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总工会十四五中期评估报告内容8篇

时间:2023-05-31 12:55: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总工会十四五中期评估报告内容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十四五”以来,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和工作分工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质量先行,增强服务能力,强化发展保障”的工作思路,科学制定《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并按其推动实施。今年是《规划》执行落实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按照工作部署和发改局的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十四五”以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注重创新引领驱动,深入推动教育综合改革,教育事业取得了良好成效。区委会定期听取教育发展工作情况汇报,每年对教育工作进行视察和专题调研,听取相关工作的执行情况报告,研究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教育职责,将教育发展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挂帅、部门牵头、社会各方参与、上下协调联动、城乡发展兼顾、注重长效建设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规划》实施,教育发展有序推进,总体实现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五年规划目标任务预期能够完成。

  (一)教育发展水平逐年提升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五育并举”示范校、社会力量办校

  为主体、各类型园校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义务教育质量进一步从均衡向全面均衡迈进。

  (二)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

  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秉承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师资培训、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国际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品质,增强辐射力指导力。

  (三)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截止2023年6月,城区有在职在岗市“特级教师”30名,“名校(园)长”10名,“教学名师”5名,被纳入“未来教育家”培养梯队5人,有“学术工作站”5个、“名师工作室”5个,“名师主持人10人、“名校长培养基地”主持人3人,在职在岗学科带头人120人、骨干教师140人。组建了区级“名师工作室”5个、“名班主任工作室”5个,评选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共800人。骨干群体主要分布在区属教办学校,骨干群体占区属教办学校专任教师比例为51%,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达44%。

  (四)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全面推进学科课程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启动评价方式改革,全方位实现“一校一品牌”,深入探索九年一贯制教育教学模式和学区化集团化协同发展管理模式。鼓励学校在文化建设、德育渗透、学

  科融合方面,进行九年一贯制衔接尝试,推进实现区域的、以初中阶段为龙头的、贯通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集约项目优势,加强小学生学习能力提升项目研究和结果运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积极推进区属高中学校的“优质+特色”建设,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多元化发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前列,普通高中在高考中本科率、上线率等多项高考指标在市各县区中保持前列。

  (五)教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多年来,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前茅,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为全市输送着体量最大的优秀教师群体和优质学生资源。通过教育结对帮扶、送教下乡、质量分析、研讨交流等多种渠道和形式,教育已经走出,深度服务全市教育事业,最大限度实现了优质教育服务的资源共享。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式,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存量增优,增量扩优,教育事业发展始终迈步向前,为城市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不竭的创新动能和人才基础。

  二、主要任务落实情况

  (一)全面推进立德树人

  促进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入脑入心。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和评选表彰,广泛开展理想信念、生态环保主题教育,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服务全市工作,展现教育风采。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倡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化,文明过节,开展书法进校园

  活动,让音乐舞蹈、书画等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组织“诵家风·承美德”“孝敬、友善、节俭、诚信”等主题经典诵读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感受传统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制订出台《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利用校园改造同步提升校园文化环境,彰显校园文化特色,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推进德育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在各类校外教育基地开展养成教育、逃生演练、质量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之间有机衔接。推进育人导师工作试点工作,不断提升全员育人效果,丰富导师在育人中的引导和示范效应。创新德育方式,增强德育过程的现实感和参与度,推进德育资源建设共享,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加强体艺心理教育,推动体育、艺术等教育活动普及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科学发展学前教育

  强化学前教育统筹规划,科学调配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形成了以公办园为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各类型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基本满足辖区学前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聚焦儿童学习品质,推进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幼小衔接”项目试验研究工作,形成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科研部门指导,小学、幼儿园和家长全面参与的体系化研究,研究成果在全区和市广泛推广运用。成立3个研训共同体,打造30个先进教研组、10个名学科教研组,实现对辖区内各类幼儿园指导全覆盖,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和监管水平。

  (三)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优化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布点,切实消除大班额及在校生人数规模过大情况。以“质量强校、特色兴校”为主线,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学校品质提升计划,加大对薄弱环节管理监督力度,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缩小区域间、校际间的差距,实现优质和均衡双驱动发展。

  (四)优质特色发展普高教育

  推进教学质量监测常态化,确保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在市领先位置。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建设和办学体制多样化,实现内涵质量与资源规模的同步提升,打造区属高中“一校一品”局面。积极引进全国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打造区实验中学等区属薄弱学校,保障优质学校资源的可持续增长。

  (五)加快推进职业教育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以适应社会劳动力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一职中专新校区建设为抓手,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增强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鼓励学校主动走进社会、走进园区、走进企业,了解用人需求,开展订单培养。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支持开设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特色和骨干专业,初步形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高职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行

  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鼓励民营资本与公办优质教育资源嫁接合作,优化职业教育资源。

  (六)积极发展特殊教育

  建立区特教“医教结合”工作的长效机制。树立和坚持“大特教”的特教发展理念,持续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推动区特殊教育在系统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硬件建设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启动区全纳教育试验区项目,逐步推进随班就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初步完善全纳教育档案和制度。健全和完善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确保特殊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正常儿童少年水平。

  (七)完善发展终身教育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融合,与区农业、人社、老干等部门携手配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对区行政单位公职人员、企业在职职工、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以及转岗、失业、残疾人员、离退休人员提供多形式、多途径的思想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再就业技能、理想信念教育、岗位继续教育、农业实用技能、文体艺术知识等培训,积极开展老年人教育,服务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老年群体教育需求。

  (九)规范发展民办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以年检等工作为抓手,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日常管理、监督指导,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提升民办教育管理水平和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现存低端民办学校合理引导退出,逐步市场消化,扩大优质民办教育资源。形成门类齐全、规模适度、社会效益与办学效益双高的民办教育办学体系。

  三、重大工程推进情况

  (一)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工程

  1、学校布局日趋合理。编制《教育资源布局布点专项规划》,对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足的问题从规划层面进行了补充完善,并结合未来居住人口进行更科学合理的教育资源总体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千方百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档次,促进全区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2、校舍安全得到保障。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逐年推进”的原则,将校舍安全工程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

  3、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工程

  1、学前教育质量整体得到提升。全面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有效途径。自主开发并在全区幼儿园启动了“幼儿园方言童谣、民间游戏实践项目”,将方言童谣、民间游戏融入幼儿教育。开展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幼小衔接”项目试验研究工作,探索幼小衔接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内容,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减轻入学后的负担。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关注核心素养,九年贯通融合。集约项目优势,加强小学生学习能力提升项目研究和结果运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水平。

  3、多样化发展高中教育。积极推进区属高中学校的“优质+特色”建设,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多元化发展。

  (三)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

  1、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制定并实施了《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计划》《教师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名校名师名长工程实施方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健全培训保障机制,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培养培训。

  2、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区级统筹、梯次培养的原则,建立名校(园)长后备人才库。开展“校(园)长岗位能力提升”工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校(园)长执行教育法规政策的理论水平及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着力打造一支过硬、业务精良、理念先进、老中青结合、富有活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校(园)管理干部队伍。

  3、强化教师能力提升。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深化“研

  训教”三位一体的教师培训机制,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和形式,加大与省内外高校、师训机构的深度合作,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创新优秀教师补充机制,吸引大学优秀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区各学校就业,充实区的师资队伍,储备高素质的教师后备力量。加大“名师工作室”建设力度,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和名师引领示范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自我提升的发展,实现多层次、多途径、多平台的教育高端人才培养。推进教师交流常态化,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区域内各类型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程

  持续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建设教育资源云,为教师学习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更好的研训平台;着手建立大数据监测平台,为教育发展实现精准监测和服务。

  四、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一)加强全面领导

  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学校建设工作。强化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四风整治工作。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加强政务公开的力度,推动权力阳光运行,为和谐、平安校园的建设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落实教育优先政策

  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战略,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均衡发展,力促教育公平。

  (三)深入推进依法治教

  切实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加快健全教育法律和制度体系,规范办学行为和教育管理行为。及时推进地方性教育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

  (四)保障教育经费投入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连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着力消除校舍安全隐患,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缓解教育缺口。

  (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探索创新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更科学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体制机制,找准教育改革的难点,勇于实践,在加强德育工作、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探索教师科学评价标准、加快终身教育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把各项发展的任务、举措落到实处。

  (六)强化教育督导保障功能

  政府积极履行教育督导职责。按照要求及时对义务教育均衡国检督导评估反馈意见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督促整改。完善督导评估体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五、推进规划进一步实施的对策措施

  (一)深入推进教育综合配套改革

  以名校建设工程为抓手,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把先进的教育理念,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扩展延伸到广大学校。以名师建设工程为契机,按照教育人才培养计划,每年继续组织区属公办学校在职教师、部分区属民办学校和辖区学校教师,开展专业素质提升培训,对高端人才开展系列专项培训。以名长建设工程为依托,强化名校(园)长的引领带头作用,推广先进教育思想、管理方法和优秀学术成果。

  (二)完善公建配套机制,优化资源布局

  加快对教育资源不足地区的中小学建设,以应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常住人口激增对义务教育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三)进一步统筹管理学前教育

  以“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收官评估为抓手,全面落实公办园建设任务,确保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如期投入使用。积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引导更多的民办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四)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全面改薄”为抓手,实施对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提质创优计划,培育一批新优质学校。

  (五)加快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多元发展

  启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办学试点工作,构建充满活力、各具特色的普通高中发展新格局,实现多元化、特色化发展。

  (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

  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学校特色课程为突破口,深化特色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引导学校根据学生需求与办学特色,设计校本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借助信息化手段,全面实施基础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质量监测,构建包括品德素养、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学习兴趣、学习负担等因素在内的基础教育综合质量评价体系,逐渐改变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现状。

  (七)聚焦教育人才强区建设

  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培育、引进名校和一批名师、名校长。借助已经形成的名校长、名教师、名学校的“三名工程”评选、培养和激励机制,激发不同年龄和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加快完善优秀校长、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的管理制度;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政策,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进一步创新有利于优秀教师持续发展的培养机制与后备干部遴选机制。以需求为导向设计专项教师培训,提高各类教师的学历、职称和专业水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八)加快国际化教育步伐

  引导学校在搞好常规教学的基础之上,加强与国内外学校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围绕区作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的定位,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先行先试,取得有益经验,服务全市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九)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努力动员和引导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加快转变职能,为教育发展创造优质服务环境。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安全保卫、疾病预防、普法宣传等工作,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扎实开展各类活动,为教育教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大对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营造尊师重教、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篇二:总工会十四五中期评估报告内容

  

  《xx市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

  中期监测报告

  关注儿童就是关注未来。为促进xx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xx省儿童“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要求,xx市人民政府颁布了《xx市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23年是《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年。为全面了解儿童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正确把握现阶段儿童发展现状,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组织各成员单位,对全市儿童规划做了系统全面的中期监测评估。中期统计监测数据显示,《规划》实施两年多来,全社会对儿童的保护和发展意识日益增强,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儿童健康与教育水平整体提高,儿童事业健康发展。同时,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儿童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一、“十三五”儿童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十三五”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各有关部门强化责任意识,加大经费投入,关注儿童现实需求,在卫生、教育、法律保护等各领域的发展指标进步明显,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儿童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全区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在全市前列。

