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育整顿 >

大旅游教育格局构建设想

时间:2022-10-28 08:0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在改革进程中遇到诸多限制性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集中国家的旅游教育资源,建立中国旅游教育专业委员会,借鉴中外旅游教育成功经验,构建全国大旅游教育格局,形成整体旅游教育合力,为我国旅游院校培养优秀旅游人才提供政策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 旅游高等教育 大旅游教育格局 旅游教育合力

一、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略存

截至到2006年底,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762所,旅游院校在校生为361,129人。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开设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比2000年(252所)增加了510所。旅游院校在校生比2000年(7.36万人)增长近4倍。从地区分布看,2006年,全国每个省份都有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与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相适应,较发达地区旅游院校数量多,欠发达地区数量少。从学历层次结构来看,我国的旅游教育虽己经基本形成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教育金字塔结构,但其中主体部分是本科生,中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与此相对照的是,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旅游管理专业(含旅游经济、饭店管理等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并不高,毕业3年后仍留在旅游相关岗位的学生也不多。人才流动和跨行就业固然是正常现象,但过高的流失率和过低的行内就业率显然是不正常的,是对自身教育特色与教学成果的一种否定。

就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在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限于学科设置,培养目标模糊

日益看涨的旅游业发展势头,让旅游教育的盘子越做越大,很多高校看中了旅游这块蛋糕,甚至个别院校美其名曰“发挥专业优势”,出现了两个院系同时开办旅游专业的现象,特别是那些自身生源下降设法寻找自救门路的专业更是找到了一个好机会,但对旅游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大多比较模糊。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只是管理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专业方向,所以不能在其下再设置更细的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外语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教学与研究部门,从事旅游事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级复合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成为大多数高等旅游院校/系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所确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的模板,没有对旅游人才市场的细分,培养目标的层次/方向定位不准确,更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和重点。

根据未来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对旅游人才需求类型的调查和分析,“十一五”期间,中国旅游业十分缺乏应用型与理论型相结合的中级管理人才,如旅游企事业单位中的行政、人力资源、营销、工程、规划、公关、宣传、会展、策划、网络、娱乐等许多部门都需要管理人员(部门经理),这正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应当确立的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但各相关部门受限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各旅游高校培养目标的调整没有什么成效。

2.课程体系雷同,教育特色缺失

现阶段,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除了依托管理学科之外,还有一些学校依托于历史、地理、外语、中文、经济、园林、建筑等学科。 应该说由于专业所依托学科背景差异很大,正是各旅游院校培养各具特色人才的优势所在。但由于中国大多旅游学院/系培养目标大体相同,因而课程设置缺乏差异性,从而丧失了自己的学科背景和专业方向,更谈不上从旅游教育、旅游业与市场需求的特征等方面全方位考虑,设计有自己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这是造成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对教育目标不明确甚至对专业特色的误解,有些院校/系过分依赖自己的背景学科,则又形成了因学科背景的局限导致盲人摸象的片面教育。

基于各院校学科背景的差异,要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我想大致有两项工作要做:(1)要调整专业设置,根据独具特色的培养目标,科学预测未来旅游产业结构及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整合、删减过多过细或重复设置的旅游专业;同时,根据自己不同的学科、资源等背景,设置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都有较大特色的课程体系。(2)要真正实施必修、选修、自修三位一体的修业方式,加强“素质拓展”课程建设,形成富于弹性和活力的现代课程体系,鼓励学生据己所长在专业方向上有进一步精深发展,不断推进学生学习和工作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这一工作是上一环节工作的后续,因此开展起来也困难重重。

3.师资力量不足,整体业务水平不高

旅游具有边缘学科性、专业交叉性和较强的应用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旅游专业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现代化管理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这对旅游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但我国旅游院校大多数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高水平的案例分析教学很少;同时许多年轻教师科研风气不浓、旅游研究方法比较落后。甚至有些“半路出身”的专业教师没有系统的旅游专业知识,教授某一门旅游专业课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旅游高校必须通过有效途径加强师资建设与培训,譬如有计划的国内外进修,轮换派遣专业教师出去参加研讨会、到旅游企业兼职、挂职或是带队实习,从理论、实践两方而提高教师素质,使旅游专业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同时也激发专业教师的科研兴趣,促使教师们调整旅游研究手段和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还可以通过聘请相关旅游企业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为兼职教师,聘请旅游行政部门的官员、专家、国内外著名企业的CEO来做讲座,他们带来的新的理念、新的信息会深受学生欢迎,还可以补充实践教学的不足,同时增强校企之间的联系。但很多高校没有这样的条件。

