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篇】(完整)

时间:2022-12-17 13:20:03 来源:网友投稿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  文言文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篇】(完整)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

  文言文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①虽乘奔御风( )

  ②飞漱其间( )

  ③佁然不动 ( )

  ④斗折蛇行(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题3】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水,小石潭中的水和三峡的水各有什么特点?(2分)

  【小题4】两篇选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试各举一例赏析。(4分)

  答案

  【小题1】①即使②急流冲荡③呆呆的样子④像北斗星那样(每小题0.5分,共2分)

  【小题2】①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分)。

  ②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分)。

  【小题3】小石潭中的水是空明澄澈(1分);三峡的水春冬之时是清澈的,夏季的时候是水势疾速(1分)。

  【小题4】《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运用侧面描写,通过潭中游鱼若空游写出了潭水空明澄澈的特点(2分);《三峡》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三峡的水夏季水势猛,水流疾速的特点(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①“虽”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即使”的意思;在“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中是“虽然”的意思。②“飞漱”在这里是“飞泻、冲荡”的意思。③“怡然”中的“然”是“……的样子”的意思,“怡然”就是“愣住的样子”。④“斗”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在现代汉语中“斗”的意思有很多,如“斗智”中的“斗”就是“比赛胜负,争胜”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①句中的关键词有“自(这里是如果的意思)”,不能与“自三峡七百里中”中的“自(在)”意思相混。“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这里指太阳)”;②句中的关键词有“翠蔓(翠绿的茎蔓)”,“蒙络(覆盖缠绕)”,“摇缀(摇动连接)”,“参差(参差不齐)”,“披拂(随风飘拂)”等。另外,①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了互文,理解时要按照“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理解。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3】试题分析:从“水尤清洌”及“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可以看出小石潭中的水是空明澄澈。从“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及“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以看出三峡的水夏季的时候是水势迅猛、疾速;从“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可以看出三峡的水春冬之时是清澈的。

  考点:本题考查梳理、提炼、概括阅读信息的能力。

  点评:这类题目要整体理解选文,到问题出现的语段去寻找答案,能用原文语句回答则用原文语句回答,也有的要提取原句的一部分,具体情况根据问题和选文内容而定。

  【小题4】试题分析: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如:《三峡》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了景物描写的写法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三峡山的绵延高大峡长岭连的特点,从侧面描写渲染山峰高峻、江面狭窄;《小石潭记》中的第二段,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侧面描写语句的能力。

  点评:这类综合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找出侧面描写的语句,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赏析。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2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潭中鱼百许头/杂然相许C.不可久居/居数月,典马将胡骏马而归D.乃记之而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2】.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文: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小题3】.全文两次写列“乐”,这与文章忧伤凄苦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答案

  【小题1】D

  【小题1】(1)(游鱼)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而敏捷。

  (2)向小石潭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题1】不矛盾。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恹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解释加粗的词语。

  (1)伐竹取道______________

  (2)为坻为屿______________

  2.翻译。

  (1)如鸣珮环。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尤清冽。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小石潭,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开辟(2)水中高地

  2.(1)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相碰发出的清脆的声音。

  (2)水格外清凉。

  3.声音:如鸣佩环;形状:石头怪异;周围景色优美:青树翠蔓。

  4.比喻:“如鸣佩环”,生动表现水声的悦耳清脆。

  5.使读者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使小石潭的出现有悬念,出现后层层见其美丽景致。(意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4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鱼可百许头 可: (2)蒙络摇缀 络:

  (3)佁然不动 怡然: (4)悄怆幽邃 悄怆: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9.《小石潭记》中写景,主要突出写了小石潭的水清澈这一特点,作者既用了正面描写,如 ,又用了侧面描写,如 。(3分)

  20.柳宗元在《江雪》中所描写的环境特征,在《小石潭记》中也有表现,主要体现在 ;诗与文所写的时代背景相同,都是作者 , 所以表达出的情感也有相同之处,这就是 ,当然,在《江雪》中,更表达了作者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这主要体现在 这个词语上。(4分)

  参考答案:

  17.(1)大约 (2)缠绕 (3)呆呆的样子 (4)忧伤的样子

  18.略

  19.水尤清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20.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被贬官期间 内心悲凄、孤寂之情 独钓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5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又北曲行圩-,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4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注释】。渴(he)地名,指袁家渴.。箭小竹。3麻(xiu),竹荫.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民桥其上(搭桥,架桥) (2)逾石而往有石泓 (越过,经过

  (3)北堕小谭(落入) (4)卷石底以出(弯曲,翻卷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2分)

  A有泉幽幽然 其侧皆诡石怪木

  B然胡不已乎 安陵君其许寡人

  C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然卒入于渴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1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长可十许步。

  【答案】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2分)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答案】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 音响动山谷。(2分)

  20.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

  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凄神寒骨凄:凄凉B.隶而从者隶:跟随" C.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D.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B.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C.以其境过清先帝不以臣卑鄙D.乃记之而去。 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下面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B.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C.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小题4】将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树枝藤条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译文: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甲】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

  (1)民桥其上_________________

  (2)逾石而往有石泓_________________

  (3)北堕小谭_________________

  (4)卷石底以出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泉幽幽然 然胡不已乎

  B.其侧皆诡石怪木 安陵君其许寡人

  C.然卒入于渴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长可十许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搭桥,架桥

  (2)越过,经过

  (3)落入

  (4)弯曲,翻卷

  2.C

  3.(1)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 音响动山谷

  (2)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4.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8

  小石潭记

  唐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粗点的词。

  (1)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_

  (3)以其境过清清:_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如鸣飙环,心乐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_______________,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 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格外(2)大约(3)凄清

  2.(1)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琳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感到很高兴(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2)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3. 潭中景物 幽静(清幽、幽深、凄清、冷清)

  4.答案:作者感情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9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4分)

  (1) 心乐之( ) (2) 蒙络摇缀( )

  (3) 斗折蛇行( ) (4) 乃记之而去(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题3】文章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4】“境由心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情?(2分)

