七个乡镇建立了蔬菜、玉米、葡萄、水稻等无公害产品基地。打工经济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全县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口3.8万,劳务总收入2.3亿元,并成功打出了“依妹”、“依厨”两个劳动力转移品牌。

认真落实“一免两补”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全县全年共发放粮补资金2808万元,直补面积228万亩,兑现农户6.87万户;水稻良种补贴面积34.8万亩,兑现第一批补贴资金522.3万元。全县免征农业税、兑现粮食直补和水稻良种补贴政策使农民人均增收400元。

“两材”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果。立足林木资源优势,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在全县新上板材企业29家,投资总额5628.6万元,年加工能力达到12万立米。全县新发展药材面积2200亩。

畜牧业生产健康有序发展。全县2004年畜牧业产值实现4.4亿元,同比增长27%,牧业人均纯收入531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家禽饲养量340.3万只,同比增长2.7%;生猪饲养量27.96万头,同比增长2.3%;山绵羊饲养量23.72万只,同比增长0.8%;黄牛饲养量13.13万头,同比增长4.6%;蛋类产量1.05万吨,同比增长4.3%;肉类产量1.84万吨,同比增长1.7%。全面启动了万头黄改奶工程, 成功完成黄改奶1760头,使我县的奶牛繁育水平大幅度提高;成功完成奶牛胚胎移植143头,填补了我县在实施该技术上的空白。在全县普遍开展家禽强制免疫工作,成功预防了高致病性禽流感。

生态县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果,以松花江水系、退耕还林、三北四期、种苗基地等工程为重点,完成造林面积7.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5万亩。全县义务植树85万株,建设生态园林村10个。完成了《依兰县生态示范县建设规划》编制和县人大审议工作。

(二)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整体效益不断提高

按照全县工业强县总体方案的要求,明晰发展思路,狠抓重点工作,工业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运行质量好于历年。

新建工业项目拉动作用强劲。过去两年新建的各类工业项目达产见效,极大地拉动了工业指标的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哈煤公司露天开采技改项目、科技实业公司4万吨燃料油技改项目及华润新三星啤酒灌装生产线改造等项目继续保持强有力地拉动地方工业经济。规模以下初步形成了板材加工、米业加工等产业链条,有效调整了全县工业产业结构,增强了工业经济增长势头。

国企改革又有新进展。按照年初确定的“转机制、变体制、发展民营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思路,强力推进国企改革。重点推进了农业机械厂、晨光发电厂、商业大厦等企业改革工作,完成了104户企业国有资产“三清”调查工作及全县国有企业改制并轨的各项准备工作,帮助力强药业公司通过GMP质量认证。

老工业基地调改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了25万吨/年甲醇扩建项目和液压动力转向器和吸能柱改造项目,占黑龙江省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第二批国债项目总数的5%,其中: 25万吨/年甲醇扩建项目核准银行贷款16973万元,液压动力转向器和吸能柱管技改项目核准银行贷款3150万元。两项目的建设,为全县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积攒了强大的后劲。

开发区建设进展迅速。入区企业项目逐步增加,进区企业达12户,进区项目达13个,重点引进了科实公司、富强木业等新建企业。区内政策不断完善,规划定位更加科学,启动了建设东北亚煤化工重镇战略构想。

(三) 非国有经济及第三产业发展活跃,旅游业再上新台阶

积极贯彻落实全市非国有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放手放量发展非国有经济,制定了非国有经济及第三产业发展方案,继续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帮助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兼并购买国有集体中小企业,协调解决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事宜,积极营造发展非国有经济的软硬环境,非国有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351户,产值3.89亿元;私营企业达65户,产值1.35亿元。

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大干快上,发展迅猛。2004年,全县旅游业总收入实现1.2亿元,接待游客32万人次。旅游“四级”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编制完成了《坐井观天开发规划》、《中华满祖宗祠开发规划》、《依兰丹清河大型滑雪场规划》、《东北抗联博物馆开发规划》,推动了全县旅游招商和项目的开发。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增加,完成了徽钦二帝“坐井观天”园、巴兰河竹筏漂、东山公园开发建设,顺利推进了以民俗馆、满祖宗祠为主的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和以烽火岩、四块石为主的自然生态旅游开发。红塔山第五届漂流节举办成功,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稳中有进,旅游业整体效益创历年最好。

(四)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县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207个,引进到位资金6.24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62.2万美元。创新招商引资形式,开展网上招商、中介招商、委托招商,实现了个人招商、单位招商、企业招商,促进了民间资本的启动。强化招商引资服务,科学定位,成立了依兰县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和木材深加工项目推进办公室等招商引资配套服务部门,实行“领办”或“代办”,留住扶强了外资企业,做到了招商、安商、亲商。

