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3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4-29 10:10:04 来源:网友投稿

《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1  作者:陶渊明(魏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3篇(范文推荐)

《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1

  作者:陶渊明 (魏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2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于是就用“五柳”作为自己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但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喝酒。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就叫他来一起喝酒。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离开,竟没有舍不得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碗和饮水的工具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稍微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与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确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他也许是无怀氏时期治理下的人吧?也许是葛天氏时期遗留下来的人吧?


《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3篇扩展阅读


《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3篇(扩展1)

——《五柳先生传》对照翻译及原文3篇

《五柳先生传》对照翻译及原文1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

《五柳先生传》对照翻译及原文2

  出处或作者: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对照翻译及原文3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


《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3篇(扩展2)

——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及赏析1

  五柳先生传

  作者: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 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及赏析2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3篇(扩展3)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3篇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1

  1.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释为哪里人。许,处所。

  2.详:知道。

  3.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6.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嗜:喜好。

  9.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10.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或:有时。

  12.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zhé),就。

  13.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4.既:已经。

  15.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

  16.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

  17.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18.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

  19.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20.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1.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22.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的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23.戚戚:忧愁的样子。

  24.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25.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

  26.兹:这。

  27.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28.俦(chóu):辈,同类。

  29.觞(shāng):酒杯。

  30.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

  31.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3篇(扩展4)

——《五柳先生传》教案10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1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生字的读音,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以及他消极避世的思想。

  3、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追求高雅的志趣。

  【教学重点】

  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难点】

  从正反两方面来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教学设想】

  从读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通过引导学生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并贯穿写人的方法,从而延伸到运用语言的目的上。

  【教学模式】感知?-?品析?-?延伸

  【教具准备】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实录】

  一、前置补偿,导入新课:

  师:成语“世外桃源”出自东晋田园诗人写的《》一文,后常用来借指?。

  生:陶渊明?桃花源记幻想(想象、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师:除《桃花源记》外,我们在初一时还学过陶渊明的一首诗,谁能背诵一遍呢?生:(背诵)?归园田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师:这位同学背得非常准确,通过以上两篇诗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陶是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你们想更多地了解陶渊明吗?那么让我们一起去采访一下“五柳先生”吧!

  板书课题

  二、精讲点拨,略通文意:

  师:范读课文,强调重音、句读、语气。

  生:(朗读两遍)

  师: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试着疏通文章大意(巡回指导,排疑解难)

  三、师生互动,构建板书:

  师:现在大家已经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认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扮演“五柳”来个“答记者问”,好吗?

  生:(惊讶)

  师:(问一生)请问先生您贵姓啊?(你就是“五柳先生”了)

  生:我没姓。师:那先生叫什么呀?

  生:我也没有名。

  师:谁来接着采访“五柳先生”呢?谁来当记者(生纷纷举手)

  生:请问先生是哪里的人呢?

  生:我不知道。师:我们已知道本文是陶渊明写的一篇自传,他真的连自己的姓名和籍贯都不知道么?他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呢?这又暗示着作者的什么身份呢?(隐士)

  生:(继续采访)那先生又为什么叫“五柳先生”呢“生:因为我家种有五棵柳树,因此用它做号。

  生:请问先生性格如何?

  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先生有什么爱好吗?

  生:我*时最爱读书,但并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

  生:先生*时爱喝什么饮料呢?

  生:我爱喝酒,并且一喝就醉(学生笑)

  生:先生常自己喝吗?生:不,我家里很穷,喝不起,常到亲戚朋友家去。

  生:先生还有其他的志趣吗?

  生:*时也写一些文章,自得其乐。

  生:老师我能采访一下您吗?

  师:当然可以。同学们,我们为这位同学的勇敢挑战鼓掌。(学生鼓掌)生:先生您有崇拜的偶像或知心朋友吗?

  师:(思考)有啊!战国时的黔娄就是我的知己。

  生:为什么?

  师:因为我“不慕荣利”,他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俩算是志同道合吧!

  生:可黔娄是战国时的人,您在现在就没有知心朋友吗?师:(沉吟片刻)恐怕没有,至今还未曾找到,可说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学生鼓掌)

  生:……师生共同归纳板书:? ?身份:隐士?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①? 传?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 ?生活:?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五?穿:短褐穿结晏如也 陶? 柳?吃:箪瓢屡空? 先? 渊? 生不戚戚于贫贱? 自传?黔娄之俦?明? 不汲汲于富贵以古贤自比②? 赞? ?无怀氏,葛天氏之民①师: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陶渊明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②师:这种“以古贤自比”的写法,我们在以前也曾学过。

  生: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句?即此写法。(师笑,众生鼓掌)

  (学生依据板书背诵课文)

  四:大家谈:

  师: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名利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在“采访”之后,做个评论家:

  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到今话隐士

  生:我认为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发展。

  生:我认为陶读书“不求甚解”不好,我们读书应深入体会每字每句的含义。

  生:我认为陶“性嗜酒”,且好喝醉不好,有害身体健康。

  生:反对,如果陶不喝酒就写不出好文章了,像诗仙李白,就常喝酒,且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句。

  师:同学们,你们可知李白英年早逝原因之一就是喝酒造成的,若他不喝酒,

  也许会给我们留下更多美丽的诗篇。

  生:也许他不喝酒连一篇好诗也写不出来呢。

  师:这个我们就不好去问李白了。(生笑)

  生:我认为陶隐居是在逃避现实是懦夫行为。(生鼓掌)他*敢地面对现实,揭竿而起。(生笑,鼓掌)

  师:那么历史上又会出现一位起义领袖—陶渊明。(生笑)生: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找个“世外桃源”躲起来,那么谁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呢?人类又怎么会有进步呢?(生鼓掌)五、畅想篇师: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是优秀的记者、评论员,那么大家不妨再大胆地设想一下,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今天,就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请大胆发挥想象,过把“导演”瘾,拍一部“戏说二十世纪的五柳先生”。学生热情高涨:

  生: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出色的农业家。

  生: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优秀的作家。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生:今日的五柳成了一个醉鬼,流浪街头,沦为乞丐。

  生:今日的五柳开了一家酒店,做了总经理。生:五柳先生又当官了,而且是位反腐倡廉、为民做主的清官。(鼓掌)

  生:由于他闲静少言,找不到工作,最终被社会淘汰了。

  师:我也做一次“导演”吧,我想啊,五柳先生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去种柳树。(生笑)并运用现代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耐高温抗高寒的柳树新品种,种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并一直《种树种到联合国》(本册书课文名)被授予“环保卫士”的光荣称号。在国内同袁隆*一样享受*津贴,并建起豪华别墅,再也不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破屋了,而且他同孔子、愚公等人被评“*十大杰出老年”,真是名利双收啊!(生鼓掌)

  五、结束语:

  愿我们今天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努力学习、刻苦读书,长大以后决不做“社会的隐士”,而要做“国家的栋梁、生活的勇士”,把我们的邢台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下课:勇士们再见!

