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六篇】

时间:2022-04-13 16:50:01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是指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即村落或乡村聚落),乡村一般风景宜人,空气清新,较适合人群居住,民风淳朴,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6篇

【篇一】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

选择填空

1、五大系统:居住系统 人类系统 自然系统 社会系统 支撑系统

2、人类聚居的分类框架:人类聚居的人口规模和 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系统划 分成15个单元

3、在借鉴道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初步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简化为全球,区域,城市,社区(村镇),建筑等五大层次。

4、传统规划设计的不合时宜的原因:1、技术的因素2、经济的因素3、社会的因素4、生态的因素

5、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理性分析三阶段:概念阶段 模式阶段 方案阶段

6、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出五个设计要素:边缘 区域 节点 标志 道路

7、人类聚居的属性:1人类聚居是一些独特的、复杂的生物个体2人类聚居是动态发展的有机体3人类聚居是协同现象

8、聚居是由自然、人、社会、建筑、支撑网络这五项元素组成

9、道氏认为,任何一个复合的人类聚居实体空间可以细分为四个部分——本体、中心、循环系统、特殊部分

10、静态城市和动态城市的界定:1、若城市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之和大于1.2﹪,就属于动态城市。2、凡超过十万人口的城市都是动态城市。

11、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构成:1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2外围多学科群随时代而发展;3、开放的人居环境学科体系。

12根据人类聚居的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系统划分成15个单元。

13、现代世界的聚居系统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1、六边形模式聚居系统;

2、动态聚居系统。

14、聚居进入动态发展阶段后,形成聚居系统的“力“也发生很大变化,新的动态聚居系统和动态区域主要受到三种吸引力的作用:1、主要聚居中心(即大城市)的吸引力 2、现代交通干线的吸引力 3、具有良好的景观的地区吸引力

名词解释

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系统: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或者简称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

科学共同体:是有一些共有一个范式的、志同道合者结成的科学集团、遵循特定的科学规范,具有共同的科学信念,探索共同的目标,内部交流较为充分,专业方面的看法较为一致,可以称之为“看不见的学院”,维系这个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科学“范式”,他是一定时期内进一步开展研究活动的基础。

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

1人居环境在时间上是绵延的2人居环境在空间上是相互联系的3知晓规划设计对象的来龙去脉4、建立发展的、动态的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

人类聚居学是一门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他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加以研究。

六边形聚居系统:是指在一个较大的区域类,所有聚居在平面上都呈六边形,相互紧挨在一起。每六个聚居围绕着一个中心聚居,形成一个高一级的聚居。而六个这种高一级的的聚居又互相围绕着一个中心聚居,构成了更高层次的聚居。这样相互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聚居系统。(六边形模式理论是从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著名的“中心地理论“发展而来的。)

动态分析:对聚居进行动态分析,就是在对聚居的分析中考虑时间因素,考虑聚居的发展变化过程。它包括对单个聚居发展变化过程的分析和对聚居系统发展变化过程的分析。

城市连绵区:在一个广阔的地域范围内,若干个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动态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互相穿插发展形成一种错综复杂的结构,其内部有若干个交通系统,通讯系统和各类用途的土地混杂一体,甚至互相冲突,这是一种规模更大的新的聚居形式,人们常称之为“城市连绵区“

简答

1、五大系统:1、自然系统:指气候、水土地、植物】动物、地理、地形、环境分析、资源、土地利用等。2、人类系统:主要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类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有关的机制及原理、理论分析。3、社会系统:主要指公共管理和法律、社会关系、人口趋势、文化特征、社会分化、经济发展、健康和福利等。4、居住系统:主要指住宅、社区设施、城市中心等。5、支撑系统:主要指人类住区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自来水,能源和污水处理;交通系统——公路、铁路、航空;以及通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质环境规划等。支撑系统是指为人类活动提供支持的服务于聚落,并将聚落联为整体的所有人工和自然的联系系统,技术支撑保障系统,以及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