  【小题5】为了发展永州旅游业,当地准备开发小石潭景点,结合课文,请你为该景点写一则50字左右的简介。(3分)

  答案

  【小题1】(1) 以……为乐、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2) 覆盖

  (3) 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4) 离开、离去(共4分)

  【小题2】(1)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头,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分)

  (2) 溪流*的形状像犬牙似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2分)

  【小题3】观鱼或潭中鱼;衬托小石潭水的清澈透明。(2分)

  【小题4】表达了作者孤独忧伤的心情。因为作者参与朝廷政治革新失败被贬谪到永州,

  作者想到自己就像这风景秀丽却被埋没于荒山野岭的小石潭一样,虽有才华,虽想有所

  作为,却得不到赏识。(2分)

  【小题5】略。(要求,条理清楚,语言通顺,3分)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皆若空游无所依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文以动静结合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乙文以 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其用意都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 甲乙两文都写了人在游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但甲文侧重写景,寓情于景 。乙文则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

  C. 甲文的作者柳宗元和乙文中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都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来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他们都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D. 甲乙两文都用了对比。甲文以作者先乐后忧的对比,表明作者融身自然美景的欢乐只是暂时的,凄苦才是他感情的主调。乙文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因共同好辩而拥有的生活情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参考答案:

  9.(3分)D

  10.(3分)A

  11.(4分)(评分说明:关键词有一个词没解释到位扣1分)

  (1)(2分)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关键词:犬牙、差互)

  (2)(2分)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关键词:固、全)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篇扩展阅读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篇(扩展1)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篇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

  小石潭记

  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面加框词在文中的意思。

  (1)凄神寒骨(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3)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4)悄怆幽邃(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使……凄;(2)参差不齐;(3)向西;(4)忧伤的样子

  2、(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我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不矛盾。乐是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2

  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心乐之:( ) 2.皆若:( )

  3.同乐:( ) 4.斗折蛇行:( )

  5.凄神寒骨:( ) 6.以其境:(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简要分析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答案

  1.心中因此而快乐

  2.全,都

  3.一同快乐

  4.像弯弯曲曲的蛇在爬行

  5.心中感到凄凉

  6.因为这样的环境

  7、从小潭向西南方向望去,只见流入潭中的溪水想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弯曲曲地流淌行进可以看出溪水时而现出来,时而被遮住。

  8、侧面描写,烘托渲染水清,水中鱼的情态一览无余,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小石潭记阅读题目及,仅供同学们参考,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3

  阅读《小石潭记》,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悄怆幽邃 邃:深

  B.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

  C.斗折蛇行 蛇:蜿蜒曲折

  D.以其境过清 清:凄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A.而 潭西南而望 人不知而不愠

  B.以 以其境过清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之 心乐之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D.乃 乃记之而去 乃重修岳阳楼

  (3)下列对课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本文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了游览小石潭的全过程。

  B.本文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属游记,都借山水之景表达了作者悲伤厌世之情。

  C.一切景语皆情语,第④段所表现出来的凄神寒骨源于作者内心的悲伤、凄凉。

  D.本文是作者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而作。

  (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案:

  8.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句意:寂静的使人感到忧伤,也幽深极了。邃:深。解释正确。

  B.句意:形成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坻:水中高地。解释正确。

  C.句意: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弯曲。蛇:像蛇那样。解释不正确。

  D.句意: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清:凄清。解释正确。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个“而”,表示修饰;第二个“而”,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第一个“以”,因为:第二个“以”,来。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第一个“之”,代词;第二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两个“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判断正误即可。ACD.

  分析正确。

  B.错误;《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故选:B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④句中重点词:可,大约;许,表示约数;皆,都;空,在空中。句意为: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②句中重点词: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互相交错;知,知道。句意为:溪流*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答案:

  (1)C(2)D(3)B

  (4)④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②溪流*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4

  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岸。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请你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意思。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2)如鸣佩环,心乐之( )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4)乃记之而去( )

  2、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绘。如第②段对潭水的描写,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没有一处不在写水。请你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出潭水的特点的?

  参考答案:

  1、(1)像蛇爬行那样。(2)喜欢。(3)它的,指溪水的。(4)就。

  2、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3、从鱼的空游、阳光直射水底、鱼儿的影子落在潭底石头等角度写出水的清澈透明。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5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又北曲行圩-,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4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注释】。渴(he)地名,指袁家渴.。箭小竹。3麻(xiu),竹荫.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民桥其上(搭桥,架桥) (2)逾石而往有石泓 (越过,经过

  (3)北堕小谭(落入) (4)卷石底以出(弯曲,翻卷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2分)

  A有泉幽幽然 其侧皆诡石怪木

  B然胡不已乎 安陵君其许寡人

  C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然卒入于渴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1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长可十许步。

  【答案】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2分)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答案】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 音响动山谷。(2分)

  20.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

  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6

  阅读三则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①)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⑴沿溯阻绝( )⑵佁然不动(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不见曦月( )

  ⑵虽乘奔御风( )

  ⑶往来翕忽(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sù ⑵yí ⑶cī

  2.⑴太阳与月亮 ⑵即使 ⑶轻快敏捷的样子

  3.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原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意思对即可)

  5.【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6.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

  ⑵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7

  《小石潭记》一文,完成小题。(15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傲尔远逝( )

  【小题2】下列四组划线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若有作奸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③以其境过清 以钱覆其口(《卖油翁》)

  ④乃记之而去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A.①②③④四组全都不同 B.④相同,①②③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④相同,②③不同【小题3】翻译句子。(5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题4】文中哪三个句子最能直接体现小石潭的主要特征?从发现小石潭到离开,作者对于小石潭有哪几种独特感受?(5分)

  答案

  【小题1】(1)大约,大概 (2)像北斗星那样(3)游

  【小题2】A

  【小题3】(1)(2分,其中“澈”“布”各0.5分)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2)(3分,其中“犬牙差互”各0.5分,补上省略部分1分)那岸上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潭水)的源头。

