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关键在于(通用3篇)

时间:2022-04-17 10:05:01 来源:网友投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关键在于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关键在于3篇

第1篇: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关键在于

关键在于落实

 ——习近平同志2011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改进工作作风,建立健全抓工作、抓落实的责任制,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出成效。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狠抓落实的要求,进一步做好领导工作。

  一、充分认识抓落实在党的领导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抓落实,从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工作方面讲,就是抓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的落实。落实到哪里去?就是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以确保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把远大目标、奋斗纲领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党建立已90年、新中国成立已 60多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和人民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伟大的成就,在全国各族人民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享有崇高的威望,靠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的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靠的就是全党同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这里的关键,就是始终注重抓落实。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因此,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正确与否和党性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志。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古人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历史上有许多空谈误国的教训,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此类误国之鉴,发人深省。

  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对于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党和党的主要领导同志先后都有过很多精辟的阐述。毛泽东同志要求共产党员一定要有“认真实干”的精神,强调“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则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邓小平同志强调“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凡事都“要落在实处”,“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江泽民同志强调“落实,落实,再落实,因为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环节”,“不要在层层表态、层层开会、层层造声势上做文章,而要在层层抓落实、层层抓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坚持发扬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坚持科学求实态度的统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些论述,把抓落实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讲得很清楚很深刻,我们在领导工作中要始终遵循和认真贯彻。

  抓落实,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展现,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检验。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前进中遇到不少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风险。只有攻坚克难,乘势而上,我们才能抓住和用好机遇,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如果自满懈怠,心浮气躁,就不可能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已经取得的成果也有可能丧失。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审议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央部门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改革发展的具体思路、政策和措施。现在的关键就在于落实。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抓落实的工作力度,并已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中央对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举措,采取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加强督查等措施,保证和促进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的落实。但是也要看到,在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中央的一些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口头上讲了、文件上也写了,而贯彻落实得却不好;一些中央三令五申、明令禁止的事情,依然我行我素、屡禁不止。不重视抓落实、不善于抓落实的问题仍然存在。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狠抓落实的要求,切实解决好领导工作中存在的抓落实不够有力、不够有效的问题,对于推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实现,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抓落实必须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正确政绩观 

  抓落实,是把决策变为人们的实践行动、由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过程,无疑需要克服主观和客观上的诸多障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正确政绩观,抓落实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始终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也才能使各项落实工作保持不竭的动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否抓落实直接反映着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党性。各级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不论在什么岗位工作,都要身体力行党的宗旨,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穿到各项工作的落实中去,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握住这一点,就把握住了抓落实的根本,就能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抓落实上。在其位,谋其政。我们党是为人民执政的,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有执政为民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抓落实,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重要检验。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工作不求进取,满足现状,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这样的精神状态怎么能抓好落实呢?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懂得,党和人民把为人民服务的重担放在我们肩上,这是一种多大的信任和责任。要把这种信任和责任看得比泰山还重,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自觉地盯着榜样找差距,对照先进学经验,努力争创一流业绩,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在抓落实过程中,不同的政绩观会有不同的抓法、不同的结果。什么叫政绩?顾名思义,就是为政之绩,即为政的成绩、功绩、实绩。我们做事情、干工作,如果做到了上有利于国家、下有利于人民;既符合国家和人民眼前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要求;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那就做出了党和人民所需要的真正的政绩。一些领导干部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很重要的是政绩观出了问题,个人主义思想在作祟。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而不是树立自身形象、为自己升迁铺路;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而不是追求表面政绩,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把抓落实的重点放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而不是盲目攀比、竭泽而渔。

  领导干部在抓落实过程中,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注意防止和纠正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山西右玉县植树造林、改造山河的感人事迹。右玉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解放之初,第一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开始治沙造林。60多年来,一张蓝图、一个目标,18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用心血和汗水绿化了沙丘和荒山,现在树木成荫、生态良好,年降雨量较之解放初期已显著增加。老百姓记着他们、感激他们,自发地为他们立碑纪念。正可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右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功在长远的实干精神,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我们抓任何工作的落实,都应该这样去做。

  三、抓落实必须具有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抓落实的过程,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努力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把落实工作真正抓好、抓出成效。矛盾和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发展。因此,我们在各项工作包括抓落实工作中,不要怕遇到矛盾和问题,而要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不要绕开矛盾和问题走,而要同群众一道千方百计地去求得矛盾和问题的及时正确解决。这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抓落实及其全部工作中应该具有的根本态度。

