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数字产业化【4篇】

时间:2022-04-17 19:30:01 来源:网友投稿

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在远古时代,人类共同劳动,共同生活,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字产业化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数字产业化4篇

第1篇: 数字产业化

如何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搞好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产品需求、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提出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注重农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农业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在农村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承包农业产业化的技术服务,农业科技人员与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成为以技术服务连接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民群众科学种养水平、农业科技贡献率、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促农增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以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同时提出大力推进完善城乡服务网络,现结合云南省砚山县农业发展状况,继续为“辣椒之乡’做好辣椒产业,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应抓好以几方面工作:    

1制定合理的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搞好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对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合理布局、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制定规划时,首先就得抓住“主导”,即应当只抓几个重要产业,不要过多过滥地进行规划。

抓好机构组建,加强基础建设提高体制与机制创新理念,促进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企业结合,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实行市场运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另外,要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和产品优势。由于全县各地自然条件不同,资源分布不同,必须考虑不同乡镇、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实际,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和产品基础优势。

农业部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以辣椒为重点,大力发展种植,抓好生产基地建设。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宣传引导和技术服务,巩固、扩大辣椒种植面积;一方面利用烟水工程、以工代赈、土地综合治理等项目,兴建旱地小水窖、小水井,改善辣椒生产灌溉条件,建设相对稳定的辣椒生产基地,稳步发展辣椒生产。

a推广新种植规范,创新冬早辣椒培育壮苗技术,有效提高冬早辣椒越冬保苗率推出新规格专用薄膜:配套向“两椒”种植农户推广。b研制辣椒施肥配方,推出新配方辣椒专用肥:通过对本县辣椒主产区土壤进行化验分析,提出了适合本县辣椒种植用肥配方,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向生产厂家订产氮、磷、钾15:10:15配比的辣椒,配套向种植户推广使用。

2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包括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内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进行。如果不根据市场需求去发展生产,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谁?因此制定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进行,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和完善与充实。而所立足的市场需求不仅包括现实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包括潜在的市场需求。市场容量越大,产业发展就越有希望。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充分抓住发达国家淘汰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和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广泛招商引资,多引进些有实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3大力抓好龙头企业建设。这是推进我县农业产生化经营的核心。龙头企业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的层次、水平,决定着区域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层次和水平,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真正的龙头企业,是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储藏、运销为主的企业,围绕一项产业或产品,组织农民按需生产,并提供全程服务,通过契约关系或采取其他办法,与广大农民结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实体。龙头企业既可以是生产加工企业,也可以是中介组织和流通企业;既是生产加工或销售中心,又是信息中心、科研中心、服务中心、还是技术推广中心,它能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和农户,负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实践证明,靠一家一户,培育不出市场主体,建起一个龙头企业,就会收到兴一个产业、带一片区城、活一方经济、富一方人民的功效。在发展方向上,要不断向“大、高、外、新、多”方向发展。“大”,就是规模不断扩大;“高”,就是追求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外”,就是搞外向型,就是要将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到本区域以外的市场上去,努女使产品打出县外、市外甚至国外市场;“新”,就是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成果,开拓新市场;“多”,就是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数量发展。在发展方式的选择上,

抓好龙头企业扶持培育,建立产业化发展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建设是中心环节,发展“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是我县产业发展目标。为做大做强辣椒产业,我县十分重视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培育,在辣椒加工方面,先后扶持建成了辣椒食品加工企业和公司;在辣椒营销方面,重点培育扶持。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培育,主要体现在:争取项目投资,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加强服务,积极协助企业办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绿色食品认证。
另外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革、改组、改造,培育龙头企业。要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无论何种类型、何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只要有较强的带动和辐射功能、都要鼓励其发展,给予其扶持。对于龙头企业的扶持,既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给优惠政策,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要向其投入多少资金,而最主要的是对企业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要打造重量级龙头企业。不要把任意一个企业都视为潜在的“龙头企业”而加以扶持发展,也不能将所有龙头企业都放在同一天平上。