《五柳先生传》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德育目标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教学方法

  1.文献法。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如陶渊明简介、作品介绍、陶渊明的思想、历代文学家对陶的评价等等。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探究,力求有所发现。

  2.朗读法。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多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好的情操。要保证课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3.讨论点拨法。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讨论交流中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资料汇演,设置开放性问题供学生探究思考,深层研讨,突破难点;品味鉴赏,赏析课文个性鲜明的写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散文造诣也很高。以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和《桃花源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著名的文学传记作品——《五柳先生传》。

  设计(二)

  今天,我们学习《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传主的家世、生*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淡,实则蕴涵深刻。五柳先生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让我们去看个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

  1.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淡而蕴藉、多用否定句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语调。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嗜酒 辄尽 吝情 短褐

  箪食 汲汲 欤 黔 俦

  (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

  明确:(1)shì zhé lìn hè dān jí yú qián chóu

  (2)传说、传记 呼号、号召 好坏、爱好 快乐、智者乐山 日期、期年年少、多少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词句,自行翻译课文,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小组内交流,按照“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进行。如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问其他组的同学,也可向老师请教。

  3.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展开课堂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督促他们深入课文,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竞赛试题如下,多媒体逐题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②每有会意

  ③亲旧知其如此

  ④造饮辄尽

  ⑤期在必醉

  ⑥短褐穿结

  ⑦衔觞赋诗

  ⑧以乐其志

  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赞曰 亦不详其姓字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每一组底分为100分,每一道题单号题由第一组完成,双号题由第二组完成,每一小题分值5分。由小组推选代表答题,每组不得少于5人答题,个人得分纳入小组计分,最后决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学生回答,明确:(1)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

  (2)之(他,代词;的,助词)

  言(说,说话;言语、话)

  其(他,第三人称代词;其中的;语气词,表揣测、反问)

  甚(详细;重要)

  意(意旨;神情)

  得(得到;益处)

  志(标志;志向;志趣)

  去(离开;距离)

  (3)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

  字(古人除姓、名外,另取的别名。今指文字)

  (4)①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

  ③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④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四、合作研讨,理清思路,指导背诵。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文意。

  (多媒体显示)

  (1)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这些语句刻画了怎样一个形象?从哪些方面入手刻画这一形象的?突出反映了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2)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请说明理由。

  (3)课文第二段中的“赞”如何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赞”语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组内讨论,以达成共识。

  明确:(1)文章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有:“闲静少言……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些语句刻画了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下面集中描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分四个方面写。“好读书”四句,写他读书自娱;“性嗜酒”八句,写他醉酒陶情;“环堵”五句写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四句,写他著文娱志。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刻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鲜活如生,风神宛然。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著文不为求取名利,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总之,全文突出反映了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精神实质。

  (2)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3)“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拓展了文章的境界。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实质,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五、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1.《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借史传的形式写自传,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如有图片,交给老师投影显示;如有文字资料,学生自己介绍或投影显示。学生交流参考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师也可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生自由发言。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年代距陶渊明不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作者的创作中得到印证。因此,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为他人作传,只是其中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它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是创作而非实录。

  教师不宜作评判,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

  2.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可请教别的同学,也可向老师提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

  学生明确:(1)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2)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六、品味赏析,美点寻踪

  1.学生齐背课文一遍。

  2.教师为鉴赏定向:赏析本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1)本文的语言简省凝练,试举几例谈谈。

  学生明确。

  生1:文章第一句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一个号,表现了先生不随世俗的品性。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显示了他的志趣。寥寥几笔,突出显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又隐隐散发出一股田园气息,映衬出一个田园幽居者的形象,语极*淡,味极深厚。

  生2: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是总结性的语言,没有写一件具体事实,但每一项又都包含大量的事实,写他读书、饮酒、著文,莫不如此,简约中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但有丰满的生活意境,而且有诗一般的韵味。

  生3:本文乍读起来,发现作者只是不动声色地勾勒人物形象,但细品起来,又包含了多少颂扬与自我肯定,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晏如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无怀氏之民欤?葛无氏之民欤?”叙事中有颂扬,颂扬中见傲世。

  (2)本文多用否定句,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背诵课文中的否定句。

  明确:钱钟书说:“‘不’字为一篇眼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钱钟书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下文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体会课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口头作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或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老师。

  学生构思,发言

  七、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朴素*淡,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纯真可亲而又意味隽永,我们都不禁陶醉其中。我们应该感谢陶渊明,是他用性灵,用良知为*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了*淡真淳的艺术境地。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然后用成语造句。

《五柳先生传》教案3

  【教学目的】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展示画像 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谁知道有关他的故事轶闻?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师板书)

  二、研读课文

  1.自读质疑

  教师引语: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习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

  2.听读体会

  教师引语:看见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

  学生听教师范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3.齐读感悟

  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4.寻读探究

  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

  学生交流,教师只听,不作评价,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即可。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与讨论,了解五柳名字的来历,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立传,好读书、性嗜酒、家贫、著文自娱及东晋的历史背景,能从中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及追求即可。

  5.品读交流

  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读。

  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13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

  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

  ③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晏如也。重点理解晏如。

  ④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理解戚戚、汲汲。

  6.熟读成诵

  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

  三、能力拓展

  教师引语:东晋以后,很多文人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下面,我们再看一篇《老舍自传》。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遥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奖券,以得未彩为荣也。二十七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请一生朗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课堂设想:只要能体会到作者的自赏、自嘲、自得、自乐即可。

  教师引语:其实,同学们也可以学习这种自赏自嘲的笔调,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学生展示自我并交流。

  如:生1:喜欢足球,却被称为臭脚。

  生2:每每迟到,总被老师耻笑,一笑了之。

  生3:不戚戚于分数,不汲汲于名次。

  四、课堂收束

  这堂课即将结束了,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之旅上会有更多收获。网络、书店、图书馆,都是学语文的好去处,有收获,可以告诉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诉我。

  五、作业:

  整理自己的小传,写在作业本上。

《五柳先生传》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及其生活态度。

  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3、掌握一些与文章意思相关的词语及文言常用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教学准备

  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

  2、回忆已经学过的与陶渊明有关的内容,包括生*、诗文等。

  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贯穿文章始终,教师可设计表格,引导学生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填出内容。这一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人方法,而且也可以引导学生背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过的与陶渊明有关的内容

  简介: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做过几任小官,后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如《桃花源记》,《饮酒诗》等。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式文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生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词,同时进行翻译。(以学生自行翻译为主,师补充为辅)

  附译文: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知道他的姓氏名字。(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先生”作称号。(五柳先生)爱好闲静很少讲话,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死抠字眼,每当有心得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特别喜爱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备了酒招待他,他到亲友家去喝酒,(总是)一饮而尽,希望能喝醉,喝醉以后就回去,(却)不会舍不得离去。(他)家里四壁空旷,(房屋破败得)遮不住风雨太阳,(他穿的)粗布短衣也是穿洞打补丁的,放食物和水的器具常是空的,但他感到安然自在。(他)常常写文章自己(娱乐),(文章)颇能表达自己的志趣。(他)没有得失之念,就这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有句话:不忧愁于贫贱,不追求于富贵。仔细体味这句话,这五柳先生就是黔娄一类人吧?过着饮酒写诗,以抒发他的志趣的生活。(他是)无怀氏的百姓吗?是葛天氏的百姓吗?

  同时掌握重点字词的翻译。

  1、先生不知何许人 2、因以为号焉

  3、不慕荣利 4、好读书

  5、每有会意 6、欣然忘食

  7、性嗜酒 8、或置酒而招之

  9、造饮辄尽 10、期在必醉

  11、曾不吝情去留 12、环堵萧然

  13、不蔽风日 14、晏如也

  15、不戚戚于贫贱 16、不汲汲于富贵

  17、因以为号焉 18、曾不吝情去留

  三、深入探究

  1、师:这篇课文是一篇传记,那么写传一般会涉及到哪些方面。

  明确:性格、思想、爱好、生活等

  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涉及到这些方面的内容(要求从原文中找出)。并说说这些内容写出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

  爱好: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思想: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具体理解文中词句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四、合作探究:

  1、结合课文练习一思考,如果五柳先生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你是否会去喜欢他,说说你的理由。(无固定答案,生自由发挥)

  2、有人说,这篇课文其实就是陶渊明写的自传,你认可这一说法吗,或者说你能在文中找到陶渊明的影子吗?请你说说理由。(要求结合曾经学过的陶渊明的文章来说)

  五、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六、齐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五柳先生传》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

  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

  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2、掌握文中实词。

  三、教学难点: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

  一、导入新课:回忆已学过的课文,了解陶渊明的生*。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号“五柳先生”。

  二、朗读全文,完成练习册第9题。简单讲解停顿划分方法。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宅边/有五柳树B、常著文章/自娱