  当前,我们在改革和发展中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比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约束加剧、环境压力增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等矛盾和问题,正在日益显现出来。又比如,在对外开放中涉及的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技术封锁问题,以及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长远发展的种种矛盾和斗争,也越来越多。再比如,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对党员队伍教育和管理的难度增大,保持党的先进性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所有这些矛盾和问题,都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迎难而上,敢于面对并认真探索解决之策。如果眼中只有成绩和经验,看不到问题和困难;如果回避矛盾,遇到困难绕道走,见到难题就躲避;如果报喜不报忧,有了矛盾推责任,出了问题捂着拖着,那么抓落实就有落空的危险。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积累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多种原因,但很大程度上与这些地方、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遇到矛盾畏难情绪占上风、解决问题不得力有直接关系。抓落实,还要求领导干部增强预见性,及时发现并尽早解决矛盾和问题,努力使简单矛盾不演化成复杂矛盾,小问题不延误成大问题。领导干部要多到矛盾突出的基层去,多到困难较多的一线去,多到难点焦点问题聚集的地方去,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中抓落实、促发展、出实绩。

 抓落实,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抓落实之所以成效不佳,往往与缺乏经常抓、反复抓、持久抓有关。如果抓一阵子松一阵子,热一阵子冷一阵子,不能一抓到底,那怎么能把工作落实好呢?抓落实,一定要防止虎头蛇尾。目标确定了,任务明确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

  抓落实能不能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对领导干部的原则立场是一个现实的考验。坚持党的原则,怀着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公心办事,这两条对抓好落实工作十分重要。如果不讲原则而讲关系,不讲纪律而讲人情,落实工作就必定做不好或者走样。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和政治本色,正确看待个人的进退得失,正确对待金钱名利。唯有这样,才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岂因祸福避趋之”。

  四、抓落实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对立面,就是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现在,大多数领导干部是能够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但在有些领导干部中也确实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形式主义,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比如,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规章制度应有尽有,却高高挂起、形同虚设;“文山会海”屡禁不止,习惯于靠会议落实会议、靠文件落实工作;各种检查评比考核过多过滥,催生“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热衷于看风向、赶时髦,喊不着边际的空口号,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求大轰大嗡的所谓“规模效应”;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去深入了解群众真实的情况和要求,等等。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重形式轻内容,重口号轻行动,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搞形式主义,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助长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

  有一幅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这是对“文山会海”的讽刺。开会是为了了解情况、倾听意见、集思广益,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制定文件,是为开展和落实各项工作提供遵循和依据。因此,开会和发文件是必要的,也是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会议精神和文件再好,如果不落实,仍会劳而无功。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都要下个决心,坚决砍掉那些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我们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基层群众最有实际感受。落实得好、落实得快,群众就拥护;落实得不好、落实得慢,群众就会有反映。因此,抓落实的重心一定要放在基层一线,解决落实不到位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也要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寻找。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在上面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向群众问计问策。调查研究要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和创造,也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触及矛盾,以利于不断推进和深化各项工作的落实。

  抓落实的工作必须抓得很具体很细致很扎实,这也是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的必然要求。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许多问题客观地存在着,之所以看不到、想不到、抓不到,解决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失之于“粗”,失之于“虚”,工作抓得不具体不细致不扎实。古人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抓落实的过程,也是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的过程。从细处入手,落实才会日见成效。有些领导干部总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抓大事、管宏观,习惯于坐机关、发指示,而不习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解决具体问题,不愿意去抓所谓“小事”。这种认识和做法是不全面、不恰当的。领导干部在重大决策和部署作出之后,还要研究具体办法,明确具体责任,一环扣一环地去抓,这样才能实现各项决策和部署的全面落实。

  五、抓落实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 

  抓好落实,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良的作风很重要,建立科学管用的制度和机制同样很重要。要制定强有力的组织措施、考核措施、激励措施,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健全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责任制。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存在工作推诿扯皮现象,与目标责任不明确、工作任务没细化有很大关系。要科学进行责任分解,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以责任制促落实、以责任制保成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进一步完善巡视督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情况通报制度、重大责任追究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找出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排除工作中的障碍和困难。

  抓落实的工作实践,检验着每个干部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和实际能力,也是考察和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用好一个干部,就是树立一面旗帜,就会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之所以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往往同用人导向有关。评价一个干部,重要的不是看他说什么,而是看他做什么,看他做得怎么样。要抓好工作落实,必须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干部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干多干少要有明确的区分,褒奖那些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干部,教育和调整那些只尚空谈、不干实事的干部,问责和惩处那些因弄虚作假、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的干部,努力营造崇尚实干、恪尽职守、勇于奉献的工作氛围。优良的工作作风是一级一级带出来的,要注重发挥一把手的表率作用和督促作用。有了重视抓落实、善于抓落实的一把手,才能带出抓落实的好班子、好团队。