4要突出特色和绿色。发展绿色经济、特色经济,走出一条具有砚山最大优势和最突出特色经济发展之路来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应当把市场需求看好、效益较高的绿色产品,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业、绿色养殖业、绿色加工业,使绿色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的鲜明特征。围绕重点产品进行规划。制定规划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紧围绕本地现有的市场前景看好的重点产品进行,坚决杜绝一哄而起现象发生。   

 5是抓好基地建设,建立科技示范。

加强基地建设,这是搞好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基地是龙头企业根据自身对原料产品的需求,与当地农村经济组织(如农业服务站、以及正在大力发展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等)和农户达成共识或签订合同,建立相对稳固的原料生产基地。这种基地可以是区域性的统一种植,也可以是专业化的规模养殖,其原料性产品统一供应给某个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统一外销或加工增值后外销。农副产品基地建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龙头企业的重要依托和赖以生存的基础。搞好产业化经营,必须抓好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上,一要专业化;三要标准化,不注重标准化就影响产量、质量和产品销路;四要集约化,这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密切相关;五要具有稳定性,如果今天发展这样产业明天发展那样产业,只是一种短期行为,最终导致基地无物可“基”,龙头无力舞“龙”。   

a正确引导,兴建企业生产基地。在积极为企业争取扶持资金的同时,配合企业积极建设原料农产品生产基地

b并积极组织各种专业营销协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农民跑市场,捕捉市场信息,特别要强化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信息服务,疏通流通渠道,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消除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后顾之忧。

c重视技术创新,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产业化经营,不仅要求有一定的产业规模,更要求要有较高的产品质量,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就我县辣椒、花生产业而言,首先是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为提高辣椒、花生初产品品质,农业部门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进行品种提纯复壮,二是引种优质品种,三是推广新技术,四是推广专用配方肥。在开展工作中,还与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本地龙头企业共同联合,在品种上、栽培技术上进行改进创新,保证产业作物产品品质。此外,加工企业在加工设备、加工手段上进行了更新,

6是开展技术承包,实现利益共享。鼓励科技人员面向市场,以技术参股、资金入股、租赁经营和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与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企业等结成利益共同体,结合平安农业需要和农民需求,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引进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加大示范和推广力度,推动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切实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承包模式上,以“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参与农业生产,发展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模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7建立完善利益机制。这是搞好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保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要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标志。

小打小闹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作坊不等于是龙头企业,脆弱的产加销关系不等于产业链条,分散的、零星的种养殖不等于基地,产业不等于产业化。只有正确处理“龙”“农”双方的利益关系,使各个环节连接得更加紧密,才能为产业化顺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在利益联结机制的选择上,应重点采取契约连接和股股份联结方式。龙头企业为保证自己原料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农民为保证自己所生产的产品能顺利卖出去从而有效避免风险,双方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把供货时间、数量、质量、价格等以合同形式确定下来,规定双方权利义务,使产销行为由原来松散、随意的组合变为正规、紧密的对接。这种契约关系较为紧密,具有相对稳定性,是目前各地应用最广的方式。但这种连接的前提是双方必须按签订的合同行事,不得随意毁约,即强调合同的法律效力。尤其是要防止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于合同约定价格时,企业不履行承诺,擅自压低价格收购或拒收;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合同约定价格时,农户违约,直接抬价或不卖给龙头企业,而出售给他人。因而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和约束。事实上,龙头企业为保证原料质量,还应主动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包括统一供应良种,提供生产资料,进行专业技术指导,防虫治病和科学管理等。在此基础上,龙头企业还应在利益再分配上,最大限度地让利给农户,如为农户提供生产周转资金等,使农户不仅在生产环节,而且在加工、销售环节也能得到收益,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更加紧密、牢固。在建立连接关系时还可通过各类专业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等,把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得更加紧密。比如,各地可依托现有的各类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产销合同。合作社在各乡镇、各村社(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地方)设立若干个专业站点。各专业站点按照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的合同,与分散的农户再签订产销合同,定期收购农户手中的产品,统一、集中供应给龙头企业,架起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这种连接方式,能有效解决分散农户直接与龙头企业对接难、保护自身利益难的问题,是产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较好形式

8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服务功能,继续探索农科企结合、订单农业等产业化经营模式。

为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我县在上年发展订单生产的基础上,加强了科技部门与涉农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科技部门优势,抓好对农民的引导服务工作,为企业和农民牵线搭桥,继续探索农科企结合、订单生产的产业发展模式,

加强引导,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从全国各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对指导农民进行规模种植、保障生产效益,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村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乡村干部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是我县发展产业化经营的途径之一。在农业、科技及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下,通过农业部门引导扶持成立辣椒协会.

