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选择性必修一范文五篇

时间:2022-04-14 18:20:01 来源:网友投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选择性必修一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选择性必修一5篇

【篇1】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选择性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初探

[摘要] 2009年9月,甘肃省正式进入新课程实施阶段,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更对新教材全新的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对比和思考。

[关键词] 人教版 自然地理 教材对比

一、 新旧教材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的变化

1.新旧教材内容结构对比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必修一更注重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注重地理知识在社会中的实用价值,而对学科的系统性则考虑的较少,故而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有了不少的增减,现将新旧教材自然地理部分内容变化如下:

第一章:删除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月相及其变化规律,新增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二章:删除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全球热量平衡、大气环境保护,新增全球气候变化。第三章:删除海水的盐度和温度、洋流的分类及形成、地壳物质组成与循环、地浅表东与地表形态、生物、土壤、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新增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四章:删除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的内容,改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第五章:新增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新旧教材课文内容呈现方式对比

教材的主题是课文,它以文字叙述形式储存和传递信息,重要性不言而喻。旧教材内容多偏重于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面面俱到,就难免“繁、难、偏、旧”;其中有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学生学习时,会感到枯燥乏味,晦涩难以理解,从而丧失学习兴趣。新教材依然以地理学中的主干知识为主,重要原理规律几乎全部保留,包括自然地理中的物质运动规律,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规律,相比而言,新教材增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河流地貌的发育等内容,使得知识更加完整。新教材内容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对于需用的相关学科知识,新教材只是拿来结论,如地转偏向力,只讲现象,不讲成因;对于与其他学科重叠部分,新教材便毫不吝惜的删掉,如生物部分;新教材还保留和发扬了现行教材中所有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如地球的运动、洋流、大气环流等;并加强了对地理事物现象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如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就分别从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这样,教材负担便大大减轻,并有余力去强化那些最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规律,从而突出地理性。新教材更加注重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在学习自然环境时强调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比如气候的变化,水资源的减少,地貌形态等等都以一个完整的章节呈现出来,相比旧教材中的意义就更加醒目。

【篇2】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选择性必修一

   高中经济、政治新旧教材对比

原先旧教材是三大板块——《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但是,新教材变成了四大模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也就是增加了一个板块《文化生活》。另外还要增加两册选修内容,分别是《经济学常识》、《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经济生活》与《经济常识》

教学内容对比分析

《经济生活》,下文简称为“新”。

《经济常识》,下文简称为“旧”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变化——纸币的含义

(新)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旧)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变化——贮藏手段职能

(新)一般来说,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应该是足值的金属货币(如金银条、块等)。

(旧)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3.变化——世界货币职能

(新)现在,某种货币(如美元等),也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旧)随着货币的发展,一些国家的纸币也具有某种世界货币的职能。

4.延伸:货币天然是金银。(符合欧洲货币发展的历史,但货币并非天然都是金银,如在我国,主要的货币金属是铜。)

5.矛盾——纸币能否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新)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如某件商品值50元。

6.变化——通货膨胀的含义

(新)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旧)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7.变化——信用卡范围

(新)广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旧)狭义:信用卡是银行发给资金信用情况较好的公司及有稳定收入的个人。……的种信用凭证。

8.删掉——汇票

(旧)

延伸:我国中央银行大力推动支票的异地结算,已在京津冀实行。

9.增加——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增加——“价格变动的影响”一框(包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两目)

2.增加——引起价格变动和价格差异的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文化等,各种因素(间接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直接因素)来实现的。

提示:价格变动是指时间维度;价格差异是指空间维度。

3.增加——卖方市场、买方市场

4.增加——互为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

互为替代商品: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为替代品。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互补商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注意:准确理解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实际上就是需求交叉弹性;替代及互补是有程度大小之分的;要注意这里关注的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而不是其他的内容(如价格)。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变化——影响消费的因素

(新)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因素,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等,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

明确: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与消费量成正比;收入增幅与消费增幅成正比;一般地,预期收入(未来收入)与预期支出成正比;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成反比;一般地,物价水平与消费量成反比;不同商品受物价变动影响的程度不同。