第2篇: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关键在于

要成功做事,先成功做人

学会思考-首先是认识你自己

知足常乐,懂得取舍

学会尊重他人,兼听则明

什么是真正的财富--时间管理、人生规划

执行力:定力和控制力

换位思考大慈悲,对人宽容不自傲

用心实干,讲求实证

能在一起共事就是一种缘分:心态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世间无数人和事都说明: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才能逍遥地畅游在天地之间。穷人和富人之间,德才兼备和平庸之辈之间,不同的就是对待事物的心态。

1.要成功做事,先成功做人

真正的朋友,在危难中见真情;

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自己成功,而是带领更多的人一起成功;

要想成功,先学做人,再学做事。

成功的人生,首先需要的是坚强的心灵。

首先是专心,然后才能专业。

一时的成败不重要,坚强的意志可以照亮一生。
成功没有捷径,唯一的方法就是苦练。

把正确的事情简单的重复,就是成功。贵在坚持。

我们都是普通人,了解真理越多,离神佛越近,有时反而会越困惑,所以要让自己在时间中历炼,不必急于求成,以免走火入魔。

有机会,请帮助天下所有值得帮助的人。

有人在树下睡觉,有毒蛇来了要咬他,结果佛祖替他引走了蛇,没有惊醒他就离开了。正所谓上善若水,大爱无痕,佛祖渡人而人不自知。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可以帮你,你也可以帮到很多人。

2.学会思考-首先是认识你自己

三思而后行,敢对困果负责。

自己都没有想清楚的事,不要急着做。

自己不先试着再想清楚一点,又怎么能说服别人呢。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觉得只有一条路可以走的时候,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

人为什么会感到迷茫,主要是因为智慧不够,如果人能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做什么,就不会感到迷茫。我们经常都会感到迷茫,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经常有这种情况,虽然我很清醒,但是我不明白。说明我的智慧还不够。

认识你自己,古希腊箴言里认为的最高智慧。

这一点实际上和中国的佛法不谋而合。

佛法就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我」就是本性。彻底的认识你自己,你就会认识佛。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摆平了内在的世界,你就能摆平外在的世界。

天上地下,只有自己的清净本性可以作依靠,包括释迦牟尼佛都不可以依靠的。

佛只是真理的发现者,而不是创造者。你如果也能发现真理,也能成佛。

神佛之所以伟大,再于他让你明白你也可以变得伟大。但是佛的大能力,也只能做助缘而已,修行成就,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努力。人生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相隔天涯海角,而是当你站在镜子前面,天天望着镜子里的自己却感到陌生。所以修行一定要先从了解自己开始。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常常就可以变成什么样的人。

了解自己最喜欢和最擅长的,扬长避短,会事半功倍。

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一种幸福,能把工作和兴趣结合起来的人是很幸运的,这种幸福常常是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甚至不取分文反而交钱去做也行。

智慧的代价是矛盾。

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

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控制,所以只好控制自己。

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别的,只在于你自身。你真正觉醒了,醒悟了,悟道了,就离成功不远了。。。

3.知足常乐,懂得取舍

有知足心,去好胜心,安闲自在。

知足常乐,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知足之人,虽卧地狱犹可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难称心。

贪嗔痴三念,是心中垃圾,应该倒掉。

得失荣辱之心放不下,想不痛苦都不可能。

适当的欲望是人所必须,但是超过了范围,痛苦和罪恶便将如影随形。

得到了不应该得到的东西,反而会变成一种灾难。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亦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要懂得放弃。

自己舍的三次实例:华为、游戏公司、外派出国(自费技术移民和调京外派都没去)。

佛总是乐于帮助那些首先肯自助的人。

因为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所谓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守旧,而是尽人事听天命。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所谓认命,认的是过去的命。与其排斥已成的事实,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但是对于未来的命,现在是可以去影响和把握的。要掌握永恒,必须控制现在。愚痴之人,才会自己不勤勉努力,却想从天而降求得好结果。

随时充实自己,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机会何时降临。

时势可以造英雄,英雄也可以造时势。 一个人若不能够塑造环境,就只有被环境所塑造。

4.学会尊重他人,兼听则明

对人尊重,即是庄严自己。

稻穗成熟,头自然低下。大地最卑贱,故万物依之而生。

把自己压得很低,这才是真正的尊贵。

地球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尘,人生在历史上只是一刹那。人所认识的世界,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小片断,是极不完整的。这种极不完整的状态造成所得知的种种知识,多半只是片面的假像,而人们往往认假为真,把心态都扭曲了。悟道的人就是于滴水之中见海洋,于刹那之间见永恒。

