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讨会交流材料 【优秀范文】

时间:2022-12-25 09:15:01 来源:网友投稿

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讨会交流材料 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讨会交流材料“十一五”中学校长培训的背景分析四川教育学院教育系李小融、高启明、邱兴、卢雄[摘要]“十一五”中学校长培训是在价值取向趋与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讨会交流材料 ,供大家参考。

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讨会交流材料

  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讨会交流材料

  “十一五”中学校长培训的背景分析

  四川教育学院教育系

  李小融、高启明、邱兴、卢雄

  [摘要]“十一五”中学校长培训是在价值取向趋与理性、学校自主权扩大、校长专业化、培训市场化、培训精细化等背景下开展的培训。对这些背景的准确把握,对于培训学校确定培训的目标、内容和方式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学校长培训、学校自主权、校长专业化、培训模式

  “十一五”中学校长培训的开展,既要继承“十五”校长培训的经验,也要有创新。否则就不能搞好培训工作,就可能继续原有的低效率培训方式,就可能影响培训的实效性。在“十一五”期间,中学校长培训的背景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对培训背景的分析有助于培训机构正确地确定培训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从而保障新一轮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性。

  一、价值取向趋于理性的背景

  中学校长培训模式的构建、内容体系、模式选择的指导思想受到培训者价值取向的深刻影响。从操作层面上看,存在着两种主要的价值取向:一是媚俗的价值取向。二是理性的价值取向。媚俗的价值取向针对校长和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构建培训的内容体系,表现为讲求“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目标。我们并不反对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我们绝不赞成针对具体问题的“针对性”,尤其反对这种所谓的“实效性”,因为过分强调培训以解决校长和学校问题为目的,那么就会将培训演变成培训者跟着校长走,校长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围绕具体的、局部的问题而开展的培训。

  我们认为,理性的培训价值取向应是在对目前和将来学校管理发展、学校发展的理性把握基础上形成的对培训的。

  培训的内容应是超前的、前瞻性的。只有前瞻性的探索,才有助于校长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才有助于校长解决新形势、新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问题。操作性的技术

  其次,培训应是理论性较强的培训。教育的内容具有理想主义的特征。我们的培训目的是提高校长的管理思想、教育思想。如果我们不用我们认为是正确的管理思想和教育思想(理想主义的)影响校长,那么校长的思想意识、观念和行为就会落后于我们的要求。理想主义并不意味着脱离现实,因为理想主义的管理和教育是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管理实践中提升和升华出来的理论精华,是理论化的现实。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在前导性的理论指引下进行。校长们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管理实践,而不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学校自主权扩大的背景

  学校办学自主权是学校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依法享有的、独立自主地管理学校内部事务的资格和能力(劳凯声,2000)。在我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有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学校的权利。但是,由于长期的管理模式惯性使然,在《教育法》颁布以后,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实际上仍然受到极大的限制。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宏观教育管理的集权式管理模式的影响结果。我国的基础教育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地方负责的原则,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学校的授权大小决定了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拥有大小。因此,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真正拥有必须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放权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必须在一种新的管理制度体系下才能实现。在国务院转发的《2003-2007年教育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研究现代学校制度。这对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已经为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提供了一些模式。例如,在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中提出的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参照的股份制管理模式、社会化管理模式等,为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实现提供了选择的道路。尽管我国学术界和教育行政管理界对采用哪一种模式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学校办学自主权无疑将日益扩大。

  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将为学校管理和学校校长提出新的问题,如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学校经营的战略和策略、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师素质与专业化、学校文化建设等关系到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就是说,以前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操心的事情,将成为学校校长操心的问题。从国外校本管理的实践来看,校长的职业压力和职业负担比实行校本管理之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9期)。这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之后,校长的管理范围扩展、管理事务增多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校长在新形势下的适应能力、管理能力不足所决定的。我国的学校管理由于长期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学校校长形成了较强的执行能力,但是却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决断性。而在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的背景下,学校校长由以往执行上级的决策变为自主决策。这就需要校长具有独立的决策能力。而要在短时间内解决校长的适应性问题、决策能力提高的问题,只有借助培训;而中学校长培训也必须认识到新形势对校长培训的需要,必须切实解决校长面临的实际问题,否则培训的实效性和校长的参培积极性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所涉及的问题还包括学校与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关系的重新构建问题。这种关系将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怎样处理学校与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将是校长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中学校长培训因此也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解决校长们的困惑和问题。

  三、校长专业化的背景

  在探讨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的同时,校长的专业化问题也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视。我们认为,校长的专业化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校长的专业化也是不可能的。校长的专业化,指的是校长职业的专业化(褚宏启,200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中小学校长被列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具体表述为:在中小学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1999)。尽管如此,由于我国传统的干部任用制度的影响,我国的校长实际上是一种行政职务。