2、系统特征1、系统各单元之间联系广泛而紧密,构成一个网络,因此每一个单元的变化都受到其他单元变化的影响 2、系统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的结构,每一层次均成为构建其上层次单元,同时也能有助于系统的某一功能的实现。 3、系统在发展中能够不断学习并对其层次结构与功能结构进行重组及完善 4、系统是开放的,它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能与环境相互作用,能不断向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 5、系统是动态的,它不断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而且系统本身对未来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3、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三项指导原则

1、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和设计,要在上一层次即更大空间范围内,选择某些关键的因素,作为前提,予以认真考虑。

2、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要在同级即相邻的城镇之间、建筑群之间或建筑之间研究相互的关系,新的规划设计要重视已存在的条件,择其利而运用并发展之,见其有脖而避之。

3、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在可能的条件下要为下一个层次乃至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甚至提出对未来的设想或建议。

也就是说,在每一个特定的规划层次,都要注意承上启下、兼顾左右,把个性的表达与整体的和谐统一起来。

4、人类聚居的五个要素1自然:整体自然环境,是聚居产生并发挥其功能的的基础;

2人类: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3社会:指人类相互交往的体系4建筑:指为人类及其功能和活动提供庇护的所有构筑物5:支撑网络:指所有人工或自然的联系系统,其服务于聚落并将聚落联为整体,如道路、供水和排水系统、发电和输电设施、通讯设备、以及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

5、人类聚居学的研究方法:经验实证 抽象推理

步骤:1、根据经验研究人类聚居2、用经验实证的方法进行人类聚居与其他事物的比较研究3、抽象的理论研究以得出理论假设4、把理论假设进行实际验证5、反馈并进行理论修正。

6、聚居的种类:乡村型聚居特点:1、居民的生活依赖于自然界,通常从事种植、养殖、或采伐业;2、聚居规模较小、并且是内向的;3、一般都不经过规划,是自然生长发展的;4、通常就最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社区)

基本类型:游牧聚居(或称临时聚居)、半游牧聚居(或半永久聚居)、独户永久性聚居(如家庭农场)、复合永久性聚居(或称村庄)、半城半村式聚居(城乡结合型中心)

7、城市型聚居按规模分有城市、大都市、城市连绵区等,从发展的角度看又有动态城市与静态城市之分。

基本特点:1、从自然因素看,城市一般都靠近江河湖海和交通干线,城市规模越大。2、从人和社会角度看,他们属于许多不同的阶层,种类繁杂,社会接触面广,受教育的机会多,对生活的欲望高,但人们被稠密的建筑所包围,与自然界的联系很少。3、从建筑看,城市中的建筑具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城市的规模越大,特点就越国际化,反之,就越具有地方色彩。4、从交通联系网络看,小型城市聚居一般只有一个交通节点,往往就是城市的中心点,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节点就增加了。在大型城市聚居中,往往有3、4个层次的节点。(交通枢纽、交往广而复杂、不同城市不同特点、交通节点规模不同)

8、聚落发展趋势:1、从时间上看,人类聚居的变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变化越来越频繁2、城市地域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是成正比的3、城市人口密度将逐步降低,然后趋于平衡4、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将会越来越密切

【篇二】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

  整合力量、扩大监管

  建立村环境卫生保洁制度,组建环境卫生清洁队伍,配备清洁车4辆,保洁员5人,负责全村垃圾清理工作;将河长制与人居环境治理相结合,组建河道治理小分队,确保河面无垃圾杂物,无乱堆乱放,无侵占河道现象。

  整章建制,加强宣传

  向群众发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连心卡”,早晚利用广播在村内进行宣传。建立《大碌洞村规民约》对村民行为进行具体约束,坚持一月一督导、一季一调度、半年一观摩、年终综合考核。每月初利用党员活动日,对全村进行清扫一次,每季度组织党员代表义务对村内环境卫生集中清理,每半年评选一次清洁一条街和清洁农户,并实施流动挂牌。提炼了“孝、信、实、和、助”的大碌洞精神,创作《大碌洞村歌》,举行“城乡手拉手,文明齐步走”家风家训作品捐赠活动,大大提高了村民文明程度。

