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党支部领办农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9篇

时间:2023-05-31 16:05:06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党支部领办农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

  

   2021年第2期

  第43卷

  总第222期

  泰山学院学报JOURNALOFTAISHANUNIVERSITYNO.2 2021

  Vol.43GeneralNO.222

  山东菏泽鄄城县中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调查刘

  宁(泰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泰安271021)[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590(2021)02-0008-02[作者简介]刘

  宁(1985-),男,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2019年下半年以来,为克服党支部“老化、僵化、退化和弱化”问题,也为解决合作社“小、弱、散、乱”问题,山东菏泽鄄城县按照“以党领社,以社带农,以社建促党建,以共享促合作”的思路,推广建立党支部领办(建)合作社(下文简称党领社),实现了党支部与合作社的优势互补、融生发展,推动了村干部、富裕户和贫困户携手合作,践行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创建起一套党建引领共享扶贫机制。一、鄄城县党支部的发展困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摘掉贫困的帽子,鄄城县通过建强基层组织、健全扶贫队伍、建立扶贫机制,提前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然而,在取得巨大扶贫成就的同时,鄄城县部分农村党支部仍存在着“老化、僵化、退化和弱化”问题。一是年龄老化。截止2019年底,鄄城县385名农村党支部书记中,60岁以上的124人,占32%;70岁以上的16人,占4.2%;40岁以下的村党支部书记11人,仅占3%。偏大的年龄现状,致使大部分村干部精力不足、缺乏活力,村庄的各项工作停滞不前。二是思路僵化。截止2019年底,鄄城县385名农村党支部书记中,大专以上学历的34人,仅占9%;初中及以下学历的171人,占44%。偏低的文化程度,致使村干部对于新理念、新政策理解不到位,缺少发展思路和市场意识,缺乏经营理念和品牌观念,更鲜有互联网眼光,思路明显停滞僵化。三是责任退化。根据调查,鄄城县村支部书记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村“两委”成员仅1200元左右,明显低于普通村民每月3000-4000元的务工收入。偏低的工资水平,着实难以调动村干部的进取心,其干劲明显不足,责任心不断退化。四是能力弱化。随着农村社会发展,村民对于村干部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村干部不仅应是村庄事务的管理者,更应是村庄发展的经营者。然而,根据对鄄城县村干部访谈来看,大多数村干部仍持有原管理意识,缺乏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更不具备经营村庄的能力。二、鄄城县合作社的发展困境近几年,鄄城县积极鼓励农村合作社发展,在村“两委”带领或农业大户带动下,组建起了一些农机合作社、蔬菜合作社等专业性合作社。截止2019年底,鄄城县共有农村专业合作社500余家。这些专业合作社,既活跃了农村经济,也服务了农户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这些合作社带富能力有限、发展后劲不足、竞争能力较差,存在着“小、弱、散、乱”问题。一是规模偏小。截止2019年底,鄄城县虽然有各类合作社500余家,但能够正常运行的仅有267

  刘

  宁

  山东菏泽鄄城县中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调查家。其中,由村支部(书记)领办的合作社15家,只占总数的5.6%,数量偏少;其余合作社基本都是个别农户联合组织创立,缺少集体资产入股,入社村民较少,规模偏小。019年底,鄄城县合作社的负责人,168家为种养殖大户,72家为农机手,普二是实力偏弱。截止2遍缺少科技、营销、财会等人才,难以适应农业科技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需求,合作社的实力普遍偏弱。三是合作松散。截止2019年底,鄄城县近九成的合作社仅仅是农户简单联合,其合作也多停留在购买农资和出售产品等方面,未能形成紧密稳固的合作关系。在农产品价格稳定时,还能共同进退,一旦遇到市场波动,松散的合作立马被“打破”。019年底,鄄城县大部分合作社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薄弱,运作和四是发展混乱。截止2管理随意性较大,发展十分混乱。还有一些合作社则是以家庭人员出资,合作社的运作、利润分配往往由一个人说了算,成为“一人合作社”。三、鄄城县党领社的发展举措为了克服农村党支部“老化、僵化、退化和弱化”问题和化解农村合作社“小、弱、散、乱”问题,鄄城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带富益贫、拓展市场和抵御风险等能力,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一是融合乡村精英,夯实基层组织。鄄城县积极推动村“两委”成员与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将政治资源与经济资源、领导能力与经营能力有机结合。同时,鄄城县将获得突出业绩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乡村振兴专家库,将工作表现优秀的人才和负责人发展为党员、培养为村干部。二是融合社会资源,壮大合作经济。鄄城县每年安排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党领社的发展,并把财政投入、部门帮扶、社会捐助等扶贫资金,视为村集体投资,占股收益作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和贫困户分红。同时,鄄城县鼓励党领社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和村民闲散资金,发展农业各类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带动了贫困户共同致富。三是融合社会人才,提供智力支持。鄄城县制定了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外引计划”和“内育计划”,鼓励引导返乡大学毕业生和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参与党领社;支持农业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和乡镇街道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带技术、带项目入股党领社或开展合作经营。四是融合多元监管,规范运行管理。鄄城县规范合作社的管理,要求村党组织牵头制定合作社章程,按照法律和章程制定盈余分配方案,按照成员占股比例进行分红。同时,鄄城县要求乡镇街道经管站每年对党领社的财务进行一次审计,审计结果向成员大会报告。四、鄄城县党领社的发展成效经过近一年的建设,鄄城县385个村级党支部之中,已有281个党支部领办了合作社,占比73%,村均集体收入6.7万元以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示范典型党领社。首先,党领社既发挥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也发挥了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和经营优势,既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也化解了“小、弱、散、乱”问题,实现了党支部与合作社共同发展。其次,党领社既吸纳了集体资源和扶贫资源,也吸引了富裕户的社会资源,更优先纳入贫困户的闲置资源,变零散资源为优势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有效整合乡村发展资源。再次,党领社既激发了干部的带头动力,也提升了富裕户的合作动力,更带动了贫困户的脱贫动力,实现了村干部、富裕户和贫困户携手合作,最终有力地提升村庄共同发展的内生动力。

篇二:党支部领办农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

  

  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

  1.村党组织成立合作社的原因

  2.合作社涉及的主要范围和目标

  3.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二、实地调研情况

  1.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

  2.合作社的经营业务和管理经验

  3.合作社对村民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4.村民对合作社的认可度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分析

  1.合作社的发展优势和局限性

  2.合作社的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3.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发展

  注:以上提纲为模拟提纲,提供参考。实际情况请根据具体的调研任务和目标相应调整。第一章节是背景介绍,主要围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原因、范围和目标,以及调研的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

  村党组织成立合作社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促进村民经济的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地区的村民已经逐渐意识到要通过集体力量来获取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兴办合作社就成为一个很好的方式来整合资源和开展经济活动。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合作社不仅可以充分利用

  当地资源,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同时还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的提升。

  合作社的范围和目标,主要是涵盖了许多方面,如农业种植、水产养殖、养蜂饲养等,还包括了工艺制造、物流服务等非农业领域。同时在目标方面,对于一些贫困村或者经济相对较弱的村庄,合作社的目标更多的是通过规范化和集体化的方式,提高村民的生产技术和农产品质量,从而改善村民的生活。

  本次调研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情况,探讨合作社带来的效益和问题。同时,调研还可以为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二章节是实地调研情况,主要介绍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经营业务和管理经验以及对村民生活和经济的影响,同时还会涉及到村民对合作社的认可度和建议。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了解到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合作社通常采用的是集体经济组织的形式,由村民个体和农户集体共同出资组建,成立法定的合作社机构。合作社的管理机构通常包括主席、副主席、保管员、会计等,会设立监事会和理事会,建立一套管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合作社的运营和管理合规。

  在经营业务方面,合作社主要涉及到农业生产、种植和加工,如种植蔬菜、水果、药材等,在村民之间建立了有效的贸易渠道。此外,还有一些非农业领域的经营业务,如物流、建筑等,有些合作社还积极借助电商平台拓展市场。

  有些合作社的经验丰富,管理团队专业,不仅完善了管理和运营体系,还不断创新,开拓了新的业务领域。特别是一些种植和加工业务的合作社,通过优化生产规划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商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也逐渐发展成为村庄的龙头企业。

  对于村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合作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也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合作社,村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加,社会团结力也得到了提升。此外,重点推动贫困村落的合作社,还能有效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带动村民的思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当然,在调研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合作社管理和运营不规范的情况,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和探讨,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得知了一些村民对合作社的看法和建议,他们认为合作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对合作社经营的指导和评测。第三章节是针对调研结果进行的分析和评价,主要从合作社的优势、劣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合作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合作社具有组织、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能够整合当地农村资源,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其次,合作社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性的优势,能够促进村民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发展,促进当地生产力的提升。最后,合作社还能够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增强自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然而,合作社的劣势也需要重视。目前合作社在规模和运作模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资本支持,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存在管理不规范、法律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可以通过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完善专业能力等方面来解决合作社的管理问题。其次,加强入股机制、拓展多元化经营、充分挖掘新兴领域等方式以拓展维持合作社发展的经济资源。此外,还可以加强对联盟合作和互联网发展的充分利用来预见和开拓新的发展机遇。

  总之,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合作社作为新型农村社会经济组织,其好处和缺陷都需要给与相应的关注和思考。通过综合斟酌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优势,协调劣势因素,将其用在建设新市场、发展新业态的道路上,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篇三:党支部领办农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

  

  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调研报告

  2020年以来,XX县锚定在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中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老区村级党组织政治优势,激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活力,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着力点,创新党委领导联合社、支部领办合作社,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双领双全”模式,蹚出了一条产业兴旺、村强民富、和谐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224家、联合社16家,覆盖行政村总数的60%,带动村集体村均增收3万元、入社群众户均增收1.2万元。2021年6月,XX县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

  一、背景动因

  (一)作为革命老区县,当好“乡村振兴XX样板排头兵”使命在肩、责无旁贷。省委赋予XX“在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中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市委也提出了“打造鲁南经济圈乡村振兴先行区”的目标,规划了乡村振兴“三步走”路径。XX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牢记老区使命担当,以走在前、作示范为目标,发挥优势、闯出路子,确保交出乡村振兴的优异答卷。

  (二)作为果品强县,发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有基础、有优势。多年来,XX县坚持“生态立县、生态富民、生态强县”实践路径,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全县果园面积达到105万亩,人均达到2亩。XX果品产业形成了从品种培

  -1-

  育、种植、销售、市场、深加工等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三)打赢乡村振兴战役农村基层一线信心足、勇担当。XX县作为XX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传承红色基因、建功乡村振兴是农村基层一线党员干部肩负的历史重任。经过近两轮村“两委”换届,农村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整体得到优化提升,想干事、想发展的意愿非常强烈。但受限于农村集体经济单一等因素,抓党建促发展缺乏有效载体。发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既为村党组织发挥作用找到了“用武之地”,使村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得到彰显和提升,又为促进村集体增收提供了源头活水,达到了村级班子加强、集体增收的双赢。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一个核心”,突出党建引领。把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一把手工程”,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县乡村三级工作体系。

  1.县级统领。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技术服务、农资服务、农机支持、金融支持、财务规范、品牌推广、物流支持、市场开拓、督导考核等10个工作推进组,整合44个部门资源,专班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工作。

  2.乡镇主导。坚持分类改造提升和因地制宜创办相结合,成立工作专班,坚持把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纳入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与镇域经济发展和本地特色产业提升相结合,研究制

  -2-

  定符合镇域特色、农民需求的推进措施,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3.村级主体。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广泛参与,广泛宣传发动,与群众算好“经济、民生、长远”三笔账,打消群众顾虑,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二)建强“两个平台”,创新推进模式。为更好地发挥优势、提高实效,探索创新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有效形式,在全县面上推广党委领导联合社、支部领办合作社,搭建“双领”平台。

  1.党委领导联合社。发挥乡镇党委领导作用,按照市场运作、资源统筹、金融创新、方式灵活的原则,依托国有公司、供销社、龙头社等市场主体,整合镇域资源,由乡镇领办联合社,打造为农服务中心平台。

  2.支部领办合作社。引导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通过领办合作社、创办好项目,提升果品产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持续增收、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赢局面。总结推广垛庄镇蒙河村“村社共建、村企合作”,旧寨乡北楼村“流转焕新、联合共进”,垛庄镇孙家峪子村“土地入股、产销统一”等10种模式,评选县级示范社18家,从土地、经营、服务、生态、旅游等方面,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提供示范路径。

  (三)坚持“四化带动”,统筹资源重点突破。立足果品等产业发展优势,按照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发展合作