  【小题4】主要特征(3分,每点1分):水尤清洌(或:潭水清洌).全石以为底(或:全石为底),四面竹树环合(或:竹树环合)。作者的感受(2分,每点1分)一方面是乐,一方面又凄清。这固然与作者的心境有着紧密联系,又是因小石潭的景引起的。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的理解能力。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久居(能够)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 若有作奸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如果)③以其境过清 (因为) 以钱覆其口(《卖油翁》)(用)④乃记之而去 (代词,代小石潭的景物 )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代词,代蒋氏)。经分析A为正确答案。

  【小题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4】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小石潭”的特征,然后根据文章中景物的变化来分析作者的独特感受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8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题。(1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小题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小题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 因为 ② 说出 。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以”是重点的虚词,意义很多。此句中应译为“因为”。“名”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斗、蛇”“荫”等。“斗、蛇”都要解释为“像…那样”即名词用作状语。“荫”根据语境应译为“遮映”。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根据两文的内容可知,甲文主要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是通过写水中的游鱼来表现的,即运用了侧面(间接)描写。乙文除了写水的清澈,主要写了水流的湍急,如“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是直接描写出来的。

  小题4:试题分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由此可见,两文在写景之后都有思想感情的表达,所以是借景抒情。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9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2)俶尔远逝:___________

  (3)斗折蛇行: ___________ (4)不可久居: 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题3:本文多处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请结合所给语段选择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参考答案:

  小题1:大约 忽然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停留

  小题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小题1:示例一:写鱼:先写“影布石上,佁然不动”的静态画面,后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活动画面,妙趣横生。

  示例二:写溪流:“斗折”写的是溪身,这是静止的;“蛇行”写的是溪水,这是流动的。一动一静,各具特色。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斗”这个字就是使动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比如:彻、凄、寒、悄怆幽邃等字。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方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出效果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念(思念、想念)无与为乐者 水尤清冽(凉)

  B.凄神(感到心情凄凉)寒骨乃记之而去(离开)

  C.相与(互相)步于中庭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

  D.但少闲(清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盖(盖子)竹柏影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B.如鸣珮环,心乐之辍耕之垄上

  C.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D.乃记之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

  3.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B.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乙文。

  C.乙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

  D.以上甲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被贬官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因此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

  4.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乃入见。问:何以战?

  参考答案:

  1.B(A中念应理解为考虑、想到;C中相与应理解为共同、一起;D中的盖应理解为原来是、大概是。)

  2.A(A的两个可都是大约之意;B的之分别是代词和动词;C的以分别是用和因为;D的而分别表示顺接和转折。)

  3.D(D项中甲文表达的是乐观豁达,乙文则表达悲凉凄苦的思想感情。)

  4.(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重点词语为:斗、蛇、明灭)(2)(曹刿)于是进宫拜见鲁庄公,问:凭什么作战?(重点句式:宾语前置,重点词语:乃、见、以)(每句2分,根据重点词语和句式考虑评分)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篇(扩展2)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0篇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凄神寒骨凄:凄凉B.隶而从者隶:跟随 C.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D.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B.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C.以其境过清先帝不以臣卑鄙D.乃记之而去。 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下面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B.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C.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小题4】将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树枝藤条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译文: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2

  文言文。(11分)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2分)

  (1)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堪:

  (2)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2分)

  【小题3】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本文第2段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2)、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小题1】⑴不*的岩石 ⑵像狗牙那样

  【小题2】⑴、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⑵、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相互遮盖缠绕,摇动下垂

  【小题3】⑴水尤清冽 ⑵意在表现作者空有满腔才华却不得志的孤凄悲凉(或忧伤悲凉、凄苦孤寂)的思想感情。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堪”课文注释中有,如果记忆清楚就直接解释,如果记忆不清,就概括语境解释字词。“犬牙”按字面义理解即可。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皆常用字词。学习古文,要注意积累词汇,尤其是对多义词,学习时要注意举一反三,学一知三,归纳识记,判断时可从自己归纳的多种义项中考虑选择。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翻译要注意“斗”和“蛇”的用法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见”不是能看见,是“现”,“明灭”意为“隐隐约约”。第二句要注意尽量把每个字都译出来,译句也要尽量做到句式的工整。

  考点:文言翻译

  点评:本题有难度,虽然是学生学过的课文,第二句难译字较多,不好翻译。翻译文言句子,关键字词要解释清楚,尤其是与现代字词意思有混淆的,更要注意解释古义,不可望字见义。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句理解,注意抓住关键字词,“幽邃”“过清”是写环境特点,“悄怆”“寂寥”“凄神寒骨”是写作者的心情。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所学课文,此问题是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学生熟悉。*时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听老师对一些问题的分析,理解问题,强化记忆。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3

  《小石潭记》一文,完成小题。(15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傲尔远逝( )

  【小题2】下列四组划线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若有作奸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③以其境过清 以钱覆其口(《卖油翁》)

  ④乃记之而去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A.①②③④四组全都不同 B.④相同,①②③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④相同,②③不同【小题3】翻译句子。(5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题4】文中哪三个句子最能直接体现小石潭的主要特征?从发现小石潭到离开,作者对于小石潭有哪几种独特感受?(5分)

  答案

  【小题1】(1)大约,大概 (2)像北斗星那样(3)游

  【小题2】A

  【小题3】(1)(2分,其中“澈”“布”各0.5分)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2)(3分,其中“犬牙差互”各0.5分,补上省略部分1分)那岸上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潭水)的源头。

  【小题4】主要特征(3分,每点1分):水尤清洌(或:潭水清洌).全石以为底(或:全石为底),四面竹树环合(或:竹树环合)。作者的感受(2分,每点1分)一方面是乐,一方面又凄清。这固然与作者的心境有着紧密联系,又是因小石潭的景引起的。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的理解能力。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久居(能够)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 若有作奸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如果)③以其境过清 (因为) 以钱覆其口(《卖油翁》)(用)④乃记之而去 (代词,代小石潭的景物 )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代词,代蒋氏)。经分析A为正确答案。