  夯实基础,狠抓实效

  目前,大碌洞村铺设污水管网3公里,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初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体系,使农村生活污水点源得到有效管控;建设完成村庄街道硬化道路3500平米,坚持街巷硬化与路肩铺装、管线铺设、绿化美化相衔接,实现了道路畅通、美观;安装路灯103盏,建绿色文化长廊900米;建文化广场3个,1700平米。依托本村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淳朴的民俗文化气息,通过集中打造“五区三线一村”,着力建设农事农作体验、田园亲子教育、乡愁乡情追忆、露营垂钓休憩、田园婚纱摄影等于一体的田园休闲康养基地。

【篇三】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

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许玉峰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02期

         潜山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2018年8月撤县设市,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全市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总人口58.4万,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禅宗之地、京剧之祖、黄梅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潜山市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整市建设美丽乡村,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1以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贫困户脱贫“两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保障是重要的因素, 2014~2018年,省市下达潜山市农村危房改造12220户任务全面完成,其中2014年2180户、2015年2700户、2016年1740户、2017年2400户、2018年3200户;2018年是全市脱贫摘帽之年,年初各乡镇对全市农村存量危房进行了全面清查,制定了全面消除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对农村存量危房做到应改尽改,在完成省下达任务的同时,按照“应改尽改”的原则,到11月底,另外改造完成了1410户危房,全年累计改造4610户。

        1.1对象认定上突出“三个精准”

        全面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等 4 类重点人群存量危房核查,确保对象识别精准;在危房改造计划安排上,实现当年拟出列村和脱贫户的危房改造全覆盖,确保对象安排精准;严格按照“户申请、村评议、乡镇审核、市审批” 认定程序,全面建立健全“村、乡镇、市”三级公示制度,确保危房改造对象认定精准。

        1.2工程推进上强化“节点管控”

        实行“按月审批、分月验收”制度,各乡镇每月将已确定的危房改造农户审核审批表报到市危改办进行审批,将已竣工的农户资料报到市危改办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立即打卡发放补助资金。

【篇四】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治理对策研究
作者:雷波 沈婷婷 张琴
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9年第12期

        摘 要 随着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的发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正在全国农村广泛开展,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现实问题。基于此,从农村人居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习近平同志的乡村振兴系列论述为指导,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为基准,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治理的基本对策,包括提高思想认识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治理顺利实施的基础、科学规划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治理的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条件、文化传承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治理内涵要求、产业兴旺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治理的可持续动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对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6.033

        中共中央于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随着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的发布与实施,明确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农村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总目标,以便于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1-2]。

        经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距离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总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根据对农村实际情况的调研发现,农村人居环境现存的主要问题有以下8点:1)污水处理不达标,水污染严重;2)垃圾收集处理不规范,破坏农村环境;3)房屋老旧,规划不合理;4)厕所改建不彻底,卫生状况差;5)缺乏详细的产业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后续乏力;6)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严重滞后,影响农村居民的幸福感;7)文化保护不够,部分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8)缺乏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管理制度不完善,农村居民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淡薄等。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暴露的一系列问题,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具体对策。