(五)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按照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要求,继续推进以道路、排水、绿化、亮化为重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城市载体功能。实施硬化工程,全县2004年计划建设巷道77条,实际完成85条(段),总面积10.2万平方米,红砖铺装巷道4283平方米;计划铺设排水管线53条,实际完成63条、1.3万延长米。实施绿化、香化工程,全县全年铺设草坪3万平方米,改造新建绿化带4条,绿化环城堤5.5万平方米,完成体闲绿化小区4个,治理裸露山体2万平方米,城区绿化率达27%;栽植草本花卉25万株、木本花篱18万丛。实施亮化工程,主街道亮化率达到90%,巷道亮化率达35%。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城区保洁面积增加到74万平方米。完成房产开发项目17个、12.3万平方米。

(六)财政收入创历史佳绩,金融运行平稳

加强源头控制,积极推进部门预算;实行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加强财源建设,不断壮大财政实力;强化引资力度,弥补财力缺口,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剔除农业税国家政策性免征因素的影响,财政总收入完成1.62亿元,同比增长46.8%,占年度预算的112.4%;财政总支出3.34亿元,同比增长26%。全县金融存贷平衡,运行平稳。

(七)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继续改善教育办学条件,全年维修、新建校舍6.4万平方米,其中: 农村学校危房改造新建校舍5734平方米, 新建幼儿学校教学楼引进善资100万元;捐资助学再掀热潮,受助学校76所,受助贫困生3614人。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医院3800平方米住院处建设及850平方米的传染病区建设,并投资改造了团山子乡、迎兰乡卫生院。清理整顿医疗市场,加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统一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资料库。高标准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一等目标,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筹资建设了劳动力市场,建设了“一站式”就业服务大厅,全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700人,介绍成功就业1150人;一次性安置历年来未安置到位的退役士兵95人;救助农村特困户9995人;养老保险足额社会发放率达100%。加强公路质量建设,依愚通乡公路全面竣工通车,依江通乡公路按计划有序开工建设,极大地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回顾即将过去一年的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一是农业农村工作面临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免征农业税后乡村收入减少,正常运转难;人地矛盾突出,不稳定因素增多等。二是国有企业改革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任务重,难度大。三是缺少拉动力强的支柱产业,新上大项目少,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

二、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初步安排

2005年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及预测: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的上升周期,中央提出了以“东北第五增长极”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县正处在哈市周边的经济快速增长圈内,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面临很多机遇。客观上,一方面我县具有很多独特的资源优势,一是农民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在全市名列前茅,土地资源优势较大,有现行的政策比较优势,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二是林业资源、水利资源得天独厚,生态资源优势明显,可以升成相关大项目;三是达连河镇煤炭储量丰富,煤质极佳,矿产资源丰富,为老工业基地调改提供了企业发展的空间;四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旅游资源优势独特,效益日益显现。另一方面省内经济循环加快,哈市大都市牵动效应增强,我县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一是我县地处黑龙江省东西部结合地带,是企业战略规划上经济流、资金流、物流的瓶劲地带,具备开发黑龙江市场的“金边银眼”位置;二是全省“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的建设,我县成为连接松花江两岸,沟通省内各大城市的交通枢纽和国防要塞。从近三年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我县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空间和潜力,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值逐年递增;二是增幅呈快速提高态势;三是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2005年城市建设 “四区” 规划战略和建设东北亚煤化工重镇战略开始启动,松干防洪工程、松花江大桥、25万吨/年甲醇扩建、动力转向器和吸能柱管技改等大项目相续建设,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农业产业化基地规范成形,对经济拉动作用十分强劲。基于以上因素,2005年全县经济运行形势预测稳中有升,有望好于历年。

2005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委工作部署和总体要求,坚持“发挥优势,用足外力,打造精品,全民创业,追赶富县,立标发展”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持续增长前景广阔的财源体系、集聚优势功能完备的城市框架,加快富民强县步伐。

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计划安排是:国内生产总值计划28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万元,同比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7亿元,同比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12.3亿元,同比增长13.9%。财政总收入计划1.95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计划1.23亿元,同比增长21%。农村人均纯收入计划4000元,同比增长7.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计划5200元,同比增长11.1%。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4亿元,同比增长14.3%。社会商品零售额计划6万元,同比增长11.1%。

