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育整顿 >

2023年度《教育奇迹》读书笔记【10篇】

时间:2022-12-17 13: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  《教育的奇迹》是一部*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教育奇迹》读书笔记【1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教育奇迹》读书笔记【10篇】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

  《教育的奇迹》是一部*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仔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牛顿曾经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在牛顿的亲人中,除了年迈的祖母和改嫁的母亲外,还有一个亲舅舅。他叫威廉·艾萨库,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一位牧师。威廉从牛顿安静、多思的性格中,下意识地感觉到牛顿身上有别的孩子没有的东西。对学习毫无兴趣的牛顿,在期末考试中总是处在差等生的行列之中。班上的同学就给牛顿起了个绰号,叫他“笨蛋牛顿”。威廉舅舅对此很不满意。为了培养牛顿的学习兴趣,威廉经常给牛顿买学习用品、课外读物等。一有空闲,威廉就到农场给牛顿讲外面的世界。在舅舅的开导下,牛顿对读书有了一些兴趣。舅舅又给牛顿买来科学方面的书籍,对他进行有目的的引导。这些书都是关于数学、生物和科学简史等方面的。他想,读这些书也许能够培养牛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牛顿的成功是对威廉舅舅最好的回报。

  如果每一位父母和老师都能像牛顿的舅舅那样,耐下心来,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和学生,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许他调皮好动管不住自己,但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热爱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欢唱歌、画画,画的作品非常有新意。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

  “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更多是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还是舅舅、姑妈、后妈等人的责任!总之,无论是来自哪一个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创造真正的奇迹。而这一个个奇迹的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显示人性的爱!是爱,各种各样的真爱,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2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也是一位母亲。成为妈妈以来,我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读了《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

  刚开始,看到有关此书此人的介绍时,觉得罗恩老师太神了,他怎们能做到这些呢?他是人还是神呀?带着疑问,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全书,发现罗恩老师是个散发着迷人风采,有着神奇魔力的人,在他的周围团结这一群和他一样教育者,他们能紧紧抓住学生和家长的眼球,让学生实现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最吸引我的是这本书和市面上的很多畅销家教书籍不太一样,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从一个男性的角度上来阐述教育,而我们*时读到的书往往都夸大了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无形之中弱化了男性角色在孩子成长中的影响和力量。我们清楚一个孩子的成长绝对不可能只有母亲或者女性参与,因为性别不同,导致思维方式也有很多不同,所以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世界里不可替代。而书中的罗恩先生虽然是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但是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他是一个完美的父亲、兄长、朋友,甚至是玩伴,可以说,他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优秀的参与者,指引者。

  罗恩先生不仅是一位老师,还一个严格的、有独特思维的并且十分孩子气的不拘一格老师,他请学生到家里吃饭,也和学生赌气闹别扭,偷偷和同事去同学家里给房间来一个“焕然一新”,激情的时候甚至站在课桌上讲课,但是他在内心里关注孩子、理解孩子,他有针对性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知道怎么做、如何做才是真的对他们好。

  制定班规并且随时根据情况补充班规,最重要的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它们;让课堂成为充满激情的地方,提高孩子们课堂学习效率;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走进他们的生活;让孩子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高期望带来不可思议的进步;在老师和家长之间搭一座信任之桥;别给学生补考的机会,让他们明白机会只有一次;对暂时答不出问题的学生是“救场”还是掌声鼓励;组织策划旅游,但不是单纯的游玩,而是另一种形式的高效的学习;牺牲与家人朋友的休闲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校事务和教学上……

  曾经抱怨“我们小学部的活动怎么这么多呀!”“哎呀!×××怎么这么皮呀!”……现在想想真是惭愧!好的教育没有国界。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像罗恩像雷夫那样与身边的孩子、家长一起创造奇迹!创造新东方的奇迹!创造*的奇迹!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3

  假期中我认真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教育的奇迹》。这是一本关于学生教育的书籍。它是以青少年的成功教育为中心,从家长、老师和学校三个方面阐述了成功教育的要旨和方式。全书提供给读者十二个成功教育的典范,从著名的美国盲女作家海伦·凯勒到*的女神童周婷婷,无一不是成功教育下的奇迹。

  《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主要通过对当代一系列知名人物的成才经历进行描述,讲述了这些当代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如:牛顿曾经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曾经是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曾经是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曾经是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他们最终走向了成功。为什么?因为他们周围有善于对他们肯定的人,有善于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点的人,有对他们始终充满爱心永不言放弃的人,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努力才有了卓越的成绩。全书总共12章,分别对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专注力、兴趣性和自信力等进行分析,对教育者如何培养孩子的天性、陶冶孩子的情操、如何赏识孩子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的阐述和指导。

  作为一名教师同时又为人母的我,通过对本书的认真阅读,真是受益匪浅。书中的“笨小孩”、“差等生”让我想到了现在手中的学生。我们班的吴友波小朋友,说话含糊不清。乖巧、守纪、爱劳动,如果撇开学习不谈,是个不错的孩子。可是谈到学习,让人头疼。手把手的教,前面教后面忘。尽管如此,作为他语文老师的我和数学马老师,对他从未令眼看待,课堂上尽量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他来回答,课后对他不停地鼓励和辅导。我想:他才一年级啊,考试就不及格,以后他的学还怎么念啊!所以能多教他一点是一点,让他尽量多掌握些。作为老师,我们多么希望他的父母也能同我们一样,不断地鼓励他,辅导他。可是,第一次把他父亲请到学校。没等我开口,他父亲就说:“老师,以后放学让他自己回家,不用我来接。”我跟他讲了他孩子的学习情况,问他是否知道,他说不知道。我对他提出了要求,也跟他预计了如果不赶紧辅导孩子的后果。他没支声。一晃到了期末,我是焦急万分,又拨通了他妈妈的电话,可是与他妈妈的通话,让我的心彻底凉了。她说孩子就这样前面学,后面忘。我说那你也得辅导啊,她说没用。真正让我无语了。他的亲生父母待他尚且如此,我们老师使多大的劲,也是事倍功半啊!如果他能生在荣博那样的家庭或者他的父母有荣博父母那样的执着,或许他会有很大的进步。荣博是个脑瘫患儿,大脑思维正常,但是运动神经瘫痪,他的父母就根据他的这一特点,进行坚持不懈的教育,最终把荣博培养成一名十分优秀的人才。如果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能够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孩子,能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时多给予他们肯定,多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是早早地就否定了某些成绩稍差的学生,从而使他们失去学习上进的信心和勇气,他们该会有多么大的进步?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语言的、逻辑的、数学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的和内省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对视觉反应极敏锐有些人对语言比较敏感,有些人则敏于触觉。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就可以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我们的学生中没有天才,没有一看就聪明过人的孩子,没有英俊少年,有的是表现**、看不出多大“出息”的一群少年,甚至是一班“调皮大王”、顽劣不化的“主儿”,是一考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差生”但我们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执着期待,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律己精神,有“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理性认识,一句话,有非凡的爱心,我们同样可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生和俊才。李镇西老师自愿把人见人厌的“差生”要到自己班级,在“转化”和促成方面写下了一篇篇瑰丽的教育诗章;孙维刚老师在名不见经传的北京二十二中为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输送了许多新生,同样是充盈胸间、激情荡怀的“爱”让他们体会与领略到教育的美丽和幸福。

  由此使我想到了我们班的张超喆同学。上学期末他一度情绪低落,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发现后我找他谈话,了解了他父母在家吵架,甚至到了要分东离西的地步,所以孩子很害怕,很伤心,无心学习。我就开导他,教导他回家该怎么做,怎样缓和父母间的矛盾。自己该如何学习,让父母欣慰。让父母看到自己的`优秀表现,从而恢复以前幸福温馨的家庭。孩子很懂事,照做了。第二天我就把他的座位往前调了,课堂上多提问他,多多向他送去微笑。这时发现孩子上课听讲了,作业完成了。以前那个活泼开朗爱学习的孩子又出现了。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不仅关注他的外部表现,还要注意他的内心变化。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4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也是一位母亲。成为妈妈以来,我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读了《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

  刚开始,看到有关此书此人的介绍时,觉得罗恩老师太神了,他怎们能做到这些呢?他是人还是神呀?带着疑问,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全书,发现罗恩老师是个散发着迷人风采,有着神奇魔力的人,在他的周围团结这一群和他一样教育者,他们能紧紧抓住学生和家长的眼球,让学生实现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最吸引我的是这本书和市面上的很多畅销家教书籍不太一样,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从一个男性的角度上来阐述教育,而我们*时读到的书往往都夸大了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无形之中弱化了男性角色在孩子成长中的影响和力量。我们清楚一个孩子的成长绝对不可能只有母亲或者女性参与,因为性别不同,导致思维方式也有很多不同,所以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世界里不可替代。而书中的罗恩先生虽然是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但是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他是一个完美的父亲、兄长、朋友,甚至是玩伴,可以说,他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优秀的参与者,指引者。

  罗恩先生不仅是一位老师,还一个严格的、有独特思维的并且十分孩子气的不拘一格老师,他请学生到家里吃饭,也和学生赌气闹别扭,偷偷和同事去同学家里给房间来一个“焕然一新”,激情的时候甚至站在课桌上讲课,但是他在内心里关注孩子、理解孩子,他有针对性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知道怎么做、如何做才是真的对他们好。

  制定班规并且随时根据情况补充班规,最重要的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它们;让课堂成为充满激情的地方,提高孩子们课堂学习效率;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走进他们的生活;让孩子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高期望带来不可思议的进步;在老师和家长之间搭一座信任之桥;别给学生补考的机会,让他们明白机会只有一次;对暂时答不出问题的学生是“救场”还是掌声鼓励;组织策划旅游,但不是单纯的游玩,而是另一种形式的高效的学习;牺牲与家人朋友的休闲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校事务和教学上……

  曾经抱怨“我们小学部的活动怎么这么多呀!”“哎呀!×××怎么这么皮呀!”……现在想想真是惭愧!好的教育没有国界。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像罗恩像雷夫那样与身边的孩子、家长一起创造奇迹!创造新东方的奇迹!创造*的奇迹!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5

  暑假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这本书。《教育的奇迹》是一部*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描写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八年的教龄,说来也不算短,通过阅读,再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感触颇多。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真正感觉到教育的无穷力量,要当一名好教师的职责与不易。全书提供给读者十二个成功教育的典范,有家庭教育的奇迹、教师的教育奇迹、自我教育的奇迹和学校教育的奇迹。每个故事都让人刻骨铭心,让人感动不已。书中不管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还是学校的领导,他们都相信一条: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书中有几个孩子他们出生的时候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像众所周知的周婷婷、弱智指挥家舟舟等等。为什么出生有问题的孩子最后都能成才?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阅读完本书后我得出了答案,那就是他们的父母没有放弃他们,他们的父母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就算是出生弱智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只要根据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不懈,只要给孩子付出所有的爱,孩子就一定能够成才,而不是变成家庭与社会的负担。他们做到了,他们成功了。书中的几位优秀教师也是奉信这样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该从中学习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那就是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上帝让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赋予每个人一个成功的机会、成功的可能,每一个人都应该而且可能做得最优秀,做得最卓越。

  第二,公*对待所有的学生。

  所有的老师都喜欢成绩好、听话的学生,但是有些老师只是喜欢这类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其实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怀与爱护,他们的心更敏感。作为一名老师,只要你能做到公*对待所有的学生,甚至多点关怀后进生,那么你所带班级的成绩与班风就会有大大的改善。

  第三,包容他们的过错。

  每个人都会犯错,包括为人师表的我们,更不要说一个几岁,十几岁的孩子了。对待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我们应该有亲切的语言,温暖的笑容和恰当的包容。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我们的包容与鼓励。多点包容,多点鼓励,孩子的进步就会很大很快。有些老师碰到学生犯了错,不是去正确的引导他,而是斥责甚至打学生,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只会把这个孩子推向更坏的方向,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包容孩子们的过错,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帮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的知心良友,这样孩子进步了,老师也就成功了。

  第四,爱所有的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应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成绩好的学生,更要爱成绩不好的学生;爱听话的学生,更要爱不很听话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好的、不听话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爱。书中的李圣珍老师能把那么多“动物”变成了活泼向上、热爱生活的人。她是如何做到这样的呢?唯一的答案就是一个字—爱。她爱所有的孩子,爱所有的“问题孩子”,她坚信所有的孩子都有优点,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爱,只要你是真正对他们付出了爱,不管多“坏”的孩子都会乖乖地听你的话,都会乖乖地变成好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我们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引路人,这都是我们要好好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多读书,多反思,做所有对得起“教书育人”这四个字的事情,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多有“奇迹”发生。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6

  朴实无华的封面上,《教育的奇迹(十八个刻骨铭心的教育故事)》吸引了我的眼球。这十八个教育故事如何刻骨铭心地进入读者的内心是我亟待了解的内容,同样身为教育者的我也很想知道那一个个教育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翻阅目录,知道这十八个故事被分成了四篇,分别是家庭教育的奇迹;教师的教育奇迹;自我教育的奇迹和学校教育的奇迹。这四种分类对我们这样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来说,里面肯定会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饥似渴地,我扎进了“书海”中……

  书中每一个故事都那么激励人心,让人心潮澎湃:我们如何更贴切地对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如何让自己获得更多、更高的提升;如何配合学校,共同为学校的各项建设尽力,这一切都有值得借鉴的内容和实例,这真是一本好书啊!而那么多故事里,“教师的教育奇迹”中五个故事更让我感慨万千。在里面,除了“沙利文老师和海伦·凯勒”的故事略有耳闻,其他四个都非常陌生。有幸,我再一次“认识”光明使者“沙利文小姐”,她的“通过生活本身学习”的教育,使海伦“有了学习语言的钥匙”,开了眼界,生活变得充实、美满和有价值。联想到处于3——6岁阶段的幼儿,他们许多经验都来自于亲身的体验和实践。《纲要》和《指南》也非常重视幼儿体验习得的经验,如果我也像沙利文小姐那样充分利用好“通过生活本身学习”的教育,我们面对的健康幼儿是不是发展会更出色?我想,有了这样阅读的体会,在教育教学中,我的思考会更全面。

  在拜读用“生命铸就辉煌的孙维刚老师”的故事时,我一次次被故事中的事迹打动,眼泪一次次从眼眶涌出。孙老师的一生看上去确实*凡,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可他真的创造了一个个的奇迹。看这些事例时,我总不自觉地问自己:假如那个时候的老师是我,我是否也能做到像孙老师那样?虽然,我也知道在面对我的那群小朋友时,我也是充满真诚与真爱的,但我却不敢说我能做到像孙老师那样。我非常认同孙老师的“做学问,先做人。”虽然,在幼儿阶段,小朋友们还不需要有很多学业上的担当,但是,幼儿期的小朋友如果能学会做人,那将影响他们一生的成就。孙老师认为:“作为一个中学教师面对流俗,我也许是苍白无力的,我无法左右社会的大气候,但可以“构建”我工作范围内的“小气候”。”是啊,面对刚入园的幼儿,他们就是一张毫无瑕疵的“白纸”,在这“一张张白纸”上,我添上的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还是万综复杂的社会流俗?在幼儿期的三年时间里,我也可以“构建”我工作范围内的“小气候”。我不期望这些小朋友们毕业后能够有多记得我这个最启蒙的老师,我只期待,我的付出能对他们的成长有利。如果能达到这一点,我就觉得很欣慰了。所以,孙老师的故事看到后面,我的心里好像被什么堵住了,就像他的学生和同事们想的那样,我不希望他这么早就走,他应该长寿,应该让更多的人爱戴,让更多的人在孙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创造新的教育奇迹。

  同时,我也非常敬佩富有挑战及创新精神的刘京海校长和苏静老师。可是,最让我觉得暖心的,还是*凡的母亲——李圣珍老师的人性教育。李老师的核心教育理念就是爱孩子,爱教育,提倡人性的高贵和尊严。李老师真懂孩子,真懂孩子的心理,她那一个个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仿佛很远,又感觉很近。故事中小主人公身上发生的事情似乎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不管是亲见的,还是听闻的,我们有没有也如此地爱孩子,如此地理解他们的心理,并给予一定的尊严和权利?我爱李老师,喜欢李老师的教育理念,但我现在却没有李老师那样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我唯有的也只是一颗爱孩子的心,如果用这样一颗心去真切地体会,感受幼儿的内心世界,相信,在幼儿面前,我也能读懂只属于他们的“语言”,他们也会对我有充分的信任。

  虽说现在的孩子难教,除了那些无法避免的客观原因外,现在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比我们那个年代不知多了多少,而且,现在的孩子从胎儿时期就或多或少地有过一些“早教经历”。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老师如果无法预知或感受到孩子的心理,我们的教育可能真的做不到“事半功倍”。从莎利文老师到年轻的苏静老师,他们的故事各有不同,他们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但纵观前后,有一点他们是共通的,那就是“爱”。有了这份爱,所有的困难都成为了强大的推动力让老师们去战胜;被这份爱包围的人将获取更多的正能量去面对属于他们的人生。我愿意做这份爱中的一小部分,让我的孩子们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尊严。我想创造的——是这样的师爱奇迹。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7

  最近读了《教育的奇迹》这本书,感想很多。十几年的教龄,说来也不短,通过阅读,再结合现在的小学教学经验,感触颇多。通过阅读这本书,才真正感觉到教育的无穷力量,要当一名好教师的职责与不易。本书共录入18个真实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让人刻骨铭心,让人感动不已。书中不管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还是学校的领导,他们都相信一条: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和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该从中学习什么呢?书中提到了要“公*对待所有的学生”。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刚刚工作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至今难忘。

  记得一天布置完作业后,其他学生都飞快地拿起笔开始做了起来,却见某某同学仍在傻傻的发愣。我不由的怒火中烧,因为这个学生本来基础就差,再加上学习兴趣不浓,所以成绩很不理想。我站在讲台前厉声说道:“某某,你是不是又不想做作业了?”他轻声回答说:“我不舒服。”“你不要给我找借口了,不想学就早点回家。”说完我也不去看他,就去巡视其他学生做得怎么样。过了不多久,只听一个学生叫到“老师,某某吐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把视线转向那里,我也赶紧走到他身旁,只见他脸色煞白,神情非常痛苦。我连忙叫一个学生去弄点水给他漱口,另外叫一个学生打扫呕吐物。此时我多想对他说声“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但却始终没有说出口,只简单的说声你休息一会,就走开了。