  -3-

  社。

  1.做大规模实现标准化。发挥村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整合涉农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集中支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规模化发展,县直有关单位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对合作社给予倾斜支持。村党组织带头示范应用现代果业技术,在栽培种植、施肥剪枝、授粉疏果、分拣分级等环节实行标准化,引领群众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路子,加快实现蜜桃标准化种植全覆盖。

  2.做强科技实现优质化。依托XX大学乡村振兴学院,与XX省合作经济研究会合作,设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XX发展研究院,与中国农科院XX果树研究所、XX农科院作物林果所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和专家顾问团队,引进了23个优质新品种,逐步实现良种替代。

  3.做优市场实现品牌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势用好网络、电商、展销会等,大力宣传“好山好水出好果”,不断提高XX果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做实平台实现智慧化。新建XX现代农业科创中心,配套了智慧农业展厅、产品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孵化最尖端的技术,汇集最尖端的力量,辐射带动全县果业发展,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四)聚力“四个加强”,规范有序推进。坚持领办一个、成功一个,群众满意一个、认可一个,坚决不搞“一刀切”“大呼隆”。

  -4-

  1.加强政策保障。制定出台《关于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动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创新金融扶持、加大项目扶持、强化服务保障等系列措施。统筹部门政策、资源,形成《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扶持政策(项目)汇编》,涵盖26个部门、47个政策(项目),所有村党组织书记、合作社理事长人手一份,为合作社提供高效精准服务。

  2.加强分类管理。为提高政策措施精准度,对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成立、运行等情况定期开展摸底排查、认真梳理,区分示范引领、规范运营、结对帮扶、重点关注等4种类型,分类建立台账,精准管理、分类提升。其中,对有一定发展基础、需继续规范提升的62家合作社,实行“1+2”结对帮扶机制,由31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对接。

  3.加强规范管理。系统梳理合作社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制度性文件,编制《XX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操作实务手册》,从合作社注册登记开始,对章程、民主管理、股金管理、财务管理、收益分配等方面进行系统规范。同时,充分发挥成员大会、监事会作用,对运转情况、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全程监督,防止发生资金资产安全问题。

  4.加强督导考核。建立落实周调度、月通报、季观摩常态化推进机制,定期召开调度会、推进会,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推动任务落实。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纳入对乡镇街区和县直部门单位的高质量发展综合

  -5-

  考核,重点围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规范发展、领办合作社工作推进、带动集体村民双增收情况及县直部门单位职责任务完成情况等指标,每年出台具体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三、取得的成效

  (一)大大拓宽了村集体增收渠道。通过党组织领办、规模化经营,将村集体资产激活增值,同时嵌入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等多维功能,成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的生力军。截至2021年底,全县366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90个,占比达到24.5%。村集体有钱办事,有力促进了村级公益事业发展,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有力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姓公不姓私”,始终把保障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从种苗和农资供应、果园托管服务到农产品销售、年底分红,实现了社员投入降低、收入增加“一降一增”,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三)加快推动了果业等特色产业升级发展。村党组织在领办合作社过程中,通过推广统一引进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物资采购、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销售、统一现金结算“六统一”服务模式,带动提升了果业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和品牌化水平。

  (四)显著提升了村党组织的聚合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让村“两委”班子有威信、集体有收入、产业得发展、-6-

  群众得实惠,发挥了“一子落而全盘活”的良好效应。通过领办合作社,村党组织及带头人组织动员力、致富带富能力得到锻炼提升,党员群众的认可度大幅提升,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四、工作启示

  (一)必须坚持党建引,把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政治方向。党建引领始终是乡村振兴的核心。XX县在推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中,聚焦党建引领这一核心,通过搭建“选育管用”体系,不断建强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有机结合,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就跟进到哪里,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当先锋、集体增收益、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成效。XX的实践证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牢牢把握党建引领这个根本政治方向,找准各级党组织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才能实现党的执政基础更稳固、党的事业长久发展。

  (二)必须坚持突出特色,找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当前,各地都在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振兴,但由于产业资源禀赋不同,具体路径也不同,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XX县在发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过程中,不跟风、不盲从,突出果品产业这个最鲜明的特色优势,把果业提质增效作为切入点,坚持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发展合作社,实现了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了民富村强。各地在探索自己的发展路径时,也应坚持因地制宜,-7-

  选准特色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最大限度激活发展活力,坚决不搞“一刀切”“大呼隆”。

  (三)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纵深推进。改革创新是引领农村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聚焦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和政策举措,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XX县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创新“双领双全”模式,党委领导联合社,统筹镇域资源整合农村集体“三资”,打造为农服务平台;党支部按照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领办创办合作社,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农村生产经营合作等方式,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提高了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推动了共同富裕。这一改革举措,充分激活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助推乡村振兴的动能,顺应农村发展趋势、符合农村发展规律。

  (四)必须坚持以民为本,形成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在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中,XX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办社主体,把促进群众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合作社创立、管理运营、利润分配还是年底分红,充分尊重社员主体地位,最大限度让利于民,让群众尝到了甜头、有了更好盼头,从而更加拥护和支持村党组织工作,形成了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1>2”的效果。

  -8-

篇四:党支部领办农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六篇)

  (篇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村组织化建设,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为科学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近日,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办公室对我县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坚持把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力度,培育了一批农民合作社,树立一批农业知名品牌,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协调、健康、稳定发展。截至目前,我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799家,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及供销服务等众多领域,其中种植类合作社1065家,养殖类656家,农机化合作社60家,其它类型18家。有9家合作社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3家被评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22家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社。19家合作社取得国家绿色农产品认证89个。全县合作社成员总数达到15.6万人,带动农户21万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70%;代销农产品4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13亿元,社员增收3.67亿元。合作社运作模式(以林业为例)有:荒山、土地、资金、劳力、技术五种入股形式和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市场等形式。

  (二)主要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年底,全县工商注册合作社不足50家,自**年至今,在工商注册合作社每年平均新增约240家。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为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二是组织能力强。当前我县合作社组织已涵盖农业生产经营与服务活动全过程,涉及所有特色优势农产品,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三是合作内容多。合作社自身不断创新,充实丰富合作内容,形成了生产型、流通型、服务型涵盖多种业务的合作社组织,由简单的生产合作、销售合作向信用合作拓展,在强化风险应对能力,特别是在农产品闯市场、树品牌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四是辐射效应高。合作社组织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具有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在信息、技术、投入和市场开拓方面具有传统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其经营收益是传统生产的二倍、三倍甚至十倍,从而极大地带动了群众入社的积极性。

  (三)工作措施一是领导重视。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发展,出台一系列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先后制定下发《关于促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关于印发的通知》等文件,将各乡镇农民合作社培育发展建设情况列入镇域经济考核重要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二是宣传培训。利用各种形式对农民合作社进行宣传。结合创业培训,累计组织近400个合作社负责人到青岛农大进行免费培训,提高了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的理论水平,开阔了视野。同时县农业、林业等主管部门业务人员也积极到合作社进行实地指导,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三是政策扶持。各职能部门树立发展合作社就是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三农,打造亮点的理念,在履行好指导、服务职责的同时,积极帮助合作社向上级申请政策、资金扶持。在加强协调、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帮助解决具体困难、解决贷款等方面提供了便利。通过引导扶持、强化服务,促进了我县合作社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在合作社组织的辐射带动下,我县农村土地流转有序,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促进了农民增收,助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速土地流转。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力短缺、新生代农民不愿回乡务农,谁来种地成为现实问题。合作社的发展,引导土地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集中,让更少农民种更多的地,找到了破解发展难题的答案。截至目前,通过转包、租赁、转让、入股、互换等方式,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3.27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18.6%;流转出土地的农户5.5万户,占承包总户数的20.5%。

  (二)优化社会服务。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转变,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出了强烈需求。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普遍缺乏为农民提供统一服务的能力,公益性服务供需衔接不紧密,服务机制尚需健全。农民合作社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为农户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让农民轻轻松松种田,成为破解怎样务农难题的发展之路。如向城镇双龙湾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土地流转的形式,统一流转周边12个村的10000亩土地,组织农户发展大棚西红柿,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服务、销售,形成规模种植优势,实现了资金、技术、劳动力、设施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三)促进农民增收。合作社实行农业规模开发,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效益,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达到了双赢效果。一是农民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每亩流转收益大约600-1000元。二是农民获得一定的务工收入。农民给业主打工每天获劳务费100元左右,足不出村,既可护家,也能挣钱。三是带动农民增收。部分合作社以新产业、新品种为主,价格高于传统农产品,采用订单等形式向农民推广,农户可从中受益。

  (四)转变发展方式。一是走规模经营之路。在农民合作社的带动下,农业经营方式迅速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集约化适度规模经转变。二是走高效农业之路。不少合作社采取种植+养殖+加工+休闲等高效立体农业模式,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三是走组织化营之路。农户家庭经营,多数属于分散经营,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建立有规模、有组织、有科学管理的合作形态,提高了共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五)推进标准化生产。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合作社普遍重视质量安全,普遍有了品牌意识。他们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统一生产资料供应和技术规程,实现全过程、全产业链的质量管理,建立从产地到餐桌的质量追溯制度,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基础。如凯华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了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蔬菜质量追溯管理体系。会宝山生态产业合作社努力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注册的沂蒙会宝山和会宝两个品牌,13个品种已通过农业部有机绿色认证,全面实行品牌化经营。

  四、存在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县农民合作社发展较快,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有的乡镇发展较快、数量较多,带动效果明显;有的乡镇则发展较慢,且有些不够规范,管理难度大。

  (二)大部分经营主体规模小。农民合作社虽数量多,涉及面广,但真正有规模、效果显著的不多。大部分农民合作社规模偏小、结构单一、实力较弱,市场竞争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总的辐射面不广,连接农户能力不够强,部分合作社甚至没有办公服务场所、经营设施和生产基地。

  (三)土地流转不够规范。部分农户与农户之间、农户与公司、企业之间的土地流转没有规范的合同文本,个别甚至主体错位,一旦发生土地纠纷或其他纠纷案件时,双方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四)产业链条短。全县农民合作社中,除少数合作社从事产品加工转化,农产品增值较高外,多数合作社处于出售原料或初级农产品的阶段,产业链条难以向生产环节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拓展。多数合作社定位不高,主要作为原材料生产基地,深加工基地在外地。

  (五)财政扶持力度偏小。我县是农业大县,但是财政收入低,对合作社的扶持金额不多,力度不够,特别是表现在土地使用、金融部门信贷扶持等方面,不能够及时有效地为合作社及农户发展提供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支持。

  (六)合作社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合作社负责人思想素质较差,管理水平较低。有的存在等、靠、要思想,盯财政钱,图项目款;有的贪大求洋,不切实际,风险意识不强;有的不善经营,管理粗放,生产效益不佳。

  五、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流转机制,进一步构建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农民合作社,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相关主管部门要通过组织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和社员的培训,提高整体运行水平和社员素质;结合各项技术培训,加强对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户的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二)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提出的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利用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积极收集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供需信息,为合作社流转土地畅通信息渠道,引导合作社与流转户签订中长期租赁合同,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三)加快土地确权进度。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是土地流转的前提。要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加强政策指导和工作力度,确保按时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确保颁铁证,让农民吃定心丸,通过推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农村土地流转顺利进行。

  (四)加大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农业项目、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力度,切实帮助合作社解决具体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合作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户自觉加入对口合作社,鼓励经营大户、农村能人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同时,建立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

