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建议3篇

时间:2022-11-19 09:35:01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建议3篇关于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建议  对区内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引导和支持巩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医药机械加工食品四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以综合交通和电子信息服务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建议3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建议3篇

篇一:关于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建议

  对区内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引导和支持巩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医药机械加工食品四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以综合交通和电子信息服务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构建和完善产业链支持创新科技型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不断增强工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逐步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总部经济为特征以集中集约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人才是管理和技术创新的智力支撑,必须着力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一是培训提高工业经济战线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办好领导干部培训班,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新形势下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领导、组织、管理工业经济的水平。二是引进培训企业管理人才。办好企业总裁培训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建立企业人才信息库,用优越条件重点引进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和营销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用好企业现有人才。三是突出抓好花炮人才队伍建设。市花炮培训中心要成立花炮讲师团,编写培训教材,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组织全市花炮骨干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开展十佳操作能手竞赛活动,加强企业集团管理人员培训,着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举办焰火燃放人员培训班,做好焰火燃放许可证申报、考核、发证和焰火燃放大师、燃放师的评审工作,同时着力引进和培育音乐焰火燃放的人才和队伍,努力提高浏阳焰火燃放和编排设计水平。2005年,培养花炮高级工程师10人,工程师50人,助理工程师150人,高级燃放师20人,燃放师50人。

  努力抓好安全生产。安全就是效益,确保安全生产是实现工业经济特别是花炮产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各级各部门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努力为工业经济发展营造安全的生产环境。一是依法做好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工作。《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国家对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企业对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要按照《条例》规定,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逾期不办的一律停止生产并依法予以处罚。因此,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加快做好花炮、危化企业安全评价工作,确保评价质量;要建立颁证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服务,使符合条件的企业在6月30日前全面完成安全生产许可证颁证工作。二是强化安全监管。坚持“企业为主、乡镇负责、部门督促、综合治理”

  的监管体制,切实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市、乡(镇、街道)、村、企业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全力推进花炮企业电视监控系统建设,今年要建成乡镇街道分控系统3-5家,企业监控系统30-50家,实现监管工作由“人工巡查”

  向“智能实时监控”的转变。三是狠抓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月”活动,十分注重花炮、矿山、危化等高危行业的日常宣传教育,着力营造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厂长、经理、专职安全员轮训、资格换证和全员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四是坚持打防结合。各企业要切实强化内部管理,加强隐患排查力度。公安、安监等部门要按照谁检查、谁负责、谁整改、谁落实的原则,坚持隐患整改一抓到底。要严肃查处违规违章生产企业,重点查处花炮行业利用废旧工房生产、超员超量、私搭乱建、改变工房用途,矿山企业超深越界、乱采滥挖,危化企业违规储存、经营、运输、消防设施不到位等行为。凡下达整改意见不落实的,必须实行停产、吊证、罚款等处理。坚持强力打非,对非法生产、无证开采、违法倒买倒卖矿山行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五是落实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全面实施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和工伤保险等三项制度,建立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机制。

  3、加快推进人才强县战略。要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重点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中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五支人才队伍。要引智与引才相结合,强化对中高层次、中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工作,开通引进人才“直通车”和“绿色通道”。要大力发展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开展人才代理、人才测评等现代人才中介服务,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要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建设中高技能人才队伍。抓好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力争今年培训农村劳动力0.3万人以上。

  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是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一年来,各地各部门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

  境。区域、城乡、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一度阻碍人才

  合理流动。为疏通三支队伍之间、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组织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四川出台政策,允许科技人才走出单位大门“柔

  性”流动。一年来,全省有2万多名高校、科研院所人才通过“校企合作”、“院地合作”、“军地合作”等方式到地方创业,100多万人次通过人才市场和其他中介组织实现了流动,近7万人才通过兼职兼薪的方式参与各种创业活动。浙江为支持和鼓励优秀人才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流动,着手考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衔接政策。北京、湖南、安徽、甘肃、海南、河北等地,也围绕着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流动、配置和激励机制等环节,积极推进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人才工作相互通报,人才信息相互联网,人事代理事项和资格证书互认有效,人才培训、派遣、测评、代理、服务等实现统一安排、统一内容、统一标准。从人才市场一体化

