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曹玮知镇戎军日”阅读答案3篇

时间:2022-12-30 18:25:02 来源:网友投稿

“曹玮知镇戎军日”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8—11题。(13分)  曹玮知①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曹玮知镇戎军日”阅读答案3篇,供大家参考。

2023“曹玮知镇戎军日”阅读答案3篇

“曹玮知镇戎军日”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8—11题。(13分)

  曹玮知①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②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③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摘自《中华活页文选》)

  注:①镇戎军,地名。②縻(mí),束缚。③少选,一会儿。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徒縻军 (2)玮不答,使人候 (3)玮又使人谕之 (4)人气亦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整众而归/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B.其下忧之/吾以此取之

  C.乃止以待之/故为贪利以诱之 D.不若弃之/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歇定可相驰矣。

  (2)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11、两军对峙时,曹玮让人告诉敌军“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对方面色“欣然”,请你琢磨一下:对方心里会怎么想?曹玮心里又是怎么想?(4分)

  参考答案:

  8、(1)只是(2)侦察(3)告诉(4)残,尽 (答对一个不得分,答对两个、三个均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

  9、C(3分)

  10、(1)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 (2)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4分,每小题2分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相驰”“比”“几”译错酌情扣分)

  11、对方的`想法:连赶了上百里路,确实疲乏了,这样正好。呵呵,这个曹玮,人称善于用兵,看来也是浪得虚名啊!

  曹玮的想法: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答此句译文亦可)(4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敌军将要来到,离得很近了。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隔一会儿就决战。”敌人正苦于疲劳极了,都很高兴,使军队严整地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人气也残尽了。我凭这些打败了敌人。”


“曹玮知镇戎军日”阅读答案3篇扩展阅读


“曹玮知镇戎军日”阅读答案3篇(扩展1)

——《日知录》阅读答案3篇

《日知录》阅读答案1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五代史 冯道传 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管仲)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权术诡计)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选自顾炎武《日知录》)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故不为苟得也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则祸败乱亡 / 国恒亡

  C.国乃灭亡 / 乃不知有汉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君将哀而生之乎

  小题2:请找出与“立人之大节”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悍吏之来吾乡

  B.寓之酒也

  C.前人之述备也

  D.无案牍之劳行

  小题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人 之 不 廉 而 至 于 悖 礼 犯 义 其 原 皆 生 于 无 耻 也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6分)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小题5:甲乙选文各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4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小题4:

  (1)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

  (2)羞耻对于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行巧诈之事的人,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


“曹玮知镇戎军日”阅读答案3篇(扩展2)

——军城早秋阅读答案3篇

军城早秋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4分)

  军 城 早 秋

  严武(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5——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其寓意是什么?(2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分)

  15.(1)其寓意是指边境局势的紧张;敌我交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战事紧迫。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些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些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军城早秋阅读答案2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 “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B、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C、第三句中 “更催”二字暗示战事紧张,形势不容乐观。既显示出战场上将士们的急迫,也表现了战斗的艰难。

  D、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C

  2、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曹玮知镇戎军日”阅读答案3篇(扩展3)

——曹玮久在秦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曹玮久在秦中文言文阅读答案1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 ,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詟(zhé):恐惧。

  小题1: 下列语句中的以与韩亿以告旦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可以一战B.属予作文以记之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以塞忠谏之路也

  小题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小题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 )。

  (1)上从之 从:________________

  (2)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 会:________________

  (3)必矜其聪明矜:________________

  (4)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益: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及至秦州 ,将吏亦心轻之。(2分)

  (2)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4分)(1)从:听从。(2)会:适逢,正赶上。(3)矜:自夸,自恃。(4)益:更加。

  小题4:(2分)李及到秦州后,边将、官吏都轻视他。

  (2分)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为人敦厚,必能谨守曹玮的规制而已。

  小题1:

  试题分析:C中以与例句都为介词,把。

  小题2:

  试题分析:D中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敦厚,必能谨守曹玮的规制而已。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会为古今异义。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轻重厚规模等关键词的理解。


“曹玮知镇戎军日”阅读答案3篇(扩展4)

——除夜阅读答案3篇

除夜阅读答案1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诗歌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来为人激赏,称其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薮》),请你说说其妙处。(3分)