  (五)拉长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大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支持合作社发展订单种植、建设生产基地、创建农业示范园区、开展产学研合作、投资新建实验室、试验示范基地,加快形成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的产业链经营机制。协调和鼓励现有合作社之间联合或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充分发挥优势合作社在组织管理、基地建设、技术培训、专业化生产和市场开拓方面的信息和作用,带动其他合作社实现共同发展。(篇二)摘要:统筹发展现代农业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XX县区社会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XX县区是以甘蔗为主要产业的农业县,司和政府进行对话,最大程度维护和争取蔗农的利益。并且通过对蔗农的交流发现,受制于制糖公司榨糖能力有限和甘蔗糖分易挥发等愿意,甘蔗的收割就成为困扰蔗农的大问题。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不仅是在财政方面的扶持,而且包括合作社组织管理方面的支持。XX县区最早的合作社成立于**年,其余大部分合作社成立于**、**和**年三年,可见很多合作社都成立时间不久。合作社管理运行方面不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农经站管理合作社方面的工作人员定期予以指导和检查。通过对XX县区助农农作物病虫害机械防止专业合作社王社长的交流中的知,合作社成立之初的10台防虫机器有5台是县农业局捐助的,合作社才得以成立。成立后的合作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稻种植户在病虫害期间防治行动难以统一的问题。合作社会统一片区水稻种植户同一时间进行病虫防治,这样统一行动可以避免不同时打药而产生的病虫在不同稻田转移的问题。政府对于如早期大型农业机械病虫防治方面的合作社可进行适当贷款优惠及其它方面的优惠政策,以解决合作社成立之初的资金等问题。参考文献:[1]张晓山.有关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几个问题[j].农村经济,**,(01):4-7.致谢:本文数据来源于XX县区农业局的统计资料及与农业合作社相关人员的深入访谈,在此特别感谢XX县区农业局黄天烈局长、陆飞伍同志,科技局陆魏群副局长及广西XX县区聚力中华黑豚养殖专业合作社李黄河社长等人为实地调研提供的便利,同时感谢中国农业大学提供的暑期社会调研机会。(篇三)为探寻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途径,近日我们选取XX县区甲马营镇作为样本,开展蹲点调研。调研期间,严格按照市委转变作风的有关规定,坚持骑自行车下村,不打招呼,随机入户,面对面与群众交谈,先后走访村居12个,对正在运营的合作社全部走访一遍,访谈理事长及社员共计110余人;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8个,掌握了大量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遍地生根开花,涌现出志远、龙鸿、丰茂、文起、洪利等一批优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2.创办形式多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这里已形成了多元化创办格局,主要包括以下类型:一是致富能手主办型。由有技术、有资金、会经营的能人牵头发起,以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依托管理经验及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带动农户入社发展。如田庄村田瑞栋投入资金600万元,成立龙鸿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190多户。二是村级党组织领办型。村级基层党组织发挥带动作用,引导村民走合作发展之路。如东堤口村党支部整合全村1600亩耕地,采取六统一运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农业组织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三是产业联合型。依据优势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组建联合社,逐渐发展成为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运作的行业龙头组织。如田庄村的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于**年联合其他12家合作社成立了XX县区11.5%。

  4.规模效益逐渐显现。据统计,截至目前该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产值达到1180万元,统一代购生产资料460万元,可分配盈余210万元。农民社员总人数5000余人,带动农户1万余户,农民增收420余万元,解放农村劳动力6000余人。同时,服务区域也由甲马营镇向镇周边、县域内多点拓展,起到了辐射效应。如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辐射带动全县30余个村庄6000余户农民种植3万亩订单蜡质玉米,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设施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二、合作社发展的做法及成效

  (一)搭建平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专业合作社一头联市场,一头系农户,对外追求经济效益,对内实行统一服务,从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减少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一是搭建了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如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成立以来,先后与美国国民淀粉、烟台紫薯深加工等企业合作发展订单农业,产品以高于市场价0.10.15元/斤的价格回收,每亩地可增收100150元。合作社理事长牛文志说:这种模式就是把农民组织起来,一个标准搞生产、一个声音谈价格,让优质的产品卖上优质的价格。二是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如东堤口村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年轻劳动力不足的实际,向村民提供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打药、统一浇水、统一施肥、统一收割六统一服务,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村党支部书记杨国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按照一年种植小麦、玉米两季作物计算,每亩可以降低生产成本150元,全村1800亩地就节省27万元;同时收割、播种时间由以前的10天缩短到3天,增加了群众打工收入。三是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据调查,像田庄、东堤口这样成立合作社的村庄,都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外出打工,东堤口村还成立了4支装卸队,其成员年收入都在4万元以上。

  (二)示范带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一个重要主体,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具体实践中,该镇合作社在满足社员需求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多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农技推广。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种植基地,先后在全县推广免耕深松全层施肥播种、玉米籽粒收以及优质小麦、玉米、紫薯等新技术、新品种10余种,转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质效。其中,今年推广的玉米籽粒收技术,实现了在玉米棵上直接收获、脱粒、烘干入库一体化,大大减少了生产环节,有效防止了玉米霉变,减少了农民投入,消除了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营村村民王季礼说:跟着合作社干,不用担心种不出好粮食,既省力又赚钱,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三)提升服务,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有效手段。调查中发现,许多种粮大户对大面积流转土地顾虑重重,一方面是当前种粮大户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承包土地超过500亩就会出现管理不善、降低产出等情况;另一方面是缺乏粮食晾晒、储存场所,增加了生产经营风险。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亟需相应的社会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联合与合作,可以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丰茂粮棉种植合作社联合社购进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全部农业机械,面向社会提供包括耕、种、管、收各个农机作业环节的服务;同时投资300万元建成1500平方米粮食储备库1栋,新上150吨粮食烘干塔一套,从种植到收获的一条龙式大田服务模式已初具规模。盐庄村社员王宝起说:丰茂推出这种套餐服务模式后,大田管理很方便,今年我打算再流转500亩地。据调查,目前该镇合作社带动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7500余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68.2%。

  (四)规范引领,促进农业链条延伸。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的重要载体。该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依据当地资源和产业发展情况,把农民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龙鸿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做大做强肉鸭养殖基地的基础上,采用链条式延伸发展模式,向上游大力发展现代化鸭棚建设、板材生产等项目,向下游积极探索有机肥制造和绿色蔬菜种植、绿色食品开发和推广等技术,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了全方位农业立体化发展模式。

  三、几点启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合作互助性经济组织,已成为当前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合作社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工作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启示一: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是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甲马营镇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的经验表明,加强和改进农业农村工作要紧随形势变化、紧贴群众需要。对于凡是有利于农村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各种经济成份和经济所有制组织形式,都应该积极加以引导和扶持,促其健康发展。启示二: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是一切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专业合作社把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组织起来参与市场竞争,一方面打压了与民争利行为,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启示我们,在土地流转、两区同建、农业项目开发等过程中,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力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专业合作社以农民为主体,坚持民力、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完善成员账户、财务管理、盈余分配等内部规章制度,实行自觉自愿、民主治理、民主监督,真正把合作组织办成了农民自己的组织。由此看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核心在于规范,要实现合作社的健康运营、增强合作社的带动能力,必须把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不断优化合作社的运行机制,让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更好、实力更强。启示四: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任何形式的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国家政策导向的结果。好的政策要推行,资金是保障。灵活的融资方式、充裕的资金运作,能够有效盘活农村市场,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带来规模效益;同时,资金的良性运转,也带来了先进技术的涌入,有力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改造,带来技术效益。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必须靠政策、资金、技术的有机整合,做到政策看落实、资金见效益、技术显效率。(篇四)近期,我站组织人员,采取面上统计与典型调查的方法,对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从调查情况看,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兴起、加速发展,为解决将来谁来种地(养殖)、怎样种地(养殖)的问题探索了新路子,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为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新经验。现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有力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农业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格局,数量呈快速发展趋势。截止目前,全县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其中:省级1家(圆方集团)、市级1家;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合作社129个,涉及种、养、加及产业服务等众多领域,其中:种植业30个(粮食6个、蔬菜20个、经济林果4个)、畜牧业66(鸡5个、猪23个、牛1个、羊27个)、林业10个、渔业8个、农业服务业8个、其他7个;获得省级示范社2个,市级示范社6个;共注册资金2.19亿元,成员总数2859人,带动农户6500户;有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67个,其中:种植业33个(粮食19个、蔬菜10个、经济林果4个)、养殖业30个(羊21个、猪5个、鸡4个)、其他4个;获得省级示范农场10个,市级示范农场15个;有专业大户267户,其中:种植面积50亩以上58户(粮食34户,蔬菜7户,林果13户,其他4户),共流转土地10761亩;养殖业209户(千只羊116户,万只羊2户、百只羊57户;千头猪28户;万只鸡3户;200头牛1户;50只牛1户;70条驴1户)。

  二、基本特点我县紧紧围绕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支持能人到农村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规模化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经营主体,树立了一批农业知名品牌,促进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了农民收入。主要特点呈现以下几个方面:

  1、带动能力明显增强,辐射效应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在信息、技术、资金和市场开拓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经营收益是传统农业生产的二至十倍。在我县五谷城桐寨特色小杂粮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户165户,实行合作社+农户+基地生产模式,**年集中种植小杂粮2100多亩,年底收购520吨,实行收购价成员户比非成员户每公斤高1元,就此一项当年返还成员利润52万元,每户8000元,另外合作社还实现利润70多万元,在合作社的带动和辐射影响下,形成周围村组踊跃加入,合作社还积极推广订单生产、返利等利益联结方式,建立与农户、基地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不断加深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带动了传统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向转变,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吴起长城现代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50户,拥有各类机械78台,基本满足耕作、种植、铺膜、收获、打捆、脱粒等各类生产需要,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合作社在外面联系下活后,安排成员去完成,合作社每亩只在收入中抽1元钱,用于合作社发展,**年作业量6.5万多亩,收入293万元,每户成员平均收入5.86万元。农民通过合作社外出劳作,大大宣川提高了合作社的知名度,使他们的业务拓展到榆林、银川、内蒙等周边县区,不但增加了劳务收入,而且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2、基地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在各类经营主体的带动下,种植加工业涌现出圆方集团的胜利山品牌荞麦香醋、吴起镇马湾永春西甜瓜专业合作社的马湾永春香瓜、五谷城桐寨特色小杂粮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的肥土地小杂粮、吴起康正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的陕北红润洋芋粉条、黄芥油,白豹宇龙西甜瓜专业合作社的宇龙香香瓜等农业知名品牌,这些品牌逐步走出延安,迈向陕西,有的已跨入全国知名品牌行业,在种植规模上不断扩大,产品销售窗口覆盖陕西、甘肃、内蒙、宁夏等周边县区,有的已进入大型超市,有的亲朋已把这些产品作为主要礼品送入国内外大众家庭。在养殖业上已建立各类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55个,主要畜禽规模养殖量大,标准化高。各经营主体还通过科技示范、生态建设、良种繁育等建设,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水平和综合效益,逐步提高科技水平,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目前,全县有33个种植合作社三品认证18.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31个、绿色产品1个、有机产品1个)、有16个养殖场的畜产品已经无公害认证,实现了农产品的提质增效。

  3、加快了土地有序流转步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转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将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运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采取多种运作和管理模式,实行规模化经营,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较高产量和收入。初步统计,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2.8万亩。流转后用于种植23050亩(大棚1053亩),养殖431亩,建果园1837亩,其他863亩,其中:流入50亩以上大户58户,面积1.1万亩,流转价格主要集中在每亩年300-800元,流转期限大多为5年至10年。如:吴起圆方集团流转马湾、齐坡、齐湾子等组137户土地624亩,每亩年流转价格600元,期限10年,用于种植大棚蔬菜;吴起宏润蔬菜种植农场流转韩沟门村20户土地206亩,建大棚135座,每亩年流转费600元,期限10年,日常雇佣本组人员10人,实行计件工资管理,工人每天最低能拿工资130元;吴起利民种植农场流转周湾村24户土地319亩,用于机械化集中连片种植玉米,每亩年流转费120元,期限10年;长官庙三羊咀山地苹果专业合作社流转本村40户土地400亩,实行土地股份合作,期限5年,主要是在前5年农户将土地无偿提供给合作社,合作社统一种植苹果,实行统一管理,到5年建成果园后,按当初成员入股土地面积予以返回,若农户不愿经营果园的,合作社通过协商适当补给土地流转费。总之,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来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成为了当前农业生产的生力军,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率明显提升,大量土地被流转给经营主体使用,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一部分无劳动能力的人或不愿种田的人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使农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大量土地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后科技应用水平、农业机械化率大大提高,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效益的提升。

  4、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利用自身的资金、信息和技术等优势,不断地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采用新机制等,影响和带动了周边群众生产,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方面带动了从事玉米、蔬菜、养殖等主体尚处于发展早期,数量少、规模小,亟待加大培育力度。

  2、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目前,农业兼业化、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同时农村劳动力呈现三多三少现象,即:女的多、男的少;老年人多、年轻人少;文化低的多、文化高的少。据统计,我县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中,5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72%。虽然他们从事多年的农业生产,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毕竟受学历、理念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有效承担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而且一旦他们退出农业生产,是否有充足的后继人才,前景并不乐观。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善,将严重影响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农业建设。为此,必须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确保现代农业后继有人。