  近年来关于校长是一个职务还是一个职业的讨论已经基本上达成了一个共识,即校长应该从一个职务转变为一个职业。这种转变意味着校长将如同企业的经理一样,成为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门职业;作为管理者的校长也将像企业经理一样,通过一定的机制而产生(像经理由董事会任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

  校长的专业化也意味着,校长必须接受长期的专业训练,以具有独立管理学校的各种行政能力。由于校长在传统上被视为一个职务,且校长的学校管理工作是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进行的,因此校长缺乏独立自主决策方面的实践。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原有模式下,校长只要按照上级的指令来管理学校也就可以了。这使得许多校长成为了执行力很强,而决策力和决断力较弱的学校领导。这些对于新形势下的学校管理是十分不利的。校长培训必须在校长决断能力的培训上做扎实的工作。

  校长的专业化也意味着校长的角色将发生改变。我国的校长主要地兼有三种社会角色:一是作为代表政府管理学校的领导者角色;二是作为学校法人代表的经营者角色;三是作为“教师的教师”的导师角色(邱兴等,2002)。对于许多校长来讲,第一种角色扮演得不错,但是校长并不是完全独立地领导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讲,校长是上级政策、指令的执行者。校长的专业化要求校长具有独立管理、经营学校的能力和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因此,校长的角色应该向后两种角色转变。中学校长培训也因此而应该为校长角色的转变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

  校长的专业化也意味着,我国的校长储备制度将逐步正规化。以前我国的校长任用,主要是在优秀教师中选拔、任命。而一个优秀教师并不一定具有应有的管理知识和能力,也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好校长。正如一个好的经理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工人一样,一个好校长也并不不一定必须是一个优秀教师。但是他必须是一个了解教育、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有先进的教育和管理思想、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有处理各种情况下的问题的能力。因此,“十一五”中学校长培训也将在校长后备人才贮备方面做许多工作。我们的建议是,扩大校长培训的范围,将后备校长更多地纳入培训的体系,使他们能够在上任之前就具备基本的学校管理能力。各培训机构应该加强对校长后备人选遴选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校长后备力量鉴别、遴选、培养的方法。与此同时,我国必须实行中小学校长资格证书制度。以往实行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岗位证书制度实际上还不是完全的校长资格证书制度。校长岗位证书培训的对象基本上是已经被选拔为学校校长(校级领导)的学员,培训的目的是使他们获得岗位能力。真正的校长资格证书制度是向具备中小学校长任职基本能力的学校领导后备人选或其他人员颁发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的一种中小学校长储备和选拔的制度。在四川省凉山州已经开始试行这种制度。预计,对后备校长人选进行培训将成为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一个新领域。

  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和校长职业的专业化趋势将无疑使中学校长培训的目标、模式、内容等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培训的目标上,培训的重点将是培养作为独立的决策者、经营者和导师的校长;在培训的模式上,将既重视理论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又重视校长的个性化需要;在培训的内容选择上,将充实与校长专业化相关的教学内容。

  四、校长培训的市场化背景

  今天的校长培训应放在建立学习型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大背景中来考虑,即校长培训也应纳入大教育的范畴。实际上,培训早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但是过去我们只看到了外语、计算机、职业技能等培训产业,而没有看到校长培训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现有的校长培训体制是按照地域、学校“行政级别”、学校类型等分块而形成的各自为政的体系。校长的培训基本上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令性计划的基础上施行。在培训机构的确定上,培训几乎全部由各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或教师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承担,校长几乎没有选择培训机构的权利,也不能越级参加培训。在这种培训管理体制下,一个地方的培训机构已经成为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附属机构。培训机构的校长培训是行政命令保护的行为,也是一种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不利于培训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许多地方培训机构由于长期依附于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培养、学校人事管理方面也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诸多负面影响,造成了许多培训学校教师素质不高,适应能力不强的现状,难以满足校长的需要和中小学发展的需要。在近年来的校长培训中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校长培训的市场化趋势已经初现端倪。一些校长在不得已参加了当地的培训之后,还自己选择了其他培训学校。

  校长选择自己认为能够满足提高自己需要的培训学校应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的现象,并将在今后越来越多的出现。但是,体制上的障碍是局限校长选择培训学校的最大问题。许多校长虽然希望参加自己选择学校的培训,但是却不能得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批准。有的校长虽然有机会参加在规定时间、规定培训机构之外的培训,但是其培训的经历却不能记入校长每年的培训时间。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严重影响校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在校长培训中引入一定的市场竞争对于校长培训工作质量的提高将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能够增强培训学校的活力。有的培训机构教学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有限,但是却承担了当地校长培训的指令性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的校长只能反复地接受几个培训者的培训。也由于人员有限,培训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教师(培训者)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也缺乏时间;同时,我国尚缺乏培训者培训的制度性安排,造成了培训者知识和素质落后的局面。因此,培训教师在培训课程内容上少有创新,使参加培训的校长不能获得他们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如果能够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校长培训机构在竞争中也将改变自己,改变原来坐吃“皇粮”而不思进取的思想。