  回到家我在想,如果那是一位好学生,我会怎样去做。也许我会走到他身旁,仔细地询问他哪儿不舒服,或者伸出手摸一下他的额头是否发烫。但我不仅什么都没做,而且还粗暴地训斥了他,这所有的一切都只因为他是一个后进生。

  所有的老师都喜欢成绩好、听话的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其实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怀与爱护,他们的心更敏感。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越来越差跟他在学校老师对他的关心够不够,受到老师的漠视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一名老师,只要你能做到公*对待所有的学生,甚至多点关怀后进生,孩子们才会更亲近你。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8

  《教育的奇迹》是一本关于学生教育的书籍。本书的序言部分便让我获益匪浅: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这部*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读完这部书之后,感触也挺大。

  在《教育的奇迹》里读到一则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一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根据调查,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 “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读完这个故事, 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对此,我深有同感。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症结,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甚或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一次次地挫败孩子那颗稚嫩的心……

  如何让孩子在上面绘出灿烂的彩虹和美丽的图画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有时间看看这部书吧。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9

  1、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孩子都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们的社会会增添多少个医生、兽医、考古学家、律师、慈善家……

  2、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与孩子一起创造奇迹。

  3、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地方。

  4、让孩子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

  5、相互尊重是帮助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互相支持关系的最佳方式之一。

  6、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

  7、教师必须以高标准来要求每个孩子,并且要尽力推动他们达到那样的水准。

  8、如果我们把教育浅表化,并且因为学生努力了就给他们A和B,那我们其实就是在帮倒忙或者做绊脚石,这样做无法帮他们做好在现实世界获取成功的准备。

  9、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随随便拍背鼓励,就因为我们想让他感觉好受一些。不应当得到的表扬只会让我们的学生遭遇更多的失败。

  10、高期望可以带来不可思议的进步。但是,你不能仅设定目标而不采取行动,只是说“努力进取吧”。

  11、当呈现给学生们的是积极的鼓舞,而且让他们感受到被鼓舞的状态时,他们就如同时刻面临一场挑战,他们就会愿意分离一搏。

  12、教师应该提醒自己,你所希冀的并非来自孩子们的感谢,你追求的应该是孩子们的成就以及对他们的人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13、当人们还在努力工作时,也许他们尚未做到最好,如果你对他们表达了感谢和赞赏,他们就会受到一种鼓舞,今儿为了不辜负你的感激而更加努力。

  14、当你走进教室,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违反纪律和有学习障碍的孩子,那你肯定会变得手忙脚乱。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律师、商界精英、艺术家和总统,那你就会自如地以你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并对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学生。

  15、家长们应该意识到,孩子们时常抱怨老师是天性使然。他们一般会抱怨老师不喜欢他或者老师责备他了。每当这个时候,家长们应该提醒孩子想想老师为班级以及为他个人做过的所有事情。我们应该努力让孩子保持积极状态,而不是把他们带入消极的泥潭。

  16、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

  17、应在老师与家长之间搭起一座信任之桥。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0

  从来不相信奇迹,总认为奇迹是不会发生在我们这些小人物身上。当我读了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迹》后,给我很大的感触。从书中深深地感受到所有这一切来自一个“爱”字——人世间最普通也伟大的父爱。他们用父爱使教育出现奇迹得到成功,成为教育家。我们呢?我想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

  我被书中成功的奇迹所感动,细想*时的教育生涯。在我们的身边,总是不乏一些调皮捣蛋、行为散漫、性格怪异的学生。他们的个性、缺点各不相同。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年幼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也不同。许多人都把孩子比做一张白纸,所以我认为是白纸就一定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需要。那就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爱。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个孩子,要给予孩子关爱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美的语言、亲切的拥抱。让他们在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鱼儿离开水一样。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的责任。从舟舟身上我深深懂得: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我们去努力,每个孩子都可以获得成功。我相信:爱的确会创造教育的奇迹!

  看完这本书中的许多事例,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前一阵子在荧屏“*达人秀”上,人们记住了一个用脚趾弹奏钢琴的倔强身影——刘伟。他说:“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成了激励更多怀揣梦想青年的座右铭,并迅速成为网上流行语。他成了吸引世界目光的“达人”。

  在《教育的奇迹》里我读到一则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一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根据调查,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症结,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甚或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一次次地挫败孩子那颗稚嫩的心……

  陶行知说,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材与否是人的潜力发掘和发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种不应受到抹杀的天性,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仁在有意无意中,却摧毁了这种必然,践踏了这种天性,“创造”了一个个不该发生、令人痛心的“奇迹”!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最后我想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与孩子的潜力,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给你一个精彩,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给你创造无数的辉煌。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0篇扩展阅读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0篇(扩展1)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0篇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

  从来不相信奇迹,总认为奇迹是不会发生在我们这些小人物身上。当我读了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迹》后,给我很大的感触。从书中深深地感受到所有这一切来自一个“爱”字——人世间最普通也伟大的父爱。他们用父爱使教育出现奇迹得到成功,成为教育家。我们呢?我想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

  我被书中成功的奇迹所感动,细想*时的教育生涯。在我们的身边,总是不乏一些调皮捣蛋、行为散漫、性格怪异的学生。他们的个性、缺点各不相同。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年幼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也不同。许多人都把孩子比做一张白纸,所以我认为是白纸就一定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需要。那就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爱。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个孩子,要给予孩子关爱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美的语言、亲切的拥抱。让他们在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鱼儿离开水一样。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的责任。从舟舟身上我深深懂得: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我们去努力,每个孩子都可以获得成功。我相信:爱的确会创造教育的奇迹!

  看完这本书中的许多事例,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前一阵子在荧屏“*达人秀”上,人们记住了一个用脚趾弹奏钢琴的倔强身影——刘伟。他说:“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成了激励更多怀揣梦想青年的座右铭,并迅速成为网上流行语。他成了吸引世界目光的“达人”。

  在《教育的奇迹》里我读到一则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一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根据调查,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症结,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甚或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一次次地挫败孩子那颗稚嫩的心……

  陶行知说,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材与否是人的潜力发掘和发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种不应受到抹杀的天性,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仁在有意无意中,却摧毁了这种必然,践踏了这种天性,“创造”了一个个不该发生、令人痛心的“奇迹”!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最后我想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与孩子的潜力,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给你一个精彩,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给你创造无数的辉煌。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2

  本学期我阅读的是《教育的奇迹》这本书。这本书中,每一章的开头都讲述了一位名人儿童时期的故事,这些名人都是我们非常崇敬的,如牛顿、爱迪生、达尔文等。而他们在儿童时期却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等,被冠以了如: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却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教出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许多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能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

  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而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这不是绝对,但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

  许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是,他却非常爱好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的想象力去非常丰富;也许他的作业做得很糟糕,可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却很强。和*相比,孩子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们不受束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心理上很少受概念的约束,因此,他们不可能去认真思索一个问题,注意力也不可能长久地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这反而使孩子能够无拘无束地想他们所想。比如,孩子在绘画时,就常常任意地把天地间的东西进行无情地破坏或者重新组合。儿童任意的杜撰和能够驰骋活泼的意象,是孩子幻想的发源地,他们超出*的想象,创造出了令人惊异的场景。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常识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养他了。书中一句话很好的概括了这部书中所要传达的一个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讲:“在孩子的培养问题上,首先一定要先*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这样也能让他们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教育的奇迹》是一部*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孩子在上面绘出灿烂的彩虹和美丽的图画是我们每个父母和教育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有时间就看看这本书吧。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3

  假期两个月,以龟行速度读完了校长推荐书目《教育的奇迹》。读完18个教育故事,唯有一个字可以概括我的感受——爱,真真切切的爱打动了我的心。要问我18个故事中哪一个更得我心,那便是海伦·凯勒和沙利文老师之间的故事。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在美国巴拉马州北部的一个小镇。海伦在一岁半的时候,因为一场猩红热夺取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海伦就在这样黑暗和寂寞的世界中摸索着成长。直到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沙利文老师。沙利文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因而了解失明的痛苦。在她的辛苦指导下,海伦用手摸触学会了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阅读,后来用手没别人的嘴唇,学会了与人交流。沙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里奔跑,在地里埋下种子,爬上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去河边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了失聪和失明的障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得克里夫学院,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我的生活》等十四部作品。

  海伦如何从一个又聋又哑又忙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最令人感兴趣的人物?海伦自身的努力自是不必说,我们还要看到默默陪伴海伦五十年,给予海伦无私的爱的莎莉文老师。

  爱学生,每个老师都会说,也都做,但是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千差万别?我想这在于老师所给予学生的那份爱,是不是孩子需要的,如果是,那么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舞蹈便翩然若蝶;如若不是,那便是他疼你杠脚。

  有人说:爱一个人要能爱她的有点,更要能包容她的缺点。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关键在于爱人的人有没有一个大肚量,能容忍哪些缺点和瑕疵。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优缺点,只是老师眼里有的孩子有点多于缺点,而有些孩子则被缺点掩埋,很难找到他的优点,有点多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也多,反之亦然,于是老师开始埋怨学生,抱怨不公。可是有谁会会回头想想,“为什么我没有找到孩子的有点,是这个孩子毫无优点,还是我缺少一双寻找优点的慧眼?”被缺点掩埋的孩子不可怕,但是没有一双发现孩子身上有点的慧眼是极其可怕的,因为他带给孩子的不是积极,阳光和快乐,而是消极负面的,这一切将跟随孩子的一生。

  假期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Childrenarethetruetreasureofcountries。Let"steachthemwell。”(孩子是国家的财富,我们必须好好培养他们。)这是一位加拿大老师的一句话,当我问起她为何这样说,她的回答是:爱孩子等同于爱财富。金银珠宝谁人不爱?为何不能用财富的心理去爱班级中那四是个孩子?

  当然,没有一个老师不爱孩子的,只是我们的爱在某些时候变味了。早读铃声响了,玲玲踏着铃声姗姗来迟,其他同学早已开始了早读,而你正站在教室外等着,此时的你会怎么做那?大声喝斥“教室外站着!”还是现行退让,放她进教室早读,可后再轻声细语地询问迟到的原因,了解到不为人知的原因后,因同情,因关心,或其他因素给她一个抚摸,一句安慰,一个拥抱,让她真真切切地感受你所给予她的爱和关心。

  或许班机中的孩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希望,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可是同样的孩子对于他们的家长却是百分之百的希望,作为教师是何种心态爱你的学生呢?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猎人带着猎狗去森林中打猎,猎人一枪打中一只兔子的后退,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飞奔着去追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不见了,猎狗悻悻而归,猎人开始骂猎狗:没用的东西,连只受伤的兔子也追不上。猎狗不服气:我尽力而为了啊!兔子终于跑回洞中,它的同伴在庆幸的同时也感到很惊讶:那只猎狗那么凶,你还受了伤,怎么还能跑得过它?受伤的兔子说:他是尽力而为,而我是全力以赴。老师啊,你对你的学生们是尽力而为了还是全力以赴了?

  其实,在我看来,尽力而为和全力以赴还不足以说明你会爱孩子。一个真正爱孩子的老师是刚柔并济的。她既能给予孩子母亲似的柔情,学生可以从她那里得到温暖;他又可以给予学生父亲般的威严,学生可以从她那里明白何为责任和坚强。

  然而,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些拥有一只证明便可将其一切行为合理化的典型。作业不完成,没关系,他有证明;考试不及格,没关系,他有证明;言行举止有偏差,没关系,他有证明,一只证明便是他一生的印记。我们作为老师,可曾用悲天悯人的心为他的将来想想?

  我还记得,当沙利文小姐惊讶与海伦在就餐非常没规矩时,立刻制止她那些放肆的行为举止,就连海伦的父母都对沙利文的做法觉得不可思议。沙利文小姐却镇定而坚定地认为:不能因为她看不见,就让她那么随便。正因为眼睛看不见,所以才更要严格管教。怎能以她残疾为理由,来要求周围的人容忍这种无礼的行为呢?他这时候最需要正确的训导和无限的关爱,而不是一味的怜悯和迁就。

  面对那些还分不清是非对错,*丑的孩子在犯错时,你是武力解决,血腥镇压;是另眼旁观,听之任之;还是文火慢炖,精心熬制,最终捧出一盅香气四溢,色泽诱人的浓汤?相信每个老师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选择。

  说到这里,我不禁在想:除了对海伦的爱,到底还有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持着沙利文,陪伴海伦度过漫长的50年?大概要归功于沙利文老师崇高的奉献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吧!

  有首歌唱得好“……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再把爱的风帆撒播到我四方……”

  各位老师,让我们奉献和爱心去浇灌那一个个*凡得生命,成就属于你我得奇迹!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4

  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一书,我不知疲倦地欣赏着这本神奇的“奇迹”带给我的新生力量!

  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看来“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更多是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还是舅舅、姑妈、等人的责任!总之,无论是来自哪一个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创造真正的奇迹。而这一个个奇迹的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显示人性的爱!是爱,各种各样的真爱,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怀着“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精神,为*的教育探求了一条新路,为孩子们开辟了一个开阔的世界。一直以来,我都尝试着用爱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1、爱,是尊重理解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厚厚的书,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是活泼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培养他们*、成才,首先就要尊重他们,全面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家境。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要小心的像对待玫瑰花上的露珠一样保护好每一个学生。

  2、爱,是欣赏激励

  心理学家尔土曾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因此我们应学会欣赏每一个孩子,用积极的心理意向去激励他们,期待他们。

  3、爱,是心与心之间的碰撞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愁,这样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教师也只有体验到学生的内心感受,才能将心比心,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学生就如同是一株株幼苗,需要真心的关注,悉心的浇灌和细心的呵护。爱就如阳光一样给孩子温暖,似甘露一样给孩子滋润,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教师的无限关爱无论他是——差孩子”、“坏孩子”,“好孩子”、“聪明孩子”、“优秀孩子”、“正常孩子”等。每个孩子都具有无穷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要和别的孩子攀比,也不要和家长当年有能力相比,应该多为孩子喝彩,多对孩子进行鼓励。关键是父母和教师如何去挖掘。爱是一种等待,爱是一种引领,爱是一种责任。让爱走进校园,让爱走进家庭,让爱产生智慧,让爱留下岁月抹不去的美好回忆。让我们相信——教育,因爱而美丽!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5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也是一位母亲。成为妈妈以来,我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读了《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

  刚开始,看到有关此书此人的介绍时,觉得罗恩老师太神了,他怎们能做到这些呢?他是人还是神呀?带着疑问,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全书,发现罗恩老师是个散发着迷人风采,有着神奇魔力的人,在他的周围团结这一群和他一样教育者,他们能紧紧抓住学生和家长的眼球,让学生实现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最吸引我的是这本书和市面上的很多畅销家教书籍不太一样,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从一个男性的角度上来阐述教育,而我们*时读到的书往往都夸大了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无形之中弱化了男性角色在孩子成长中的影响和力量。我们清楚一个孩子的成长绝对不可能只有母亲或者女性参与,因为性别不同,导致思维方式也有很多不同,所以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世界里不可替代。而书中的罗恩先生虽然是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但是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他是一个完美的父亲、兄长、朋友,甚至是玩伴,可以说,他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优秀的参与者,指引者。

  罗恩先生不仅是一位老师,还一个严格的、有独特思维的并且十分孩子气的不拘一格老师,他请学生到家里吃饭,也和学生赌气闹别扭,偷偷和同事去同学家里给房间来一个“焕然一新”,激情的时候甚至站在课桌上讲课,但是他在内心里关注孩子、理解孩子,他有针对性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知道怎么做、如何做才是真的对他们好。

  制定班规并且随时根据情况补充班规,最重要的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它们;让课堂成为充满激情的地方,提高孩子们课堂学习效率;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走进他们的生活;让孩子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高期望带来不可思议的进步;在老师和家长之间搭一座信任之桥;别给学生补考的机会,让他们明白机会只有一次;对暂时答不出问题的学生是“救场”还是掌声鼓励;组织策划旅游,但不是单纯的游玩,而是另一种形式的高效的学习;牺牲与家人朋友的休闲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校事务和教学上……

  曾经抱怨“我们小学部的活动怎么这么多呀!”“哎呀!×××怎么这么皮呀!”……现在想想真是惭愧!好的教育没有国界。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像罗恩像雷夫那样与身边的孩子、家长一起创造奇迹!创造新东方的奇迹!创造*的奇迹!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6

  暑假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这本书。《教育的奇迹》是一部*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描写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八年的教龄,说来也不算短,通过阅读,再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感触颇多。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真正感觉到教育的无穷力量,要当一名好教师的职责与不易。全书提供给读者十二个成功教育的典范,有家庭教育的奇迹、教师的教育奇迹、自我教育的奇迹和学校教育的奇迹。每个故事都让人刻骨铭心,让人感动不已。书中不管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还是学校的领导,他们都相信一条: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书中有几个孩子他们出生的时候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像众所周知的周婷婷、弱智指挥家舟舟等等。为什么出生有问题的孩子最后都能成才?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阅读完本书后我得出了答案,那就是他们的父母没有放弃他们,他们的父母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就算是出生弱智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只要根据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不懈,只要给孩子付出所有的爱,孩子就一定能够成才,而不是变成家庭与社会的负担。他们做到了,他们成功了。书中的几位优秀教师也是奉信这样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该从中学习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那就是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上帝让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赋予每个人一个成功的机会、成功的可能,每一个人都应该而且可能做得最优秀,做得最卓越。

  第二,公*对待所有的学生。

  所有的老师都喜欢成绩好、听话的学生,但是有些老师只是喜欢这类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其实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怀与爱护,他们的心更敏感。作为一名老师,只要你能做到公*对待所有的学生,甚至多点关怀后进生,那么你所带班级的成绩与班风就会有大大的改善。

  第三,包容他们的过错。

  每个人都会犯错,包括为人师表的我们,更不要说一个几岁,十几岁的孩子了。对待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我们应该有亲切的语言,温暖的笑容和恰当的包容。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我们的包容与鼓励。多点包容,多点鼓励,孩子的进步就会很大很快。有些老师碰到学生犯了错,不是去正确的引导他,而是斥责甚至打学生,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只会把这个孩子推向更坏的方向,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包容孩子们的过错,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帮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的知心良友,这样孩子进步了,老师也就成功了。