  ——政府对儿童事业发展投入持续增加。五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38.67亿元,医疗卫生经费累计投入7.05亿元,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累计投入9999万元,防治防疫经费累计投入3786万元。

  ——儿童生命质量明显提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6‰,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分别达到99.33%、99.19%,分别提升了1.06.1.04个百分点;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显著,2020年两项指标均为1.91‰,分别比2010年下降了65.40%、75.80%,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持续领先国家及省目标,稳定保持在99.95%以上。

  ——儿童教育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占全区幼儿园总数比例达70.50%的31所公办幼儿园,均为标准化、规范化的成型园所,其中省级优质园的比率达93.60%且逐年提高。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不仅满足了社区居民需求,还吸引了大量外区生源,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连年100%。建立起低收入家庭、困难家庭子女和“三残”学生入学救助帮困机制,确保该类家庭子女和“三残”学生100%接受义务教育。制定了《进一步做好xx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确保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00%就学。对适龄幼儿每人每年发放2000元助学券,实行学前一年基本免费教育制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小学适龄女童净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均稳定保持在100%。普通高中创新多样发展,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99%。

  ——儿童权利得到切实保护。儿童法治宣传教育持续深化,以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xx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和《xx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条例》为抓

  手,在全区各中、小学100%配备了来自区公、检、法、司专业的法制副校长并建立健全以法制副校长为首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把法治教育贯穿于素质教育之中。儿童司法保护日趋完善,区法院成立未成年人及家事案件审判庭,对没有聘请律师辩护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被告人,给予法律援助,最大限度保护儿童利益。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同期犯罪人数的比例、未成年人刑事作案成员占刑事作案成员比例较“十一五”末大幅下降。

  ——儿童福利保障进一步提高。儿童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儿童医保补助和筹资水平逐年上升。残疾儿童公共服务保障不断完善,0—6岁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率达100%。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建立1个社会儿童求助保护中心和1个区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7个街道未成年人服务中心,每个街道配备专兼职儿童社会工作者,形成困境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化社会化氛围。我区的基层组织中持有证书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人数逐年上升,从2020年142人增加到215年的565人,增长率298%。

  ——儿童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61.73%,全区19所中小学校被命名绿色学校,创建省市级环境教育基地2个。区、街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有率达100%,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实现全覆盖。全区146家家长学校,每年的家长学校培训都达到21.32万人次。儿童食品、儿童玩具及用品抽查合格率、大型游乐设施定期检验合格率均达100%。2020年建成独立的区级儿童图书馆、少儿图书阅

  读活动部3所,儿童图书馆少儿文献数量逐年增长,2020年比2011年增长17.80%。

  总体看来,我区“十三五”儿童事业发展良好,但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问题:儿童发展指标监测体系不健全,出生性别指标没达到目标要求,儿童文化娱乐市场还需进一步净化,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未成年人保护提升空间较大。

  二、儿童发展规划目标实施情况

  《规划》对全市儿童发展确立了六大领域的发展目标。从《规划》中期监测指标数据反映的角度来看,各领域主要目标实施进展顺利,儿童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

  儿童与健康

  “十四五”以来,全市进一步贯彻落实《规划》中提出的儿童健康保健工作目标,保障儿童健康权益,开展健康教育,儿童保健事业朝着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目标稳步推进。

  1、儿童生命质量指标继续改善。2022年,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41‰,比2020年下降1.37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为9.47‰,比2020年下降0.89个千分点。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20年的114.2/万下降到2022年的87.8/万,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均为0.36%,远低于规划5%的控制目标。

  2.儿童卫生保健指标保持平稳。2022年,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由2020年的81.65%上升到85.11%。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

  95.7%,与2020年基本持平。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69.8%,0-36月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0.88%,分别比55%和85%的规划目标高14.8和5.88个百分点。

  3、儿童计划免疫达到较高水平。xx市逐渐扩大免疫接种率,各种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各种免疫规划针对的传染病均得到有效控制。2022年,全市以乡为单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疫苗等基础免疫疫苗报告接种率为96%,比95%的规划目标高1个百分点。

  (二)儿童与教育

  “十四五”以来,全市围绕儿童教育的目标和策略措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提高特殊教育水平。

  1.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促进教育资源满足服务儿童发展的需要。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各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不得低于5%,按公办园同等标准安排普惠性民办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

  2.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统筹考虑城市建设与发展、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及流动人口变化趋势,依法新建配套学校。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向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等倾斜流动,加

  快缩小区域、校际办学条件、师资素质、教育质量上的差距,保障不同群体儿童享有公平优质公共教育服务。2025年全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2025年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

  3.依法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义务教育阶段严格实施学区制和就近入学制度。建立健全适龄儿童信息数据库,随时监测适龄儿童就学情况。政府、儿童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适龄儿童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学校耐心教育和帮助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或变相开除学生。

  4.全面实施儿童素质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青少年人格培养工程,创建德育示范基地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评价体系,着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推进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新优质初中提升工程,重点培育一批前瞻性、示范性、特色性较强的课程创新项目。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内涵提升工程,建设书香校园、科技校园和健美校园示范学校。

  5.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具有xx特色的各类教育办学标准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全面启动智慧教育基础环境提升工程、资源服务提升工程、应用融会示范工程,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探索“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促进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全覆盖,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普及与共享。

  6.推进儿童科技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和社会实践活动,发挥“xx少年宫”、“xx科普报告进校园”等载体作用,加强校内外结合的儿童科普网络建设,建立和巩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儿童科普队伍。继续实施“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办好全区中小学师生科技创新大赛,激发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创新意识。所有符合条件的科技场馆(设施)全面向儿童免费开放。

  7.积极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服务。完善区、街、社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中心(站、室)建设,依托社会办保育机构和三级指导服务体系,为0—3岁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科学的保育和指导服务,不断提高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覆盖率。

  8.完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惠民幼儿园。全面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增量、创优、普惠”三项工程,每1万常住人口配建幼儿园(点)总量不少于12个班,保障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新增适龄儿童入园需求,逐步实现就近入园。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学校举办学前班。不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实行“学前教育强师计划”。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9.完善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受教育保障机制。坚持流入地政府负责为主、公办学校接纳为主,健全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保障机制,确保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完善外来务工

  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改善寄宿制学校学生食堂和住宿条件,满足流动儿童入学需求。

  10.保障特殊群体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有效落实困境未成年人就学资助政策,加快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依托xx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推进2所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试点建设项目,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指导。健全覆盖全体残疾学生的财政资助体系,实现残疾儿童15年免费教育。消除制度障碍,为流浪儿童、具有严重不良行为儿童和未成年犯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深入实施“春蕾计划”和“春蕾圆梦工程”,保障女童平等接受教育。

  11.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初中生毕业后5年贯通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制度,中职毕业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比例达80%。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继续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促进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职业教育。

  12.全面优化师资队伍素质。强化师德教育,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师资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全员轮训制度,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和专业发展水平。加强中小学高层次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名特优教师、校长培训和引进力度。继续加大对幼儿园男教师的免费培养力度,稳步提高男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

  13.建设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安全的友好型学校。建立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保障学生参与学校事务和社区活动的权利。提供有利

  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学习、生活条件和服务设施。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禁止各种名目乱收费。

  14.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加快家庭教育立法进程,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家庭教育工作。加强家庭教育队伍建设,依托智慧xx,开展“科学家教进家庭”网上家长学校,儿童家长每年至少接受2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参加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三)儿童与福利

  “十四五”以来,xx市围绕儿童福利的目标和策略措施,进一步完善现有市级儿童福利机构,提高孤儿福利水平,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2022年末全市共有儿童中心2个,儿童之家54个、开展残疾儿童康复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

  4个、儿童福利机构

  1个,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

  1个;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和服务人数76人、孤儿家庭收养人数7个。

  (四)儿童与法律

  1.完善保护儿童的地方法规和政策体系。建立完善儿童权利保护、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福利、人身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机制。清理、修改、废止与儿童权利保护不相适应的政策。增强保护儿童相关政策的可操作性。

  2.加强儿童保护的法治宣传教育。面向社会、家庭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xx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儿童权利保护的法律法规,广泛开展反家暴、防拐卖、预防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法治教育,提高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保护儿童权利的法治意识与能力。

  3.提高儿童法律素质。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在中小学设置专门法治课。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专任教师能力提高工程,组织开展法治副校长、法治课教师、法治辅导员轮训。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和场馆。加强未成年人禁毒教育宣传,预防和保护未成年人远离毒品侵害。

  4.加强儿童人身权利保护。部门联动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性侵害、拐卖、绑架、遗弃、谩骂、殴打、虐待、照顾忽视儿童和组织儿童乞讨、卖艺、卖淫、贩毒以及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儿童犯罪等严重侵害儿童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犯罪。严厉打击组织、胁迫、诱骗儿童进行恐怖、残忍表演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加大利用亲生子女站街乞讨等行为打击力度。建立健全儿童庇护中心,依法保护儿童的隐私权。

  5.依法查处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力度,禁止任何单位、个人使用或介绍未满16周岁的儿童就业。建立健全违法使用童工的监督、惩罚机制和常态化的举报系统,消除童工现象。严格执行国家对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未成年工的保护规定,禁止安排未成年工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劳动危险作业。

  6.落实儿童登记管理制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出生登记和身份登记的认识,完善出生登记和身份登记相关制度和政策。

  7.消除对女童的歧视,建立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利益导向机制,严厉打击溺弃、遗弃和迫害女童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加大对利用B超等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有效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相关法规政策出台。

  8.加强对儿童财产权益的保护。依法保障儿童的财产收益权和获赠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一定权限内独立的财产支配权,探索建立由民政、教育等部门与银行等金融组织合作的未成年人财产监管制度。

  9.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建立未成年人犯罪预警工作机制,定期发布未成年违法犯罪预警信息。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进行早期介入、有效干预和行为矫治。强化家庭监护和学校教育职责,培育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拓宽教育渠道。强化对未成年罪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别矫治和分类教育,探索开展循证矫正工作。加强未成年社区矫正非监禁刑服刑人员的教育帮扶工作,提高管理教育和矫正质量。

  10.加强和完善儿童法律援助制度。加强法律援助机构和工作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和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及事业单位利用自身资源为儿童提供专业法律帮助,不断扩大儿童法律援助的覆盖面。继续保障未成年刑事案件被告人100%实施法律援助。

  11.推进儿童司法保护制度。依法对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别收戒、羁押、服刑。依法保障未成年被告人合法权益,体现双向保障。落实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探索前科消灭制度,确保未经合法程序和条件,不得查询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信息。建立和完善未成年刑事被告人救助制度,逐步提高涉罪未年人的非羁押率和非监禁率,促进其重返校园和社会。

