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四个全面”: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布局4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8-18 08:45:03 来源:网友投稿

“四个全面”: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布局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是我们党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个全面”: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布局4篇,供大家参考。

“四个全面”: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布局4篇

“四个全面”: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布局篇1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牢牢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自觉贯穿于工作实践的始终,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实现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职尽责。

一、牢牢把握“四个全面”的深刻内涵

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习首次并提“四个全面”,全面吹响了治国理政的“集结号”,标志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式形成。

90多年来,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基础;到确定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几代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的过程,如此艰辛,也如此壮阔。“四个全面”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中国道路、增创中国优势。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它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勾画的新蓝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党的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__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同志发表讲话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用这些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民心中的梦想,拨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弦。这个梦想,是人民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是全面小康的群众表达,是党的描绘的全面小康蓝图的生动呈现。进一步强调:“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他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今天的神州大地上,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成人民生活的幸福图景,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在中国梦的交响曲中增添了更优美的旋律,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主题。因此,我们说,这个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为此,我们要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鲜明特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抓住机遇,奋力拼博,集中精力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以来,从履新不到一个月就去“得风气之先”的广东考察,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擘画改革新蓝图、吹响改革集结号,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关于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断,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的判断,有“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勇气,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坚韧,有“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的气魄,针对的是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直面的是改革深水区攻坚期的特殊阶段,回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要求,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执着的改革品格、鲜明的改革气质、奋发的改革精神。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作了深刻阐述,这就是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我们说,今天的改革,不只为了应对挑战,更是为了把握机遇;不只为了短期目标,更是为了图之长远;不只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责任。全面深化改革要塑造的,是一个更有实力引领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为此,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关于法治建设问题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党的以来,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决策中,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被视为“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成为上下贯通的“姊妹篇”,推动我们的事业滚滚向前。20__年12月,履新不到一个月,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20__年3月,刚刚当选,向全国人民郑重宣誓,“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两个场景,一种态度:尊重法律、厉行法治,是必须把握好的施政之要。基于30多年的法治实践,经过两年多的法治探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集理论和实践之大成,绘就全面依法治国新蓝图,为法治中国建设标定新的里程碑。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决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简言之,将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重大战略布局的一环,标志着依法治国按下“快进键”、进入“快车道”。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回答法治统一性的问题;“五大法治体系”“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回答法治协调性的问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回答法治系统性的问题。特别是回答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这一根本问题,既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也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对法治认识的不断深化,正是执政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总之,我们党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深刻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对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做出了全面部署,全面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要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要走好中国道路、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落实好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沿着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法治中国,我们一定能在“四个全面”相互激荡的伟大进程中,绘就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

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的重要内容,是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的再动员、再部署。在我们党90多年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上任伊始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将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落脚到从严治党、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上。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们探索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牵引作用。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还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强调了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等七条意见。为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如果不能全面从严治党,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如果不全面从严治党,就不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从党的以来党中央所采取的一系列战略举措,我们可以看到,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肇始,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反腐倡廉为动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目标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全面”是基础,它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它是建章立制和执行落实的有机统一,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又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守纪律、重申守规矩;它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既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又要层层传导压力,全党动手、全党参与。全面从严治党,意味着党的建设要在“严”字上铆足力气、下足功夫。思想上要把好“总开关”,作风建设要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制度落实强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反腐败斗争强调“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教育要严、标准要严、执纪要严、惩治要严、制度要严,“严”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来说,从严治党更有其自身规律。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治标和治本的统筹兼顾、自律和他律的双管齐下。这一党建战略思想,开创了党建新格局,表明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党建规律、治国理政规律有了新探索、新认识、新创见。

二、牢牢把握“四个全面”的内在联系

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每一个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彼此互关互联、有机统一、互促共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达成,改革是途径,法治是保障,党的建设是根本。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然而,要把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日本加起来还多的大国带入全面小康,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建立规则秩序、推进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锻造领导核心、提供政治支撑,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证。以全面深化改革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绘就全面小康的宏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全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以踏石留痕、抓铁有印的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求全党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通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要求全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从而担负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来进行,紧紧结合全面依法治国来推进,紧紧依靠全面从严治党来保障。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为此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从严治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为此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总之,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审视,改革既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也是精神内核。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贯穿始终的不变逻辑,也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历史实践。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改革是齐头并进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则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个全面”中去定位,放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去把握,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为何新一轮改革要在各个领域统筹推进,为何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娣妹篇”,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没有法治中国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图景再宏大美好也难以实现;深化改革离不开法治的推进,尤其是当下改革进入深水区,各领域的改革工作骨头难啃,矛盾多发,更需要以法律明晰各利益方的权利边界、行为边界,为改革营造一个规范、有序、清爽的环境和氛围,最大程度降低改革的成本;党的领导是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依法治国离不开从严治党,通过从严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现权由法定,权依法使,使权力能在法治之下运行而为民造福。