  第四,爱所有的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应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成绩好的学生,更要爱成绩不好的学生;爱听话的学生,更要爱不很听话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好的、不听话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爱。书中的李圣珍老师能把那么多“动物”变成了活泼向上、热爱生活的人。她是如何做到这样的呢?唯一的答案就是一个字—爱。她爱所有的孩子,爱所有的“问题孩子”,她坚信所有的孩子都有优点,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爱,只要你是真正对他们付出了爱,不管多“坏”的孩子都会乖乖地听你的话,都会乖乖地变成好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我们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引路人,这都是我们要好好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多读书,多反思,做所有对得起“教书育人”这四个字的事情,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多有“奇迹”发生。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7

  朴实无华的封面上,《教育的奇迹(十八个刻骨铭心的教育故事)》吸引了我的眼球。这十八个教育故事如何刻骨铭心地进入读者的内心是我亟待了解的内容,同样身为教育者的我也很想知道那一个个教育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翻阅目录,知道这十八个故事被分成了四篇,分别是家庭教育的奇迹;教师的教育奇迹;自我教育的奇迹和学校教育的奇迹。这四种分类对我们这样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来说,里面肯定会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饥似渴地,我扎进了“书海”中……

  书中每一个故事都那么激励人心,让人心潮澎湃:我们如何更贴切地对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如何让自己获得更多、更高的提升;如何配合学校,共同为学校的各项建设尽力,这一切都有值得借鉴的内容和实例,这真是一本好书啊!而那么多故事里,“教师的教育奇迹”中五个故事更让我感慨万千。在里面,除了“沙利文老师和海伦·凯勒”的故事略有耳闻,其他四个都非常陌生。有幸,我再一次“认识”光明使者“沙利文小姐”,她的“通过生活本身学习”的教育,使海伦“有了学习语言的钥匙”,开了眼界,生活变得充实、美满和有价值。联想到处于3——6岁阶段的幼儿,他们许多经验都来自于亲身的体验和实践。《纲要》和《指南》也非常重视幼儿体验习得的经验,如果我也像沙利文小姐那样充分利用好“通过生活本身学习”的教育,我们面对的健康幼儿是不是发展会更出色?我想,有了这样阅读的体会,在教育教学中,我的思考会更全面。

  在拜读用“生命铸就辉煌的孙维刚老师”的故事时,我一次次被故事中的事迹打动,眼泪一次次从眼眶涌出。孙老师的一生看上去确实*凡,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可他真的创造了一个个的奇迹。看这些事例时,我总不自觉地问自己:假如那个时候的老师是我,我是否也能做到像孙老师那样?虽然,我也知道在面对我的那群小朋友时,我也是充满真诚与真爱的,但我却不敢说我能做到像孙老师那样。我非常认同孙老师的“做学问,先做人。”虽然,在幼儿阶段,小朋友们还不需要有很多学业上的担当,但是,幼儿期的小朋友如果能学会做人,那将影响他们一生的成就。孙老师认为:“作为一个中学教师面对流俗,我也许是苍白无力的,我无法左右社会的大气候,但可以“构建”我工作范围内的“小气候”。”是啊,面对刚入园的幼儿,他们就是一张毫无瑕疵的“白纸”,在这“一张张白纸”上,我添上的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还是万综复杂的社会流俗?在幼儿期的三年时间里,我也可以“构建”我工作范围内的“小气候”。我不期望这些小朋友们毕业后能够有多记得我这个最启蒙的老师,我只期待,我的付出能对他们的成长有利。如果能达到这一点,我就觉得很欣慰了。所以,孙老师的故事看到后面,我的心里好像被什么堵住了,就像他的学生和同事们想的那样,我不希望他这么早就走,他应该长寿,应该让更多的人爱戴,让更多的人在孙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创造新的教育奇迹。

  同时,我也非常敬佩富有挑战及创新精神的刘京海校长和苏静老师。可是,最让我觉得暖心的,还是*凡的母亲——李圣珍老师的人性教育。李老师的核心教育理念就是爱孩子,爱教育,提倡人性的高贵和尊严。李老师真懂孩子,真懂孩子的心理,她那一个个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仿佛很远,又感觉很近。故事中小主人公身上发生的事情似乎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不管是亲见的,还是听闻的,我们有没有也如此地爱孩子,如此地理解他们的心理,并给予一定的尊严和权利?我爱李老师,喜欢李老师的教育理念,但我现在却没有李老师那样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我唯有的也只是一颗爱孩子的心,如果用这样一颗心去真切地体会,感受幼儿的内心世界,相信,在幼儿面前,我也能读懂只属于他们的“语言”,他们也会对我有充分的信任。

  虽说现在的孩子难教,除了那些无法避免的客观原因外,现在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比我们那个年代不知多了多少,而且,现在的孩子从胎儿时期就或多或少地有过一些“早教经历”。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老师如果无法预知或感受到孩子的心理,我们的教育可能真的做不到“事半功倍”。从莎利文老师到年轻的苏静老师,他们的故事各有不同,他们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但纵观前后,有一点他们是共通的,那就是“爱”。有了这份爱,所有的困难都成为了强大的推动力让老师们去战胜;被这份爱包围的人将获取更多的正能量去面对属于他们的人生。我愿意做这份爱中的一小部分,让我的孩子们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尊严。我想创造的——是这样的师爱奇迹。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8

  最近读了《教育的奇迹》这本书,感想很多。十几年的教龄,说来也不短,通过阅读,再结合现在的小学教学经验,感触颇多。通过阅读这本书,才真正感觉到教育的无穷力量,要当一名好教师的职责与不易。本书共录入18个真实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让人刻骨铭心,让人感动不已。书中不管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还是学校的领导,他们都相信一条: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和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该从中学习什么呢?书中提到了要“公*对待所有的学生”。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刚刚工作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至今难忘。

  记得一天布置完作业后,其他学生都飞快地拿起笔开始做了起来,却见某某同学仍在傻傻的发愣。我不由的怒火中烧,因为这个学生本来基础就差,再加上学习兴趣不浓,所以成绩很不理想。我站在讲台前厉声说道:“某某,你是不是又不想做作业了?”他轻声回答说:“我不舒服。”“你不要给我找借口了,不想学就早点回家。”说完我也不去看他,就去巡视其他学生做得怎么样。过了不多久,只听一个学生叫到“老师,某某吐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把视线转向那里,我也赶紧走到他身旁,只见他脸色煞白,神情非常痛苦。我连忙叫一个学生去弄点水给他漱口,另外叫一个学生打扫呕吐物。此时我多想对他说声“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但却始终没有说出口,只简单的说声你休息一会,就走开了。

  回到家我在想,如果那是一位好学生,我会怎样去做。也许我会走到他身旁,仔细地询问他哪儿不舒服,或者伸出手摸一下他的额头是否发烫。但我不仅什么都没做,而且还粗暴地训斥了他,这所有的一切都只因为他是一个后进生。

  所有的老师都喜欢成绩好、听话的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其实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怀与爱护,他们的心更敏感。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越来越差跟他在学校老师对他的关心够不够,受到老师的漠视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一名老师,只要你能做到公*对待所有的学生,甚至多点关怀后进生,孩子们才会更亲近你。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9

  本学期我阅读的是《教育的奇迹》这本书。这本书中,每一章的开头都讲述了一位名人儿童时期的故事,这些名人都是我们非常崇敬的,如牛顿、爱迪生、达尔文等。而他们在儿童时期却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等,被冠以了如: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却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教出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许多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能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

  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而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这不是绝对,但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

  许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是,他却非常爱好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的想象力去非常丰富;也许他的作业做得很糟糕,可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却很强。和*相比,孩子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们不受束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心理上很少受概念的约束,因此,他们不可能去认真思索一个问题,注意力也不可能长久地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这反而使孩子能够无拘无束地想他们所想。比如,孩子在绘画时,就常常任意地把天地间的东西进行无情地破坏或者重新组合。儿童任意的杜撰和能够驰骋活泼的意象,是孩子幻想的发源地,他们超出*的想象,创造出了令人惊异的场景。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常识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养他了。书中一句话很好的概括了这部书中所要传达的一个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讲:“在孩子的培养问题上,首先一定要先*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这样也能让他们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教育的奇迹》是一部*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孩子在上面绘出灿烂的彩虹和美丽的图画是我们每个父母和教育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有时间就看看这本书吧。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0

  1、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孩子都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们的社会会增添多少个医生、兽医、考古学家、律师、慈善家……

  2、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与孩子一起创造奇迹。

  3、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地方。

  4、让孩子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

  5、相互尊重是帮助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互相支持关系的最佳方式之一。

  6、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

  7、教师必须以高标准来要求每个孩子,并且要尽力推动他们达到那样的水准。

  8、如果我们把教育浅表化,并且因为学生努力了就给他们A和B,那我们其实就是在帮倒忙或者做绊脚石,这样做无法帮他们做好在现实世界获取成功的准备。

  9、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随随便拍背鼓励,就因为我们想让他感觉好受一些。不应当得到的表扬只会让我们的学生遭遇更多的失败。

  10、高期望可以带来不可思议的进步。但是,你不能仅设定目标而不采取行动,只是说“努力进取吧”。

  11、当呈现给学生们的是积极的鼓舞,而且让他们感受到被鼓舞的状态时,他们就如同时刻面临一场挑战,他们就会愿意分离一搏。

  12、教师应该提醒自己,你所希冀的并非来自孩子们的感谢,你追求的应该是孩子们的成就以及对他们的人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13、当人们还在努力工作时,也许他们尚未做到最好,如果你对他们表达了感谢和赞赏,他们就会受到一种鼓舞,今儿为了不辜负你的感激而更加努力。

  14、当你走进教室,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违反纪律和有学习障碍的孩子,那你肯定会变得手忙脚乱。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律师、商界精英、艺术家和总统,那你就会自如地以你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并对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学生。

  15、家长们应该意识到,孩子们时常抱怨老师是天性使然。他们一般会抱怨老师不喜欢他或者老师责备他了。每当这个时候,家长们应该提醒孩子想想老师为班级以及为他个人做过的所有事情。我们应该努力让孩子保持积极状态,而不是把他们带入消极的泥潭。

  16、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

  17、应在老师与家长之间搭起一座信任之桥。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0篇(扩展2)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0篇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

  从来不相信奇迹,总认为奇迹是不会发生在我们这些小人物身上。当我读了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迹》后,给我很大的感触。从书中深深地感受到所有这一切来自一个“爱”字——人世间最普通也伟大的父爱。他们用父爱使教育出现奇迹得到成功,成为教育家。我们呢?我想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

  我被书中成功的奇迹所感动,细想*时的教育生涯。在我们的身边,总是不乏一些调皮捣蛋、行为散漫、性格怪异的学生。他们的个性、缺点各不相同。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年幼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也不同。许多人都把孩子比做一张白纸,所以我认为是白纸就一定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需要。那就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爱。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个孩子,要给予孩子关爱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美的语言、亲切的拥抱。让他们在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鱼儿离开水一样。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的责任。从舟舟身上我深深懂得: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我们去努力,每个孩子都可以获得成功。我相信:爱的确会创造教育的奇迹!

  看完这本书中的许多事例,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前一阵子在荧屏“*达人秀”上,人们记住了一个用脚趾弹奏钢琴的倔强身影——刘伟。他说:“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成了激励更多怀揣梦想青年的座右铭,并迅速成为网上流行语。他成了吸引世界目光的“达人”。

  在《教育的奇迹》里我读到一则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一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根据调查,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症结,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甚或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一次次地挫败孩子那颗稚嫩的心……

  陶行知说,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材与否是人的潜力发掘和发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种不应受到抹杀的天性,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仁在有意无意中,却摧毁了这种必然,践踏了这种天性,“创造”了一个个不该发生、令人痛心的“奇迹”!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最后我想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与孩子的潜力,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给你一个精彩,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给你创造无数的辉煌。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2

  本学期我阅读的是《教育的奇迹》这本书。这本书中,每一章的开头都讲述了一位名人儿童时期的故事,这些名人都是我们非常崇敬的,如牛顿、爱迪生、达尔文等。而他们在儿童时期却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等,被冠以了如: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却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教出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许多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能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

  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而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这不是绝对,但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

  许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是,他却非常爱好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的想象力去非常丰富;也许他的作业做得很糟糕,可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却很强。和*相比,孩子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们不受束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心理上很少受概念的约束,因此,他们不可能去认真思索一个问题,注意力也不可能长久地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这反而使孩子能够无拘无束地想他们所想。比如,孩子在绘画时,就常常任意地把天地间的东西进行无情地破坏或者重新组合。儿童任意的杜撰和能够驰骋活泼的意象,是孩子幻想的发源地,他们超出*的想象,创造出了令人惊异的场景。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常识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养他了。书中一句话很好的概括了这部书中所要传达的一个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讲:“在孩子的培养问题上,首先一定要先*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这样也能让他们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教育的奇迹》是一部*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孩子在上面绘出灿烂的彩虹和美丽的图画是我们每个父母和教育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有时间就看看这本书吧。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3

  假期中我认真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教育的奇迹》。这是一本关于学生教育的书籍。它是以青少年的成功教育为中心,从家长、老师和学校三个方面阐述了成功教育的要旨和方式。全书提供给读者十二个成功教育的典范,从著名的美国盲女作家海伦·凯勒到*的女神童周婷婷,无一不是成功教育下的奇迹。

  《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主要通过对当代一系列知名人物的成才经历进行描述,讲述了这些当代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如:牛顿曾经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曾经是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曾经是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曾经是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他们最终走向了成功。为什么?因为他们周围有善于对他们肯定的人,有善于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点的人,有对他们始终充满爱心永不言放弃的人,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努力才有了卓越的成绩。全书总共12章,分别对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专注力、兴趣性和自信力等进行分析,对教育者如何培养孩子的天性、陶冶孩子的情操、如何赏识孩子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的阐述和指导。

  作为一名教师同时又为人母的我,通过对本书的认真阅读,真是受益匪浅。书中的“笨小孩”、“差等生”让我想到了现在手中的学生。我们班的吴友波小朋友,说话含糊不清。乖巧、守纪、爱劳动,如果撇开学习不谈,是个不错的孩子。可是谈到学习,让人头疼。手把手的教,前面教后面忘。尽管如此,作为他语文老师的我和数学马老师,对他从未令眼看待,课堂上尽量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他来回答,课后对他不停地鼓励和辅导。我想:他才一年级啊,考试就不及格,以后他的学还怎么念啊!所以能多教他一点是一点,让他尽量多掌握些。作为老师,我们多么希望他的父母也能同我们一样,不断地鼓励他,辅导他。可是,第一次把他父亲请到学校。没等我开口,他父亲就说:“老师,以后放学让他自己回家,不用我来接。”我跟他讲了他孩子的学习情况,问他是否知道,他说不知道。我对他提出了要求,也跟他预计了如果不赶紧辅导孩子的后果。他没支声。一晃到了期末,我是焦急万分,又拨通了他妈妈的电话,可是与他妈妈的通话,让我的心彻底凉了。她说孩子就这样前面学,后面忘。我说那你也得辅导啊,她说没用。真正让我无语了。他的亲生父母待他尚且如此,我们老师使多大的劲,也是事倍功半啊!如果他能生在荣博那样的家庭或者他的父母有荣博父母那样的执着,或许他会有很大的进步。荣博是个脑瘫患儿,大脑思维正常,但是运动神经瘫痪,他的父母就根据他的这一特点,进行坚持不懈的教育,最终把荣博培养成一名十分优秀的人才。如果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能够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孩子,能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时多给予他们肯定,多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是早早地就否定了某些成绩稍差的学生,从而使他们失去学习上进的信心和勇气,他们该会有多么大的进步?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语言的、逻辑的、数学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的和内省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对视觉反应极敏锐有些人对语言比较敏感,有些人则敏于触觉。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就可以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我们的学生中没有天才,没有一看就聪明过人的孩子,没有英俊少年,有的是表现**、看不出多大“出息”的一群少年,甚至是一班“调皮大王”、顽劣不化的“主儿”,是一考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差生”但我们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执着期待,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律己精神,有“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理性认识,一句话,有非凡的爱心,我们同样可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生和俊才。李镇西老师自愿把人见人厌的“差生”要到自己班级,在“转化”和促成方面写下了一篇篇瑰丽的教育诗章;孙维刚老师在名不见经传的北京二十二中为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输送了许多新生,同样是充盈胸间、激情荡怀的“爱”让他们体会与领略到教育的美丽和幸福。

  由此使我想到了我们班的张超喆同学。上学期末他一度情绪低落,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发现后我找他谈话,了解了他父母在家吵架,甚至到了要分东离西的地步,所以孩子很害怕,很伤心,无心学习。我就开导他,教导他回家该怎么做,怎样缓和父母间的矛盾。自己该如何学习,让父母欣慰。让父母看到自己的`优秀表现,从而恢复以前幸福温馨的家庭。孩子很懂事,照做了。第二天我就把他的座位往前调了,课堂上多提问他,多多向他送去微笑。这时发现孩子上课听讲了,作业完成了。以前那个活泼开朗爱学习的孩子又出现了。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不仅关注他的外部表现,还要注意他的内心变化。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4

  假期两个月,以龟行速度读完了校长推荐书目《教育的奇迹》。读完18个教育故事,唯有一个字可以概括我的感受——爱,真真切切的爱打动了我的心。要问我18个故事中哪一个更得我心,那便是海伦·凯勒和沙利文老师之间的故事。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在美国巴拉马州北部的一个小镇。海伦在一岁半的时候,因为一场猩红热夺取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海伦就在这样黑暗和寂寞的世界中摸索着成长。直到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沙利文老师。沙利文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因而了解失明的痛苦。在她的辛苦指导下,海伦用手摸触学会了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阅读,后来用手没别人的嘴唇,学会了与人交流。沙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里奔跑,在地里埋下种子,爬上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去河边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了失聪和失明的障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得克里夫学院,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我的生活》等十四部作品。

  海伦如何从一个又聋又哑又忙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最令人感兴趣的人物?海伦自身的努力自是不必说,我们还要看到默默陪伴海伦五十年,给予海伦无私的爱的莎莉文老师。

  爱学生,每个老师都会说,也都做,但是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千差万别?我想这在于老师所给予学生的那份爱,是不是孩子需要的,如果是,那么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舞蹈便翩然若蝶;如若不是,那便是他疼你杠脚。

  有人说:爱一个人要能爱她的有点,更要能包容她的缺点。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关键在于爱人的人有没有一个大肚量,能容忍哪些缺点和瑕疵。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优缺点,只是老师眼里有的孩子有点多于缺点,而有些孩子则被缺点掩埋,很难找到他的优点,有点多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也多,反之亦然,于是老师开始埋怨学生,抱怨不公。可是有谁会会回头想想,“为什么我没有找到孩子的有点,是这个孩子毫无优点,还是我缺少一双寻找优点的慧眼?”被缺点掩埋的孩子不可怕,但是没有一双发现孩子身上有点的慧眼是极其可怕的,因为他带给孩子的不是积极,阳光和快乐,而是消极负面的,这一切将跟随孩子的一生。

  假期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Childrenarethetruetreasureofcountries。Let"steachthemwell。”(孩子是国家的财富,我们必须好好培养他们。)这是一位加拿大老师的一句话,当我问起她为何这样说,她的回答是:爱孩子等同于爱财富。金银珠宝谁人不爱?为何不能用财富的心理去爱班级中那四是个孩子?

