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内蒙古前三季度消费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11篇

时间:2022-11-18 14:05:03 来源:网友投稿

内蒙古前三季度消费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11篇内蒙古前三季度消费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多措并举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内蒙古经济的不利影响  作者:杜勇锋徐盼赵秀清来源:《北方经济》2020年第2期  杜勇锋徐盼赵秀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蒙古前三季度消费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11篇,供大家参考。

内蒙古前三季度消费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11篇

篇一:内蒙古前三季度消费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多措并举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内蒙古经济的不利影响

  作者:杜勇锋徐盼赵秀清来源:《北方经济》2020年第2期

  杜勇锋徐盼赵秀清

  摘要:本文通过对内蒙古需求侧、供给侧、微观主体等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情况进行分析,初步判断疫情对内蒙古一季度经济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但影响是阶段性的,不改变内蒙古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当前,内蒙古要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项目、工程、企业复工复产,帮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秩序,要通过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补短板、强弱项,来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新动力。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内蒙古影响措施建议

  新年伊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断飙升,防控疫情成为头等大事。疫情导致春节假期相应延长,也对内蒙古经济运行、企业经营和就业带来了较大挑战。当前,内蒙古经济下行压力仍较明显,且正处于防控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关键期,我们首先要正确而充分地衡量疫情对内蒙古经济的影响,同时也要抓住和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的机遇,确保内蒙古经济在较为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疫情对内蒙古经济影响分析

  疫情影响经济的逻辑链条可以简单地表述为:病毒传染性越强,控制疫情扩散的隔离管控措施就需要越严格,对经济活动的冲击也越大。到2月10日,除湖北省外,各地新增病例速度放缓,说明中央以及各地采取的严防死守等一系列防控措施是有效的,全国疫情目前没有朝更坏的方向发展。从疫情发生的时间段上看,一、二月份是全区生产的淡季,一季度GDP在全年所占的比例在20%左右。如果二月底前疫情能够得到有效遏制,大部分工业企业生产受影响的主要为元宵节后的20天,而因疫情积压的订单通过加班赶工是可以得到弥补的。初步判断,此次疫情有望在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对全区经济的影响可能会主要集中在一季度。对2020年一季度全区GDP增长的影响在0.4-1个百分点区间。同时,疫情结束后,全区经济将在三四季度有所反弹,消费也将逐步得到释放。

  (一)对需求的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所受影响相对可控。疫情发生时间正处我国北方冬季施工间歇期,对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影响甚微,预计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降低。随着气温转暖、病毒传播活性下降,疫情将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消散,项目建设也将适时启动,特别是补短板强弱项、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基建相关专项债规模等政策逐渐起效,推动交通、水利、能源、网络、生态、市政等领域重大项目落地和重大工程建设,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消费需求受到明显抑制。由于本次疫病的传染性更强,人员流动限制更严,消费需求被抑制的压力更大。从服务消费看,由于人员活动受限、企业复工延迟、经营活动场所关停,对餐饮、旅游、娱乐等消费产生影响,服务消费明显减少。2019年春节假日内蒙古共接待游客537.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95亿元。可以预计,2020年内蒙古春节旅游市场损失将超过

  30亿元。电话调研情况显示,春节假期,内蒙古餐饮企业客源普遍较上年同期减少约95%。一部分服务消费需求通过线上方式释放,短视频、游戏、网络教育等线上服务需求增幅较大。从实物消费看,生活必需品需求总体下降,但由于人们对生活必需品需求的弹性较小,加之各地紧急出台政策保障商品市场供应稳定,食品、日用洗化等商品消费降幅有限。同时,与疫情防治有关的医药、医疗器械、卫生防护、洗涤和消毒用品需求明显增加,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商品甚至出现缺货断货,空气净化器、电子体温计和净水器等设备也被带动热销。

  进出口受影响较小。从外贸规模来看,2019年一季度全区进出口额260.05亿元,占201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的23.7%。从外贸结构来看,全区进口以大宗资源性商品为主,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从贸易国别结构看,蒙、俄是内蒙古的主要贸易伙伴国,长期以来两国贸易额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50%以上。可以研判,疫情对全区外贸的影响主要聚焦到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3:30,世卫组织(WHO)宣布中国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举措,并强调不建议其他国家针对中国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但一些国家或地区仍然调整了对华贸易政策,并采取了针对中国公民的入境管制,短期内势必对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食品出口产生影响。作为内蒙古主要贸易伙伴,蒙古、俄罗斯均采取了关闭通往中国的边境口岸的措施。但内蒙古出口蒙、俄主要以化工、冶金、机电等产品为主,受疫情影响有限。需要关注的是,疫情对部分企业货物生产及物流运输等环节造成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国际贸易合同无法履行,企业或面临因订单的延迟及无法完成被外商索赔的风险。

  (二)对供给的影响

  农牧业生产平稳运行具有不确定性。因消费需求下降,一些农产品销售订单被迫取消,造成涉农生产端和餐饮需求端双方经济损失。同时,受交通物流受限等因素影响,出现了农畜产品卖不出、运不出的问题。随着疫情的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交通运输管制措施的适时调整,上述问题将得到逐步缓解。但是,内蒙古即将进入春耕时节,如果进入三月份疫情防控压力不减,人员、交通受限仍将持续,将会造成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不畅及农技服务受限等问题,对春耕备耕生产形成不利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同时受到了供给、需求两个方面的冲击。一方面,终端消费受到抑制使需求不足向上游传导,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能源、冶金、化工等内蒙古主导产业的需求拉动力趋于减弱。另一方面,自治区出台文件对企业复工有“不早于2月9日24时”的安排,相较往年一季度企业开工时间将至少减少7个工作日。从工作天数来看,一季度企业生产投资将降幅明显。即使开工,企业投资意愿的恢复也需要时间,工厂减产或延长开工仍有可能发生。加之目前疫情仍在扩散、防控过程,工人返工意愿不强,且交通物流受限致库存增加、原料短缺,工业生产活动完全恢复面临困难。

  

篇二:内蒙古前三季度消费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各个角度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格局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有正面意义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对策近年来,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引导下,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十八大以后,在新的北部丝绸之路规划之下,我国与俄罗斯、蒙古国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阶段,在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内蒙古自治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首先实现呼包鄂地区发展,紧接着在国家振兴东北经济的规划下,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塑造“东西互动、内外结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国内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地域差异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之间的自然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各有不同优劣势,充分了解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发展前景有利于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区域要素的优化配置。

  1.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最好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近几年,各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有了明显的差异,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是蒙中地区,相比之下蒙东地区相对慢一些。由于各地区间自然资源禀赋不同,每个地区都形成了优势特色产业。比如,蒙中地区的包头市以钢铁产业为主,鄂尔多斯是以煤炭和羊绒产业为特色产业,为本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蒙东地区中呼伦贝尔地区形成了乳制品产业群,通辽、赤峰地区牛羊肉产品加工产业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内蒙古自治区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呼包鄂地区,有27家,而蒙东地区总共有16家。内蒙古自治区每个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特色是优势产业的兴起和龙头企业的领头羊作用。.各区域间科研环境和基础不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人才资源和科研设施等科研条件至关重要,是地区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和提高生产力的核心资源。经济的发展需要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只有拥有高素

  质的科技队伍,才能快速提升本地区经济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人才资源方面的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蒙中地区的呼和浩特和包头市。而蒙东地区和蒙西地区科研机构和高校等科研条件及环境相对弱一些,在地方政府与高校科研工作的合作与融合方面有待进一步发展。

  .各地区投资经济不同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基础和自然资源

  不同,近几年在吸引投资方面也有了明显的差异。近年来,蒙中地区的呼包鄂依托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经济发展形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的52.3%,而蒙东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32.9%,其他盟市固定资产投资占十二盟市的14.8%。因此,从吸引投资的角度来看,蒙中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吸收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为改善硬件设备,增强本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合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宏观调控能力、协调机制和扶持机制,合理协调各区域经济发展,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达到各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发展能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政府继续鼓励和支持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蒙中地区

  区域经济发展,在发挥领头羊作用的同时,也有必要在重点投资和金融支持方面进一步政策倾斜以及提高扶持力度,加强蒙西地区和蒙东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科研投资力度,扶持和帮助解决科研人才不足的局面,通过宏观政策调控使各个地区之间能够合理有效的协调发展。同时需要国家层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北部丝绸之路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集中投入资金、引进高端技术、培植每个地区的区域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内蒙古各区域的资源优势、口岸优势、人文优势以及后发优势。

  .统筹协调区域合作,优化各区域产业结构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通过制订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统

  筹协调三大区域内部以及区域之间的产业布局,本着“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良性互动”的原则,推动城市间、地区间的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市场联动、交通联动和政策法规联动。通过整合区域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调整和优化各区域产业结构,壮大跨区域的龙头产业,以低成本少投入促进产业优势的发挥,走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以优势产业的“重心布局、合理融合、优势互补”加快发展势头良好的蒙东地区区域经济,要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推动牛羊肉产品品牌建设及发挥旅游行业等特色产业在本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同时在原有的传统产业基础上,大幅增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促进资源主导型产业

  进一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形成节约资源,集约有效的区域发展格局内蒙古各地区应该注重借鉴国内先进省市的产业转型

  先例,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利用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吸引先进的企业,带动全区区域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的发展道路。内蒙古自治区正走新时代的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决不能再走资源主导型的产业化发展老路。在环境建设方面,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合理开发水资源,依法治理环境污染,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使全区区域经济合理有效可持续发展。

  作者:布仁门德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篇三:内蒙古前三季度消费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消费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有序开释、逐波走高,为前三季度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夯实了基础。〝十一五〞规划强调要进一步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关于提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奉献,促进消费经济良性互动进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06年消费需求仍将出现稳步上升的增长态势。