  【小题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4】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小石潭”的特征,然后根据文章中景物的变化来分析作者的独特感受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4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句子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足够、足有)

  B.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C.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D.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佳作,作者写初见小石潭时的心情是_______,可游到最后,心情却感到_______(前两空用原文填写),只好离开,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青葱的树枝和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意思相近即可)

  3.清澈的水、岩石、绿树(竹、藤)、鱼、溪水等。

  4.心乐之 悄怆幽邃 因为小石潭的"幽静、寂寞、冷清的环境触发作者内心的隐痛快忧伤。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5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⑤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 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俾(bǐ):使。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斗折蛇行()

  (2)凄神寒骨()

  (3)不可名状()

  (4)为之怅然()

  2.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乃记之而去

  B.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C.潭西南而望 而置州以来

  D.为之怅然佁然不动

  3.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两者同中有异。(1)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像北斗七星;使……感到凄凉(凄清);说出失望;失意,惆怅

  2.D

  3.(1)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2)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

  4.(1)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意思对即可。)

  (2)甲文:清澈透明

  乙文:水流湍急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6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斗折蛇行 (4)以其境过清

  【小题2】 与“佁然不动”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B.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C.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D.然胡不已乎(《公输》)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题4】为什么柳宗元“闻水声”时“心乐之”,“坐潭上”时却“凄神寒骨”?

  答案:

  【小题1】(1)格外(2)大约(3)像北斗星那样(4)凄清

  【小题2】B

  【小题3】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小题4】柳宗元听到小石潭悦耳的水声,看到小石潭的美景,于是“心乐之”;但坐在小石潭上,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他又想到自己被贬的遭遇,于是感到“凄神寒骨”。

  解析:

  【小题1】文言文中的词语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可”,应解释为“大约”;“斗”,名次作状语,应解释为“像北斗七星那样”;“清”,是“凄清”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佁然不动” 的“然”意思是“……的样子”, “父利其然也”中的“然”就是“这样”的意思 ,相当于指示代词,指代上文提到的情况。“屋舍俨然”中的“然”意思是“……的样子”。“吴广以为然”中的“然”是“对、正确”的意思.。“然胡不已乎”中的“然”意思是“然而”。所以答案是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翻译这一句时要注意“下澈”: 照到水底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之情,后来这种感情发生了变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折射反映。“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对景物的感受正是他此刻内心情感的生动写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4分)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4分)

  (1)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2)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描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以:因为 差:交错

  小题2:(1) 潭 中 鱼 / 可 百 许 头 (2)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小题3:①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②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小题4: 幽静 或:幽深冷寂的气氛 孤凄悲凉的心情

  小题1:

  试题分析:“以”在古文中意思比较多,有“因为”“把、用、凭借”“认为”“来”等义,本句中是“因为”,“差”是多音字,本句中读cī,意为“交错”。

  小题2:

  试题分析:先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划分句子的主谓成分划开即可。其它的附属成分之间无须划分。

  小题3:

  试题分析:解释清楚字词,“斗折”:像北斗星曲曲折折;“明灭”,忽隐忽现;“可”:能够;“凄”,使……感到凄凉;“神”:内心;“骨”,身骨;“寒”:使……感到寒冷,“悄怆”:悲凉;“幽邃”:幽深。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段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一句分析,也可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8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3分)

  ⑴猛浪若奔 ⑵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从甲、乙两文中找出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2分)

  甲文: ; 乙文: 。

  【小题4】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案

  【小题1】⑴飞奔的马 ⑵凭借 ⑶大约

  【小题2】⑴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⑵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题3】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乙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题4】⑴向往自然、淡泊名利的情感。 ⑵孤凄悲凉的心境。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9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潭中鱼百许头/杂然相许C.不可久居/居数月,典马将胡骏马而归D.乃记之而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2】.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文: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小题3】.全文两次写列“乐”,这与文章忧伤凄苦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答案

  【小题1】D

  【小题1】(1)(游鱼)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而敏捷。

  (2)向小石潭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题1】不矛盾。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恹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0

  柳宗元《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完成10—12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是A.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估计)B.日光下澈(清澈) C.水尤清冽(寒冷) D.隶而从者(随从)

  【小题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不正确的是A.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B.俶尔远逝【忽然间游到了远处去了。】 C.犬牙差互【狗的牙齿互相交错。】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小题3】.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文以写景见长,写潭,写树,写水,写鱼,写源头,写岸势,都写出了特点,生动细腻,精美异常。 B.第一段写潭写树。开头以行踪缓缓步入“小潭”,接着紧扣“石潭”写石的变化,突出山水之奇,最后写潭四周的树木,动静结合,语言精练。C.第二段定点特写,正面写水侧面写鱼。首句突出了水的清澈,次句写鱼在水中嬉戏,一静一动,活泼可爱。D.第四段写感受,抒愤懑。“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又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的.忧伤心情的流露。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篇(扩展3)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篇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

  阅读《小石潭记》,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悄怆幽邃 邃:深

  B.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

  C.斗折蛇行 蛇:蜿蜒曲折

  D.以其境过清 清:凄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A.而 潭西南而望 人不知而不愠

  B.以 以其境过清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之 心乐之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D.乃 乃记之而去 乃重修岳阳楼

  (3)下列对课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本文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了游览小石潭的全过程。

  B.本文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属游记,都借山水之景表达了作者悲伤厌世之情。

  C.一切景语皆情语,第④段所表现出来的凄神寒骨源于作者内心的悲伤、凄凉。

  D.本文是作者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而作。

  (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案:

  8.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句意:寂静的使人感到忧伤,也幽深极了。邃:深。解释正确。

  B.句意:形成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坻:水中高地。解释正确。

  C.句意: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弯曲。蛇:像蛇那样。解释不正确。

  D.句意: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清:凄清。解释正确。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个“而”,表示修饰;第二个“而”,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第一个“以”,因为:第二个“以”,来。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第一个“之”,代词;第二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两个“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判断正误即可。ACD.

