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行为心理学小故事,菁选2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2-25 15:45:06 来源:网友投稿

行为心理学小故事1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为心理学小故事,菁选2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行为心理学小故事,菁选2篇(全文完整)

行为心理学小故事1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 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 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

行为心理学小故事2

  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 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

  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

  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推荐访问:小故事 心理学 菁选 行为心理学小故事 菁选2篇 行为心理学小故事1 行为心理学小故事100字 行为心理学小故事10字 行为心理学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