  一、今年1-9月消费需求增长特点分析

  今年消费需求连续去年后期快速增长的势头,一季度我国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7%,增速远远高于去年,二季度以来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较一季度略有减慢。消费出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一是由于去年基数较高的阻碍,今年同比增速相对减慢。二是受到物价因素的阻碍,进入二季度居民消费物价和商品零售物价涨幅开始回落,导致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有所降低,但实际增长明显提高。假如扣除上述阻碍因素,消费不仅没有减速迹象,反而在加速。1-9月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5080.6亿元,同比增长13.0%,名义增长与去年持平,扣除价格因素,消费实际增长快于去年同期2.4个百分点。在本轮经济扩张期,居民消费需求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稳步提高。

  1、消费对经济增长奉献率提高,投资和消费增速差距有所缩小

  高投资、低消费是现时期我国经济进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积极扩大内需措施到位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较快增长,消费需求稳步快速增长,投资和消费不和谐增长的格局有所改善。1-9月城乡消费品市场销售趋旺,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速达到13%,消费实际增长达到12.1%,创近年增幅的最高水平。今年1-3季度GDP增幅差不多与去年同期持平,然而同期消费实际增长今年却比去年提高了2.4%,充分说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奉献有所提高。在国家多种政策的引导调控下,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局面得以操纵,1-9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比去年

  同期降低2.2个百分点。消费需求稳步快增,投资高位徘徊,使前几年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一热一冷的局面有所改观,消费和投资的增长趋于和谐,差距缩小。今年1-9月消费与投资增速的差距为14.7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为16.9个百分点,今年比去年缩小2.2个百分点。

  2、都市消费潜力无限,农村消费增速翻番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居民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其要紧缘故在于城乡两极消费品市场双双启动,都市消费高位上行,农村消费增速不断加快,共同推动了消费增长的旺盛局面。

  从都市消费看,今年1-9月都市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0309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速高于总消费1个百分点,都市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67.2%。长期以来,都市消费以数量大、增速快、比重高决定着全国消费品市场的兴衰和起伏波动,都市消费是推动消费增长的主导力量。专门是2001年以来住房、汽车等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在都市连续掀起,都市消费更是成为消费快速增长主力军。然而,今年的情形有所不同,受多种因素的阻碍,今年汽车和住房等重量级消费品增长明显减速,但我国都市消费依旧保持了高增长态势,充分说明都市居民的分层次、多样化的消费潜力无限,中低收入阶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可开拓空间依旧专门大。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2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收入较快增长支持了消费需求的扩大。

  从农村消费来看,今年1-9月县级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771.6亿元,同比增长1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在农民收入连续增长、农村消费环境日趋改善、农民负担减少消费预期好转等因素促进下,农村消费增速明显加快。由于农村消费品已满足率较低,因而消费新增量存在潜力大、覆盖面广的有利方面,同时农村消费基数较低、起点低,因而目前的增速比前几年几乎翻了一倍,与都市消费的增长差距也不断缩

  小,去年1-9月城乡消费增长差距为4.7个百分点,去年全年差距缩小为4个百分点,今年1-9月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缩小为3个百分点。

  3、旅行、交通、通信等服务性消费涨势迅猛

  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是指居民家庭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商品性服务费用。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不同,其特点在于其劳动过程和消费过程在时刻与空间上的统一。按照发达国家的体会,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服务性消费的比重将不断提高,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2004年提高为1200美元,因而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服务性消费支出将明显增加,服务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不断提高。统计说明,2005年我国都市服务性消费比重大大提高,服务消费连续升温,差不多成为居民消费的新亮点。

  据统计,2005年1-8月广州市服务性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为34.7%,比2002年提高0.9个百分点。据对南京都市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2005年上半年,居民用于服务性消费支出为月人均245.44元,比2002年的月人均147.86元增长66.0%,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由2002年的24.2%上升到2005年上半年的27.8%。服务性消费连续升温,增幅明显快于消费总支出的增速。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不仅在东部发达地区有所表现,中西部地区服务消费也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资料说明,今年1-9月份西安市居民家庭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为2131.74元,比2004年同期的1881.20元增长13.3%。居民消费性支出中服务性消费支出所占比重由2004年1-9月份的33.23%提高到2005年1-9月份的35.31%,增长2个百分点。

  服务性消费增长要紧表现为:旅行和餐饮业消费方兴未艾,交通和通信服务消费增势迅猛,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重上升,教育消费支出显著增加,居住服务消费加速增长。

  4、汽车消费逐步回升,住房消费短暂调整后增势依旧强劲

  汽车消费在前几年的暴涨之后今年显现回来理性,专门是随着油价不断上涨,部分购车族对汽车消费采取开始观望、延迟的消费态度,今年上半年家用汽车销售增长明显减慢,1-6月份限额以上汽车消费累计仅增长9.7%,比上年增速低几十个白分点,汽车消费从高峰跌入低谷。然而,进入下半年以后,厂家采取限量销售和〝饥饿经营法〞对销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汽车价格战逐步平息,厂家在售后服务上下大功夫,依靠良好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汽车价格下降的预期空间缩小,导致部分采取观望态度和上年推迟购买的消费者果断买车。此外,由于油价上涨和节约能源的政策导向,部分都市对小排气量车型限制减少,各种经济型、小排气量车型层出不穷,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受上述因素的阻碍,三季度以来汽车消费不断升温,7、8月份汽车消费分别增长18.2%和18.5%,比6月份提高近10个百分点,汽车消费经历了缓慢升温的走势。

  最近几年我国商品房销售一直保持35-45%的高速增长,今年也不例外,一季度住房销售增长35.7%。二季度以后,国家对房地产业调控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业生产投资、信贷、价格和税收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性政策,以挤压房地产泡沫,商品房销售的增长速度应声回落,4、5、6月份商品销售分别增长31%、24.1%和25.6%,增幅为近年的较低水平。然而,福利分房制度中止后,我国无房居民有增无减,新增人口和新增家庭对商品房需求十分旺盛,且刚性较强,因而通过短暂的回落后,商品房销售再度加快。此外,国家操纵房价过快增长取得一定成效,我国商品房平均售价由一季度的12.5%降为1-3季度的8.8%,房价有所降低也促进了部分地区商品房销售的回升。

  二、2005年消费实际增长将高于上年1.7个百分点

  四季度消费需求形势依旧乐观。从长期因素看,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消费品零售额摆脱9-10%的增长区间,保持11-13%的较快增长,消费需求稳步趋旺已成定局,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达到10%以上的区间不是短期能够逆转的,都市居民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和农民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交错进行,共同促进和支撑了消费需求的连续繁荣。

  从当期因素看,消费连续快增有如下理由:一是实证分析说明,工业高速增长之后必定会有消费的相应快增。今年以来工业生产连续加快,轻、重工业交替快速上升,9月份工业增长再度加速,增长16.5%,而且与居民消费紧密相关的轻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与重工业的差距不断缩小,为消费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二是今年1-3季度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连续保持较快水平,都市居民收入实际增长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跃升,而农民收入在上年高增长基础上连续增长,为消费市场的活跃提供了充裕的支出保证。三是物价水平回落到较低水平,专门是工业消费品价格连续走低,不仅激发了都市中高收入阶层消费品更新换代的欲望和频率,同时也使都市低收入者和农民有能力消费过去可望不可及的耐用消费品和其他生活消费品,这部分人群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收入增加和价格降低使他们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开释。

  然而,也应看到2004年消费增长的高峰在四季度,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将对今年消费增长有不利的滞后阻碍,因而今年四季度消费增速大幅提高有一定的难度,增速坚持在13%以内的可能性较大。只是,由于今年物价水平有望操纵在较低水平,居民消费物价全年增速操纵在2%左右,零售物价涨幅操纵在0.8%左右,因而四季度消费品零售额的实际增长将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初步估量,2005年将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0855.6亿元,同比增长12.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9%,比去年实际增长提高1.7个百分点。分城、乡来看,估量都市消费品零售额将增长13.7%,县级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1%,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缩

  小为2.6个百分点。

  三、2006年消费运行政策环境分析和消费增长的差不多推测

  2006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启动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国家大力提倡节约能耗、减少污染、建设和谐社会,让老百姓最大限度分享经济快速增长成果的年份,在大力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更多地围绕消费需求进展经济等政策取向的引导下,2006年消费需求仍将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1、〝十一五〞规划对扩大消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有三个重要〝看点〞:一是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关于积极扩大内需,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三是关于合理调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上述三方面看似相互独立,事实上均围绕着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降低投资率和提高消费率、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如此一个中心点。

  当一国经济度过初级进展时期,进入中高级进展时期后,消费对生产有强大的拉动作用,我国要实现在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必须转变以增加投资为主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充分挖掘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形成围绕消费需求进展经济的良性增长格局。〝十一五〞规划还提出,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进展经济的动身点和归宿。要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进展的成果,过上更加富裕的小康生活。〝十一五〞规划中的相关内容关于2006年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2、日趋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有利于消费的增长

  2006年国家将连续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和国债投资将更多地投向社会保证、更多地投向社会公益事业、更多地投向转移支付,用于社会进展、改善人民生活、完善社会保证和加大农业进展的支持力度等方面,财政支出转向公共服务支出,关于提高都市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消费预期有积极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低保和特困户救助工作稳步推进,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河北、陕西、吉林12个省市已开始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国家还提出了〝十一五〞社保覆盖东部发达地区农村的目标。多年来,国债资金和财政资金大量投入在工业、企业等差不多建设上,公共财政制度和与此相关的社会保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关于扩大消费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农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较快增长,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的支付能力增强

  2005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长5.0%,增幅高于上年同期,农业生产的较快增长,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1-3季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1.5%,增速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又加快了0.1个百分点。从目前看,由于国家支持农业进展、爱护农民利益的措施不断加大,而且农业丰收已成定局,尽管粮食价格可不能大幅上涨,然而国家连续实施最低限价爱护性收购政策,因而农产品价格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农业生产表现出增产增收的局面,1-3季度农民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人均1131元,同比增长18.1%。此外,在各方努力下,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也得到较好的解决,农民务工收入出现较快增长,1-3季度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793元,同比增长16.1%。

  总体看,2005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增长6%左右,农民收入连续两年出现较快增长,关于改变农民收入预期,调整消费格局和更新消费观念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村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已由沿海扩展到越来越多的内陆地区。当前我国北京、上海等大中都市城乡接合部商业网点快速增长,郊区农村受到大都市的工业经济辐射阻碍大,都市化步伐迈的较大,因而农民收入增长超过都市,消费需求也出现旺