  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D、黔娄/之妻有/言

  三、再读课文把握以下字词,再完成练习册2、3、4、5、6题。就不理解的字词发问。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汲汲:心情迫切的样子造:往,到

  戚戚:忧愁的样子期:希望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俦:朋友

  2、给加点字注音。

  1、性嗜酒2、造饮辄尽3、曾不吝情去留4、短褐穿结5、箪瓢屡空6、黔娄之妻有言7、不汲汲于富贵8、其言兹若人之俦乎9、衔觞赋诗10、无怀氏之民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5、环堵萧然

  2、因以为号焉6、不戚戚然于贫贱3、每有会意7、不汲汲于富贵

  4、或置酒而招之8、衔觞赋诗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B、便欣然忘食C、常著文章自娱D、忘怀得失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置酒而招之(指五柳先生)B、黔娄之妻有言(的,结构助词)

  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音节助词)D、吾欲之南海(往)

  6、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爱读书,但不求理解要旨。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在刮风下雨的日子里不能挡风。

  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患,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衔着酒杯做诗,来使自己的心情快乐。

  四、试图翻译课文。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情况。

  五、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目标:理解课文中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训练文言文阅读拓展能力。

  一、抽查背诵情况。

  二、阅读课文,完成练习册第1、7题。

  1、1、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志趣的句子是:

  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3、“赞”语中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画像,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B、本文是从性格、生活、志趣三方面来刻画五柳先生的形像的。

  C、短文颂扬了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

  D、文中的“赞”是传后所附的议论性文字。与正文关系不大,可以删去。

  三、谈谈自己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一些看法。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既可。)

  四、文言文阅读能力拓展训练。

  昔有一人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又复破分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一、解释加点词。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首不得出自能出之既杀驼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首不得出B、既不得出C、如此痴人D、有一老人来语之曰以刀劈狼首既杀驼两狼并驱如故即用其语

《五柳先生传》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

  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

  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2、掌握文中实词。

  三、教学难点: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

  一、导入新课:回忆已学过的课文,了解陶渊明的生*。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号“五柳先生”。

  二、朗读全文,完成练习册第9题。简单讲解停顿划分方法。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宅边/有五柳树B、常著文章/自娱

  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D、黔娄/之妻有/言

  三、再读课文把握以下字词,再完成练习册2、3、4、5、6题。就不理解的字词发问。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汲汲:心情迫切的样子造:往,到

  戚戚:忧愁的样子期:希望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俦:朋友

  2、给加点字注音。

  1、性嗜酒2、造饮辄尽3、曾不吝情去留4、短褐穿结5、箪瓢屡空6、黔娄之妻有言7、不汲汲于富贵8、其言兹若人之俦乎9、衔觞赋诗10、无怀氏之民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5、环堵萧然

  2、因以为号焉6、不戚戚然于贫贱3、每有会意7、不汲汲于富贵

  4、或置酒而招之8、衔觞赋诗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B、便欣然忘食C、常著文章自娱D、忘怀得失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置酒而招之(指五柳先生)B、黔娄之妻有言(的,结构助词)

  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音节助词)D、吾欲之南海(往)

  6、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爱读书,但不求理解要旨。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在刮风下雨的日子里不能挡风。

  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患,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衔着酒杯做诗,来使自己的心情快乐。

  四、试图翻译课文。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情况。

  五、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目标:理解课文中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训练文言文阅读拓展能力。

  一、抽查背诵情况。

  二、阅读课文,完成练习册第1、7题。

  1、1、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志趣的句子是:

  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3、“赞”语中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画像,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B、本文是从性格、生活、志趣三方面来刻画五柳先生的形像的。

  C、短文颂扬了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

  D、文中的“赞”是传后所附的议论性文字。与正文关系不大,可以删去。

  三、谈谈自己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一些看法。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既可。)

  四、文言文阅读能力拓展训练。

  昔有一人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又复破分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一、解释加点词。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首不得出自能出之既杀驼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首不得出B、既不得出C、如此痴人D、有一老人来语之曰以刀劈狼首既杀驼两狼并驱如故即用其语

《五柳先生传》教案7

  设计理念与思路:《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属于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达到读准目标。

  2、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同时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

  4、背诵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5、仿照本文写法,写一篇个人小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上学期我们已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淡却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导诵读。

  1、学生试读。

  要求:让学生在试读的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ì)辄(zhé)吝(ln)褐(hè)箪(dn)

  汲(jí)俦(chu)觞(shng)

  2、听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诵读。

  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节奏。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边翻译边画出疑难,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最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环堵萧然,不蔽风雨。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四、作业 布置: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检查背诵。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本文是陶渊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写的一篇自传,记叙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鲜明形象。

  那么,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1)、教师设计好板面:让学生将有关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板演在黑板上。

  (2)、学生分组交流: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

  结论:通过对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师:如果说第一段是传,那么第二段就是评论性的文字。

  2、齐读第二段。

  要求:让学生找出本段中评价五柳先生的语句。

  师:那一句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让学生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加深理解。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第一段那些照应?

  生:“闲静少言,不谋名利”。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这句话再次强化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评价人物形象。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已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提示:喜欢或不喜欢)喜欢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我喜欢他“闲静少言,不谋名利”。不喜欢他“性嗜酒”。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还喜欢他“造饮辄尽”的豪爽性格。不喜欢他“闲静少言”。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和“常著文章自娱”,不喜欢他“性嗜酒”。

  ……

  三、拓展迁移。

  师:作为语文老师,我非常想成为你们的朋友,可作为朋友,必须知其人,又知其心,我非常想了解你们,你们愿做我的朋友吗?

  生:愿意。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在日记上写一篇“自题小像”,介绍一下自己,让我了解你,成为你的朋友。好不好?

  生:好。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当堂展示。

  四、小结: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 布置:

  学生推荐作业 :1、在读书笔记上默写全文。

  2、继续完善“自我介绍”的短文。

  课改课例:

  《五柳先生传》的课堂实录

  设计理念与思路:《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属于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因此,就《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我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节课主要任务是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达到读准、读懂的目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第二节课学习文章的语言、结构、写法,体会作者的所表达的情感。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达到读准目标。

  2、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同时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

  4、背诵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5、仿照本文写法,写一篇个人小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上学期我们已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淡却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导诵读。

  1、学生试读。

  要求:让学生在试读的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ì)辄(zhé)吝(ln)褐(hè)箪(dn)

  汲(jí)俦(chu)觞(shng)

  2、听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诵读。

  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节奏。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边翻译边画出疑难,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最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环堵萧然,不蔽风雨。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四、作业 布置: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检查背诵。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本文是陶渊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写的一篇自传,记叙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鲜明形象。

  那么,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1)、教师设计好板面:让学生将有关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板演在黑板上。

  (2)、学生分组交流: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

  结论:通过对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师:如果说第一段是传,那么第二段就是评论性的文字。

  2、齐读第二段。

  要求:让学生找出本段中评价五柳先生的语句。

  师:那一句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让学生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加深理解。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第一段那些照应?

  生:“闲静少言,不谋名利”。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这句话再次强化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评价人物形象。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已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提示:喜欢或不喜欢)喜欢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我喜欢他“闲静少言,不谋名利”。不喜欢他“性嗜酒”。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还喜欢他“造饮辄尽”的豪爽性格。不喜欢他“闲静少言”。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和“常著文章自娱”,不喜欢他“性嗜酒”。

  ……

  三、拓展迁移。

  师:作为语文老师,我非常想成为你们的朋友,可作为朋友,必须知其人,又知其心,我非常想了解你们,你们愿做我的朋友吗?

  生:愿意。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在日记上写一篇“自题小像”,介绍一下自己,让我了解你,成为你的朋友。好不好?