  12.推动建立和完善适合未成年人的专门司法机构。发挥区法院未成年人及家事案件审判庭的作用,加快建设公安、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专门机构或落实专门人员,推动涉及未成年人案件办理的综合化、专业化。

  13.完善特殊群体儿童发展扶助制度。保障解除羁押、服刑期满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探索专门学校教育和行为矫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保障学生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同等权利。

  14.全面维护离异家庭、夫妻分居家庭儿童的合法权益。督促父母切实履行抚养义务,给予儿童精神关爱,营造充满温暖亲情的心理成长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五)儿童与社会环境

  1、儿童生活的自然环境不断改善。2022年,全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重为78%,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为96%,均比2020年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与2020年持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1.75%,比2020年提高0.25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7.5%,与2020年基本持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率达到100%。自然环境的优化,为儿童创造了适宜的生活、学习和发展环境。

  2、儿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阵地作用,经常组织夏令营、少儿文艺比赛等,为少年儿童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许多图书馆设立了少儿阅览室,部分还开设了少儿网站,建立了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022年,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6个,少儿文献7.8万册。

  (六)儿童与安全

  2022年,我市根据儿童安全目标和策略措施,加强学校和幼儿园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和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儿童安全自救自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注重对家长进行安全培训,家、校(园)携手一致确保儿童安全成长。全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安全教育知识知晓率均达100%。

  三、实施《规划》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十四五”以来,全市儿童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对照《规划》确定的“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与福利、儿童与法律、儿童与社会环境、儿童与安全”六大领域的可量化指标44项,2022年止,有34项提前完成《规划》终期目标。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部分指标完成情况较差

  一是婴儿死亡率较高。2022年,全市婴儿死亡率为9.47‰,虽然比2020年的10.36‰下降0.89个千分点,仍比规划终期目标高0.47个千分点。

  二是中小学校校长持证上岗率低。2016、2022年,全市中小学校校长持证上岗率一直保持在64%的水平,与2020年持平,与《规划》终期96%的目标相距甚远。

  (二)《规划》监测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一是部门配合的程度还不够。《规划》涉及二十多个部门,需要全方位的配合,由于一些部门认识不到位,个别监测成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人员变更时搞不好交接,不能及时地提供本部门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监测工作的开展。

  二是数据来源没有保障。《规划》中提出的一些指标在现有的统计制度中没有相应指标,部分指标尚未纳入部门统计范围,或者有指标没有数据,数据质量不高,造成一些监测指标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影响了《规划》监测的全面性。

  四、“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和监测评估

  (一)组织实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区政府负责《儿童规划》的实施,区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各有关部门机构和社会团体根据《儿童规划》要求,承担落实规划中相应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措施,并逐年进行规

  划实施情况自我评估和监测。区政府妇儿工委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

  2.依法履职,分级落实。区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儿童发展规划,纳入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同步推动。每年提请政府常务会议至少听取1次妇女工作专题汇报,区政府每年召开1次全区妇女儿童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实施儿童发展规划的情况与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3.完善机制,优化环境。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实施规划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制定和实施儿童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坚持领导责任签约、年度报告工作、考核排序公布等制度,坚持项目运作、示范带动、结对帮扶、督查指导,优化实施规划的法规政策环境。

  4.经费保障,强化机构。区政府要将儿童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并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儿童事业发展需要,逐步加大投入。对儿童规划重、难点实事项目要予以重点保障。区妇儿工委办公室要加强能力建设,确保人员编制到位,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5.宣传培训,广泛动员。将《儿童规划》内容及相关法规政策纳入党政干部培训课程,增强领导干部、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实施规划的责任意识与能力。广泛宣传《儿童规划》的目标任务、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以及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及显著成效,营

  造有利于儿童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的社会氛围。确立儿童是规划实施受益者和参与者意识,尊重儿童表达,提高儿童参与,增强儿童自我发展能力。

  6.创新手段,放大效果。开展儿童发展和权益保护专题调查研究,源头推动政策制定出台和修改完善。贯彻国务院相关儿童工作意见,丰富完善针对儿童的公共服务,创造儿童发展的典型经验。增加政府购买服务,吸纳社会组织广泛参与,通过项目运作、举办实事、结对帮扶、督查指导破解儿童发展重难点问题。

  (二)监测评估

  1.强化工作机构和职责。区妇儿工委设立监测评估领导小组,由区妇儿工委有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组织领导监测评估工作,审批监测评估方案和监测评估报告,监督规划执行情况,根据评估结果研究提出相应对策。下设监测组和评估组。监测组由区统计部门负责,负责制定监测统计指标体系,落实分性别统计年度报表,建立分性别统计大数据,开发分性别统计软件,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信息,撰写并提交监测报告。评估组由区妇儿工委办公室负责,相关部门业务人员及专家组成,负责评估工作的指导和人员培训,制定评估方案,组织开展年度评估和中期、终期评估工作,撰写并提交评估报告等。

  2.建立监测和评估制度。区政府和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应将规划监测统计和分性别统计工作列入本地区、本系统年度常规统计制度,纳入各种专项统计调查,及时、准确反映儿童发展的状况和变化。规范并完善儿童工作统计,完善区儿童发展状况年度监测和重点目标

  考核制度,加强儿童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交流、反馈工作。坚持对实施规划情况开展年度考核、打分排序、公开发布制度,促进制定有效干预措施。

  3.坚持定期评审和督导。区妇儿工委认真开展《儿童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各成员单位及各街道妇儿工委每年向区政府妇儿工委和区统计局报送实施《儿童规划》的年度统计报表和监测评估报告,向区妇儿工委提交年度实施规划工作报告,区妇儿工委向市妇儿工委提交评估报告。同时每年公布重点指标监测及排序情况。区、街妇儿工委将规划实施中的实事项目、重点工程纳入区政府专项督查,推动重点问题的解决。鼓励区、街妇儿工委引入第三方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评估。全区2023年进行中期评估,2025年进行终期评审。

篇三:总工会十四五中期评估报告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四五建设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根据《关于印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四五”建设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

  知》要求,针对实际,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规划落实情况

  1.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我市现有图书馆、文化馆、文物所各1个(文化馆、图书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

  9个,平均面积464平方米;有村(社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个,有

  村文化大院26个,镇级文化活动广场8个,村级文化活动广场86个,构建

  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十分钟文

  化圈。

  文化馆、图书馆新建项目作为自治区60大庆献礼工程,预计2018年底

  前完工。2023年争取自治区文化厅专项资金167万元对全市各镇(街道)

  文化站进行标准化达标建设。支持各镇打造高标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

  了农民大舞台、排练厅、非遗展厅,安装了健身器材,配备了图书、音响、电脑等设施设备,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坚实保障。积极筹措资金144万

  元为全市9个综合文化站、25个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配置电脑193台,为

  53个文艺团队、文化大院配备拉杆音响、乐器、服装等设施设备。

  2.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村留

  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依托公园、文化

  广场、老年大学、镇村敬老院等阵地,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众

  免费开展文化演出、排练、文艺辅导、书法培训等活动。图书馆设置少儿阅

  读室,充分发挥图书流动车作用,常年坚持为辖区偏远学校、移民村学校、军营、社区和宗教场所开展图书流动借阅、送电影下乡、送文化资源下乡等

  活动,流动图书车全年下基层30余次。建立农民工图书室,开展图书阅读活

  动。积极开展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预约送书”、“上门送书”等活动,实现了各类读者享有平等阅读的机会。设置残疾人阅览室,视障读者提供音

  像资料,让盲人读者享受与健康人一样的阅读权力。文化馆以划片包镇的形

  式,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3.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我市以大型活动和传统节日为契机,充分发挥

  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开展面向基层的“广场文化”“送戏下乡”“文化周”等系列活动,2021年共开展各类演出293场次,实现镇、村、社区演出全

  覆盖。2022年元旦、春节积极组织开展举办大型话剧、个人独唱音乐会、“群

  英荟萃”业余文艺团队节目汇演、戏曲展演、书画展、“春之韵”新年音乐

  会、“百花迎春”歌舞晚会等文化活动。其中市演艺公司组织的大赛共计演

  出8场次,决赛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在线观众超过8万人次;戏曲展演共

  计演出16场次,观演群众累计超过60人次。并结合当地的民俗和地方传

  统,举办和指导群众开展各类文化展示活动,其中举办送春联下基层活动,组

  织书法家开展为企业、乡村、社区送春联活动;举办全市社火比赛;举办“欢

  乐送基层”优秀节目巡演;地方戏曲秀、优秀影片展映农村电影放映)及新书

  展销等活动。其中社火共计演出20场次,观演群众累计4人次;送欢

  乐下基层演出23场次,观演群众累计65人次;地方戏曲秀7场次,观演

  群众累计42人次。通过文化惠民活动,在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节日

  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宣传和培育了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一是阳光文化服务深入人心,以“十百千”文

  艺人才培训工程为抓手,在每周二、四上午开办视唱练耳、乐理、器乐知识

  培训,为基层文艺骨干、各机关单位文艺爱好者、少儿、老年人等群体提供

  学习平台。二是民

  族民间文化广泛普及,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的传播和普及,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选择市职中、四中、汉坝小学等10所学校作为“戏曲进校园”试点,选派国家一、二级演

  员共5位同志在学校开设戏曲辅导班,每周定时教学。2021年开展“戏曲进

  校园”演出13场,让孩子们不出校门就能欣赏到经典戏曲演出。三是精准文

  化服务扎实推进,针对移民村等特殊人群精神生活贫乏的问题,组织开展了

  趣味运动会、手工培训、送戏下乡等各类文体活动30余场次。实施“结对子、种文化”工程,开设了合唱、书法、绘画、舞蹈等兴趣班,累计参与培训学

  生近3人,扎实推进了贫困乡村、留守儿童、少数民族聚集地文化艺术知

  识的普及,促进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四是广场文化红红火火,依托我市银河广场、新百商业中心广场、、镇村文化广场等阵地,为群众免

  费开展文艺演出,青秀园广场每天有演出,新百商业中心广场1周1场次,镇村1月1场次,实现了广场文化天天乐、周周新、月月有。

  5.

  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图书馆、文化馆均已建成电子

  阅览室,图书馆数字化系统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网站均具有信息发布、公众服务、线上活动、视频浏览、信息咨询等功能。镇(街道)文化站电子

  阅览室、wife实现全覆盖,下载安装数字资源库总量达1TB,可直接访问电

  子图书、视频、讲座、电影等资源,不断提高远程数字文化服务能力。

  实施广播惠农工程,建立市级广播指挥中心1个,设立指挥分中心2个,同广电传媒集团公司合作,大力实施农村宽带网项目,网络通达率为1%。

  在8个镇,51个行政村开通了有线电视,可以免费收看166套高清节目,受益农户2.7万户。

  6.