  盛增长态势。

  4、都市居民收入结构性微调,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将出现增加趋势

  收入差距急剧扩大是困扰都市消费的根源之一。为了爱护低收入阶层的利益、缩小收入差别,2005年许多地点政府出台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失业人员补贴等政策措施,今年1-3季度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8%,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当年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将刺激下一年消费的快速增长。2006年将有更多的地点政府在收入政策上向低收入者倾斜,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状况不断得以改善,生活消费支出将相应扩大。此外,2006年工资调整方案将出台,涉及到都市人口的专门大一部分,这部分人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奉献不可估量。

  5、社会保证制度不断完善和趋于合理,即期消费有望扩大

  90年代中后期多项涉及到个人医疗、住房、教育和养老等福利制度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即期消费需求增长。随着我国财力不断增长、财政支出从进展生产转向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国家开始重新凝视和完善各项改革制度,以建立公平、合理和完善的社会保证制度。国家出台了严格的禁止教育高收费、乱收费的措施,一些家庭在教育支出上的负担得到缓解。有关部门对医疗制度改革进行重新摸索,提出了医、药分开和建立低收费国家医院的设想,以解决老百姓看不起病的问题。各项社会保证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人性化设计,使居民对以后预期不断看好,即期消费支出将不断增加。

  6、个税扣除费用由800元提高至1600元且实行全国统一标准,将刺激中低收入群体和中西部的消费

  我国新的个人所得税方案有望在2006年出台实施,关于扩大消费意义重大。第一,新的个人所得税将费用扣除标准由800元提高为1600元,大幅提高800元,有利于给工

  薪阶层减轻税收负担,增加消费。据运算,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7182元,按人均负担率1.91运算,城镇职工的人均负担消费支出为1143元/月,将扣除费用确定为1600元,使中低收入者保证差不多支出得到满足后略有结余,这是顺应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费用支出加大的合理调整,而在此之前,工薪阶层在差不多生活需要未得到满足前就需缴纳所得税,明显是不合理的,不利于扩大消费。

  其次,本次个人所得税规定全国统一的纳税标准,看似不合理,事实上新的纳税规定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别,鼓舞中西部落后地区居民扩大消费。我国区域经济进展水平不平稳、收入水平部差距较大,假如对高收入地区实行高起征点,低收入地区实行低起征点,反而将进一步加剧地区间的不平稳,这将与个税本来的调剂意义背道而驰。目前,各地实行统一的纳税标准,对收入较低的西部地区将构成利好,中西部相当部分中低收入阶层将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利于提高货币购买能力,增加消费支出,进而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进展。

  2006年消费增长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受高油价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阻碍,汽车和住房消费仍将连续较为沉闷的增长,火爆局面可不能再现。油价一涨再涨使老百姓对汽车消费望而生畏,酝酿之中的燃油税政策也对汽车消费有重大阻碍。一项调查说明,有45%左右的消费者因为油价上涨推迟或取消了个人轿车的购买打算,燃油税对80%的消费者的购车行为有阻碍。操纵房价过快上涨、严格住房消费信贷的优待贷款、提高首付比例等导致许多消费者采取观望态度,只有16%的消费者认为目前是购买住宅的适当时机。

  二是农民收入连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单靠政策补贴作用有限。要完全改善农民状况,一要确保农村倾斜进展政策的连续性,确立几年度打算和实现目标,力争农民收入迈台阶。二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尽快推出都市反哺农村的政策措施,例如通过农低、城高的反向工业产品〝剪刀差〞来减轻农民负担,扩大消费。〝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国家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我们期待新农村运动将推动农

  村经济进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总的看,2006年消费需求将连续保持稳步增长。初步估量,2006年将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8766.2亿元,同比增长13.0%,名义增长高于2005年0.2个百分点,考虑到2006年物价水平可能会比今年略有提高,因而消费实际增长约为11.3%,比2005年实际增幅降低0.6个百分点。都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6027.5亿元,增长13.8%,农村完成消费品零售额22738亿元,增长11.4%,都市消费增速差不多与2005年持平,农村消费增长加快0.3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差距由2005年的2.6个百分点进一步缩小为2.4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稳步提升。

  2021年5月27日星期四07:36:175.27.202107:3607:36:1721.5.277时36分7时36分17

  秒May.27,2127May20217:36:17AM07:36:17

  

  

篇四:内蒙古前三季度消费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1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第四季度经济形势研判(商务局)

  现就2021年第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物贸易进出口、服务贸易进出口、实际外资利用等x项指标“按季抓、月跟踪”运行情况及第四季度经济形势研判作简要汇报。

  一、指标运行情况(一)社会消费品零售2021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任务为Xx亿元。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指标完成X亿元,同比增长X%,完成全年任务量的X%,季度全省排名第三。一方面,得益于我市会展经济、餐饮经济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共举办会议Xx场,同比去年增长约X%,参会总人数约X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Xx%,会展总收入约X亿元,同比去年增长约Xx%,会展业给我市的社零消费带来约X亿元的增量。餐饮业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上半年营业收入近X亿元。另一方面,得益于消费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我市新上牌汽车约XX辆,销售额约X亿元。二手车销售企业x家,累计成交XX辆,销售额达X亿元。本市企业成品油共销售XX吨,累计销售达XX万元。博鳌免税品店总销售额X亿元,同比增长XX%,占比前三季度社零总额X%。第四季度,我市尚需完成社零消费目标任务X亿元,占全年任务量的X%。按目前的增速,虽然难度较大,预计经

  -1-

  过努力可以完成年度Xx亿元的总体目标。(二)货物进岀口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年初制定的目标为完成X亿

  元、增速X%,前三季度已经完成X亿元,同比增长XX%,同比增长排名全省第一。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医药、医疗器械和免税品进口增幅较大等。x-X月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X亿元,同比增长XX%。(统计分析处)

  我市将目前已超额完成全年货物贸易增长目标,预计在各市县全年高质量考核中将取得好的名次。

  (三)服务进出口

  -2-

  

  

篇五:内蒙古前三季度消费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内蒙古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走势研判

  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今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延续复苏态势,既有“稳”的一面,更有“进”的积极表现。但疫情冲击的影响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交织叠加,主导产业、主要领域复苏乏力,企业经营仍显艰难,就业民生保障压力不减。后期,随着“促稳”“强保”“求进”等系列政策的落地显效,全年全区经济有望转正。需围绕“六稳”“六保”,用好“政策窗口期”,推进重大项目、重大举措落地显效,助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全面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

  关键词:经济形势;复苏;转正

  一、2022年前三季度内蒙古经济运行特征

  今年以来,全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逐步增多,延续持续复苏态势,总体“缓中有稳、稳中有进”。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9个百分点,二次产业同比分别增长0.2%、0.9%和-3.0%,增速较一季度分别加快12.3、2.7和3.8个白分点。

  (一)“缓”是经济复苏步伐偏缓,主要经济指标距年度目标存在差距

  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1-8月,从工业看,除广西(-2%)和内蒙古外,其他西部省区工业增速均已恢复正增长;从投资看,西部其他省区增速均实现正增长,内蒙古投资同比下降12%;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仅完成年初预算的63%。

  (二)“稳”是产业支撑力逐步恢复,就业民生基本稳定

  产业支撑力逐步恢复。前三季度,工业六大优势产业“四增一平一降”,装备制造、冶金建材、高新技术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0.8%、9.8%和8.9%。1-8月,规上服务业仓业营业收入降幅环比收窄1.8个百分点。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快递业务收入、专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均呈现两位数增长。

  就业民生保障稳定。截至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年度任务74.3%、国家年度计划82.6%,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年度目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较去年末增长10.6万人;参加工傷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0.1%和101.4%。收入增长远快于经济增速,前二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上年同期缩小0.16。

  (三)“进”是经济活跃度持续改善,新动能不断积聚

  市场活力逐步改善。前二季度,工业用电量连续6个月上升,货运最、货物周转量降幅较上半年分别收窄4.3和2.7个百分点。产销衔接逐步改善,1-8月,黑色、有色行业产销率分别同比提高5.6和5.1个百分点。

  创新动能不断释放。新产业增长加快,前二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煤化工、非煤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丁规模以上工业6.9、5.2和7个百分点。新产品增长良好,单晶硅、光缆、智能电视、稀上磁性材料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9.7%、28%、6.8%和2.3%。“新基建”全面铺开,截至8月,累计建成5G基站8412个,呼和浩特市成为全区首个5G网络覆盖城市。

  二、当前内蒙古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优势主导产业复苏乏力,支撑力尚显不足

  一是优势产业支撑力减弱。煤炭产能释放节奏较慢,前三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下降12%。医药制造、黑色金属矿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虽恢复较快,但不足以弥补煤炭行业下滑对工业的影响。二是重点地区贡献不足。鄂尔多斯市工业持续10%左有的负增长,对全区工业增长的支撑力大幅走弱。1-8月,鄂尔多斯市煤炭、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5.7%和5.7%。三是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对工业生产形成制约。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明显,对处于产业链中上游的内蒙古相关产业带来较大冲击。如,包钢钢材出口同比下降27.89%,科迈化工出口订单同比减少80%以上。四是服务业恢复动力尚显不足。1-8月,44.3%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占比较大的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旅游、交通运输复苏乏力,是拖累服务业增长的主因。

  (二)投资降幅仍较大,增长后劲凸显乏力

  一是丰要投资领域增势乏力。工业、基础设施投资下滑明显,生产性项目和生产配套型投资乏力。1-8月,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分别下降27.9%和13%。二是投资接续出现“空档期”。重大项目续建多、新建少,投资强度下降。1-8月,全区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下降43.9%。且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2022年计划新建重大项目中,处于前期阶段项目占未开工项同总数的91.3%。三是政府类和社会类投资双降。地方可用于补短板投资的财力有限,政府投资项目规模下降。上半年政府投资类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仅为19.2%。此外,企业投资意愿仍显低迷。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同比下降5.6%。四是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部分区外氽业取消对外投资计划,引资重点面向地区疫情管控措施较为严格,对招商