  生:好。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当堂展示。

  四、小结: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 布置:

  学生推荐作业 :1、在读书笔记上默写全文。

  2、继续完善“自我介绍”的短文。

《五柳先生传》教案8

  【教学目的】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展示画像 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谁知道有关他的故事轶闻?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师板书)

  二、研读课文

  1.自读质疑

  教师引语: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习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

  2.听读体会

  教师引语:看见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

  学生听教师范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3.齐读感悟

  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4.寻读探究

  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

  学生交流,教师只听,不作评价,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即可。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与讨论,了解五柳名字的来历,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立传,好读书、性嗜酒、家贫、著文自娱及东晋的历史背景,能从中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及追求即可。

  5.品读交流

  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读。

  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13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

  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

  ③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晏如也。重点理解晏如。

  ④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理解戚戚、汲汲。

  6.熟读成诵

  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

  三、能力拓展

  教师引语:东晋以后,很多文人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下面,我们再看一篇《老舍自传》。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遥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奖券,以得未彩为荣也。二十七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请一生朗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课堂设想:只要能体会到作者的自赏、自嘲、自得、自乐即可。

  教师引语:其实,同学们也可以学习这种自赏自嘲的笔调,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学生展示自我并交流。

  如:生1:喜欢足球,却被称为臭脚。

  生2:每每迟到,总被老师耻笑,一笑了之。

  生3:不戚戚于分数,不汲汲于名次。

  四、课堂收束

  这堂课即将结束了,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之旅上会有更多收获。网络、书店、图书馆,都是学语文的好去处,有收获,可以告诉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诉我。

  五、作业:

  整理自己的小传,写在作业本上。

《五柳先生传》教案9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德育目标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教学方法

  1.文献法。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如陶渊明简介、作品介绍、陶渊明的思想、历代文学家对陶的评价等等。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探究,力求有所发现。

  2.朗读法。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多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好的情操。要保证课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3.讨论点拨法。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讨论交流中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资料汇演,设置开放性问题供学生探究思考,深层研讨,突破难点;品味鉴赏,赏析课文个性鲜明的写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散文造诣也很高。以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和《桃花源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著名的文学传记作品——《五柳先生传》。

  设计(二)

  今天,我们学习《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故意隐去了传主的家世、生*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淡,实则蕴涵深刻。五柳先生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让我们去看个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

  1.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淡而蕴藉、多用否定句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语调。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嗜酒 辄尽 吝情 短褐

  箪食 汲汲 欤 黔 俦

  (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

  明确:(1)shì zhé lìn hè dān í ú qián chóu

  (2)传说、传记 呼号、号召 好坏、爱好 快乐、智者乐山 日期、期年年少、多少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词句,自行翻译课文,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小组内交流,按照“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进行。如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问其他组的同学,也可向老师请教。

  3.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展开课堂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督促他们深入课文,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竞赛试题如下,多媒体逐题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②每有会意

  ③亲旧知其如此

  ④造饮辄尽

  ⑤期在必醉

  ⑥短褐穿结

  ⑦衔觞赋诗

  ⑧以乐其志

  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赞曰 亦不详其姓字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每一组底分为100分,每一道题单号题由第一组完成,双号题由第二组完成,每一小题分值5分。由小组推选代表答题,每组不得少于5人答题,个人得分纳入小组计分,最后决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学生回答,明确:(1)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

  (2)之(他,代词;的,助词)

  言(说,说话;言语、话)

  其(他,第三人称代词;其中的;语气词,表揣测、反问)

  甚(详细;重要)

  意(意旨;神情)

  得(得到;益处)

  志(标志;志向;志趣)

  去(离开;距离)

  (3)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

  字(古人除姓、名外,另取的别名。今指文字)

  (4)①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

  ③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④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四、合作研讨,理清思路,指导背诵。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文意。

  (多媒体显示)

  (1)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这些语句刻画了怎样一个形象?从哪些方面入手刻画这一形象的?突出反映了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2)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请说明理由。

  (3)课文第二段中的“赞”如何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赞”语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组内讨论,以达成共识。

  明确:(1)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有:“闲静少言……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些语句刻画了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下面集中描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分四个方面写。“好读书”四句,写他读书自娱;“性嗜酒”八句,写他醉酒陶情;“环堵”五句写他安贫乐道;“常著”四句,写他著文娱志。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刻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鲜活如生,风神宛然。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自娱”,著文不为求取名利,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总之,全文突出反映了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精神实质。

  (2)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3)“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拓展了的境界。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实质,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五、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1.《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借史传的形式写自传,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如有图片,交给老师投影显示;如有文字资料,学生自己介绍或投影显示。学生交流参考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师也可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的主旨。

  学生自由发言。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年代距陶渊明不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作者的创作中得到印证。因此,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为他人作传,只是其中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它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是创作而非实录。

  教师不宜作评判,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

  2.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可请教别的同学,也可向老师提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

  学生明确:(1)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2)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六、品味赏析,美点寻踪

  1.学生齐背课文一遍。

  2.教师为鉴赏定向:赏析本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1)本文的语言简省凝练,试举几例谈谈。

  学生明确。

  生1:第一句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一个号,表现了先生不随世俗的品性。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显示了他的志趣。寥寥几笔,突出显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又隐隐散发出一股田园气息,映衬出一个田园幽居者的形象,语极*淡,味极深厚。

  生2: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是总结性的语言,没有写一件具体事实,但每一项又都包含大量的事实,写他读书、饮酒、著文,莫不如此,简约中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但有丰满的生活意境,而且有诗一般的韵味。

  生3:本文乍读起来,发现作者只是不动声色地勾勒人物形象,但细品起来,又包含了多少颂扬与自我肯定,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晏如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无怀氏之民欤?葛无氏之民欤?”叙事中有颂扬,颂扬中见傲世。

  (2)本文多用否定句,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背诵课文中的否定句。

  明确:钱钟书说:“‘不’字为一篇眼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钱钟书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下文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体会课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口头作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或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老师。

  学生构思,发言。

  七、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朴素*淡,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纯真可亲而又意味隽永,我们都不禁陶醉其中。我们应该感谢陶渊明,是他用性灵,用良知为*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了*淡真淳的艺术境地。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然后用成语造句。

《五柳先生传》教案10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 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

  ⑵ 感受作品自然*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⑶ 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 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

  3、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言设计(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

  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二、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三、感知文意

  1、课堂诵读,初步感知

  ⑴ 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语调,划出不理解的语句

  ⑵ 生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

  2、分组交流,释疑译文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3、检测学生对文意的理解程度

  师多媒体显示含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之”的词句及一些难理解语句,由学生竟答方式互相交流。(以此形式既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其在良性竞争中互动互进的意识,又督促其更好把握文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

  1、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

  ⑴ 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

  ⑵ 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

  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人生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2、合作探究,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

  ⑴ 综观全文,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⑵ 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激发学生超越教材感悟,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实现情感的升华,畅述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引导学生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

  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

  五、课堂拓展

  假如你是陶渊明的朋友,并对他的生活情况颇有了解,刚巧有人问你:《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你会如何回答?

  学生根据所查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六、小结

  1、语言特色:

  ⑴ 语言简约凝练,勾画鲜明形象

  ⑵ 多用否定句,突出与世俗格格不入的节趣

  2、主旨表现: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七、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处于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

  环堵萧然 宴如也———————安贫乐道 (人格高洁)

  赏著文章自娱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3篇(扩展5)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5篇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1

  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正确的吗?基础知识要学的精而细。学习文言文不求甚解好吗?