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轮岗实习难以实现

我国各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绝大多数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设置过少,仍以传统“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办旅游专业,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大多旅游高校一般在第七或第八学期进行2~3个月的实习,有的院校采取“放羊”式实习,根本就不组织,甚至有的院校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以从实习中获得经济收益。因旅游行业的特殊性,短期的实习不受企业欢迎,而实习过程中学生所期望、专业教学所要求的轮岗实习很难为实习单位接受,达不到应有的实践/实习效果。

二、集中国家旅游教育资源,构建大旅游教育格局,解决旅游教育根本问题

旅游教育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以上谈到的内容,还包括旅游教材的规划建设、旅游教育及科研政策的改革、旅游兄弟院校与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国外优秀旅游教育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旅游企业的发展理念及其与旅游院校的合作等涉及到社会各界方方面面,单靠某个院校的力量是做不好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中国旅游教育专业委员会,把全国的旅游院校和知名旅游企业组织起来,共同研究谋划,建立全国大旅游教育格局,形成整体旅游教育合力,为我国旅游院校培养优秀旅游人才提供政策和理论支持。

1.大旅游教育格局

从旅游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受限于当地旅游资源结构及分布、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旅游管理人才等方面的状况,一个地区的旅游教育特别是旅游高等教育也是这样,这些方面的综合状况决定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又进一步决定了当地的旅游教育资源状况,我国旅游教育的地区分布状况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同时,根据各地区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的不同,旅游教育就应当适应当地具体状况突出自己的培养特色。所谓大旅游教育格局,就是基于此而提出来的形成我国各地区适应当地具体状况的各具培养特色的科学的旅游教育分布格局。

前面谈到我国旅游教育的地区分布状况,这种状况是自发的,由于多数院校培养目标模糊,教育特色缺失,因而我们的毕业生在某一领域竞争激烈,而在更多的领域却不适应企业的需要,不具备相关工作的素质能力要求。上文也提出了解决途径,但各高校自我的建设很难从全局上适应我国旅游业和旅游教育发展的需要和规律,至少短期内收效甚微。鉴于 “中国的情况相当特殊,在旅游学起步的时候,既是旅游业产生发展的源头时期,也是我国旅游教育创立和发展的时期”,我们有必要建立中国旅游教育专业委员会,把全国的旅游院校和知名旅游企业组织起来,共同研究谋划,探讨如何构建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形势和地区特点的科学的大旅游教育分布格局,就全国的旅游教育作出整体的和长远的规划布局。

2.整体旅游教育合力

我们说旅游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教育的主体即各旅游院校的事情,还涉及到旅游教育及科研政策、旅游兄弟院校之间、旅游院校与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之间、旅游院校与国外优秀旅游教育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旅游企业的发展理念及其与旅游院校的合作等社会各界方方面面,单靠各高校自我的建设,很难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也无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几乎旅游教育改革的每一项工作都要靠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和支持,当然,旅游教育的成功同样也是对各相关部门的人才支持。

譬如就旅游教育实习建设方面,各院校大都做过积极的尝试,美国、瑞典等国外旅游院校特别是酒店管理方向的实习模式值得借鉴,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在实际工作中收效甚微。没有旅游企业科学的人才发展理念和反哺社会的精神,没有国家相关方面的支持和补贴,专业教学所要求的轮岗实习这一问题始终难以解决。赵鹏在其《旅游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中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在实践中探索和构建以育人为中心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为例探讨了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和限制性因素,显然这些因素涉及到社会许多方面的协同努力。

那么建立中国旅游教育专业委员会,协调和争取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商讨协调有关教育政策、培养目标、教育特色、师资培训、实习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形成整体旅游教育合力,则是构建大旅游教育格局重要内涵。只有集中国家旅游教育资源,构建大旅游教育格局,形成整体旅游教育合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限制我国旅游教育改革与建设发展的各种因素,使我国的旅游教育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出版社.中国旅游年鉴(1991,1996,2002-2004);国家旅游局.2004、2005、200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并根据其统计数字计算

[2]吴必虎黎筱筱: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J].旅游学刊,2005(S1):9-15

[3]杨培玉李险峰:中国旅游教育浅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1):88-93

[4]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2[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7月.98-122

[5]吴必虎等: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二) ——旅游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J].旅游学刊,2002(5):76-79

[6]朱若男张德成:21世纪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167-170

[7]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版.第5页

[8]张静:对构建旅游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3):115-116

[9]赵鹏汤利华:旅游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5(S1):71-76

推荐访问:设想 格局 构建 旅游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