  引资形成影响。同时,延链、补链项目技术含量较高,产业配套不足致承接难度加大。

  (三)居民消费能力大幅削弱,消费回稳尚显艰难

  一是疫情大幅削弱居民消费能力。前三季度,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上年同期5.8个百分点。其负面影响已从压缩改善型消费,传导至收缩基础型消费。二是消费意愿尚显不足。疫情对就业、收入和家庭财富积累产生明显冲击,加上支出有增无减,消费意愿明显下降。上半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大幅下滑14.2%和9.5%。三是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明显放缓。疫情大幅压缩了升级类消费,其中,占比较大的汽车类、石油类消费低迷,成为消费下滑的主因。由于新型消费业态尚处起步培育阶段,且线上消费扩容也加速了消费外流,对提振本地消费形成制约。四是消费政策的带动力尚待激发。政策体系尚难有效支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预期的改善。如受发放模式、覆盖范围等因素限制,内蒙古消费券带动力有限。如,呼和浩特市消费券的综合杠杆为1:8.39,远低于发达城市1:20的水平。

  (四)就业压力不减,民生改善较为艰难

  一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扩增量压力加大,重点就业人群就业指标同比均有所下降。保存量难度不减,上半年,全区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的存量较上年底减少20多万人。二是民生保障压力倍增。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对基层运转和基本民生保障形成直接影响。全区仍有个别旗县尚未发放当月低保金和价格临时补贴。三是社保待遇发放和扩面压力较大。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存在风险隐患。1-8月,全区氽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同比下降9%。且未参保人员流动性强、收入不稳定,参保扩面难度加大。

  (五)企业经营仍未脱困,惠企援企力度有待加强

  一是复产不达产问题突出。市场需求萎缩是导致企业“不达产”的丰要因素,加之上游原材料供不上、下游配套跟不上等因素制约,部分企业甚至陷入开工后被迫停工的窘境。二是“经营不增收”降低生产积极性。受主要工业品价格持续低位、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1-8月,全区规模以上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较上年同期增加1.2元,营业收入下降3.1%。三是要素供给不足加大企业经营压力。当前,资金不足仍是最大瓶颈,全区736户工业企业提出流动资金需求378亿元。此外,部分盟市电力缺口突出。乌兰察布市铁合金、大数据、石墨碳素等行业约100万千伏安用电容量需接人。四是企业政策获得感不高。部分领域政策“滴灌效应”有待加强,减税降费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落细,保市场主体的各项政策急需针对性延续和拓展。

  (六)外贸外资压力不减,开放带动力大幅下降

  一是对外贸易的不确定性加大。疫情下,内蒙古大部分口岸处于“封关”或“半封关”状态,且受国外企业取消订单、出口渠道受阻等因素影响,贸易规模下降。1-8月,全区进出口总额下降10%。蒙古国7次延长疫情防控戒备期限,导致1-8月甘其毛都口岸煤炭进口大幅减少43.7%。二是利用外资水平持续走低。1-8月,全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16.4%,新增境外投资企业同比减少11家。同时,疫情对内蒙古资本融入国际循环形成影响,跨境投融资进入“低潮期”,企业“走出去”步伐放缓。

  三、内蒙古全年经济走势研判

  (一)发展环境分析

  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程度前所未有。随着美欧“带疫”重启经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疫情出现反弹,秋冬季是否二次爆发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果疫情反复,全球经济可能再度下行,GDP增速将进一步降至-7.6%,国际贸易和投资继续萎缩,产业链供应链动荡加剧,全球经济陷入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对内蒙古企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形成较强拖累。

  全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面对疫情冲击,我国加大政策对冲力度,着力稳定经济基本面,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升,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降转升,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和消费当季增速均实现由负转正,总体延续加快复苏态势。四季度,随着各类政策措施的推动,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将持续缓解,国内经济形势将好于前三季度,对内蒙古经济回稳将形成较强的需求拉动。

  (二)经济走势研判

  下阶段,国家扩大内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等战略加快实施,对内蒙古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提供重大机遇。同时,随着国家及自治区系列政策的落地显效,经济复苏动能有望逐步增强,预计前三季度全区经济降幅将继续收窄,全年经济有望转正。

  政策面,“稳增长+促改革”两大政策主线,为全区推动经济复苏、增强体制动力释放政策红利

  全年经济走势取决于疫情和政策节奏。宏观政策焦点从平抑经济总量短期波动转向熨平长期结构转变,为内蒙古稳增长、调结构留足空间。短期,3.75万亿地方专项债、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规模等政策落地,为内蒙古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保就业惠民生形成重要支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码、减税降费效应持续显现,为内蒙古企业减负增效形成利好。长期,资本市场改革、国企改革等系列举

  措逐步推进,聚焦“双循环”展开的结构调整、扩大内需、提升产业链水平等改革为我区化解体制机制矛盾形成重要推力。

  市场面,经济先行指标逐步改善,预示经济将延续复苏改善态势

  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综合PMI产出指数均连续6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表明全国经济景气度持續改善。受此带动,全区经济先行指标持续恢复,预示后期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前三季度,全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对三季度经营状况预期指数重回景气区间,物流业景气指数环比持续回升。

  供给面,市场需求改善、产业链供应链趋于稳定对主要工业行业回稳形成支撑,工业经济将逐步回归常态

  随着下游市场需求回稳,内蒙古主要产业链景气度有望逐步改善,对工业经济回稳提供支撑。煤炭产业链,四季度进入冬季用煤高峰,加之进口煤总量即将达到当年峰值,全区煤炭行业有望量价齐升、逐步改善。钢铁产业看,房地产上下游行业、基建投资相关行业的修复速度进一步加快,对内蒙古钢铁行业将形成较强的需求拉动。高技术产业看,海外疫情蔓延对医药需求持续增加,相关企业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改善。且高技术制造业将迎来“进口替代”机遇,对内蒙古相关行业形成利好。数字经济产业看,疫情对数字经济形成较强的加速和催化作用,“云产业”“云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扩容,数字经济活力加快释放。

  需求面,投资、消费在分化中弱势回稳,回归正常水平仍需再度加码

  下阶段,供需循环的堵点集中在总需求疫弱上,提振内需是重中之重。投资后劲仍显乏力。四季度,制造业投资有望逐步改善,“两新一重”投

  资有望继续发力,房地产投资有反弹基础。但受制于产业链供应链不畅、产能未充分释放等因素制约,企业投资意愿偏弱,投资后劲仍待增强。消费进入温和“回补期”。随着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地、消费环境渐趋改善,居民消费将延续自发性修复,但由于疫情对就业、收入的冲击仍在持续,将影响半年乃至一年的消费能力,消费回补速度将逐步放缓。其中,必需品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汽车消费有望呈现阶段性回暖,文旅休闲消费有望逐步回补。

  区域面,区域合作纵向、横向拓展,协调发展新动能逐步释放

  随着设施联通、产业协作、机制构建等多方面举措落地,区域经济新动能逐步释放。一是呼包鄂乌协同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呼凉高速公路、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等重大项目的加快推进,成为经济回稳的重要增长点。蒙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装备制造、稀土等领域新动能不断积聚释放。二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贯彻落实。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协作等领域集聚发力,随着生态补水、沙漠治理、文化旅游等重点项目的加快实施,增长点将进一步激发。三是东部盟市后发潜能加快释放。上半年,东部盟市经济恢复速度相对较快,经济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后期,随着有色金属延链补链、绿色煤电铝等领域项目的推进,东部盟市经济回稳步伐有望加快。

  四、对策建议

  (一)继续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

  一是支持企业稳定岗位。落实落细已出台的一系列推动氽业复产达效、援企纾困、扩大消费、稳岗补贴等援企政策措施,做好企业运行相关的水电气暖、交通、物流等保障工作。二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好大学生就业攻坚行动,全面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积极推进

  失业保险扩面工作,发挥失业保险兜底作用。三是强化就业供需服务。通过推广使用就业服务平台、精准组织开展定向订单培训等,促进就业者与招纳单位实现精准匹配。四是积极拓展就业空间。实施返乡创业能力提升行动。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预留自由市场、摊点群等经营网点。

  (二)全力保主体、稳定产业链

  一是多举措助力企业纾困发展。延期执行前期出台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自治区缓解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压力实施方案,完善蒙西地区降低“煤改电”用电价格的扶持政策,落实中小微企业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财政贴息专项再贷款等金融支持政策。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自治区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撑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和《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积极推进投资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做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一次不跑、全程办好”。加大监督力度,解决招商引资承诺不兑现、拖欠企业工程款等问题。三是充分激发企业创活力。支持企业构建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支持企业承担或参与重大专项、重大科技攻关等研发,争取在稀上、石墨烯、氢能、大规模储能、碳捕集封存等领域率先突破。聚焦产业链提升方向,完善产业园区、创新基地、公共研发平台、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体系。四是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做强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主导产业,保障基础原材料的稳定供给。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提升改造行动,加快先进技术研发应用,推动产业链延伸耦合,促进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建立龙头企业与供应链企业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上下游供需有效对接。

  (三)全力稳投资、扩消费

  一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等民生投入。加大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等制造业技术改造、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力度,增加对新型污染治理、节能环保等技术投入。谋划推动物流枢纽铁路专用线、多式联运转运等基础设施项目,补齐产业配套短板。聚焦项目资金保障,严控非必需、非重点、非刚性和新增财政支出,做好相关专项债发行工作。围绕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智能制造等战略机遇,做足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二是着力推动消费回稳扩容。加快内蒙古品牌建设,推动健康、教育、体育等领域服务认证,全面提升商品和服务竞争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等新业态融合。加快完善消费支撑体系,打造若干区域消费中心,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体验式消费、共享经济等新型消费模式。