  从中考的内容看,考字句的翻译,所以一定要在字句的`解释上深究;从文言文的特点来看,现代人难以理解其内容,所以要在字句上下功夫,才能明白其意思;从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来看,一是为了读懂古书,一是为了从中获得道理。综上,文言文基础教学固然重要。洼子店中学语文教学重古文诗词,重字句的翻译固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可是,如果文言文教学把大部分,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基础上,那每课的教学目标不就一样了吗?教学重难点都将是翻译课文,理解重点字词。我的指导老师告诉我:咱们中考能抓的就是这点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大学老师却告诉过我:要选取每课特有的地方作为教学目标。

  初中生生活经验有限,理解能力有限,古代社会状况难以全面展示,难以正确而又简单的表达。所以,读懂文言文不易,理解文字背后作者的情绪更为不易。尤其像陶渊明这样清醒认识官场黑暗、浑水难趟后选择无为、自然的人,现代人是很难理解的。从此看来,《五柳先生传》非中考重点,与其表面看似容易理解,实则很难把握是分不开的。可以推测,教育部之所以把此文选入教材,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给同学们这样一个暗示:在以后生活中遇到难以改变的困难时,可选择听天命、尊自然。让学生知道,有一种生活方式叫归隐(不叫逃避)。但这又不能明确告诉学生,否则他们有可能错误地理解,并学会逃避。

  中考文言文部分的试题,使很多学校把文言文当做重中之重。这样好吗?学校已经从教一些经典文言文,演变为大量扩充学生关于文言文的积累。使之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毕竟学生中的多数以后很少接触文言文。他们可间接得到它的精髓,通过少数行业精英的“翻译”。

  由此推到,*的应试教育是有其深刻根源的,这与古文又不无关系。古文难理解,所以重基础,少创新。由此看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时竟成为累赘。这也证明了哲学上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也是矛盾的。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2

  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都遵循着他的本能而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着,生命无所谓高贵与卑微,每个生命的个体都是千万年进化的产物。生命尊严的本质在与自由,在于自然而然的活着。

  五柳先生虽然生活状况窘迫,但他能对此坦然自若。他曾经做过官,之所以辞官回乡,就是不堪忍受官场的腐败。他在辞官的时候就明白归隐之后自己必定是要过一种清贫的日子。但他却全然不在乎。贫穷不能改变他的志趣。更改变不了他对人生的态度。

  读过《五柳先生传》后我问自己:"什么是人生"?人生没有轮廓,没有颜色,没有味道。这些都需要自己去创造。因为人生本自一张白纸,有些人想用线条装饰自己的人生,结果却勾画的乱七八糟。有些人认为钱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为了钱放弃尊严,出卖朋友,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感情。那么他的白纸上一定画了一张钞票。只有一少部分的人生,有一个诚实的轮廓。涂着简单而不是单调的颜色,散发着充满快乐的味道。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不是只有五柳先生的人生才完美,别把生活太复杂化,要求不高,容易满足,追求不多,容易快乐,很多事情换一种思维,换一种叫的去想,去看,日子就会充满阳光。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3

  物欲横流的年代中,尽管物质丰富了,人们的心灵却是那么的贫乏。贫乏的心灵不是简单的心灵,而是因复杂而空虚的心灵。因为这些复杂,人们不是凭实力与努力而是妄图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自己想要的。人和人的关系是那么的冷漠、无情乃至残忍。面对这样的人际关系,谁的心灵能够产生充实感?

  读了《五柳先生传》后感悟到,陶渊明真的是一个心灵非常简单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素心人”。颜延之曾称许他,“弱不好弄,长实素心”,说他小时候不爱耍弄小聪明,长大了也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在陶渊明看来,人根本不要用那么复杂的心机去追名逐利、争先恐后。那不过是“尘网”,是“樊笼”,当“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的时候,你束缚了自己、压抑了自己,丧失了比生命、比爱情都要可贵的自由。

  另外陶渊明的归隐并不是消极避世,《五柳先生传》自传,有“五柳先生者,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的句子。这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说明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除此之外对于文章的特点,钱钟书先生曾说:“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地者而破除之尔。”此文又有重复率极极高的一个字眼——“不”,除前面的“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之外还有“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恒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为什么?要知道这一点就需要知道孔夫子的一句话:“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渊明以“不”字作为此文的关键性字眼实际上是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他的“狷者”本色。在无力回天的乱世中,先生的“有所不为”也是难能可贵的,是一种人格的独立,是一种高洁的品格。陶渊明敢于向世风时俗说“不”,“不”字后面的社会背景、身世背景、现状情境、理想情境,都证明陶渊明是走着另路的血性汉子;“不”字后面,有着一股批判精神,有着一种诗意的栖居,有着与世俗一线分界的倔强。陶渊明看淡一切,他追求的恰恰就是这个“不”,这个“不”就是他的精神本质,有了这个“不”,就有了身心的自由,就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脱和飘逸。只有这样解读,才能走进一千多年前陶渊明的心灵深处。

  当然,我可以对陶渊明求一己身心之安适的逃避和退缩不以为然,然而,陶渊明不趋时流,独标新格,睥睨世俗,遗世独立,《五柳先生传》处处表明了与现实社会的格格不入,告白着与现实世界的.种种不调和,寄寓着对当今社会的强烈不满,折射出对黑暗现实的一种抗争,表达了与世俗观念的彻底决裂??无论怎么说,其中闪烁的批判的锋芒对我们永远有着警醒作用。

  陶渊明永远代表着一种可贵的意识形态,他尽管不会成为激励我们在崎岖的道路上前进的动力,但是,他可以成为防止我们在山道上滑坡的栅栏。我们首先要保持一份清洁的精神,保持一点独立和自由,而不是太多的屈从和盲从。陶渊明让生命化着了那朵菊花,也让我们的生命从世俗的尘网中挣脱出来,不为智累,不为情牵,不为利扰,从而使我们能够找回自由清洁的精神,坚守住做人的精神底线。陶渊明所开拓的那一片精神的田园,久远地沉积在读书人的心底,成为读书人精神上的归宿。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4

  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正确的吗?基础知识要学的精而细。学习文言文不求甚解好吗?

  从中考的内容看,考字句的翻译,所以一定要在字句的解释上深究;从文言文的特点来看,现代人难以理解其内容,所以要在字句上下功夫,才能明白其意思;从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来看,一是为了读懂古书,一是为了从中获得道理。综上,文言文基础教学固然重要。洼子店中学语文教学重古文诗词,重字句的翻译固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可是,如果文言文教学把大部分,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基础上,那每课的教学目标不就一样了吗?教学重难点都将是翻译课文,理解重点字词。我的指导老师告诉我:咱们中考能抓的就是这点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大学老师却告诉过我:要选取每课特有的地方作为教学目标。

  初中生生活经验有限,理解能力有限,古代社会状况难以全面展示,难以正确而又简单的表达。所以,读懂文言文不易,理解文字背后作者的情绪更为不易。尤其像陶渊明这样清醒认识官场黑暗、浑水难趟后选择无为、自然的人,现代人是很难理解的。从此看来,《五柳先生传》非中考重点,与其表面看似容易理解,实则很难把握是分不开的。可以推测,教育部之所以把此文选入教材,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给同学们这样一个暗示:在以后生活中遇到难以改变的困难时,可选择听天命、尊自然。让学生知道,有一种生活方式叫归隐(不叫逃避)。但这又不能明确告诉学生,否则他们有可能错误地理解,并学会逃避。

  中考文言文部分的试题,使很多学校把文言文当做重中之重。这样好吗?学校已经从教一些经典文言文,演变为大量扩充学生关于文言文的积累。使之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毕竟学生中的多数以后很少接触文言文。他们可间接得到它的精髓,通过少数行业精英的“翻译”。

  由此推到,*的应试教育是有其深刻根源的,这与古文又不无关系。古文难理解,所以重基础,少创新。由此看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时竟成为累赘。这也证明了哲学上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也是矛盾的。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5

  陶渊明的一篇《五柳先生传》,故意隐去传主的家世、生*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本文言简意骇,写出了一个洒脱、率真、清高的隐士。

  文中有这么一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便引出了一个问题,读书为了什么。

  陶渊明读书,为的是增长知识,自娱自乐。书,在他看来只是消遣度日的一种工具,而非飞黄腾达的途径。他却又着迷于书本,可以为“会意”而“欣然忘食”,这应该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境界。

  *的故事人尽皆知。老师提问同学为什么读书。同学们有的说为了做官,有的为了赚钱,有的为了继承父业;*却一语惊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时那个动乱的年代,国家落后,受人欺凌;*有此远大的志向确实令人钦佩。他也实现了他的愿望:读了书,崛起了中华,成为中华的千古功臣。

  为自娱读书,为国家读书,这样的人太少了。谁不是为了发财做官,出人头地呢?