  分析正确。

  B.错误;《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故选:B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④句中重点词:可,大约;许,表示约数;皆,都;空,在空中。句意为: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②句中重点词: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互相交错;知,知道。句意为:溪流*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答案:

  (1)C(2)D(3)B

  (4)④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②溪流*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2

  文言文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①虽乘奔御风( )

  ②飞漱其间( )

  ③佁然不动 ( )

  ④斗折蛇行(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题3】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水,小石潭中的水和三峡的水各有什么特点?(2分)

  【小题4】两篇选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试各举一例赏析。(4分)

  答案

  【小题1】①即使②急流冲荡③呆呆的样子④像北斗星那样(每小题0.5分,共2分)

  【小题2】①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分)。

  ②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分)。

  【小题3】小石潭中的水是空明澄澈(1分);三峡的水春冬之时是清澈的,夏季的时候是水势疾速(1分)。

  【小题4】《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运用侧面描写,通过潭中游鱼若空游写出了潭水空明澄澈的特点(2分);《三峡》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三峡的水夏季水势猛,水流疾速的特点(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①“虽”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即使”的意思;在“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中是“虽然”的意思。②“飞漱”在这里是“飞泻、冲荡”的意思。③“怡然”中的“然”是“……的样子”的意思,“怡然”就是“愣住的样子”。④“斗”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在现代汉语中“斗”的意思有很多,如“斗智”中的“斗”就是“比赛胜负,争胜”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①句中的关键词有“自(这里是如果的意思)”,不能与“自三峡七百里中”中的“自(在)”意思相混。“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这里指太阳)”;②句中的关键词有“翠蔓(翠绿的茎蔓)”,“蒙络(覆盖缠绕)”,“摇缀(摇动连接)”,“参差(参差不齐)”,“披拂(随风飘拂)”等。另外,①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了互文,理解时要按照“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理解。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3】试题分析:从“水尤清洌”及“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可以看出小石潭中的水是空明澄澈。从“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及“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以看出三峡的水夏季的时候是水势迅猛、疾速;从“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可以看出三峡的水春冬之时是清澈的。

  考点:本题考查梳理、提炼、概括阅读信息的能力。

  点评:这类题目要整体理解选文,到问题出现的语段去寻找答案,能用原文语句回答则用原文语句回答,也有的要提取原句的一部分,具体情况根据问题和选文内容而定。

  【小题4】试题分析: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如:《三峡》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了景物描写的写法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三峡山的绵延高大峡长岭连的特点,从侧面描写渲染山峰高峻、江面狭窄;《小石潭记》中的第二段,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侧面描写语句的能力。

  点评:这类综合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找出侧面描写的语句,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赏析。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3

  文言文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①虽乘奔御风( )

  ②飞漱其间( )

  ③佁然不动 ( )

  ④斗折蛇行(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题3】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水,小石潭中的水和三峡的水各有什么特点?(2分)

  【小题4】两篇选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试各举一例赏析。(4分)

  答案

  【小题1】①即使②急流冲荡③呆呆的样子④像北斗星那样(每小题0.5分,共2分)

  【小题2】①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分)。

  ②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分)。

  【小题3】小石潭中的水是空明澄澈(1分);三峡的水春冬之时是清澈的,夏季的时候是水势疾速(1分)。

  【小题4】《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运用侧面描写,通过潭中游鱼若空游写出了潭水空明澄澈的特点(2分);《三峡》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三峡的"水夏季水势猛,水流疾速的特点(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①“虽”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即使”的意思;在“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中是“虽然”的意思。②“飞漱”在这里是“飞泻、冲荡”的意思。③“怡然”中的“然”是“……的样子”的意思,“怡然”就是“愣住的样子”。④“斗”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在现代汉语中“斗”的意思有很多,如“斗智”中的“斗”就是“比赛胜负,争胜”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①句中的关键词有“自(这里是如果的意思)”,不能与“自三峡七百里中”中的“自(在)”意思相混。“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这里指太阳)”;②句中的关键词有“翠蔓(翠绿的茎蔓)”,“蒙络(覆盖缠绕)”,“摇缀(摇动连接)”,“参差(参差不齐)”,“披拂(随风飘拂)”等。另外,①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了互文,理解时要按照“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理解。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3】试题分析:从“水尤清洌”及“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可以看出小石潭中的水是空明澄澈。从“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及“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以看出三峡的水夏季的时候是水势迅猛、疾速;从“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可以看出三峡的水春冬之时是清澈的。

  考点:本题考查梳理、提炼、概括阅读信息的能力。

  点评:这类题目要整体理解选文,到问题出现的语段去寻找答案,能用原文语句回答则用原文语句回答,也有的要提取原句的一部分,具体情况根据问题和选文内容而定。

  【小题4】试题分析: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如:《三峡》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了景物描写的写法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三峡山的绵延高大峡长岭连的特点,从侧面描写渲染山峰高峻、江面狭窄;《小石潭记》中的第二段,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侧面描写语句的能力。

  点评:这类综合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找出侧面描写的语句,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赏析。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凄神寒骨凄:凄凉B.隶而从者隶:跟随" C.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D.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B.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C.以其境过清先帝不以臣卑鄙D.乃记之而去。 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下面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B.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C.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小题4】将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树枝藤条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译文: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5

  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l2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答(与)谢中书书》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小石潭记》

  8.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晓雾将歇(hé)B.沉鳞竞跃(yào)C.参差披拂(cī)D.佁然不动(tái)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五色交辉()⑵四时俱备()⑶青树翠蔓()⑷俶尔远逝()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实是欲界之仙都。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

  1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2分)

  答案:

  8.C9.(1)交相辉映(2)四季(3)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4)忽然10.示例:(1)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11.清澈、透明、纯净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6

  阅读三则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①)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⑴沿溯阻绝( )⑵佁然不动(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不见曦月( )

  ⑵虽乘奔御风( )