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心中装满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声音。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而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兼听则明,耐心倾听别人的建议,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做人最重要是宽容和理解。。。要允许别人有不同的观点。。。

人为什么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就是提醒我们多听少说。可以80%听,20%说。80%与,20%取。

5.什么是真正的财富--时间管理、人生规划

亿万身家,抵不过贫困夫妻的一碗稀饭。小贩的快乐,常常胜过亿万富翁之乐。

没有你,我会变得好贫穷。没有成功的爱情,事业再成功也是失败的。家庭和谐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之一,也是很多人努力奋斗的目的之一。首先自己做一个好人,再遇到一个好人,就很容易幸福。

会利用时间的人,将拥有更多的财富。

这里所说的财富,不仅仅是普通人眼中的金钱。凡尘中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常常是被财富所拥有。金钱买得到书本,却买不到智慧;买得到床铺,却买不到睡眠。人若沦为欲望的奴隶,便会丧失心灵的宁静。而心灵的窘困,才是人生最可怕的贫穷。

不能放下自己的错误执着观念,你就永远触不到生命智慧的真正财富。将你的生命智慧传播和投资于他人身上,你的财富就增加了,因为它不再只属于你一个人了。钱给了别人,你就没有了;但是知识给了别人,你们都有。

洋房名车美人,并不代表幸福。

无论你愿不愿意,身体像有时间性的东西一样,随着年岁的增长而逐渐衰老,那些被我们当成真正的生命可享受的物质的东西,正在慢慢地枯萎消失,而真正的不断成长的不朽的生命,往往到最后才觉醒。既然如此,何不从现在开始,就认清生命的真谛,过真正充实的精神生活。

佛所说的修行,不是对死亡的寄托,而是为了当下就活得自在洒脱,超越自我。「禅」就是活在当下这一刹那,不前瞻亦不后顾。

不必勉强别人做不喜欢做的事,只需告诉众生何为善,何为恶,自然引导众生扬善弃恶。学会教导点化,而不是强行地控制。

佛不说宿命论,而讲因果。因加缘等于果,因小而果大。法律是事后追诉,但伤害已成事实,而因果是事先防范,能杜渐防微。人有可能逃过法律制裁,却不可能逃过因果业力,逃过自己的心。

众善奉行,诸恶莫做。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修佛之人,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佛教里经常讲寂默,就是说对己清净,对人慈悲。

三思而后行,敢对困果负责。

适当的欲望和压力是必须的,梦想和理想是前进的动力。。。

给钱能办到的事情,常常是最简单的事情。

很多复杂的事情,给钱也办不到,那才是真正的麻烦事。比如花再多的钱,你也会老去,死掉,再多的钱,也不能让时间停止。

时间就是一种比金钱更珍贵的财富。

很多人缺乏对自己生命的长期规划。。。

学会尊重时间。。。时间会帮助尊重时间的人。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要学会珍惜晚上的时间。

享受工作。工作也是为了业余更好的享受。

股神巴菲特说过一句话,耐心是一种美德。。。。

他还有更重要的一句,一生如果不犯错误,只要做对12次交易就够了。。。。

算一下12次的复利你才能深刻地体会它的含义:如果每次交易的收益是100%,那么12次后是多少?

4000倍。4000倍意味着,你当初的1万变成了4000万,100万则变成了40个亿。

不用太多,12次就足够了。我们每天都在忙碌,但究竟有多少事是真正重要的呢?

人和人的才干其实都差不多, 但二三十年后,境遇却千差万别。

如果倒推回来,就会发现,在漫长的人生中,关键的几次选择,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人生。

这就是投资大师和普通炒手之间的重要分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漫长的等待中,去寻找去发现真正属于自己一生的12次交易。等待,找到,行动,休息,然后重复。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健康和生命也是比金钱更宝贵的财富。

所以不要总想等到自己有很多很多钱了才去帮助别人,既然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不早一些有能力了就尽己所能地帮助别人,特别是去拯救别人的生命呢?

有一个故事对我影响很大: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很多时候人们缺少的只是一点儿光亮让他们可以在黑暗中看得到幸福的方向。有时候帮助人,哪怕只是一句鼓励的话,甚至只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也会像黑暗中的烛光一样,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让他在绝望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6.执行力:定力和控制力:

世间最可悲的事,就是背叛自己的良知。

深思熟虑,培养自己定静的性格,才能担当大事。

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训练自己的定力,顺境淡然,逆境泰然。处于乱中而不动,处于静中而不逸,处于忙中而心不盲,即是有定力。

世界上没有人可以一生只受赞扬而不被批评诽谤。话多别人要批评你,话少别人要批评你,沉默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闻赞不喜,闻谤不忧,毁誉不动,内外如一。

