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共和国史(完整文档)

时间:2022-07-23 12:25: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共和国史(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共和国史(完整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复习资料:

  1、 构成新中国(新民主主义)

 经济的主要五种成分:

 ①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②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

 ③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④个体经济;

 ⑤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共同纲领》:

 这个纲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 1949 年 9 月通过的。

 它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它包括序言和七章, 共 60 条, 7000 多字, 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制度; 规定了 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 也是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3、 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4、 国徽图案的特征:

 ①形势和色彩庄严而富丽;

 ②以天安门和国旗为主要内容, 国旗既表示革命和工人阶级领导政权的意义亦可省写国名。

 天安门象征五四运动以来人民的政治斗争在此宣告诞生的新中国。

 ③以齿轮和麦稻象征工农, 麦稻并用, 亦喻地广物博的意义。

 以绶带紧结齿轮和麦稻, 象征工农联盟。

  5、 土改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总路线:

 依靠贫农、 雇农, 团结中农, 中立富农, 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总政策:

 ①将消灭富农经济的政策改为保护富农经济;

 ②将没收地主全部财产的政策改为仅没收地主的土地、 耕畜、 农具、 多余的粮食及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 其他财产均不予以没收;

 ③更加强调必须团结和保护中农;

 ④保护了小土地出租者的利益, 对革命军人、 烈士家属、 工人、 职员、 自由职业者以及因从事其他职业或因缺乏劳动力而出租的少量土地, 不予征收;

 ⑤规定了对少数民族、 宗教人士、 归国华侨及侨属等的特殊照顾政策。

  6、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当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 即工业化和三大改造)。

 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各项工作离开它, 就要犯右倾或“左” 倾的错误。”

 7、《宪法》 主要内容和意义:

 内容:

 ①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规定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 即规定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总任务: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逐步完成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公民享有言论、 出版、 集会、 结社、 游行、 示威的自由, 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 由、 人身 自由、 居住和迁徙自由等。

 义务:

 遵守宪法和法律, 遵守公共秩序, 依法纳税, 服兵役等。

 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我的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 宪法。

 它提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它用根本大法的形式, 明确规定了我 们国家的国体与政体, 也指明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 这就为我国社会从新 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证。

 它的颁布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极大 地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

  8、 和平赎买方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必要性:

 ①我国经济落后, 需要利用私营工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 以利于国民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政治上有利于争取和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有利于团结各民族党派和各界人士, 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③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具有不同程度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有一定的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 实行和平改造, 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主义服务建设。

 可能性:

 ①无产阶级在阶级力量对比中占绝对优势, 促使资本家不得不接受改造。

 ②民族资产阶级在过渡时期的两面性, 为中共处理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的转化提供了前提。

 ③中共采取正确的政策, 是资本家在大势所趋的形势下不太勉强地接受了改造。

  9、 1955 年 4 月亚非会议的发言中, 周恩来提出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 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0、 简述八大制定的党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①正确地分析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国内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

 ②确定了我国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③初步探索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④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⑤加强执政党的自身 建设。

 ⑥确定了发展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方针。

 意义:

 ①中共八大是党和国家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

 这次会议全面展开了 以《论十大关系》 为开端的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为指导全党全国人民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是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②八大确立的路线符合三大改造基本结束后的国情和民意, 又是富有创造精神的。

 它为党领导即将到来的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自 身建设指明了 前进方向, 无疑是正确

  的。

 ③中共八大成为当代中国由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转向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历史坐标。

  11、“大跃进” 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主要就是在取得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胜利及“一五” 计划超额完成的胜利面前, 毛 泽东和许多中央与地方的领导干部滋长了骄傲自 满情绪;

 ②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忽视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经济规律, 急于求成;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 复杂性和艰巨性估计严重不足, 又企图用群众运动的方法来迅速发展生产力;

 ④总之,“大跃进” 运动的失败, 是由于不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单凭主观意志搞群众运动所造成的。

  12、 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 的体制, 其基本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 实际上就是搞 “一评二调”(平均主义、 无偿调拨)。

  13、(名词解释)“七千人大会”:“七千人大会” 是指 1962 年 1 月 11 日至 2 月 7 日, 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中央、 各中央局、 各省、 市、 自治区党委及地委、县委、 重要厂矿企业和部队的负责干部七千多人, 故称为“七千人大会”。