2005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着力实施以煤化工为主的强县工业项目建设。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思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支柱产业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加快工业化进程,扶强扶壮骨干企业。一是充分利用独特的煤化工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投资,以哈煤公司、气化厂、开发区为载体,全力发展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和煤液化、气化等副产品深加工,提高煤化工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支持率,全力打造东北亚煤化工重镇。二是抢抓新一轮资源配置机遇,打好老工业基地调整牌,重点做好25万吨/年甲醇扩建项目、动力转向器和吸能柱管技改项目建设工作以及第三批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申报工作。三是做好华润新三星啤酒、中天糖业、龙佳油厂、力强药业等规模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工作,加强技术改造,迅速发展成为立县的骨干企业。四是创新机制,强强联合,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集团结成广泛、紧密的经济技术伙伴关系,生成立县新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继续促进农民增收。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稳粮突特、兼顾绿色”的思路,继续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结合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实施“良种化”工程,做大做强优质大豆基地;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畜禽产品、绿特色食品、山产品开发的产业链条,在新特产品和优质品牌产品上搞突破,培育一批有基础、有优势、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按照农业标准化生产要求,提高品质、完善标准、整合品牌、扩大总量、拓宽市场,向市场要效益、要增长点。二是调优畜牧业,充分利用我省实施奶业振兴计划和肉牛发展计划的机遇,积极引进和繁育优良品种,实行科学化饲养、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培植畜牧龙头企业。三是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搞好劳务输出和对接,全力打造“依厨”、“依妹”牌劳务精品,争取2—3年推向全国,实现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跨越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加强生态县建设,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抓好倭肯河大型灌区、松干防洪工程等大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继续把旅游作为新型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点来科学谋划,作为财源建设的着力点重点培育,作为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最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全力发展。一是倾全力打造旅游精品。围绕以巴兰河漂流为主的自然生态游、以坐井观天园为依托的历史寻踪游、以东山公园和环城公园为重点的休闲健身游、以慈云寺和满祖庙为标志的民俗文化游,完善景区景点建设,开发旅游新项目,增强吸引力,拓宽旅游收支渠道。二是着眼“四区”发展战略构想,规划整合旅游优势资源。重点转向绿色生态游、抗联红色游、古城寻踪游、宗教文化游及冰雪产业,完成《丹清河景区控详规划》、《依兰冬季冰雪项目开发规划》、《宗教文化开发规划》。三是推进依丹路二期工程,完善景区道路体系建设。

(四)提升城市载体功能。更新城市经营理念,充分发挥城市自身经济效益,创建后来居上的新型城镇。一是优化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味和形象,重点抓好水、路、绿化、环保、住宅和公园广场等标志性工程建设。二是围绕“四区联动”规划,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城市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经济运行环境,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以资源换资产、以存量换增量,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城镇道路、给排水、电力、保洁等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对城市进行人本化管理。三是采用市场建设城市的策略,推进达连河镇、道台桥镇、三道岗镇、宏克力镇、迎兰乡等幅射能力强的乡镇集贸市场建设,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增加城市容量,扩大城区范围,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四是重点推进好松花江大桥、城市给水、垃圾处理等重点工程建设。

(五)积极吸纳民间投资,加强大项目招商引资。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者对生产型企业项目、农村产业化龙头项目、高新科技项目、粮食深加工项目、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经营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社会公益事业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行投资。一是围绕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以煤化工业、食品工业、建材工业、纺织工业、水电工业等优势产业为依托,实行产业招商。二是围绕建设东北亚煤化工重镇,以高新技术项目为重点,广泛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靠大联强,实行以商招商。三是围绕把木材深加工,继续以闲置厂房、厂地和廉价劳动力为依托,实行资源招商。四是围绕城市经营,以道路、土地、电力、通讯、绿化等城市资本为依托,实行城市管理招商。

(六)壮大财政经济实力。努力增收节支,确保预算收支平衡,一是强化依法治税,完善征管手段,对应纳税的商服业户、个体业户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大力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三是扩大政府采购领域,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四是控制弹性支出,压缩财政供养人员数量;五是对社保、农业、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资金管理实行跟踪问效。集中精力抓好财源建设,在筑固基础性财源的基础上,采取财政贴息、贷款担保、政府委托投资人参股等方式,扶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财税贡献率项目,培育新的财税增长点。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活化教育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手段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深化卫生事业改革,做好卫生防疫、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巩固计划免疫成果,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治,控制慢性病发病率。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有效控制早婚、非婚和计划外生育,提高人口出生质量,做好优生优育、节育避孕、生殖保健工作。继续加强以交通、教育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货运大市场和新型客运站,筹建职业高中学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高有线电视网络质量,扩大光缆干线沿途村屯有线覆盖面。

各位代表,2005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繁重,让我们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下,为全面完成各项经济运行指标,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快速、良性发展而努力进取,不懈奋斗! 

 

推荐访问:国民经济 依兰县 报告 【发改报告】关于依兰县二00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二00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