第2篇: 数字产业化

产业化扶贫模式研究
作者:尧水根
来源:《老区建设》2008年第24期

        提要 产业化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一体两翼”的重要内容,也是使贫困农民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由于在产业化扶贫链中起龙头作用的环节要素的不同,产业化扶贫链中各要素(产业、企业、基地、科技、市场、农民、政府等)的组合和相互关系也不相同,由此而衍生出不同的产业化扶贫方式。据此,作者通过研究调查和分析,结合江西产业化扶贫的案例,归纳总结出我国农村产业化扶贫的五种主要模式,为更深入地开展产业化扶贫研究和推动产业化扶贫提供思路参考。

        关键词 产业化扶贫;模式;优势;协会;市场

        作者简介 尧水根(1964—),男,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部编审。(江西南昌 330077)

        

        大力发展贫困地区产业是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所以研究总结产业化扶贫的经验方法就显得非常必要,它为又好又快地发展产业化扶贫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提出优势产业、企业(公司)、科技引导、合作社(协会)、专业市场等五种产业化扶贫模式,并结合典型案例对这些模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

        

        一、优势产业模式

        

        1 主要内涵。以优势产业为产业化扶贫链各要素之龙头,带动基地农户和其他环节(龙身龙尾)发展,促使贫困户脱贫增收。

        2 主要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从发展名优特产品入手,以县、乡为主,因地制宜培育发展1—2个单一品种超粮食产值的优势扶贫支柱产业。实施区域布局,合理规划,连片开发,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数乡一业、数村一品的区域性、规模化生产;引导贫困农户进入扶贫产业生产链,壮大基地规模;提高产品档次,组织产业群,形成县域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这种类型具有很大的连带效应,通过振兴优势产业可以带动县域甚至区域经济发展。

第3篇: 数字产业化

加快数字产业化 助推产业数字化

加快数字产业化 助推产业数字化

——中国电信董事长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企业家高峰论坛上的讲话要点

 10月20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企业家高峰论坛在乌镇召开。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到会并致辞,围绕“加快数字产业化 助推产业数字化”,阐述了中国电信在5G时代的探索和创新实践。

 

在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把握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今年又是5G商用元年,以5G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推广,不仅加速数字产业化,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而且加快实体经济各行各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数字化,拓展新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数字产业化

 

信息通信网络是数字化的根基,也是数字产业化的主要内容。在5G时代,为加快数字产业化,我们坚持网络融合发展。在现有网络基础上,充分应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推进云网深度融合,打造智能物联网,满足万物智联对信息通信网络的需求。

 

我们坚持5G SA(独立组网)方向。2018年,我们在全球运营商中率先发布5G技术白皮书,明确提出SA方向和组网策略,其中“三朵云(接入云、控制云和转发云)”5G网络架构的理念已经融入国际标准。不久前,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宣布,由中国电信牵头全球5G产业,共同制定《5G SA部署指南》,旨在为积极推进全球5G SA产业健康发展,提供高价值的参考信息和指导建议。

 

我们坚持技术创新。尤其强化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网络AI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比如,在移动边缘计算(MEC)方面,自主研发了MEC平台,并得到了成功应用;在云化方面,率先实现了基于IPv6和云网融合架构的5G SA部署,实现5G与现网4G互操作。

 

我们坚持开放合作。只有合作才能汇聚产业链,充分利用社会更广泛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我们积极推进5G网络共建共享,加快网络建设,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技术攻关、业务创新和服务提升上。未来,我们还将重点从极致服务、智慧终端、产业赋能等方面,加大开放合作力度,与客户一起实践探索,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共同创新,繁荣5G智能生态,大力促进数字产业化。二、助推产业数字化

 