 首先, 会议实事求是地估价了 1958 年以来党的工作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绩与缺点, 着重分析了 造成严重困难和出现严重工作失误的原因; 其次, 提出了今后建设和调整的任务; 再者, 会议认真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 发扬了党内民主, 增强了党内团结。

  14、(名词解释)“四清” 运动:

 从 1963 年至 1966 年春, 在农村和部分城市基层单位开展了持续时间达四年之久, 由中央领导亲自 挂帅、 数百万干部下乡 下厂、 广大工人、 农民参与其中、“四不清” 干部纷纷检讨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 运动)。

 15、(名词解释)“九一三事件”:

 九一三事件亦称林彪事件, 是自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引发毛泽东和林彪关系恶化后, 1971 年 9 月 13 日前后发生的事件。

 据中共官方称, 林彪、 叶群、林立果、 刘沛丰、 林彪的司机杨枕纲, 及机组人员潘景寅等共九人所乘飞机坠毁于蒙古温都尔汗, 机上人员全部死亡。

 这一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的事件, 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 客观上宣告了 “文化大革命” 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16、(名词解释)“四五” 运动:

 四五运动, 简称四五, 亦称天安门事件, 是 1976 年 3 月底4 月初由南京发起、 迅速波及全国、 并在首都北京达到高潮的大规模群众自发举行的民众运动。

 1976 年 4 月 4 日至 5 日清明节期间北京民众自发在天安门悼念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同时表达对四人帮的抗议。

 活动被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定性为反革命事件, 并随即开始清理天安门广场的花圈和标语, 逮捕在广场进行悼念活动的群众。

 因此群众声音反被激起,抗议规模增大并开始发生冲突, 政府遂行暴力镇压。

 这次运动虽然被镇压, 但它强烈地现实出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四人帮” 祸国殃民, 支持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所作的努力。

 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伟大的群众基础。

 这次群众抗议事件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定名为“四五群众运动”。

  17、“文革” 的经验教训:

 ①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③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法制。

  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 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18、 简述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

 它有力地冲击着“两个凡是” 的禁区, 打碎了个人崇拜和林彪、“四人帮” 设置的精神枷锁, 使长期依赖禁锢人们思想的僵化局面被冲破, 极大地促进全党、 全军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提高了广大党员、 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水平和识别问题的能力, 是建国以来一次新的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这次大讨论为全面的认真的拨乱反正,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1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重新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调整国民经济, 加快农业发展。

 ⑤审查和解决了历史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⑥在民主和法制建设上, 强调要保障人民民主。

 ⑦决定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集体领导。

 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 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

 它从根本上冲破了 长期“左” 倾错误和“两个凡是” 的束缚, 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 它在拨乱反正, 提出改革任务,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指导方针, 从此将中共中央的指导思想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从此中国逐渐形成了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在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 中国走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道路。

 因此三中全会亦被认为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

  20、论述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内容。

 (重点-P310)

 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对建国三十二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 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 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 充分论述了 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②正确的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

 A、 关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B、 关于毛泽东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以及,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③肯定了三中全会以来, 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 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共十个基本点)。

  21、 中共十二大召开的意义:

 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标志着拨乱反正任务的结束和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始。

 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崭新命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 对我国新时期现代化建

  设根本方向和发展道路的高度概括, 它不但为共和国的历史新时期竖起了一面新的旗帜, 也成为正在形成中的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22、 中共二大(1982 年 9 月)

 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的方针, 这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 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派合作的指导方针。

  23、 最早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是叶剑英。

  24、(P361)“863” 计划

 1986 年 3 月, 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 国际竞争日 趋激烈的严峻挑战, 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 王淦昌、 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 上, 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 不可拖延” 的重要批示。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党中央、 国务院果断决策, 于 1986 年 11 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简称 863 计划。

  25、 火炬计划:

 火炬计划是经党中央、 国务院批准, 于 1988 年 8 月由国家科委组织实施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计划。

 它以高新技术革新商品的产业化、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国际化为宗旨, 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26、“一国两制” 构想提出的过程、 内容和意义:

 A、 过程:

 ①叶剑英委员长发表的九条方针及新宪法关于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 在国家根本大法上为贯彻“一国两制” ...

推荐访问:共和国史 国史 共和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