  明朝时的科举制实行八股文,才子便死读经书,不求实际,只愿金榜提名,“青衫脱下换紫袍”。朱买臣、宋濂等等这一类的人不都是为做官,为富贵而读书,只是还未变得死读书罢了。

  现在,读书便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有饭吃。如今的社会,没有读书的人便被社会丢弃,便找不到工作。读书是为了生存,为了得到高薪的工作,为了有权有势!

  这种想法不可否认,谁不想出人头地?近几年来,读计算机专业的找高薪工作容易,便有许多人报了计算机专业,却丝毫不考虑其他低薪、却能为人民服务的专业。

  现在的小孩惧怕读书,以读书为苦。问他为什么读书,回答大多应该是“父母逼的”。小小的孩子自然不懂为何读书,但在他们心里就知道书不可不读。等他们长大了,又会用知识去做什么事呢?

  当然,也有一些读书为了造福他人。有许多学识渊博的年轻人,放弃城市里的优越生活,而去深山里、乡下教书,把知识传到农村去,让那里的人变得有知识,有文化。这种人自然会受到称赞。

  在我看来,读书先是为了生存,为了跟随社会的进步,接着不管发财做官了,还是*凡,都得用知识财富去造福他人,帮助他人;如果还可以更进一步,就去建设国家,为国家出谋献策。这才是读书的真谛。


《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3篇(扩展6)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5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通榆县第二中学的海燕。今天我要说课的篇目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十课《传、书、序、箴四篇》中的第一篇《五柳先生传》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能够翻译背诵,还要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笔流畅、用语精炼、意蕴深远、情感丰富的美文,它向人们展示了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语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说目标 :

  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赏析精美语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有感情诵读能力、从重点语句赏析课文的能力、拓展相关文学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感悟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初步认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2、难点:赏析经典语句,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赏析,并努力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以此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

  2、学法:

  从提问读、到范读、到齐读、赏析读,以读促赏,以期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良好效果;学生合作学习,有疑有解,共同体味互助学习的乐趣。

  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基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只是在诵读和赏析上还欠缺一定的方法,课外知识积累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教师希图以此课为范例,通过以读促赏、抓住关键语句来达到把握最终思想情感的目标。

  四、授课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1、导入:

  *古代有这样一个文人,他年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高远志向,但是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让他高远的`政治理想几度受挫。为了生存,他也曾做过刀笔小吏。有一次,他任职的地方来了上级的领导。有人劝他要衣冠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早被官场俗事所厌倦的他,闻听此言听后长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为乡里小儿折腰?”于是交印辞官,勇归田园,开始了他采菊种豆的惬意生活。你知道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者是谁吗?

  学生回答陶渊明。

  这个高洁傲岸的人就是陶渊明。在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让我们走进他的另外一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

  2、走进传:学生整理回答,教师总结。

  一种文体。要记述人物的生*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者,称自传。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大家读过、或知道哪些传记?如《名人传》(罗曼罗兰)《苏东坡传》(林语堂)《康熙皇帝》(二月河)《老舍自传》《战争狂徒(山本五十六)》

  本文就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而为自己写是自传。

  3、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情感。

  4、提问读。学生指出字音、节奏上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5、教师范读,学生整理、字音、节奏、情感。

  6、学生自由读。

  7、再次提问读。

  8、齐读。

  9、师生共同翻译课文:

  (1)先疏通不懂文言词语,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总结。

  (2)大段翻译课文,对译,一读一译。师生总结。

  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五柳先生的号之由来,了解他的三大爱好。

  此时板书: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著文

  10、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课文。

  11、作业: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12、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归隐的生活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你想跟着我继续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吗?明天我们来学习。

  13、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著文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齐读课文。

  1、 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并翻译课文,了解了文章大意。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五柳先生的精神世界。(赏析课文)

  【1】给人家写传,却说不知先生是何许人也?不详其姓字?

  先生是个隐士,不在乎世人是否记得他的名字,也不希望世人记住他的名字。(世人取名号,往往是想名扬天下)

  【2】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格的语句?指出来大家共同品味。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喜欢宁静,淡泊名利。

  (别人夸夸其谈,为的是表现,为的是出名;先生不言不语,一是无人理解,一是远离名利。)

  【3】为了说明五柳先生的淡泊宁静,文章又写出了五柳先生的几个爱好?

  三个爱好: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4】走进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解读他的精神世界。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不读死书,不为功名。

  (古人读书,一心一意,不差分毫,甚至囊萤映雪,甚至悬梁刺股,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先生读书,只为兴趣快乐,更能显出他的高洁。)

  b、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率真旷达,不拘小节。

  (适时拓展:喜欢喝酒的文人墨客古来无数,你知道哪些?他们喝酒又与陶渊明有何异同?李白喜欢喝酒,李白斗酒能作诗百篇,李白“借酒消愁愁更愁”;杜甫喜欢喝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辛弃疾喜欢喝酒,“醉里挑灯看剑”;李清照也喝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苏轼喜欢喝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陶渊明喜欢喝酒,没钱也要到朋友家去蹭酒,更见其率真质朴。)

  c、常著文章自娱——以文写志,不计得失。

  (很多人都有文学梦想,写文章往往是为了发表,为了出名;而先生只是为了娱乐,为了写出自己的情趣。)

  【4】五柳先生家境如何?他对此如何看?

  环堵萧然……

  晏如也——安贫乐道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乐观豁达

  (师总结:贫穷到如此境地,屋漏腹空,衣不蔽体,他还能安然自若,足见他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这种美好的品格与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是多么相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先生就是一个安贫乐道、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君子。)

  【5】带着对五柳先生的崇敬,我们大声齐读课文。

  【6】你喜欢五柳先生性格当中的哪一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7】拓展《饮酒》《归园田居》名句进一步感受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惬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隐田园,诗人每天采菊种豆,自得其乐。)

  2、作业:

  (1)背诵课文

  (2)每课一对:依文意根据上联拟出上联:采菊种豆南山五柳

  3、小结:五柳先生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我们会想到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五柳先生就是我们心中高洁伟岸的大丈夫!

  4、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

  嗜酒(安贫乐道,乐观豁达)

  作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2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

  五、说教学流程

  明生*,特别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陶渊明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并思考两个问题: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 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

  第一层次:初读 1字音和节奏。

  2

  3、自主学习,落实双基,

  使学生自己完成预习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我设置了有关文言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预习任务:重点字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这样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 第二层次:品读。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因此气氛较为热烈,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讨论热烈,

  回答切题。切实改变了以前沉闷的课堂模式,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启迪想象,启*感,培养审美情感。

  课堂应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的课堂,应是学生开拓思维的课堂。因此,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 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及今话隐士。这有一定难度,我是这样启发他们的:我们已经对陶渊明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名利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自由发言。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发展”。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读书‘不求甚解’不好,我们读书应深入体会每字每句的含义’’。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隐居是在逃避现实是懦夫行为。”有的学生说:“ 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找个“世外桃源”躲起来,那么谁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呢?