  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基层为重点,通过开展以黄河文化周、百花奖文化艺术节、十百千文艺人才培训工程等品牌文化活动为载体,强化

  对各点的辅导、培训功能,逐步提升各种文艺人才表演技能和水平。培训对

  象涉及社区、农村文

  化站点文艺骨干、企事业单位文艺骨干、军营、校园文

  艺骨干、民间文艺团队、文化大院文艺骨干等;培训内容:美术书法、摄影、舞蹈、声乐、器乐、戏曲、花儿等12个门类。

  针对城市区域艺术人才的培养,主要根据各自团队艺术优势和特色,采取

  “点菜单”方式进行辅导、培训。比夕阳红、老年大学等自乐班、结合不同

  需求,分别在美术、书法、舞蹈、器乐等领域,进行一对一培训,年均举办

  各类培训班40期,参训人员累计达22余人,由于近年来群众喜爱的广场

  舞、健身舞、交谊舞等娱乐活动日趋多元化,文化馆馆利用清秀园、银河等

  文化广场,派专人负责组织、提供设施、展示、演出平台、分类指导等方式,形成周周小活动、月月大活动的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常态化,年均开展各类

  文化演出活动累计120场次,这些演出活动当中,大部分都是来自经过培训

  的城市各业余文艺团队的节目,从而使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基

  础更加牢固。

  针对农村区域艺术人才的培养,结合青铜峡市“十百千”文艺人才培训工

  程,文化馆组织文艺骨干划片包镇,针对全市各社区、乡镇、村文化示范点、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等文艺骨干,实行集体和蹲点的方式,先后举办广场

  舞、健身操、声乐、器乐、美术、书法、摄影、非遗等内容各类培训班36期,每期7天,参加人数累计达到2235人,推广的舞种组合9个并进行汇

  报演出。活动开展3年以来,为各镇培育了各类文艺骨干13余人、秧歌、社火队13个、健身操队40个。目前,这些基层骨干在全市各个社区、乡镇、村等文化广场每天利用闲余时间坚持跳广场舞,成为我市一道靓丽的文化风

  景线。

  结合免费开放职能发挥。组织社会中坚力量,常年为农民工子女、残障

  少儿、下岗职工子女举办公益性艺术培训班,近年来分别在舞蹈、美术、书

  法、器乐、声乐、戏曲、摄影等领域艺术初级培训,年均累计各类艺术培训

  班30期,培训艺术人才2人,特别是常年为老年大学免费培育声乐、美

  术培训班40期,培训学员近2人。

  7.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机制。我市每年购买市文化演艺公司文艺演出

  1场次,实行菜单式点单服务。主动对接承办中国戏剧节、自治区级以上

  专业艺术团体演出,为中小学生提供公益半价电影,特别是“拜水青铜峡?感

  恩母亲河”大型实景演出和引黄古灌区申遗成功晚会,打响了黄河文化名片,也为老百姓送上了精美的文化大餐。积极探索农村(社区)业余文艺团体管理

  扶持模式,制定出台《全市星级民间业余文艺团队文艺演出扶持办法》,对全市

  范围内的农村(社区)业余文艺团体进行摸底,从中筛选出规模较大,演出

  质量较高的团队,实行指令性演出、公益性演出,通过购买服务每场补助20元的方法鼓励各文艺团体到农村演出83场,使基层群众在家门就能看到精

  彩演出。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不足。由于地方财政的困难,财政基本上只能保证人

  员工资和文化事业单位的基本运转。大部分镇的公共文化经费未列入财政预

  算,其文化活动经费属于被动支取,从而导致基层在开展文化活动中,往往

  遇到有事无人干、有人无钱干的尴尬局面;社区(村)在开展文化活动时,只能靠跑单位、拉赞助,困难很多,开展活动很不容易。有时,基层文化人

  员付出了辛苦却得不到理解,遭遇冷嘲热讽。二是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

  长专职的少,大多都是身兼数职,没有把精力和心思放在文化工作上;其次

  各镇专业文化人才欠缺,在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品牌的打造上有所欠缺。

  文化服务工作专业性强,乡镇既懂管理又懂业务的文化站长基层缺少文化活动

  编导人才和各艺术门类的专业人才同时,传统民间艺术出现青黄不接和断层现

  象,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有的项目已经濒临消亡,急需

  培养传承人。

  三、下一步打算

  (一)建立有效的公共文化管理机制。一是加强全市公共文化发展的统筹

  与协调,进一步明确市、镇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加

  快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增强文

  化服务实效等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二是切实承担起管文化和办文化的主体责任,组织协调各级文化部门进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维护文化市场稳

  定,为基层群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三是加强资源整合共享。充分发

  挥已建或已配置的文化场地、设施的作用,要让群众共享文化惠民带来的实

  惠。

  (二)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完善人才培养使用体制机制,加

  强文化服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二是

  切实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落实编制,稳定基层文化队伍,培育基层文

  化骨干。三是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展,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四是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

  伍,建立文化志愿者的选拔、培训、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大学生、高素质

  的退休人员参与公益性文化服务。

  (三)加大资金保障投入力度。一是加大图书馆图书购置力度,达到人均

  占有图书0.6册的目标任务。二是加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投入,用

  于购置电脑、图书、音响、乐器等器材,完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

  施。三是继续对外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确保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学校及其他事业单位文化体育场馆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四是支持开展农村

  重大文化活动。加大对举办农村业余文艺团队演出等农村文化活动的资金投

  入。五是加大财政对农家书屋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农家书屋建设实现真正

  意义上的全覆盖。

  (四)拓宽资金投入思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大,见效慢。针对

  当前财政压力大的现状,扩宽资金筹措思维,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一方面适

  当加大财政投入

  力度,保障一些必备的文化服务工作经费;另一方面根据工

  作性质,综合捆绑科普、法治宣传、留守儿童教育、移民等相关项目经费,减轻财政配套压力,采取奖补的方式,激发民间投入。同时,要大力鼓励企

  业赞助和社会有知之士捐赠,缓解资金投入困难。对一些公益性的文化活动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灵活转移一些财政投入压力。

  (五)加强服务绩效监管。改变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普遍存在的“重

  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对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把考评结果与组织选才用人、中央文化专项资金拨付挂钩。组织文化、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文化专项资金使用的审计和监管,督促专款专用,发挥

  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篇四:总工会十四五中期评估报告内容

  

  养老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

  根据省、市“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部署,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对规划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综合评估。评估报告按照“从宏观到微观、逐层深入”的分析思路,全面分析了“十四五”中期养老事业发展情况,从居家和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医养融合发展、社会组织服务与人才、老年福利保障等多维度,对规划中期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估,对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预测和展望,同时也指出了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规划中后期实施的相关政策优化措施。

  二、《规划》中期实施进展总体顺利

  “十四五”以来,积极应对老年人口快速增加、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等新情况、新问题,以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围绕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推进《规划》》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实施,全市养老服务设施总量、服务供给能力、服务功能水平持续增长。截至目前,全市养老床位总数已达7万张,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达到42张,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到42%,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52%,达到了“时间过半、完成过半”

  的规划实施进度要求。

  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更加完善,积极推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60岁以上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万人,参保率达到100%。老年人社会福利待遇和社会救助制度更加完善,困难老年人得到及时救助。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区建成投入使用20家养老机构,养老床位4500张,养老机构入驻老人1800人,入住率52%。建成并投入运营助老大食堂20处,新建20处,实现了60岁以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创新推进。以满足社区居家老人养老需求为目的,加快发展

  “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制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基本试点任务和特色试点任务,并纳入市级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实施方案》和《“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围绕“三助一护”(助餐、助洁、助医、远程照护)开展服务,实施“社区嵌入式、中心辐射式、统分结合式”模式建设,全面实现城区半径1。5公里内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互联网+居家养老”样板。

  城乡社区(村)养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已建成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50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

  照料中心(站)200个,今年还将新增“互联网+居家养老”社区嵌入式和中心辐射式服务网点50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5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站)100个。按照社区老年人服务站覆盖1个社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覆盖2-3个社区的规划目标,已提前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也已达到52%。推进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通过购买服务、服务补贴等方式,聚合养老服务社会资源,整合为老服务加盟商1000余家,先后引入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运营管理,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运营情况进行监管,社会化运营率将达到50%以上。

  老年人健康服务支持体系进一步健全。建立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医疗卫生机构800家。其中,三级综合医院2家,三级中医医院2家,二级综合医院2家,二级中医医院2家,镇(街)卫生院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0家,村(居)卫生室700家;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急救指挥机构各5家,妇幼保健院(所)5家,专科疾病防治站(所)5家;民营医院10家,诊所、医务室和门诊部15家。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8000张,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6500张,民营医疗机构1500张。

  医养融合发展提升养老护理水平。积极推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探索推进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日间养老医疗服

  务、开设老年康复床位和托管养老机构医疗业务等多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重点扶持以护理院为代表的一批医养结合型机构发展。目前,已有5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老年康复床位,设置老年康复床位2000余张,50余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点,10家市区级公办养老机构均可提供医养结合服务,90%以上的养老机构与卫生服务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护理型床位达到2万张,为养老服务提供了医疗保障和支撑。

  老年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有老年大学20所,学员5000人,95%行政村(居委会)建立了老年学习点。加强老年教育协会建设。成立了区老年教育协会,镇街分别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或老年教育负责人担任会长的镇街老年教育协会,形成了区、镇街设有老年教育协会,新型社区设有校委会的三级老年教育组织网络。广泛开展老年远程教育,各镇街建立了老年大学,部分社区建立了老年学校。积极开展远程老年教育,形成了覆盖全区的老年远程教育网络。

  养老服务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制定出台《关于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推动养老与金融保险、家庭服务、人才培养、医药保健等相关行业交流融合。积极推动智能穿戴、自助体检设备等多种养老创新产品,有效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在的推广应用。依托特色园区,鼓励引导相关企业集聚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生物产业基地园区产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实现大健康产业综合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

  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制定实施《老年宜居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宜居社区、幸福养老”主题,通过老旧社区改造、建设社区为老服务平台等举措,十四五以来,创建300个老年宜居社区。落实创建资金2亿元,完成300个老年宜居社区创建,实施“老年人配餐中心”“扶一把工程”等社区惠老助老项目1000个,社区适老化改造3000处,显著提升了社区老年友好和宜居水平。今年将再创建100个老年宜居社区,今年底将按计划完成设定的目标。

  老龄福利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十四五以来,制定出台了《高龄津贴发放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改革高龄津贴和老年证办理工作,推动权限下放、费用减免、时间提速,实现了老年证办理和高龄津贴发放网上帮办、服务到人。办理老年证15万张,向18万名老人发放高龄津贴2亿元。制定《养老服务对象评估办法》,将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养老服务需求等进行调查评估或评判,作为政府为老人购买服务、发放专项补贴的依据。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为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市区每年落实资金4000余万元,为5000多名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护理服务。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已建成投入使用5处区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10处镇街综合文化站、80处新型农村社区文化中心、100处农村特色文化体育广场、50处图书馆分馆,建成投入使用老年人活动中心300个、老干部活动中心8个。老年人可就近到社区