  积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实现人才强市战略崭新跨越事业兴盛,人才为本。进入新世纪,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更加突出人才第一资源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工作已成为无锡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闪亮“名片”,受到中央和全国的关注。“十一五”时期,是无锡加速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就业保障“五个一体化”,推动人才、科技、文化、生态和民生“五个互动”的关键时期,也是“时势造英才、群英展宏图”的黄金时代。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人才强市”主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快构筑人才高地,把各类优秀人才汇聚在无锡“一当好、三争创”的旗帜下,以强大的人才优势赢得发展的领先优势。一、加强宏观指导,注重统筹协调,拓展党管人才新内涵和新领域十七大把党管人才原则写入报告,是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部署。要加强党管人才工作机制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1、深入调查研究,编制战略规划。要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立足于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围绕人才强市战略规划研究,聘请专家评估论证,编制《无锡市2009-2020年人才强市战略实施纲要》,使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协调。围绕《人才强市战略实施纲要》,建立人才强市战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纲要》的实施情况定期进行督查,并把落实《纲要》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确保《纲要》的持续执行。

  2、完善组织架构,加强人才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市(县)区、乡镇三级人才工作网络,加强乡镇、街道人才网点建设。更加注重“两新”组织人才队伍的开发与建设,扩大人才工作的组织覆盖面。鼓励建立无锡市高层次人才联合会,打造高层次人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运行平台,更好地把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到“一当好、三争创”的旗帜之下。

  3、创优社会环境,营造良好氛围。以召开全市人才工作大会为契机,宣传创新创业典型,弘扬“四尊四创”精神,倾情打造乐见成功又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评比表彰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发挥“优秀人才贡献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奖”、“引进人才工作奖”等激励导向作用,营造鼓励创新创造、支持创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坚持“四高联动”与“人才特区”建设并举,政府支

  持和社会投入相结合,以最优的环境、最大的诚意聚集最广泛的人才、吸引最优秀的人才、留住最需要的人才。

  二、推进引才工程,实施育才工程,以更宽的视野集聚和培养人才

  李源潮同志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挑战,我们要战胜困难、抓住机遇、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更加突出依靠科技和人才的力量。无锡要在新一轮发展中巩固和扩大优势,必须善于算大帐、算总帐、算长远帐,持续推进引才工程、育才工程,以高层次人才推动

  高水平发展。1、持续推进系列引才工程,广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要扩大国家

  级创新创业人才基地的影响,制定实施引进海外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计划。大力实施“530”计划,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大力引进以环保、新能源、生物三大先导产业和动漫、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知识型产业所急需的人才。深化“7+1”交流合作,统筹抓好挂职人员的锻炼、培养、任用,并以此为基础,依托相关园区的平台,开展“1+1”博导无锡行活动。拓展“7+1”交流合作内涵,使“7+1”挂职锻炼成为政产学研合作的新桥梁。统筹协调“123计划”的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推进,“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的争取,千方百计广纳贤才、为我所用,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全面实施系列育才工程,大幅度提高现有人才素质。继续深化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的选育,改进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培养方式。同时,要更加注重依托项目开发,引入项目评审中介机构和风投公司的参与,探索建立以项目开发推动人才开发的育才方式。要根据不同人才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建设

  宏大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指导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和专业教育,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专门人才;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3、坚持以用为要的鲜明导向,使人才从愿意有为到大有作为。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举措中,通过实施“博士后引进留锡计划”、建立“无锡籍院士工作室”、设立“外国专家特聘岗位”等方式,大力吸引高级人才加盟无锡建设。围绕产业发展引导人才流动,把最优秀的人才配置到最适合的岗位、最需要的岗位,使人才作用的发挥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地方发展。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创业、创意“三创”载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活力。

  三、创新工作体制,完善运行机制,构建具有无锡特色的“人才特区”

  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是引才、聚才、留才、用才的关键所在。要以创建“人才特区”为统揽,建立健全人才政策运行、评价认定、考核激励、服务保障等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

  1、完善人才政策运行机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制定与人才创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特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扶持“530”计划企业加快产业化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对现有的人才政策进行梳理,及时清除那些不符合发展需要、制约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加强政策之间配套衔接,构建导向鲜明、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

  2、探索人才评价认定机制。要以“530计划”引进项目评审为抓手,改进评价方式,探索建立项目评审、人才测评结合的评价机制。要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建立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人才评价水平。要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才执业资格国际互认,为形成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梯队服务。

  3、创新人才考核激励机制。改革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制定实施《无锡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探索知识产权入股、期权奖励、技术有偿转让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4、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在为各类人才创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保姆式”服务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为企业加速腾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健全专家、科技人才带薪休假疗养制度、体检制度,继续完善市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切实做好院士、国家级专家的后勤服务、医疗保障等工作。

  建立企业人才信息库三要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引导、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奖励机制。金牛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若干措施金牛府发〔2009〕62号

