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孙权劝学》译文3篇(全文)

时间:2023-07-01 18:25:03 来源:网友投稿

《孙权劝学》译文【课文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2、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4、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译文3篇,供大家参考。

《孙权劝学》译文3篇

《孙权劝学》译文篇1

【课文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

4、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5、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6、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课文学习指导】

一、自主学习

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卿今当涂掌事                     治经为博士邪                        即更刮目相待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蒙辞以军中多务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自以为大有所益                 及鲁肃过寻阳                        即更刮目相待

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1、这篇课文共7句话,其层次结构为“①②③‖④‖⑤⑥‖⑦”。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各层的大意。

—→            —→            —→

2、选出对下面文言短句理解正确的项,在括号内打“√”。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

a、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     )

b、吕蒙辞掉了军中事情繁多的职务。(     )

c、吕蒙说他军中有很多任务。(     )

d、吕蒙说他在军中职务太多。(     )

⑵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a、大哥你预见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

b、大哥你怎么看见事情这样晚呢!(     )

c、大哥你怎么知道事情这么晚啊!(     )

d、大哥你怎么天晚才了解这事啊!(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的语气是:(     )

a、傲慢               b、自豪              c、埋怨                 d、轻蔑

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要想当权掌事,就必须读书。

b、读书就要认真深入地研究。

c、读书就要博览,以便全面了解历史。

d、不能因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5、下面两个成语皆出自本文,请指出出它们的具体含义,并用这两个成语分别造句。

⑴吴下阿蒙:

造句:

⑵刮目相待:

造句:

6、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答案

1、劝学  就学  议论  结友  2、⑴a  ⑵c  3、b  4、d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遂(suì)

(2)形似字区别

(3)解词

权谓吕蒙曰(告诉)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事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

孰若孤(谁 比得上)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蒙乃始就学(才 开始从事)

卿今者才略(语气词,不译)

士别三日(分别)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时候 到)

见事之晚(认清事物)

(4)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同“耶”,语气词)

(5)成语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6)多义词辨析

(7)古今异义

【重点句子分析】

本文写孙权劝学,着重表现孙权的善劝,而完全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长进之快之大,至于鲁肃与吕蒙“结友”,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并为其才略所折服的余韵。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编《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

(2)阅读知识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对理解文言文有什么作用

文章是作者用来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内心情感的方法,因此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与作者的生活经历、遭遇处境紧密相连。如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作者,其作品多体现平民百姓的疾苦;而那些无意仕途的作者,文笔就较轻松,多山水风景、儿女情长的作品;至于一些政治失意、怀才不遇的作者,常会在作品中抒发郁闷伤感之情。所以了解作者的生平,对文言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写作背景对理解文言文也很重要。每篇文章都有其一定的创作背景,由于年代久远,文字上的障碍已经不少,若对内容理解再有困难就更不利于学习了。了解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背景知识

《资治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作为借鉴来加强统治的意思。

【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层(“初”……“蒙乃始就学”),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及鲁肃过寻阳”……“结友而别”),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2)中心意思及写作特点

本文通过孙权劝学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当涂掌事”的重要作用。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课文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课文写作特色】

1.笔墨简约,言简意赅。

2.运用对话,刻画人物。

【课本习题提示】

一、示例:吕蒙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此题是开放性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1.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同步达纲练习】

(1)给下列的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当涉猎。

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卿今当涂掌事。

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即更刮目相待。

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权谓吕蒙曰( )

a.叫做 b.说 c.告诉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

a.告辞 b.言辞 c.推辞

③见往事耳( )

a.看见 b.了解 c.见识

④孰若孤( )

a.第二人称,你

b.比得上,如,好像

c.这个

d.假如,如果

⑤蒙乃始就学( )

a.于是,就 b.才 c.却,竟然

⑤及鲁肃过寻阳( )

a.经过 b.到 c.离开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表示什么语气,并指出它和现代汉语中的哪个语气词相近?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师旷论学 刘 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了。”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①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昧:暗

①分别指出下列加粗字的用法和意义。

②解释下列词语。

暮( ) 戏( ) 问于师旷( )闻( ) 善( ) 为人臣( )

③“平公曰:‘善哉!’句中“善”字的字面意义和蕴含的深层意义分别是什么?