  (3)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一句中既写到悲又提及笑,这样写是否矛盾?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3分)谁相问,用设问的语气(1分),交代诗人的处境。这两句写出诗人长夜枯坐,举目无亲的孤独(1分),这样写更能鲜明突出诗人除夕之夜的凄苦、寂寞之情。(1分)

  (2)(3分)这两句形象地写出诗人身处异地,与家人远隔万里的难堪处境(1分)。其中一年将尽万里未归,构成对仗,把悠远的时间感、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种意绪茫茫、百感交集的情思。(2分)

  (3)(4分)不矛盾(1分)。前事可悲,今复可笑(1分)。诗人悲的是往事不堪回首,而这笑字包含着对自我的嘲笑,也包含着对现实无奈的苦笑(1分),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慨不*。这一悲一笑极为伤感。(1分)

  相关阅读练习

  1.试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1.万家团聚之际,驿馆长夜枯坐,只有寒灯相伴,表明诗人孤独寂寞之境;用设问开篇,更能突出诗人孤苦凄凉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又为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

  (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传统节日时独自滞留他乡的孤苦之情,这个传统节日是除夕或春节。

  诗中点题的句子是:一年将尽夜(或:明日又逢春)。 (2分)

  (4)结合一、二句,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孤独之情的。(2分)

  答:作者通过一个设问句,引出了自己年夜独宿旅馆(1分),只有与孤灯相伴的凄苦境遇,表达了作者孤苦凄凉的心情(1分)。

  (5)全诗充满了凄凉之意,但作者为何用一个笑字?请具体分析。(2分)

  答:笑,是苦笑之意,蕴含了作者对自己孤苦境遇的无奈(1分),是含着辛酸眼泪的自嘲的笑。

  阅读练习二:

  (1)支离笑此身中的笑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用得好,一个笑字与前句的悲字相呼应,是对一生经历的自我嘲笑。(1分)作者追忆往事又回到现实,满怀无奈、辛酸与不*之气。(2分)

  (2)但新的一年又要来到,反衬作者日渐衰老,满腹愁绪,倍感凄凉,使他的愁苦心情更加沉重。(3分)

  阅读练习三:

  1.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 (5分)

  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5分)

  3.结尾明日又逢春一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①刻画出一位羁旅思乡者的形象。(2分)②除夕之夜,诗人无离故乡,滞留驿舍,无人问候,只有寒灯为伴,孤独凄凉。(3分)

  2.①又,再一次。(1分)②愁苦叹息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1分)③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3分)

  3. 内容上:表达对宦海艰险、羁旅漂泊、年渐退暮的无尽感慨。(2分)结构上:①点明题目或呼应前文一年将尽夜。(2分)②这样作结留有余味或言有尽而意无穷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2分)(分析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

  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

  愁苦使我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赏析

  魏晋时期,晋武帝曾亲自参与整顿旧旅店,开设新旅店近畿辐凑,客舍亦稠,冬有温庐,夏有凉荫,刍秣成行,器用取给,让人宾至如归之感。南北朝时,出现一种新兴的旅馆邸店。它是供客商食宿、存货和交易的场所。其时,洛阳还开设有四夷馆招待四邻各国的贡使和客商。隋朝建置的典客署,则用于招待西域各族和日本诸国的客商和使者。唐宋时期,客舍、客铺、客栈等都统称旅店,有官办和民办两种。唐太宗曾下诏令京城内为朝觐官员造邸第三百余所。其时,全国还有驿站一千六百三十九所。旅馆之称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戴叔伦有一首《除夜宿石头驿》写道: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近夜,万里未归人,诗中就提到旅馆。

  诗人作诗,如果是思想感情的自然发泄,总是先有诗,然后有题目,题目是全诗内容的概括。这首诗的题目是除夜宿石头驿,可知诗的内容主要是除夜和夜宿。夜宿的地点是石头驿,可知是在旅途中夜宿。

  第一联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就写明了一个孤独的旅客夜宿在旅馆中。接着用第二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补充说明这个夜是除夜,这个人是离家很远的人。

  第三联转写这个人大年夜独宿在旅馆中的思想感情。寥落悲前事是说过去的一切事情,也就是种种生话遭遇,都是非常寂寞,非常失意,只会引起悲感。支离笑此身是说现在这个漂泊天涯的躯体,又如此之支离可笑。上句回想过去,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是自怜,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