(旧)居民的消费活动从根本上说,是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此外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收入水平。第二,物价水平。第三,人口数量。

2.变化——消费类型

(新)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照消费的目的,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旧)按照消费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劳务消费。

按照消费的目的,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4.增加——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5.增加——消费心理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6.变化——正确的消费观

(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旧)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增加——“大力发展生产力”一目

包括: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1.增加——一人公司

(新) 一人公司: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国家授权的投资公司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可以单独投资设立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有限责任公司称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2.变化——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及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

(新)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1—50人、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3万元人民币(其中,一人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10万元人民币)。

(旧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2—50人、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10万元人民币。

3.增加——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济实体。

合伙企业:指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4.提示:一人公司、个人独资企业、个体经济的关系

5.增加——“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一目,包括公司经营的含义、公司经营的目的、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6.增加——就业的意义、我国就业的形势、正确的择业观

7.增加——劳动者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新)当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提示:要起诉,必先仲裁,先仲裁后起诉,是法定程序。而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则没有先后顺序,可选择,不必须。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1.增加——利息税

2.增加——不同投资方式的特征作为目题

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

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

稳健的投资——债券

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

2.删掉——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内容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变化——按劳分配的内容

(新)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旧)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增加——“兼顾效率与公平”一框

包括:效率的含义、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公平的含义及社会主义为什么要重视收入公平分配。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及为什么要效率优先。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延伸:效率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包括三层含义——以最节约的方式生产产品、产品组合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在消费者中间合理分配;经济学就一个效率,不存在多个效率。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1.变化——财政收支平衡的含义

(新)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旧)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2.变化——财政的作用

(新)包括集中力量办大事和人民生活有保障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表现: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有保障的表现:财政是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具有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再分配作用。

(旧)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3增加——财政政策如何正确运用:经济不景气时如何运用;经济过热时又如何运用。

提示:财政政策如何使用:逆风向调节,货币政策也是如此。

第九课  征税和纳税

1.变化——税收的种类

(新)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旧)在我国,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都属于主要税种。

2.删掉——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及增值税的计算。

3.增加——负税人的含义及其与纳税人的关系

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

4.延伸:区分比例税率与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与全额累进税率

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增加——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

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2.增加——社会信用制度的主要内容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提示:不要把社会信用制度等价于道德伦理,它是以市场化、法制化为主;信用在这里是指诚信,不是指债权债务关系

4.增加——公共物品的概念

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公共物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物品。非竞争性,是指当一个人消费该物品时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非排他性,是指要阻止一个人免费享用该物品的代价非常大。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增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一框

包括总体小康的微观和宏观表现;总体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为什么要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2.增加——“促进小康社会的发展”一框

包括: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主旨 ;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第十二 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旧)生产的国际化、市场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信息传播国际化。

2.增加——经济全球化的的载体:跨国公司。

3.增加——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4. 增加——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5.变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

(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旧)世界贸易组织在处理国际贸易关系中,实施的最重要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它强调各缔约国之间实行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增加:综合探究

第一单元:正确对待金钱

第二单元:做好就业与自主择业的准备

第三单元:讲求效率  维护公平

第四单元: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政治生活》与《政治常识》教材内容变化对比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包括: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变化------全体公民的范围

   (新)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旧)在我国,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增加-----我国的人权观

(新)(1)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2)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个环节入手;(3)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3、变化-----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新)(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旧)(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增加-----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新)(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5、增加-----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常识;(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6、增加-----选举方式的选择及依据

(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7、增加-----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新)(1)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2)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项目进行分析论证,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3)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4)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还可以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

8、增加-----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P22

9、增加-----“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一目

(新)(1)在农村,村民委员会使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广大农民群众在村民委员会的带领下,实行村民自治。(2)在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10、增加-----“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一目

(新)(1)我们可以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这是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自己的监督权。(2)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这是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3)我们可以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这是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近年来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11、增加-----“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一目