【篇五】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


XX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三篇 人居环境持续整治

围绕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目标,落实村庄美、环境美、有了管护才完美要求,广泛开展基层文明实践活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1
近年来,我镇大规模推进新农村村庄整治建设,全镇村庄环境也即将由集中整治阶段转入建管并举的长效管护时期。但各地在村庄环境管护工作上仍存在管护意识不强、经费保障不足、责任边界不清、管理机制不全等突出问题,为切实巩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持续维护好新村新貌,紧密结合我镇农村实际,现就建立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工作,特制定此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工作要求,因地因村制宜,积极探索创新,科学确定村庄环境管护范围、管护标准、管护责任、管护经费、考核奖惩,加快建立符合各地实际,农民支持参与、长期有效运行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持续维护好新村新貌,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基本原则
城乡一体。落实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求,推行市域环境或镇村环境一体化管护,加快城镇环境的管护设施和队伍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环境管护一体化。
因地制宜。以市为责任主体,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村庄环境管护模式。区分不同类型村庄,从村民最急需最迫切的需求出发,分别明确村庄环境管护的范围和标准。
统分结合。区分村庄环境管护项目的专业性和技术难易程度,分别明确管护主体。专业性强或技术要求高的管护工作,由市乡统一组织实施;专业性不强或技术要求不高的管护工作,由管护队伍负责或农户自行负责。明确了产权归属的乡村基础设施,由产权所有者自行管护。
依靠农民。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管护村庄的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倡导文明风尚,培养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引导农民主动参与村庄环境管护,珍惜和维护自己的美好家园。
3、目标任务
确保到202X年底,全镇各地基本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村庄环境实现六化目标:
卫生洁化。村庄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和清运,无卫生死角;垃圾桶(箱)配足配齐,外观清洁干净,村内公共区域和农户房前屋后无垃圾、无积水,村外田间地头无农业生产废弃物。
沟塘净化。村庄排水沟渠完善,排水顺畅,无堆积的垃圾淤泥;水塘岸边无垃圾堆积,水面无漂浮垃圾、有害水生物,水体清澈,无异味。
环境美化。村庄无污水乱排、管线乱牵、广告乱贴、农具乱放等不良现象;村庄公共区域和农户房前屋后无杂草,应绿尽绿。
道路畅通化。村内主次干道、入户便道的路基完好、路面干净,无积水、无破损。路口和拐弯处无遮挡视线的障碍物,道路两旁排水顺畅,无杂草,无堆积或搭建物。
设施完好化。村庄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供水供电设施、路灯、公厕、休闲广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农民活动室等)以及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完好,能正常运行和使用。
整建有序化。村庄搭靠三房(废弃的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残墙断壁以及废弃的猪牛栏、旱厕等,做到能拆尽拆,不能拆除的必须整改好。农户前庭后院杂物摆放整齐,落实一户一宅政策,依照村庄规划和新户型图纸建新房。
二、工作重点
各地各部门要立足农村实际,积极探索建立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1、定管护范围。根据我镇村庄现状,村庄管护范围大致包括:卫生保洁、杂草清除、道路维护、供水设施维护、供电设施维护、污水处理设施维护、沟塘清淤、公厕维护、绿化养护、路灯维护、体育休闲设施维护、旅游设施维护、有线电视设施维护、通讯及宽带网维护等约14项内容,当然,由于各村组村庄整治进度不一,导致各村庄公共设施有多有少,管护内容自然就会有多有少。全市所有村庄,都要参照上述管护范围,凡有就要列入管护范围。
2、定管护责任。村级是村庄环境管护的责任主体。根据职责和管护设施的产权归属,分别明确农户、村组、乡镇的责任。其中:农户是参与主体,负责门前三包,做好房前屋后的物件规整、卫生清扫、水沟清淤等工作。村组是实施主体,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理事会组织监督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协助和监督各类管护人员,做好村庄环境日常管护工作。乡镇是组织主体,做好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开展管护等工作。
3、定管护经费。省、市、县、乡四级按1:1:2:1的比例,每年共同筹集不少于5万元/行政村的管护资金,主要用于乡村管护队伍的日常管护支出。管护经费仍有缺口的地方,可以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一事一议组织农户定期缴纳卫生保洁费,动员新乡贤等社会力量捐款等办法等集。各级管护资金实行专户(账)管理,确保足额到位、专项使用。乡镇可根据各村庄类型、管护范围、管护效果等差异,统筹使用各级管护资金。
4、定考核奖惩。全镇制定专门的监管实施办法,采取乡镇成立一支监管队伍、设立投诉电话、开设微信群等形式,及时曝光和受理村庄环境管护不到位、行为不文明等情况。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方式,每季度考核一次村庄环境管护效果,并建立健全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管护经费安排机制和具体管护人员的工资发放机制,以及管护工作通报和奖惩机制。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要求
202X年第三季度,全镇选择1个行政村,开展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试点,进一步完善行政推动、市场化运营等有效模式。第四季度,全镇全域推开村庄环境管护工作,基本建立五定包干常态化长效管护机制。
1、制定一套工作制度。即长效管护工作制度,按照制度抓好长效运行管理,包括工作方案、人员管理、资金筹措管理使用、督查考核等制度。
2、成立长效管护队伍。以行政村为单位,每个单位成立一支长效管护专业队,针对每一支队伍明晰工作职责、工作地界、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资待遇、管理制度等工作。
3、落实管护资金。按照要求,每个行政村不少于5万元的标准,落实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资金,建立各级财政补助,村集体投入,农户适当付费,社会支持参与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管护资金来源渠道稳定,资金数量能满足长效需求。