  第四句紧紧地承接上句。愁颜与衰鬓就是此身的支离形状。这样一个既忧愁,又衰老的旅客,独宿在旅馆里,明日又将逢到春天,真不知今后的命运如何。明日又逢春这一句,有两个意义:第一,它的作用是点明题目,结束全诗。今晚是除夕,明天是新年初一,春季的第一天。写的是明日,意义却在今夕。第二,作者用了一个又字,其思想基础是对于逢春并没有多大乐观的希望。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而到了明天,又是一年的春天了。这一句底下,作者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这就是所谓馀味。

  宋人姜夔在他的《白石道人诗说》中曾谈到诗语以有含蓄为贵,他说:诗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于此,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可不务乎?若句中无馀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善之善者也。

  可知最好的诗,必须做到句有馀味,编有馀意,总起来说,就是不可把话说尽,要留有让读者思考的馀地。作诗者固然要达到这样一种艺术高度,读诗者也需要具备一种探索馀味、馀意的"高度欣赏力。

  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唐人五律中的著名作品。其所以著名,完全是由于颔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代以来,到年三十还住宿在旅馆里的人,总会感伤地朗诵这两句,以为诗人已代他形象地说出了寥落支离的情绪。因此,这两句诗成为唐诗中的名句。虽然这两句诗并不是戴叔伦的创作成果,而是化用了梁武帝《冬歌》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诗句,但是他换了两句的结构,强调了夜和人,放在他这首诗中,有了创新,就成为警句

除夜阅读答案2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1.这首诗的首联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解析】:分析诗歌的手法,要注意句中的标志词语;解答第二问,首先要描述再现景象,再概括其特点。

  【参考答案】:首联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傍晚大雪细密如碎米一般飘落地上,河水凝结成冰,仿佛有人抽泣般冷涩流动不畅,黄沙在冰面上滑动,描写了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冰天雪地的景象。(修辞2分,翻译诗句2分,概括1分,共5分)

  2.【解析】: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要结合诗中所写的事情,从中概括出诗人的感受。

  【参考答案】:孤苦无依和感激喜悦之情。天气严寒,诗人远离朋友,漂泊无依,使君黄师是在深夜送来酥酒,让孤独无依的诗人一家倍感温暖。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对友人相助的感激、喜悦之情。(总写思想感情2分,分析4分,共6分)

  全诗: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关右土酥黄似酒,扬州云液却如酥。

  欲従元放觅拄杖,忽有曲生来坐隅。

  对雪不堪令饱暖,隔船应已厌歌呼。

  明朝积玉深三尺,高枕床头尚一壶。

除夜阅读答案3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3)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2分)

  (4)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除夜作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3)凄清(孤寂、凄凉、冷清)

  (4) 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的无比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曹玮知镇戎军日”阅读答案3篇(扩展5)

——《周亚夫军细柳》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周亚夫军细柳》阅读练习及答案1

  (二)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13—18题。(12分)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候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辖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最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军:驻扎

  B.将军亚夫持兵揖日 持:率领

  C.居无何,上至 居:经过

  D.上自劳军 劳:慰问

  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1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 )

  A.将以下骑送迎 出郭相扶将

  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 杜少府之任蜀州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请写出其中两处对比,并作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答案】B

  【解析】要根据具体语境推断词义,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持:拿着,握住。

  【考点】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4.【答案】A

  【解析】可根据语法结构、文言标志词来划分朗读节奏。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D.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考点】划分朗读节奏。

  15.【答案】C

  【解析】A.将军/扶助。B.将要/况且。C.均为往,去,到。D.必;一定/顽固。

  16.【答案】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着文帝的车马随从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17.【答案】①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人,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②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③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

  【解析】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畅通无阻,与后文汉文帝在细柳军营两次“不得入”作对比,凸显了细柳军营的军纪严明;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天子乃按善徐行”,以此对比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讨好汉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胃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两相对比之下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18.【答案】①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②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③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④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

  【解析】结合前文内容可知,群臣为周亚夫治军严格和怠慢皇帝而“惊”;也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

  【文言文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入侵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担任将军,驻军霸上;祝兹候徐厉担任将军,驻军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担任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罕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穿着盔甲,刀剑出箱,张开弓弩,拉满弓弦。皇上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引导的人说:“皇上将要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帝发布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进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手持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垒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着文帝的车马随从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空上就控制住车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拱手行礼,并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被此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慰劳军队的`礼仪完毕后离开了。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论。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霸上、棘门的军营,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一定可以被偷袭且被敌人停虏的,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被侵犯吗?”(文帝)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曹玮知镇戎军日”阅读答案3篇(扩展6)