  (四)全力稳定粮食安全、确保能源安全

  一是全力稳定优质农畜产品供给。加快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加强以高效节水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重点地区盐碱地改良工程,提高农牧业供给能力。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农牧业经营丰体,强化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抓手,以“优质粮食工程”为载体,建设粮食产业强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动更多“蒙字号”产品走出去。二是全力保障绿色清洁能源供给。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基础上,着力发展非煤能源,提高风电整体技术水平,稳步发展太阳能发电,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光伏+”、光伏发电领跑基地建设。加强氢能源、大规模产能布局研究,在条件相对成熟、相关产业配套较好的地区引进氢能源、大规模储能项目。积极创建国

  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示范項目,对跨省区能源基础设施项目予以支持。

  (五)全力稳外贸、稳外资

  一是着力稳定贸易、投资规模。通过支持跨境电商综试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孵化贸易新业态。积极探索互市贸易落地加工新模式,破除互贸区落地加工的政策桎梏,提升“落地加工”能力。加快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支持中欧班列开展跨境电商、快件、邮件运输业务,引导企业利用回程班列扩大进口货物品类,实现供应链循环。二是以企业带动开放平台发展。在政策、资金扶持的同时,聚焦企业需求,加大基础配套设施、政策环境、融资环境等方面支持力度。强化企业开放主体作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氽业最大自由度。三是加快打造泛口岸经济。围绕基础设施、贸易互通等,给予中蒙俄走廊建设更多的财政金融支持。扩大“线上”合作,抢占对俄、蒙跨境电商等“数字化高地”。依托中欧班列,加快构建泛口岸经济架构,推动二连浩特一集宁,满都拉一包头等地区联动。

  (六)全力保民生、惠民生

  一是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此,集中兑付以前年度欠拨民生项目资金。加大城镇困难群体临时救助力度,确保城镇失业人员保险和临时生活补助及时足额发放到位,阶段性扩大失业农民工保障范围。落实好社会保险费减免与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实施,扩大社会救助的覆盖面并提高救助水平。二是多措并举促进居民增收。加大政策兑现力度,以生产经营恢复带动居民增收。对从事餐饮、零售等行业个体工商户,做好营业执照登记与许可审批衔接,帮助恢复经营。推广“互联网+”销售新模式,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农牧民增收。落实好各项惠民惠农政

  策,保障各项惠民补贴合理增长。三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扶贫项目建设进度,完善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

  

  

篇六:内蒙古前三季度消费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强调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近几年来,内蒙古各地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三牧”基层基础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深入实施、强力推进。经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使全区县域经济逐步发展壮大。

  一、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五大特点

  截至2022年底,全区80个旗县(不含市辖区)人口达到1777.3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3.6%。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经济总量已占全区的“半壁江山”

  2022年,全区80个旗县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02.31亿元,占全区的56.3%,比2000年提高5.5个百分点,8年间年均增长超过20%,高于同期全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其中,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旗县有12个,比上年增加7个,超50亿元的旗县有34个,比上年增加10个。80个旗县的工业增加值达到1928.93亿元,占全区的59.7%,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占80个旗县生产总值的40.2%,比2000年和2007年分别提高5.2个和4个百分点。80个旗县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6.95亿元,占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4.9%,比2000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22.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0亿元的有3个旗县,超5亿元的有12个旗县,超亿元的有54个旗县,分别比上年增

  加1个、7个和10个,在2022年第九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中:内蒙古有20个旗县(市)名列其中,占西部百强县市的1/5。内蒙古人围的20个旗县(市)中有14个排在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前50名。这20个旗县分别是:准格尔旗排名第2位、伊金霍洛旗排名第4位、鄂托克旗排名第10位、达拉特旗排名第14位、霍林郭勒市排名第15位、满洲里市排名第18位、托克托县排名第2l位、锡林浩特市排名第25位、达茂旗排名第26位、土默特左旗排名第3l位、阿拉善左旗排名第32位、乌审旗排名第33、土默特右旗排名第37位、和林县排名第40位、丰镇市排名第52位、乌拉特后旗排名第63位、鄂温克旗排名第66位、二连浩特市排名第69位、乌拉特前旗排名第88位、固阳县排名第98位,另外,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还跻身于第几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分列第37位和第54位。

  (二)人均指标大幅度提高

  到2022年末,全区已有4成以上的旗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全区80个旗县人均生产总值为27054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56元,比2000年和2007年分别增加22456元和6547元,其中,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的旗县有27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旗县有39个,占80个旗县的49%。80个旗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40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84元,比2000年和2007年分别增加2890元和440元,8年间年均增长12,5%o其中有43个旌县超过全区平均水平,比2007年增加3个,有40个旗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比2007年增加3个,占80个旗县的50%。

  (三)投资和消费需求不断扩大

  2022年,全区80个旗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3.43亿元,占全区的57.2%,所占比蘑比2000年和2007年分别提高3.5个和1.1个百分点,

  比2007年增长29.7%,比2000年增长13.1倍,年均增长39.2%。其中,投资超百亿元的旗县有6个,超50亿元的有17个,分别比2007年增加2个和5个。随着同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的不断扩大,旗县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一些重点工业项目纷纷落户到旗县地区,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区80个旗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20.5亿元,占全区的38.9%,比2007年增长22.3%,比2000年增跃2.5倍,年均增长17.1%。

  (四)城镇化步伐加快

  各旗县加快城镇建设,增大城镇产业集聚,使得城镇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2022年,80个旗县城镇人口达到587.04万人,比2000年增长14.6%,城镇化率达到33%,比2000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化率有34个旗县超过平均水平,有26个旗县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五)吸纳农村牧区劳动力的“蓄水池”

  近几年,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区个体、私营等非作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旗县区域已成为吸纳新增就业人员的重要的“蓄水池”,也是转移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到2022年底,全区80个旗县全社会就业人员达到883.87万人,占全区的80.1%,比2000年和2007年分别增加96.23万人和16.03万人。

  二、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形成了“六大模式”

  内蒙古经济总量和工业快步进入全国中列,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走在了西部的前列,一个重要支撑就是县域经济。内蒙古把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市作为两大发展战略重点,坚持特色发展思路,突出比较优势,因地

  制宜,错位发展,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比较典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有以下六种。

  一是农业产业化推进型。这个模式适合于传统农牧业大旗县,其依据是农业产业化理论、农牧业发展的出路在于产业化,农牧业产业化是传统农牧业与市场经济对接的最佳发展模式。内蒙古是全国重要的粮油及乳肉绒生产基地,农牧业是内蒙古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传统的农牧业大旗县多数在平原农区和广阔的草原,这些农牧业旗县如何走出经济和财政的困境一直是一个难题,近几年,随着自治区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许多传统的农牧业大旗县积极调整农牧业结构,一方面强化优质粮食和畜产品基地建设,另一方面改变单一的粮食生产,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发展规模化和基地化特色农牧业,走农牧业产业化强县的道路。从龙头企业到基地再到利益联结机制的产业化链条的架构基本形成,尤其是乳绒两大产业基本成型。乳产业、绒产业连续多年保持行业领先,玉米、番茄、肉羊等产业逐步成为全区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成为发展的新亮点。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17.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8.3亿元。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全区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农畜产品加工品牌达到22个。

  二是劳务经济主导型,这个模式适合于边远的贫困旗县以及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旗县,其依据是城市化及劳动力转移理论。内蒙古与全国一样处于城市化的高峰时期,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快速有序地向城市转移,农民在异地打工挣钱,在本乡本土消费,有力地拉动本土经济的发展:同时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积累了一定资金和技术的经济能人又返乡创业,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一部分贫困县在资源、资本、产业等方断都处于劣势,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富余劳动力,所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本地区的富余劳动力通过适当培训后有

  组织地转移到城市或输出到发达地区,走出农村来发展农村,走迂回发展和曲线致富的道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劳务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一方面,积极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强化技术培训,逐步形成特色劳务品牌;另一方面,制定配套优惠政策,吸引有资本、有技术、有市场、善管理的经济能人返乡创业,如赤峰市的宁城县、呼和浩特市的土左旗、乌兰察布市的凉城县等,通过大量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农牧民增收致富。

  三是工业突破型。内蒙古正处在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战略机遇期,对县域经济而言。因地制宜,培育比较优势,营造优越的投资环境,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内蒙古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旗县,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以工业为突破口,开辟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截至2022年,全区有33个旗县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高于全区55%的平均水平。涌现出如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达拉特旗、阿拉善左旗、托克托县、霍林郭勒市等工业强县(市),2022年,准格尔旗的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居全区80个旗县首位。其中,伊金霍洛旗的人均生产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居全区的第1位和第2位。

  四是资源开发型。这个模式适合于矿产资源和山水人文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旗县,其依据是古典经济学中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以及专业化分工理论。许多县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进行深层次、高强度、综合性地科学开发,拉长资源开发链条,促进产业升级,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及品牌优势。许多山区县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形成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同时放大旅游业的产业功能,旅游搭台工业唱戏,以知名旅游品牌为先导大力招商引资,带动资源开发型工业的大发展,形成旅游业和工业两翼发展格局,

  五是产业集聚型。这个模式适合于工业强县,其依据是产业集群化理论。内蒙古传统的工业强旗县(市),如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达拉特旗、阿拉善左旗、托克托县、霍林郭勒市等,坚持“突出特色、强化优势、做大总量、集中布局、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产业集中度提高,对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不仅继续在全区县域经济发展中领跑,而且已经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县的行列。

  六是都市圈一体化型。这个模式适合于城郊县,其依据是增长极和都市圈一体化理论。区域经济增长在其空间结构演化上始终存在着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矛盾的过程,极化效应使区域经济从孤立、分散走向局部集聚,扩散效应则使集聚逐步向全区域推进,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由集聚到扩散,最后走向一体化,随着全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正在向周边旗县区域快速扩展,中心城市对周边旗县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中心城市与周边旗县正在形成良性互动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中心城市与周边的卫星城镇共同构成都市圈,都市圈必然要求“一体化规划、布局和发展”,一体化的重点是实现产业上的专业化分工和优势互补,目标是要实现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在功能上的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专业化发展、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和共赢发展。内蒙古不少旗县充分利用紧邻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中心城市都市圈,主动推进一体化发展。例如,和林格尔县、托克托县融入呼和浩特市,达茂旗、土右旗加紧融入包头市,喀喇沁旗加紧融入赤峰市中心区域,霍林郭勒市加紧融入通辽市中心区域。总之,这些城郊型旗县通过融入都市圈、推进一体化,找准了发展方向,抓住了发展机遇,拓展了发展空间。