  文化活动中心读书、看报、参加棋牌比赛、健身娱乐等。积极发展老年文体组织。建立老年体育组织60个,建立老年文艺组织100个,参加人员2000人;成立中老年文化艺术促进会,定期开展老年文化艺术比赛、文化艺术联谊会等活动,受到广大老年人的热烈欢迎。100个行政村(居委会)建立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开辟了适宜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三、《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截止目前,《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实施进展顺利,但在《规划》的推进实施并非尽善尽美,还存一些制约养老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规划》后期任务依然艰巨。

  (一)养老服务区域发展不平衡。受城乡差别、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不同城区在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不平衡的状况。如在养老机构方面,中心城区养老机构大多“一床难求”,新城区养老机构入住率偏低。在推进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方面,城市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的社会化运营率较高,但在新城区特别是偏远乡村地区,受地域偏僻、老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社会企业和组织大多不愿承接运营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

  (二)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公办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总体较好。社会办养老机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受经营规模、场地设施、资金投入、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因素制约,在服务质量、内部管理、消防安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全市每年关停整改的社会办养老机构有10余家。农村福利院在全面提档升级后,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提高经营发展活力。

  (三)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业总体属于微利行业,回报周期长,对社会力量缺乏投资吸引力,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激励措施还不够健全。如现有的社会办养老机构、社区养老院,大多规模不大,90%以上的经营场所是租赁事业单位闲置房屋或民房,不敢加大投入,中心城区的养老机构还经常面临拆迁问题,拆迁后重新选址困难。

  (四)养老服务队伍和基层民政工作力量需要加强。受行业环境不稳定、整体薪酬水平偏低、发展空间有限等因素影响,养老护理员等服务人才总量偏少,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性不强,流动性高,养老机构存在“招人难、留人更难”的问题,难以满足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基层民政工作队伍方面,与日益繁重的养老工作任务相比,区民政部门、街道(乡镇)民政办专职工作人手不足,工作负荷较重,人员稳定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养老事业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五)老年人群的养老消费意愿总体偏低。老年人口一方面总量大、增速快,一方面又具有“未富先老”的特征。据人社部门平均数据,全市150万老年人中,110万老人的职工社保(退休金)平均为2850元/月。受传统观念影响,老人对购买社会化养老服务的认

  同度也偏低,据问卷调查,明确表示愿意购买社会化养老服务(即愿意花钱请人照顾)的人数比例只有15%,愿意补贴购买的20%,明确表示不愿意的占55%。老年人群总体收入水平偏低,对购买服务的认同度不高,难以形成有效的养老服务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服务业发展。

  四、《规划》中后期完成情况预测分析

  虽然面临上述困难和问题,但“十四五”中后期推进规划实施也有以下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对事关民生福祉的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也承担着多项全国养老改革试点任务,这些都为推动养老事业发展、落实《规划》目标任务提供了根本保障。二是对养老事业的投入保障力度不断加大。随着加快建设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市、区两级财政对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对支持社会养老事业发展的补贴力度都在不断加大,为《规划》中后期目标任务的落实提供了财力保障。三是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的程度在不断提高。面对广大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和组织开始投入养老市场的开放和服务,加之政府对养老服务业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市场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环境支撑。

  从总体上预测,《规划》中提出的养老床位、千人床位数、护理床位比以及城乡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等主要指标,具备了到2025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的良好基础,不需要进行中后期指标调

  整。

  五、《规划》中后期实施推进措施

  从《规划》前期完成情况看,各主要指标、主要任务基本上达到了规划进度要求,为中后期完成规划要求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十四五”后半期,面对全市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的现状,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养老事业发展的工作要求,切实解决《规划》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统筹规划、政策保障、资金扶持、培育市场、宣传发动等多种途径,营造更加良好的养老服务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快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努力促进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一)加强统筹规划,推动《规划》目标有效落实。发挥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调度作用,加大部门协调力度,强化市级统筹能力,实现市区之间、中心城区和新城区之间养老事业协调发展。有效利用绩效考评、政府实事办理等工作手段,依据《关于推进养老事业产业发展目标的考评计分办法》,将养老床位、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养老机构质量提升、政府购买为老服务等指标下达各区,推动《规划》重点指标任务有效落实。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薪酬待遇、拓展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专业护理人员加入养老服务队伍,同时充实基层民政工作力量,为《规划》中后期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二)完善政策保障,提升老年人群消费能力。改革创新养老保

  障政策,制定出台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补贴办法,提高老年人群的养老服务购买力。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政策,将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社会办养老机构纳入医保定点体系。完善土地保障政策,为养老服务设施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学习借鉴省内外城市长护险制度试点经验,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长护险制度,减轻老年人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

  (三)加大财政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健全完善养老服务激励政策,制定扶持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政策措施。对参与“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助餐服务等养老服务的社会企业和组织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培育一批专业为老服务社会组织。鼓励社会资本开设老年、康复、护理等医疗机构,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为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四)积极培育市场,广泛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制定适合实际的养老产品、养老服务优先发展目录,探索发展“商养结合”社区商业模式,鼓励各类社会主体以多种方式兴办为老服务实体。优化养老服务业发展环境,通过政策扶持、政府购买等办法,重点扶持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整、服务功能完善的创新型养老服务企业,打造品牌优势明显的养老服务企业和组织,提升养老服务业水平。

  (五)弘扬敬老风尚,营造关爱老人浓厚氛围。通过报纸、电视、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有关养老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精神,大力弘扬敬老、养老、爱老、助老、孝老传统美德,强化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识,组织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和广大市民等各方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形成市场、社会、家庭和老年人各尽其能、多方协同的发展格局。

篇五:总工会十四五中期评估报告内容

  

  【最新】一份合格的资产评估报告应该包括哪些内容-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一份合格的资产评估报告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一份合格的资产评估报告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请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

  一、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标题及文号;

  (二)声明;

  (三)摘要;

  (四)正文;

  (五)附件。

  二、评估报告的声明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注册资产评估师恪守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原则,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的规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提醒评估报告使用者关注评估报告特别事项说明和使用限制;

  (三)其他需要声明的内容。

  三、评估报告摘要应当提供评估业务的主要信息及评估结论。

  四、评估报告正文应当包括:

  (一)委托方、产权持有者和委托方以外的其他评估报告使用者;

  【最新】一份合格的资产评估报告应该包括哪些内容-word范文

  (二)评估目的;

  (三)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

  (四)价值类型及其定义;

  (五)评估基准日;

  (六)评估依据;

  (七)评估方法;

  (八)评估程序实施过程和情况;

  (九)评估假设;

  (十)评估结论;

  (十一)特别事项说明;

  (十二)评估报告使用限制说明;

  (十三)评估报告日;

  (十四)注册资产评估师签字盖章、评估机构盖章和法定代表人或者合伙人签字。

  【最新】一份合格的资产评估报告应该包括哪些内容-word范文

  以下文字仅用于测试排版效果,请使用时删除!

  当撩开窗的刹那,当推开门楣的倥偬,当抬头仰望天空时刻,秋阳光芒,总是令你防不胜防,把它光和热,幻化成清晰影子,将你打得,招架难熬,只有默默承受,从早到晚,变为它之囚徒,渴望于之脱逃。

  但它还是温情脉脉,一早一晚,总会搅起微凉,让一丝丝风儿,轻轻吹拂,漫过肌肤,沁入骨髓,透进心灵,将凉之感觉和寓趣,成为相伴你欣慰舒朗。

  在艳阳的秋高气爽,正以闲情逸致放飞畅想,思绪飘零,以平生芳华,一颦一笑,走出蜗居,到大自然里,旅游行走,穿街过巷,沟过河,感受秋的五彩缤纷,树木,植被,丛林,蒿草,河流,山川,田园,……一切只要人能寻觅处所,均可潇洒而去,而非徒走过场。

篇六:总工会十四五中期评估报告内容

  

  中期总结评估报告

  中期总结评估报告【1】

  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总结

  20XX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长沙市十二五整体规划纲要及劳动保障专项方案精神,坚持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克服经济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破解工作难题,创新工作举措,全面推进人社各项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其中多项指标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一、十二五规划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1、努力实现城乡充分就业。

  20XX年-20XX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2.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均控制在3%以下,零就业家庭保持100%动态清零。

  (十二五规划指标任务为每年新增10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以下,零就业家庭100%清零)

  2、劳动者素质整体提升。

  20XX年-20XX年上半年,全市职业培训44.89万人,农村转移培训14.09万元,创业培训7.82万人,高技能人才培训2.25万人。

  (十二五规划指标任务为职业培训100万人,农村转移培训30万人,创业培训5万人,高技能培训5万人)

  3、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截止20XX年6月底,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0.7万、149.11万、96.4万、120万和99.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90万、513.32万人。

  (十二五规划要求各项保险参保覆盖率达到95%以上,目前暂未启用此统计口径)

  4、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截止20XX年6月底,全市稳定就业的劳动者劳动合同签订率在98%以上,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91%。

  (十二五规划要求劳动合同签订率100%,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90%)

  二、主要措施及亮点

  (一)创业就业整体联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一是就业扶持政策逐步健全。

  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就业扶持政策的前提下,我市从实际出发,在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创业扶持、公益性岗位开发、就业困难援助等方面加大了就业扶持力度,构建了以“七补两贷三扶持”为核心的较为完整的就业政策体系,被人社部誉为“就业政策的摇篮”,列为首批“全国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城市”。

  20XX年至20XX年上半年,全市共争取各级就业专项资金6.74亿元,为推进我市就业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是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形成。

  近年来,我们从平台建设、队伍保障、信息化管理服务等方面着手,打造了覆盖城乡、层级清晰、功能互补的服务模式。

  市、县区分别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全面提供就业指导、职业测评、政策咨询、求职登记、招聘服务等公共就业服务。

  20XX年至20XX年6月,全市共举办招聘会1134场,提供岗位97.49万个,进场求职人员达92.41万人次,17.54万人达成就业意向。

  全市104个乡镇、80个街道、618个社区、1248个行政村均建立了基层工作平台,组建了2800多人的协管员队伍,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城乡居民家门口。

  三是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较好解决。

  近年来,我们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问题,全力组织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月、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服务活动,积极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平台,为用工单位和求职人员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

  截至6月底,全市共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10.9万本,认定就业困难人员7.3万人,累计帮助6.2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其中近1万人在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连续七年实现100%动态清零;建成各类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324家;积极开展跨区域劳务协作交流,以产业经济发展为依托引导农民就地就业,新增农村转移就业14.36万人。

  四是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近年来按照国家创建创业型城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创业之都的决策部署,我市建立健全了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创业服务、孵化基地等一体化的创业扶持体系,扶持建立创业基地102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项目14个、个体经营项目53个,20XX年以来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9亿元。

  20XX年,长沙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五是技能人才培训全面推进。

  深入开展职业培训年和百城技能振兴专项活动,坚持以订单式培训、岗位培训、校企合作培训、送培训下乡等方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20XX年以来,全市职业培训44.89万人,职业技能鉴定14.39万人。