把盐叫成糖,盐也不会变甜的。人不从内在改变自己,别人再多的赞美也是徒然。同样,人的内在如果没有改变,再多的诽谤也是徒然,也不会把糖变成醋。

闻谤不怒,虽谗焰熏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

大彻大悟的人像什么呢?就像虚空,你拿石头往上扔它,它都不会抵抗你,但是你伤害不了它,相反石头落下来可能伤害你自己。

心量狭小多烦恼,心量广大多智慧。

深水缓流,浅水急暴。

有才而性缓,方为大才; 有智而气和,方为大智。

破天下之至巧以拙,驭天下之至纷以静。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凡事讲求实证,三思而后行。谣言止于智者。轻信道听途说而盲动者,就像一只傻狗,有人随便扔弃废物,它就急忙跑去捡食。

当我们不了解一件事情的真相,我们最好采取尊重的态度,不必妄言妄行。

一句无心的谎言常常需要十句有心的谎言来掩盖。早知如此,又何必轻易说出第一句谎言呢?

所以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

生活就是这样,常常谁说的话越多,谁的话就越没分量。

能忍之人,事事称心, 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是为「大雄」。故名「大雄宝殿」, 佛也。

有智慧的忍辱是一种甘露,而无智慧的忍辱是一种压抑。

行善之人,心中泰然,如处天堂; 为恶之人,心中忐忑,如处地狱。

天堂地狱,一念之间,平日不修行不注意,关键时刻,自然不知取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狂妄之人,看似常常无故树敌招祸,实则皆由本心妄念而起。当你用手指指向别人的错误时,有三只手指悄悄朝向你自己。而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未曾伤人,已经先污染了自己的嘴。

毁灭人可能只要一句话,而培养人要一千句话都不够,所以请一定口下留情。

伤人之语,似为恶之举,一旦出口成行,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凡事心存宽容,不必吹毛求疵,妄求尽善尽美。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害人者人害之,行怨者人怨之,骂人者人骂之,击人者人击之。

盛喜勿许人物,盛怒勿答人书。

美的极致就是安详淡定。

对情绪的控制,对时间的控制,对欲望的控制。

没有人能把所有的钱赚完。不要用急用的钱或者借钱去炒股。赌博买彩也是一样。小赌怡情,大赌伤身。学会用闲钱炒股,也是赚点闲钱。钱只是数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钱不仅仅是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是更多为了帮助他人,那就可以帮助自己控制欲望不会为了钱做违背良心做不好的事。

1996年春,12名珠峰登山者葬身暴风雪中。只有瑞典登山者克洛普活了下来。因为下午两点,他在预计的时间内开始返程,而此时,再往上45分钟就可以成功登顶。之前为了这次登顶,他已经准备了很多年,而且骑自行车走了7000多英里来到珠峰。

控制力,抵制诱惑。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曾是个大烟鬼,烟抽得很凶。
  有一次,他度假开车经过法国,天降大雨,开了几个小时车后,他在一个小城的旅馆过夜。吃过晚饭,疲惫的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清晨两点钟,盖蒂醒来,想抽一根烟。打开灯,他很自然地伸手去抓睡前放在桌上的烟盒,不料里头却是空的。他下了床,搜寻衣服口袋,毫无所获。他又搜寻行李,希望能发现他无意中留下的一包烟,结果又失望了。这时候,旅馆的餐厅、酒吧早关门了,他唯一希望得到香烟的方法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几条街外的火车站去买,因为它的汽车停在距旅馆有一段距离的车房里。
  越是没有烟,想抽的欲望就越大,有烟瘾的人大概都有这种体验。盖蒂脱下睡衣,穿好出门的衣服,在伸手去拿雨衣时,他突然停住了。他问自己;“我这是在干什么?”
  盖蒂站在那儿寻思,一个知识分子,而且是相当成功的商人,一个自以为有足够理智对别人下命令的人,竟然要在三更半夜离开酒店,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了得到一支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没多会儿,盖蒂下定了决心,把那个空烟盒揉成了一团,扔进了纸篓里。他换上了睡衣回到床上,带着一种解脱甚至是胜利的感觉,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从此以后,保罗。盖蒂再也没有拿过香烟,他的事业也越做越大,成为世界顶尖富豪之一。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有幸养成一些好习惯,则会终身受益;但要是一旦沉溺于坏习惯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毁掉。要学会控制自己。

做人要外圆内方,内有原则,对外圆滑,才顶得起压力。

人生来必有很多苦难,有些远远超出人的想象和承受力。但是不管有多大的苦难也要学习坚持,学会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

要有责任心,不说对企业,就是对个人自己的时间和生命负责,也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换位思考,三思而后行,敢于担责任。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会用笔记录,或者用手机。