(新)(1)负责的行使监督权要遵守法律,不能采用诸如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非法方式。(2)负责的行使监督权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3)负责地行使监督权要求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这些行为不仅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12、增加-----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新)(1)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①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②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③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有序”与“无序”的代价与后果

     (3)有益的尝试    真实的体验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包括: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增加-----“便民利民的政府”一目

(新)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深切感受到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2、变化-----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新)(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增加-----“求助有门  投诉有道”一目

(新)(1)开设热线电话;(2)设立信访部门;(3)发展电子政务;(4)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4、增加-----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新)(1)合法行政,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2)合理行政,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3)程序正当,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4)诚实守信,政府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政府的承诺要兑现。(5)权责统一,政府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5、增加-----“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一目P46

6、增加-----“为阳光工程喝彩”一目

(新)“阳光工程”指近年来,我国一些省市陆续向群众开放政府“红头文件”的查阅。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方便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7、增加-----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新)(1)①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影响力。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是区别有权威和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②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③政府的权威如何体现?依法行政,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群众中有较高的信誉;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都有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2)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不同结果

     (3)政府权威的树立。我国政府树立自己的权威最根本的是: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包括: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增加-----

       (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2、变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新)(1)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3)它保证了国家协调高效运转;(4)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旧)(1)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2)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3)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3、增加-----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

(新)(1)把握“本质特征”

          (2)透视“有机统一”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包括: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变化-----国家的类型

(新)按国家性质和经济发展程度划分

2、变化-----国际组织的分类

删除政治性和专业性

3、增加-----综合探究:中国的和平发展

(新)(1)中国为什么走和平发展之路?

     (2)和平发展的中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3)为了中国的和平发展,我们能做什么?

【篇3】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选择性必修一

科学家访谈 探索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

——与许智宏院士一席谈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探究·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第2章 神经调节

第1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生物科技进展 脑细胞真的是死一个少一个吗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影像技师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生物科学史话 生物电的发现

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生物科技进展 中国脑计划

第5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科学·技术·社会 脑机接口让工具真正实现“随心所欲”

第3章 体液调节

第1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

科学·技术·社会 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生物科技进展 免疫系统的新发现

第2节 特异性免疫

科学·技术·社会 流行性感冒及其预防

生物科技进展 癌症的免疫疗法

第3节 免疫失调

科学·技术·社会 HIV与艾滋病·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疫苗制品工

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

第2节 其他植物激素

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探究·实践 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第4节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 调控花期创造美好生活

【篇4】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选择性必修一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

何成芝

摘 要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赶上科技进步的步伐,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继承老课标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出版了相应的新课标教材(简称新教材)。人教版新教材从2004年开始在很多省市试用,贵州省2010年开始进行新课改使用了新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老教材显然有很多不同之处。本文着重从新老教材编写依据、内容呈现方式、章节编排结构、实践学习活动板块、课后习题设置等几方面将二者从宏观上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新教材的特点,进而更好地领会新课改背景下新教材的精神实质,有效地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展开。

关键词 高中生物;新课改;新旧教材;对比分析;特点

为了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更有效地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更好地贯彻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人教版那旧教材的基础上出版了相应的新课标高中生物教材,简称人教版新教材。新教材于2004年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用,其全新的理念,翔实的内容,灵活而又独特的知识呈现模式在给师生带来全新的感受的同时也给习惯于使用旧教材的教师带来了新的困惑。新教材从教育目标到课程结构都出呈现看全新的面貌,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学科体系。本文希望通过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在编写依据、内容呈现方式、体例结构、实践学习活动板块、课后习题设置等几方面的对比分析,为使用新教材的教师能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提供一点帮助。

一. 新旧教材编写依据的比较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是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的规定,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生物》基础上修订而成的。高中教材的编写,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素质良好的合格的毕业生。本文讨论的旧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第二版,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分必修本两册,选修本一册。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课程教材研究所按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高中教材,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遗传与变异》、《稳态与环境》,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这6个模块的学生用书已于2004年3月经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评审委员会审查通过,从2004年开始试用。新教材体现每个模块独特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是这套教材编写的主要指导思想。