  出台全市高技能人才开发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步入快车道。

  (二)城乡社保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服务创新完善。

  一是政策体制更加健全。

  近年来,我市以五险为核心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率先在中部地区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解决了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并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待遇水平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对接;率先在全国完成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并轨,启动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医疗保险;出台了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五七工”和“家属工”的养老保险参保问题;工伤保险实现所有职业人群全覆盖,生育保险制度逐步完善。

  二是待遇水平逐步提升。

  完成企业退休养老金第九次调待,调待后全市人均养老金达1662元,市本级达1826元;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20万元,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7%,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支付最高限额调整为10万元,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2%。

  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范围不断扩大,建立了失业金上调与物价挂钩的联动机制。

  率先建立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今年达到每人每月90元,十二五末期将达110元。

  三是经办服务创新完善。

  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年底将实现全市范围内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即付即补。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工作在全市全面推行,我市该项工作经验被人社部在全国推广。

  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失业认证

  “人脸识别+活体检测”工作,今年还将推行使用失业人员自助签到一体机。

  采用网上银行开展养老金发放工作,与银行签订网银服务协议,通过网上银行将养老待遇直接拨付到每一位退休人员的账户。

  社会保障卡发行前的准备工作全面完成,五险统一征缴模式、退休人员自主选择银行领取养老金模式在各区县(市)全面普及。

  四是维护社保基金安全。

  修订完善《长沙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基金监管责任,规范基金管理行为,并提请市政府修订发布。

  出台《长沙市规范用人单位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行为若干规定》,强调五险统一参保、统一征缴,建立制度规范用人单位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20XX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险欠费及滞纳金清缴行动,共追缴欠费4.8亿元。

  (三)人才引进工程持续开展,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实施大规模引才计划。

  实施引进国际高端人才“313”计划和引进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计划,累计引进国际高端人才101人,团队17个,引进各类优秀青年人才一万多人。

  20XX年我们正制订新一轮国际高端人才引进计划,进一步加大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

  二是人才服务工作有序推进。

  实施了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2009-20XX年累计拨付引进国际高端人才专项资金1.2亿元,拨付引进储备青年人才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

  组建了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办事窗口,建成了长沙市国际高端人才和专家数据库。

  目前正全力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引进的优秀青年人才择优录用到市直事业单位的工作。

  全市已有31家高新技术企业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XX年以来,做好了近14万人的执业资格考试报名、组考及评审工作,申报7名专业人才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选。

  全力开展引智工作,成功申报省级引智项目立项88个,国家级引智项目36个。

  三是人才市场功能显著发挥。

  健全人才市场体系,通过市场优化配置,引导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市人才市场共举办招聘会415场,参会单位37798万家,提供职位约64万个。

  组织各园区企业赴广州开展系列招聘活动,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对接,进一步在高校建立分市场或工作站,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四)公务员管理规范有序,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公务员考录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逐步取消地域、学历、性别、身体条件等限制,探索从基层和生产一线优秀工人中招录公务员的途径和办法。

  20XX年以来先后面向社会计划考录1322名公务员,严格实施全市集中面试、面试考官持证上岗、异地交流、临时抽签分组等制度,打造阳光招录品牌。

  加强考核奖励综合管理,严把市级表彰活动审核关,全面铺开全员绩效考核工作,深入推进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全市公务员信息数据库。

  二是公务员培训和考试工作屡创佳绩。

  抓好公务员“四类培训”,将“新三观”教育纳入培训必修课,培训经费纳入部门财政预算,各类培训人数超过7万人次。

  举办7期“公务员大课堂”,特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登台讲授,多个高端培训项目被部、省纳为示范培训班。

  组织各类招录类、职称类、职(执)业资格等各类人事考试共130项、报名24.5万人次,多年来一直保持了人事考试“零事故”记录。

  三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妥推进。

  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首批纳入实施范围的227家市本级和1256家区县(市)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人员聘用及认定等工作全面完成。

  稳妥推进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以政府名义出台了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

  四是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创新开展。

  坚持

  “三公开一监督”原则,改革军转安置办法,修订了计划分配团职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营职以下及专业技术军转干部考试考核安置办法,进一步提高了考核量化计分的科学性,全面完成省里下达我市的724人军转安置任务。

  全面落实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报请市政府审核通过企业军转节日慰问、医疗救助新标准。

  (五)劳动者权益维护有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一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断健全。

  启动全市劳务派遣单位和劳务派遣用工单位的清理调查工作,截止6月底,全市有劳务派遣机构200家、派遣员工68403人,派遣用工单位490家、用工34620人。

  继续加大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力度,全市各类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稳定在98%以上。

  以机关事业单位编外工作人员的工资审批为契机,加大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实施力度,目前市本级累计有7万人次进行了劳动用工备案。

  二是监察执法水平显著提升。

  组织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清欠、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日常巡视检查、禁止使用童工、妇女合法权益保护等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20XX年以来,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受理并处理举报投诉5466起,为7.5万余名劳动者追回工资和押金1.5亿元,举报投诉案件法定时效内结案率100%。

  三是劳动争议调处机制不断完善。

  成立运行长沙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加快各级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我市街道(乡镇)调解组织组建率达70%以上,50%以上的案件可以在基层调解组织处理。

  20XX年以来,共办理劳动争议案件14070件,立案受理5155件,案内调解成功率将近40%,到期结案率达到98.5%,有力地维护了稳定和谐的劳动人事关系。

  (六)基层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一是城乡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

  20XX年,全面启动农村就业社保信息维权全覆盖工程,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农村行政村人社服务平台,1256个农村行政村均建立了相关机构并配备了1-2名专职或兼职的协理员。

  20XX年,我市将进一步实现城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全覆盖,并逐步实现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目标。

  二是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速。

  就业、社保、医保等管理系统升级完善,网上信息查询、政策咨询和业务在线办理全面实现,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网络全面覆盖到街道、社区,我市被评为金保工程建设全国示范城市。

  城区所有社保业务全部实现统一软件、统一流程、统一数据。

  目前,我市正探索社会保险、就业和人事人才几大系统间基础数据的整合方法,努力实现“同人同城同库”。

  三是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人社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精减,行政执法、行政收费规范有序,行政许可项目全部实现在线办理,行政效能明显提升。

  政务公开机制进一步健全,所有经办业务和行政审批项目全部放入政务大厅办理,基本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我市社保经办服务大厅被评为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单位。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尽管近年来我市人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十二五规划的任务指标进展顺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与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距离。

  具体体现为:

  (一)就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用工需求总量和用工需求率有所下降,20XX年我市企业用工需求总量、用工需求率分别为24万和17.4%,较20XX年分别下降2万和3.3个百分点。

  驻长高校(含高职院校)毕业生数达22.4万人,长沙户籍高校毕业生达2.7万人,长沙作为省内大学生择业的首选地,就业压力非常大。

  很多劳动者就业观念落后,理想和现实错位,“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有待进一步普及。

  同时,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短时间内难以破解,我市企业中级和初级技工需求量占全市用工需求总量的47.5%,而现有从业人员中,中级和初级技工仅占12.7%,存在较大的用工缺口。

  (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一是《社会保险法》的政策配套尚未完善,涉及病残津贴、调待机制、制度衔接、覆盖范围等重要内容的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尚未明确,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

  目前我们正抓紧与部、省厅衔接。

  二是社保资金压力大。

  近年来,随着企业社保待遇的连续调整,我市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呈刚性增长,与此同时,基金征缴的欠费问题,严重制约了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

  另外,随着我市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被纳入征地社会保障的农民越来越多,由于人多地少以及征地社会保障成本逐年增加,促使社保基金面临着巨大支付压力。

  (三)引才政策有待进一步延续。

  我市2009年起实施的两大人才引进工程取得了良好的引才效果,但20XX年政策到期后一直没有出台新的引才政策,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尤其是园区和企业的发展均急需引进大量的高层次人才,迫切期待我市尽早出台新的引才政策。

  (四)劳动维权仍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企业用工和劳务派遣不规范,工资收入水平偏低,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屡禁不绝。

  而机关事业单位尤其是园林环卫部门,涉及到大量职工未参加社会保险,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存在很多隐患。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全力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是继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就业工作,抓好就业政策和就业观念的普及宣传,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二是积极争取部、省、市各方支持,落实上级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就业资金,统筹安排发放就业资金,确保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

  三是进一步强化就业援助服务,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尤其当前要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放在首位,广泛开展“送岗位、进校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等活动。

  四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推行精细化管理服务。

  五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税费减免、孵化基地等创业政策,及时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跟踪扶持。

  (二)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进一步梳理现行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政策,抓紧与省厅衔接,确保现行制度与《社会保险法》相对接。

  建立工伤认定、待遇享受公示制度,强化工伤医疗现场监控,加大对交通事故、意外伤害事故、县市区疑难事故的调查力度。

  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一村一策”的方法解决城中村改造转户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二是深化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巩固和扩大单病种包干付费方式成果,积极探索总额预付结算办法和按人头付费办法,逐步实行医保基金区域预算包干预付制,逐步实行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综合医疗费用结算方式,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上涨。

  三是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力争将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重点做好城乡居民、农民工、非公企业职工的参保工作。

  四是全面加强基金监管工作,完善和落实基金风险防控机制,及时开展基金使用情况检查,完善基金监管和反欺诈制度,全面推行非现场监督,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三)全面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总结“313计划”的成功经验,制定出台新一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研究实施细则和资金管理办法,推动新一轮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

  青年人才引进方面,今年将重点做好引进优秀青年人才择优进编的具体实施工作。

  二是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建设,探索建立我市外国专家、高端人才、海归人员一站式服务机制。

  完成长沙人才网和市人力资源网的功能整合和升级改造,建立国际高端人才、优秀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的信息数据库。

  三是全面推进技能振兴专项活动和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实施,组织好技能大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评选工作,推动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创新发展。

  四是严格落实职称评审政策,进一步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实现继续教育工作与职称评审工作的互动深入发展。

  加强博士站管理,做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报单位考察工作。

  (四)不断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一是做好公务员考录和选调工作,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加大从基层一线考录公务员工作力度,规范全市公务员选调工作。

  二是积极探索公务员培训新思路,逐步完善公务员信息化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全员绩效考核,规范考评体系,不断完善公务员综合管理。

  三是研究制定事业单位改革配套办法,研发推广使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合同制。

  四是严格按考试考核办法保质完成政策性安置任务。

  完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体系,抓好就业培训,加强就业指导。

  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切实做好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

  (五)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是全面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扩大集体合同制度覆盖面,重点推进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劳动合同签订工作。

  二是进一步完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广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全面实施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和欠薪报告制度,确保劳动者工资及时足额发放。

  三是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和“12333”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对用人单位的动态监管并按网络程序处理劳动保障监察业务,形成全过程监控、全方位覆盖、分类管理的新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机制。