换言之,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举措,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撑。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方法。重大改革需要于法有据,改革成果需要法治固化,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稳定性、规范性;依法治国首先要依规治党,依规治党才能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一致、辩证统一。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在法治确定为党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只有如所要求的,全社会都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大棋局,法治才能成为中国前进的坚强保障,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核心力量,也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构成了当代中国最为关键的“命运共同体”。“既然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交给了我们,就要担当起这个责任”。正是基于“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的忧患意识,多次重申“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号召全党及时解决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认真医治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坚决祛除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开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境界。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统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必须有一个主轴,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和文明,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无可替代,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战略中军帐之帅。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就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方向指引,防止在大的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就能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政治保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共识、凝聚力量。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经受住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才能更好地消除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从而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为此,全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最坚强的政治保证。

三、将“四个全面”始终贯穿于实际工作中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完整地展现出以同志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刻学习和领会党中央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论述,并自觉贯穿于自身的实际工作之中。

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党的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进一步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我们说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把理想信念当作指引前行的灯塔,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灵魂深处深刻认识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夯实理想信念根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如党的报告所指出的,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要心系群众,执政为民。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人民群众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就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必须牢记“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始终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从思想上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真正将宗旨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真正做到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拜人民群众为师,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敢于担当,求真务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抓实干,注重落实,攻坚克难,埋头苦干,象所要求的那样,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而不是树立自身形象、为自己升迁铺路;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而不是追求表面政绩,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把抓落实的重点放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而不是盲目攀比、竭泽而渔。总之,只要我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踏踏实实地干,勤勤恳恳地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托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要崇尚法治,依法办事。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是摆在全体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卢梭说过,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中,它才形成国家真正的宪法。同样道理,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将法治意识铭刻心中并认真遵守,才能使之成为保护我们的护身符和有效屏障,在人生道路上少犯乃至不犯错误而奋勇前行。为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至上,深刻认识“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要将宪法法律作为最高行为准则和不可逾越的红线,始终对宪法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带头依法办事,绝不违法行使权力,绝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加强对宪法和国家各项法律制度的深入学习,不断增长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努力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要遵守党纪,廉洁奉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风廉政建设是保持我们党肌体健康的自净工程,更是关乎社稷稳固、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安邦工程。肌体强健才会百毒不侵,坚如磐石方能稳如泰山。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只有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以严生威、以威促严,才能让管党治党变为严格的约束行动,完成好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任务。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阶段,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一定要以焦裕禄、孔繁森等时代楷模为榜样,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标准要求自己,经常性地对照“四面镜子”查不足、找差距,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一定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执行廉政准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敢于同一切不正之风作斗争;一定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真正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

“四个全面”: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布局篇2

按照会议安排,我认真学习了“四个全面”的重要论述,在学习过程中,使我对“四个全面”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了新的提高。现将自己的几点体会汇报如下。

一、对“四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四个全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也是对治国理政实践的新总结、认识的新境界、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全部工作的总遵循、总抓手、总方略。“四个全面”的每个“全面”都有各自丰富的思想内涵,各个“全面”之间又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辩证统一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另外三个“全面”是重大举措,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二、努力落实好“四个全面”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的要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小康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有不少差距。就城镇化而言,我市是45%,全国小康目标是城镇化率60%,我市的城镇化率到2020年还要提高15个百分点,必须大力推动全市城镇化。为此,我市制定了全市推进城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了20__年主城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工作行动计划和百姓安居工程行动计划,主城区实施“两环、两桥、__路、__口”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__市区实施“一街、一路、一镇、一社区”改造工程,建设实力县城和风情小镇。结合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乡村面貌。

(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强调,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习开宗明义的这一要求,是真抓实干、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的又一动员令。目前我市主城区正在进行城市管理事权下划的改革,理顺了管理体制,不少事项已落实到位,必将有力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

(三)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论断,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诸多考验。无论是推动保障科学发展,还是有序推进改革;无论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冲突,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都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四)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格按照党章办事。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入党誓言,以焦裕禄、杨善洲等模范人物为榜样,对照宗旨检查言行、修正坐标。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以实际行动作表率。

从严治党,还必须严肃党纪,坚决惩治腐败。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言行,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改进工作作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改作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历史已经证明,不受制约的权力,比然会被滥用,必然导致腐败。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要慎用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自身做起,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个全面”: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布局篇3

摘要:“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它是以为的党中央,立足以来的现实国情和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先后提出的党的战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政治保证。四个全面是目标与措施的辩证统一,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

关键词:四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

2014年12月,在江苏省调研考察时指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基于11月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的“三个全面”思想,增加了“全面从严治党”,标志着新一届领导核心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教训、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形成的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布局,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当前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准确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对于进一步学习和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四个全面”的深刻内涵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这个概念,是邓小平同志最早提出来的。1979年12月,邓小平在见到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时候,第一次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后来,“小康”成了我们党制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前两步的目标。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我们对“小康”的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从以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常态阶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论述,使我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

提出,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全面小康,是“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的小康,“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从而赋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新内涵。