  为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

  快金牛创新型城区建设,经研究,特制定本措施。一、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一)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承担国家、省、市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或工程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建设任务,新取得国家级、省(部)级、市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或工程中心)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由区政府分别奖励人民币50万元、10万元、5万元。对新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由区政府奖励人民币5万元。积极帮助企业申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二)加快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扶持建设一批面向我区重点优势产业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对经认定的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区财政按照项目截至申报日实际已投入额(扣除政府投入部分)的10%予以资助,资助金额在100万元以内。(三)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共担科技项目、联合技术攻关,建立产业联盟、行业技术联盟。对符合金牛区科技创新种子资金、专利转化资金等各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申报要求的项目,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支持。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加大区科技创新资金投入,重点用于扶持综合交通及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医药产业、高技术服务产业等领域高技术的创新,培育一批重大项目,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二)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奖励力度。按照省、市科技奖励范围,增设金牛区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金牛区专利奖、省市科技奖金牛区配套奖和金牛区科技特殊贡献奖。(三)实施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府投资工程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纳入成都市自主创新目录中金牛区自主创新产品。本地科技创新型企业开发的首次投放市场、代表先进技术发展方向、

  符合政府采购技术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产品,应当实行政府首购。

  (四)区政府设立300万元专项资金,对参加市、区科技部门,产业联盟组织的科技成果宣传、新产品推广、市场扩展活动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给予补贴。

  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一)科学制定产业布局规划。按照产业整体布局谋划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区区域优势和特色,促进产业向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和环境友好的集群经济方向发展,以集群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建设,以城市建设促进和服务于集群经济。(二)做强主导产业。对区内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引导和支持,巩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医药、机械加工、食品四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以综合交通和电子信息(服务)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构建和完善产业链,支持创新科技型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不断增强工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逐步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总部经济为特征,以集中集约(三)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重心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为主导的新兴服务业,大力推行电子物流、电子商务,提高物流效率。促进文化创意、数字旅游服务、金融服务、民生服务和新型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四)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区食品、服装、机械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工程、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制造和品牌创新能力,逐步培育升级为工业总部基地。对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按金牛区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贴息或补助支持。(五)鼓励创新基地集聚集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持街道、企业和社会力量创办发展以科技创新型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创新基地,围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集群引进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对经认定的创新基地(产业集聚度50%以上,入驻企业使用面积2/3以上),其入驻科技创新型企业年度区级财政实得扣除新办企业政策扶持后,在300

  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将其扣除新办企业政策扶持后区级财政实得的5%奖励该创新基地的业主或管理方。

  四、保护自主知识产权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一)设立金牛区专利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对全区专利创造、保护和服务的补贴。鼓励辖区企业加强专利创造,对同一企业年金牛区范围内申请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30件以上(含30件)给予2万元补贴,以后每增加10件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申请,再给予1万元补贴;鼓励辖区企业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知识产权合法权益,对辖区企业诉讼他人侵犯专利权案件,胜诉后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补贴;对年代理辖区内企业专利申请100件以上(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不低于70%)的专利服务机构给予1万元补贴。(二)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创造。支持企业创造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对发明专利、涉外专利予以重点资助;对通过省、市、区知识产权(专利)试点验收的企业,分别给予3万、2万、1万元支持。(三)新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按照主持(参与)情况,分别给予人民币20万元(10万元)、10万元(5万元)、5万元(2万元)资助(同一标准按最高等级补贴)。(四)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以区内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为依托,加快自主品牌、区域品牌建设,区域品牌建设项目资助参照区政府相关规定执行。五、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一)对企业上市融资扶持按《金牛区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融资暂行办法》(金牛委办发〔2008〕31号)执行。(二)鼓励设立与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引导创投机构积极投资种子期和起步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创投机构投资我区科技创新型企业,按其实际投资额的2%进行资助。单笔资助额在20万元以内。一年内对同一家创投机构的资助额在50万元以内。(三)担保公司为我区科技创新型企业成功贷款提供担保服务,

  未享受市上担保补贴政策,凡担保费率低于3%(不含3%)的按担保费的50%给予补贴(同一企业同一担保业务不重复享受)。

  (四)积极搭建平台,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对我区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无抵押贷款和个人信用贷款等金融产品服务。

  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三新”)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篇二:关于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建议

  集团公司要先应有一个明确的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发展觃划然后再以此分析这种发展觃划需要什么样的职能觃划包括人力资源觃划财务觃划等来匹配戒支撑也就是说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发展觃划决定人力资源觃划没有明晰的集团公司发展觃划人力资源觃划也是无从谈起

  关于集团公司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集团公司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引进人才、开发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型员工的积极作用,已成为摆在集团公司面前的重要课题。