4、成立督查管护队伍。依托乡镇环卫队伍、城管队伍,组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构,对照长效管护队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进行常年督查监督管理,重在发现问题,协调解决问题,攻难点,破难题,确保村庄环境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树牢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把村庄环境管护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摆上重要位置,科学系统谋划,强化政策措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建管并举之路。全镇建立常态化信息通报制度,确保村庄环境管护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模式创新。各地各单位要围绕解决有人管护、有钱管护、有制度管护问题,立足本地本业务实际,探索创新管护模式。全镇积极推行行政推动模式管护村庄环境,根据管护项目的专业性和操作难易程度,明确管护任务,并将强化督促考核,推动形成各司其职、齐管共护的工作格局。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村庄环境各类管护项目或污水处理施管护等特定管护项目,统一打包、公开招标,引入品牌物业公司或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管护村庄环境,建立完善党政主导十公司制运营十部门考核十农民参与工作运行机制,推动村庄环境管护朝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目标迈进。
3、注重宣传发动。各地各单位要国绕村庄美、环境美、有了管护才完美要求,广泛开展基层文明实践活动。乡村中小学开设专门课程,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动,让广大农民深刻认识到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村两委和村民理事会要发挥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的教化作用,经常性组织开展文明农户、卫生家庭、美丽庭院等创建活动。积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及各类新媒平台,宣传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推动全市村庄环境管护工作均衡发展。
4、强化监督实施。各地各单位要建好村庄环境管护信息平台,将辖区内所有村庄的农户数、村小组长、具体管护项目、管护人员、管护资金筹集使用、以往督查考核发现的问题等信息录入平台,以备省市县三级借助平台,经常性、随机性开展督查考核。全镇将采取设立投诉电话、开设微信群等方式,及时曝光和受理村庄环境管护不到位、行为不文明等情况。同时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方式,定期考核村庄环境管护效果,并将考核结果与拨付管护经费相挂钩,与具体管护人员的工资奖金挂钩,与年底差异化考核挂钩,激励各地以更加精准有力的举措、更加过硬扎实的作风,推动村庄环境管护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5、强化时间节点。全镇要围绕省、市的工作部署,在9月底前制定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工作实施意见,确定管护模式;10月前建好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信息平台,建立市域村庄的管护台账;11月底前制定出台《镇村庄环境管护监管考核办法和评分奖惩细则》。
XX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2
为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文件要求,切实解决好全村范围内的环境卫生问题,保持并巩固本次村庄环境治理所取得的成效,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
为切实做好我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特成立村庄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XXXXX副组长:XXXXX成员:XXXXX
二、分级管理
长效管理工作实行分区管理,分片负责制度。全村分为X个片。A区,包括xxx及xxx等地,由XXX同志负责;B区,包括xxx、xxx及xxx,由XXX同志负责。在村庄长效管理领导小组下设X个工作小组与驻村城管队员一起负责日常具体的工作:
A区卫生长效管理工作小组:
组长:XXX
协管员:XXXXXXXXXXXXX
B区卫生长效管理工作小组:
组长:XXX协管员:XXXXXXX
三、分类负责百度
为了方便管理实行分类负责制度
1.卫生保洁的管理:全村的卫生保洁工作在交给保洁公司负责,同时我村负责监督保洁质量。
2.流动摊位的管理:主要由XXX负责管理,对流动摊位收摊、出摊的时间及设摊的位置进行明确规定,以保证摊位管理的规范化,防止出现占道经营现象。
3.商铺、店面的管理:主要由XXX负责管理,对货物的堆放位置进行硬性规定,以防止他们占道经营并预留发生火灾等事故时的逃生通道。
4.违章建筑的监控管理:主要XXX负责管理,保证全村范围内不出现新的违章建筑物。
四、工作标准
全村范围内实现无乱搭建、无乱堆放、无乱设摊、无乱张贴、无乱排污、无乱设广告、无乱停放车辆、无损坏绿化行为、无扰民店铺、无黑诊所。
五、巡查、上报制度
1.建立日常的巡查及周末节假日的值班制度。工作日上、下午各2次,由驻村城管队员与长效管理工作小组成员一同对所负责区域进行日常的巡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休息日和节假日,至少有一名队员负责值班。
2.建立周上报制度,对本周内发现的诸如三无船只、黑诊所等村没有行政处理能力的情况,进行登记上报,协助上级部门协调处理。
六、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XXXXXXXXXXXXXXXXXXXXXX
2.宣传保障:加大环境卫生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宣传资料加强环境卫生的宣传。通过各种聚会:如居民代表会议、百姓说事、等一切载体进行全面宣传,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环境卫生管理的良好氛围。
3.考评制度:以每月的长效管理考核排名及卫生考核排名为依据,结合我村长效管理日常巡查记录情况,建立完善奖罚机制,建立月会制度以通报考评情况,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XX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3
为贯彻落实好今年5月书记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确保已建成的新农村建设点配套设施正常运行并长期发挥作用,使农村村容村貌有明显改善,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根据《宜丰县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管护实施
