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中国发展简报6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7-02 16:2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发展简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最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是因为我们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发展简报6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发展简报6篇

中国发展简报篇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最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是因为我们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进行列举,也可以从内政外交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这些成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展现的独特魅力、焕发的生机活力和持续产生的国际影响力。但是,我们不仅要说明成绩的列举和现象的说明,还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哪里,进一步说明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原因明确,道理清晰,许多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了全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道至关重要。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2013年1月,xxxxx在新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会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事业兴衰的第一问题,道路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我们继续走路,走路是人类的正确道路。只有正确的道路才能接近两百年的目标,中国才能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否则,南辕北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是因为这条道路的形成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而不是主观的推测和模仿的产物。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后,中国面临着去哪里的道路选择问题。当时的中国面临着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路,还是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走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的重大问题。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必须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毛泽东先生说:其他的都试过了,失败了。2014年,xxxxx在欧洲访问时指出,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考虑过,尝试过,结果不顺利。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人民主专政》这篇文章中说:十月革命响起,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时,中国国情接近俄罗斯,俄罗斯这种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工农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革命有很强的示范性。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方向、方法、精神上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的战乱、分裂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制度的前提。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现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基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历的曲折、独创性理论成果、工业、农业、防卫、科学技术、文化等各领域的巨大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指导思想混乱总之和工作重心转移,做出实施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后,经过40年一贯的接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符合中国独特文化传统、独特历史命运、独特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义和谐强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普遍意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中国实际和基本国情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建设,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因为坚持正确的道路,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大大改善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大大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激励和丰富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这种先进性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上。从社会制度层面看,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先进的社会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核心,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也比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

(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其他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从1516年开始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社会主义已有500多年的历史。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三大历史时期,可分为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实践,苏联模式逐渐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党建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开拓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大历史时期。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馀价值学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意味着社会主义不再简单,而是对资本主义的道德诉求和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的同情。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利益,为了最大化剩馀价值,资本必须不断扩大,但资本主义受到有限市场、有限资源和有限创新主体的限制,设定了自己的发展极限,资本主义为了自己的利益培养了自己的挖掘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最终依赖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力从空想变成了现实。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核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崇尚和倡导的价值目标、理想信念、道德标准、精神风尚等,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实践的导航和风向标。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是其他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而是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和实践与其他主义的最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评》中批评拉萨尔的公平观,同时确立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公正的含义应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基础上,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使改革成果更加惠及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意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主义价值观不同的核心。

(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为戒指,但拒绝拒绝西方的普遍价值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在国家层面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市民层面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好,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三个层次的价值要求似乎与西方资产阶级提倡的核心价值观不一致,西方国家不提倡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提倡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提倡市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好实际上,这种提问方式暗含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修养,同时吸收世界文明的有利成果,从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化开始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当然包括吸收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参考,可以说是世界文明的有利成果因此,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戒指,吸收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价值共识。但同时,我们坚决拒绝西方国家打着价值共识的招牌,传播普遍价值。西方提出所谓的普世价值,不是为了表达人们对价值共识的美好追求,而是利用人们追求价值共识的美好愿望,利用普世价值这个非政治语言达到某种政治意图。对于承担这种政治使命的普世价值,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理应予以拒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或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和中国的时空表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确立取决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本质和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也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永远发展和对立统一观点,有助于打破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挫折面前不灰心,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科学性主要强调社会和个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不否认个人、个人价值的存在,而是主张现实的个人是理论的起点。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上,社会发展进步为个人发展进步创造条件和前提,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最恰当地表达了自由人联合体中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为我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提供了核心原则。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xxxxx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三者。