向上汇报要简洁。

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反而容易有过。

缺乏细致认真的态度,常常会带来大的疏漏。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过去的已经过去,要珍惜现在和将来。

修行不可太执着,「放下」是第一首要的功夫。持戒、诵经皆要与本性相应,因为所有的经典都是为了开采你清净的本性。修行真正的目的是让你解脱,而不是要你在外相上打转,不必拘泥执着于经书文字。

欲望生执着,执着出戾气。

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世间一切,非我所有,却可为我所用。世界原本就不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放下,要放下的只是对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无论你有什么,别「拥有」它;让它自是它,别使它成为你的。参禅何须凭山水,灭却心火自成佛。

7.换位思考大慈悲,对人宽容不自傲

凡事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着想,就是一种大慈悲。

有人悲惨的倒下,有人获得了光荣。

但不是所有的光荣,都一定要有人倒下。

有时宽容更胜过英勇,要宽容,才容易双赢。

为什么让自己因别人的恶念恶行而感到气愤呢?何不宽恕他们,反而善待他们。「善行」是息怒的最好方法。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亦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布施时当心存恭敬。正如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真正的布施,需把欲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

赞叹别人,宜在大庭广众;责备别人,需在私下。

利人之善为真善,利己之善为假善。

利在一身,可不谋也; 利在天下,则必谋矣。

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常常是在精细地考虑他自己的利益;而智慧的人,更多地考虑大家的利益。

首先管理好自己,莫让自己成为他人的负担。

贫而好施,功倍于富; 富而好聚,恶倍于贫。

既然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逐步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禅,就是心有大空间,自然可回旋。

所有自以为例外的人,其实仍然是宇宙中无比渺小的一个。

皇上贵为一国之君,但是双脚所站立的,也不过是方寸之地而已。

99%以上的人本质上都是在做同样的事.

过分沉溺于自我的人,容易使人与你疏远。不要太自恋。

傲众者,众弃之。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傲慢。

也不要让你的谦卑缺乏智慧。

世事繁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与他人共享成功的光荣,但要独自承担失败的责难。

空杯才好盛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要击败一个人,就得先给他骄傲,骄傲会使人变得愚蠢,愚蠢就是失败的根源。

所以要坚持不断地学习。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有妄心妄念,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没有妄心妄念,就是涅磐。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只因为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实则是苦了你自身。

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根本不必回头去辨认咒骂你的人是谁。

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了你一口,难道你也想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未学佛的时候,可能看什么都不顺。学佛以后,可能看什么都很顺。有些人很奇怪,都不了解自己,却每天想着怎样去干涉别人。不妨学着去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而不要试图将你的观念强加给别人。如果一心想要改变他而不得,那你可能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怎样包容他,怎么样理解他,怎样关心他,怎样帮助他。

8. 用心实干,讲求实证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人生有很多美好的梦想等着我们一一去实现,但是如果不愿意为了实现梦想真正去努力去清晰目标,不断缩短现实和梦想的距离,那么梦想就永远只是梦想,离我们一天天远去。

佛法不仅是虚无缥缈的理论,更在于实实在在地去做,去实践和实证。光说不练是「口头禅」,学以致用才是「行动禅」。

想要用思想和聪明来了解佛法而不去实证实修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佛法的真义。佛陀是发现以及指点我们解脱之道的人,这道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践履印证的。

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首先是你自己要弄清楚自己是不是在做正确的事。

通过学习和思考,你可以想清楚别人想不到和想不清楚的问题。别人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机会去思考,所以你不必强求他明白。知道别人错了,有时也并不一定要指出别人的错误。

只要自己想清楚了,有时就可以放手去做了。

时间可以验证一切。就象股市一样,生活不相信眼泪和口水,数字说话,讲求实证。

要敢于站位,敢于让位。自己认真想清楚了该做的事,就要努力把它做好。哪怕别人刚开始有怀疑不理解不相信,哪怕凭一己之力要推动其它很多人一起才能把事情做成,但是只要能真正把事情推动起来做好,多受些委屈也不怕。等产品真正试点成功了你真正把事情做好了,等大家都想明白了想要来争功的时候,该放的就放手不要舍不得,要借助大家的力量让业务不断做大做强。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不要太计较名利得失和个人荣辱,埋头做好实事,不必与人争。