二. 新旧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

1. 人教版高中生物旧教材整体呈现方式。

人教版旧教材必修部分以生物的6个基本特征为主体构架形成整体编写思路,按照这种方式依次呈现9个章节,表现出以知识发展过程为核心的呈现方式。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特征①:具有共同的物质

基础和结构基础

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特征②:具有新陈代谢的作用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特征③:都有应激性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特征④:都有生长、发育和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的现象

必修

部分 第六章(遗传和变异)

特征⑤:都有遗传和

老教材 变异的特性 第七章(生物的进化)

课程

内容

体系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特征⑥: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第九章 (人与生物圈)

选修部分: 全一册 (共五章节)

2.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的整体呈现方式。

人教版新教材总体上打破了以知识为主线的呈现方式,新教材既有一定的继承性又注重创新性,内容全面而丰富,体现了时代性与选择性。新版的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有如下两部分六个板块组成。

必修1:分子与细胞

必修部分 必修2:遗传与进化

必修3:稳态与环境

新教材内容体系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选修部分 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2.1 新教材板块呈现。新课改必修教材相对于旧教材必修部分来说,单元的划分变小,相对一个问题的展现更集中独立性增强,在3个必修板块中具体表现为:

分子与细胞板块:它以细胞为中心呈现出了6章内容。

遗传与进化板块:它以基因为中心呈现出了7章内容。

稳态与环境板块:以稳态(细胞的稳态、个体的稳态、系统的稳态、社会的稳态)及稳态的调节为核心呈现6章内容。

不难看出,新教材所包含的知识被很好地重新整合,相对独立地发展为完整的板块,每个板块各自具有独特的系统和严密的知识体系。另外,再加上选修部分的三个板块,显然新教材的内容较旧教材广泛。总共六个板块主要包括方法、知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等内容,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相结合。同时强调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是探究生物科学,学习生物科学不可或缺的前提。总之,新教材在内容上十分全面、丰富。

2.2 新教材章节的总体呈现思路充满创新性、人文性及思想性。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2.2.1 板块与目录的呈现。每个板块里的每一章都是以生动的章首语和精彩的画面开头,并且附有一些科学家的经典语句或一些语言生动、·内容与形形色色生物密切相关的小诗,这些体现了新教材全新的人文关怀,具有创新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界奥秘的好奇心。然后是第一节、第二节……本章小结、自我检测等形式呈现。章节最后还有“网站登录”板块,这体现了新教材与时代发展变化相适应的一大亮点。每一节的内容都是以”问题探讨“并附上生动插图的形式引向主题,以实验或事实提供证据得出结论,知识点以生活密切联系进行扩展。

2.2.3 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呈现方式。新旧教材对于许多相同的内容其呈现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旧教材是以知识的结论的方式依此呈现相关内容,而新教材则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逐次呈现,最后得出结论。

2.2.4 字符的选用和图文的呈现。整个章节的序号都用小写的阿拉伯数字,给学生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章节正文部分对一些关键的概念或要点以黑体字的形式突显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加强记忆。纵观新旧教材回很深切地感受到新教材的插图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更加直观地给学生展现神奇的生物界,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拉近了理论与实践应用的距离,而且图文布置疏密有致。

三. 新旧教材章、节编排结构的比较

新旧教材体例结构比较如下表所示:

人教版新旧教材体例比较

教材 章编排结构 节编排结构

旧教材 章题名→引言→题图→第一节→第二节… 引言→正文→练习→课外读(或无)

新教材 章题名→引言→题图→第一节→第二节… 问题探讨→本节聚焦→正文→练习

→本章小结→自我检测题 →课外阅读资料

从每章的编排体例看,新旧教材共同点是都有章题名,引言和题图,但新教材增加了“本章小结”和“自我检测题”,其中“本章小结”的内容是该章得知识要点归纳,在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总结;“自我检测题”则通过典型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新知识。

在每节的编写上新旧教材共同点是都有正文、练习、课外阅读部分,但新教材比旧教材增加了“问题探讨”和“本节聚焦”。“问题探讨”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本节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本节聚焦”以问题的形式提示学生本节应着重关注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可以看出,新教材在体力结构上都更重视了教材本身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引导,学习方向的引领。