我们通过搭建网络和业务平台,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发展数字化应用服务,为实体经济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赋能。对此,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是2H(面向家庭需求),从最简单的信息化应用(如宽带上网)切入家庭数字化。我们在构筑5G/光纤智能双千兆接入的同时,打造智家平台,与以小米为代表的诸多居家终端厂商等合作,实现终端互通和应用汇聚,共同拓展智慧家庭应用。目前,智慧家庭产业联盟成员已达300多家。未来,我们将以打造智慧家庭为开端,推动信息数据汇聚共享,为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2G(面向政务和公共服务需求),我们积极与各级政府一道,发挥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助政府决策、优化城市治理、保障公共安全、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作用,推广政务信息化应用,助力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比如,在杭州承建了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及政务云平台,与杭州市政府共同履行“最多跑一次”的服务承诺。

 

三是2B(面向传统企业需求),通过5G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们打造了天翼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从工业智能连接切入,提供先进的工业PON(无源光网)网络连接、数据采集、设备监控、数据存储、数据分析、运营优化、资源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研发和生产周期等。比如,在钢构领域提供的整体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实现了“产品不良率降低20%,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

 

三、把握数字化进程两个关键要素

 

5G不仅仅是一次信息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更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全方位变革。我们认为,5G时代的数字化进程亟需把握两个重点:

 

一是数字化好不好,用户说了算。无论是数字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最终目的都是要体现“以客户为中心”,为广大个人/家庭/政企用户创造良好的体验。长期以来,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未来将继续以网络建设、网络运营、客户服务和企业管理等为重点,适应5G变革需求,及时调整优化运营管理体系,实现可持续运营,不断增强用户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二是网络信息必须是安全的。网络信息安全一直是广大用户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尤其在5G时代,因为5G属于开放型技术。个人用户希望隐私信息得到保护,有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政府和企业希望信息不被泄露,业务运营不受黑客攻击。我们始终把网络信息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作为5G建设的核心要素来布局,计划从网络安全、云安全和数据安全能力,以及严格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等环节入手,打造安全可靠的5G网络服务和产品,为用户提供可靠可信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保障网络信息安全需要众多参与方共同维护,我们呼吁产业各方、国际社会,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广大用户的关切,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和相应法规建设,共同营造网络信息安全氛围,让用户彻底放心。

 

最后,感谢大家对中国电信的一贯支持!期待与大家一起深度合作创新,共同迎接万物智联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第4篇: 数字产业化

“非遗”产业化
作者:王欣芳
来源:《齐鲁周刊》2017年第04期

        作为国内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目前申报各级“非遗”项目140余项。

        那些在现代生活中濒临消失的传统,如今正以“非遗”之名,成为北川人眼中极为重要的文化记忆。这是古羌文化的后青春期诗歌,也是一场以商业手段进行的文化救赎。

        羌族工艺的产业化试水

        不打样,不绘线,凭着对山川人物、花鸟鱼虫的深入观察了解,随心挑绣出美丽的图案。羌绣古老,用色率真质朴,其不仅是羌族人民装饰生活的手段,更是他们传达信仰,讲述本民族历史的重要方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位于北川巴拿恰商业街的“北川绣娘”展厅中,几位羌绣绣娘寻光而坐,初时稍显拘谨,但很快便回归平常状态,手上飞针走线,时常要跟旁边伙伴比量一下或者聊两句家常,绣花绷子上则渐渐呈现花样纹饰:串枝莲象征纯洁爱情,牡丹代表丰盛,瓜果是丰收,蝴蝶则代表福气。

        张桂熙是“北川绣娘”的创始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穿了一整套墨綠色羌族袍服,瓦片帽和衣襟上满是精美羌绣,围裙却只用原白棉线勾出纹路。记者赞叹,她只简单说明:“我喜欢墨绿和牡丹。”