  三、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几年来内蒙古的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是受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历史基础等因素的制约,内蒙古部分旗县的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虽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克难攻坚,县域经济已步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但是,也遇到了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

  县域经济发展纵向比,年年都有进步,但与邻县横向比,就有一定差距。无论是人均生产总值、人均一般预算收入,还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与全区平均水平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内蒙古的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

  (二)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调整依然滞后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主要表现在一产不强,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方式单一粗放,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目前,全区80个旗县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6.3:53.7:30,与全区(11.7:55.0:33.3)相比,第一产业比全区高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全区低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全区低3.3个百分点。农业结构调整还没有跳出传统农业的圈子。产业趋同、产品趋同、科技含量低、精品名牌少,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工业的产业链相对较短,附加值低,缺少优势特色的支柱产业。

  (三)生产要素大量外流,对外开放程度偏低

  一是资金严重短缺,由于旗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均收缩旗县级以下业务,使县域经济发展深受“失血”之痛。二是人才大量外流。

  受待遇、人居环境等条件限制,大中专学生回旗县率较低,到县级企业工作的更少。三是产品科技含量低。四是对外开放程度偏低。

  (四)农牧民增收任务艰巨,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受金融危机不利因素的影响,乡镇企业发展不景气,农民外出务工难度加大,导致农牧民增收渠道明显变窄:再加上农牧业受自然和市场双雨风险的影响,实现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难度较大,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

  (五)城镇化水平偏低,城镇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2022年,80个旗县的城镇化率为33%,比全区水平低18.7个百分点,只相当于全区1990年的水平,整整落后全区平均水平18年。同时,城镇化率提高速度慢于全区,80个旗县中有2/3的旗县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此外,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2022年,县域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2%,低于全区平均水平8.7个百分点,县域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低于全区平均水平18.7个百分点。城镇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还不够完善。

  四、实现内蒙古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新形势下发展旗县经济既是一项经济任务,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旗县经济转型,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地区分工的有利时机,大胆创新,努力推动内蒙古旗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充分发挥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

  一是政府放宽政策引导,只要法律没有禁止的事项,政府应允许各类经济主体、民间资本参与投资,营造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二是培养要素市场。政府在以产业政策导向影响要素配置的同时,要发挥政府职能优势,积极主动培养各类要素市场,三是加强信息引导。县域经济发展要靠投资,投资能否获得好的收益主要在于投资决策。要选好投资方向,需要信息支持。真正发挥政府信息引导功能,增强对经济预测市场趋势、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为本地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的社会化创造条件,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开展资本运营。

  (二)进一步理清和完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是要转变传统模式。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将传统的县域经济向现代县域经济转变,努力实现以乡村为依托、以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县域经济跃升。二是要充分认识县情。要深化对县情实际的认识,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完善发展思路:要依托本地优势生产要素,把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作为重点,深度开发:要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将潜在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走独具特色的发展县域经济的路子。

  (三)加大对特色经济和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

  (四)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城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

  一是全面提升开放水平。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环境意识和服务意识,特别是要在政策和服务两大重点方面迈出新步伐,以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吸引投资者,支持创业者。依托边境口岸优势,努力开拓俄蒙贸易出口市场,全力抓好本地特色产品出口,在已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

  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二是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提高县域人口素质,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和竞争力。三是大力推进县域城镇化。以县城为中心,发城镇的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引导农村牧区人口、乡镇企业、商品市场向县城和小城镇集中,形成聚集规模效应和城乡互动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推动农牧业产业化、非农产业发展,普及现代科技和现代文明以提高农牧民素质,为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差别开辟新途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进一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增强城市社会服务功能,重点建设好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镇供排水、改水、道路、房地产开发、垃圾无害化处理,以及党政机关、科教文卫等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县域经济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

  

  

篇七:内蒙古前三季度消费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在2020-2021年全区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讲话

  在2020-2021年全区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做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市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暨项目投资工作会议、区委×届×次全会精神,全面分析前三季度经济发展情况,安排部署第四季度全区经济工作。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一、清醒认识当前全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增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刚才,×同志通报了当前经济运行情况。总的看来,前三季度,全区经济保持平稳有序运行。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是“有喜有忧、忧大于喜”。“喜”的是:1—9月,从总量上看,×大主要经济指标中,有×个全市第一(地区生产总值、社消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个全市第二(区本级固投)。“忧”的是:从增速上看,×大主要经济指标中,除社消零增速全市第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个全市第三外,其余指标都还在全市“后半区”徘徊,×个全市第四(地区生产总值、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个全市第五(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个全市第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部分指标与目标预期存在不小的差距,摆在我们面前更多的是困难和问题。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第一、项目投资形势严峻。前三季度,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完成总量居全市第×位,增速居全市第×位,完成市下达我区全年目标任务×亿元的×%。项目投资增速较慢,后劲乏力。究其原因:一是项目入库情况差。今年1-9月,全区投资项目入库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亿元,月均入库项目仅×亿元,但每月全区投资项目任务需完成×亿元,月均差口达×亿元,仅1-9月缺口就高达×亿元,形势异常严峻。二是在全市排位形势严峻。今年,市上下达我区的项目投资目标任务是×亿元,增长×%。但如果仅仅完成这个目标,我们的排位在全市将是第六,换句话说,完成目标是最低底线,要排位靠前,就必须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当前我区投资增速是×%,仅比市下达目标增速高×个百分点,压力巨大。三是部分重点项目推进较慢。今年1-9月计划新开工项目×个,实际新开工项目×个,开工率×%。宝轮花园棚户区改造、光荣院综合养护楼、东方花园安置点等项目进展较慢;清江幸福家园、省道×线、陵宝二线延伸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因多种原因进展较慢。四是个别单位距全年目标任务差距很大。目前,还有×个单位项目投资未达到全年任务的×%。第二、工业增速后劲乏力。前三季度,规上工业累计增速的波幅达×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速比全年预期目标低×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或下降×个百分点,将影响GDP增长或下降×个百分点左右。究其原因:一是价格指数影响大。从×月反馈的全省PPI看,涉及全区的×个小类行业指数有×个行业环比上涨

  2

  (总涨幅为×%),×个行业环比下降(总降幅为×%)。直接影响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下降×个百分点;影响煤炭行业增加值增速下降×个百分点左右。二是停产企业多。截止×月,全区停产企业达到×家,停产面达到×%。1-9月累计产值净减少×亿元。三是新企业拉动力小。截止×月,新入库企业×家,仅完成全年任务×家的×%。而×家新进企业中,仅有×家系当年新建投产,从×月产值情况看,×家企业当月产值仅×万,对全区增速拉动作用小。第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前三季度,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元、×元,分别增长×%、×%,总量排位均居全市第一,增速分列全市第四、第五。增速较慢,究其原因,除总量基数大的原因以外,还有×个原因:一是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速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接近×个百分点,预计仅有×%左右的增速,已严重影响全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经营净收入增速也出现下滑趋势,预计下降×个百分点,增速仅有×%左右。二是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增幅出现大幅下降趋势,预计下降幅度超过×个百分点,增速仅有×%左右,拉低全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三是城乡居民现金消费支出有所下滑,通过收支比换算,间接佐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压力较大。第四、财政资金调度困难。主要体现在×个方面。一是年初预算资金缺口×亿均需依托项目融资解决,但目前到位各类融资资金仅×亿,已安排调度×亿,加之下半年需安排的新增支出×亿,预计全区支出缺口达×亿。二是截止×月底,预算内账面暂付款高达×亿元,极大

  3

  影响预算单位的正常财政资金调拨,加之国库资金存量小,收入疲软,财政“蓄水池”作用难以发挥。三是税源基础十分薄弱。我区经济主要以商贸行业、个体和私营经济为主,且第三产业的税收收入占比高达×℅,而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税收占比仅为×%,无电力、油气等骨干支柱产业企业,缺乏持续、稳定的长效税源,昭钢碳素、华油天然气等企业×年内依然难以实现税收。二、突出重点,全力攻坚,千方百计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现在离年底不到两个半月时间了,面对严峻的形势,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全面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举措,全力以赴决战四季度,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第一、切实抓好项目投资。今年全区投资目标任务是×亿元,尽管有压力,但目标不可能再进行调整,大家要坚定不移地围绕既定目标,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第四季度每月完成投资×亿元以上。一是要全力推动新开工一批重点项目。要认真准备,做好前期工作,尤其要梳理应开未开的大石快乐公园、陵宝二线延伸段等×个项目,建立问题台账,逐项落实开工条件,确保大唐广元何家山风电场、清江幸福家园安置点等×个项目在第四季度集中开工。要加强与客商的沟通、协调和对接,力促已签约和条件基本成熟的曌泰温泉康养、致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精碳伟业外墙保温材料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二是要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对资金、用地等有保障的广元市机电产业园项目、宝轮华西希望城、×工业园二期工程、宝七路白朝至月坝公路改建工

  4

  程、G×线赤化至剑阁界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要加快推进,力争形成更多实物量。对资金、用地等存在困难,推进缓慢的雷家河水库、宝轮花园棚户区改造、山葵食品加工生产线、快消食品加工生产线等项目,要着力破解难题,想方设法加快推进。三是要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目前我区向上争取到位资金×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亿的×%,差距还很大。各单位要认真对照目标,加大沟通汇报力度,全力弥补差距,确保争取到位。四是要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强资金保障,深入对接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做好×年危旧房、大石片区城中村等棚改项目提款工作,保障项目建设进度;积极申报农发行三江片区城中村棚改项目,力争×月通过审批;抓好雷家河水库、清江幸福家园安置点、南山公园生态旅游区等项目融资工作,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强化用地保障,加快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个自筹资金土地整治以及废弃工矿复垦地项目,做好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验收工作,积极争取建设用地周转指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盘活用好存量建设用地,促进集约节约用地。做好红军文化园、宝轮紫兰棚户区等项目用地审批和征地拆迁工作,保障项目建设用地。继续加大水、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和企业正常运行。扎实开展“双提双破一整治”行动,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第二、加快推动产业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工业提质增效。坚定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目标不动摇,加大兴豪运二期、大唐风电何家山等重点工业项目推进力度,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资×亿元以上,