四. 新旧教材必修部分实践学习活动板块比较

人教版新旧教材实践学习活动类型及数量的比较

教材 类型及数量

旧教材 实验12个;实习4个;研究性课题6个

新教材 实验13个;技能训练10个;模型建构4个;探究10个;课外制作2个;课外实践3个;调查3个

从教材实践学习活动板块设计来看,旧教材中的实验在章节中是独立出来的,并且在目录中也单独罗列出来。而新教材中的实验部分是紧随与此实验相关的正文部分,如此,便为正文部分的有关知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

从表中可明显看出新教材实践学习活动的类型较旧教材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上也大大增加,这说明新教材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倡导自主学习,边做边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关注学生积极思维的培养。

五. 新旧教材课后习题类型及特点比较分析

新旧教材习题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人教版新旧教材习题的比较

教材 习题类型 习题特点

旧教材 每节课后复习题包括填充题、判断题、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题目有难

选择题、简答题、设计实验题、填表 度梯度,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

题、分析说明题等。 握以及思维、表述能力。

新教材 每节课后的习题分为及基础题和拓展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题目有难题两大部分,每章检测题包括“概念 度梯度,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

检测”、“知识迁移”“技能应用”和 握,重视学生知识、情感和技能

“思维拓展提高”等,其中“概念检 三维能力的发展。

测”又包括:判断题、 选择题和画概

念图三种题型。

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需要巩固与记忆的,为了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教材就必须配备必要的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巩固知识和技巧、培养思维和能力、反馈、评价等这些习题的基本功能新旧教材都涉及到的。然而,习题的类型也不能单一无趣,习题的设置是很有讲究的。旧教材在通过习题扩大学生知识领域,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欠缺。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习题的设计相对更好,有以下几点改进:一是加强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发散性思维,以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二是体现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精加工处理,使之条理化、结构化;三是广泛联系人类的生产生活世纪以及社会问题实际;四是体现可惜与人文的沟通和融合,有利于学生精神领域的全面发展。

六. 结语

通过对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简单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我们的生物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就必然要求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改理念。教材的改革促进了教育与教学的改革,然而课改的精神与要求则需要教师的深入贯彻。作为生物教师,只有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认真研究与分析教材,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合格、综合素质更高的学生。总之,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新教材的效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石淮生. 浅谈高中生物新教材的内容特点与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8,59-60

[2]蒙太祖. 高中生物新教材非正文部分的教学初探[J].宁夏经教育科研,2008,(93):62-63

[3]肖邦国.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与新课标生物教材(必修)比较分析[J].中学生物教学,2008,22-26

[4]曾慧. 试论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特点[J].科技交流,2009,132-133

[5]夏献平. 高中生物新教材的主要特色[J].生物学杂志,2001,18(3):40-41

[6]孙凯.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2006,17-27

[7]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编著.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二册)生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册必修)生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5】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选择性必修一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

放线菌:(链霉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

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盐,

糖类

有机化合物 脂质

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ml的NaOH 乙液:ml的CuSO4)

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50—65)

颜色变化: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双缩脲试剂( A液:ml的NaOH B液: ml的CuSO4 )

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

颜色变化:变蓝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 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二 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 二肽 三肽 多肽 多肽链 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 蛋白质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

三 蛋白质的功能

1.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结构蛋白

2. 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酶

3. 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4. 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激素

5. 免疫功能--( 抗体) 6.调节功能—部分激素 7.受体---糖蛋白

四 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规律方法 R
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NH2-C-COOH

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 H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 NH2和一个 COOH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

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 核酸的分类 DNA(脱氧核糖核酸)

RNA(核糖核酸)

DNA与RNA组成成分比较1.构成碱基种类不同 2.构成五炭糖不同 3.存在部位不同。

二、核酸的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 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化学元素组成:C、H、O、N、P

三、核酸的功能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试剂: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注意事项:

•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现象:

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

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

DNA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分布。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推荐访问:选择性 新旧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