  3、组织化程度低,管理体制不规范,存在等、靠、要思想。就全县目前注册的1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仍有大部分合作社与农户之间是松散型的合作关系或口头合作关系,没有联结成利益共同体,在农产品行情不好时,经营主体不愿按订单收购,压价收购或不愿收购,行情好时,农户又不愿将农产品卖给合作社,没有内设组织机构,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运作上很少整体参与,甚至没有搞过运作活动,发展活力不强,缺乏竞争力、吸引力。由于制度的缺失,合作社资金(包括股金)管理上民主度不够,资金运行不透明,利润分配不合理现象依旧存在,极大影响了农民对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其他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合作社)业主也存在思想素质较差,管理水平较低,存在等、靠、要思想,为项目应付检查,为享受优惠政策成立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认知度较低,小农意识仍很严重,风险意识弱。

  4、资金运转困难。近年来,我县虽然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但大量资金扶持到了大型产业园区、养殖场、生产基地,还没有专门安排资金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扶持,致使他们发展积极性不高,组织带动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工作建议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我县农业基础条件差,是制约农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对于山区来说,土地立地条件差,每户地块多面积小,不便于机械化耕作,需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通过村民商议互换退出立地条件差的承包地,政府通过加大资金补助,开展集中连片的高标中农田建设,为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便利条件;对于川、涧立地条件较好,面积较整块的农田,主要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通过农户互换并地转换成面积较大的农田,为机械化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盘活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帮助农民算好经济账,在引导广大农民维护自身合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

  2、培养职业农民,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高素质的农民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基础。县乡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抓手,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制定新型职业农民中长期培训规划,针对不同类型农民,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扩大覆盖范围,对农业科技、农业技术、农业发展、农业管理、农业生态以及法律政策进行系统培训,努力培养一支农村老板+农村经济人+新型职业农民的现代农业生产队伍,使之成为既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又具备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的能力农村实用人才。同时,要从政府补贴、社会保障、项目扶持、金融服务、土地流转、职称评定等方面创新制度和政策,吸引和鼓励富有创新精神、专业知识较强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投身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帮助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效益。

  3、加大财政扶持,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县新型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对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引领农业发展的作用,政府每年应列入应列入一定资金用于扶持新型农业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篇五)为进一步了解农民合作社在促农增收脱贫攻坚中功能作用,根据《XX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在促农增收脱贫攻坚中功能作用调研的通知》(云经管函[**]2号)精神,我县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县经营管理站人员开展了农民合作社在促农增收脱贫攻坚中功能作用情况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截止**年12月31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16个。其中:种植业110个;林业8个;畜牧业84个;渔业3个;服务业5个;其他6个。实有会员5343人,注册资金26896.9万元。**年共获得县级示范社8家、州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2家。目前,全县已累计获得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9家,州级示范社16家,县级示范社32家。

  二、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帮助成员脱贫的经验做法

  (一)努力提升品质,提高效益。合作社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二)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合作社积极创建自己的品牌,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扶持,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使受益人口不断增多,促使更多人口脱贫致富。

  三、地方政府发挥合作社作用开展脱贫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从**的实际出发,重点引导发展茶叶、养牛、养猪、蔬菜、甘蔗、西瓜、养鱼、烤烟、草果、魔芋、马铃署、食品加工、农机等专业合作社。

  (二)是不断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积极帮助专业合作社创建示范社,使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中的引领和示范效应不断显现。

  (三)是积极帮助专业合作社申报项目,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自**年以来,从农业部门帮助专业合作社申报中央、省上的项目获得了27个,扶持资金共347万元。通过项目建设使部份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抗风险能力得到提高。

  四、贫困地区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晚,发展缓慢,具有规模和操作规范的不多,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一些乡、村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持观望态度,没有长远发展的思想。

  (二)资金投入不足。农民专业合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成员股金、会费和自身积累,由于我县农民收入较低,拿不出更多的资金入股,其资金来源仅只是微薄的成员会费收入,导致设备简陋;加之,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专门的生产基地支撑,形不成较大规模,合作社的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三)缺乏新技术。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训,农民文化水平低、视野狭窄,缺乏经营管理、开拓市场的能力,加之,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时间短,基础薄弱,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一旦出现市场突然波动,难于承受经济损失的打击,极易动摇成员的信心。

  (四)管理不规范。从现已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一是有的合作社虽已成立,但尚未开展生产,没有进行运作,成立合作社的主要目的不是发展生产和产业,而是为了套取项目,指导思想不正确,形成了平常所说的空壳专业合作社;二是一部份合作社的章程、制度不完善;三是绝大部份合作社还没有建立会计账,财务管理制度不建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五)部份专业合作社,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没有长远规划和打算,草率成立,导致所涉产业发展不起来,形不成规模,甚至有的合作社面临倒闭或撤销。如:姬松茸、养兔等产业。另外,有一个自然村成立两个相同农产品的专业合作社,客观上难于形成规模。在全县已成立的216个专业合作社中,运转正常和初具规模的屈指可数,不到30%,绝大部份不具规模,带动能力不强。

  五、对于发挥合作社促农增收、脱贫攻坚作用的对策建议以及今后工作打算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广泛宣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政策,使广大乡村干部明确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目的和意义,善于发现乡土人才,加大引导和发展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力度。

  (二)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要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求取真经,通过交流学习,开扩视野,加快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程。

  (三)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州、县人民政府要尽快出台《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从税收、资金、政策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四)积极为专业合作社申报项目,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扶贫办、供销社等部门要从不同渠道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项目,不断壮大专业合作社的实力。当获得项目时,要侧重建设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包括厂房、仓库、机械、设备、基地等,尽量避免给会员进行补助,造成分光吃光,影响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五)工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做好专业合作社的办证登记工作,简便手续,免收一切费用。农村信用社、其青团、妇联、劳动保障局等要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贷款上给予倾斜,特别要帮助解决短期流动资金的需要。

  (六)搞好技术培训,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培训,根据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结合各地的情况,在全县展开大规模的农民技能培训,尤其要强化实用技术培训,使一部份农民的技能得到提高,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能人。

  (七)规范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县财政局XX县区经营管理站,要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认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的通知》(财会[**]9号)文件精神,多渠道争取资金,组织培训好专业合作社会计人员,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八)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和管理措施,按照自愿互利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规范运作。

  (九)积极创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进一步有计划地努力创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带动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篇六)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济银发〔**〕134号)精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近期,中国人民银行XX市XX县区支行、XX县区经管局、恒泰农村合作银行联合组成调研组,采取现场采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我区沙沟镇、周营镇、陶庄镇等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及金融服务现状进行了调研。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涌现出一批组建规范、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也存在合作社经营不规范、市场化程度低、内部管理松散、规模小、农业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其中金融支持力度弱、资金紧张是制约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积极探索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路径,建立信贷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机制,创办信贷新品种,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建设是下一步国家政策取向的客观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紧张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一、XX县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XX县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工作始于**年,通过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规政策,短短五年,全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86家,社员(会员)1.2万余人,带动农户3万余户,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56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30家,受国家部级奖励扶持合作经济组织1家,省级奖励扶持合作经济组织1家,市级奖励扶持合作经济组织18家,区级奖励扶持合作经济组织20家。既包括从事种植业、畜牧养殖业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又包括从事农产品加工、农村新能源、农业机械服务等多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按行业类型划分为:种植型19个,养殖型30个,运输型8个,技术信息服务型19个,仓储型2个,加工型8个,经营领域涵盖了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突出表现以下三大特点。

  (一)政府搭建平台,部门加强指导,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政府重视,加快发展。每年年初区委、区政府明确目标责任,制定下发文件,将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列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同时区经管局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下发《工作意见》,并认真抓好落实,把任务量化分解到每个月,同时与各镇街经管站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每镇街新增加3个以上规范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树立至少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如XX县区邹坞镇圆苓枣合作社成立于2002年10月,镇政府累计投资185万元,先后铺设6米宽生产路8000米,打深井18眼,建设高标准蓄水池50个,增设100千伏安变压器2台,架设高低压线路12华里,铺设地下节水管道2000米,农民在优质枣开发中获得了实惠,带动4000余农户,圆苓枣种植面积发展到5300多亩,进入盛果期的枣园亩收入9000多元。

  2、加强宣传与培训,引导发展。充分利用《薛城周讯》、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栏,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定期邀请有关领导、专家、技术人员撰写文章和讲课,并开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110服务热线电话,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使广大群众增进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了解。坚持每年举办12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政策法律知识培训班,从专业合作社如何组建、制度如何制定,到如何管理、运作,进行科学系统地培训。先后举办大型培训班9期,培训人员1000人次,发放宣传单、宣传资料1万余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别采取以会代训、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对社员(会员)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各种类型的培训,使广大社员(会员)学到了各种相关知识,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的积极性。

  3、搭建信息平台,推动发展。建设薛城农经信息网站,设置合作社专栏,发布合作社产品信息和种养加技术信息,通过网站有效地宣传了合作社,全面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品,提高了XX县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合作社社员增收。

  4、强化管理,规范发展。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流程,区经管局建立局领导班子成员帮包联系制度,保证每月深入镇街、村、合作社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掌握各合作社发展状况,帮助解决在运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指导各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要求设置和登记账簿,真正做到了建一个、成一个,确保组建成功率。

  (二)合作优势明显,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1、增强了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改变了农民的市场经营理念,使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合作社通过提供技术、生产资料、销售等服务,形成了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减少了农民生产与市场对接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生产与交易成本,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合作社统一生产资料选购、技术服务、对外销售,解决了合作社社员生产的后顾之忧,使合作社社员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种养规模明显扩大,增强了竞争优势。如XX县区永诚养猪合作社成立于**年4月,截止到**年底合作社经营收入306251.20元。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是统一饲料、兽药采购。统一购进饲料180吨,预计平均每吨为社员节省400元,共为社员节支7.2万元;统一购进豆粕200吨,每吨为社员节省80元,共为社员节支1.6万元;统一购进疫苗兽药6批,价值10万元,为社员节支1万元。二是积极为社员搞好技术服务。合作社先后聘请河南金戈兽药厂技术员、区畜牧局专家为社员培训6场,培训人员360人次。合作社还专门设立了技术咨询电话。三是筹建化验室。经社员大会讨论,合作社决定近期集资3万元建化验室,免费为社员提供化验服务,增强疫情防控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据调研,合作经济组织社员(会员)人均纯收入比当地生产经营同类农产品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900元。

  2、提升了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一方面,社员接受新技术的渠道得到拓宽。合作社为农民不但提供农业生产资料服务,而且注重技术上的指导和服务,经常聘请专家到合作社授课,提高了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合作社内部管理实行一人一票制度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实行民主管理,提高了社员的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如薛城金虹养猪合作社始建于**年9月,合作社围绕组织农民、服务社员和五统一的工作宗旨。截止目前,合作社已吸纳来自薛城、滕州、山亭、市中、峄城四区一市的社员3200多人,组建规模养殖场5处,其中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的养殖场150处,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10处,年总出栏量达到12万头,成为鲁南地区规模较大、效益较高、社员得到实惠较多的合作社。其主要做法:一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养殖质量和技术水平,合作社坚持每年举办6期集中培训班,合作社对参加培训人员免费提供技术资料,免费提供消毒药品。二是具体实施了五统一,即:统一供应仔猪;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提供兽药;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商品猪。三是强化服务功能,为社员提供全方位服务。合作社设兽医专家小组、技术指导小组、销售服务小组,帮助社员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困难。

  3、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了生产发展,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促进了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如XX县区周营镇铁佛村蔬菜产销合作社,其前身为周营镇铁佛蔬菜协会,于**年6月在区工商局进行了登记注册,合作社成立以来,带动发展蔬菜种植面积达2600余亩,占全村耕地面积86%,发展各类蔬菜大棚2000个,其主要产品有马铃薯、辣椒、大白菜、西红柿等,年产各类蔬菜5000吨,筹集18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50亩的铁佛村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从而带动周边18个村庄的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展,蔬菜的销售主要是以上海、广州、**及周边地区蔬菜批发商上门收购为主,彻底解决了群众卖菜难问题。到目前为止,合作社带动非社员农户1000户,合作社社员种植蔬菜平均亩收入10000元,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

  (三)新形势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前景看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做好**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意见》具体办法。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对农户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基地建设、质量检测。鼓励龙头企业在财政支持下参与担保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意见》道出了农民的心声,政府各级部门都把农民问题放在了首位来抓,党群关系愈加密切,让更多的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XX县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在这政策春风沐浴中,不断发展壮大。