  ⑶往来翕忽(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sù ⑵yí ⑶cī

  2.⑴太阳与月亮 ⑵即使 ⑶轻快敏捷的样子

  3.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原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意思对即可)

  5.【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6.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

  ⑵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行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①水尤清冽( )

  ②为坻,为屿,为峪( )

  ③遂至承天寺( )

  ④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2、请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相与步于中庭

  C、(1)近岸。卷石底以出 (2)以其境过清

  B、(1)心乐之(2)念无与为乐者

  D、(1)闻水声,如呜佩环 (2)庭下如积水空明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谪时所写,都借助自然山水抒发了内心的情感,但在思想感情方面还有明显的不同。请结合文句作简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格外、特别 ②小岛 ③于是 ④轻快敏捷

  2、D

  3、①(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

  ②只是缺少像我们二人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意对即可)

  4、甲乙两文都抒发了孤寂悲凉的情感,只是甲文更浓重一些,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可久留等还寄寓作者被贬后的忧伤、愤懑之情;乙文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既反映出作者自嘲、自解的心态,又透露出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意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8

  文言文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①虽乘奔御风( )

  ②飞漱其间( )

  ③佁然不动 ( )

  ④斗折蛇行(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题3】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水,小石潭中的水和三峡的水各有什么特点?(2分)

  【小题4】两篇选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试各举一例赏析。(4分)

  答案

  【小题1】①即使②急流冲荡③呆呆的样子④像北斗星那样(每小题0.5分,共2分)

  【小题2】①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分)。

  ②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分)。

  【小题3】小石潭中的水是空明澄澈(1分);三峡的水春冬之时是清澈的,夏季的时候是水势疾速(1分)。

  【小题4】《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运用侧面描写,通过潭中游鱼若空游写出了潭水空明澄澈的特点(2分);《三峡》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三峡的水夏季水势猛,水流疾速的特点(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①“虽”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即使”的意思;在“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中是“虽然”的意思。②“飞漱”在这里是“飞泻、冲荡”的意思。③“怡然”中的“然”是“……的样子”的意思,“怡然”就是“愣住的样子”。④“斗”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在现代汉语中“斗”的意思有很多,如“斗智”中的“斗”就是“比赛胜负,争胜”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①句中的关键词有“自(这里是如果的意思)”,不能与“自三峡七百里中”中的“自(在)”意思相混。“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这里指太阳)”;②句中的关键词有“翠蔓(翠绿的茎蔓)”,“蒙络(覆盖缠绕)”,“摇缀(摇动连接)”,“参差(参差不齐)”,“披拂(随风飘拂)”等。另外,①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了互文,理解时要按照“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理解。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3】试题分析:从“水尤清洌”及“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可以看出小石潭中的水是空明澄澈。从“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及“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以看出三峡的水夏季的时候是水势迅猛、疾速;从“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可以看出三峡的水春冬之时是清澈的。

  考点:本题考查梳理、提炼、概括阅读信息的能力。

  点评:这类题目要整体理解选文,到问题出现的语段去寻找答案,能用原文语句回答则用原文语句回答,也有的要提取原句的一部分,具体情况根据问题和选文内容而定。

  【小题4】试题分析: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如:《三峡》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了景物描写的写法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三峡山的绵延高大峡长岭连的特点,从侧面描写渲染山峰高峻、江面狭窄;《小石潭记》中的第二段,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侧面描写语句的能力。

  点评:这类综合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找出侧面描写的语句,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赏析。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右溪①记(节选) 元结

  道州②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③。*悉皆怪石,敧嵌④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⑦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⑧,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 右溪 ”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⑨。

  【注释】 ①右溪: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泉清石奇,草木葱郁,环境十分优美。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②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③合营溪:汇入营溪。 ④敧:倾斜。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⑦俾(bì):以便,准备。⑧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⑨彰示:宣扬,告示。来者:后来的游者。

  2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2分)

  A. ① 潭西南而望 ②而置州以不可知其源。

  B. ① 以其境过清 ② 以中有足乐者

  C. ①乃记之而去。 ② 静者之林亭

  D.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27.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斗折蛇行( ) (2)以其境过清( )

  (3)*悉皆怪石( ) (4)不可名状( )

  28.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29.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30.下列对短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为排解内心的忧郁而寄情山水的心境。

  B.甲文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写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乙文中“乃疏凿芜秽……以裨形胜”写了整治右溪的经过。

  C.甲文第二段写出了水的清澈透明,乙文“清流触石,洄悬激注”写出了水流的湍急,两处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D. 甲乙两文所介绍的“小石潭”和“右溪”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地处荒僻,少有人来;都是以石为底、为岸;景色都很美等。

  31.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甲文借写小石潭的优美凄寒,表达了作者 的心境 ;乙文借描写右溪美好的景色却无人欣赏,表达作者 的悲伤。(2分)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乃记之而去。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箭:小竹。 ③庥:同“休”,休息。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4分)

  (1) 民桥其上 ( ) (2 )逾石而往有石泓 ( )

  (3)北堕小谭 ( ) (4)心乐之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2分)

  (2) 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2分)

  【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简要概括。(4分)

  【小题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为何有这样的变化?(4分)

  答案

  【小题1】(1)桥: 建桥、架桥。(2)逾:过、越过。(3)堕:落入。(4)乐:以……为乐

  【小题1】(1)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2分)

  (2)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2分)

  【小题1】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清澈透明,水声悦耳。

  【小题1】先“乐”后“忧”(2分)。作者被贬谪后心情抑郁,因而寄情山水寻得欢乐。但这种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流露出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桥”在此为“动词”,意思为“建桥”。(2)“逾”根据语境,意思为“超过”。(3)“堕”根据语境意思为“落入”。(4)“乐”在此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以----为乐”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时,注意“巅是山顶的意思,韵是像----音乐的意思,动是回荡的意思”,翻译时还要使整个句子保持完整性、流畅性。翻译(2)时,注意“蒙是覆盖的意思,络是缠绕的意思,缀是连接的意思,参差是长短不齐的意思,披拂是随风而动的意思”,翻译时还要使整个句子保持完整性、流畅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甲文中“其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小”体现出水具有“清澈幽深、鸣声多变”的特点。乙文中“如鸣佩环,水尤清冽”体现出水具有“清澈透明、水声悦耳”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内容,关键在于读懂文章的内容,然后根据文章的意思,分析出甲乙两段水的特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作者柳宗元被贬永州,心情郁闷,因而把心情寄托于山水之情,但快乐的心情只是暂时的。所以分析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小石潭凄清的环境”来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的能力。