  当然,没有一个老师不爱孩子的,只是我们的爱在某些时候变味了。早读铃声响了,玲玲踏着铃声姗姗来迟,其他同学早已开始了早读,而你正站在教室外等着,此时的你会怎么做那?大声喝斥“教室外站着!”还是现行退让,放她进教室早读,可后再轻声细语地询问迟到的原因,了解到不为人知的原因后,因同情,因关心,或其他因素给她一个抚摸,一句安慰,一个拥抱,让她真真切切地感受你所给予她的爱和关心。

  或许班机中的孩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希望,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可是同样的孩子对于他们的家长却是百分之百的希望,作为教师是何种心态爱你的学生呢?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猎人带着猎狗去森林中打猎,猎人一枪打中一只兔子的后退,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飞奔着去追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不见了,猎狗悻悻而归,猎人开始骂猎狗:没用的东西,连只受伤的兔子也追不上。猎狗不服气:我尽力而为了啊!兔子终于跑回洞中,它的同伴在庆幸的同时也感到很惊讶:那只猎狗那么凶,你还受了伤,怎么还能跑得过它?受伤的兔子说:他是尽力而为,而我是全力以赴。老师啊,你对你的学生们是尽力而为了还是全力以赴了?

  其实,在我看来,尽力而为和全力以赴还不足以说明你会爱孩子。一个真正爱孩子的老师是刚柔并济的。她既能给予孩子母亲似的柔情,学生可以从她那里得到温暖;他又可以给予学生父亲般的威严,学生可以从她那里明白何为责任和坚强。

  然而,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些拥有一只证明便可将其一切行为合理化的典型。作业不完成,没关系,他有证明;考试不及格,没关系,他有证明;言行举止有偏差,没关系,他有证明,一只证明便是他一生的印记。我们作为老师,可曾用悲天悯人的心为他的将来想想?

  我还记得,当沙利文小姐惊讶与海伦在就餐非常没规矩时,立刻制止她那些放肆的行为举止,就连海伦的父母都对沙利文的做法觉得不可思议。沙利文小姐却镇定而坚定地认为:不能因为她看不见,就让她那么随便。正因为眼睛看不见,所以才更要严格管教。怎能以她残疾为理由,来要求周围的人容忍这种无礼的行为呢?他这时候最需要正确的训导和无限的关爱,而不是一味的怜悯和迁就。

  面对那些还分不清是非对错,*丑的孩子在犯错时,你是武力解决,血腥镇压;是另眼旁观,听之任之;还是文火慢炖,精心熬制,最终捧出一盅香气四溢,色泽诱人的浓汤?相信每个老师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选择。

  说到这里,我不禁在想:除了对海伦的爱,到底还有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持着沙利文,陪伴海伦度过漫长的50年?大概要归功于沙利文老师崇高的奉献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吧!

  有首歌唱得好“……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再把爱的风帆撒播到我四方……”

  各位老师,让我们奉献和爱心去浇灌那一个个*凡得生命,成就属于你我得奇迹!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5

  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一书,我不知疲倦地欣赏着这本神奇的“奇迹”带给我的新生力量!

  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看来“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更多是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还是舅舅、姑妈、等人的责任!总之,无论是来自哪一个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创造真正的奇迹。而这一个个奇迹的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显示人性的爱!是爱,各种各样的真爱,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怀着“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精神,为*的教育探求了一条新路,为孩子们开辟了一个开阔的世界。一直以来,我都尝试着用爱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1、爱,是尊重理解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厚厚的书,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是活泼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培养他们*、成才,首先就要尊重他们,全面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家境。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要小心的像对待玫瑰花上的露珠一样保护好每一个学生。

  2、爱,是欣赏激励

  心理学家尔土曾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因此我们应学会欣赏每一个孩子,用积极的心理意向去激励他们,期待他们。

  3、爱,是心与心之间的碰撞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愁,这样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教师也只有体验到学生的内心感受,才能将心比心,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学生就如同是一株株幼苗,需要真心的关注,悉心的浇灌和细心的呵护。爱就如阳光一样给孩子温暖,似甘露一样给孩子滋润,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教师的无限关爱无论他是——差孩子”、“坏孩子”,“好孩子”、“聪明孩子”、“优秀孩子”、“正常孩子”等。每个孩子都具有无穷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要和别的孩子攀比,也不要和家长当年有能力相比,应该多为孩子喝彩,多对孩子进行鼓励。关键是父母和教师如何去挖掘。爱是一种等待,爱是一种引领,爱是一种责任。让爱走进校园,让爱走进家庭,让爱产生智慧,让爱留下岁月抹不去的美好回忆。让我们相信——教育,因爱而美丽!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6

  暑假读了《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感触良多,反思克拉克老师,我认为他的卓越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克拉克有超强的教学责任心,他的第一节课虽然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设计了一节没有课本知识的思想引导课,希望让孩子喜欢他,可还是在莎美卡的捣蛋中败下阵来。接着他的学生对他的爱车及教室的破坏,等等,在学生反复的排斥中,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没有怨言,甚至没有一句对学生正面的伤害,而是一直在努力的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

  2.克拉克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的天性,发觉孩子的闪光点,分析劣性的成因,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在克拉克的眼里,调皮捣蛋的莎美卡、胡里奥都是优秀的,他认为莎美卡拥有天生的领导能力,胡里奥热情豪放,极具艺术天赋。更让人佩服的是,克拉克人不在课堂也知道某某孩子在做些什么,可以说克拉克在教学中投入了无限多的精力了。他敏锐的观察能力,对学生无限的关爱,信心百倍的期待是值得我学习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细心的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关爱和期待。

  3.克拉克善于思考,以诚动情,激发学生的斗志。利用机智的教学方法挽回了一群走在人生边缘的无知少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班调皮捣蛋的孩子习惯由来已久,克拉克不急不燥,逐步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喜欢上自己,喜欢上自己的课。他是怎么做的,跟他的学生学双人跳,他学会双人跳,他的孩子要学他的知识来做交易,在学双人跳时他摔了好多次,每一次都昭示着他让孩子学习知识的决心;为了吸引学生安静认真地听自己讲课,他承诺,只要学生安静地听,每过15秒钟,他就喝下一瓶酸奶。为了看老师出丑(呕吐),也为了好奇,学生真的安静地听老师讲课,老师喝掉了不知道多少瓶酸奶。但是,他让学生看见了自己要他们学习知识的毅力和决心。为了让学生记住美国的总统和历史事件,老师自编了说唱,配上音乐,边跳边唱。终于,付出的努力有了回报。

  我不可能像克拉克一样建立一所学校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我可以学习他以一腔热情去投入到每一节课堂上和每一天的生活中。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7

  假期两个月,以龟行速度读完了校长推荐书目《教育的奇迹》。读完18个教育故事,唯有一个字可以概括我的感受——爱,真真切切的爱打动了我的心。要问我18个故事中哪一个更得我心,那便是海伦·凯勒和沙利文老师之间的故事。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在美国巴拉马州北部的一个小镇。海伦在一岁半的时候,因为一场猩红热夺取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海伦就在这样黑暗和寂寞的世界中摸索着成长。直到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沙利文老师。沙利文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因而了解失明的痛苦。在她的辛苦指导下,海伦用手摸触学会了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阅读,后来用手没别人的嘴唇,学会了与人交流。沙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里奔跑,在地里埋下种子,爬上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去河边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了失聪和失明的障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得克里夫学院,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我的生活》等十四部作品。

  海伦如何从一个又聋又哑又忙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最令人感兴趣的人物?海伦自身的努力自是不必说,我们还要看到默默陪伴海伦五十年,给予海伦无私的爱的莎莉文老师。

  爱学生,每个老师都会说,也都做,但是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千差万别?我想这在于老师所给予学生的那份爱,是不是孩子需要的,如果是,那么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舞蹈便翩然若蝶;如若不是,那便是他疼你杠脚。

  有人说:爱一个人要能爱她的有点,更要能包容她的缺点。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关键在于爱人的人有没有一个大肚量,能容忍哪些缺点和瑕疵。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优缺点,只是老师眼里有的孩子有点多于缺点,而有些孩子则被缺点掩埋,很难找到他的优点,有点多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也多,反之亦然,于是老师开始埋怨学生,抱怨不公。可是有谁会会回头想想,“为什么我没有找到孩子的有点,是这个孩子毫无优点,还是我缺少一双寻找优点的慧眼?”被缺点掩埋的孩子不可怕,但是没有一双发现孩子身上有点的慧眼是极其可怕的,因为他带给孩子的不是积极,阳光和快乐,而是消极负面的,这一切将跟随孩子的一生。

  假期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Childrenarethetruetreasureofcountries。Let"steachthemwell。”(孩子是国家的财富,我们必须好好培养他们。)这是一位加拿大老师的一句话,当我问起她为何这样说,她的回答是:爱孩子等同于爱财富。金银珠宝谁人不爱?为何不能用财富的心理去爱班级中那四是个孩子?

  当然,没有一个老师不爱孩子的,只是我们的爱在某些时候变味了。早读铃声响了,玲玲踏着铃声姗姗来迟,其他同学早已开始了早读,而你正站在教室外等着,此时的你会怎么做那?大声喝斥“教室外站着!”还是现行退让,放她进教室早读,可后再轻声细语地询问迟到的原因,了解到不为人知的原因后,因同情,因关心,或其他因素给她一个抚摸,一句安慰,一个拥抱,让她真真切切地感受你所给予她的爱和关心。

  或许班机中的孩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希望,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可是同样的孩子对于他们的家长却是百分之百的希望,作为教师是何种心态爱你的学生呢?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猎人带着猎狗去森林中打猎,猎人一枪打中一只兔子的后退,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飞奔着去追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不见了,猎狗悻悻而归,猎人开始骂猎狗:没用的东西,连只受伤的兔子也追不上。猎狗不服气:我尽力而为了啊!兔子终于跑回洞中,它的同伴在庆幸的同时也感到很惊讶:那只猎狗那么凶,你还受了伤,怎么还能跑得过它?受伤的兔子说:他是尽力而为,而我是全力以赴。老师啊,你对你的学生们是尽力而为了还是全力以赴了?

  其实,在我看来,尽力而为和全力以赴还不足以说明你会爱孩子。一个真正爱孩子的老师是刚柔并济的。她既能给予孩子母亲似的柔情,学生可以从她那里得到温暖;他又可以给予学生父亲般的威严,学生可以从她那里明白何为责任和坚强。

  然而,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些拥有一只证明便可将其一切行为合理化的典型。作业不完成,没关系,他有证明;考试不及格,没关系,他有证明;言行举止有偏差,没关系,他有证明,一只证明便是他一生的印记。我们作为老师,可曾用悲天悯人的心为他的将来想想?

  我还记得,当沙利文小姐惊讶与海伦在就餐非常没规矩时,立刻制止她那些放肆的行为举止,就连海伦的父母都对沙利文的做法觉得不可思议。沙利文小姐却镇定而坚定地认为:不能因为她看不见,就让她那么随便。正因为眼睛看不见,所以才更要严格管教。怎能以她残疾为理由,来要求周围的人容忍这种无礼的行为呢?他这时候最需要正确的训导和无限的关爱,而不是一味的怜悯和迁就。

  面对那些还分不清是非对错,*丑的孩子在犯错时,你是武力解决,血腥镇压;是另眼旁观,听之任之;还是文火慢炖,精心熬制,最终捧出一盅香气四溢,色泽诱人的浓汤?相信每个老师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选择。

  说到这里,我不禁在想:除了对海伦的爱,到底还有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持着沙利文,陪伴海伦度过漫长的50年?大概要归功于沙利文老师崇高的奉献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吧!

  有首歌唱得好“……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再把爱的风帆撒播到我四方……”

  各位老师,让我们奉献和爱心去浇灌那一个个*凡得生命,成就属于你我得奇迹!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8

  最近读了《教育的奇迹》这本书,感想很多。十几年的教龄,说来也不短,通过阅读,再结合现在的小学教学经验,感触颇多。通过阅读这本书,才真正感觉到教育的无穷力量,要当一名好教师的职责与不易。本书共录入18个真实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让人刻骨铭心,让人感动不已。书中不管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还是学校的领导,他们都相信一条: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和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该从中学习什么呢?书中提到了要“公*对待所有的学生”。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刚刚工作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至今难忘。

  记得一天布置完作业后,其他学生都飞快地拿起笔开始做了起来,却见某某同学仍在傻傻的发愣。我不由的怒火中烧,因为这个学生本来基础就差,再加上学习兴趣不浓,所以成绩很不理想。我站在讲台前厉声说道:“某某,你是不是又不想做作业了?”他轻声回答说:“我不舒服。”“你不要给我找借口了,不想学就早点回家。”说完我也不去看他,就去巡视其他学生做得怎么样。过了不多久,只听一个学生叫到“老师,某某吐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把视线转向那里,我也赶紧走到他身旁,只见他脸色煞白,神情非常痛苦。我连忙叫一个学生去弄点水给他漱口,另外叫一个学生打扫呕吐物。此时我多想对他说声“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但却始终没有说出口,只简单的说声你休息一会,就走开了。

  回到家我在想,如果那是一位好学生,我会怎样去做。也许我会走到他身旁,仔细地询问他哪儿不舒服,或者伸出手摸一下他的额头是否发烫。但我不仅什么都没做,而且还粗暴地训斥了他,这所有的一切都只因为他是一个后进生。

  所有的老师都喜欢成绩好、听话的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其实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怀与爱护,他们的心更敏感。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越来越差跟他在学校老师对他的关心够不够,受到老师的漠视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一名老师,只要你能做到公*对待所有的学生,甚至多点关怀后进生,孩子们才会更亲近你。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9

  1、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孩子都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们的社会会增添多少个医生、兽医、考古学家、律师、慈善家……

  2、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与孩子一起创造奇迹。

  3、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地方。

  4、让孩子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

  5、相互尊重是帮助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互相支持关系的最佳方式之一。

  6、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

  7、教师必须以高标准来要求每个孩子,并且要尽力推动他们达到那样的水准。

  8、如果我们把教育浅表化,并且因为学生努力了就给他们A和B,那我们其实就是在帮倒忙或者做绊脚石,这样做无法帮他们做好在现实世界获取成功的准备。

  9、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随随便拍背鼓励,就因为我们想让他感觉好受一些。不应当得到的表扬只会让我们的学生遭遇更多的失败。

  10、高期望可以带来不可思议的进步。但是,你不能仅设定目标而不采取行动,只是说“努力进取吧”。

  11、当呈现给学生们的是积极的鼓舞,而且让他们感受到被鼓舞的状态时,他们就如同时刻面临一场挑战,他们就会愿意分离一搏。

  12、教师应该提醒自己,你所希冀的并非来自孩子们的感谢,你追求的应该是孩子们的成就以及对他们的人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13、当人们还在努力工作时,也许他们尚未做到最好,如果你对他们表达了感谢和赞赏,他们就会受到一种鼓舞,今儿为了不辜负你的感激而更加努力。

  14、当你走进教室,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违反纪律和有学习障碍的孩子,那你肯定会变得手忙脚乱。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律师、商界精英、艺术家和总统,那你就会自如地以你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并对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学生。

  15、家长们应该意识到,孩子们时常抱怨老师是天性使然。他们一般会抱怨老师不喜欢他或者老师责备他了。每当这个时候,家长们应该提醒孩子想想老师为班级以及为他个人做过的所有事情。我们应该努力让孩子保持积极状态,而不是把他们带入消极的泥潭。

  16、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

  17、应在老师与家长之间搭起一座信任之桥。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0

  从来不相信奇迹,总认为奇迹是不会发生在我们这些小人物身上。当我读了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迹》后,给我很大的感触。从书中深深地感受到所有这一切来自一个“爱”字——人世间最普通也伟大的父爱。他们用父爱使教育出现奇迹得到成功,成为教育家。我们呢?我想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

  我被书中成功的奇迹所感动,细想*时的教育生涯。在我们的身边,总是不乏一些调皮捣蛋、行为散漫、性格怪异的学生。他们的个性、缺点各不相同。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年幼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也不同。许多人都把孩子比做一张白纸,所以我认为是白纸就一定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需要。那就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爱。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个孩子,要给予孩子关爱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美的语言、亲切的拥抱。让他们在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鱼儿离开水一样。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的责任。从舟舟身上我深深懂得: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我们去努力,每个孩子都可以获得成功。我相信:爱的确会创造教育的奇迹!

