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共党代会议报告】市委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天门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报告

时间:2023-05-16 08:20:06 来源:网友投稿

在中国共产党天门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天门市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市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共党代会议报告】市委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天门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报告,供大家参考。

【中共党代会议报告】市委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天门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报告

在中国共产党天门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天门市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各项工作,明确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目标任务,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和谐幸福天门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天门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挑战、砥砺奋进的五年,是跨越发展、成果丰硕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谱写了天门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预计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2亿元,比2006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4.9%;地方财政总收入11.1亿元,是2006年的3.6倍,年均增长29.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8亿元,是2006年的4.7倍,年均增长36.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7亿元,是2006年的5倍,年均增长37.4%。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三次产业比由2006年的25.6:42.6:31.8调整为2011年的24.8:47.7:27.5。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3500元,五年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300元,五年年均增长13%。

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支撑作用逐步增强。预计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9亿元,是2006年的3倍,年均增长25.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4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家,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10家。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医药产业进入全省52个重点产业集群行列。园区建设不断加快,“一区三园”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已建成30多平方公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先后被评为全国“双低”油菜标准化示范市、粮食生产先进市和全省生猪调出大市、“三农”发展先进市。天门农产品加工园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并被评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园区。商贸、流通、房地产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城乡消费日益活跃。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着力推进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城投公司注册资本由3.98亿元扩充到10亿元,总资产达到32亿元;担保公司现金资本从2000万元增长到1.5亿元;全省首批申办的金楚小额贷款公司资本金达到5000万元;引进汇丰银行在天门设立了村镇银行;全省首批农村信用社改制商业银行工作进展顺利;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机制逐步完善;“小三场”改革稳步推进;土地二轮延包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镇村阳光便民服务中心(站)建设,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强力开展招商引资。2007年以来全市共引进各类项目456个,实际到位资金105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48个。新引进了江苏雨润集团、武汉卓尔集团、美国华世通等一批知名企业。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交通区位条件明显改善。随岳、武荆高速公路及其连接线相继建成通车,汉宜铁路即将通车,长荆铁路完成了电气化改造,市域交通网进一步完善,内外交通连接更加畅通。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开发、高标准管理,2007年以来共投入18亿元实施了城市道路、供排水、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8平方公里。城市发展定位由中等城市调整为大城市,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小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镇面貌明显改善。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两镇五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取得良好成效。全市新建通村公路2100公里,解决了46.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发展农村沼气用户4.3万户。在全省率先编制了农田水利建设8年规划,东河、西河、沉湖流域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清洁家园工程,加强水环境治理与改造,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统筹解决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问题。搭建常年职介和大型用工招聘会相结合的就业用工平台,开发公益性岗位,建立小额贷款基金,鼓励和促进全民创业取得明显成效。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展开。在全省率先建立原集体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和生活保障制度并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以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义务教育均衡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天门职业学院今年招生开学,结束了“状元之乡”没有大学的历史。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层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面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先后荣获“中国蒸菜之乡”、“中国曲艺之乡”称号,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加强综治维稳信访基层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处置突发事件和引导社会舆论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平安天门”建设成效显著。人口计生、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审计、档案、老龄工作、残疾人事业等健康发展。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力倡导“八破八立”理念和“敢为人先、敢闯天下”的侨乡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争先意识明显增强。深入开展“两整”、“双创”活动,着力整治党员干部作风中的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促进软环境建设。大力开展“五讲做表率”活动,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加强人才工作创新,人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改善。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取得新的成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的成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职能作用,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依照章程开展工作。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武装、老干部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天门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发展催人奋进。这些成绩,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打下良好基础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共同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天门市第六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天门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为天门发展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改革发展实践,我们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坚持思想第一统领,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始终保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锐气与勇气,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努力形成聚精会神谋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在加快发展上不争论、不动摇、不懈怠,努力推进跨越发展;三是必须坚持创新第一动力,着力运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办法、市场的办法来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障碍,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活力;四是必须坚持民生第一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五是必须坚持党建第一责任,着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激发各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为促进天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大,总体实力还不强,产业竞争力仍然较弱;社会管理基础相对薄弱,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需要继续下大力气解决;人才瓶颈更加凸显,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十分迫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少数干部创新发展的能力不强,狠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着力点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天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交通区位条件逐步改善,产业基础进一步坚实,发展人气进一步集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后发优势进一步显现。天门已经进入工业化加速推进阶段,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未来五年,省委、省政府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实施“两圈一带”战略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进入重点突破、纵深推进阶段,天门作为武汉城市圈和汉江中游城市,还将迎来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江汉平原振兴崛起战略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处于深度变革和调整中,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经济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十分复杂。放眼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环顾全省,兄弟县市你追我赶;审视市情,不进则退,跨越赶超的愿望与任务更加迫切,时不我待。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跨越式发展写在“十二五”发展的旗帜上。省委对天门的发展寄予厚望、要求更高,166万人民群众对天门的未来无限憧憬、充满期待。我们必须树立跨越式发展的雄心壮志,实施快速发展、高水平发展、超常规发展的非常举措,在全省发展格局中抢占应有的席位。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跨越式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保持“追赶者”的心态,拿出更大的劲头,付出更多的努力,让天门的发展更好更快,让天门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市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特色产业、构建综合交通、建设宜居城市为主战略,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着力加强社会服务和管理创新,着力加强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奋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打造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圈西大城市,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天门。