——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及答案3篇

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及答案1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并比较古今义有何不同

  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3.用原文回答“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此”指代什么?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

  5.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证明的根据分别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原话回答。

  小儿甲:观点:

  论据:

  小儿乙:观点:

  论据:

  6.这个故事写得生动,形象而又寓意深刻。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用三言两语加以评说。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8. 文中“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六.对“两小儿笑曰”一句中“笑”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善意的"笑”;有人则认为这是“恶意的讥笑,嘲笑”。你同意哪一态度?谈谈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五.1.zhì ,“知”通“智”,聪明。2.距离;到某地方。热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4.略。5.小儿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小儿乙: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6.略。

  7.本题可以多角度进行思维。可认为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亦可认为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8.本题也可以多角度回答。或认为知识无穷尽,即使大学问家也有所不知;或认为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的问题实事求是,决不“强不知以为知”。

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及答案2

  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13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问其故( )

  (2)日始出时去人近( )

  (3)及日中则如盘盂( )

  (4)如探汤( )

  2.翻译下列句子。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小孩儿对同一现象,为什么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你从他们的争论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原因;(2)距离;(3)到,至;(4)热水

  2.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出来耐离人远,而中午离人近。

  3. 因为他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是从视觉角度人手,一个是从触觉角度人手。启示:片面地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意思对即可)

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及答案3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并比较古今义有何不同

  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3.用原文回答“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此”指代什么?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

  5.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证明的根据分别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原话回答。

  小儿甲:观点:

  论据:

  小儿乙:观点:

  论据:

  6.这个故事写得生动,形象而又寓意深刻。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用三言两语加以评说。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8. 文中“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六.对“两小儿笑曰”一句中“笑”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善意的笑”;有人则认为这是“恶意的讥笑,嘲笑”。你同意哪一态度?谈谈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五.1.zhì ,“知”通“智”,聪明。2.距离;到某地方。热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4.略。5.小儿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小儿乙: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6.略。

  7.本题可以多角度进行思维。可认为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亦可认为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8.本题也可以多角度回答。或认为知识无穷尽,即使大学问家也有所不知;或认为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的问题实事求是,决不“强不知以为知”。


“曹玮知镇戎军日”阅读答案3篇(扩展7)

——匹诺曹英语故事阅读3篇

匹诺曹英语故事阅读1

  Once upon a time an old woodcarver named Gepetto carved a puppet which he called "Pinocchio".

  When Gepetto finished , he was amazed that Pinocchio came to life—but Pinocchio did some very naugty things.He stuck out his tongue at Gepetto and stole his wig and kicked him.

  Then Pinocchio ran away.

  When he got tired of running around ,Pinocchio returned home .But the house was empty except for a talking cricket who warned him ,‘You`d better settle down and go to school or you will turn into a donkey‘.

  When Gepetto returned , he forgave Pinocchio but made him promise to be good and to go to school . The next day,the old man sold his only overcoat to buy Pinocchio a spelling book and sent him off to school .

  On the way to school ,Pinocchio passed a puppet show and sold his spelling book to buy a ticket to the show.

  When the puppets and the owner saw that Pinocchio was also a puppet , they stoped their show to welcome him.Then the owner gave him five gold pieces . Pinocchio thanked him and set out for home.

  On his way he met a fox and a cat . He showed them the gold pieces .The fox and the cat looked greedily at the gold ,but said nothing.

  Later ,as Pinocchio went down the road.He was attacked by two robbers with bags over their heads.They demanded his gold piecies . Pinocchio thrust the gold into his mouth and ran away from them .He didn`t know it , but the robbers were really the fox and the cat in disguise.

  He ran until he came to the house of blue fairy .When he told her the story ,she asked what happened to the gold coins.

  ‘I lost them‘ , he said but he was lying . They were in his pocket now . Just then , his nose began to grow and to grow and to grow.

  ‘Lies are always discovered‘ ,the fairy said ,‘and your lies give you a long nose‘.

  Pinocchio asked the fairy to fogive him . The fairy clapped her hands and called some woodpackers who packed his nose to the right size.

  Pinocchio kissed the fairy and hurried home with his gold , but on his way , he met the fox and the cat again.

推荐访问:答案 阅读 曹玮 “曹玮知镇戎军日”阅读答案3篇 曹玮知镇戎军日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