固执的人用不着对他多费口舌,失败的教训自然会叫他回过头来找你。做人最重要是宽容和理解。。。要允许别人有不同的观点。。。就象一个车车撞车了如果它左边是黑色右边是白色,那站它左边的人永远都说是黑车撞了右边的人永远都说是白车撞了,如果站在车对面相互吵闹谁都觉得自己是对的谁也没错,而只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能够全面看到车两面的人才会知道是黑白车撞了谁都不是全对。。。又比如有一个不透明的杯子挡着了一盒火柴,在杯子这边的人如果高度够了就能看到杯子后面的火柴,而高度不够的人就永远也看不到就永远说只有一个杯子。。。

就算你能飞很高,你能确保有能力把所有人都提高到你的高度吗让他们也看到吗?所以有时只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高度就行了没必要和别人争。。。自有时间会一一验证谁对谁错的。

错了要敢于承担责任,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和工作矛盾以及夫妻生活中一样,两个人之间一旦发生矛盾,出面劝说的人越多,矛盾越是不容易解决。不要怕面对问题,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去解决。

方法总比问题多,长期坚持思考和学习很重要。

信心源于实力。如果你有包容一切的胸襟和颠覆一切的能力,你自然就会有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信心和决心,有那样的气度和魄力。

把工作当作一种享受,工作就会给你带来想不到的智慧。

一台机器或许可以完成五十个五百个甚至五千个普通人的工作,但没有任何一种机器可以完成任何一个超凡人物的工作。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人脉关系是很重要的。路要越走越宽。

总结:成功的关键在于心态。要专心。

快乐和幸福,近在心灵,远在天涯,要不断完善自己,也帮助他人,同时要学会顺势而为,道法自然。

大多数人的目标:时间自由和财富自由。。。

坚持奋斗很艰苦。但是要学会放松减压:

有一个故事,一个迟暮之年的百万富翁,在冬日的暖阳中散步,碰到一个流浪汉在墙根处晒太阳,他问流浪汉:“你为什么不去工作?”
流浪汉答:“为什么要工作?”
“你可以挣钱呀。”
“挣钱做什么?”
“挣钱可以住大房子,可以享受美味佳肴,可以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然后呢?”
“当你老了,可以衣食无忧,像我一样,每天散散步,晒晒太阳。”
“难道我现在没有在晒太阳吗?”

第3篇: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关键在于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把学生培养成什么的人,将关系到我们下一代人才的质量,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教书育人不像画画,画不好或画错,撕掉再换一张可以重来。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呢?下面谈谈一点浅见:

一、优秀老师善于学习

优秀教师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重新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事实上,当我们经常对一些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的成功事例进行分析时,我们便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结论,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之所以出色,固然因为他们有着执着的追求、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育艺术,但他们的成功更是因为他们有着比普通教育工作者更为超前的教育观念,他们总能超前地认识到一个时代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一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掌握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了解一些目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了解一些学生的思想动态,无论是对于我们自身的提高来说,还是对于班级管理而言,都有着极大的好处。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天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作为一名教师,若想有所作为,不被时代所淘汰,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多学一点知识和本事,就多一份竞争的实力。要保证自己在几十年的从教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不断长本事,走终身学习的道路。不但要终身更新自己的观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要终身磨砺自己的思想品格,积淀自己的人文底蕴,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使自己始终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榜样。

对教师而言,要教学生学会学习,自己必须首先学会学习。只要热爱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学习的学生,只有善于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善于学习的学生。教师不仅要育人,更要育已;不会育已,便不会育人。

优秀教师不忽视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如果教师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高,学生喜欢听你的课,就能给学生一个好的印象,就能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这是做好工作的首要条件,这也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反过来说,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怎么样,学生就会从心理上看不起你,你的课学生也就不喜欢听。不仅如此,学生还会从心理上拒绝接受他们的教师,这样就会降低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不但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还会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隐患。所以,要想成一名优秀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优秀老师重视教育科研

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凡是有较强研究意识的教师,与其他人相比,他的成长速度更快,职业的境界更高。今天我们面临着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教育现代化四大趋势的挑战。不仅从人才质量规格上,而且从教育内容、方法、教育手段及教育的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教育的科学推进科学的教育,已经是时代的呼唤。每一个教师都要把握新的质量标准,都应领会新课程新教材的精髓,都应掌握新的方法和手段。

教育科研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研的本质就是使教育和教学获得一些实质性的改变,学生素质获得一些真实性提高。教育科研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才能永久地保持对学问的兴趣,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克服对教学的倦怠感,并且通过科研不断提升自己的层次和水平。

三、优秀老师拥有积极的心态与健康人格

优秀教师要做到两点:一是认真严肃、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即身正;二是宽广厚实、多才多艺的学养才能,即学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是身正的基础,能使身正产生实际效应和巨大魅力。否则,身正即是空中楼阁,无所附丽。身正是学高的根本,没有身正,难以保证学高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用武之地。

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教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