奋斗目标是:经济跨越式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4%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外形象的美誉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环境生态宜居,森林覆盖率达到2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9%,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3%,努力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省级环境模范城市。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众心态健康向上,社会关系亲善友爱,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工作着力点是:

实施“三大战略”。发展特色产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突出特色,挖掘资源和产业潜力,做大支柱产业,做强优势企业,做优精品名牌,形成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带动力大的特色产业基地、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和名优品牌。构建综合交通,加快形成“公铁水并举、大中小配套、多线连武汉、市域大畅通”的综合交通网络,以通道经济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跨区域配置吸纳资源要素的能力不断增强。建设宜居城市,加快完善城镇功能,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彰显水乡园林特色,增强城市文化魅力,打造“茶饮食蒸、健康生活之城”的城市名片,营造宜居宜业环境,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以“三大战略”总揽统筹推进天门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发展特色产业是支撑,构建综合交通是保障,建设宜居城市是目标。

推进“四个跨越”。推进工业相对不发达城市向新型工业强市跨越。工业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力争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行列。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农业产业链,大力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向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建成全省有影响的农产品加工强市。推进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跨越。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拓展城市规模,增强城市综合功能,提高运转效率,产业支撑更加坚实,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承载力、区域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力争到2016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突破50平方公里,常居人口突破50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推进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跨越。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培育特色职教品牌和劳务品牌,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每年培训技能型工人8000人以上;完善全民创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草根经济”,每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000户,鼓励在外创业,建设创业型城市。

三、着力推进天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增强产业竞争力。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新增长点的现代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坚持把做大总量作为工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和回归工程。树立理性、务实招商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和工作机制,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以及行业龙头企业上实现重大突破。大力实施“321产业工程”,培育发展支柱特色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形成纺织服装、医药、食品加工3个百亿产业,化工、机电汽配2个50亿元产业,1个以生物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过80亿元。着力培育骨干企业,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税收千万元企业培育工程,完善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和工作机制,争取上市企业突破2家。大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科技靠山”工程,继续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开展建设创新型企业专项行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专业研发中心。落实对科技型企业发展及技术创新的各项激励政策,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大力实施精品名牌和质量兴市战略,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能力强的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进一步完善“一区三园”发展规划,强化功能分区与产业定位,加快配套功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增强园区经济竞争力。力争到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400家,把天门建成湖北重要的棉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新兴生物产业基地、医药化工基地和专用设备制造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特色、规模、品牌、效益为目标,稳步发展优质粮棉油,大力发展蔬菜、生猪、家禽、名特水产,积极发展杨树产业,做强做优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生猪、家禽、名特水产、杨树等八大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按照标准化、装备化、园区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引进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提升粮油精深加工水平,突破性发展棉花及棉副产品、畜禽产品、果蔬产品、林木产品四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其中棉花及棉副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一批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着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把天门建成湖北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武汉城市圈菜篮子基地和生态农业观光基地。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着力打造城区东湖、世贸中心、天门新城商务区三大商业中心,大力发展特色餐饮、星级酒店和休闲娱乐产业。加快物流业发展,重点建设天门经济开发区、天门工业园、皂市三大物流区。着力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性物流市场,积极建设和培育义乌(天门)小商品城、中国(天门)棉花交易中心、天门农产品交易中心、新东方建材家具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冷链物流市场。充分挖掘历史人文和自然生态资源,发展陆羽茶文化和蒸菜美食文化产业,加大石家河遗址保护利用和佛祖山宗教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利用长寿山、张家湖、沉湖等林地湿地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业,努力建设武汉城市圈重要的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建设大城市为目标发展中心城区,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全域宜居、空间统筹、布局合理、建设规范”的要求,统筹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推进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向重点集镇、重点村庄覆盖。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荷沙线、皂岳线为两轴,天门工业园、皂市镇为副中心,建设6个区域性重点镇、6—8个中心镇或特色镇,形成“一心两轴多点支撑”的城镇发展格局。优化主城区布局,推进组团型、紧凑型开发,形成天门新城、义乌商贸城、竟东新区及北湖侨乡风情园四大商居中心。