  二、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现状

  (一)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特点。

  1、目前合作社融资的主要方式。一是从承贷主体来看,全区涉农金融机构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承贷主体的还没有发放过一笔贷款,而主要以合作社社员作为单个主体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其贷款申请基本上是社员自行申请。据统计,全区7月末农户贷款余额12.42亿元,较年初增加2.51亿元;二是从贷款发放的主体来看,主要集中在农合行,至7月末,全区农业贷款余额14.94亿元,其中农合行农业贷款余额14.87亿元,占全区总量的99.53%,说明在农村金融市场方面,农合行仍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而从被调查社员来看,其向金融机构贷款的首选也全部是农合行。三是从合作社社员融资构成来看,社员的生产经营资金主要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按照资金构成比重依次为:①自筹资金;②向亲友借钱;③金融机构贷款;④社员之间互助;⑤民间高利贷。而自筹资金和向亲友借钱是社员目前主要融资方式,两项约占其资金来源的75%左右。同时,多数被调查社员认为农合行发放的贷款金额太小而利率偏高、借款手续复杂、无担保抵押等原因,而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在社员之间存在一定的资金互助,但金额太小,主要是其大户社员向其他社员预先提供原料如饲料、仔猪,待销售后再返还资金。

  2、合作社发展壮大的资金需求情况。调研中了解到,目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起步阶段,急需壮大规模,形成一定的幅射带动作用,而资金紧张是各合作社普遍反映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见下表),而全区涉农金融机构对以合作社为对象的没有发放一笔贷款,也没有对合作社进行信用评级,对合作社社员贷款与其他农户、个体户在利率、期限、金额等方面没有优惠措施。据初步测算,全区86家合作组织资金需求超过3000万元,除去自筹等方式外,资金缺口达2600万元。而被调查的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缺口270万元,平均54万元。合作社名称主要产品拟建项目资金缺口铁佛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蔬菜深加工自动流程生产线50万元永诚养猪专业合作社种猪、肉猪饲料处理中心50万元巧姐柳编专业合作社柳编工艺品购买蒸条机10万元张庄石榴专业合作社石榴种植、销售、加工冷库60万元展英通养殖专业合作社种猪、肉猪基础设施、产床10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情况调查表

  (二)制约合作社金融支持的主要原因分析。

  1、合作社经营需进一步规范。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发展较快,但从其运行管理上依然存在一些粗放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功能的发挥。一是合作社建设规模小、资金匮乏,应对市场竞争能力不够强。从6家调查对象看,社员最多的有154人,最少的仅有20人,平均入社会员约68人;6家注册合作社注册资本共384万元,人均入股资金0.71万元。二是层次较低,未形成产业链。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活动都还仅限于为社员提供统一的购销、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服务,而在加工、流通、储运、销售等方面还处于从属地位,尚未形成强有力的市场流通主体和竞争主体。仅有少数合作社,如铁佛蔬菜合作社建立了蔬菜批发市场,大部分合作社的产品还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合作社没有能力和实力延伸产业链,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三是组织松散,经济关联度不高。有个另合作社已建立章程、设立机构、登记注册,但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上,组织特征并不明显,抵御市场风险、降低经营成本作用还未真正发挥。由于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其授信评级,与信贷资金的发放条件还具有较大的差距。

  2、合作社承贷主体的资格认定难。一是工商注册比例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管理部门依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然而当前,绝大部分协会还不具备变更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件,难以获取法人资格,也难于达到金融支持门槛。我区86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只有30个,有法人资格的仅占总数的35%,使合作社作为独立承贷主体的资格认定较难。二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除大宗农资物品统一采购、产品统一销售外,实质上仍由分散经营、独立核算的单个农户组成。合作社自有资产少,合作社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成熟的受信主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是合作社没有固定资产可供担保。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种植、养殖等,固定资产占比过小,产品不符合抵押要求,难以找到有效的贷款抵押物。同时,因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初创期,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难以找到符合条件的贷款担保企业。

  3、农业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制约了信贷资金的注入。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的是农产品或农产品再加工,从事的产业是弱势产业、高风险产业,需要风险分担机制为其化解风险。而从调研的实际情况看,农村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仍不健全,加剧了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矛盾。一是财政扶持力度不大。尚未建立起长效的农业发展基金、救灾补助、贷款贴息等扶持补偿机制,基层政府大多财力不足,对农村经济及农村金融的补助扶持有待加强。二是农业保险缺失。农村政策性保险制度尚未建立,而商业性保险又处于费率高农民保不起、费率低保险公司赔不起的尴尬境地,农户参保率低,尤其是自然灾害险种几乎空白。三是担保、抵押问题仍然是制约金融支持的瓶颈。目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比较松散,生产经营仍以各社员为主,而合作社缺乏社员共有的固定资产、机器设备等可供押抵登记的产权,同时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又使社会担保公司难以介入,担保难、抵押难仍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一大障碍。

  三、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建设、信用档案建设和信用评价工作开展情况调研中了解到,农合行对专业合作社社员进行了择优扶持评级授信,主要由客户经理深入村组,摸底调查,对农户生产经营情况、家庭状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同时搞好资料记录,建立了家庭人口、家庭收入、主要劳力、信用记录、生产经营项目、经营规模、年家庭纯收入、资金需求等主要的信息档案。目前共评定信用户34202户,其中信用农户31583户,个体工商户2619户,授信额度136800万元,累计发放107295万元,农户贷款余额为123790万元。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方面,我区缺乏涉农贷款担保机构。虽然近年来我区担保公司、担保协会有了一定发展,但其担保对象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层面,而国家对涉农担保没有给予明确的优惠政策扶持,形成农村贷款担保机构缺乏、而现有担保机构因农业的高风险性又不愿涉及的困境。

  四、政策支持措施及建议

  (一)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建立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机制。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资金方面得到更大的帮助,政府要制订必要的优惠扶持政策,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动农民的持续性增收,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政府要建立信贷担保基金,金融机构在此基数上按一定的放大倍数向合作社授信,以解决专业合作社担保难、融资难问题。二是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和奖励机制。即由地方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按一定比例出资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一旦出现贷款损失,按一定的顺序和比例从补偿基金中对金融机构补偿。三是要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形成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地方政府要相应加大政策性保险的投入,鼓励和扶持商业保险进入三农领域,推进商业保险公司代办或开展商业性农业保险。可借鉴国家已制订的对能繁母猪给予保费补贴的办法,对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物流运输等专业合作社按照其面积、产量等进行保险补贴。

  (二)探索金融支持合作社发展新品种,增强合作社融资能力。

  1、简化贷款手续,实行优惠政策。对列为重点扶持对象的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种养农户,在贷款额度范围内的,可直接到当地农村金融部门办理贷款,无须经过层层审批。对贷款额度范围外的,实行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尽可能提供及时的信贷资金支持。根据合作社风险程度、资信情况和经营效益及信用农户等级等因素灵活进行贷款利率定价,对项目风险低、信用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户给予10-30%的贷款利率优惠。同时发挥信贷的引导作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进行扶持,促进合作社壮大和种养农户发展,重点培育农业产业化发展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2、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为依托,将小额贷款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倾斜;对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适当增加贷款额度,扩大农户受益覆盖面;根据合作社多元化的信贷需求,探索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仓单质押等抵押形式,有效解决合作社抵押品种类过少的问题;加大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的合作,积极开发适合专业合作社特点的信贷产品,多方式、多渠道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员提供信贷支持。利用农户闲散资金组建资金互助合作组织。

  3、加大评级授信力度。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纳入信用评定范围,并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对信用优、实力强、前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信用等级,增大授信额度,并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简化的正向激励机制,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三)加快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建设。解决目前农村地区由于金融机构数量少、功能低而造成的服务缺位、竞争不充分和金融抑制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降低民营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加快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进入我区农村市场的步伐,形成一个服务于三农的多层次、全方位、竞争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以期通过多元竞争,实现信贷资金价格的合理化。各金融机构要将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为金融支农主力军的恒泰农村合作银行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做好辖内机构资金余缺调剂,用足用好现有资金,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

  (四)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合作社的组织行为和管理制度。合作社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我区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都建立起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但很多还不完善,应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健全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组织机构,完善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管理和监督,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规范的合作社章程,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明确并落实社员大会的职权和决策方式,重大事项应由合作社社员大会讨论决定;完善合作社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要独立建立账簿,进行会计核算,定期向社员公布财务状况;健全利益分配制度,完善按交易额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责任机制,第50页

篇五:党支部领办农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东“党?部领办合作社”实施乡村振兴的启?2020年7?20??24?,灵宝市委组织部组织全市部分优秀村党?部书记在青岛农业?学举办了“党?部领办合作社”?作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解放了思想,开拓了思路,进?步明晰了乡村振兴的?向和路?,坚定了?“党?部领办合作社”道路壮?集体经济的信?和决?。他?之?,可以攻?,青岛、烟台等地“党?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给灵宝市的党?部领办合作社?作带来了许多有益启?。“党?部领办合作社”是破解农村发展瓶颈的有益尝试。烟台市与我市农村在产业发展???度相似,都以苹果种植为主,兼有梨、葡萄等其他?杂果,在乡村振兴中?临的问题也较为相似,都存在着“集体穷、?部弱、群众散、产业衰、合作社乱”问题。除了城中村,其他村级集体经济收?普遍不?;?部的凝聚?号召?不强;群众只关???的承包责任?和??家庭收?,甚?部分群众只要个?权利不要个?义务,??不齐;在产业发展上,原来乔化苹果园树龄逐渐?化,急需改造,提质增效,但农村外出务??员较多,农村空?化,群众?资?也?精?进??规模果园改造;社会上的?些合作社有名?实,发挥作?有限,不能惠及??群众和集体。烟台市从2018年起探索“党?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路?,把党?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以及群众的能动性结合在?起,由党?部书记代表村集体,注册成?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以“三资”?股,群众以?地、资?、劳动??股,建?起村集体和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类似现代企业制度的?式进?管理和监督。最终通过集体和群众的抱团发展,促使村级组织由“弱”到“强”,群众由“散”到“聚”,集体收?由“少”到“多”。

  “党?部领办合作社”要选好领头雁。在发展壮?“党?部领办合作社”路?上,烟台市坚持把选好领头雁当做关键,2018年村级组织换届,他们把政治标准作为选好村“两委”?部的第?关,“?关不过,余关莫论”,在全市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好?+能?,才是当家?”的选?标准,不能单看?事的本领,?是从“好?”中选“能?”,“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栖霞市更是实施村级“头雁”提升专项?动和后备?量“育苗”?程。把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纳?全市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与青岛农业?学合作,设?实训基地,开展?线教学。在?东实地学习期间,学员们先后到莱阳市龙旺庄街道南官庄村,栖霞市松?镇汉桥村和平度市仁兆镇沙北头村。南官庄村曾经负债100余万元,村“两委”驾驭?作能?较差,群众不认可。2008年换届,时年28岁在外创业的王建胜被推选为村党?部书记。到村?作后,王建胜?数次召开会议统?思想,最终成?莱阳市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集聚?地、劳动?等资源要素,推?“?地?股+劳动??股”的经营合作模式,调动村集体和农民的双重积极性。?前合作社经营有350亩的矮化密植苹果和200余亩的莱阳梨,仅苹果?项合作社年收益即可达到500万元,除去地租、?产经营性?出以及群众分红,村集体年增收100余万元。汉桥村是?东省的贫困村,2018年之前村集体经济收?为0,在烟台推动“党?部领办合作社”的?作中,村党组织书记刘守欣不等不靠,在上级组织的?持下,成?集体经济合作社,吸引群众?股,将千余亩的荒?流转?社,发展苹果种植业和??产业,并以合作社名义与第三?公司合作,降低合作社风险和投资成本,2019年村集体收?突破20万元。沙北头村是?个只有100余户的?村庄,曾经是软弱涣散村,?王桂欣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后,积极探索治村路?,2007年村党?部牵头率先成?了沙北头果蔬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洋葱的?产、销售,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合作社的洋葱类业务已经达到“种全国卖全球”的?平,连续8年成为阿?巴巴全球洋葱类标王,2018年洋葱销售达到1.7亿,芋头销售达到2亿。在取得这样成绩的同时,该村王桂欣书记紧跟市场,注重技术研发,坚持“研发?批、转化?批、推??批、储备?批”的农业发展思路,成?了庄户学院,专门培养职业农民,开创了“盆栽葡萄”“盆栽?龙果”的先河,使得葡萄的亩均收益达到30万元。