  针对集团公司如何进行人才引进和培养,谨提出个人的几点思考:一、对人才引进的思考(一)制定与集团公司规划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集团公司要先应有一个明确的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然后再以此分析这种发展规划需要什么样的职能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财务规划等)来匹配或支撑,也就是说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发展规划决定人力资源规划,没有明晰的集团公司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也是无从谈起。所以,集团公司要对未来的经营和发展方向有着明晰清楚的预期,再制定清晰、完整的集团公司发展规划。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必须考虑到集团公司所处的环境背景以及发展规划导向;而在制定集团公司规划时,也同样要考虑到集团公司现有的以及可能达到的人力资源状况。(二)制定明确的选聘标准来引导整个人才引进工作。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做好人才岗位适应性、人才流失可能性、人才业绩表现、人才对团队影响程度、人才团队磨合速度等各方面的评估分析,不能只看到短期效益,更要注重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但是在人才选聘时,人才还没有被配置到拟

  —1—

  任职的岗位上,当然无法检验其业绩表现。通常做法是采用各种科学方法,如面试、心理素质测评、知识考试等,来评价候选人才的素质,是否与拟任职岗位的素质要求相匹配。关注人才对集团公司文化、价值追求的认同程度。选聘人才的过程中,除了关注人才个体的素质外,还应认真分析人才拟任职团队的结构特点,如团队成员的学历、性别、年龄、观念等。强调人才与其拟任职团队的兼容性,应该减少因拟聘人才的个人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的“突出”,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孤独感”,否则会影响人才能力的有效发挥,甚至会迫使人才流失。

  (三)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丰富人才引进的途径。首先集团公司在引进人才时,应不断拓宽渠道,利用媒体、网络、人才交流中心以及猎头公司等多种渠道进行招聘,也可定点与高校的就业中心联系,采取推荐或委托培养等方式,广纳贤才。其次就是在集团公司内部,对优秀的员工进行岗位调整,在内部形成推荐、竞聘的方式,使内部优秀员工得到晋升。再次,还可以采用内部员工引荐的方式。因为集团公司员工对集团公司和被引荐人都非常了解,所以,内部员工更能为集团公司引荐合适的人才,但既要保证“举贤不避亲”,又要避免“沾亲带故”,严格把握好引进关。

  二、对人才培养的思考(一)建立科学的选才用才机制。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竞聘等方式,引入科学的定性定量的人才测评手段,把优秀人才选聘到合适的岗位上,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量才使用、人尽其才。

  —2—

  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与任用和收入挂钩,保证符合集团公司考核标准的人才在集团公司内有其位、谋其职、授其权、获其利,实现人才优胜劣汰。做到人才使用和人才培养的统一,以合理使用来加快培养,以进一步培养来促进使用,对有潜力的年轻人,要大胆压任务、给待遇,让他们在重要岗位经风雨、见世面、长见识、增才干。

  (二)多措施并举,做好专业人才、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充分发挥人才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举办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技能人才招聘恳谈会,为集团公司和各类人才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使各种人才真正成为集团公司选才、人才择业的主渠道;围绕重点岗位和关键岗位紧缺的专业,通过建立专业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加快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综合素质较强、能独立解决工作难题、具有较高工作水平和能力的人才;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多给他们锻炼、考验、成长的机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按照不同的岗位要求,实行“订单”式培训,量才所用。

  三、对用人机制的思考(一)建立正确的用人机制,创造激励性的工作平台。在集团公司当前的形势下引进、培养并留住人才,关键是建立正确的用人和激励机制。这就需要集团公司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公平、竞争、宽松的用人机制。

  —3—

  建立有效的激励性工作平台:一是要建立竞争机制,在集团公司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重要工作岗位的收入水平,并根据个人贡献大小,拉开分配档次。通过合理、公平的竞争,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努力建立一套完善的岗位竞争机制和人才脱颖而出的宽松环境;二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奖励制度。建立集团公司奖励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集团公司人才型员工实行奖励。把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结合起来,既要从待遇上给予人才以物质激励,又要通过尊重人才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给予人才以精神上的支持和激励;三是要建立集团公司自身实际的绩效评价机制,不断完善福利制度。科学地评价人才对集团公司的贡献和作用,保证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随着集团公司效益的提高而不断提升,不断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二)关心关爱,积极营造栓心留人的工作环境。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人才。人才工作是一项长期、重大而紧迫的重要工作任务。集团公司必须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作为集团公司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加强市场人才化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议事制度、例会制度、办事制度等工作机制。同时,要积极引导工会等力量广泛参与人才建设工作,整合集团内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人才良性流动的局面。