今天,生存的压力、升学的压力较大,教师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往往心态也会变得很压抑。如何走出这种心理的阴影,热爱生活就是最好的方法。要想播洒阳光到别人的心里,自己的心中首先要充满阳光。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生活的教师如何去让自己的学生热爱生活,一个对生活没有追求的老师如何去激发学生对生命的追求,一个生活没有情趣的老师如何能把学生的生活点缀得多姿多彩。

一位教师优秀,是因为工作时的那种有滋有味的幸福感,那种在日复一日,平常、平凡的工作中,不断能发现新奇、新鲜、新意的无限乐趣,那种看到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学生身上得以验证的满足感、成就感。优秀教师每天面对面对的还是昨天的那些学生,但今天却从这些学生身上发现了不同于昨天的新东西。一旦一个老师到了仅仅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教育工作乐趣的时候,那他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的。优秀教师是有工作幸福感的,也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教育出幸福的学生。

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从完善自身的人格做起。如果你习惯于睡懒觉,就不要责怪学生总是迟到;如果你没有认真备课,就不要责怪学生在你课堂上的无精打采;如果你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心与情感,就不要责怪学生的冷酷与无情;如果你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就不要埋怨学生与你越来越远;如果你总是对生活充满怨气,就不要指望孩子身上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优秀教师随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能带好差生

能否成功地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我们当老师的,应该永远把握教育的主动权。要随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关心差生的情况。我们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把学生引入正常的教育轨道,也就是把学生引上路。一旦把学生引上路,老师的工作负担将大大减轻。

差生普遍有这样一个心理:我是差生,我不可能有多大作为。这样的消极心理在无形中给了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无法走出自卑的阴影。同时,这种心理还会使学生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总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学生。其实,在每个同学(无论其成绩优劣、表现好坏)内心深处,都怀着对成功的渴望。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认清自我并重新振作就显得尤为关键了。精于此道的教师总能找到学生的症结,对症下药而药到病除。

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学习及生活上的挫折,而放弃学习。教师应该提供学生一个自我实现的机会,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也有成功的机会,借此自我增强。学生多半是经历不断的失败,累积负面的情感,慢慢地对自己失去信心。加上教师习惯以统一的标准要求不同的学生,导致教室成为“挫折感最多的地方”,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信心,在被他人放弃之后,自我放弃。当老师的就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更多自我实现的机会。教师给了学生机会,等于引导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另外一个问题。当老师给了学生机会,就等于给了自己机会;当老师给学生改过向善的机会,学生才拥有自我成长的契机。要知道,每个人的优势智力表现在各个方面,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不同的人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又是出色的。

五、优秀教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崇尚科学、弘扬科学精神、实行科学育人,是教师的主要职责,也是合格教师的基本标准。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是科学精神的根基,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精髓。教师应当具有最基本的科学精神,那就是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

优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体现求真务实精神的主要标志,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探索和严格遵循教育教学的各种规律,特别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时制宜,寻求适合于不同类型学生的有效教育方法和时机。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教师才能教得得心应手,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愉快。教育实践证明:遵循教育规律,心想事成;违背教育规律,劳而无功。因此,教师要想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优质高效的成绩,就要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精通教育原理,掌握教育规律。精深的教育理念,睿智的思维品质,是教师在工作中增强自觉性和独创性、减少盲目性和盲从性的思想基础和智能保障。

开拓创新决定着教育发展的出路和素质教育的前途。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思想境界,是教师修养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要想做到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就需要具有全球化的广阔视野,就需要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宽广胸怀,就需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以能力为本的育人观和教育教学质量观。

六、优秀教师具有亲和力

从学生座谈会中我们发现,学术能力、教学水平与学生的满意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有些教师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师生关系紧张,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亲和力。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因此,某个教师可能在教学方面有所欠缺,但学生却能热情地学习,主动地思考,由此就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自视甚高,不顾学生的感受,我行我素,唯我独尊,那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使他学问再高,课讲得再好,最终却不一定能实现教学的目标。

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真理的追求。教师亲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只有把学生当人看,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教师亲和力的目标是个性发展,教师拥有较高的亲和力,才会拥有宽广的胸怀,因而能够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并真诚地帮助他们在非本学科领域里获得成功。

七、优秀教师善于反思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之后,教学设计的疏漏不找自见。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疵,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做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反思型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简单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与提升。只有深刻理解反思的过程和核心,把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才能逐步迈进批判反思之门。

只自我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先哲苏格拉底曾言:“生命如不诉诸批评的省察,这种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

总之,优秀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与追求完美的职业角色形象,积极主动地寻求自我发展;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端正自己;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投身教育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提升自己。

推荐访问:关键在于 推进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