  “党?部领办合作社”要以集体增收和群众增收“双增收”为?标。烟台、青岛地区的党?部领办合作社,坚持“党组织领办、尊重基层?创精神、保证群众利益最?化”原则,因村施策,不搞??切,可以流转?地、劳动?、集体“三资”等?社,对集体经济薄弱村,从群众关注的现实困难??,采取劳动??社?式,将社员劳动量化成股份,破解资?难题;合作社理事长全部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确保合作社的运转始终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在出资构成上,村集体以“三资”?社,持股?例以10%-20%为宜,村?部个?可按5%-10%?例出资,社员出资?例不宜超过20%;在合作社运营上,成?之初即约定好利润分配?例,让群众有盼头,让集体不受损失,让其他投资主体有奔头。?般情况下从当年盈余中提取不超过10%的公积?后,再按相应规定分红;在民主管理上,理事会成员中的村?部,以社员?份参与分红,在合作社中不领取任何报酬,由乡镇根据年底考核情况,从集体占股收益中予以统筹落实;在?常管理中,民主选举产?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每季度?少公开?次合作社社务和财务;在吸引群众?股??,群众可以?地?股,也可以资??股,资?额度?般以1元为1股,降低资?门槛,确保所有群众都能达到?股条件,使得贫困群众也能享受到?股合作社的红利。

  “党?部领办合作社”要有政策推动。考察的栖霞市汉桥村是省贫困村,为壮?村集体经济,村党?部领办合作社进??地流转,并引?市农投公司合作建?果园,果园?常管理由合作社负责,农投公司负责设施投资和管理投资,利润10%归村集体,20%为加?合作社进??地流转的农户,剩余70%归农投公司。在组织推动上,栖霞市是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成?6个?作?组,全盘统筹整体推进,全市把党?部领办合作社?作作为市镇村三级“?号?程”,列?书记抓党建突破项?,市委每周通报1次,每季度专题研究1次,随机抽查1次,考核排名1次,每半年观摩评?1次,并引进第三?评价,确保质效。在资??持上,栖霞市采取对上争取、内部调剂等?式,整合部门涉农资?、政策资源,集中优势,重点倾斜,为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提供?撑。各级涉农资?全部纳?乡村振兴“资?池”,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纳?统筹资??盘?,切块分配到镇街区。作为硬性要求,有驻村帮扶单位和第?书记的村,党组织要率先领办合作社,发挥?范带动作?。在村?部待遇上,设定村集体经济收?的标准,达到相应层次的?部书记,除?资报酬外,可以从合作社分配给村集体的利润中领取?定?例的奖?作为绩效报酬,激发村?部?事热情。转载?灵宝党建

篇六:党支部领办农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共16篇)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共16篇)

  业地位不对等,在价格制定.利益分配.风险承担等重大问题上缺少对话谈判能力,有时遭受损害也无能为力。对大中型龙头企业而言,直接与农户打交道,管理成本高,监督不到位,标准化生产措施难以落实等等。这些情况说明,农业产业化链条中间环节主体缺位的情况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有眼光的龙头企业开始牵头成立或参与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合作社一方面与龙头企业洽谈签订供销协议,帮助社员建立稳定的销售市场,积极谋求合作社共同利益。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合作社成员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经济共同体。

  (二)基层供销社着眼于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联系和推进二次创业,积极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供销社“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和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有效推进,供销社系统逐步走出低谷。从牵头.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入手,进一步扎根农村,贴近农民,已经成为供销系统的共识。从调查看,供销社已经成为我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带动力量。***大有花生生产合作社是由***供销社牵头,并以经营设施.场地.资金等方式出资与当地农民共同组建。目前,已发展社员268户,建立起花生种植基地1680亩,年经营收入1000多万元,社员年增收入150多万元。

  (三)“村两委”成员着眼于为村民办实事,积极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村“两委”成员利用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优势,围绕本村主导产业,以“村集体组织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些合作社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村支书与合作社理事长一人兼。村支书兼任理事长后,带领农民搞专业生产,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实现了党的工作与农村经济工作的有机统一,是党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创新。***清风寨山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姜庄新胶苗木专业合作社.***市凌河镇新儒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都是这种模式,3个村的农户人均年收入都比入社前增收3000元以上。

  (四)一批农村能人着眼于“抱团闯市场”,积极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购销大户.加工大户.种养大户.经纪人等信息比较灵通,市场运作经验较为丰富,且有一定积累。他们对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运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对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需求也最为迫切。***市王封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是由一个购销大户发起成立,经过一年运行,合作社已发展社员263户,实现销售收入850万元,创汇30多万美元。***玉元蛋鸡专业合作社,是由养殖大户带动起来的,现已发展203户养鸡户入社,社员户比非社员户年人均纯收入高出__多元。

  二.做法与措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得益于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近年来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统筹规划布局,明确工作思路。***明确提出了“创新模式.膨胀规模.注重规范.加快发展”的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思路,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农业优势产业振兴.区域化布局结3合起来,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产业特色明显.市场前景广阔.辐射带动力强的合作社。在工作重点上,重点抓好合作社培训.示范社培植.联合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组建.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合作社数量得到较快增长.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机制得到有效创新.实力得到显著增强的目标。按照这一工作思路和目标,统筹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长期规划***中部平原以发展优质瓜菜.专用粮等高效作物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区以发展畜牧业和优质果品生产,突出发展畜牧业和高档果.专用果及大棚果.小杂果生产;北部沿海地区以发展渔业.名优特水产品设施渔业和创汇渔业为主,力求每个县市区都能围绕各自产业优势组建起特色鲜明的合作社集群。

  (二)强化指导服务,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膨胀。

  一是加强培训。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迅速催生一批新的合作社,年底市农业.财政.工商等部门启动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工程,对有意兴办合作社的农村能人.经纪人.种养加大户和县.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进行了分期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搞好考核落实。培训结束后,市农业局组织经管部门制定并落实了具体考核办法,及时跟上指导.督查。各级经管部门发挥县镇经管机构和人员的优势,采取包靠制度,全力搞好指导和服务。

  三是注重典型示范。全市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活动,通过典型示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三)加大扶持力度,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年,为加快合作社发展,加大合作社金融支持,市农业局.工商局.财政局.民政局.农村信用社联社等部门联合出台了两个支持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对加快合作社发展,促进合作社壮大提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上规模.上档次,市财政设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对合作社联合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给予财政资金扶持。

  (四)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围绕建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新机制,利用我市在合作社登记注册方面政策突破的优势,结合综合配套改革提出的目标要求,出台考核办法,加快合作社联合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组建工作,并加大指导规范力度,帮助合作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目前,全市共注册登记联合社16家,涉及蔬菜.水果.粮油.养殖等多个产业,有165家合作社加入了联合社,社员

  1.6万人,带动农户5万户。

  三.问题与困难一是运作不够规范。有的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社员大会等机构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社员很难行使民主管理权利。利益连结机制不健全,连结不紧密,一些合作社与成员尚未真正形成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

  二是带动能力不强。***作为农业大市,是农业产业化发源地,尽管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三是扶持力度不大。近年市级财政安排的年度专项扶持资金有限,很不适应合作社发展的需要。金融支持政策不够明晰,合作社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合作社组织生产的农产品进入大型超市的门槛比较高,各种收费名目繁多,缺少农商互动的扶持政策。在合作社登记方面,个别地方还存在变相收费问题。

  四是优秀人才短缺。农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合作社带头人少,真正清楚合作社如何规范运行的人少,大多数人对如何办好合作社仍是雾里看花。一些普通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性质.地位.作用认识模糊,甚至把发展专业合作社与“大锅饭”.“大呼隆”联系起来,影响和制约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四.思考与建议建项目投资情况项目总投资16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0万元,省财政资金19万元,市财政资金3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108万元。投放到土建工程投资67万元,建设防护林网20万元,水利设施21万元,其他52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园地开垦.整理30000,建设无性系茶叶设施栽培大棚36个,面积28000,购置无性系茶叶苗50万株,购置黑松.侧柏苗木等

  1.8万株,修路1千米,建设水囤1座,埋设管道2600米,新建大口井1眼。主要成效一是经济效益实现茶叶年产量近

  2.3万公斤,年销售收入180余万元,利润81万元。

  二是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形成“合作社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茶叶生产格局,提高项目区及周边茶叶种植户的科技意识.质量意识和生产管理水平,对加快当地无性系茶叶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项目开展以来,增加了当地就业机会,同时辐射带动500余户茶农发展无性系茶叶近千亩,实现辐射带动收入近200万元。

  三是生态效益项目实施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技术规程操作,减少了化肥.农药等的使用,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良好生态效益。(2)莒南县年润盛蔬菜专业合作社400亩日本丹波大黑豆原种繁育基地改建项目投资情况项目总投资9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0万元,省财政资金

  13.5万元,市财政资金

  1.5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51万元。投放到土建工程投资

  73.3万元,设备投资0.7万元,其它22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改建黑豆育苗繁育设施大棚22个,购置良种黑豆__公斤,购买仪器3台套。主要成效一是经济效益实现年亩产305kg,实现年销售收入305万元,净利润100万元。

  二是社会效益为项目区周边提供直接就业机会近300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黑豆近800亩,带动增加销售收入120余万元

  (3)莒南县年新叶农民专业合作社0.3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投资情况该项目总投资416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304.74万元,农业措施投资

  57.71万元,林业措施投资31万元,科技推广5万元,项目管理费

  17.55万元。计划申请中央财政资金260万元,省财政资金118万元,市财政资金12万元,项目区乡村自筹资金26万元。建设内容一是水利措施开挖沟渠

  21.2公里,维修蓄水池及场地平整1座,塘坝2座,埋设PVC管道16公里部分主管道采用PE管),建出水口209个,新建电管站4座,建设输电线路3km,新建拦水坝1座,河道治理500米,建桥涵建筑物120座,其中生产桥4座.过路涵20座.进地涵96座。

  二是农业措施新修田间主路8公里,田间支路

  3.4公里,土壤改良1000亩,苗木基地补土1000亩。

  三是林业措施栽植侧柏18500棵,松树1500棵。

  四是科技措施技术培训及资料1500人次/册。

  主要成效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改善本项目通过实施农业.水利.林业.科技等措施,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形成了标准较高的基本农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防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加。经过开发,耕地基本形成“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的规格化高产.稳产农田,加快了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的农田.水利.土地.道路和周边的环境得到了统一规划改造和综合治理,不仅形成农田园林化的新格局,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区域内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美化了田园,优化了环境。同时通过运用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使农药.化肥的残留污染得到有效地控制,减少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生产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和谐统一,项目建成后,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500亩,年节水量60万立方米,项目区林木覆盖率由开发前的21提高到26。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增强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了农田水利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0,除涝面积达到100,新增灌溉面积0.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0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0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3万亩。改造完成后,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开发前的0.7,提高到0.9。通过项目的实施,林木覆盖率由开发前的21提高到26以上,有效地调节田间气候,减轻农业自然灾害,起到了保水.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还可以调节气候,起到了优化美化的作用二是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在原有种植结构的基础上新增黑松种植面积500亩,年新增种植业产值240万元,项目区内农产品产量将大幅度提高,人均纯收入增加800元。

  三是社会效益推动了项目区科技进步。经过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即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节水灌溉等技术,为项目区农业经济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新的科技成果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特别在水利方面通过推广应用,使项目区实现了节水化灌溉。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通过培训农民技术人员,使农民学到了一些实用技术,如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新技术,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发展优势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促进了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了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项目建设可以辐射带动项目建设乡镇及周边地区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的增效,农民增收。通过示范带动.可以辐射带动周边10余个村居近1000余户,增加农民收入__万元。同时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实施一条龙服务,服务面积大.范围广。

  三.我县目前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扶持力度逐年加大,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制度不够完善,内部建设亟待完善。

  一是扶持合作社项目采用公开招标模式办法实施造成了资金的不合理支配,财政投资不能完全发挥效益,应当尝试将项目实施权利完全交付给合作社自己来完成,合作社

  根据自己的实情,合理落实完成通过招标实施模式不能完成的需求。

  二是有些已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制订不规范,理事会.监事会职责不清,会员权利.义务不明。

  三是组织机构不健全。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虽已进行注册登记,但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作用不能在日常管理中得到体现。在271家合作社中,理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活动正常的不到一半。内部控制制度的欠缺,导致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较大。

  (二)科技支撑乏力,产品竞争力弱。农业开发扶持合作社项目,对于科技措施的投入太少,农民专业技术培训落后,形式单一,没有足够资金形成科技支撑。我县多数专业合作社所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且多数专业合作社实行生产.销售全程综合服务,属于初级的农产品生产。受经济实力.市场风险等影响,广大农民对发展加工.销售等高附加值的专业合作社涉足不够。经营规模偏小,带动效应不明显。

  一是科技投入不够。大多数专业合作社仅停留在种植.栽培等生产环节,而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等投入很少。