  了”。这一问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发散了他们的思维,因此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答案。

  总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模式的展开过程是学生艰辛又愉悦的智力劳动过程,劳动理应得到回报,而且丰厚的回报更能激发再学习再探究的主动性和热情。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效地模式加科学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不断的自主探究,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三层次,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环节:作业安排。

  1就是对同学预习的检测和督导。也是落实双基的保证。

  2、课下整理课堂所听,用 读出自己”的第二个要求。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说目标。

  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阅读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而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重要文言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从而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2、使学生了解相关传记知识,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形成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

  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

  2、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

  (一)、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二)难点: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复习陶渊明相关文学常识及背诵、理解《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引出

  陶渊明并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四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

  1、欣赏朗诵视频,让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同时渲染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2、评价视频朗诵,并激发学生向名家挑战,同时指导学生练习文言文的读法。

  3、理解文意。安排学生开展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活动。让学生分四组,第一组负责一词多义现象的归纳,第二组负责古今异义的归纳,第三组负责文中难理解或容易出错词语的归纳,第四组负责可能会考查的句子的翻译。边默读边完成,如有疑难,先通过互帮互助来解决,困难教大的老师可请老师帮忙。

  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与他人紧密配合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即三读。

  第一读,以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品读课文,论坛的主题是千年‘五柳’大家谈。

  引导学生进逐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

  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习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二读,开展?我当法官巧断案?的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对比,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读,通过?睁‘眼’看世界?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眼 ?、提纲挈领式的分析人物和理解主旨的方法;同时把课堂内容横向延伸,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中的文人形象进行归类,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同时又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不过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可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但有效的评价不可省略。

  第三环节:小结。在《青花瓷》的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作结。

  六、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四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择的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为切入点,以黔娄之妻的赞语为重要支撑,将本文内容的丰富性和板书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言文。它是陶渊明托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小传。文章篇幅短小,仅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去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阅读读中认真体会,提高其感悟的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的个性。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三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便于学生掌握。

  五、说教学流程

  (一)由谈话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回顾陶渊明生*,老师及时补充陶渊明生*,特别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目的是为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陶渊明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然后引导学生析题,并思考两个问题: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1、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字音和节奏。

  2、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明节奏。

  3、自主学习,落实双基,理解文意。

  使学生自己完成预习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我设置了有关文言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预习任务:重点字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这样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因此气氛较为热烈,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讨论热烈,回答切题。切实改变了以前沉闷的课堂模式,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启迪想象,启*感,培养审美情感。

  课堂应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的课堂,应是学生开拓思维的课堂。因此,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安排了“面对面”活动,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品头论足说陶潜,由古及今话隐士。这有一定难度,我是这样启发他们的:我们已经对陶渊明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名利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自由发言。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发展”。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读书‘不求甚解’不好,我们读书应深入体会每字每句的含义’’。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隐居是在逃避现实是懦夫行为。”有的学生说:“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找个“世外桃源”躲起来,那么谁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呢?人类又怎么会有进步呢?”有的学生说:“他淡薄名利的做法很好。”有的学生说:“我们要学习他的安贫乐道的精神。”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向往自由的精神,学习他高超的的读书方式”。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了一个更具又开放性的题目。我是这样启发的: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的发言太精彩了。那么大家不妨再大胆地设想一下,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今天,就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请大胆发挥想象,同学们更活跃了,发言太精彩了。有的学生生说:“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出色的农业家。”有的学生说:“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优秀的作家。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有的学生说:“今日的五柳成了一个醉鬼,流浪街头,沦为乞丐。”有的学生说:“今日的五柳开了一家酒店,做了总经理。”有的学生说:“五柳先生又当官了,而且是位反腐倡廉、为民做主的清官。”有的学生说:“由于他闲静少言,找不到工作,最终被社会淘汰了”。这一问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发散了他们的思维,因此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答案。

  总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模式的展开过程是学生艰辛又愉悦的智力劳动过程,劳动理应得到回报,而且丰厚的回报更能激发再学习再探究的主动性和热情。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效地模式加科学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不断的自主探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三层次,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环节:作业安排。

  1、翻译课文。现在大多公开课讲究花样,忽视双基。认为只要是讲词语,就是传统,就是守旧。一味创新的结果是忽视了本该应有的语文生命。这个设计就是对同学预习的检测和督导。也是落实双基的保证。

  2、课下整理课堂所听,用书信的方式写给陶渊明,畅谈自己的所感。

  这样设计的目的既可以检验学生上课听课的专注性,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锻炼创新作文能力。做到知行统一。这也是李镇西老师的“读出问题,读出自己”的第二个要求。

  六、说板书

  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它的艺术性集中体现在板书上。板书的要求是力争做到实、新、精。本课的重点是展示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也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对比,同时也是本节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在上课时选择了图画式板书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性格、爱好、生活三个方面去把握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学生可以借助板书这一形式,直观而形象的解读课文内容,深入领会文中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5

  今天我要说课的篇目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十课《传、书、序、箴四篇》中的第一篇《五柳先生传》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能够翻译背诵,还要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笔流畅、用语精炼、意蕴深远、情感丰富的美文,它向人们展示了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语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说目标 :

  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赏析精美语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有感情诵读能力、从重点语句赏析课文的能力、拓展相关文学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感悟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初步认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2、难点:赏析经典语句,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赏析,并努力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以此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

  2、学法:

  从提问读、到范读、到齐读、赏析读,以读促赏,以期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良好效果;学生合作学习,有疑有解,共同体味互助学习的乐趣。

  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基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只是在诵读和赏析上还欠缺一定的方法,课外知识积累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教师希图以此课为范例,通过以读促赏、抓住关键语句来达到把握最终思想情感的目标。

  四、授课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1、导入:

  *古代有这样一个文人,他年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高远志向,但是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让他高远的政治理想几度受挫。为了生存,他也曾做过刀笔小吏。有一次,他任职的地方来了上级的领导。有人劝他要衣冠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早被官场俗事所厌倦的他,闻听此言听后长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为乡里小儿折腰?”于是交印辞官,勇归田园,开始了他采菊种豆的惬意生活。你知道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者是谁吗?

  学生回答陶渊明。

  这个高洁傲岸的人就是陶渊明。在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让我们走进他的另外一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

  2、走进传:学生整理回答,教师总结。

  一种文体。要记述人物的生*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者,称自传。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大家读过、或知道哪些传记?如《名人传》(罗曼罗兰)《苏东坡传》(林语堂)《康熙皇帝》(二月河)《老舍自传》《战争狂徒(山本五十六)》

  本文就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而为自己写是自传。

  3、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情感。

  4、提问读。学生指出字音、节奏上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5、教师范读,学生整理、字音、节奏、情感。

  6、学生自由读。

  7、再次提问读。

  8、齐读。

  9、师生共同翻译课文:

  (1)先疏通不懂文言词语,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总结。

  (2)大段翻译课文,对译,一读一译。师生总结。

  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五柳先生的号之由来,了解他的三大爱好。

  此时板书: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著文

  10、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课文。

  11、作业: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12、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归隐的生活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你想跟着我继续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吗?明天我们来学习。

  13、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齐读课文。

  1、 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并翻译课文,了解了文章大意。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五柳先生的精神世界。(赏析课文)

  【1】给人家写传,却说不知先生是何许人也?不详其姓字?

  先生是个隐士,不在乎世人是否记得他的名字,也不希望世人记住他的名字。(世人取名号,往往是想名扬天下)

  【2】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格的语句?指出来大家共同品味。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喜欢宁静,淡泊名利。

  (别人夸夸其谈,为的是表现,为的是出名;先生不言不语,一是无人理解,一是远离名利。)

  【3】为了说明五柳先生的淡泊宁静,文章又写出了五柳先生的几个爱好?

  三个爱好: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4】走进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解读他的精神世界。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不读死书,不为功名。

  (古人读书,一心一意,不差分毫,甚至囊萤映雪,甚至悬梁刺股,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先生读书,只为兴趣快乐,更能显出他的高洁。)

  b、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率真旷达,不拘小节。

  (适时拓展:喜欢喝酒的文人墨客古来无数,你知道哪些?他们喝酒又与陶渊明有何异同?李白喜欢喝酒,李白斗酒能作诗百篇,李白“借酒消愁愁更愁”;杜甫喜欢喝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辛弃疾喜欢喝酒,“醉里挑灯看剑”;李清照也喝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苏轼喜欢喝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陶渊明喜欢喝酒,没钱也要到朋友家去蹭酒,更见其率真质朴。)

  c、常著文章自娱——以文写志,不计得失。

  (很多人都有文学梦想,写文章往往是为了发表,为了出名;而先生只是为了娱乐,为了写出自己的情趣。)

  【4】五柳先生家境如何?他对此如何看?