(一)管护内容。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护主要是指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通过各级财政项目资金投入形成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的基础设施;农村污水治理、河塘沟渠清淤设备及配套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共厕所、户用厕所及粪污处理等设施设备;村庄道路公共绿化、路灯、活动阵地等环境配套设施;以不同形式建设的其它人居环境配套项目。
(二)管护标准
1.卫生洁化。村庄生活垃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和清运,垃(箱、池)配足配齐,外观清洁干净,村内公共区域和农户房前屋后无垃圾、无积水,村旁无卫生死角。
2.沟塘净化。村庄排水沟渠完善,排水顺畅,无堆积的垃圾淤泥;水塘岸边无垃圾堆积,水面无漂浮垃圾、无有害水生物,塘底无沉积污泥,水体清澈,无异味。
3.环境美化。村庄无污水乱排、管线乱牵、广告乱贴、农具乱放、禽查乱窜等不良现象;村庄公共区城和农户房前屋后无杂草,应绿尽绿。
4.道路畅通化。村内主次干道、入户便道的路基完好、路面干净、无积水、无破损。路口和拐弯处无遮挡视线的障得物,道路两旁排水顺畅,无杂草,无堆积或搭建物。
5.设施完好化。村庄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供水供电设施、路灯、公厕、体闲广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农民活动室等)以及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完好,能正常运行和使用。
6.拆建有序化。村庄搭靠三房(废弃的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残墙断壁以及废弃的猪牛栏、旱厕等全部拆除。农户前庭后院杂物摆放整齐,落实一户一宅政策,依照村庄规划和新户型图纸建新房。
二、工作重点
1.定管护范围。按照省里要求,全镇大致划三类村庄即一般村点、提升村点、旅游村点,分类明确管护范围。在一般村点,重点抓好卫生保洁、清除杂草、道路维护、供水设施维护、供电设施维护等5项管护工作;在示范村点,重点抓好卫生保洁、供水设施维护、污水处理设施维护、杂草清除、沟塘清淤、公厕维护、绿化养护、路灯维护、道路养护、体育休闲设施维护等10项管护工作;在高标准打造的旅游村点,重点抓好10+N项管护工作(在比照提升村点抓好10项管护工作基础上,精心管护好其它生活和旅游设施)。
2.定管护标准。各村(居)、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分别明确村庄卫生保洁、绿化养护、道路维护、有线电视设施维护、供水设施维护、污水设施维护、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维护、旅游设施维护、供电设施维护、宽带网维护等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推动实现村庄环境管护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定管护责任。划清工作边界,分别明确农户、村组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其中:农户是参与主体,负责门前三包,做好房前屋后的物件规整、卫生清扫、水沟清等工作。村组是实施主体,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理事会组织监督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协助和监督各类管护人员,做好村庄环境日常管护工作,做好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开展管护等工作。
4.定管护经费。按照每个行政村至少不少于5万元的标准筹集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资金,其中省财政奖补1万元,其余资金通过市、县、乡、村筹措。组织引导农户缴纳保洁费,动员新乡贤捐资捐款,积极探索建立省市奖一点、县乡出一点、村集体助一点、群众筹一点、乡贤捐一点的村庄环境管护筹资机制,推动各地村庄环境整治快见效、见长效,持续维护好新村新貌。
5.定考核奖惩。采取请义务监督员、设立投诉电话、开设信群等形式,及时曝光和受理村庄环境管护不到位、行为不文明等情况。组织相关部门,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参与,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方式,每季度或每月考核一次村庄环境管护效果,并建立健全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管护经费安排机制和具体管护人员的工资发放机制。
6.建立分级包干的工作机制。坚持省里部署、市级协调、县负总责、乡抓落实的村庄环境管护工作机制。镇级做好确立模式、分解责任、组建队伍、筹措经费、考核奖惩等基础性工作;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等日常性工作。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众参与,健全政策主导业务指导、统筹指挥推动落实、村级引导群众参与互动的工作机制,强化县、镇、村三级组织领导。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统筹指导推进工作,建立常态化信息通报制度,确保村庄环境管护工作落到实处。镇、村两级也要成立村庄环境管护等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切实抓好村庄环境日常管护工作。
2.强化模式创新。围绕解决有人管护、有钱管护、有制度管护问题,立足本地实际,探索创新模式。积极推行行政推动模式管护村庄环境,根据管护项目的专业性和操作难易程度,分别明确农户、保洁员、村组、镇及有关部门等的管护任务,并强化促考核,推动形成各级各司其职、齐管共护的工作格局。
3.注重宣传发动。围绕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目标,落实村庄美、环境美、有了管护才完美要求,广泛开展基层文明实践活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中、小学开设专门课程,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动,让广大农民深刻认识到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村两委和村民理事会要发挥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的教化作用,经常性组织开展流动红旗、文明农户、卫生家庭、美丽庭院等创建活动,通过相互监督、互比互促,持续提升农民环卫意识、管护意识。积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及各类新媒平台,宣传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推动各地村庄环境管护工作均衡发展。
4.监督实施。把环境整治长效管护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的重要内容,组织专门力量从有关单位、镇抽调一名主管或分管人居环境村庄建设的领导组成督导考核小组,经常性督查调度工作,推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观摩、一年一考核的调度考核机制,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加强平常实绩督查,掌握推进动态,并将督查考评情况与以奖代补资金等直接挂钩。