加强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建设。加快城区内河内湖改造步伐,加快园林绿化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水乡园林风格和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群与景观带。重点实施天门河生态补水及城区段水生态修复工程、主城区防洪排涝工程、陆羽故园和东湖公园改造工程。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加强城区路网、电网、供排水管网、燃气管网、广播电视信息网等建设。加强中心镇、特色镇建设。坚持产业强镇、特色立镇,建立多元化的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打造一批综合经济强镇、文化旅游名镇、生态风情小镇。加快推进荷沙线城镇带建设。以“畅通、靓丽、文明、和谐”为目标,加强城镇精细化管理,实施数字化城管,加大城乡规划执法力度,加强城镇环境整治,打造干净城市。

加强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快速通道建设。加快环北路、西环线建设,形成32公里城市外环一级公路;新改建与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公路相连的四条公路连接线,完成境内荷沙线、汉宜线、皂岳线等国省道升级改造;支持汉宜铁路天门南站、长荆铁路货运支线、汉江航道疏浚整治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枢纽节点建设。加强武汉城市圈西部运输枢纽天门工业园客货运站、天门一级货运站和汉江中下游组合港建设。着力完善市域公路网。加大县乡公路及危桥改造力度,实现100%乡镇由国省干线覆盖,100%乡镇所在地通达二级以上公路。建成公、铁、水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安全畅通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抢抓国家汉江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的机遇,扎实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防洪保安工程,全面完成汉江、汉北河、皂市河堤防除险加固和河势控制工程建设。支持南水北调兴隆枢纽工程建设,抓好汉江沿线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引汉灌区重点工程及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强乡镇主要涵闸除险加固和泵站维修改造。抓好水利血防工程建设。继续组织农村小农水会战,推广“林水结合”模式,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沟渠排灌问题,力争全市75%以上的农田达到十年一遇以上排涝标准。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抓好“两镇五村”试点工作,以点带面,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推进以“六改五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完善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加快信息化示范村、镇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完善农村现代市场体系。依托国土整治项目,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加强移民新村建设。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完善垃圾收集处理与长效保洁机制,切实解决垃圾围村的问题。

(三)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增强跨越式发展活力。

优化发展环境。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努力打造全省审批程序最简、审批时限最短、审批费用最低的地区之一。完善政务服务和安商服务机制,严格实行“两集中、两到位”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推行“三个全覆盖、一个零收费”服务模式。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运行机制,加强与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对接,加快形成三级便民服务网络。着力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努力实现“优惠政策零折扣、生产经营零干扰、优质服务零缺陷、损害环境零容忍”。切实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着力营造尊商、重商、亲商、护商的社会氛围,打造最优的发展软环境。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和承诺服务制度,提升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商业银行工作。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天门延伸机构、拓展业务。规范城投公司投融资平台建设,创新融资方式,提高经营城市资产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拓展担保公司业务范围,提高担保放大比例。进一步创新园区行政运行、建设管理机制。深化公共财政改革,推行预算编制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制度。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建立全市统一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养护管理机制。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公共财政对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的补助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机制,健全基层水利和农技服务体系。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积极开展跨区域协作,深化厅市合作。加强“沉湖—天门工业园”生态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天岳城乡一体化示范带建设。在岳口镇、皂市镇开展“镇级市”试点。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推进清洁生产,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大力推广绿色交通、节能建筑、节水灌溉以及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城乡水源区、重点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抓好重点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整治,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正常运行,建立健全重大环境事件责任追究制度。