  看完这本书中的许多事例,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前一阵子在荧屏“*达人秀”上,人们记住了一个用脚趾弹奏钢琴的倔强身影——刘伟。他说:“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成了激励更多怀揣梦想青年的座右铭,并迅速成为网上流行语。他成了吸引世界目光的“达人”。

  在《教育的奇迹》里我读到一则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一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根据调查,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症结,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甚或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一次次地挫败孩子那颗稚嫩的心……

  陶行知说,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材与否是人的潜力发掘和发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种不应受到抹杀的天性,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仁在有意无意中,却摧毁了这种必然,践踏了这种天性,“创造”了一个个不该发生、令人痛心的“奇迹”!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最后我想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与孩子的潜力,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给你一个精彩,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给你创造无数的辉煌。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0篇(扩展3)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

  《教育的奇迹》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只要满怀虔诚的心态,施以更加优良的教育方法,这些人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是呀,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养他了。《教育的奇迹》是一部*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读完这部书之后,感触也挺大。

  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许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是,他却非常爱好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欢画画,画的作品非常有新意。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常识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语言的、逻辑的、数学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的和内省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对视觉反应极敏锐有些人对语言比较敏感,有些人则敏于触觉。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和*相比,孩子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们不受束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心理上很少受概念的约束,因此,他们不可能去认真思索一个问题,注意力也不可能长久地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这反而使孩子能够无拘无束地想他们所想。比如,孩子在绘画时,就常常任意地把天地间的东西进行无情地破坏或者重新组合。儿童任意的杜撰和能够驰骋活泼的意象,是孩子幻想的发源地,他们超出*的想象,创造出了令人惊异的场景。

  书中一句话很好的概括了这部书中所要传达的一个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讲:“在孩子的培养问题上,首先一定要先*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这样也能让他们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正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孩子在上面绘出灿烂的彩虹和美丽的图画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有时间看看这部书吧。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0篇(扩展4)

——《爱的教育》初中读书笔记10篇

《爱的教育》初中读书笔记1

  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怀;它鼓励人们消除阶级观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实现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等。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爱的教育》都一直是整个意大利的青少年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的主人*利柯是一个刚上小学四年级的意大利男孩,他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知识分子家庭。由于接受了他父亲的巨大影响,他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在生活中诚挚友善,是一个优秀的中产阶级少年。在书中,他以一个孩子的视觉角度、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在整整一个学年中,他的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故事。

  虽然校园是书中绝大部分的故事演绎的舞台,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这样的一个小小的窗口看到当时整个意大利的一个缩影。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和骄傲自大的沃蒂尼同样出生在富裕的中产阶级阶层,前者真诚质朴、*易近人,后者却骄奢横溢,目中无人;而作为*民学生的代表者加罗内和克罗西,一个是非分明,敢于和邪恶抗争,是弱者心中的英雄;另一个活泼可爱,小小的年纪就帮助父母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如果说加罗菲的生意经和小聪明让人忍俊不禁,那么弗兰蒂的冷漠的内心和丑恶的面目则会令所有阅读这本书的人不齿。虽然作者用简单而*实的笔触勾勒出这一个个孩子形象的时候与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已经相差了上百年,但是他们却仿佛真的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也许这就是这本书几十年来都没有被人们忘却的真实原因吧。

  除了安利柯的日记,《爱的教育》一书中还穿插了安利柯的父母和他的姐姐西尔维亚给他写的一些信以及九篇老师让孩子们听写下来的每月故事。如果说这些信带着深深的时代烙痕,让崇尚人文的现代人多少觉得有些教条,有点空洞,并不是那么有说服力的话,那么那九个故事的存在却包含着作者的许多匠心。

  聪明的读者,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这九个故事中的九个英勇的少年他们来自意大利九个不同的大区(意大利的一个大区相当于*的一个省份。),他们站在一起代表了整个新生的意大利和它的未来。故事中的九个小主人公们是九个小英雄,为了他们心目中崇高的目标,他们承受了巨大的牺牲,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

  不管是为了自己的祖国还是为了自己的家庭,他们在他们的事迹中表现出来的忘我和克己的精神,在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年代的现代人眼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有些难以理解,甚至匪夷所思,但是它们却体现了意大利著名的政治家加富尔(1810-1861)当时的治国理念,是年轻的、刚刚统一的意大利所需要的奉献精神。

  《爱的教育》这本意大利文的著作它原来的标题是“cuore”,如果直译的话,应该是“心”的意思。用“心”,也就是用“真诚的心和*等的概念”来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是该书的教育主旨,也是这本书最局限、甚至可以说最“失败”的一个地方。作为一个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作者对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明知道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里,人与人最大的交流障碍在于他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而这一点不是简单的对“心” 的召唤能解决的,但是,他却没有勇气把自己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讲出来,而只能采取逃避和迂回的办法来号召所有的青少年都做一个有“心”的孩子。这一点,作者自己也早就认识到了,所以,在《爱的教育》获得成功之后,他在一些媒体上对自己的所谓“理智上”和“感情上”的矛盾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

  随着时代的变迁,《爱的教育》对于意大利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已经不像它刚出版时那么重大,近几年来,在意大利本国的媒体上不断有文章抨击这本书存在的现实意义。有人批评它“田园式的、牧歌般的”情怀与乌托邦社会一样缺乏现实意义;有人抨击说那些每月故事中的英雄少年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遥远,是后文艺复兴时期的中小资产阶级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有人说书中恩里科的班主任佩尔博尼老师采用的教育模式有煽情的嫌疑,已经不合时宜,对待当代的青少年我们需要把他们当做朋友,坦诚地与他们进行交流,等等等等。

  但是,无论世事怎样变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在意大利的统一大业中产生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大家都知道语言的统一是一个国家实现政治上的统一的必要条件。在很长的时间里,“意大利” 这个名词一直都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政治概念。如果说现代意大利语的开山鼻祖亚历山德罗·曼佐尼用他的经典著作《约婚夫妇》使现代意大利语实现了初步的统一,为意大利政治上的统一打下了一个基础,那么在《约婚夫妇》面市五十年之际到新生的意大利统一*产生后的二十五年里,我们说是德·亚米契斯《爱的教育》进一步巩固了亚历山德罗·曼佐尼的成就,为意大利的统一大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德·亚米契斯叙述故事时采用的朴素、*实的语言使《爱的教育》成为了一部喜闻乐见的作品,使处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都能参与阅读。它对文字统一、文化推广的作用几乎可以和二战后进入人们生活的新型媒体——电视相媲美。另外,政治上的局限也并没有阻碍《爱的教育》在广大民众中获得伟大的成功,它提倡的奉献精神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甚至还对当时整个意大利社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就在今天,《爱的教育》也仍然是意大利的青少年们学习写作、表达时的“模范文章”。二〇〇一年六月十五日的意大利晚邮报的文化版上就有这么一篇文章,介绍意大利诗人帕斯科利给一个孩子的一封信。诗人在信中说: “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堪称青少年学习写作的典范。

《爱的教育》初中读书笔记2

  我最近读了一部经典名著——《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

  《爱的教育》风靡世界,历久弥新……

  一个小学生的世界活泼泼地呈现在我面前。作者通过一件件*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现出人们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

  此书并不刻意讲究修辞与结构,语言也异常朴实、流畅,但它饱含了对社会中下层艰辛度日人民的关爱,对普通人纯真心灵的热忱赞颂,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此书于细微处见真情,*凡中寓崇高;我阅毕全书,激荡于胸怀的感情与波澜久久难以*静。不妨说,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扉。

  我读完全书,觉得《感恩》这篇文章最感人;读完全文,我学到了许多。

  全文语言巧妙,值得我去体会学习;更为我的语言积累下了丰富的底蕴——为我今后的语言道路铺了一块台阶。

  本文教会了我感恩父母,感恩老师。老师其实是恨铁不成钢。老师是神圣的,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孩子,他是启发你的心灵,培养你的智慧的人,他在你的一生中差不多和你的父母一样重要。老师是亿万儿童心灵的智慧之父,他们得到极其微薄的报酬,却在培养未来一代的优秀国民而辛勤劳动着。永远要爱自己的老师,永远要以尊敬的口吻来称呼“老师”这两个字,因为世界上除了父母亲之外,“老师”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崇高、最亲切的称呼了。

  全文阅毕,我像刚吃饱饭一样;此文沐浴了我的心灵,进化了我的灵魂。爱是阳光和雨露使我的人格更完整。

  读完全书,我获得了精神食粮的满足。我体会到了人生哲学,收获了感恩的心,关爱他人,无私为他人奉献……

  《爱的教育》交给了我做人的基本人伦常识与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质

  《爱的教育》整个文学创作的人道主义、博爱精神,流光溢彩,意蕴深远,使此书超越了时空,获得了普遍的、永恒的价值。

《爱的教育》初中读书笔记3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清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这样无知,这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爱的教育》初中读书笔记4

  这些天,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一本书——《爱的教育》。这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一本日记体小说,写的是三年级学生安利柯在一学年十个月中的生活,字里行间饱含朋友、家人、师生之间的深厚的情谊、对于国家崇高的爱。每读一个故事,我就像得到了装满爱的拥抱,温暖了我的心。

  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这一个故事了。

  这个故事讲了绅士儿子法琵斯与卖炭者儿子培谛起了矛盾,法琵斯自认为父亲是上等人,很是骄傲,明明知道自己理亏,却恶毒地说:“你父亲是个叫花子!”法琵斯父亲知道这件事后,便把儿子拉到培谛身边,命令儿子:“快道歉!”卖炭者想阻止,绅士不允许,逼着儿子支支吾吾向卖炭者道了歉,并且让老师安排儿子与培谛坐在一起。

  看似很简单的故事内容,却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穷苦百姓也是人,也该得到爱与尊重。绅士正是那样的人,他也要求自己的孩子成为那样的人,不管高低贵贱,尊重别人是起码的礼貌。

  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这个绅士这样尊重他人的表现。我就听到过发生在我们周边的真实的故事:在天台至街头的一辆车上,有位六七十岁的婆婆因为身体不适,坐不惯汽车,中途呕吐了。由于无法打开车窗,老人家吐在了车内,坐在一旁的小女孩默默的照顾婆婆,直到婆婆先行下车。最后离去时,小女孩还将车座及地板上的赃物擦拭干净。

  我看到报道后,心想:这不就是我们从课本里学到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吗?爱,这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字眼,爱就像空气,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婆婆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小女孩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

  这位与我仿佛年纪的女孩,在哪个时刻,给予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婆婆那么多的帮助和足够的尊重,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想,她的故事,也有资格写进《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初中读书笔记5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

  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认为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

  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

《爱的教育》初中读书笔记6

  当我第一次接触这本《爱的教育》时,这个题目立刻让我感到很没趣,只是片面地认为:这本书只不过是用爱来教育我们罢了。但是当我翻开了书,初次看见有人写小说竟然是以日记的格式记载的,这让我觉得很新颖,眼前一亮,津津有味地读了下去。

  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起先的想法是多么愚蠢。此书以安利柯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一切,并用日记体记载了发生在学校、家里以及其他场所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体现了人世间的*。字里行间还包含了许多伟大的爱,有父母对子女的爱,老师对同学们的爱,同学的友爱、相互之间的关爱,还有对祖国那神圣的爱。尽管这些爱并不那么的惊天动地,但却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整部小说的中心紧紧扣着爱这个重点,因为他们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全书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但是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在《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实是这样而又不仅仅是这些。我觉得“爱”是不会有明确的代表物的,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有着无穷无尽的表达方式。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闪闪泪花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生活的追求。从古到今,有着无数个有关爱的真情故事,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但它终究是无私的、纯洁的。爱在空气中融合,成了无形的透明物,有着酸甜苦辣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不管你身边的人是批评你,还是关心你,这一切都是爱的表现。不论你是回报还是本能,同样要学会关爱他人。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并且我深刻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在这个基础上还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我坚信,只要人人彼此关爱,奉献出一点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充满爱的气息!啊!爱,伟大的爱!

《爱的教育》初中读书笔记7

  爱,一个神圣又熟悉的字眼,让我感悟到了很多。而《爱的教育》这本书,更是让我感悟到了爱的境界。 日记

  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读四年级的小男孩——安利柯。书以安利柯的名义,通过日记形式,写出了世间不同种类的爱,包括朋友间的爱、师生间的爱、父爱、母爱……《爱的教育》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洋溢着*的旋律,其中最使我难以忘怀的就是《扫烟囱的小男孩》。故事是这样的:在学校对面,有一个小男孩在哭泣,几个女生跑过去问他怎么了。他说,他今天给人扫烟囱,挣了30个小钱,可是口袋破了,钱全都丢了。他还怕主人骂他,所以不敢回家。女孩们听了,把自己身上的钱全给了小男孩。最小的女孩没有钱,就把花给了小男孩。小男孩看着满满一袋钱和花,破涕为笑。这些小女孩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童心,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她们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爱心奉献出来。我们现实生活中又何其不是这个样子的呢?其实,在世界上,处处播撒着爱的花粉。就拿这一次四川发生大地震来说,从人们知道这个噩耗的那一刻起,援助之手就源源不断地伸向灾区。俄罗斯、日本等国也向四川派去了救援队、医疗队。人们纷纷向地震灾区的人们捐款捐物,希望能帮助他们早日重建家园;学生们也把买玩具、吃零食的钱省下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们,希望他们能早日住上楼房,早日重返教室。这就是爱,毫不吝啬金钱,毫无保留地奉献爱心。爱可大可小,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想到这里,我对那天的冷漠感到无比的愧疚。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妈妈去医院看病时,看到一个母亲抱着个孩子在医院门口向路人讨钱。当时我认为这种人是不值得我帮助的,所以轻蔑的看了一眼就走开了。现在想来,或许她当时真的需要帮助,如果我当时帮助了她,哪怕只有一枚硬币,她也会因此而感受到爱的温暖。爱是无私的,是实在的,是博大的。朋友们,献出你的爱,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相信那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的教育》初中读书笔记8

  《爱的教育》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它所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是在那*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高尚情操在我国源远流长,无独有偶,国外的学者对其师的尊重、感情也值得我们学习。即使已经过去了四十四年光阴,安利柯的父亲也不忘他的小学老师,还专程去看望他,并像小时候那样爱戴他、尊敬他。这是多么好的一位父亲!我顿时觉得安利柯很幸福,他不仅拥有如此博学多识、温文尔雅的父亲,而且还拥有一个值得他学习的好榜样!

  师生之情固然使我感动,但亲子之情更敲动我的心扉。每月故事中的《万里寻母记》,让我不禁对主人公马尔可的敬意油然心生。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为了摆清债务,独自一人去了阿根廷共和国首都一个富有人家去当女佣,后来就与他们断绝了联。13岁的马尔可不顾去美洲的危险,毅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亲的请求。这件事一开始虽没有得到父亲的同意。可两天后他父亲的一个船长朋友听说了这件事,便去找到了他父亲并告诉他可以免费带马尔可去美洲,在马尔可的多次请求下他的父亲终于答应了,马尔可在去美洲找母亲的路上遇到了许多人,有慈祥的伦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妇女、热心的小伙计,也有无恶不作的小偷,当然还有许多乐于助人的好人。在这些人的帮助下马尔可终于找到了母亲。这个故事让我真正懂得了爱的力量:只要有一颗挂念家人的心,即便相隔千里都还是心连心。

  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虽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我却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它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爱就像花蜜,我们不能缺少爱,正如蜜蜂不能缺少花蜜一样。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世界就将因为爱而变得更美好!

《爱的教育》初中读书笔记9

  今天,我又翻开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书中主要写了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在一所市立学校上学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作者加以整理,以生动的笔触向我们诠释了爱的意义。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人类许多美好的情感,比如说: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尊重他人等等情感,令我印象深刻。

  在众多短小而精悍的小故事中,我最喜欢其中的《帕多瓦的小*》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十一岁的意大利男孩在被父母卖给江湖卖艺的班子后,历尽艰辛,逃离出来。又通过领事馆,踏上了回家的路。在船上,一些人出于同情给了他一些钱,还有的人是为了炫耀给了他一些钱。男孩收下了。有三名旅客在议论意大利时说:“这是一个无知的国家”,“一个丑恶的国度”,“强——”就在第三个人想说“强盗”这个词时,小硬币像一阵暴风雨一般哗啦啦地落在他们的脑袋上和肩膀上,落到桌子上和地板上。三个人一怒之下站起身来,抬头望去,脸上却又挨了另一把铜币的袭击。“把你们的钱拿回去!”孩子轻蔑的说道,“我不接受那些侮辱我的祖国的人的施舍!”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文中的意大利男孩深深打动了。他虽然贫穷,但绝不接受侮辱他祖国的人的施舍。我从他的行动中看到了他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我也体会到了孱弱的国家是会被人欺辱的。我庆幸自己生在一个国富民强的时代。当今的*,经济腾飞、科技发达、人民富裕。香港、澳门的回归洗刷了旧*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神七的太空之旅,开创了*人太空行走的新纪元;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2010年的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悠久的文化、中华儿女的风采和国家雄厚的实力,一条东方巨龙傲立于世界的东方。作为跨世纪的少年,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不怕困难、勇于创新,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

《爱的教育》初中读书笔记10

  今晚,我站在窗前,凝望起星空。忽然,我看见,天空上有一大一小的两颗星星紧靠在一起,如亲人一般,也许,这就是爱吧。爱,就如空气一般,陪伴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爱,就像一本人生的指南……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我的心灵仿佛接受了一次爱的洗礼。

  这本书里面讲述的全部都是关于爱的故事,其中,有亲人之爱,有对民族的爱,有同学之间的爱,也有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爱……这些故事,使我深受感动,也体会到了爱的伟大。其中的每个故事都感人肺腑,环环相扣,给人很大的启发,更表现出了爱的力量与博大。

  绰号“小商人”的卡洛斐,是主人*利柯的好朋友,在一次玩雪球的时候失手砸伤了一位老职员的眼睛。当时他害怕极了,害怕人们打他,但是在大个子卡隆的再三鼓励之下,卡洛斐终于勇敢的站出来承认了错误,并感到老人家中看望老人,还把自己最心爱的邮票集送给了老人。谁知老人康复后,又把邮票集还给了卡洛斐,还加了三张非常难得的危地马拉的邮票。是啊,这就是一种爱,出于同学之爱,卡隆才会去劝说卡洛斐勇敢承认错误,不然他是绝对不会站出来的。正是因为爱,校长才会帮助卡洛斐解围,保护他不受伤害。也正是爱,才唤醒了卡洛斐,使他去登门道歉,并赠送邮票集,也正是他的这一举动,老人才会回赠,来表达对卡洛斐的爱,使爱能够在几代人中流传。