  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少,附加值低。我县专业合作社大多数的产品是食用菌.粮食.蔬菜.竹木等农产品,但大多数都是初级产品,并没有经过精深加工,附加值较低,影响了经济效益。

  (三)品牌意识不强,阻碍高位发展。品牌战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从产品质量竞争上升到形象竞争的新阶段,着力打造品牌.商标.包装.信誉等无形资产形象,显得分重要,其中品牌战略尤为突出。全县271家农民合作社中只有6家合作社的产品注册了商标,但大多数品牌的市场知名度不高,品牌获利能力不强。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服务层次普遍较低,缺乏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扶持力度不够大,合作社自筹资金比例太大,指标难以落实完成,财政投入资金比例数太少,外部环境不够宽松。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基础较差,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短缺,自身的资金积累非常有限,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数成员缺少有效抵押物,目前全县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较多地以土地抵押,用资金入社的成员偏少。惠农贷款只有少数农民获得。农民专业合作社除蚕桑专业合作社给予了少量扶持外,其余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享受过资金扶持。特别是在引导农民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方面,我县还没有把这些经营领域纳入到合作经济的范围,在税收.用电.用地.用人方面也没有优惠政策。另外,土地流转难也制约了产业规模发展。

  (五)缺乏专业人才,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参与者基本是农民。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也主要是合作社内部成员担任,其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规模化的经营管理需要。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加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入进来,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身条件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来,人才问题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不灵.技术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政策引导。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民成员抵御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保护农民成员的合法权益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办要积极深入到乡.镇.村和广大农民群众中去,通过召开座谈会.动员会,解答农民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好政策.好措施,让广大群众了解农业开发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作用.运作形式,达到相关部门了解.经办服务机构掌握.农民群众熟悉的效果。

  (二)经营扶导。按照上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政策要求和部署,深入合作社,积极指导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其组织运行行为。帮助合作社开展多种培训活动,加强对合作社理事.监事会成员和社员的技术.管理和合作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农民的合作意识。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引导和帮助社员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新形式,鼓励大型农业企业.龙头企业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引导到专业合作社之中,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推行订单农业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民走“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民合作社大型农企”.“农民合作社品牌”的发展之路,实现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承包经营权”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价出资,实现增资扩股,以壮大发展规模。

  (三)突出地方特色,力求加快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以做大做强.培特培优,根据莒南农业开发产业现状,以草莓.茶叶等优势产业为目标,在“专业化”上做文章,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组织化上抓突破,构建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积极探索把同类产业的大小合作社联合起来,组建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联合社或行业协会,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加速全县同类合作社的整合,增强实力和带动力。加快组建全县的草莓.茶叶等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的主导产业合作社,既强调打破村与村的界限.打破乡镇界限,更多地带动本区农民,又鼓励实现跨区域联合,努力使某个甚至更多的单项产业合作社成为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龙头。帮助合作社争取农业开发资金和政策支持。要稳步推进“现代农业”,树立诚信理念。大力培育发展一批创效高.信誉好.带动能力强的农村经纪人,组织发展适合本地特点的“订单农业”,为农产品流通架起“经纪桥”,铺好“订单路”。

  (四)发挥合作社项目资产移交及工程运行管护优势。

  发挥合作社项目工程运行管护优势关键在于明晰项目产权,确定管护主体。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投入物化为资产后,产权很难界定,项目财政.自筹资金的投入,一旦转化为农业基础设施,资产形态就混为一体,但在产权的关系上不可能将一个建筑物的产权分解成几个部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

  根据实物的运营作用及实物形态,进行分类分级,明确产权主体。在实际的操作中,可实行分类分级明确产权。如排灌站.干支渠等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应明确为合作社资产;固定渠.田间林网等分散型农业基础设施应明确为社员资产;在产权的管理上,属于比较集中资产的,可由合作社集中统一管理,属于分散性质资产的,由合作社成员管理;这样,层层明确了产权,也就明确了管护主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能否长期发挥效益,关键在于建后管护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合作社项目社员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体,提高社员的管护意识尤为重要。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向社员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宣传和,以项目区建设前后效益的对比,以事实增强群众的管护意识,增强农民管护农业开发资产的自觉性,在项

篇七:党支部领办农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

  

  合作社党建情况调研报告

  朱台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农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逐步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组织基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加入合作社走上小康之路,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根据对我镇的农民合作社组织进行的摸底调查,现将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据统计,截止到202X年底,全镇已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3家,吸纳社员3805人,涉及农户2000余户,入股资金11000万元,形成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这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21家是从事粮食种植的,有6家是从事果蔬种植的,有12家是从事牛猪鸡狗兔等养殖业的、有3家是从事农机服务、有11家是从事农资经销等的;其中省级示范社1家,市级示范社2家,区级示范社7家。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壮大,全镇53家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基本上涵盖了农村经济各个领域,实现了农村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推进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促进农民稳步增收发挥了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新经济组织。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也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镇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中共有党员73人,其中有3名以上党员的有28家,有1-2名党员的15家,无党员的11家;从党员的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的29人,占15﹪,40-50岁78人,占42﹪,130-40岁60人,占32﹪,30岁以下19人,占10﹪。从党员社员年龄结构来看,呈现出老中青相结合的局面,以40-50岁占多数;从党员文化程度上看,都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少数还具有高中文化程度,而且60﹪以上的党员都具有一技之长;从党员社员在合作社中所处的角色看,大部分党员都是合作社的骨干力量,其中有16人还是合作社的法人代表。截止目前,全镇只有1家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

  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建设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作社党组织覆盖率不高。由于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组建合作社就是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所以大多只追求经济发展,政治进步追求不多。表现在对党建工作不怎么关心,而且许多合作社的理事长还不是党员,对党建工作就更不关注了。

  2、合作社党员重个人,轻集体,党员先进性发挥不明显。合作社中的党员绝大多数埋头于抓经济,求致富,党员意识有所淡化,责任感和荣誉感有所缺失,导致模范带头作用难发挥,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不明显。

  3、两种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一是村党支部与合作社关系,二者之间多表现为互不往来、互不理睬、互不干涉;二是党员和合作社的关系。党员参加村支部政治活动,在合作社参加经济活动,存在两张皮。

  4、合作社活动场所缺乏、活动经费不足。由于专业合作社目前都还处于起步阶段,除禾丰、朱台农机等个别合作社外,大多数经济基础薄弱,办公场所狭小。

  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把党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技术、资金、市场上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党组织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

  平,走出一条“围绕经济抓党建”的新路子。

  三、如何不断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建设

  新形势下,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建设,就应以“合作社经济发展”为中心,按照基层党建基本要求,创新思路,逐步加强合作社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带领社员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建议:

  一)采取多种形式,逐步提高合作社党组织的覆盖率

  一是按照专业合作社类型、产业规模、工作条件、社员人数、党员数、是否建立党组织等内容进行全面调查,为党建工作方法提供依据。二是典型示范,积累经验。合作社是由农民自愿组建的互助性合作组织,在设置党组织上应尊重农民的意愿,采取循序渐进、典型引路方法,为合作社党建工作的铺开提供经验。

  三是因地制宜,灵活组建。要针对合作社的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健全党

  组织。如规模较大跨村经营且有3名以上党员的专业合作社,可以直接建立党支部;对一些规模较小且党员数少于3人的合作社,可以采取2-3个专业相近的合作社建立1个联合党支部等等。

  二)选拔培养优秀的党员干部队伍,提供人才保障。

  1、要选拔培养高素质的合作社党组织带头人。如:一是对现有的是党员的合作社法人,进一步加强其党性修养,增强其为民服务的意识,提升其党建工作的能力,将其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党支部书记;二是对现不是党员但素质和觉悟较高的合作社法人,可以先培养成党员,然后将其培养成党支部书记;三是采取下派、兼任、选聘等其他方法,培养合作社党组织带头人。

  2、要培养一支合格的党员队伍。在合作社中加大在年轻、有能力、有素质的社员中发展党员力度,要重视在技术带头人、青年大学生等优秀人才中发

  展党员。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党员带头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培养和造就一支过硬的党员队伍。

  三)抓好制度建设,确保运作规范。

  制定切实可行的合作社党支部制度,促进规范管理。

  1、建立合作社党建专题专会制度。建议乡镇党委定期就合作社党建专题研究,切实解决困难。各合作社党支部也要定期召开党建专题工作会,研究支部发展、和为人民服务等重要事务,并及时将会议情况上报乡镇党委。

  2、建立社员议事会制度。党支部对合作社事务要知情、要监督、要参与,但不越权和包揽。实行制度管理,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要求合作社财务实行民主公开,及时接受社员监督。

  3、在党员发展上,建立公示制度,保证质量。着重将合作社创业者和技能型人才骨干发展为党员。

  四)要加强基本保障,保证合作社党组织能开展工作。

  1、要不断加大对合作社党建工作的投入力度。建议党组织在基层党建经费中加大对合作社党建的投入。

  2、各专业合作社也要重视党建工作,加大投入力度。

  附:朱台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介绍

  朱台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X年10月,由镇农机协会牵头,联合本镇及

  周边区县从事农机行业的农民组成。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有全体社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建全,营业手续齐全。合作社下设财务组,技术学习安全操作培训组,跨区作业创收和本镇生产机械调度组,维修配件油料外援机械接待等后勤供应组,社员机械行业安全审验及事故纠纷处理组。理事会严格按照章程规定,按期召开生产民主生活会议,做到有事大家商量决定,坚持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社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351人,农机装备大型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121台,8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83台,25马力以上的小型拖拉机113台,农用运输车128辆,玉米收获机78台,深耕犁80台,深松机7台,旋耕机80台,玉米播种机、脱粒机、小麦宽幅起垄免耕播种机等配套机具累计已达1300多台套。全镇万亩以合作社社员为主力,包村定地片,全部实行收运旋耕播十统一农机签单作业。功完成作业面积10万多亩。

  合作社现自有停车场地亩,维修车间5间,维修设备一套,配件仓库2间,机械存放库房13间,自备100吨柴油储存罐及加油设施一套,服务车二辆,社员会议技术培训学习园地250平方会议室,桌椅、投影等培训设施齐全一处;理事会160平方办公室一处,配备电脑二台,合作社业务、会议、材料,机械档案操作人员社员信息,配套机具、机型、购机时间、行业审验、包村作业,全部电脑储存档案管理,合作社理事会公开服务电话,发挥服务功能,及时向社员传送农机技术生产准备致富信息,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的作用,积极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怎样符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需要,加快农村市场化服务体系建设。

篇八:党支部领办农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

  

  地方《中国农民合作社》2021.05总第144期济宁市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规范发展思考据山东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名录信息平台统计,截至2020年9月底,济宁市有村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2093家,其中土地股份合作社425家、生产经营型合作社1470家、服务(劳务)型合作社205家、综合类合作社70家。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带领群众上项目、闯市场,将惠农政策惠及更多群众;充分利用了合作社对接市场、抱团发展的载体作用,将分散的群众组织起来,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济宁市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一是资产权属不清晰。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但存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入社程序不规范问题。有的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将一定比例收益归村集体,但是没有明确的依据,如何将收益分给村集体、分多少,在章程中没有明确说明。二是民主管理难落实。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属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地位平等,应实行民主管理。但是,有的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大小事务由村党组织说了算,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入合作社也是由村党组织说了算,合作社成员和村集3文/申艳艳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得不到保障。三是服务成效不明显。农民合作社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有的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尤其是土地入股型合作社,将村里的土地集中公司化经营,背离了农民合作社服务成员的初衷。规范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坚持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属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要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运行管理,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实行民主管理,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2.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入社。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要依法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制定并遵守合作社章程。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入合作社,获取一定比例收益分配的原则和依据要在章程中载明。2017年以来,济宁市开展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农村经济(社区)股份合作社、股份有限公司等集体经济组织。农村经济(社区)股份合作社、股份有限公司等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作为团体成员加入合作社,将村集体闲置的厂房、办公用房、土地等资源作价出资,从而享有合作社收益分配权。3.实行民主管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应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实现有效运转。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入合作社,要经过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同意。合作社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成员(代表)大会,涉及重大财产处置和重要生产经营活动等事项由成员(代表)大会决议通过。成员地位平等,成员(代表)大会选举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4.规范财务管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要求,为每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单位成员,其出资额、公积金量化份额和返还盈余等要在成员账户中记录准确清楚。合作社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的可分配盈余,主要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作者单位:申艳艳,山东省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篇九:党支部领办农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篇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为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近几年,市科协根据省、州、市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要求,紧紧围绕农作物种植、果蔬栽培、家禽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采取政策倾斜、政府引导方式,积极组织农产品经纪人、种养大户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后创建了xx优质梨协会、xx魔芋协会、xx草芥核桃协会、xx蔬菜协会等一批具有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优秀农技协,为群众增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发挥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xx市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基本情况