  在校长培训中引入一定的市场竞争对于校长素质的提高同样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在校长职业专业化的背景下,校长选择优质的培训资源,将对其培训积极性和素质的提高都会产生促进作用。在校长能够选择优质培训资源的情况下,校长们获得的将是优质的教育,是能够有助于提高其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实际上,校长培训市场化趋向的出现也是校长自主选择的结果。不少校长因为在当地的培训学校不能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惜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经费到一些培训质量较高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直接促成了培训市场的竞争。

  但是,校长培训的市场化绝不是完全的市场化,而是有限的。其原因在于,校长培训具有特殊性。校长的职责是管理学校,其管理工作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而不是其他。因此,校长培训不能在脱离中小学实际的普通高校进行,也不能在类似于MBA的专业领域内进行,而只能在具有丰富校长培训经验和培训研究的校长培训机构中进行。

  五、校长培训的精细化背景

  我国校长的培训工作具有粗放型的特征,即在培训中不分学校类型和层次,普遍采用大班化教学形式和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这种培训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节约资源。但是

  其致命的弱点是培训的实效性较低。粗放型校长培训的假设是校长的需求和素质背景是同一的或相似的。或者说,我们在实践中,就是将参加培训的校长放在同一个起点,因此不能满足校长的个性化需要,因为即使是在同一类型和层次的学校校长中,校长的需要也会因为学校的环境不同而各不相同。

  中学校长培训是否可以像培养研究生那样进行更加细致的工作?各地的实践已经在这方面有所探索。毫无疑问,中学校长的培训将由原来的粗放型培训向精细化培训方向发展。精细化的培训的指导思想是:让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校长都可以通过培训获得自己需要获得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培训形成自己所需要形成的技能,都可以通过培训掌握解决自己学校面临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即,精细化的校长培训是以校长为本的培训,是以校长为主体的培训。在“十五”期间,各地对校长培训的模式进行了许多探索,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培训模式。在四川教育学院教育系的“‘菜单’式、导师制、双向选择”模式中,注重向校长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和指导(李小融等,2004);深圳教育学院干训部提出的“教育会诊”校长培训模式针对参加培训校长面临的实际问题,采用集体会诊的方式确定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途径(夏晋祥,2003);厦门教育学院干训处提出的“问题—小组”探究式校长提高培训模式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解决学校管理问题的方法(林雪卿,2001);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将参加培训的校长作为培训者,实现角色的转变(杨明权,2004);黑龙江省探索的网络培训模式为校长培训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对校长的个性化需要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李宝海,2004;宋磊,2003),等等。这些培训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课程、指导、培训模式满足校长的不同需要。这种将培训工作精细化的做法,将在“十一五”中学校长培训,尤其是在中学校长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中继续和发展。

  校长培训的精细化将对校长培训的内容和实施模式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培训内容的确定上,培训机构必须准确了解每一个参加培训的校长的需求,并根据他们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除了适应大多数参培校长需要的教学内容外,个性化、个别化的课程内容将成为培训机构课程开发的一个新的领域和工作重点。与校长需求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相适应,培训的实施模式将发生很大的改变。传统的大班教学将减少,培训者与参加培训的校长的个别指导、咨询、问题解决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培训方式,网络课程、网络互动交流将成为培训的重要辅助形式。

  毫无疑问,要真正做到培训的精细化十分不易,因为培训机构将必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首先是校长需求的把握问题。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校长的培训需要并不一定局限于管理。有的校长已经具备了管理学校的丰富经验。如有的参培校长在接受培训的同时,还成为了培训其他校长的教师。因此,对于这些校长,他们需要的并不是管理理论。有的校长需要的培训内容是自己所教学的专业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前期大量的资料收集、交流、分类、整理将耗费许多时间。其次,教师的素质提高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问题。满足校长需求的精细化培训同以往不同的是,校长提出需要,培训机构安排教学内容,而不是由培训机构确定内容(甚至“菜单),校长被动接受或选择课程内容的范围受到局限。因此,培训机构教师的素质是决定培训能否精细化的重要因素。为

  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校长培训机构、培训者的努力之外,建立强制性的培训者培训制度是当务之急。在工作方式的改变方面,精细化的校长培训注重培训者与参培者之间更加密切的交流。培训者在传统的授课之外,还必须对参培校长进行个别指导。这需要培训者改变工作方式。第三、相应的设施设备的配备、更新问题。精细化的校长培训将向校长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网络化的课程、学校管理案例库、学校管理理论知识库、网络化的培训管理等),迫切需要培训机构添置、更新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开发培训网络资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培训机构的硬件设备已经严重落后于中小学,网络培训资源的开发还没有进行。如果不能处理好上述问题,将会影响到校长培训的实效性。

推荐访问:小学书记论坛研讨材料 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讨会交流材料 培训工作 研讨会 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