  于是,我想到了自己,爱还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闪光吗?寒窗数载,除了知识,我们还学到了什么?我们已经习惯了太多个应该,然而,心灵的锻炼远比知识的汲取更重要,如果没有了爱、感恩的意念,就会失去它美好的前提,其他无论怎么优秀,在爱的面前都是十分苍白无力的。一个人活着,最可贵的莫过于拥有爱的心灵。

  现在,我们该爱的人已经不仅仅是我们熟悉的人了,还有其他千千万万的陌生人值得我们去爱。去爱吧,去温暖他人的心灵,让世界更加美好!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0篇(扩展5)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笔记10篇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笔记1

  暑假里我买了本《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教育人们怎样做人的好书。刚拿到书我就爱不释手,看着书中的精彩故事,我被深深迷住了,完全进入了书中的世界,我甚至把自己当成了书中的小主人公。书的内容是日记的形式,讲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里面有许多小伙伴,虽然有的贫穷,有的富有,有的残疾,有的学习落后,但安利柯从不计较,与他们玩得很开心,并且从快乐中得到了教育。

  书中的人物我都很喜欢,比如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代洛西、勤奋好学的斯代第、滑稽可爱的小石匠、杂货店老板的儿子卡罗非和有着坚强毅力与动人孝心的小铁匠玻莱克西。故事中写的都是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教育我们要永远保有一颗勇于进取、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提倡“爱”“同情”“谅解”“互助”,这是这本书的主旋律。

  我尤其喜欢书中每月故事《佛罗伦萨小抄写匠》中的主人公裘里亚,他和我一样是四年级的学生,他学习用功,而且有孝心,懂事,为了帮助父亲工作,默默地承受了那么多的误解和委屈。我虽然和他一样是四年级的学生,但与他相比,我简直就是个“小矮人”。在家里,我集全家人的宠爱于一身,我一直认为这是理所应当。我只有向父母亲伸手索要,而从没有想过要做什么付出,更别谈受什么委屈了。看着故事中的他受委屈,我心中万分难受;最后父亲明白事情经过,我又为他们欢呼高兴。我也希望自己今后能为我的父母亲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他们对我的爱。

  正如歌德的名言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自己交到了许多品格高尚的.朋友,他们在注视着我,影响着我,我也因此沉浸在爱和成长的海洋中,收获着我的收获。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笔记2

  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么?,如果你对这个问题还感到很陌生的话,那么就请你读一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吧!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而引发了感想做的纪录。但是从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东西。

  在安利柯眼中的世界里,“好人”和“坏人”有明显的区别。“好人”是善良,诚实,会尊敬他人的人。“坏人”则是会欺骗、邪恶;心术不正;做错事不知道悔改,只会推卸责任的人。你看,是不是很简单?所以我们要用一种更简单的眼光去看别人。其实人都是善良,纯真和温暖的,用另一种眼光看别人,看社会,这就是《爱的教育》教给我们的。

  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洛马格那的血》。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杂货店的孩子,由于赌博输了钱被奶奶发现了,奶奶语重心长地教导了他,并诉说了如何艰辛地将他抚养*。孩子虽然嘴上没说,心里早已被打动。正在此时,一场噩梦降临,两个强盗闯入家中,一个用刀威胁老人,另一个抢了钱,正当他们离开时,老人认出了其中一个,那强盗立即要*灭口,一刀向老人刺去,孩子舍身护住了老人,自己却被刺中。强盗逃走后,孩子不顾自己的伤,还安慰着老人,最后因失血过多而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故事当中有高兴也有忧伤,有懂事也有调皮;有对先生和身边优秀人物的尊重和敬佩,也有对嫉妒者和以强凌弱者的不屑一顾与厌恶。“在学校里,无论什么阶级的人,都成了*等的友人了。”;“卖炭者的儿子与绅士的儿子*起*坐。”告诉人们意大利孩子在学校是如何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地学习与生活的。

  书中提到了这样许多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级学生洛佩谛为了救一个站在当街的一年级学生,而赶在车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却被车子轧断了一条腿。同学、老师、校长都纷纷称赞他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一个小男孩因为受别人羞辱而气愤地将墨水瓶丢向欺侮他的同学,不想却丢在了刚走进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并没有盲目地责怪他,而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得一清二楚,并“请”肇事者亲自承认错误。最使我感动的是一个名叫《小抄写员》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叙利亚的五年级学生,为了分担父亲工作上的压力,深夜悄悄地爬起来,替父亲抄写白天没有抄完的稿子,为贫困的家庭换得一点微薄的生活费。刚开始,他不知情的父亲还以为是自己的抄写速度加快而高兴,可是不久便发现叙利亚上课打瞌睡,功课成绩也从头几名降了下来,不免对叙利亚感到失望。叙利亚自己也感到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直到有一天,父亲看见了深夜伏案抄写的叙利亚时,才恍然大悟,父亲一下子把叙利亚抱到床上,满怀愧疚地对他说:孩子,你辛苦了!爸爸错怪你了》”。

  还有《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一些故事都令人潸然泪下。

  读了《爱的教育》使我感受到一种纯真的友情,博爱的亲情。无私的师生之情。这些都是人间最美的情感。亚米契斯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他在学校、校外的所见所闻,并且写成一个个很小的故事。让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份情感。充满爱心、献身教育事业的老师;对孩子关怀备至、拳拳之心的父母;清纯善良、活泼可爱、见义勇为、心灵高尚的小学生,还有那使安利柯永生难忘的小学校园生活。它会让你感动,让你读起来就好象在充满爱的海洋里翱翔。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阳光之爱可以熔化冰雪,春风之爱可以萌发草木,雨露之爱可以滋润禾苗……爱是无处不在的!这就是“爱”真正的含义。让世界充满爱,这就是我们梦想的天堂!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笔记3

  《爱的教育》是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安利国为主角写下的生活日记。安利国将在学校或家里的点点滴滴,都详细记载在日记里,日记里有许多欢乐的事,也有令人伤心难过的事,安利国都勇敢度过。本书内容浅显易懂,每一篇都是含意深远。阅读本书后,让我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如何去爱这广大的世界。*时我会将自己的事做好,别人怎么了是他们的事,跟我无关。看完本书让我了解到:助人不是没报酬,而报酬则是快乐,想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吗?想知道快乐的秘诀吗?那就请您赶快打开书吧!在这本书中,有几篇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第一篇是《同情穷人》,安利国在上学途中,看见一位向他乞讨的一对母子,对他们却不理不睬。母亲看在眼里,回家后,写了一封信给他,内容是要他看到穷人时,要去帮助他们,不要漠视他们。从中,我学到“助人为快乐之本”,想要快乐则要助人,想要助人则需先接纳别人,即使不要快乐,也要尽一己之力,来帮助这个世界,使这个地球村的居民都安居乐业,变得更美好。

  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二篇是《纯真的至孝》,日记中的主角潘克希十分孝顺,即使被自己的父亲残忍伤害,也从不向他人抱怨或告状,总是一个人把眼泪吞下肚。最后,因他优秀的表现,感动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因而改掉坏习性。看完这一篇让我感到惭愧,因为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我竟然连最基本的孝道都未做到,还处处抱怨东、抱怨短西,一点也不考虑父母的辛苦,真是自惭形秽阿!我一定要把这个短处改掉,孝顺父母做一个人人爱的小孩!

  令我感触最深的一篇是《无谓的争吵》,主角和他的朋友因为一点小事而闹别扭,但是主角却要面子不想道歉,直到他的朋友向他道歉才了事。事后,他的父亲教训他:“如果错了,就要先道歉,怎么能让对方先道歉呢?”上面这篇日记,几乎所有的人都经历过,但是有几个人愿意拉下脸皮去道歉呢?所以我们应该要有认错并且勇于道歉的心,社会才能减少纷争。

  看完了书,我学到许多人生道理,例如:勇于认错、常帮助人、孝顺父母......,这些都很重要,即使懂了一些,但是只要记到脑海里,再把这些道理融入生活中,日后一定受用无穷,而这个世界也会更加美好!

  感恩父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我要用功读书,对自己负责;感恩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使我对读书充满兴趣与自信;感谢同学的关怀、协助,让我们天天快乐上学。我要努力学习好做人处事的态度,人与人之间如何沟通的技巧,愿意帮助别人的心,在努力学习当中,多替别人着想。拥有好品格,才会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喜欢和认同。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笔记4

  从前,我买了一本《爱的教育》,我没有好好的阅读它,总是随便翻几页就过去了,此刻放暑假了,我正好趁这机会好好地读一次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它是有十分十分多的小故事组成的,故事中所展现许多美德,给我们树立起朴素而又正确的是非标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故事,它说的是:小主人*利柯,在街上散步的时候,遇见了一个十分瘦弱、脸色苍白、还抱着一个小孩子的女乞丐向安利柯讨钱。他什么也没给这个女乞丐,只是看着她就摆摆手走开了,其实安利柯身上装着许多钱的,他只是不想把钱给那个女乞丐。

  其实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安利柯的行为,是安利柯妈妈说的话。她是这样说的:“你不该这样。一个真正不幸的人伸手乞求时,我们不该视而不见、假装不知啊,尤其是为了吃奶的小孩儿而乞求的母亲,那怀中的小孩说不定正饿着,如果真是这样,那位母亲该是怎样的难过呀!假如你母亲——我,不得已要对你说‘安利柯啊,今日不能再给你食物了’,你想,那时的我,心里会是怎样的难过的呢?”

  看了他母亲说的话,我想起了以前,以往站在我面前的、那些要求我帮忙的那些穷人,家里也说不定一样有正饿着的老人和小孩正需要我的帮忙,如果当时我能够给他们一些钱,或者就一个硬币,他们必须会感激万分,可是我当时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因为我当时认为他们这一些又脏又臭的乞丐根本不需要我们大家的同情。回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我的脸不由的红了……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笔记5

  爱,就像是空气,它无处不在!人类最需要的关心、理解和帮助,就是在爱的基础上产生的。父母,老师,同学……他们对我的爱,都是属于我的无价之宝。

  昨天,我一口气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是在我的泪水中完成的。短短的几个小时内,我无数次泪如雨下,哽咽着告诉妈妈我最受感动的一幕幕。

  《爱的教育》一书中有各种*凡的人物,可这些*凡的人物因为有了爱而变得伟大了。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费鲁乔的血》,主人公是费鲁乔和他的祖母。故事讲了费鲁乔是一个不乖的孩子,经常在外面打架,惹是生非,让他的祖母很苦恼。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瘫在家里一整天无人照顾的祖母哭着教育他。在祖母的泪水中,费鲁乔似乎懂得了些什么。刚刚下定决心改正的费鲁乔,当晚就为了救自己的祖母,被强盗的短刀刺穿了他的背。勇敢而又高贵的小小灵魂飞到了天国。

  当读到这里时,我的眼泪浸湿了一张又一张的纸巾。泪眼朦胧中,我眼前出现了一个高大的形象,那就是我的爸爸。就在一个月前,我感冒了,高烧40.3度。整个晚上,爸爸不停地给我换冷毛巾,喂我吃药,给我量体温……当发现我的体温怎么也降不下时,又在凌晨带我去医院看病、挂盐水。一整个晚上,他都没有合上眼睛。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五天。在爸爸的精心照顾下,我的病渐渐地好了,

  可是爸爸却发烧了……当我坐在家里温暖的沙发上,想着和我之前一样挂着盐水坐在椅上的爸爸时,妈妈、爷爷、奶奶他们着急而又慈祥的脸一一浮现在我眼前。是呀,面对他们唯一的孩子,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都崇尚爱。因为爱可以温暖人,感化人,甚至可以改变人。人们的生活是靠物质的,有形的物品来支撑,但是更重要的是爱的精神支柱。这种无形的力量深深地改变、支持着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爱的教育是伟大的,如果人们都努力学习爱,努力传播爱,爱,将洋溢在全世界,荡漾在每一个角落里……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笔记6

  世间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你只要细心的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自从我昨天买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就一直手不释卷的。

  今天我匆匆的把这本书看完了,用爱来创造人间,看着这本书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现出一点爱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上面写了一位儿童在学校的生活有好的有恶的。对啊,我们应该看到世界精彩的那一面,美好的那一面,而不是去面对恶劣。只要我们加油努力,就一定能取功。爱的教育,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倾听,让世界充满爱。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笔记7

  《爱的教育》以一个小学生的日记为线索展开,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善恶美丑的社会。随着时间的深入,作者渐渐的把我引入安利柯的世界。

  “你们因为冬天来了欢喜,但不要忘了冬天一到世间,就有许多人要冻死的啊!”“凡是从工作上带来的,绝不是脏东西,不管它是油石灰、漆或是尘埃,绝不脏。”这些看似*凡的话语,其中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在欢乐中看破尘世疾苦,对劳动者给予足够的尊重。这一切我们常常忽略的,却正是世间爱的体现。

  在这本书里,让我印象颇深的情节便是洛佩谛为了救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被车压伤了自己。当时的他也只有2年级,可他却能够义无反顾的去救那个小学生,没有丝毫的犹豫。反观我们,即使是中学生,又有谁敢说自己能够毫不犹豫的上前施以援手?现在的我们即使是帮助他人也需小心翼翼,处处警惕。给予贫困人民的帮助,有多少是落在了空处?那些所谓的乞丐,又有多少是真正需要人们的帮助?甚至有一位月薪过万的乞丐在电视上阔谈成功的秘诀。试问:那些所谓的人间真情,究竟身在何方?

  记得书中还曾提到,不论是士兵还是铁匠,他们都十分热爱学习。在那里学习已经是必修课,而我们却还有一部分人民无法得到教育。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知错就改,很简单的4个字,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文中的卡洛斐在扔雪球时不慎砸中一位老人,眼镜都碎了,可他却还是在卡隆的帮助下承认了错误,并且多次去探望老人。仅仅是一个小学生就能有如此魄力,不得不让人敬佩万分。

  由于时间有限,我没能将整本书阅读完毕。不过仅是我阅读的这些,带给我的思考与感触也是无比巨大的。我想能够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静下心来,慢慢的感悟这本《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笔记8

  泰戈尔曾经说过:“爱是恒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不以动,爱就是充实了生命,正如盛满了酒杯。”在看《爱的教育》时,故事中的情节深深地感动着我,使我不禁好几次流下了泪水。我并不在意这本书的文化价值有多高,只要这本书流露着真情实感,让人看了流连忘返,这就是一本好书。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感受到爱。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世界。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

  爱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的周围,因此常常会被我们所排除,可是我们的生活可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命。但是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国家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爱。爱可以使浪子回头,爱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是爱,使我们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是爱,给予了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是宽恕的,爱又是包容的。爱是教育的源泉,爱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沐浴在爱的海洋里。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笔记9

  著名的《爱的教育》,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的代表作,这本书让人百看不厌,文中的恩里克是直爽的小伙子,他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爱。

  爱是什么?是一个香蕉,一个苹果,甚至是一句话。爱还是什么?是永无止境的。爱很大,也很小,不知你感受到了没。

  其实身边处处有爱。我很喜欢当中的卡罗纳,他高大,强健,但又十分弱小。文中的他,失去了母亲,也就是说,他失去了一半的爱。但,好在他有一批可爱、活泼的朋友,正在默默地关怀他。

  然而,费兰迪却是那么糟糕,那么可恶,可以说是无恶不作。他砸玻璃,却威胁别人不许说出去,一旦说出去,他则去打别人,去打架。

  斯塔尔迪才不弱小呢!他虽个子小,却有毅力。对,因为毅力,他战胜了高大的费兰迪。他也很爱学习,打架了以后,捡起书、笔记本,回家复习了。

  爱,多么无私,爱,多么伟大。恩里克生病了,全家都静悄悄的。母亲哭泣,父亲询问,一切都是为了恩里克。啊,是啊,恩里克,你是多么幸福啊,想想卡罗纳,他没有母亲为他哭泣!一切多么幸福!

  《爱的教育》这本名著,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让更多的人,卷起爱的火花!

《爱的教育》优秀读书笔记10

  爱,像空气,每天都会在我们的身边,它在每一个角落。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因为它的意义已融入生命。例如父母的爱,感恩里有本日记是与父母共同读写的,而现在学生买的本子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或者会有密码。最简单的东西会容易忽略,正如这伟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有很多人都会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对个人而言,而是以整个国家为荣的尊严与情感。

  《爱的教育》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巨著,是意大利著名的作家埃·德·阿米琪斯写的,是他的代表作,原名《心》。是以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的口吻来写的。《爱的教育》引导我们自己去关注、欣赏、品味、思考生活,让我们用爱心与作者对话。

  埃·德·阿米琪斯不但写出了爱与被爱的感受,还把一个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纯真善良的安利柯,爱保护弱小的卡隆,品学兼优的代洛西,学习用功的泼来可西,待人友善的克莱谛,爱读书的斯带地……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日记就是《爸爸的教诲》了。是爸爸告诉“我”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而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失去妈妈,妈妈对我们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亲人之间的爱,是人世间所有感情中最神圣的感情。虽然有的人是*犯,但只要他还爱妈妈,心里就会有一段美好的记忆留着。相反,即使有的人是名人,只要他不爱妈妈,那他就是可鄙可贱的人。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永远无法用文字来形容的,但我知道,拥有爱的人,并付出爱,就能真正体会到爱与被爱的滋味,因为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0篇(扩展6)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10篇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1

  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学习效果必须会有所提高,而这也恰恰一向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中的重要资料。

  首先,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比如说组织课堂游戏、小组竞赛、主角扮演、木偶配音、图片、简笔画、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等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性,使孩子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宽松课堂环境中,得到多一些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充分感受参与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课堂学习的厌倦,紧张或疲劳的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

  其次,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也应灵活,并有所创新。在练习、作业设计方面能够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抄写,提倡一些活动性、实践性、合作性的作业,比如制作英语贺卡、制作手抄报、收集英文包装自我录音、积累感兴趣的课外单词等作业。也能够把较枯燥的练习形式改为游戏、智力竞赛等进行。比如,设计Bingo游戏,既考验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练习的效果,一举两得。学生只要有兴趣、主动地学,学习就不会是负担。

  二、与学生建立*等的师生关系,帮忙学生愉快学习。

  建立*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减轻学生学习过程的压力。师生良好地沟通,减少消极,不愉快的情绪情感,这有助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如果经常训斥、批评批评孩子,他们肯定会厌恶感教师,甚至厌恶上英语课,这就会造成不良后果。

  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要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并给予及时表扬、鼓励,这对于克服学生自卑,虚荣,利己等消极心理与情绪有重要作用。一些学生学英语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我们应多关心、帮忙他们,哪怕仅有一个小小的改变,我们也应当给予表扬、鼓励,在课堂上或作业本上,给学生欣赏的表情、眼神和话语,”“Excellent”“Wonderful”……有时给他们贴一个小贴画,并且我还将自我的邮箱号码告诉了学生,一些学生就把自我遇到的困难、想法经过E-mail告诉了我,我也及时鼓励他们,一学期下来,孩子们提高很大。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本事。

  为了减负之后,学生能全面发展,并有所成,我们还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要运用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增强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学中“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必须的本事。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2

  最近我读了这样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著作。

  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学校、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立数码学校、构筑梦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当从记录自我教育现象,记录自我的感受,记录自我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十分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时不是一向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我努力的方向——必须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我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齐成长!