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和实现路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必须跟上时代、顺应形势、不断认识规律,才能充当现实实践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这决定了不断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样态。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以时代化、民族化的形式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民族国家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出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在中国的时空展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实现了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坚持基础上的创新,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立足时代、关注实际问题、着眼理论创新和实际运用,是改革开放40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正是因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行动指南的正确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才能沿着正确道路前行,才能创造改革发展的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彰显自己的“好”,持续焕发蓬勃生机和独特魅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将改革开放的成果固化下来,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上,坚持辩证法、两点论二者的有机统一。2014年5月,xxxxx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中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第一,广泛的代表性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命所在;第二,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之间的关系、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根本不同;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共同实现我们的目标;第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有利于各民族的大团结和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与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不同,我们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这种政党制度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允许多个政党的合法存在。目前在中国除了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二是其他的合法政党以民主协商的形式参政议政。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有利于调动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优势和特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计献策,使国家的方针、政策更科学、合理、正确;能够在坚持民主集中的原则下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使人民内部的局部利益、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根本利益相互协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巩固。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各自根据本国民族情况采取不同的民族治理模式。我国采取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力,充分调动了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保证了中央必要的集中、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从而形成了各民族互帮互助、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发扬社会主义基层民主,保证基层组织和成员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如农村建立的村民自治制度,城市建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企事业单位建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性社团的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构成了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发扬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是为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为了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以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共事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从而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规律和根本要求,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行领导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优势。我们只有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始终保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进程,为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顺应时代潮流,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有利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组织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团结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有领导、有秩序地朝着国家发展目标前进;有利于更好地实行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分工与协同、监督与支持、制约与效率、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保证国家机关依法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生动活泼、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

中国发展简报篇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最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是因为我们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进行列举,也可以从内政外交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这些成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展现的独特魅力、焕发的生机活力和持续产生的国际影响力。但是,我们不仅要说明成绩的列举和现象的说明,还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哪里,进一步说明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原因明确,道理清晰,许多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了全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道至关重要。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2013年1月,xxxxx在新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会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事业兴衰的第一问题,道路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我们继续走路,走路是人类的正确道路。只有正确的道路才能接近两百年的目标,中国才能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否则,南辕北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是因为这条道路的形成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而不是主观的推测和模仿的产物。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后,中国面临着去哪里的道路选择问题。当时的中国面临着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路,还是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走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的重大问题。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必须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毛泽东先生说:其他的都试过了,失败了。2014年,xxxxx在欧洲访问时指出,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考虑过,尝试过,结果不顺利。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人民主专政》这篇文章中说:十月革命响起,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时,中国国情接近俄罗斯,俄罗斯这种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工农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革命有很强的示范性。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方向、方法、精神上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的战乱、分裂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制度的前提。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现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基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历的曲折、独创性理论成果、工业、农业、防卫、科学技术、文化等各领域的巨大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指导思想混乱总之和工作重心转移,做出实施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后,经过40年一贯的接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符合中国独特文化传统、独特历史命运、独特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义和谐强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普遍意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中国实际和基本国情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建设,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因为坚持正确的道路,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大大改善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大大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激励和丰富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这种先进性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上。从社会制度层面看,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先进的社会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核心,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也比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

(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其他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从1516年开始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社会主义已有500多年的历史。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三大历史时期,可分为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实践,苏联模式逐渐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党建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开拓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大历史时期。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馀价值学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意味着社会主义不再简单,而是对资本主义的道德诉求和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的同情。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利益,为了最大化剩馀价值,资本必须不断扩大,但资本主义受到有限市场、有限资源和有限创新主体的限制,设定了自己的发展极限,资本主义为了自己的利益培养了自己的挖掘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最终依赖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力从空想变成了现实。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核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崇尚和倡导的价值目标、理想信念、道德标准、精神风尚等,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实践的导航和风向标。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是其他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而是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和实践与其他主义的最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评》中批评拉萨尔的公平观,同时确立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公正的含义应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基础上,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使改革成果更加惠及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意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主义价值观不同的核心。