  点评: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原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之上,结合作者的生*经历以及当时的"生活处境来分析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篇(扩展4)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3篇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了解部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省称《小石潭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顺畅地朗读课文。

  2、能利用页下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

  3、能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三.通读课文。

  教师范读或播放《小石潭记》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轻声跟读。同时补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词。

  要 求

  自读:默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然后借助工具书及课本下注释,自行解决。

  听读:欣赏《小石潭记》的朗读录音,轻声跟读。同时补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词。

  伴读:伴随着音乐大声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参差(cēn cī) 寂寥(liáo)

  摇缀(zhuì) 隶(lì)

  四.精读课文。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潭中水声悦耳动听,引动了作者的好奇,于是便“伐竹取道”,发现了这个小石潭。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作者选取了潭中的水(清)、石(奇)、树(蔓美)等景物描绘出了小石潭的概貌。作者由潭写到水,由水写到石,由石写到树和蔓,小石潭的景致层次感强,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与游者相乐。”这是全文写景物最精彩的一段。作者首先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又使人感到象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则从另一个角度写水澄澈空明。“似与游者同乐”,把鱼儿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句句写鱼亦句句写水,既写了鱼的形态,又衬出潭中水的清冽,一笔两写,互相点缀,写来诗情画意,写出了大自然美景。一扫作者被贬后郁闷沉痛的心情,而对小石潭这一奇趣感到轻松、快慰。

  ④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坐潭上……悄怆幽邃。”由“水清”到“境清”,一个“凄神”,一个“悄怆”,借景写情,*深思,不觉感到分外凄苦。

  ⑤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

  最后补叙同游者,作为游记的结束是古代山水游记的一种格式,也可以看作游记的附文。

  五.研读课文。

  学生4人一组,开展讨论,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

  a.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景,依序写景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

  b.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闻声—见形)

  --潭中景物(水、石、树、鱼)

  -- 小潭源流(溪身——岸势 )

  -- 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c.文章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六.学生活动

  有人认为书上课文插图不能足以反映出小石潭的美景,请你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你的理解为课文再创作一幅你满意的插图。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探究本文写作手法, 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或扬州的)旅游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一、导入,引出作者和课题:人物竞猜

  (1)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他21岁中进士,后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主张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著名的《永州八记》

  (3)他对唐代的古文运动有独特的贡献,他的山水游记是*游记文学的奠基作品,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 《小石潭记》

  二、熟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 2、推荐学生朗读 3、纠正字音和节奏4、全班齐读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小石潭)

  2、下面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作者都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

  水 石 树 鱼 源 岸 环境

  3、小石潭的特点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或词语

  预设:

  (1)、清(水尤清冽)

  句子: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学生朗读,解释。

  v链接材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v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v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青

  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学生朗读,赏析。

  妙哉!这里有青青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它们交错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此等仙境 ,令人心驰神往 。

  (3)幽

  句子:隔篁竹 伐竹取道 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总结1:小石潭景色清幽、凄美,但它却被遗弃在荒野之中,无人赏识。甚至连一个名字也没有。那么柳宗元为什么给他取名“小石潭”?

  4、找出描写“石”的句子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凄神寒骨

  四、细读课文,落实重点实词。看能否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小石潭景物的特点, 投影:这是一个 的小石潭。(找景物,说特点)

  并引用原文说说你的理由,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你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细读课文,落实重点实词。哪些句子是快乐的,这些句子中哪一句是最精彩的,同学们讨论(学生讨论2分钟)

  例如:读完此文,我仿佛看见了一个怪石嶙峋的小石潭。理由是:文中这样写道,“全石??为岩”。我是从“为坻??为岩”这几个词语看出来的。

  注意:为,成为的意思。这句话 的意思是??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明确:

  教师预设:

  填词 理由 重点讲解

  树木青葱――青树??披拂――学生看注解理解

  群鱼戏水――潭中??.相乐――定点写景

  水清见底――潭中??.相乐――侧面描写

  源头曲折――潭西南??蛇行――斗折蛇行

  岸势崎岖――其岸势??.其源――犬牙

  环境凄清――坐潭??幽邃――学生看注解理解

  五、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同学们边读边试着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小石潭给你带来的心理感受,也可以几个同学小声议一议。、哪些句子是悲伤的,这些句子中哪一句是最精彩的?学生自由发言

  投影:这是一个让人感到

  (说心情,谈感受)

  教师结合学生的理解指导品味词、句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接下来请大家听听我来读这篇课文,看看我是怎样理解柳宗元的心境的。学生齐读课文。

  六、探究作者的情感

  过渡语:如此凄美、清幽的小石潭,作者坐在此地有什么感受呢?