  5

  力争山葵食品加工项目、零八一工业园二期等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良农业、瑞康隆食品等×家企业尽快进规,确保全年实现新进规企业×家。积极做好海天实业、零八一电子集团等×户重点企业的服务工作,力促满负荷生产。加强对草根村、金山食品等×户困难企业的帮助,“一企一策”制定复产达产方案,引导和帮助其尽快恢复达产。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嘉豪商贸城、五月花仓储商务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做细做实前期工作,力争华夏商贸城、都市名人广场酒店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大商贸企业、餐饮住宿企业培育力度,确保×旅行社等×家服务业企业进规,×国际酒店等×家企业上限。充分利用兰渝铁路、西成客专开通机遇,着眼元旦、春节等消费旺季,筹备和开展好“迎春购物月”“川货新春大拜年”等促销活动,加快万达“凤凰里美食特色街”打造,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加快推进×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力争×旅游度假区、川陕苏区红军文化园尽快开工,切实抓好×创5A工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做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推进工作,确保顺利通过验收。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前三季度,全区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业增加值实现×亿元,增长×%,与全年目标任务尚有差距,还需继续努力。要积极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合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性发展肉牛羊、土鸡、“两湖”生态渔业、道地中药材、食用竹养殖等。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大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充分利用秋冬

  6

  时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加快小农水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新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扩面提升。第三、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各副区长、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充分利用各类平台、各种资源,瞄准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争取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不折不扣的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扎实做好产业转移工作。要进一步做好承接成都、深圳等地产业转移工作,要加快制定出台承接产业转移优惠政策,加强×县豆瓣万亩海椒基地、×区三联花木三堆花博园等×个项目跟进,力争×工业园、×小镇建设等项目尽快签约落地,确保四季度引进到位市外资金×亿元以上。三是注重效益和质量。要坚持“三不招”,无税收的不招,无就业的不招,环境污染大的不招,进一步提高招引的质量和效益。另外,×市长在全市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暨项目投资工作会议上要求,今后各县区一律不得引进以本地矿石为原料的石材企业和一般矿山开采企业、非精细化工企业以及除铝以外的其它冶炼企业。我们要严格落实市长的要求。第四、切实做好财税工作。一要强化税收征管。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实行全程监控,逐户摸清实现税收、欠缴税收、入库税收和可实现税收情况,及时足额组织收入入库。注重清缴零星税源,做到抓大不放小,既抱西瓜又捡芝麻,实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确保完成全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二要大力挖掘财源。抓好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基础性财源,尤其要加强对重点项目进行摸

  7

  排,督促外来施工企业在我区设立独立法人项目公司,积极推进外来企业注册工作。抓好税费优惠政策清理,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培育收入增长新动能。三要全力保障重点支出。集中财力保障区委区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年度任务目标的实现,加快脱贫攻坚、民生实事等领域预算资金拨付下达。第五、及早谋划明年各项工作。各地各部门在抓好当前工作,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合理确定×年各项目标,提早做好明年“开门红”各项准备工作。要切实谋划好项目投资、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各项重点工作。三、关于脱贫摘帽冲刺工作昨天已经作了详细部署,请大家按要求抓好落实。另外,关于全区“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我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年初我们已经以正式文件,下达了今年年底前必须完成的工作目标,即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达到抽查比例等硬任务,“双随机”检查工作要在×年底前达到全区全覆盖。根据×月市政府督查结果,虽然目前我区已建立“双随机一公开”制度体系,建立了“一单两库一细则”,但各部门随机检查工作开展不理想,未形成痕迹管理。根据市政府要求,为确保我区在×月份顺利通过省政府“双随机一公开”督查,各部门必须按照区政府办×月×日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的通知》文件要求,立即全面开展双随机联合检查工作,每年不得少于×次,并制定具体的联合检查方案,严格执行执法过程全记录制度,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所有检

  8

  查资料必须在×月底报备区政府法制办公室。区委区政府督查督办室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部门考核内容,实行专项督查。同志们,冲刺做好四季度经济工作,对于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明年工作奠定基础十分重要。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这次会议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振奋精神,攻坚破难,扎实工作,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9

  

  

篇八:内蒙古前三季度消费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消费品市场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作者:刘琳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2012年第6期

  文/刘琳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最终消费的桥梁作用显得日益重要。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表示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把“三驾马车”的顺序改为“消费、投资、出口”,第一次把消费放在第一位。因此,“十二五”时期消费品市场将获得良好的经济政策环境,市场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然而,随着多项消费补贴政策到期,加之通胀压力加大,消费增长倍感压力。

  一、影响消费品市场变化的成因分析

  (一)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是支撑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因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将是未来五年的重要任务。收入的增加使居民的购买力不断加大,大大促进城镇消费的快速增长;收入的快速增长,家电下乡、农业税全部减免等支农惠农政策以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村居民的消费。

  (二)城市交通治理和能源价格上涨抑制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类消费需求增长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城市快速扩张,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飙升,道路交通压力不断加大,交通堵塞成为不少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各地纷纷出台包括限制公车增长、提高停车费收取标准等治理措施,从提高车辆使用成本、限制汽车增量的角度达到缓解道路交通压力的目标。这些政策的实施根据力度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汽车消费需求的快速扩张。与此同时,受需求增长以及中东、北非特别是利比亚局势动荡影响和美元持续走弱的拉动,国际市场油价继续大幅攀升。2011年,我国多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受此影响,石油及其制品的消费增速有所回落。

  (三)消费环境隐忧影响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者信心

  消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一直是影响我国消费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2011年,消费不安全的重大事件频发,一些商品掺假售假,部分超市使用虚假价签,一些企业虚价打折、返券促销等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市场设施落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及售后服务不到位等,导致居民对国内部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严重影响了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使居民消费安全感进一步降低,导致消费者心有余悸,不敢消费,也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四)部分刺激消费政策终止对消费产生了一些影响

  近两年来,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消费增长,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力度较大的刺激消费政策,对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回升和常规性增长的实现,对一些刺激政策进行了调整。汽车下乡、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到2010年年底终止。政策调整直接影响了汽车、家电类消费需求增长。

  二、建议多策并举,稳定和扩大消费

  (一)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结构不够合理,主要是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偏低且持续下降。要加快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劳动者报酬在社会初次分配过程中的比重,缩小劳动和资本等其他要素之间的分配差距,通过减免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办法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活环境,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在社会中的比重,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二)创新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刺激和促进消费增长

  对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旅游、健身以及各种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等休闲服务消费,应加大投资力度,大幅度降低服务性消费成本,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消费水平,鼓励和吸引居民扩大服务消费,并建立准确可靠的服务消费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让消费者能及时便捷地获得旅游、文化、体育、教育培训、电影电视、网络信息等服务消费,引导消费,创造消费。

  (三)重建诚信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构建安全放心、文明健康、公平公正、诚信友好的社会消费环境,为消费者营造想消费、敢消费的消费氛围。当前的重点是要抓住“衣食住行”等与广大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领域,完善消费市场的信息系统和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四)完善活跃农村消费市场的促进政策

  科学规划和构建现代农村消费品市场体系,降低农村商品物流配送成本,推动连锁经营的现代流通模式向农村延伸,把农民需要的日用消费品和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送到乡下,进一步活跃农村市场。

  (五)加强市场监控,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价格秩序,特别是要对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能源资源类等重要商品开展价格专项检查,重点查处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价格违法行为。坚决打击价格欺诈,严肃查处串通涨价,深入推进价格自律,及时化解价格矛盾,稳定市场价格预期,稳定和扩大消费。

  (作者单位:许昌市统计局)

  

  

篇九:内蒙古前三季度消费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全县2022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消费品市场压力与机遇共存(一)限上企业质量与数量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限上企业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年分别为某某家、某某家、某某家、某某家。净增幅度处于全市前列。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均增某.某某亿元。而限上企业贡献年均增某.某某亿元,占比达到了某某.某%。充分说明这几年限上企业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二)零售行业限上企业给力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净增某.某亿元,同比增速某某.某%。限上企业净增某.某亿元,同比增速某某.某%。限下增加某.某亿元,同比增速某.某%。增长速度较上年同期虽有所下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回暖和交通状况的改善,总量和增速会有所增长。

  (三)住宿餐饮业贡献明显前三季度,限上住宿餐饮企业零售总额为某某某某万元,同比增速某某.某%,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某某.某个百分点。从一定角度说明,限上住宿餐饮企业在把握着某人的味觉和消费理念。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新老入规企业整体实力相差大限上住宿餐饮共十家企业,其中土生源农庄和九三鸭霸王餐饮有限公司占到了接近某某%的销售总额。限上批发零售某某家企业,其中某县恒生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某云锦棉业有限公司、双虎家具厂等前十家企业的销售额占到了总额某某%。特别是棉业企业多半处于半停业状态,销售额跟去年同期根本无法比拟。

  (二)调查对象配合意识差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与其他行业相比,商贸行业具有覆盖面广、单位规模小、变动频繁等特点。受利益趋动影响尤

  其是税率的影响,调查对象配合意识很差,有些中小商业企业和个体户账目不全,甚至无账可查。在申报限上企业或是抽取限下样本点时往往遇到商户担心商业秘密泄露,千方百计推脱报表义务,有的为了避免多缴税费,对统计调查回避或漏报、瞒报、拒报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统计的难度并影响了贸易业的数据质量。

  (三)将企业纳入限上的笼子实现联网直报困难重重虽然逐步增加限上企业、提高限上比重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快速增长能起到积极作用,但要将企业纳入限上的笼子实现联网直报却相当困难。因为老板们顾虑重重,极不愿意配合,就连进了笼子的企业都想着法要退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税收负担加重。第二,联网直报麻烦。第三,增加了开支。

