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托起产业工人“中国梦”(完整)

时间:2022-07-09 10:3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托起产业工人“中国梦”(完整),供大家参考。

托起产业工人“中国梦”(完整)

 

 托起产业工人“中国梦”

 ——记全国劳动模范、 上海大众汽车发动机厂维修科经理徐小平 记者 沈文敏 2013-4-26 11:27: 29

 来源:

 《人民日报》 2013 年 04 月 25 日

 工作中的徐小平。

 资料照片

  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 是中国产业工人共同的梦想。

 上海大众汽车发动机厂维修科经理徐小平, 把设备维修作为不懈奋斗的终身 事业, 30 年来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上海大众“特级技能师” , 以引进、 消化、 吸收、 再创造的实际行动追求着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发展之梦。

  善于学习, 以专业能力驾驭世界一流装备

 36 年工龄、 26 年上夜校, 他的学习几乎从未停歇; 课本上学、 岗位上用,他的学习是为了 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

 徐小平说:

 “要实现产业升级, 中国的技术工人必须跟随国际前沿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

  1989 年, 徐小平应聘进入上海大众发动机厂当了维修工。

 上班第一天, 面对一排排从未见过的进口机床和密密麻麻的德文, 他暗下决心, 要攻克外国设备维修技术, 首先要过外语关。

 怀着如此信念, 他步入夜校, 从零开始学德语。

 2003

 年, 徐小平通过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德语翻译” 考核。

 如今, 徐小平能用德语与德国专家直接对话, 能主持中德设备商务谈判。

  “外国人能解决的我们要解决, 外国人不能解决的, 我们想办法也要解决。

 ”这是徐小平的“口头禅” 。

 一次, 缸体生产线的一台设备出现了问题, 德国设备制造商派出专家八天八夜抢修也没找到原因。

 紧急关头, 徐小平挺身 而出, 转变思路不从设备本身而是在加工参数上找症结, 在德国专家离开后带领同事们一起调试, 仅仅用了 两个小时就恢复了设备的正常工作。

  敢于实践, 以创新勇气挑战世界级难题

 徐小平说:

 “没有创新就没有主动权, 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拉近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 更要努力实现新突破。

 ”

  激光技术普遍应用在现代制造业加工工艺中, 由于激光设备经常发生焦点走失的情况, “焦点捕捉” 成为高节拍流水线生产的主要技术瓶颈。

 调整激光焦距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 只能依据工件加工出现的误差逐步修正, 费工费时影响生产。

 徐小平大胆提出“用可见光代替激光, 实现可视对焦” , 可德国专家断然否定。

 徐小平不服输, 经过 4 个多月的钻研、 实验, 终于研制成功“激光可视对焦仪” 。

 这一发明, 不仅使每次对焦所需时间从平均 16 小时下降到 0. 5 小时, 而且填补了 一项国际激光技术的空白。

  在机器上摸爬滚打多年, 徐小平在“实干” 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维修指导方法——“徐小平六大工作法” , 作为一套兼具系统性和实用性的设备维修思维方式, 如今已在维修人员中广泛推广, 成为发动机厂维修人员解决难题的制胜“法宝” 。

  乐于奉献, 以团队发展的理念培养世界水平人才

 徐小平常说:

 “个人的成功是小成功, 团队的成功才是大成功。

 ” 为了把个人技术转化为整个维修团队的技能素质, 他潜心研究自 己 30 年的维修实践, 并和同事们历时半年编制出了《发动机制造装备维修标准》 , 从 2007 年初开始在上海大众发动机厂实施。

  与此同时, 在工作机制上, 徐小平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 的优势, 先后建立起热处理感应器维修制造、 电子电气维修等六大专业工作室, 为团队成员提供实践磨练和快速成长的平台, 一批能独当一面的维修专家脱颖而出。

  目前, 发动机厂维修团队拥有上海大众专家 4 名、 上海大众特级技能师 1名、 高级技能师 5 名、 高级技师 12 名, 2012 年申报国家级专利 8 项、 国际专利1 项。

 团队先后荣获“全国机械工业职工技术创新十佳示范班组” 、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等多项荣誉。

推荐访问:托起产业工人“中国梦” 产业工人 托起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