        张桂熙本人即是出色绣娘,曾经辞掉铁饭碗下海经营羌绣服装。2008年汶川地震后,张桂熙在原有事业基础上成立公司,招纳北川本地羌族绣娘,设计开发各类羌绣产品。

        羌绣针法丰富,多采用挑花、纳花、纤花、链子扣与平绣等。挑花精巧细致;纤花和纳花则显得清秀明丽;链子扣则刚健淳朴、粗犷豪放。根据风格不同,设计成迥异的工艺品种。在展厅中,你可以看到用链子扣简单勾勒线条的卡包,也有绣着羊角花的皮包。一件旗袍上金凤翱翔,仔细看,才发现是金丝盘绣的工艺,据说制作了近半年,是一位客户定制的。此外,张桂熙的产品还包括精美的云云鞋,古意盎然的羌绣绣片,以及丝巾、礼服等定制产品。

        张桂熙的展厅只是北川羌绣产业化的一个缩影。在北川,羌绣产业化既是非遗项目的保护和继承,也是汶川地震后重建和民族记忆复兴的需要。目前,当地多采用“公司+职能部门+农户”的模式,由职能部门组织农户羌绣技能的培训和提升,再由公司寻找订单,创造更多产品。此外,北川还建立羌绣产业基地,按照“文化+创意+科学+旅游”的模式,打造以羌绣为特色的中国刺绣文化博物馆群落,集羌绣文化研发、创意设计、艺术技能培训、传习体验、刺绣工坊、民族服饰等开放式可观式的加工区,会展中心及艺术家村为一体的特色园区。

        相比之下,北川水磨漆非遗工艺传承人朱红志更倾向于创建自己的工作室。

        羌族水磨漆艺全部由手工操作完成,工艺极其复杂。“仅抛光打磨一项就有近10道工序。”据朱红志介绍,羌族水磨漆均以木料为胎。打整好白坯后,第一次上漆称为“上厚灰”,即用生漆、石膏、瓦粉、瓷粉等混合调成泥状,在坯胎上打上一层厚底。晾干后,将坯胎放入水中,用红砂石、砂纸等磨粗灰;之后再漆一次,又用麻柳树制成的木炭,细细打磨;等所有工序完成后,还要多次用草灰、人头发、手掌打磨抛光。

        在采访现场,朱红志正在为一对刚刚上好面漆、约60厘米高的花瓶“点睛”。以山羊毛画笔蘸取矿物质颜料,在未干的漆面上创作出一幅写意山水。“水磨漆画必须要快,1个小时是上限。在干了的漆面上,画不出这种水乳交融、光亮如镜的效果。”

        研习水磨漆工艺40余年的朱红志是目前北川县唯一能够掌握水磨漆全部制作工艺的人。他创办工作室,除了制作花瓶等装饰器具,还有大件家具。在传统的水磨漆家具中,漆器的纹饰主要是羌族先民的图腾崇拜和对自然的模仿,逐渐形成了凤穿牡丹、喜鹊登枝、火盆花开、万字符等几十种纹饰。同时,制作的方法也有彩绘、雕刻、镶嵌和堆漆4种。

        为了创新特色工艺品,朱红志不断融汇出新,大玩混搭,蛋壳、金、银等都被他运用到水磨漆器开发上来。

        订单应接不暇的惊喜背后,朱红志却稍有些焦虑。“我年纪大了,创意有限,但年轻人却很少爱好这一行。”这几年,收徒传道成了朱红志的一项重要工作。他认为最具天赋的“学徒”是自己的儿子,但那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成都工作。

        生产性保护的青春期躁动

        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16年9月,已经评定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2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986人。作为国内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目前申报各级“非遗”项目140余项。

        5.12地震后,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中的400多件羌族文物悉数被毁,许多掌握羌族传统技艺的传承人遇难,为数不多的山地原著羌民也逐渐转向河谷地区迁移,包括羌绣文化在内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开始出现萎缩的状态,并出现断层现象。

        实际上,许多非遗项目是羌族历史的传承关键,更是北川灾后精神重建的重要载体。目前,北川的非遗保护和传承项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对文化遗产采取的抢救保护措施,以达到传承和发扬的目的。另一方面是民间试图通过“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借助商业力量,对传统技艺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那些在现代生活中濒临消失的传统,如今正以“非遗”之名,成为北川人眼中极为重要的文化记忆,并试图用商业手段进行一场救赎:越来越多的北川非遗项目正在走出博物馆,借助生产和销售手段,从展览品变成消费品;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告别手工作坊的“自娱自乐”,朝着产业化、品牌化的模式过渡,想要把非遺做成一门大生意;各种以非遗为主题的博览会、表演、旅游体验、文创市集、手工艺场纷至沓来。