(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为戒指,但拒绝拒绝西方的普遍价值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在国家层面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市民层面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好,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三个层次的价值要求似乎与西方资产阶级提倡的核心价值观不一致,西方国家不提倡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提倡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提倡市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好实际上,这种提问方式暗含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修养,同时吸收世界文明的有利成果,从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化开始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当然包括吸收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参考,可以说是世界文明的有利成果因此,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戒指,吸收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价值共识。但同时,我们坚决拒绝西方国家打着价值共识的招牌,传播普遍价值。西方提出所谓的普世价值,不是为了表达人们对价值共识的美好追求,而是利用人们追求价值共识的美好愿望,利用普世价值这个非政治语言达到某种政治意图。对于承担这种政治使命的普世价值,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理应予以拒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或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和中国的时空表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确立取决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本质和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也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永远发展和对立统一观点,有助于打破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挫折面前不灰心,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科学性主要强调社会和个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不否认个人、个人价值的存在,而是主张现实的个人是理论的起点。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上,社会发展进步为个人发展进步创造条件和前提,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最恰当地表达了自由人联合体中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为我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提供了核心原则。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xxxxx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三者。

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和实现路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必须跟上时代、顺应形势、不断认识规律,才能充当现实实践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这决定了不断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样态。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以时代化、民族化的形式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民族国家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出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在中国的时空展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实现了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坚持基础上的创新,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立足时代、关注实际问题、着眼理论创新和实际运用,是改革开放40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正是因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行动指南的正确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才能沿着正确道路前行,才能创造改革发展的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彰显自己的“好”,持续焕发蓬勃生机和独特魅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将改革开放的成果固化下来,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上,坚持辩证法、两点论二者的有机统一。2014年5月,xxxxx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中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第一,广泛的代表性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命所在;第二,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之间的关系、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根本不同;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共同实现我们的目标;第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有利于各民族的大团结和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与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不同,我们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这种政党制度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允许多个政党的合法存在。目前在中国除了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二是其他的合法政党以民主协商的形式参政议政。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有利于调动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优势和特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计献策,使国家的方针、政策更科学、合理、正确;能够在坚持民主集中的原则下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使人民内部的局部利益、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根本利益相互协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巩固。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各自根据本国民族情况采取不同的民族治理模式。我国采取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力,充分调动了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保证了中央必要的集中、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从而形成了各民族互帮互助、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发扬社会主义基层民主,保证基层组织和成员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如农村建立的村民自治制度,城市建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企事业单位建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性社团的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构成了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发扬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是为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为了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以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共事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从而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规律和根本要求,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行领导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优势。我们只有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始终保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进程,为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顺应时代潮流,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有利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组织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团结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有领导、有秩序地朝着国家发展目标前进;有利于更好地实行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分工与协同、监督与支持、制约与效率、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保证国家机关依法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生动活泼、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

中国发展简报篇3

在为期两个月的积极筹备后,11月23日—24日,第三届平民教育论坛如期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办。此次论坛共有200多人参加,其中包括来自北京、上海、深圳、重庆、贵州、云南、山西、河北、甘肃、福建、安徽、河南、台湾等地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学术界教育专家、民间公益组织代表、扎根基层长期开展平民教育的实践者、媒体记者、志愿者等。这得益于论坛主办方前期的广泛邀请,以及通过中国发展简报、NGO发展交流网、凤凰网等新闻媒体进行的宣传和报道。

本次论坛主办方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和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论坛主题是“城镇化背景下的平民教育”,并从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和实践分享:(1)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平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2)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成人教育需求与实践经验分享;(3)工友社区教育的需求和实践经验分享;(4)文化多样性面临的危机与可持续发展及其实践。

中国发展简报篇4

在为期两个月的积极筹备后,11月23日—24日,第三届平民教育论坛如期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办。此次论坛共有200多人参加,其中包括来自北京、上海、深圳、重庆、贵州、云南、山西、河北、甘肃、福建、安徽、河南、台湾等地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学术界教育专家、民间公益组织代表、扎根基层长期开展平民教育的实践者、媒体记者、志愿者等。这得益于论坛主办方前期的广泛邀请,以及通过中国发展简报、NGO发展交流网、凤凰网等新闻媒体进行的宣传和报道。