  预设: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孤寂)以其境过清(凄清)

  那为什么前面提到“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怎样理解?

  v出示课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遍游永州山水,永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沙一石皆有情。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柳宗元的永州情结)

  v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 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

  七、拓展:千古文人山水梦,“仕 不 得 志” 便 寄 情 山 水。

  1、(1)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绝)万径人踪灭。(灭)孤舟蓑笠翁,(笠)独钓寒江雪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2、教师读自己写的词:“报国为民改革忙,奸人起,埋忠良,贬谪永州,十年愁断肠。纵然闲情又逸趣,钓江雪,孤独伤。忽逢小潭悦心房,流水清,游鱼畅,岸似犬牙,乱石写文章。虽有快意跃然起,离别时,又凄凉。”

  七、结束语

  *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他们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了,于是,他们只有在大自然中来伸一伸他们要被压垮了的腰杆,在大自然中来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石,他们寄情于阔大宁静清寒灵动之山水。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寻找心智的独一。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内容浅显,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色,这作为学习的重点。课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初中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作为学习难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的原则,发扬探究学习的精神,用集体智慧来攻克难题。课前学生通过自学,查找必要的工具书,自己动手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争取不待老师讲就能粗知文章大意。并结合背景资料,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①了解作家、作品及游记的一般特点,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

  ②学习本文用特写镜头状物绘景的手法。

  ③体会借写景物的幽静,抒发自己凄清忧伤之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①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感受作者谪居后,抑郁忧伤的感情。

  教学难点:

  ①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在喧嚣闹市中常不免让人觉得烦闷,郊游是我们排遣郁闷的最佳方式。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唐代伟大的文学家柳宗元一起去游小石潭,感受小石潭奇丽的风光,并学习他状物绘景的写作手法。[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谭记》,省称《小石谭记》。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朝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唐永贞元年(805年)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他认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并非人民是官吏的仆役

  三、背景

  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遗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了其中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永州的州治在今湖南省零陵县。《永州八记》的八处名胜是:西山、钴母潭、钴母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

  四、解题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地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五、阅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

  六、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 水 声,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 听到流水声,

  如 鸣 佩 环, 心 乐之。 伐 竹

  好象(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响,(我的)心感到很高兴。砍掉一些竹子,

  取 道, 下见 小 潭, 水 尤 清冽。 全石以为底,

  开出小路(向前走),看到下面有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潭)以整块石头作底,

  近 岸, 卷 石底 以出, 为 坻, 为 屿,

  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有的成为水中高地,有的成为小岛,

  为嵁, 为岩。 青 树 翠 蔓, 蒙 络 摇 缀,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篇(扩展5)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3篇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yǐ然不动;ch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 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此文段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所写( )的片段,该文选自( ),作者贬永州,写下了有连续性的游记多篇,合称( )。

  2.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影布石上,yǐ然不动(映照)

  B.以其境过清(认为)

  C.乃记之而去(离开)

  D.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

  3.正确一项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A.心神凄凉,骨头寒冷,静悄悄的,十分幽深,十分悲哀。

  B.心神凄凉,骨头寒冷,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C.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D.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幽深极了。

  4.从内容上看,第一段写了( )和( ),“似与游者相乐”流露作者淡淡的( )之情,当作者观赏第三段小石潭四周( )的环境景物时,又涌起( )之情。

  参考答案:

  1.《小石潭记》《柳河东全集》《永州八记》

  2.B

  3.D

  4.游鱼、潭水、喜悦、幽静、抑郁忧伤。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2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卷()石底以出为坻()()然不动

  寂寥()无人翕()忽幽邃()犬牙差()互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

  他的第四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为坻为屿B之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

  C乃乃记之而去D尔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

  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C不可久居(居住)D影布石上(映)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5)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6)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6.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8.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1.huángquánchíyíliàoxīshuìcī

  2、略

  3.①抒情议论散文②柳宗元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4、(1)玉环、环绕(2)清凉、凄清(3)大约、可能、可以、能够

  5、C

  6、B

  7、

  1.略2.C3、略 4、略

  5、游览的先后顺序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6.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7.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8.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9.略

  10、D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3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小题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小题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答案:

  小题1:(1)因为。(2)离开。(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小题1:(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小题1:(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小题1:(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如:(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先理解画线句子的意思,再按要求比较分析即可得出。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即可得出。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篇(扩展6)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参考 (菁选3篇)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参考1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请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答: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请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消失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答: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请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游鱼和潭水都有什么特点?

  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请找出文中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

  答: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似与游者相乐。

  6.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参考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解释加粗的词语。

  (1)伐竹取道______________

  (2)为坻为屿______________

  2.翻译。

  (1)如鸣珮环。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尤清冽。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小石潭,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开辟(2)水中高地

  2.(1)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相碰发出的清脆的声音。

  (2)水格外清凉。

  3.声音:如鸣佩环;形状:石头怪异;周围景色优美:青树翠蔓。

  4.比喻:“如鸣佩环”,生动表现水声的悦耳清脆。

  5.使读者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使小石潭的出现有悬念,出现后层层见其美丽景致。(意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参考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甲】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

  (1)民桥其上_________________

  (2)逾石而往有石泓_________________

  (3)北堕小谭_________________

  (4)卷石底以出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泉幽幽然然胡不已乎

  B.其侧皆诡石怪木安陵君其许寡人

  C.然卒入于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长可十许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搭桥,架桥

  (2)越过,经过

  (3)落入

  (4)弯曲,翻卷

  2.C

  3.(1)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

  (2)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4.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篇(扩展7)

——柳宗元小石潭记赏析

柳宗元小石潭记赏析1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l之。伐竹取道,下见(xin)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n石底以出,为坻(ch),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翠蔓(m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注释:

  篁:丛生的竹子。

  佩环:佩玉。

  清冽:清澈。

  全石:整块石头。

  以:而,连词。

  为:成为。

  参差:不整齐。

  披拂:随风飘荡。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心里很它。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往下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整块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成了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原文:

  潭中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注释:

  可:大约。

  许:粗略估计。

  下澈:直照射到水底。

  佁(yǐ)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ch)尔:忽然。

  翕(xī)忽:迅速之状。

  译文: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托似的。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互相取乐。

  原文: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注释:

  斗折:向北斗那样曲折。斗名词做状语。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蛇:名词做状语。

  明灭:或隐或现。

  译文: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溪水忽隐忽现。石岸的形状像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

  原文: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ng)幽邃(su)。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释:

  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幽邃:幽深。

  以:因为。

  过清:过于凄清。

  居:停留。

  乃:就。

  去:离开。

  译文:

  我坐在潭边,四面竹子和其它树木环绕着,寂静寥落没有旁人。凄凉,寒气入骨,幽深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或翻译成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原文: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l)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

  隶:跟随。

  译文: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推荐访问:小石 答案 阅读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篇】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