2.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现代化和工业化同时进行,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加上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的因素,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世所罕见,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前所未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历经工业化、现代化的上百年乃至几百年中渐次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集中出现在我们的现阶段。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消极腐败现象多发等问题接踵而来。特别是这些矛盾和问题,往往错综复杂、新旧交织、盘根错节,使得我们处于“两难”的选择。中国必须要深化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30多年来,改革开放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改革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根本原因。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解决当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那么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党的以来最鲜明的特征。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全面依法治国。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无不以法治为框架、用法治作支撑、由法治来贯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用法治手段来巩固改革成果,引导改革创新,推动改革深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无论哪一条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来提供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会议的主题,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它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要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人只有自身过硬、能力过人,才会有“主轴”的支撑力和“核心”的凝聚力。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历来都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从西柏坡的“两个务必”,到党要管党;从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到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无不围绕着要把党自身建设好这个主题。

党的以来,首先是中央颁布八项规定,然后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反腐倡廉为抓手,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四个全面”的相互关系

“四个全面”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总纲领,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深入领会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要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还要深刻理解其内在的相互关系。根据对“四个全面”的重要论述,可以看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四个全面”之间具有内在紧密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保证党作为坚强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三者共同构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  首先,把握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向,也就是说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实现目标的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是“关键一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根本保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新常态下波澜不惊、破浪前行的压舱石。

其次,充分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三个战略举措作用。全面深化改革 www.haozuowen.net 是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保障。作为三大战略举措,都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也要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大举措实施得不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就要受到影响,目标就不能保证实现。三大战略举措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互相渗透,共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依法治国首先要依规治党,依规治党才能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是辩证统一的。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改革、法治与党的领导等各个方面的关联性和互动性进一步增强,每一个方面的进展都会对其他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每一个方面又都需要其他方面协同配合。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这种整体性特征,决定了我们的各项决策部署,必须更加注重“四个全面”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不着眼全局、统筹兼顾,不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很多单项突破就很难完成。因此,要把握好“四个全面”内在逻辑关系,就要求我们讲战略、谋全局,思路上想全,方法上抓齐,统筹协调运作,兼顾方方面面,注重加强各方面工作的配套与衔接。

总之,认真研究“四个全面”的内涵实质,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相互关系,深入落实“四个全面”基本要求,积极探索有效推进的方法路径,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只要正确认识、深刻理解每一项战略举措的重大意义,把“四个全面”总要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始终坚守敢于担当的责任、发扬敢于开拓的精神、增强善于作为的能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四个全面”: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布局篇4

今天的中国,正式进入20__“两会时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召开,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将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和人民行动。眼下,解读20__年中国两会的维度很多,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1日所言:受访学者认为,“四个全面”将成为贯彻今年两会政策讨论的主线,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过程中,有可能将“四个全面”的战略内涵提升到新高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新年伊始,“四个全面”战略走向前台。

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让人耳聪目明,体会深刻,尤其人民日报刊发系列文章,正式拉开了引领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战略布局的大幕。今年的两会,既是深入研读认识“四个全面”的重要场合,也是凝聚力量推动落实“四个全面”的宽广平台。尤其加上“全面”两个字,意义深远,不仅意味着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而其重要性在于,它鲜亮地勾绘了民族复兴的深刻逻辑,从而成为畅想中国愿景、登高望远,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切入点和着眼点。

“四个全面”从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后,开始引人注目。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在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集体学习中、在春节团拜会上……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强调,让“四个全面”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提法”。

“四个全面”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于实际上概括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现代化、推动改革开放的四个关键问题,抓住了中国发展的“牛鼻子”。勾画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画卷,也将从这一年更加波澜壮阔地展开。

今年两会的重要性,与20__年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有直接关系。这一年,中国处在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之中,增长、转型、改革等融合在一起,短期、中期和长期问题交织在一起。这就决定相当多的重大问题需要在今年加以讨论、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中国的改革发展,在过去两年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但还有相当多的领域面临攻坚挑战,有的需要克服较大困难。

全面依法治国是2014年提出的重大命题,20__年是开局之年,人代会将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如何做实依法治国,各方极为关注。20__年也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以什么态势收官,为“十三五”奠定一个什么样的基础,同样备受瞩目。2014年见证中共“打虎拍蝇”力度不断升级,如何进一步推进从严治党是百姓的强烈期待。

今年两会的一系列热点,包括政府工作的整体部署,从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双中高”到全面深改和扩大开放,从简政放权到结构优化,从创新创业到社会民生,乃至国防和外交,都将在“四个全面”中得到统一。

中国的发展,需要“天人合一”的举国智慧,需要“以和为贵”的包容气象,需要高屋建瓴的全面战略,需要激发经济活力,需要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改革精神。因此说“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中国怎么变,两会内外见。”“四个全面”战略,既是中国发展道路的新指引;也是指明方向、协调步伐、全面科学思维的新要求。今天的中国,需要在“四个全面”战略指引下,从民族复兴大业出发,融汇古今中西、把握时代脉搏,共筑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推荐访问:当代中国 布局 战略 当前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 战略目标是 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发展及其启迪 中国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 我国战略布局中的四个全面是什么 我国新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解决中国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