本次论坛主办方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和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论坛主题是“城镇化背景下的平民教育”,并从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和实践分享:(1)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平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2)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成人教育需求与实践经验分享;(3)工友社区教育的需求和实践经验分享;(4)文化多样性面临的危机与可持续发展及其实践。

中国发展简报篇5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按照局党委的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次党课,结合我近期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想同大家分享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到“五个深刻认识”,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一是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领悟和思考我们党一路走来,指引我们前行、上下求索的是什么;

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为的、靠的是什么。概括地说,答案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即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二是深刻认识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根本成就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弄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进而深刻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取得既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也历经艰辛,需要倍加珍惜、永不动摇。深刻认识了这些,“四个自信”就会无比坚定。三是深刻认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弄明白我们党怎样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成长、发展、壮大,怎样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起家并从胜利走向胜利;

思考为什么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什么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其深刻道理在哪里。四是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是什么、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承担起这样的使命。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认真思考,我们这代中国共产党人该怎样把我们这一棒跑好,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这就需要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该担当的历史责任担当起来,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五是深刻认识对党忠诚是什么、怎么做。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从典型人物和感人事例中获得深刻认识: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党才有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战胜各种困难,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进而深刻理解,新时代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最关键的要求,就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 持高度一致。

二、突出“三个汲取”,认真领会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意义。一是在知史中汲取爱党爱国的力量。98年的党史,70年的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泪水和汗水写就的,充满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我们只有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才能更深地爱党爱国。二是在知史中汲取智慧担当的力量。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坚定“四个自信”;

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

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

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在知史中汲取立国、兴国的力量。“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国史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今天,开创更好的明天。一个先进的执政党,最难得的是能自觉地做到以史鉴今、以史资政,努力为现实 社会政治服务,在承继历史中实现与时俱进,在放眼未来中实现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既可以从中明晰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意识,培养历史思维、历史眼光,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三、坚持“四个结合”,认真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一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传承党的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结合起来。

一是持续弘扬党的三大作风。党的三大作风包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毛泽东1945年4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时提出的,它们也是党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以此为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二是要持续体悟革命传统。信念坚定、纪律严明、组织严密、实事求是、统一战线、“两个务必”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重温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体悟革命传统的孕育,延续党的优良作风,还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把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熔铸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接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二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为人民守初心为民族担使命结合起来。一是正确认识我们党9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 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就立下的铮铮誓言。在党的一大上,中国共产党就把进行社会革命作为根本政治目的。1925年12月5日,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道:“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懈努力,尽快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使得人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二是真正认清我们党9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一直肩负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回顾中国近代史、党的历史,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成功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复兴迎来光明前景。新时代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让历史之光照进现实,启迪心灵,让我们汲取党建的经验,汲取治病救人的良方,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汲取走向未来的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人民守好初心、为民族担起 使命。三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学懂弄通新时代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明了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史,还要培养历史眼光。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要善于从历史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源自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而且是对我们党奋斗史、实践史的最新总结。这一创新理论是在吸收了党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治国理政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有很厚重的历史底蕴。在学习中既要把握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还要用心体会内在的历史逻辑,把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贯通,才能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四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领结合起来。党史、新中国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历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可以使人养成历史思维、具备历史眼光,为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提供历史滋养。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屡屡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累积了大量攻坚克难的办法,有丰富的事例可供后人参考,也即党史、新中国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智慧。比如党的建设方面,始终强调从严治党驰而不息反腐败,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关乎党的生命的高度等。比如治国理政方面,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再比如治军方面,坚持党指挥枪,强调从严治军等。把党的历史上形成的大智慧传 承下去,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滋养,再结合新的实际不断发扬光大,就一定可以提高执政本领。