  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引进和培育限上商贸企业努力在全县营造学商、重商、富商的氛围,为经营户提供一流的经济发展环境。一要引进限上商贸企业落户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要帮扶重点企业做大盘强,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点;三要鼓励和扶持个体户提档升级,增强经济增长的后劲。

  (三)争取多方支持,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限上统计将企业纳入限上统计需要争取多方面的支持。一是争取领导重视,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要打消企业的顾虑,光说统计数据不与税收挂钩,成效是不大的,如果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老板们的积极性就会真正提高。二是争取部门配合。统计部门势单力薄,对企业几乎没有任何管制之权。因此,相关部门特别是主管部门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在。三是争取行业协会支持。各行业协会的负责人都是行业中的狡狡者,在行业内是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

  

  

篇十:内蒙古前三季度消费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确保疫情影响下内蒙古经济稳中有进

  作者:包思勤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年第4期

  包思勤

  新冠肺炎疫情对内蒙古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2020年全区经济运行和中长期发展的结构性影响方面。我们要全面分析、辩证看待疫情影响,准确研判当前经济形势,把握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力争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全区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疫情对内蒙古经济的结构性影响

  1.对需求结构的影响

  从需求结构来看,支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出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仍停留在投资驱动型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将决定今年经济运行能否在合理区间。近年来,内蒙古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原因,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大幅下滑,2019年虽企稳回升,但基础不牢、后劲不足,缺乏持续反弹的项目支撑。这次疫情的冲击,对内蒙古疲弱的固定资产投资无疑是雪上加霜。

  消费需求在内蒙古三大需求中一直处于次要地位,主要原因是我区地广人稀,加之城乡居民收入一直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消费能力不足,消费规模无法做大。这次疫情对全国消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特别是以春节消费旺季为主的第一季度传统消费需求遭到重创。

  三大需求中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低也在10%以上,而在内蒙古却是最薄弱的环节。内蒙古外贸进出口结构与全国始终保持顺差的情况正好相反,出口少进口多。2019年全区进出口总值增长5.9%,但出口下降0.4%。在全国对外贸易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形势下,内蒙古今年的出口仍有下降的趋势。

  2.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这次疫情对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冲击和影响最大。内蒙古服务业发展虽滞后于全国,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已超过50%,2018年达到56.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7个百分点。这次疫情将直接导致今年内蒙古服务业增速明显下滑。另外,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服务行业是旅游业,但由于内蒙古旅游业季节性因素较强,第一季度到5月份是淡季,因此疫情影响不大。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由于内蒙古建筑业规模小,加之疫情发生期正值非施工期,因此疫情对我区建筑业至多可能会产生一些间接影响。工业受疫情影响严重,多数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巨大冲击。1—2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7%。

  由于内蒙古农牧业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特点,第一产业受疫情影响较小,加之粮食生产“十六连丰”、畜牧业生产“十五连稳”的良好基础,预计今年农牧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

  3.对所有制结构的影响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将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内蒙古国有企业,包括中央驻区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而中小微企业生存能力

  和抗风险能力较弱。非公有制经济是内蒙古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目前疫情影响情况来看,民营经济成了“重灾区”。民营经济的巨大损失和生存困境,将明显加大全区经济下行压力。

  努力确保2020年全区经济平稳运行

  面对疫情冲击和影响,我们要坚定信心,善于化危为机,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

  首先,努力扩大投资需求。疫情影响将加大内蒙古经济下行压力,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投资仍然是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应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内蒙古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欠账还很多,需要大量投资。要聚焦重大战略、重点建设任务和疫情防控需要,谋划安排重大工程项目落地见效,同时加快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工作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大幅提高企业技改投资比重,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同时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新增长点。

  其次,着力扩大消费需求。要加快提高消费能力,努力扩大消费规模,充分发挥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多渠道增加全区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群众消费能力和意愿。深入挖掘和激发消费潜力,丰富区内市场供给,增强本地服务和消费供给能力,促进外溢消费回流。顺应疫情催生的“不见面、不接触”等新需求,大力发展“宅经济”,积极培育在线教育、网络诊疗、线上文化娱乐等新兴消费业态。加快发展享受型消费,推动健康医疗、养老托育、旅游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型升级。

  第三,全力保障就业稳定。疫情的冲击对今年全区就业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妥善安排受疫情影响而失业的弱势群体,是今年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疫情影响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采取更加灵活细致的就业政策措施,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重点抓好因疫情影响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农牧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精准托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第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无论疫情影响如何,务必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有力的举措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统筹推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两条战线不能顾此失彼,最终实现两条战线双胜利。内蒙古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但要取得全面胜利任务依然艰巨。针对疫情影响,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倾斜政策,既要加强疫情防控,又要强化产业、就业、生态、教育、健康、消费、社会保障、帮扶协作等各项脱贫攻坚举措。

  第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要落实好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逆周期调节金融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低成本、普惠性的资金支持,切实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扩大融资等现实困难和问题。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业生态环境,积极有效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个老大难问题。

  着力推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次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在这次疫情中,暴露出我区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认识不到位、实践不深入等突出问题。对此我们要深刻反思,在思想和行动上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变教训为鞭策,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推动内蒙古在全国率先走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篇十一:内蒙古前三季度消费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当前消费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一、市场销售基本情况(一)市场销售加快增长20XX年上半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8亿元,

  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比去年同期分别加快0.1个和0.4个百分点。食品、服装、家电、体育娱乐、文具、装璜材料等各类消费品销售均较快增长。

  (二)城乡销售增长差距缩小城市销售增长14%,实际增长13.2%,同比分别减缓0.2个和0.3个百分点;农村销售增长12%,实际增长10.9%,同比分别加快0.9个和1.9个百分点。城乡销售名义增幅差距同比缩小1.1个百分点,实际增幅差距缩小2.2个百分点。(三)消费热点继续进展轿车销售增势迅猛,销售量达180.4万辆,增长46.9%,其中经济型家用轿车是市场进展的主导力量。商品房销售较快增长,销售面积增长16.5%,销售额增长24.5%。电信消费继续快速进展,电话用户和互联XX宽带接入用户较快增加。今年春节和“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数同比分别增长13.5%和20.0%,实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7.6%和25.2%。二、市场销售增长加快的原因(一)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997元,实际增长

  1

  10.2%,增幅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加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就业形势较好、职工收入增长较快。煤炭、电力、石油等行业效益较好,增加了职工工资和福利;一些地方推行“阳光工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明显提高。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

  20XX年和20XX年,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实际分别增长6.8%和6.2%,是1997年以来农民增收形势最好的两年。今年上半年,在工资性收入和财政转移收入增长的带动下,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797元,同比实际增长11.9%。特别是,GJ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财政支出继续向农村倾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农民收入增长预期增强,支出预期改善,促进了即期消费增长。

  (二)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汽车进入家庭,家用电器不断更新,有力地促进了相关消费。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中,汽车类销售增长27.7%,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7%;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38.4%,贡献率为29.1%;二者相加达52.8%。家电、家具、通讯器材、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分别增长19.2%、20.8%、25.6%和24.5%,金银珠宝类增长24.6%。(三)经济环境起到推动作用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快速进展,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的信心较

  1

  强。储蓄利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居民投资渠道狭窄,居民可用于消费的资金较多。同时,水电交通等价格上涨,家用电器价格出现上升迹象,商品价格上涨的预期逐步增强,对居民消费也起到一定刺激作用。

  总的看,今年以来消费加快增长,是国民经济平稳快速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综合体现。

  三、影响消费增长的主要问题在市场销售加快增长的同时,消费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仍很突出。一是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促进居民收入和消费稳定增长的机制尚不完善。近年来,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增幅远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居民收入随经济增长而合理增长的宏观收入分配机制还不健全,特别是一般职工和农民收入增长偏慢,严峻影响了全社会消费的增长。二是居民住房、教育、医疗支出负担重,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下降。近年来,由于住房价格、教育收费、医疗收费等明显上涨,城镇居民预期支出负担很重,不得不加强储蓄,消费倾向持续下降。上半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幅低于可支配收入增幅2.2个百分点,消费倾向为70.5%,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三是消费品市场秩序不规范,商品质量问题多,消费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消费者不能放心消费。四、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建议(一)努力增加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增加收入是扩大消费的根本途径。要切实贯彻促进农民增收

  1

  的各项政策,努力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各项政策,加强农民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强化就业信息引导和服务,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抓紧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体系,以促进转移就业推动农民收入增长。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重点解决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加快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督促企业落实好最低工资制度,尽快建立和推行小时最低工资制度。加强对垄断行业职工工资的监管工作,强化对高收入群体和高收入行业个人所得税征管,加快改善收入分配结构。

  (二)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提高统筹层次。进一步规范城市低保工作,加强动态监管,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积极探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研究制定符合农民工就业特点的社保制度,切实加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研究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资金来源问题。(三)减轻居民教育、医疗支出负担(1)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两免一补”工作。(2)全面清理规范和公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严厉查处乱收费行为。合理确定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加强高校收费监管和检查工作。(3)加大GJ和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困难学生的资助

  1

  活动,继续完善贷、奖、助相结合的助学体系。(4)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快城市社区卫生体系建设,抓紧提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加强对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坚决遏制乱检查、乱用药、乱收费,防止居民医疗支出负担过快膨胀。

  (四)促进热点消费健康进展(1)落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一般商品住房供应,完善廉租住房制度。(2)认真清理汽车使用过程中各种税费,减轻汽车使用成本。规范汽车维修服务业,加强停车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加快进展二手汽车市场。(3)进一步规范电信业服务和收费行为。(4)积极进展文化、健身、旅游等消费。加强对企事业单位执行劳动法规定的职工作息、休假和工薪制度的监督检查,真正落实年休假制度,使职工有更多时间休息和出游,促进旅游消费健康进展。(五)积极改善消费环境(1)加快建设租赁市场和二手商品市场。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2)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消费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失信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价格欺诈、非法广告等不法行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3)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积极进展消费者权益保护中介机构,加大消费纠纷处理力度。

  

推荐访问:内蒙古前三季度消费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内蒙古 前三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