  《新教育之梦》对于“梦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我对自我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梦想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可是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从书中,能够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仅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十分重要。在*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呼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要学会合作。教师要成为受欢迎的教师,作者提出了三点提议: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这三点提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智育不能独领风骚,也不只是一串*数字,或是一纸文凭,一张入学通知书,它“应当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本事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构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它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供给休闲消遣,它“应当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在自我还很迷茫的时候我读了这本可读性很强的书。是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让我审视自我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3

  虽然此刻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此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可是时。作为一名新教师,读完此书,能够说是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你应对面地交流一样。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

  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令几乎所有教师都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应当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一样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本事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提高,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必须的教育技巧,掌握必须的教育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提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我的知识储备,使自我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仅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我,并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你排解烦恼,给你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你帮忙,让你充满信心……书中给教师的提议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同时也明白碰到相应的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4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在有较完善的文字形态时,就出现了学校。教育为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供给保证,同时,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必须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非形式化教育: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形式化教育: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资料相对规范。

  制度化教育:指在时间、资料、方式等方面均有严密的制度严密制度的教育模式。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受到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2)科学技术发展水*3)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4)人口发展状况5)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中最重要的特征: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学科教育资料,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二战后的教育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用于国际交流。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5

  最近我读了李镇西教师的教育专著《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在阅读中,我时时会被李镇西教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所谓"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教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本事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能够和自我比呀!也就是用今日的李镇西与昨日的李镇西相比——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幼儿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今日我组织班团体活动是不是比昨日更趣味;我今日帮忙"后进生"是不是比昨日更细心;我今日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日更丰富;我今日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日更深刻;今日我应对幼儿的教育、教学提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日更虚心;我今日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日更冷静……

  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校长的表扬吗;为奖金吗;为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幼儿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指针首先倾向于幼儿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

  否"最好",第一应当看幼儿的评价、教师因幼儿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幼儿而存在、培养幼儿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

  我不由地思考,教师和幼儿究竟应当坚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幼儿的成长。在读完《做最好的教师》后,我的收获极大、,李教师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幼儿,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幼儿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所以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幼儿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等"与"职责"在李教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6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育新形势下,对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十分必要。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活动中,本人也受益多多。

  一、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思想的创生,是一种精神的历险,需要胆识,需要勇气,也需要宽松、宽容的氛围。让我们共同去营造,让我们用心去呵护生长思想的土壤,让阳光洒满大地,让完美永驻人间,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二、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篇报告中指出:“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我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我的命运而需要的思考、确定、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与“自由”相对的是压抑、禁锢、灌输、奴役、摧残、践踏、束缚、钳制……这是两种向度的力量。教育保证自由,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7

  在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又好又快的成长是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最近利用工作之余,我认真阅读了《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一书,感受颇深。本书是由三名著名的美国教育工作者编著,主要从教书育人、终身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有效地沟通、供给有效的帮忙、应对职业挑战、避免职业倦怠、进取反思、敬业等九个方面进行阐述。

  结合我自身的情景:所在的是一所城郊结合部的幼儿园,在幼儿园教学生活中会面临很多问题,而在应对各种不一样生源素质表现的幼儿时,应当怎样去应对,并且排除相关的干扰因素让自我在教学岗位上更快的成长,这些也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经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对这些问题有了些新的认识,同时也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作者在书中指出:成为最优秀教师的要素,不是教学中那些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是能有效地赢得学生注意、尊重、倾心的人品。正是这种独特的人力资源,有着鼓舞人心的强大力量,能激励学生超越个人所认定的极限,帮忙他们寻求人生的重大意义。这相对于此前在教育界注重教材与教法的钻研的一些教师而言,是一个崭新而又睿智的话题。

  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和品质呢作者在书中也进行了阐述,告诉我们梦想教师的素质依次是:交谈和理解的本事;严格而公正地执行纪律的本事;启发和引发动机的本事;高尚的品德;爱护和关心儿童;对专门职业的献身和热诚;友善的个性;端正洁净的仪表。具备了梦想教师的素质,我们才能去谈所谓“优秀”,而要到达所谓“优秀”,绝非易事,作者在书中也做了详实地阐述。在读后,我也进行了自我反思与总结

  我要做到对自我的工作充满活力,并把这种活力传递给同事和幼儿,展现自身的个人魅力。在班级教学和生活中,在处理班级事情的过程中,要做到对待每个幼儿,要尽可能地做到公正、公*,无论他来自哪里,无论他长得是否可爱、聪明伶俐、讨人喜欢。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理解得更透彻一

  些,就是教师必须敬业,有育人教书的活力;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有爱心,大爱无声,师德千秋;并以进取的心态为人处世。此外,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热爱学习、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位爱学、善学的人,仅有终身坚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的更新补充自我的知识,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不至于落后于当今时代的要求。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8

  参加工作很多年来,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常态也许只是把手边的工作由陌生变得熟悉。当讲解课文不再成为我们的负担,我们在怎样更深入、更艺术地解读文本上花费精力。毋庸置疑,繁杂琐碎的现实正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支离,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也许这种苦涩而甜蜜的咀嚼过程能够让我们收获幸福感觉。当自我的一腔心血在课堂之上成为我们挥洒才智的真情演练,之前的所有煎熬也许都已经云淡风轻。很多时候,我们在这种简单然而十分充实的轮回中度过白天和夜晚,看身前身后的繁华渐渐地迷蒙双眼却依然痴心不变。

  作为教师,我们很自然地把自我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时代阔步前进,教师依然清贫。可是,无论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还是白发皤然的老同志,他们都能够坚守自我的工作职责,把自我心中所有想尽一切办法传输给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我们有快慰的时候,可是我们也有心痛的时候。虽说是太阳下头最光辉的职业,可是这种光芒究竟吸引了多少人参与其中?书中自有千钟粟换来的也可是是我们*凡的生活。学生听其道之后不再亲其师,我们成了被多次遗忘的群体。日出而作、日落未息的生活状态怎样才能够带给我们富足的精神与宁静的心态?

  所以,如果静下心来聆听自我,其实在匆忙的身影背后有很多问题压迫心头。王金战教师创造了很多教育神话,他能够把倒数第一名的学生送进北大、清华,着实令人惊叹。可是,不能忘了他是在北京。也许这位学生本来就是一位英才,地利人和,那就无所谓“造就”了。我想王金战教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够使真正的金子发出耀眼的光芒,而不至于被埋没。这本书并非教大家怎样把石头变成金子,而在于告诉大家怎样把玉石雕琢成晶莹的美玉。阅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不应当抱着寻找答案的想法,因为我们的很多问题他并没有给予回答。掩卷沉思,我们却能够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在课堂之上,我们会看到睡觉的、眼神空洞的、无心学习的等个别状态不佳的学生。有时,我们会这样想:他不想学习就算了,毕竟学习是他的事。事后想想,这种想法是一厢情愿的,也是武断的。学生的学习是他自我的,也是属于教师的。王教师现身说法,高中时,化学教师一个小小举动就激发了他无限的学习热情,竟然能够把地窖当作学习的天堂。而他自我也能够用动情的话语让学生感到不学习就是一种折磨。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无论在课堂内外,我们都不应当吝啬自我爱的语言,应当让语言成为激荡学生心胸的滚滚浪涛,洗涤学生心中偶尔泛起的沉渣碎片,在双向的、真诚的交流中构建教与学的和谐。这样,教师和学生是*视的,也是单纯的,这种相互交流的状态维系着一种*衡而又稳固的温情。教学,不应当只是说出知识和见解,更应当是让学生理解和理解你的知识和见解,从而自主学习,随着时日增长才智。

  仅有这样,学生和教师才有了进一步沟通的可能。看到学生满头的乌发和葱茏的青春,我们感受到他们每一刻都在成长。看到他们无邪的笑和纯情的哭,我们想起自我的以往年少。当他们举起的零食因为你的发现而慌乱地掉落,他们一脸善意地提醒你偶尔的失误,他们因为成绩的低迷向你寻求帮忙,还有,他们从来微笑地向你问好,他们送上温馨的祝福卡片,他们从来以无敌的青春守候在你的身边,每一个教师都该爱他们,理解他们,并给予宽容。王金战教师在和一个纪律较差的学生谈话的时候这样说:“研究到你的特殊情景,我允许你每周违反两次纪律。”理解万岁,仅有真正深入了学生的内心并理解他们,我们也会得到理解,得到来自学生的爱。

  教师在学校日落的每一个黄昏思考,也在城市日出的每一个早晨赶路。我们居住在这个繁华的城市,让早读的朗朗书声把耳朵叫醒,让夜晚的通明灯火把生命照亮。我们要教给学生准确无误的知识,要为他们走向成功铺设路途,所以,很多时候教师的心是很累的。教师每一天都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奔波待命的状态,是什么让他们无怨无悔地坚守,我想应当是一颗火热的良心以及对这片净土难以割舍的爱。王金战教师说:“世间万物,宁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在这片不大然而美丽的学校内,我们读书、写作,传道授业,涵养精神。在这样的坚守中,我们送走每一个日出月落,我们竭尽所能地送走一届届学生,然后看身边的学校安静继而喧腾,飞扬在我们身边的永远是生命中最完美的青春诗篇。

  所以,王金战教师供给给我们的并非能够直接拿来为我所用的范本,说老实话,我们很多教师的做法并不比他逊色多少。其实,从中领悟一种教育的理念和精神也许比单纯的吹捧更重要。基于此,教师的五个关键词我理解为:爱、理解、宽容、坚守、崇高。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9

  古人云,“开卷有益”。经常读书和思考,会使我们勇于自省,善于自省,既不惮于正视自我之短,又能努力探究补救途径。尤其,读一本好书,能够使人心灵充实,眼界开阔;能够使我们不断总结自我以及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

  寒假里,我拜读了《教师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提议》一书,获益匪浅。

  书*谈了69条提议,涉及到教师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如:认识自我、人生境界、教师的魅力、做一个有品味的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发现自我的潜能、个性教师的魅力之源、欢乐、健康、做自我的心理医生、把小事做好、明锐的观察力、毅力、读书要学会品书、精神饱满地投入每一天等。读此书,就好像有一个个智者站在面前,循循善诱,为我排解烦恼,为我指点迷津。又好像有一个个和蔼可亲而又博学多闻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忙,让我充满信心……

  书的封面上就有这样一段话: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是金钱?是名利?是学生好的成绩?还是家长的尊敬、社会的推崇……其实、教师最需要的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欢乐,这种欢乐会净化你的心境,使你越来越感受到活的价值、有意义、越来越能体悟到人生的真谛……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如“教师,认识你自我”,初看这个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时工作、生活中我经常听到有些教师抱怨:同样是教师,为什么我工作这么辛苦?为什么学生如此差劲难以*?为什么学生成绩老是提不上来?为什么自我不被赏识、重用……究其根源,是他们没有真正认识自我。教师仅有看清了自我、认识了自我,才能了解自我的性格优势与不足,准确地自我定位;才能正确认识职业价值,热爱自我的职业,才能扬长避短、构成自我独特的自信心。教师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我的认识,使自我变得更好和更完美。教师需要要做的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自我。

  教师需要有活力。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我心中有阳光。”要引导激发学生参与的进取主动性,作为整个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首先自我要有活力。

  教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用心、细心。敏锐的观察力是一个教师最宝贵的品质之一。教师需要用其敏锐的观察力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牵着学生的手,用心去呵护去支撑;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到相互走进内心世界,心心相印,息息相关,生机勃勃,其乐融融,让自我成为真正的充满智慧、富有生命力的教师。

  此刻的学生都很有个性。教师一般都是喜欢比较听话的,进取要求上进,对教师和同学也比较尊重的孩子,不太喜欢个别的将自我表现的与众不一样、总是显得自我那么桀骜不驯的孩子。可是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师生之间“水火不容”,学生上课没有兴趣,上课捣乱,教师费尽心思,疲于应付……所以,教师需要学会宽容与欣赏。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能恰当控制和调适自我的情绪。

  每一个人都期望得到掌声,得到表扬。如果人的情绪浮动时,总是要发泄的,有的会发展为破坏性行为。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一危险期的中学生,由于此时心理起伏大,感情容易激动,容易走极端,爱“逆流而上”,有的甚至与教师与家庭不可调和,再加上学生学业水*参差不齐,学习的进取性、自觉性有的又很差。当教师应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教师应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必须要冷静。如果教师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欣赏是一种进取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建立在善于发现和摒弃嫉妒、悲观厌世等不良心里的基础之上的优秀品质。只要我们学会了欣赏,就学会了尊重。让教师多用赞美之声,克服逼迫之声,放下我们的架子,少一些居高临下。

  教师需要会思考,会反思。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那么,我们又如何对待我们自身的历史——-每个人已走过的生命历程呢?学会反思和忘记,也许是对教师个人教学生涯的很好把握。教师要多回过头来看过去,看自我原先所走过的路,所做过的事。让教师学会思考,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汲取营养,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与成熟,经过自我的思维和方法完成别人看来是艰巨或困难的事情。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10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明确提出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对这一理念有正确地认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就要求我认真研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就是我选择研读的第一本书。这本书重点阐释了陶行知先生对与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其主要精神有:第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满足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务的。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他指出,传统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学校好比是一个“大鸟笼”。提倡“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冲破鸟笼式的学校束缚,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学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释,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又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

  程。”“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陶行知对教学做合一的效用作了归纳阐释:要想营利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教学做合一方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不但不忽视精神上的自动,而且因为有了在劳力上劳心,脚踏实地的“做”为它的中心,精神便随“做”而愈加奋发。

  除此之外,陶先生在《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非常精辟地对传统教育和生活教育进行了比较。

  传统教育以文化为中心,偏重传授文化知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生活教育重在运用、发明、创造,提倡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传统教育使学校与社会脱节,生活教育则要求把整个的社会当作学校;传统教育只讲“天理”与“礼教”不讲“人欲”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却追求“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而生活教育却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传统教育坚持的维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开放、发展、创造的教育??

  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0篇(扩展7)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

  我买了一本《爱的教育》这本书,里面有一篇《费鲁桥的血》里面有一句非常打动人心句子,就是:“费鲁桥看见那个短刀向外婆,费鲁桥就赶快跑向外婆用自己的身子保护住了外婆,但那把短刀却*了,费鲁桥的后背”。读到这里我的眼框湿润了,我把这件事给妈说了。她也感动的留下了泪,这也太让人感动了,虽然句子用简单朴实的言词,表现出了极为*凡的人物,没有华丽的词藻。

  这个假期里亚米栔期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的思考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呢?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什么使人您愿放弃生命来挽救爱,来挽救亲人之间的爱。带看这个问题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我知道了爱,能让心中的恨化为勇气。它使你微笑面对生活;它是还魂草让罪人新生;它是慈爱的母亲唤浪子回头;它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

  它是我们人人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了它就有了一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2

  《爱的教育》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一个三年级学生一学期的故事。作者用简单的文字体现了一个美丽的字-----爱。

  当我们新学期开始,进入新的一个年级,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或看到一些事物。而当我们拿起《爱的教育》,用心去体会,去读的时候,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很贴近,从心底犹然而生出一种亲切感。

  读完这本书,我还懂得了人间最美的情感-----爱。它让我知道了爱是什么。爱分很多种,爱自己,爱他人,爱家庭甚至爱国家,这些在书中我都能读到。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恩里科给连一张桌子也没有的路易吉诺和他卖菜的母亲一些帮助。这里的恩里科体现的就是爱,爱的奉献。

  我们也要像《爱的教育》中的恩里科一样,学会去爱,爱别人,爱自己。但爱有时不在于事情的大小,而是在于你是否真心的去帮助别人,比如父母很累,你给他们捶捶背,这就是爱;同学有一个题不会,你耐心的给他讲解,这也是爱。其实爱很简单,只是在于你是否真想帮他们。

  读完了《爱的教育》,让我学会了怎么去爱别人,我真高兴,希望你也能读一读。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3

  这个假期,我一口气读完了《爱的教育》,真的非常喜欢,也让我很震动:书中一个个小故事很*凡很质朴,但却非常真实,其中蕴含的浓浓的“爱”,更是激荡于胸,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这本书以一个意大利小学生安利柯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发生在他小学四年级期间的一个个小故事。故事里,有善良高尚的卡隆,他总是挺身而出帮助弱小者;有聪明懂事的德罗西,他学习优秀,却从不骄傲;有勤奋好学的斯代地,他不善言辞,却毅力非凡;更有可爱可亲的新老师,以及热切关爱他的爸爸妈妈...... 这里洋溢浓郁的亲子之情,师生之情,同学之情,还有小小少年的爱国之心,小主人公在“爱”的氛围中渐渐成长起来。

  现在我成长了,要感谢爸爸妈妈哺育我们和给我们的爱。我希望大家都能看一看【爱的教育】,我也希望把我的爱献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让大家都学会“爱别人”, 让大家都能感受到温暖。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4

  最近我读到一本非常好的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写了发生在小主人*利柯一整个学期里的事,和老师讲的好故事。