【篇六】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

德惠市夏家店街道办事2014年农村人居环境情况调查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和各级对农村人居环境调查工作的具体要求,全面掌握我街道办事处人居环境基本情况,特制定本调查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各级有关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精神,按照德惠市住建局具体要求,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本着“实事求是,把握标准,全面普查,客观统计”的原则,全面摸清我街道办事处人居环境具体实际情况,积极完成本次调查摸底工作。

二、调查范围和内容

1、调查范围是夏家店街道办事处所有行政村及自然屯信息。

2、人居环境调查内容,包括行政村基本情况、公共服务设施情况,给水、村内道路、供气、住房、采暖、垃圾处理、公共厕所、污水及照片信息等。具体见附表。

3、照片拍摄内容,村屯集中供水、污水处理、村屯现状图、主要居民点全貌、村中心区主要居民点全貌、村内硬化道路、沟渠整治、主要规划图、垃圾处理、公共活动场所等。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调查摸底工作顺利完成,成立夏家店街道办事处人居环境调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工作要求及步骤

(一)工作要求

由各村组建调查组。本次工作量大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村自己组织本村的调查工作,以社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拍摄相关照片,把数据在各村认真填写好调查表,之后到乡城建所汇总后上报德惠市乡村建设中心。

各村对调查工作要提高认识,确保不遗漏、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二)工作步骤

前期阶段(2014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成立调查工作领导机构,召开调查工作会议,布置具体工作要求。

实施调查阶段(9月28日至10月6日)。调查人员深入村屯采集数据,拍摄调查照片,完成调查信息所有内容。

统计上报阶段(10月7日-10月9日)以村为单位建立档案,复核数据汇总上报德惠市乡村管理建设中心。

德惠市夏家店街道办事处

2014年9月24日

推荐访问:乡村 人居环境 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