④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意在说明一个_的道理。

【典型热点考题】

例1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题目。

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__________,由绚烂到__________。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彩色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__________。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果粒,牢记着他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zhuì( )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里,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

(1)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三个最恰当的,分别将其序号填在文中横线上。

①安详 ②安逸 ③平静 ④平淡 ⑤体尝 ⑥体察

(2)根据拼音把相应的汉字写在其后的括号里。

(2002,山西)

辨析:这是一道检查同义词辨析和汉字识记的题,同样离不开日常的语言积累。解答时,一*语感,二要联系语境,单纯从词义角度理解,是不灵活的。“激越”、“安详”与“绚烂”、“平淡”是两组相对应的表示一个动态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两个词语,语义、语境都相吻合。“体尝”的意思是“体会品尝”,下文中的“苦涩”、“甘甜”两个词是你选择它的提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①④⑤;坠。

例2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相声的关键在于创作。现在专门进行相声创作的人越来越少,这是市场变化造成的。随着文艺的多元化发展,其他艺术门类规模逐渐变大,相声创作人员却在分流,__________

a.因为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远远多于看相声的,相声创作的酬金也低于电视剧和小品,所以有的改行写小品了,有的写电视剧了。

b.因为相声创作的酬金低于电视剧和小品,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又远远多于看相声的,所以有的改行写电视剧了,有的写小品了。

c.有的改行写电视剧了,有的写小品了,因为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远远多于看相声的,相声创作的酬金也低于电视剧和小品。

d.有的改行写小品了,有的写电视剧了,因为相声创作的酬金低于电视剧和小品,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又远远多于看相声的。

(2002,杭州)

辨析:这是一道考查语言逻辑的题目,只要掌握做题的规律,找到突破口,就会非常简单。空白处的前一个词是“分流”,“有的……有的……”承接它,很合适;“因为”后的两个原因中,“看电视剧和小品”与上文的“写电视剧、小品”联系紧密,所以应放在前边,而且“相声创作酬金低”也是一个次要原因,所以放在后面。所以本题应选c。

【易错例题分析】

例 用词造句不恰当的是( )

a.和睦:老师的脸上总是带着慈祥和睦的笑容。

b.诧异:听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大家都很诧异。

c.蹒跚:望着蹒跚远去的父亲,我的泪涌了出来。

d.肆虐: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今春风沙肆虐,再次引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

警示:这四个词我们都不陌生,日常使用率较高,因而无形之中就会养成一种使用的习惯。由于大家的年龄特点,思维跟不上表达,往往随心所“语”,而不去探究正确与否,所以,答题时容易受平时表达习惯的影响,产生错觉。“和睦”一词的意思是“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用来形容“笑容”显然不合适,“温和”较恰当,所以正确答案是a。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qīng卿相 jī唧唧 liè猎奇 là腊月 (2)①古时王侯的自称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②只 粗略地阅读 ③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道,当权。 ④重新 ⑤认清事物 (3)①c ②c ③b ④b ⑤a ⑥b (4)d (5)①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②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③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6)①他的,代词 自己,代词;代词,代下文所言的事 助词,的 ②晚 戏弄 向 听说 好 做 ③字面意义:(讲得)好极了。深层意义:赞扬、佩服师旷关于学无止境的劝戒。 ④少年好学,(就)好像初升太阳的光华;壮年好学,(就)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芒;老年好学,(就)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 ⑤比喻、排比 学无止境,只要想学,不懈追求,任何时候都会有所收获

《孙权劝学》译文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预习

1、 阅读课文,,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 (目标4)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一、二、三。

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六、说课精要: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教后记: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教后记: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学生能够理解和找到文中的主旨。背诵的情况也是良好。

《孙权劝学》译文篇3

《孙权劝学》导学案

课型:新授  执笔人:李希国  审核: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2、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提高自学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学习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㈠了解作品:

㈡、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的语气。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e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2、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①疑难词语探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②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理解为: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3、议一议:

①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 “刮目相待”?

②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

③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⑥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二、导学过程

㈠、小组展示

㈡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

②“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

③“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四、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模仿表演:

2、体验反思:

你怎样看待吕蒙读书迅速长进这一事情?这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2、课外延伸:

①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孙权劝学》【拓展阅读】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         (2)诣:          (3)就:

(4)悉: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 是 又 为 择 师 使 辅 导 之 其 操 心 率 如 此

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答: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③课后背诵全文。

推荐访问:劝学 译文 孙权 孙权劝学译文一句一译 孙权劝学译文! 孙权劝学译文简短 孙权劝学译文注释 《孙权劝学》译文简单 《孙权劝学》译文言文翻译 《孙权劝学》译文及原文 《孙权劝学》译文简写 《孙权劝学》译文及注释 《孙权劝学》译文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