  其次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工作责任机制。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明确责任。集团公司主要领导作为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应亲自抓、亲自问,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和影响在集团公司内关心、支持人才建设工作。人力资源部要从创优环境、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形成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人

  —4—

  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推动人才引进、培养工作上新台阶。再次就是要把人才工作纳入各分(子)公司年度岗位目标责任考核,考

  核结果将作为衡量班子和主要负责人业绩的重要依据。同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不重视人才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督查、问责和处理。

  —5—

  

  

篇三:关于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建议

  关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思考和建议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开展的制胜法宝、赢得市场的关键筹码。企业既要凝聚人才、培养人才、激活人才,又要把用好人才落到实处,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就必须用开展、改革的方法破解人才工作中的难题与积弊。企业必须建立系统的科学的人才培养、选用、奖惩、晋升、淘汰管理制度和鼓励机制,在人才合理配置上,充分开掘企业现有的人才资源,通过各种鼓励手段,不断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从而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开展。企业要想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要把解放思想作为关键企业要根据自身开展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才建功创业的优惠政策,引进一批企业生产开展急需的人才,为企业的开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但是,随着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矛盾日益突出,人才总量缺乏、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缺乏成为制约企业生产开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究其原因,除了待遇、环境等因素以外,一些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观念陈旧、思想封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导致人才纷纷“飞出”企业求开展。落实“人才强企”举措,首要任务是领导和人力资源主管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工作理念,树立人才决定开展的新思维;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身份衡量人才的思维定势,树立起为我所需、为我所用、能创造出一般企业价值的都是人才的“大人才观”;破除用组织调动、行政命令管理人才的思维定势,树立“人才资源配置企业化”的全新理念,通过强化环境、政策引导等要素建设来吸引、配置、管理人才。

  二、把营造环境作为前提实践证明,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与收获,都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气氛。企业在人才争夺战中处于劣势,要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态势,有效的途径就是积极营造一个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浓厚气氛。一要着眼于舆论气氛的营造。人才是企业环境的产物,有了好的企业环境和

  风气,各类人才才能茁壮成长。为此,利用媒体广泛宣传“人才强企”的深远意义,大力表彰、宣传重大创新成果和人才,在企业形成创业荣耀、创新可贵、创造无价的舆论导向,让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二要着眼于工作气氛的营造。组织各专业人才,围绕企业开展中存在的难题,开展专业培训、等公关活动,提高知识、技能在增收创效中的奉献份额,以此扩大人才工作的影响力,赢得广阔员工对人才工作的支持。三要着眼于创业气氛的营造。把人才工作纳入企业经营开展总体目标,用事业、工程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提供载体,打造舞台;用企业开展前景吸引人、感召人,让人才在炼化企业工作有时机、干事有舞台、工作有奔头、开展有空间,以此构建人才创新、创业的事业平台。四要着眼于管理人员气氛的营造。采取抓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抓的方法,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使每个管理人员都成为发现人才的“伯乐”,培养人才的“摇篮”,吸引人才的“磁场”,在管理层形成重才、识才、爱才、育才、引才、用才的良好气氛。

  三、要把制定政策作为基石实施人才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对人才工作的根本政策和原那么性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但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仍然要针对企业开展实际制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是摸清影响人才工作体制性、政策性的障碍,有针对性超前制定吸引、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提高物质待遇,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建立人才“两支队伍”分类管理体制,革除过去不管是哪种人才,都简单套用管理党政人才的方法,建立起科学有效地分类、分层次管理方法。三是建立不同类型人才的绩效考核和任用体系。绩效考核方面,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坚持“平安生产、企业开展”原那么;在任用方面,对“两支队伍”中做出突出奉献的佼佼者,决不能再一律给一顶“官帽”,要把最有利于人才发挥特长的岗位和职务安排给相应的人才,防止出现新的岗位与特长不对口、专业与职位不相称等问题的发生,实现人才效益的最大化。

  四、要把创新机制作为保障人才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工作机制的竞争,人才的流向也取决于人才工作机制是否有利于人才建功立业、实现自身价值。要吸引人才,就必须在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上下功夫。一是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改革人才评价方式和手段,按照“才”“能”并重看人才,绩效面前论英雄的原那么,制定以品德、

  知识、能力、业绩为依据的人才评价标准。二是改革分配机制,尤其是要改革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分配机制,突破体制壁垒,按照绩效优先的原那么,研究制定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等能带来巨大效益的生产要素,作为人才报酬分配的方法,调动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三是改革和完善人才的福利制度,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

  

  

推荐访问:关于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建议 力度 加大 人才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