着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强六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加大高技能、紧缺性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高度重视企业家人才队伍的引进与培育。大力实施“金蓝领”培训工程,强化校企对接、企业定向培训,扩大技能型工人总量与储量。加强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农村管理人才、种养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建立完善人才评价与激励保障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努力建设“人才高地”。

(四)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跨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增强造福民生实力的同时,大力惠民生、解民需、保民安,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民生幸福水平。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完善企业招工服务机制,加强特殊群体就业援助,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引导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税费减免等鼓励自主创业的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救灾救济工作机制。规范城乡低保制度,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强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建设,改造农村危房,基本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按照“义务教育抓基础、职业教育强特色、高中教育创品牌、学前教育重普惠”的思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差别,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力争创建2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设一所标准化幼儿园。重视发展特殊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均达到国家标准;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比较完善的基本药物制度,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做好市第一人民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扎实推进计生优质服务。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活力,让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规划建设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图书城、博物馆,全面完成乡镇文化站国家标准达标建设,确保每个村都有一家农家书屋。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市场、产业、旅游相结合。加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办好“蒸菜美食文化节”、“茶文化节”、“花鼓戏艺术节”等特色文化节庆活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专业性、群众性文化人才队伍培育,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加大文化精品创作支持力度。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大调解”工作格局,建立多元化动态排查、预防和化解矛盾工作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和救援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预防和减少公共安全事故。完善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社会组织、网络虚拟空间等领域的社会管理,注重社会人文关怀。加强社会舆论包括网络舆论的引导,倡导理性反映诉求,依法解决问题。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着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切实抓好社区和村级组织及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投入和经费保障机制,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充分发挥其服务居民、维护稳定的重要作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大力培育、引导、规范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作用,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发挥政协优势,支持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加强统战工作,密切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开展“六五”普法,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公信力建设,推进依法治市。认真贯彻落实村(居)自治制度,不断完善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倡导文明、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大力唱响跨越发展的主旋律,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凝聚发展合力。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着力建设“诚信天门”。

加强党对武装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抓好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

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实现新时期发展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好,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以提高执政能力和创先争优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员、培养干部、武装头脑,使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动摇,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不动摇。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切入点,注重培养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大力培育和弘扬“开放包容、诚实守信、敢为人先、敢闯天下”的新时期天门精神,切实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巩固和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以党员干部的“先”、“优”意识感染带动群众,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坚持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发挥市委党校、远程教育站点等主阵地作用,实施大规模干部培训,努力形成“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社会风尚。

(二)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突出抓好各级领导班子主职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推动发展、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的本领。制定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规范干部选拔初始提名制度,建立健全干部考察制度,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办法,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力度。坚持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强化能力席位意识,建立加强能力建设的倒逼机制,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激励机制。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规违纪用人行为。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认真做好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从政治上、生活上切实关心老干部,充分发挥老干部的重要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适应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组织形式、行业特点、党员流向的发展变化,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探索从村主职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办法,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干部中考选乡镇公务员力度。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养老保险、正常离职补偿等激励保障制度。改进党员发展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承诺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党员阳光便民服务活动,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健全教育、管理和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重视流动党员管理,加强对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大力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着力构建城乡双向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四)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双创”活动,大力开展治庸问责,严格执行治理党员干部作风“六条禁令”和减轻企业负担“十条禁令”,坚决整治“庸、懒、散、软”等问题,坚持治庸提能、治懒提效、治散提神、治软提劲。大力弘扬以人为本、亲民为民的作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牢记“六民要旨”,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工作当家事,做深做细做实群众工作。大力弘扬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作风。在难题面前,不上推下卸,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勇于靠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不躲避、不退却,敢作敢为、敢担责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在思想上求实、作风上务实、工作上踏实,对工作倾注心血,为事业燃放激情。建立健全抓落实的监督考评机制,完善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干部“办事档案”制度,实现人以绩论、绩由事考、事从责定。

(五)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始终坚持反腐倡廉和改革发展的“力度统一论”,做到改革发展的力度有多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就有多大。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推进“十个全覆盖”,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力度,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引导领导干部严守党的纪律,自觉落实《廉政准则》。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规定。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各级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永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同志们,我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承担着历史的重托。全市党员干部要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团结一致、奋力拼搏,锐意进取、扎实苦干,为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建设和谐幸福天门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共党 天门市 中国共产党 【中共党代会议报告】市委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天门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