同志们,历史告诉现在,历史昭示未来。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准确把握党史、新中国史中最基本的内涵,不断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坚守初心使命的思想与行动自觉。才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中国发展简报篇6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按照局党委的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次党课,结合我近期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想同大家分享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到“五个深刻认识”,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一是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领悟和思考我们党一路走来,指引我们前行、上下求索的是什么;

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为的、靠的是什么。概括地说,答案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即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二是深刻认识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根本成就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弄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进而深刻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取得既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也历经艰辛,需要倍加珍惜、永不动摇。深刻认识了这些,“四个自信”就会无比坚定。三是深刻认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弄明白我们党怎样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成长、发展、壮大,怎样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起家并从胜利走向胜利;

思考为什么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什么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其深刻道理在哪里。四是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是什么、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承担起这样的使命。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认真思考,我们这代中国共产党人该怎样把我们这一棒跑好,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这就需要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该担当的历史责任担当起来,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五是深刻认识对党忠诚是什么、怎么做。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从典型人物和感人事例中获得深刻认识: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党才有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战胜各种困难,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进而深刻理解,新时代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最关键的要求,就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 持高度一致。

二、突出“三个汲取”,认真领会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意义。一是在知史中汲取爱党爱国的力量。98年的党史,70年的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泪水和汗水写就的,充满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我们只有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才能更深地爱党爱国。二是在知史中汲取智慧担当的力量。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坚定“四个自信”;

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

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

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在知史中汲取立国、兴国的力量。“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国史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今天,开创更好的明天。一个先进的执政党,最难得的是能自觉地做到以史鉴今、以史资政,努力为现实 社会政治服务,在承继历史中实现与时俱进,在放眼未来中实现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既可以从中明晰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意识,培养历史思维、历史眼光,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三、坚持“四个结合”,认真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一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传承党的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结合起来。

一是持续弘扬党的三大作风。党的三大作风包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毛泽东1945年4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时提出的,它们也是党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以此为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二是要持续体悟革命传统。信念坚定、纪律严明、组织严密、实事求是、统一战线、“两个务必”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重温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体悟革命传统的孕育,延续党的优良作风,还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把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熔铸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接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二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为人民守初心为民族担使命结合起来。一是正确认识我们党9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 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就立下的铮铮誓言。在党的一大上,中国共产党就把进行社会革命作为根本政治目的。1925年12月5日,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道:“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懈努力,尽快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使得人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二是真正认清我们党9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一直肩负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回顾中国近代史、党的历史,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成功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复兴迎来光明前景。新时代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让历史之光照进现实,启迪心灵,让我们汲取党建的经验,汲取治病救人的良方,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汲取走向未来的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人民守好初心、为民族担起 使命。三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学懂弄通新时代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明了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史,还要培养历史眼光。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要善于从历史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源自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而且是对我们党奋斗史、实践史的最新总结。这一创新理论是在吸收了党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治国理政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有很厚重的历史底蕴。在学习中既要把握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还要用心体会内在的历史逻辑,把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贯通,才能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四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领结合起来。党史、新中国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历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可以使人养成历史思维、具备历史眼光,为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提供历史滋养。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屡屡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累积了大量攻坚克难的办法,有丰富的事例可供后人参考,也即党史、新中国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智慧。比如党的建设方面,始终强调从严治党驰而不息反腐败,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关乎党的生命的高度等。比如治国理政方面,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再比如治军方面,坚持党指挥枪,强调从严治军等。把党的历史上形成的大智慧传 承下去,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滋养,再结合新的实际不断发扬光大,就一定可以提高执政本领。

同志们,历史告诉现在,历史昭示未来。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准确把握党史、新中国史中最基本的内涵,不断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坚守初心使命的思想与行动自觉。才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推荐访问:简报 中国 发展 中国发展简报官网 中国发展简报网 中国发展简报招聘 中国发展简报是个什么样的单位 中国发展简报注册 中国发展简报怎么注册 中国发展简报薪金待遇如何 中国发展简报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