  环堵萧然……

  晏如也——安贫乐道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乐观豁达

  (师总结:贫穷到如此境地,屋漏腹空,衣不蔽体,他还能安然自若,足见他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这种美好的品格与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是多么相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先生就是一个安贫乐道、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君子。)

  【5】带着对五柳先生的崇敬,我们大声齐读课文。

  【6】你喜欢五柳先生性格当中的哪一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7】拓展《饮酒》《归园田居》名句进一步感受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惬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隐田园,诗人每天采菊种豆,自得其乐。)

  2、作业:

  (1)背诵课文

  (2)每课一对:依文意根据上联拟出上联:采菊种豆南山五柳

  3、小结:五柳先生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我们会想到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五柳先生就是我们心中高洁伟岸的大丈夫!

  4、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

  嗜酒(安贫乐道,乐观豁达)


《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3篇(扩展7)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菁选3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积累文言常识,理清文章结构脉络;

  2、能力目标 理解文意基础上,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正确理解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教法学法:

  角色投入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课型结构:

  板块式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前置补偿,导入新课

  1、 师提问: “世外桃源”的出处。

  2、 回忆背诵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3、 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对陶渊明的概括了解。

  第二板块: 精讲点拨,略通文意

  1、 老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句读、语气语调。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 学生依据注释,同桌合作试通文意。师巡回指导。

  第三板块: 师生互动,构建板书

  1、转变角色 “记者”采访“五柳先生”

  师先示范:“先生是哪里人氏?”“先生贵姓?”

  2、学生角色转移为“记者”或“五柳先生”,进行问答活动。

  例:问“先生有什么爱好呢?”

  答“我爱读书,但并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

  3、在问答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构建板书。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4、生依据板书,背诵课文。

  第四板块: 大家谈

  1、 师引导过渡到对“陶渊明”的评价与认识上(让学生做评论员)

  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到今话隐士

  2、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例: 生 “我认为陶隐居是逃避现实的懦夫行为。他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揭竿而起!”

  3、老师及时予以点评、表扬。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评价陶的处世态度。

  第五板块: 畅想篇

  1、老师在肯定学生的评价后,引入到“戏说21世纪的五柳先生”,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做“导演”。

  2、生尽情导演

  例: “五柳先生当了一名反腐倡廉、为民做主的清官!”

  3、老师表扬、鼓励。与学生共导同演。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结束语:

  愿我们今天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努力学习、刻苦读书。长大以后决不做“社会的隐士”,而要做“国家的栋梁,生活的勇士”。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勇士们再见!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增强语感。

  2、分析归纳五柳先生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对此作出评价。

  3、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体味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

  【教学重点】

  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增强语感。

  【教学难点】

  体味五柳先生的`精神内涵。

  【教学思路】

  导入新课诵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品鉴高趣赏析态度,品味五柳风致;

  由人推己各抒己见,领略先生丰采;

  知人论世以今鉴古,感受魏晋风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请同学们猜一猜图片上的人是谁?——陶渊明

  1、结合学过的诗句“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我们知道“陶渊明独爱菊”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清晨他扛着锄头去锄豆,顺手采一丛菊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体会感情基调,注意字音及停顿。(出示幻灯片)

  (1)嗜酒shì辄尽zhé吝情lìn短褐hè

  箪食dān汲汲jí欤yú黔qián 俦chóu

  (2)A、因/以为/号焉

  B、亲旧/知其/如此

  C、曾不/吝情/去留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学生尝试齐读读课文。

  三、指名翻译课文,积累字词。(10—15分钟)

  1、要求结合注释自行翻译,有困难的地方教师帮助。

  2、理解重点字词。(结合幻灯片)

  3、再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由文及人,品评五柳先生的性格,感悟他的高情远趣及精神气质。(10—15分钟)

  1、画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归纳他的性格特点。

  2、你是如何评价五柳先生这些兴趣爱好的?

  (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心得

  3、老师点拨讲解:有些同学可能不是很赞赏五柳先生,因为他只顾喝酒,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家贫如洗却不努力工作。同学们评价得很好。

  但我怎么很喜欢他呢?

  你看他——隐居山林,种豆采花,是那样舒适惬意;

  你看他——“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却安然自若,是那样得豁达潇洒;

  你看他——“好读书,不求甚解”是那样的随意自然;

  你看他——“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活得轻松自在;

  ……

  4、引导学生结合陶渊明设身世理解他的“魏晋思想”。

  陶渊明曾做过官,但他看不惯官场的繁复和腐败,他辞官归隐。(《归园田居》就是此时写的)。本文可以说是作者的自传,作者借五柳先生这个人,表达自己对那种旷达自然、豪爽自然的田园生活的渴望之情及自己那种亲近自然、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知足常乐的人生志向。当然,文章的五柳先生是作者假想的一个人,文章的情节当然有点夸张,陶渊明本身并不像我们所说的“酒鬼”。他那纯真高洁的品格值得我们去慢慢品味。

  5、进一步联系生活:他不像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一天只知道挣钱、挣钱、只知道与别人攀比,“这山望着那山高”……他们活得好累!

  现在,你们是否喜欢五柳先生了。继续在课后一题的“评价”后面写上自己的感想。

  五、(机动环节)在理解课文,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尝试着背诵。

  四。品读课文:由人推己,与五柳先生对话。

  学习文言文,不但要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还要学会与古人对话,从中汲取精神养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五柳先生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那么,请问:你喜欢(欣赏)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在充分听取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

  明确:投影——

  无论同学们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就是本真的陶渊明,他的一切性情都和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息息相关。魏晋六朝是*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是精神上的大*,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的时代。这种精神上的大*、大自由,造就了魏晋时代特有的一种人格魅力,他们萧散、浪漫、旷达、真率,这就是魏晋风度,也叫魏晋风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就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是让许多人仰视的高士。

  同学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阳光的时代里,我们没有必要再像五柳先生那样消极避世,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激流勇进,建功立业,兼济天下,同时,我们也不妨让自己活得萧散一些,旷达一些,真率一些,让我们——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教学反思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阅读教学,当披文入情,挖掘语言背后丰富的人文思想。本课教学,将字词教学融入对人物的品鉴过程中,力图做到“言“文”合一。同时,这是一篇人物传记,故将教学重点定位为品鉴五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并沿着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思路,试图体现出“人”“文”合一的阅读教学理念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了解五柳先生的品性和情趣。

  2、学习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叙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传记文的特点。

  【学习重点】

  了解五柳先生的品性和情趣。

  【学习难点】

  学习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叙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

  朗读、讨论、质疑。

  【教学方法】

  点拨、引导。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已学的陶诗导入。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范读 2、自由读 3、正音 4、齐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四人小组,对照注释,理解课文。

  2、提出不懂的词句。

  3、词句练习。

  四、自主学习

  1、研读课文叙写五柳先生的语句,自由提问。

  2、以“( )的五柳先生”的句式说一句话。

  五、理解课文

  你喜欢五柳先生吗?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六、研读课文

  1、黔娄之妻的话对写五柳先生有何作用?

  2、本文与《桃花源记》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何差别?

  七、词句积累

  1、文中的四字句;

  2、文中的名句。

  八、写作训练

  1、学习本文运用简洁的语言写一篇个人小传,100字左右。

  2、教师示范。

  九、课堂小结

  十、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一些陶渊明的诗文作品与同学交流。

推荐访问:鉴赏 全文 《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3篇 《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1 《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