        这与中国各地手工艺非遗资源的商业化趋同。由于大多数非遗工艺项目处于个体、零散、封闭的生产状态,加上很多手艺人经营渠道狭窄,导致产品销路不佳,规模化产出困难。对线上与线下、产出端与销售端、传统手艺与现代商业的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6年1月,永新华韵文化产业集团旗下的非遗主题垂直电商平台“e飞蚁”上线,专门为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企业提供推广平台,主打电商+营销+线下园区模式,帮助他们对接市场,联合销售手工艺产品。

        資本的风也正在吹来。2016年6月30日,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宣布“文化四板—非遗专板”上线,打造非遗产业产股权交易专业市场和资源整合平台。按照计划,非遗专板将为非遗项目提供包装、宣传、商业模式梳理、国际销售渠道建设以及国际文化交流提供服务。一个月后,由武汉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行的“中国非遗基金”正式启动。该基金将面向全球募集,借鉴成熟资本市场“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采取专业项目投资运作方式解决非遗保护瓶颈问题,让非遗产品在市场、政策、金融方面得到支持。

        当古老的传统与文化迎头撞上现代商业世界,非遗不可避免地开始拥抱现代技术、互联网、品牌和资本。传承之路并不平坦,但是,经由商业这扇打开的窗,或许可以看到那些古老的技艺在未来依旧生生不息。

        如何复活文化基因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曾表示,文化遗产一旦被产业化,就难免被按照商业规律解构和重组,经济潜力较大、能成为卖点的便被拉到前台,不能进入市场的那一部分则被搁置一旁,由此造成“非遗”被割裂与分化。古村落中的民族语言和民间文学(民间史诗、传说、故事、歌谣等)就是消失得最快的“非遗”。

        “博物馆保存、展示的是一些过去的、原有的文化,而我们现在要保护的应该是一种活的文化——‘原生态’文化。”杨华武是北川县青片乡生人。汶川地震后一个月,死里逃生的杨华武依靠援建者提供的60万启动资金,着手组建北川羌族民间艺术团,先后组织数百场慰问演出。

        “许多人不理解,地震刚结束就载歌载舞。但我很明白,演出不是为了遗忘,而是抢救人们的精神家园和文化传承。”杨华武对仅存的原生态羌歌、舞蹈形态进行深度考察、了解,通过影视多媒体方式去收集整理。

        曾经,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等人打造的“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将非遗元素成功融入旅游场景,获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杨华武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与著名导演相比,他的底气在于羌族文化的底蕴和沉淀。

        祁秋生是杨华武艺术团的团员之一。他原是羌族释比(相当于汉族的“端公”),羞涩且沉默,安静的在火炉旁制作一只口弦。后来他吹奏羌笛、口弦,敲响羊皮鼓,还跳了一段敬神的舞蹈。我感觉彼时他在进行一种外人无从感受也无法干涉的交流,他的眼中没有作为记者的我和我的摄影同事。

        杨华武和他的艺术团每个月发给祁秋生3800元,祁则制作定额的羌笛、口弦和羊皮鼓,必要时为艺术团排演提供原生态的灵感。如今,杨华武的艺术团招来老中青有机结合的81名团员,而且其中还有32个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涵盖了羌年、释比、羌笛、口弦等七八个项目,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羌文化传承体系。

        目前困扰杨华武,乃至张桂熙和朱红志们的关键,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出口结构的调整,基层(如政府和商业机构如何)为农村的“非遗”项目的生产提供渠道,一个是“非遺”的保有者和传承者如何提炼传统文化的精髓。

        但有一点,杨华武们是坚定的,即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包括生产性方式和产业化方式,“非遗”项目的核心技艺(而不仅是技术)和核心价值(原本的文化蕴涵)得到完整性的保护为前提,而不是以牺牲其技艺的本真性完整性和固有的文化蕴涵为代价。

推荐访问:产业化 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