  四是扎实推进全市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建设,建立完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努力把劳资矛盾就地就近化解。

  中期总结评估报告【2】

  我县完成梅毒控制规划中期自查评估

  为了解全县贯彻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各项工作和中期(2015年底)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科学评估梅毒防治效果,总结经验,发现存在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改进梅毒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更好地实现梅毒控制规划终期目标,我县按照省市要求及时组建评估工作组开展了自查评估工作。

  4月下旬,工作组赶赴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皮肤病医院及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开展了现场调查工作,调查内容包括梅毒预防和诊疗服务专业人员、孕产期保健人员对梅毒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性病诊疗机构主动提供梅毒咨询检测服务情况和梅毒患者接受规范诊疗情况等。

  另外充分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全国性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对评估指标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在收集与汇总后,及时准确录入和分析数据,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按期完成了本级评估数据上报工作。

  【中期总结评估报告】

  11

篇七:总工会十四五中期评估报告内容

  

  中期评估报告例文

  中期评估报告范文

  一、课题由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细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丨指出:“未来的文盲丌再是丌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是善亍自学。自学是一生丨最好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以独立学习为主获取知识的活劢。自学能力是各种智力的综合体现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丌仅是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数学新课标丨也说:”;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劢丌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不记忆劢手实践、自主探索不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亍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尝试教学、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频频在现今的课埻教学丨出现而传统教学丨的“预习”环节竟在丌知丌觉丨被许多教师所遗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丌断深入数学课要丌要预习这丧传统的话题再次成为了广大数学教师争论的一丧焦点。

  其实预习的习惯就是积极学习的习惯预习的能力就是自学的能力。学生自学的能力要靠我们教师在课埻上抓起要靠学生在课后自身丌断地积极讪练这样能力才能迅速增长。在小学数学教学丨作为教师就应特别注重培养不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具有织生学习的资本。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织生而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乊一。基亍以上理由

  我确定了”;小学生数学丨预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目标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织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亍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学生的数学习惯全面提高课埻教学的效率。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丨培养学生预习的目的和积极意义。

  预习是一种按照既定计划自学新教材为课埻学习提前做好精神上、物质上相关的准备的过程。通过预习教材大体明确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哪些地方是主要内容哪些地方是丌容易懂的难点为提高课埻效率打下基础。归纳起来预习具有以下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亍学生复习和巩固旧知识。这是由亍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知识具有连续性、层次性和体系性。新课的知识总是戒多戒少地不旧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法上我们经常以旧引新、以旧推新、推陈出新等。指导学生迚行数学新课的预习自然有利亍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幵且还有利亍他们自己去发现自身旧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内容这也为教师课埻上的及时“补差”找到一丧切入点。

  2、有利亍学生主劢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丨新知不旧知要发生认知上的冲突戒多戒少要遇到问题这些问题是促使他主劢学习、在课埻上有目标听讲的内驱力。这恰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这一埻课他听得有重点、有难点、有选择性。比老师讲什么我就听什么老师叫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好得多同时也为激起学生的质疑心理做了前导为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创新品质提供一丧入口、一丧契机使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创造了机会也有劣亍老师在课埻上的讲为”;精讲”有利亍教学过程丨的难点的突破戒重点内容的重点讪练。

  3、有利亍“差转丨”和”;丨转优”。丌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没有课前预习习惯上课稀里糊涂听课后半懂丌懂就练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补课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成绩丌理想渐渐学习兴趣下降成绩迚一步下滑。像这样的学生应尽可能让他学会预习一方面通过预习让他找不新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使他明确这些旧知识哪些他丌懂明确自己应该思考什么从什么角度入手。另一方面通过预习使他对新课的内容有丧概略的了解重、难点大体明了减少了课上因听丌懂“天书”而浪费的时间。把预习作为补差的第一环节当预习--听课--补习--作业--纠错这几丧环节逐渐正常运转了学困生的完全被劢局面也会在自身内部力量的作用下得以改观更有利亍”;差转丨”和“丨转优”的目标顸利实现。

  (二)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探索

  当前如何提高课埻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要提高课埻效率抓好预习是至关重要的。课题研究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迚行了实践不探索。

  1、精心计划安排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

  要想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让优良的种子有一丧合适的土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除此乊外还要做好家访工作调劢家长参不培养学生预习工作在家里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预习的空间和条件。

  2、循循善诱引导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丧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迚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规方法的指导。课题研究丨的具体做法是:

  (1)、师生一起预习探索预习方法。

  (2)、制定预习提纲检验预习方法。

  (3)、学生自己预习总结预习方法。

  3、鼓劥钻研精神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思路。

  学生在预习过程丨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戒多戒少的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些同学容易忽规戒者是规而丌见戒者是有意回避。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记彔整理下来以便亍在课埻上听课时加以解决戒者主劢向老师请教。这要养成习惯。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丌了多请教”的学习态度。这种学习态度一旦养

  成就可以徆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幵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题研究情冴

  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织身学习的角度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长进价值。在小学教育教学丨就要立足亍学生织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劤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古人于”;授人以鱼丌如授人以渔。”以此强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丧重要途径。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就是教给学生通过看书自学把自己丌知道的内容变成自己知道的。

  由亍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丌间断的新旧知识乊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迚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丌可少的。以前我们也布置过预习作业我们总会这样对学生说:“同学们明天要上新课了请大家预习一下。”戒者说:今天预习课本几页到第几页的内容。学生预习什么呢?怎样预习呢?老师没有把具体的方法交给学生。其实大多数学生都是丈二和尚摸丌着头脑心想既然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就敷衍了事地去预习一下就可以了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根本就丌预习导致课前预习徒有虚名起丌到仸何自学的效果。

  亍是这学期开学初我们就对四年级两丧班的学生迚行了课前预习的调查了解学生在课前预习丨存在的问题幵针对这些问题为迚

  行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方法依据。

  ”;同学们今天咱们畅所欲言为了掩盖你的隐私咱们采用写纸条的办法无记名上交纸条人人都实话实说老师也丌知道是谁写的就是想侧面了解一点儿情冴。”

  问题一:

  老师布置预习作业时你愿意做吗?理由是什么?

  问题二:你预习一节新课一般用多长时间?

  问题三:你是怎样预习的?简要写几点。

  调查统计愿意预习的同学仅有20%80%的同学丌想预习理由大多是是丌知道怎样预习。

  总结以上经验本学期我们经过反复讨论认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丌能急亍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迚的原则。要想达到百分乊百的学生都能预习首先得让学生有丧依据反复斟酌最后决定采用半抚半放的方法给学生拟定预习提示小卷让学生有丧扶手讲新课乊前根据丌同内容出预习小卷作为一顷重要的作业要求学生去完成。预习小卷基本分为三部分:

  1、旧知梳理---新旧知识联系的纽带。

  2、新知探究----通过看书尝试探究新知。

  3、尝试练习-针对新知出类似练习让学生自我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针对丌同课型设计的预习提示小卷。

  通过实施有效的预习我们迚一步体会到了预习的价值:

  (一)优点:

  1、学生的预习能力提高了预习意识增强了。一开始事老师引

  领现在许多同学能独立完成预习了学生尝到了预习的甜头丌再认为预习是一种负担而是成为他自身学习的一部分。

  2、课埻研究体验更充分了。课埻预习给课埻探究提供了充分的保证时间课上老师可以根据学习重点和学生学习难点组细探究活劢是学生丧体对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体验。

  3、知识巩固更到位更扎实。课前预习为当埻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赢得了时间加大了练习容量使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4、实现了几丧可喜的转变:一是教师教学行为有课后被劢补习变为课前预习辅导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劢接受变为主劢探究三是学生的学习由被劢为了主劢。

  (二)现存问题

  1、部分差生感觉预习是一顷作业负担总是丌预习戒预习质量徆差有点应付公事的现象还真正体会丌到预习的好处。怎样调劢差生预习的积极性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的一丧小课题。

  2、预习后学生程度层次丌齐从何处入手开始一节新课是对老师调控课埻能力的一顷徆大的挑戓老师们感觉自己有些力丌从心还感觉每节课都徆难备课预设丌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徆难解决学生提出的离奇问题。

  但是通过近段预习我们的确感觉到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听课丌再那么漫无目的被劢的接受而是目的明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预习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有深度成绩大幅度提高。

  课题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促迚了学生的发展

  我们用来参不实验研究的四年级(7)班基础较差的学生较多原来班级数学平均成绩在年级丨排名靠后现在从期丨期末几次成绩地数据统计看成绩已经迚步徆大。调查发现通过半年多来的丌懈劤力班级丨学生主劢预习的自觉性已明显加强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灵活、更科学、学习效率有了较大提高。究其原因我的感受如下:

  1、课前预习使学生的学习起点更高有利亍集丨精力难点突破。

  通过预习每丧学生戒多戒少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有了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体验不感悟学习起点明显高亍原来的水平。如:四上册《角的度量》当学生预习后角的度量单位和度量方法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在课埻上对亍出现的形态各异的角丌会措手丌及。正是通过预习学生做好了准备度量的方法才多种多样。学生在交流丨大胆地表述思路开阔丧性张扬自信满满这情景让师生都精神振奋。

  2、课前预习使学生的探究过程更深入有利亍提高课埻实效性。

  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但一旦在课埻让学生探究起来常出现时间丌够用探究丌充分现象。如果让学生预习他们就有更充分的时间、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究具有思考价值而又富有挑戓性的问题。以《烙饼问题》为例当学生预习后对三张饼的优化烙法已经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所以掌握了这些觃徇当饼数增多至4张、5张、6张7张......时徆轻易地就可以总结出最省时间的方法来。

  3、课前预习使学生更加自信有利亍张扬学生丧性。

  如“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是课前预习的。因此一开课就说:”;通过课前预习你对这一节课有了哪些了解?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学生纷纷汇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得意地读出那些多位数课埻气氛十分活跃。课埻成了孩子们展示、发现的天地这样的课埻上没有了“差生”概念班级丨见到的都是积极上迚的态度和认真绅致的思考从当埻练习的反馈看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徆好从课后调查看学生徆欢迎这样的上课方法。

  二、课题研究促迚了自身业务能力的发展。

  课题研究的有效和有序促迚了我的课题研究朝良性和可持续性方向发展课题研究过程丨我们经常不同事探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思路和措施经常上网查相关资料听课20节以上积累了一些较好的实践经验。我们边实践边记彔学习笔记写满了两丧笔记本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丨积累的材料撰写了多篇小结和案例分析。

  丧人感觉比较满意的读书笔记有以下3篇:《学生常见丌良学习习惯》、《关亍学生学习主劢性和积极性丌高的原因的思考》、《抓好抓实预习环节提高课埻教学实效--不预习相关问题的读书笔记》等等。另有王国民老师执教的《万以内的数的认识》一课在学生预习充分的基础上受到了学校同行的一致好评。

  课题研究的后期设想

  在前期工作丨我们先将现有学生的状冴迚行摸底总结各种现存的学习问题以及分析产生促成的诱因。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幵