  书中一个个人物就像生活在我的身边,我读着这些故事不知不觉眼泪都掉出来了。勇敢的洛贝谛为了救一个低年级的同学而受伤。戏班里逃走的少年因为别人侮辱自己的国家和国民而拒绝别人施舍的钱币。被父亲虐待,却非常用功学习,以二等奖的荣获唤起父爱的泼来可西。这就是爱的教育。

  爱是什么呢?读了这本书,我觉得,爱是伟大的,也是*凡的。我们的胡老师和王老师对我们满满的爱,让我们时刻感受到温暖。我想起了一年级的李老师,想起了我为爱朗诵的《在爱的花园里快乐成长》。

  爱是摇篮旁轻轻的哼唱,

  爱是家门口望眼欲穿的等待。

  爱是用沙哑的嗓音大声的讲课,

  爱是暑假还在为学生操劳的付出。

  爱是远离亲人的边防守卫,

  爱是同学间的互帮互助。

  我们生活在充满爱的国度。我们也要学会感恩,学着回报。我们得到了许的爱,也应该去付出自己的爱。让每个人的生活因为爱而更加美好!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5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承任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真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凡叙述中体现出来的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6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

  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快的行为》这两节,第一节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琵斯的爱,诺琵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琵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爱来熏陶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节写的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的老师,最后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起来,并没给他处罚,听他讲完事实后把那些人抓了起来,但卡隆跟老师说了些话,老师就不处罚他们了。这里就表现了卡隆他关心他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饶人过且饶人,这是难得的一种为人处事。

  读到这里,我想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上,使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那种关爱他人的精神已经渐渐淡漠,在社会加强精神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校家庭上学习这关爱他人,让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让爱在人们心中永驻。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7

  在假期中,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合上书后,心中久久不能*静。

  它主要讲了安利柯从小学三年级升到四年级,他从开学的第一天10月17日开始写这学年的日记,到次年的7月10日结束。

  日记以安利柯的学习生活为主要内容,在学校有可爱的老师和同学,在家中有亲切的父母姐妹。在学校中,他最亲近的同学,他的同学遍布各种能不同的社会家阶层。有舍己救人却不幸被车子压伤的洛佩蒂;身材高大的卡隆,是正义的代言人,总是行侠仗义;乐观进取的克莱蒂;家境极为不幸·非常穷苦的可罗西……安利柯真诚的关心着每一位同学,从别的同学身上学习他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父母教导他要关心·帮助他人;尊重·尊敬老师;不去嘲笑和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

  安利柯教给我,要有一颗纯真朴实的与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卡隆教给我要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不惧强大,坚持正义;可莱蒂教给我要乐观,进取,既使在逆境中面对困难,但只要你开动脑子,总有的方法;洛佩蒂教给我要有一颗舍己救人的心······《爱的教育》教给我要用一颗真诚,进取,善良的心去爱祖国,爱家长,爱同学,爱弱小。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信仰;爱是一种追求,拥有它的人们,付出爱的心,他的人生一定是蠢事的,没有遗憾的!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8

  寒假里,我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书里的故事生动有趣、非常感人,描写得也特别精彩,比如“卡隆注视着我,其神情可表达千言万语”等等。

  《爱的教育》主要写了主人利柯和同班同学之间发生的喜怒哀乐,还有触动人心的每月例话。书中出现了很多让人难忘的人物:助人为乐的卡隆,严谨认真的斯带地,活泼可爱的“小石匠”,坚持不懈的耐利,骄傲自大的诺琵斯,心地善良的“小商人”卡洛斐……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更是让人难以忘怀,比如有人欺负残疾的克洛西,卡隆挺身而出,保护着克洛西,当同学有困难时,卡隆总是热情地帮助他;瘦弱的耐利在一次体育课上勇敢、顽强地爬上了*台的顶端;卡洛斐在打雪球时不小心打到了一位老人的眼睛,他承认了失误,并且为了弥补过失,他把最心爱的邮册送给受伤的老人……

  读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终于弄懂了一个让我疑惑不解的问题:为什么翻译家夏丏尊爷爷要把书的原名《心》改为《爱的教育》呢?这个问题曾经一直困恼着我,现在我明白了,这本书讲的每一个故事都与爱有关,同学之间的关爱,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学生对老师的爱,一个人对祖国、对陌生人的爱……每一个爱的故事都深深地打动着我,有时我都被感动地流泪了……夏丏尊爷爷将题目改为《爱的故事》,也是希望我们读到这本书的每一个*人,都能延续这伟大的爱吧!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9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爱读书,因为从书中我可以得到快乐与知识。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对我有很大感触的书,就是《爱的教育》。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灾难》中讲了上学路上,一位一年级学生忽然离开了母亲的手,倒在了街上,一辆街车驶来,这一刻被一个名叫洛佩谛的孩子看到了,他大胆的跳了过去,小学生被救起了,但他的脚被车扎伤了。洛佩谛让我久久难忘,他为了救一个一年级小学生不怕让自己受伤,这种舍已为人的精神,真是太让我敬佩了。

  《耐力的保护者》中弱小的耐力不受大家尊重。有一天,他又被捉弄了,他却不反抗,卡隆跳了出来,保护耐力,勿兰谛不怕,他尝到了卡隆的拳头,后来,再也没有任何人敢欺辱耐力了,卡隆也非常尊重耐力,他们成为了一对好朋友。我知道了爱是相互的,这样的爱令人感动。

  爱,是一个猜不透的词。爱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料;爱是在同学摔倒时,伸出一只手;爱小到帮同学捡起掉在地上的橡皮,爱大到献血,捐献骨髓,为国献身。世间的爱说也说不完!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0

  我在前天下午刚拿到这本书,对了差点忘了告诉你们和她一起回到我们家的还有童年,小英雄雨来,她的几个小伙伴呢!不过我先拿起的是爱的教育,可能是因为我个人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我比较喜欢读故事吧!

  我刚拿到这本书就先看见了书皮上印着写这本书作者的简介,他的名字叫做亚米契斯,是意大利人(1846-1908),是一位多产作家,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等。

  第一篇的标题是开学的第一天,写了作者,过完了三个月如梦一般的假期,迎来了新的学期四年级,写他和他的妈妈来学校注册,在去注册的路上遇见了他以前的地老师和同学和我们一样会想象自己的新同学和新老师长什么样?或是以前和自己一班的好学生还是第一名吗?也会回想到自己一前的老师。当然也回想起既然要上学就一定会想到:今天才第一天,还有九个多月呢。多少作业呀。多少考试呀。多少劳累呀。也就感觉到“学校”这个词也就不像以前那样美好了。

  我读完这个故事开头的第一篇后觉得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非常可爱,天真,充满了童趣!还非常有礼貌!也让我想起我的开学第一天,不过我的开学第一天更多的是对老师和同学的思念。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1

  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悄悄地照进屋内,正好照在了书桌上的那一本《爱的教育》。我坐在椅子上,轻轻拿起书看了起来。

  《爱的教育》记录了小男孩安利柯在三年级时在校内校外的所见所闻。以及安利柯对家庭、学校、父母、兄弟姐妹、师生之间关系的看法。

  书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个主人公——卡伦,讲述了他在课堂上:一个小男孩因为受到别人的羞辱而气愤地将墨水瓶丢向欺侮他的同学,可不料却丢在了刚走进教室的老师身上,当老师质问是谁做的时,卡伦勇敢地站起来替同学承担了错误。

  感受:当读完这篇的时候,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我想不到一个仅只有三年级的学生,竟有如此勇敢和乐于助人的崇高品质。再想想我们生活中能有哪一个人会像卡伦那样做。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总是想着怎样才不会被老师发现,怎样才不会受到批评。而卡伦呢,明明不是他做的,可他却为了不让同学受到批评,而硬说是自己做的。这多么感人,多么震撼人心啊!我在心中深深地佩服他,敬佩他。

  《爱的教育》这本书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还教会了我们,人间是充满温暖,充满友情和亲情的。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2

  爱是一颗糖,吃了暖人心;爱是一盏灯,为我们照明。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爱的教育》的书,它的作者是意大利的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它是一本日记体小说,以小学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十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七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阐述了“爱”这一千古不变的主题。全书共100篇文章,无论哪一章,哪一节,哪一篇,作者通过一件件*凡细微的事记叙了师生之情,父母之爱,朋友之义等等,都把各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纯洁。

  《纳利的保护人》这个小故事讲述了善良的卡罗纳帮助驼背的纳利摆脱同学们的嘲笑,让他成为了一个再也不受人欺负、勇敢的纳利。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困难都要去勇敢地面对,只要有恒心,任何磨难都能克服。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灾难》这篇文章。它讲的是一个叫罗伯蒂的学生,在上学路上救了一个将要被车撞到的一年级学生,但由于他躲闪不及,被车轮轧伤了一只脚。读完文章,我被罗伯蒂舍己救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罗伯蒂高尚的品质,勇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爱的教育》让我知道“爱”无处不在,爱有大有小,大至为国献身,小到父母的关爱。只要我们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永远充满爱!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3

  读完了《爱的教育》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_爱。爱究竟是什么?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竟使人们宁愿葬送自己的生命来挽救爱?虽然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特殊,但真的让人觉得很温暖。爱比珍珠更宝贵,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令人快乐,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钱买不到的感觉。爱能够将心中的恨化为勇气,它使你微笑地面对生活,使你倔强地反抗命运。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4

  这天,我读了《爱的教育》中《灾难》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写新学年刚开始的一天,一个叫罗伯蒂的孩子,在上学路上看见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因为跑得太快,摔倒在马路中央。这时,有一辆马车正向他驶来,眼看他就要遭殃了,罗伯蒂勇敢地跑过去,一把拖开这个小孩子,小孩子得救了,罗伯蒂由于躲闪不及,被车轮轧伤了一只脚。读完这篇文章,我被罗伯蒂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那个小孩和罗伯蒂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而且他明白,如果去救那个小孩子,自己很有可能被马车撞到,但是他还是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救那个小孩子,罗伯蒂高尚的品质,勇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也提醒同学们过马路时必须要留意,要看红路灯,要走斑马线,不要在马路上嬉戏玩耍。让我们把交通安全牢牢记在心里,人人争做安全小卫士!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5

  花儿开放需要一定时间,孩子成才需要一个过程,做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教师,需要用自己的汗水去浇灌每一种“植物”,让他们开出独特、芬芳的花朵。用心去听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爱的教育》作为幼儿教师必读书目,拿起这本书,脑海中涌现了好多的疑问,在这美丽的世间“爱”究竟是什么?在这本书里爱又是怎样去体现的呢?它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教育的结晶呢?带着这些未知的疑问我走进了《爱的教育》去探求我想要的答案。

  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撰写的小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虽然比较短小,但是每一个小故事都讲述着那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那老师与学生的情感、那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这一切的一切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爱。

  作为一名老师,书中有一段话的描写使我感触颇深“终于挨到了放学,教室里一片欢呼声,大家都迅速收拾好书包,飞快的冲出教室。一路上都蹦蹦跳跳的,又喊又叫。有人手里抓了雪团,不管是不是认识的同学,就丢过去,被雪球砸中的人,立刻蹲下去,搓起雪球,又丢向其它人。还有的在雪地里跑来跑去,整个学校热闹非凡”。读到这段话时,我陷入了了深深的沉思。我们每个人都从学生时代走过来,曾几何时这样的场景,在每个校园里都不陌生。在那个时候迫不及待的下课,等待着打铃,即使是冬天,在雪地里也要和同伴们打打闹闹。摔倒了,自己爬起来继续玩。但看看现在的孩子,这样的场景似乎少之又少。我们总是怕孩子摔倒,怕出什么安全问题。孩子是没有机会这样在雪地里打打闹闹。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各种辅导班。即使有休息时间,也只能用电子产品简单娱乐。总感觉少了什么,但又说不出。也许这是时代的进步。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安利柯讲到:今天早晨,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我们的老师是多么爱我们。当别的老师向我们提问的时候,他的眼睛始终注视着我们。如果我们回答的不是太准确,他就会跟着着急,如果的我们回答的非常得体,他的脸上就非常欣慰。虽然现在是一名教师,但曾经也是作为学生坐在教室里,回想起有的老师用自己的威严镇压学生,用教鞭打桌子,用拍手来使学生们镇静,但是却没有什么效果;有的老师性格温柔,发大声和动怒是绝对不可能发生,但学生们还是对老师的训诫肃然起敬。这一细节描写我学到了很多。我想每一位老师都想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自己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但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用自己不喜欢的方式来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但这本书对我的启迪很大。

  身在教师岗位,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很好的方法的现实之下,有时候也以教师的权威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在师生情感上划出了一道情感交流的鸿沟,而《爱的教育》给了我很多的启迪。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要潜移默化;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要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要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让学生快乐成长;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给家长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在《我们的老师》一文里,作者用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语言描写了老师在回应学生的问候时的神态、关心孩子时手的动作、批评孩子时的语调等,给我们勾勒出一个慈祥的、感性的、亲切中不失威严的好老师形象。“树人先树己”。幼儿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里我深有感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凡是要求孩子必须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也坚决不做。处处起表率作用。包括每一个细节,我们的一言一行,有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使孩子在日常小事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教师的职责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使每一个儿童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以充分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适应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品质,这些品质包括:身体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也就是让儿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體、学会审美。从《爱的教育》中,从安利柯的身上,我终于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源自父母和长辈的精神力量,父母、老师只有教会他如何关心别人,如何与人团结合作,如何热爱劳动并创造生活,他才能在成年后不至于孤单、自私,而始终以乐观、善良之心快乐一生。

  有一篇“家长”的日记让我印象深刻,它叙述着“学生的父母”他们是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的一群特殊的人,他们容貌不同,职业各异,但却都有着一颗“为孩子着想”之心,他们默默地接送孩子,关心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把对自己孩子的爱,迁移到孩子的同学和伙伴身上,他们因为同为父母,而变成“*等的友人”读着这样的描写,记叙“学生的父母”的日记,我的心也会随温暖起来,会被其中浓浓的亲情所感动。

  《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内中包含了父母的爱、同学的爱、老师的爱,以及社会的爱,这些在安利柯的心里种下了光明的种子,安利柯是一个乐观进取优秀少年,出生在一个充满爱与信任的家庭。学会了怎样去爱,又怎样接受爱。字里行间折射出的全是一颗纯真透明的爱人之心。安利柯的父亲是一个充满爱心和耐心的长者,他对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有深刻的理解。他常常采取一种设身处地的教育方式,让安利柯从日常生活点滴中体验到生活以外的愈多宝贵知识和人情,及时纠正安利柯错误的思想倾向,是安利柯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缺的重要角色。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有一句古话是这样说的:“家有二斗粮,不做孩子王”是啊!幼儿教师这职业的确很*凡,永远也达不到职业排行榜的前列,但世界上没有比当幼儿教师更幸福更有意义了:鲜花的烂漫,靠的是阳光轻柔的抚慰,山泉的甘甜,靠的是矿石赤诚的给予,孩子的成长靠的是老师辛勤的教导,幼儿园里的教育生活犹如一首首诗,不在其华丽,而在其真实,它迷漫着美的情调和内涵需要你用童心和爱心去发现,去挖掘———在温暖的春天,老树能萌发新绿,在清新的蓝天,太阳的每一天都是新的。爱的教育才是最本真的教育。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0篇(扩展8)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笔记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笔记1

  和每个暑假一样,学校领导对我们老师们都寄予厚望,要求不断提高执业素质和基本技能,如同我们对孩子们的教导一样,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暑期读本——《*课堂的奇迹》,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位神奇的校长。他就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李金池。书中是这样介绍他的:他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1992年被任命为衡水中学校长。担任衡水中学校长12年,使衡水中学迅速崛起为一所全国名校,被誉为“创造了一个教育的神话”。2004年奉调担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

  书中说,李校长在2010年出任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时这所民办学校不良状况诸多,师资水*参差不齐、年龄结构老化、学科发展失衡,更兼优秀教师后继乏人。学校管理混乱、运行机制僵化,体制不顺,政令不畅,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偌大的一个学校,竟然没设教务处,德育处也形同虚设,致使校长管不了校部,校部管不了各个年级部,朝小野大,诸侯割据。由此导致“教学”中心地位旁落,“德育”目标难以实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无法到位。但就是这样一所即将倒闭的民办中学,李金池校长上任后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齐发的办学理念,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论作为理论依托,创造性地推出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这当然能称之为“*课堂的奇迹”了,多么大的一个转变啊,可想而知,他要付出多少努力和心血,真的不得不叫人佩服!

  书中提到高效“6+1”课堂流程主要是“导、思、议、展、评、检、练”课堂七环节。这样的一种课堂将课堂主角由老师转变为学生。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课堂上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究其根本,我认为是一种生本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实践,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费尽心思地“讲”,抵不过学生发自肺腑地“研”;教师耳提面命地“教”,赶不上学生发自内心地“学”。那么,在将来我的课堂中也要效仿李校长的做法,结合自班学生情况,争取达到高效的目的。

  “激情是一种积极昂扬的心态,可以排遣郁闷、提升自信、激发灵感、调动潜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李金池校长的“新精中改造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激情教育。

  他们高效率、快节奏、高标准地整理完内务卫生,随着早操的集结号响起,快速奔向操场,开始争分夺秒地晨读,学生们良好的时间观念也就此形成;跑操也是激情教育的一部分,在精英中学,跑操早已超越其强身健体的体育锻效,而成为历练团队意识、拼搏进取精神的载体和气场。“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能够展现出生命的最大张力,激情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校成为同学们的精神家园,让同学们不放弃梦想,不断追求卓越。”李金池说,“改变先要从改变师生的精神面貌起,一个人有了精气神,才能够释放出最大的潜力。”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最大限度挖掘其潜能?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管理者思考的。

  作为教师,首先要孩子们喜欢你,喜欢这位老师,才会乐意愿意去好好学习,老师最大的本领不是你知识如何渊博,不在于你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应该引领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挑战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把激情当作一种生命应有的姿态。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道路,教学生目的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的是方法,教的是策略,而不是读死书!我很喜欢教书,我想因为喜欢,所以我会努力的去寻找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当然,暑假期间多阅读关于教育教学的书籍一定是有好处的,希望这些书籍能帮带领我做个更好的老师!

推荐访问:读书笔记 奇迹 教育 《教育奇迹》读书笔记【10篇】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 《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