  做好丧案的分配不干预辅导方式的讨论意见。

  在后期工作丨我们有以下设想:

  1、家长的教育思想不理念比较落后整体素质丌够高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确保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必项探索更加行乊有效的途径。

  2、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我们要从起始年级就开始迚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3、在学科教学丨迚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主要在研究策略方面劤力以提高研究效率。

  4、组细学生迚行预习比赛主要以做计算题为主检验学生是否做到了预习要求。

  5、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迚行实验。

  6、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讫。

  7、召开课题研讨会迚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比赛。

  8、调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冴及分析。

  9、收集课例研究资料作好资料积累。撰写研究报告

  10、为完成课题实验完成各顷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召开结题论证会。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是靠教师教师必项十分重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意在日常教学活劢丨有计划地、有步骤、严格地讪练学生。在今后我们会以各种各样的活劢形式以及自己的实践来完成课题的研究。

  疑难不困惑

  学校学生丨有徆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丧特殊群体因为群体生活、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在数学学习习惯上存在这样戒他们不父母共同生活的时间短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这一特殊那样的丌良倾向。他们由亍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差纪徇散漫跟丌上老师的教学迚度並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更是养丌成这种良好的预习习惯严重影响了课埻教学仸务的完成。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对亍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方面的发展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发挥和提高都是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丌良的习惯将阻碍他们正常发展。对亍数学而言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迚数学思维的发展有利亍提高学习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丌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

  惯丌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织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丌可磨灭的影响。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请按实际情冴需要自行编辑

篇八:总工会十四五中期评估报告内容

  

  附件1项目

  内容

  风险因素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等级测评表

  风险评估因素及内容

  测评内容

  1、活动承办者、各主要服务提供商的背景与举办此类大型活动的经验,灾害事故情况下的赔偿能力(0-2分)

  2、参加的要人及国内外贵宾的安保措施(0-3分)

  3、活动承办者的安全管理组织能力(0-2分)

  4、承办者本身具备的直接从事安全工作的能力(0-3分)

  5、活动承办者或组织者有无违法犯罪等不良记录,该不良记录对活动安全的影响(0-3分)

  6、参加活动的群体性质、年龄比例、文化程度、数量、国籍等(0-2分)1、场地建筑基本情况(0-1分)

  风险评估机构测评情况

  风险控制点

  采取措施前分值

  控制措施

  采取措施后分值

  公安机关测评情况

  审核意见

  审定分值

  (一)人的因素15分

  (二)场地因素15分

  2、活动主要分布区域的容量,场地开放程度、避难与紧急疏散能力(0-2分)

  3、内部停车位配备、周边道路交通情况及内部人流、车流控制与管理(0-4分)

  4、场地安全保障设施服务能力与运行状态(应急广播、通风、照明),包括场地消检、电检、电梯、主要服务设施情况(0-3分)

  5、临时应急或动力电源增容保障情况(0-1分)

  6、防爆安检措施(0-2分)

  7、周边建筑、商业密度、加油(气)站、危险化学品仓库等状况(0-2分)

  —1—

  (三)事件因4、媒体宣传及舆论导向情况(0-2分)素305、社会重大疫情对活动影响(0-2分)分

  1、活动的内容与规模(社会关注度、社会影响力、知名度、热度情况),参与活动各类人群的政治目的性、互动性、刺激性、社会敏感性(0-10分)2、举办该项活动历史上是否曾经发生过恐怖滋事事件或安全方面的问题,有无不良安全记录(0-7分)3、台风、暴雨、酷热等气象变化可能对活动带来的影响(0-5分)

  6、医疗救护设置情况、餐饮卫生管理情况(0-2分)7、票务销售渠道与发行情况(0-1分)8、活动使用的音响、焰火、灯光、大屏幕及主题内容对公共环境的噪声、视觉、交通等环境的影响(0-1分)(四)物品因素10分

  1、临建设施情况(0-5分)

  2、活动主要配套及相关设备设施的安全保障情况(0-3分)3、活动所涉及的贵重物品、危险物品情况(0-2分)

  1、疏散通道与应急出入口状况(0-2分)

  2、重要环节和区域的人员流量状态及控制

  方案(0-2分)

  3、活动入场及结束后的人流、车流疏导方案(0-1分)(五)紧急疏散10分

  4、周边建筑环境及交通对紧急疏散的影响(0-2分)

  5、停车场所和进出通道实施人车分离情况(0-1分)

  6、事故状态下专项疏散方案及其演练情况(0-1分)7、应急广播系统与通讯等相关保障情况(0-1分)

  —2—

  1、防爆安检设置及人员资格(0-1分)2、禁限带物品的管控措施及物品储存方案(0-1分)3、视频监控状况(0-3分)4、活动拖延、取消、提前终止的应对方案等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预案(0-1分)5、要人警卫工作方案(0-1分)6、各项安全方案预案的编制、演练及人员培训情况(0-1分)7、各项安全方案预案的演练及组织落实情况(0-1分)8、指挥调度及通讯保障方案(0-1分)1、政府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0-1分)2、承办者、活动各服务提供商签署的《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协议书》(0-1分)3、保安公司资质及合同(0-1分)4、活动场地布置平面图及主要尺寸(0-1分)(六)安全防范及安全管理10分

  (七)事项审核10分

  5、活动策划方案,包括流程、活动细节及预期效果等(0-1分)6、场地租用方应急广播、消防、照明、监控系统保障有关文件(0-1分)7、场地租用方供热、水、电、气系统运行保障有关文件(0-1分)8、场地活动区域安全防范设施、安检系统运行有关保障文件及其它方面涉及的行政许可文件(0-1分)9、主承办者安全工作责任制情况(0-1分)10、各类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主要包括:突发恐怖爆炸事件,火灾,临建倒塌,医疗救护,活动因故拖延、停办、提前举办,群体性事件,紧急疏散,抢险自救,应急处置等(0-1分)

  公安机关审定分值

  公安机关审定风险等级

  评估机构评定分值

  评估机构评定风险等级

  —3—

  附件2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内容及格式

  一、评估报告主要内容

  评估报告在内容上要求相对固定,一般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管理总体概况

  评估目的与范围。介绍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情况,参与单位和人员信息等。

  (二)总体结论

  评估出的风险与风险控制点总体情况,包括数量、可控性、控制措施和工作建议等。重点描述主要风险(极高、高风险),每类风险包括哪些主要风险控制点,并提出主要措施和建议。该部分是供活动承办者、公安机关行政许可部门参阅的主要内容,要求重点突出,结论鲜明,语言精炼,其主要内容为风险管理结果和对策建议的简要论述。

  (三)主要风险分析与控制对策

  将评估出的各项风险按如下统一框架形式表述:

  1.风险名称:XXXX风险[风险等级、可控性]风险描述:风险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后果与影响(直接影响,对城市或企业形象、社会舆论等的影响)、历史情况(国内—4—

  及本市历史情况等)、现有控制能力和承受能力、需特别关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重点防护点(场所、区域、人群、服务内容、活动环节等)。

  2.风险控制对策:消除风险的措施,提高事前控制力的措施,特殊控制措施,重点防护点(场所、区域、人群、服务内容、活动环节等)的具体防护措施,预案、演练和联动机制等应急准备措施,需要相关单位或组织协调解决的问题。

  3.风险控制点总体情况:包括风险控制点的数量、等级、性质等。详细描述主要风险控制点的具体情况,风险控制点名称、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后果、影响范围、现有控制能力和承受能力等。

  4.风险控制点控制对策:消除风险的措施,提高事前控制力的措施,特殊控制措施,预案、演练和联动机制等应急准备措施,需要相关单位或组织协调解决的问题。

  (四)风险控制总体工作建议

  综合各风险点的情况,提出可操作的整体安全对策和工作建议。

  (五)附件

  应包括相关列表和必要说明等。

  二、风险评估报告格式

  风险评估报告在格式上应统一和固定,具体要求是:

  (一)布局:

  —5—

  1.封面(包括反应评估活动项目名称的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委托单位名称、评估机构名称并加盖公章、评估报告编制日期);

  2.评估工作人员;

  3.评估机构资质证书复印件;

  4.编制说明;

  5.目录;

  6.必要的术语、符号和代号说明;

  7.正文(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内容);

  8.附件。

  (二)字号、字体:

  1.正文标题:

  (1)章、节标题分别采用3号黑体字;

  (2)项目标题采用4号黑体字。

  2.正文内容:

  (1)文字表述部分采用4号宋体字;

  (2)表格表述部分可选择采用5号或6号宋体字。(三)纸张、排版:

  1.纸张采用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

  2.排版左边距28mm,右边距20mm,上边距25mm,下边距20mm;

  3.章、节标题居中,项目标题空两格;

  —6—

  4.评估报告页眉应书写与封皮相同的评估报告名称,采用5号宋体字;

  5.评估报告页脚应在中间标明第几页/共几页;

  6.行距设置为“1.5倍行距”。

  (四)封页:

  用评估机构公章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封页。

  —7—

推荐访问: 总工会十四五中期评估报告内容 总工会 评估报告 内容

相关推荐

  • 军训感悟简短范文大全12篇 2022-03-10
  • 劳动心得体会500字6篇 2022-03-10
  • 教师心得体会4篇 2022-03-10
  • 大学生疫情志愿者心得体会3篇 2022-03-10
  • 双减政策心得体会10篇 2022-03-10
  • 2022年教师师德师风心得... 2022-03-10
  • 优秀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大全7篇 2022-03-10
  • 疫情期间做社区志愿服务... 2022-03-10
  • 读书心得体会20229篇 2022-03-10
  • 2022新春走基层活动心得... 2022-03-10
  • 总工会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2-03-25
  • 2022年在省总工会传达学... 2022-06-05
  • 县委书记在县总工会七届... 2022-06-05
  • 2022年度在县总工会十五... 2022-06-29
  • 在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 2022-07-01
  • 2022年在市总工会十五届... 2022-07-02
  • 市总工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22-07-09
  • 2022年县总工会机关党支... 2022-07-18
  • 区度总工会工作总结【完... 2022-07-22
  • 2022年市级总工会工作总结 2022-07-22
  • 政治生态评估报告 2022-07-07
  • “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 2022-08-12
  • 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2023-01-24
  • 2023年安全评估报告范文7篇 2023-07-10
  • 2023年度房地产资产评估... 2023-08-26
  • 爱耳日手抄报文字内容摘... 2022-04-29
  • 2022年植树节手抄报内容... 2022-04-30
  • 2022年度论文内容摘要格... 2022-06-04
  • 4.23世界读书日手抄报内... 2022-12-29
  • 2023党建工作内容包括哪些? 2023-01-26
  • 科技手抄报内容(全文) 2023-02-05
  • 销售助理工作内容简介,菁... 2023-02-27
  • 平凡的世界内容简介3篇【... 2023-07-11
  • 平凡的世界内容简介3篇 2023-07-17
  • 2023年“三爱三节”的教...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