  截止2017年底,我市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23个,会员76343人。其中:农民专业技术协会241个,会员3849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82个,社员37852人。在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中实行“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互联网”模式的有15个;村“两委”带动农民合作组织的有58个;公司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有32个;协会中建立党支部的有68个。至今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村委会有

  4个,占全市168个村总数的2.3%。

  我市各类农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后,通过制定章程,提供协调服务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户统一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带领群众走上了小康致富之路。如xx镇的樱桃协会成立后,通过宣传发动,积极引导,目前樱桃种植已辐射到毗邻8个乡镇115个村13825户,年总产量达150多吨,产值达300多万元;**镇的干田优质梨协会通过多年的发展,现优质梨基地面积己达9000亩,年产量3000多吨,产值达650多万元,果农户均收入达3万多元,最高农户收入达23万元,在此基础上,xx优质梨协会还采取“协会+基地+农户+公司”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地区和部份乡镇积极发展优质梨种植,让干田优质梨真正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xx魔芋协会从最初1795户会员发展到如今的4000多户,依托“公司+协会+基地+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现魔芋种植面积已达1.25万亩,总产值达1.53亿元,全乡95%以上的农户投入到了魔芋种植的行列,并且还带动了周边乡镇及州内外部分县魔芋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范围涉及水果、蔬菜、花卉、药材、家畜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多个门类。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技术交流型,主要是利用协会互帮互助这个平台,开展会员之间种植、养殖

  技术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致富的目的,绝大多数协会有此功能;二是技术经济服务型,协会主要职责是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为会员提供生产资料等,如xxx红梨种植协会筹建的种苗技术服务站,就承担着为会员统一引进良种、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果树嫁接等功能;三是技术兼经济和经营实体型,其主要业务范围是帮助会员进行产品的统一加工和营销,如xxx优质梨协会利用协会优质梨深加工工厂,统一加工、销售;四是科技开发型,主要是根据生产需要,开展研究、试验、示范、推广,如以xxx公司为主组建的xxx核桃产业协会;五是股份实体型,主要以会员入股的形式合作兴办股份制技术经济实体,如xxx养牛协会创办的经济实体养牛专业合作社。

  二、主要做法

  为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健康稳步发展,市科协发挥职能,立足各乡资源优势,抓实生态核桃、魔芋、云南红梨、**冬桃、黑山羊、肉牛、肉兔、花椒、无公害蔬菜、中草药等重点特色优势产业农技协建设,着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努力培育高效、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支柱产业群。

  抓示范引导。按照有产业特色、有发展潜力、有

  组织活动、有创新思路的“四有”原则,市科协在年度工作计划及农函大培训计划中,重点优先考虑高原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农户的培训和协会的组建和扶持力度,着力培育科技含量高、基础设施过硬、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合作组织,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开发,引导广大农户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速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进程。

  抓基地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州科协科普惠农项目,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开展“合作社+基地+农户+协会”及“协会+基地+农户+公司+互联网”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模式,扩大规模、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产业发展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自2018年以来,市科协每年安排80万元资金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等主体参与特色生态产业基地建设。“十三五”期间,共争取各级科普惠农奖补资金177.5万元。

  抓品牌发展。围绕“三品一标”建设,重点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特别是对品质好、规模大、有效益的产品,市科协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

  协会围绕“品种、品质、品牌”做好文章,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抓科技普及。一是建立农村致富能手、高原特色产业带头人、经纪人、农村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高科技入户率和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二是充分利用农函大、科普e站、科普微信,广泛推广立体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标准化生产、农业机械化、设施栽培等新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科技集成配套水平。三是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层次,着力培养技术带头人,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发展意识。四是每年开办农函大培训班30个,培训学员1500人以上。五是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着力在贫困乡、贫困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培养了一批农村新型职业农民,为帮助贫困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困难及问题

  当前,我市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与矛盾,亟待认真研究解决。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领导重视不够,缺乏政策扶持。乡、村领导及有关部门对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农协

  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支持。部分农协会由于缺乏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已名存实亡,成为“僵尸”协会,极大地影响了协会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

  运行机制落后,抵御风险能力弱。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形式上。大部分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处于初级阶段,由于科技含量低,信息渠道狭小,融资渠道单一,市场竞争能力差,综合实力普遍较弱,其作用难以显现;二是运行机制上。由于协会属于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组织化程度差,协会与会员之间没有经济利益捆绑,即使有实体牵头的协会,组织仍较松散,凝聚力不强,抗御风险能力弱,部分会员民主意识、合作意识、诚信意识还不强,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偏低,会员之间联系较松散;三是在开展活动上。由于协会没有资金来源,时常处于力不从心,组织无力,从而缺乏号召力、战斗力,还有部分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体制不明,产权不清,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内部管理机制。

  经营理念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产业化经营程度及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处于初级阶段,结构单一,局限于初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发展空间小,竞争力较弱,且服务大都还处于无偿服务,市场观念淡薄,缺乏市场竞争力。

  利益协调机制不规范。协会与农户,农户与基地或龙头企业的关系大多停留在单纯的买卖关系上,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致使在守约履约上,合同双方受各自利益驱动,常常是市场价格高时,农民不愿意将产品交给企业,市场价格低时,企业又以种种理由不按保护价收购农民出售的产品,甚至压级压价。

  资金缺乏,发展后劲不足。资金缺乏是制约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的瓶颈,截止目前,金融机构尚未向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贷款服务,大多数协会未建立强有力经济实体,无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下步工作计划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积极探索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模式,引导农民合作组织在开展实用技术转化、农技推广和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充分说明了党

  中央对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重视和肯定,同时也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迎来一个新的机遇。下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加大宣传,增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社会认知度

  加大宣传和请示汇报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研究制定出有利于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与发展的各种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技术协会自主自愿、因地制宜、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发展,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引导、扶持和管理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整合资源,加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机结合

  一方面利用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会员没有入会条件限制的优势,组织未入会农户加入协会,扩大协会规模,提升社会影响力,同时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系,引导农户逐步入股入社,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另一方面发挥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上联科研单位、科技人员,下联农户和生产基地的优势,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服务能力较弱的缺点,通过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服务农民提高产品竞争力,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市场竞争,规避市

  场风险,同时认真做好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在行业自律、维权、行业代表性和科技服务等方面优势,惠及更多农民提高科学生产经营水平,实现共同致富,推动农村的繁荣和稳定。

  加强组织领导,精心指导服务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做到引导而不参与,扶持而不干预,促进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健康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农民合作组织联合会的作用,建立合作组织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农技协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市农技协健康有序发展。

  建章立制,规范协会运行

  通过开展省、州、市示范协会、示范合作社创建活动,进一步规范我市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运行机制,完善章程,健全制度,促进协会规范发展。

  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快速发展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州、市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以及相关配套文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二是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类科普惠农项目,加大中央、省、州的资金扶持力度。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坚持每年

  安排不少于1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重点用于市级示范协会的奖励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服务,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申报无公害基地及产品、绿标、有机食品认证、注册商标等。三是加大协调服务工作力度,对专业合作组织登记、注册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简化程序,快捷办理。

  重视人才培养,增强服务能力

  一是加快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坚持“发挥优势、发展特色、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工作思路,引导协会在顺应农村发展趋势,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加大农民专业技术协会队伍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加大会长、理事长的培训力度,增强基层组织的发展活力,提高农民专业技术协会队伍构建和谐社会的综合能力,为做好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三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快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建设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信息网,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将信息、技术、市场、资金、农户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信息技术的服务水平和应用能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为进一步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在县农业局的支持配合下,通过现场查看、听取介绍、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和特点

  发展速度快。《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各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数量迅速增长。截止目前,注册登记的各类合作社共157家,注册资金1.22亿元,入社农户1659户,带动非成员农户3020户。成功创建省级示范社2个,市级示范社4个,县级示范社30个。

  覆盖领域广。15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遍布全县7个镇办,覆盖了农、林、牧、副、渔等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其中:种植业44家,占28%;林果业48家,占30.6%;养殖业46家,占29.3%;渔业11家,占7%;农机、植保服务业2家,占1.3%;其他6家,占3.8%。

  资源利用好。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在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特别是在引领贫困户脱贫上发挥了较好作用。如长角坝、岳坝镇依托金水河、椒溪河水域和山林资源优势,成立了冷水鱼、土鸡、中蜂等养殖合作社;陈家坝、石墩河镇依托大户引领和技术优势,发展袋料香菇和猪苓、天麻等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其中陈家坝继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与当地50户贫困户结对子,吸收贫困户创业扶贫资金购买食用菌袋料,发展袋料食用菌30多万袋,预计今年每户贫困户将实现利润近万元。

  专业程度高。全县大部分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村种养能手、专业大户领办,他们懂技术、善经营、有市场,号召力强。如长兴苍术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人苏沭名是当地苍术种植土专家,被省农业厅认定为高级职业农民,带领全县50余户种植苍术400余亩,年产值达400多万元。德信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自身优势,产前提供优质鸡苗、产中进行技术指导、产后统一销售产品,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注册了“绿源德信商标”,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建起了全县首个农产品追溯体系。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机制薄弱,运作不够规范。一是管理不严格。部分合作社组织制度不健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不完善,会员权利、义务不明。部分合作社运作和管理随意性大,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存在不按章程和制度办事的现象。二是运行不规范。合作社与会员

  的联结松散,利益关系不紧密,部分合作社靠个人信誉维持管理,服务停留在生产或销售的个别环节上,没有形成产供销一体化。部分合作社仅注册办理营业执照,无生产、办公场地,个别合作社甚至是有名无实的“空壳子”。

  发展水平不高,合作层次较低。一是社员人数少。截止目前,全县注册登记合作社社员为1659户,仅占全县农民总户数的23%,大多数合作社是几个、十几个农户的松散式联合。二是资产规模小。尽管全县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1.22亿元,但由于部分社员采取以土地、山林等实物入股,实际可营运的资金较少。三是合作环节少。多数合作社合作项目少、内容单一,基本停留在产前的农资统一采购,产后农产品销售等简单环节,在产品仓储、运输以及“三品一标”创建等环节上还比较欠缺。

  市场竞争力弱,带动能力不强。一是基地规模小。一些合作社基地建设意识不强,力度不够,加之自身条件所限,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小而散。二是服务范围窄。绝大多数合作社服务的范围仅限于本村组的几户、十几户,跨镇、跨县发展的合作社还非常少,整体实力不强,规模效益不高。三是产业链条短。尽管我县农业特色产业较多,但合作社的主要经营模式还是生

  产、销售初级农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导致其抵抗风险的能力弱,对农民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带动作用不强。

  扶持力度不够,发展后劲不足。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参与者大部分是农民,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规模化发展的需要;我县耕地资源短缺,合作社启动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不足,无法满足合作社扩大再生产的需要;部分合作社小富即安,没有发展壮大的强烈愿望。各业务指导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在土地流转、技术指导、项目扶持、信贷扶持等方面支持力度小。

  三、几点建议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一要强化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知识、扶持政策、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合作社、积极创办合作社。二要树立典型。要积极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通过择优扶持、示范带动,积极培育一批让农民可看、可学的标杆和样板,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办社积极性。三要正面引导。积极引导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创办合作社,鼓励种养大户牵头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领创办等形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办和领办合作

  社。四要强化培训。重点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合作社领头人,提高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规范内部运作,夯实发展基础。一要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指导农民合作社规范组织形式,实行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明确“三会”的职责和权力,保证合作社组织内部运作的公开、公平。二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严格遵守《合作社章程》规定,认真履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确保合作社成员的主人翁地位和经济利益。三要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严格审批,从源头上保证质量;要探索实行动态监测制度,严格监督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情况,整合规模小、同质化、知名度差的合作社,取缔没有产业实体、运转不规范、违规经营、套取扶持资金的合作社。

  加强引导扶持,规范管理服务。一要加强管理,整合资源。建议县政府出台合作社管理和扶持办法,明确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等方面政策措施,健全完善指导服务体系。要整合农业、林业、水利、市场监管、科技、供销等部门的管理资源,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指导服务体系,共同协调和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

  题。二要加大扶持力度。职能部门在安排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等涉农项目时,要把合作社作为支持重点,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和农业扶持资金。三要强化带动能力。积极倡导合作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吸收更多农户入社,逐步建成一批规模大、特色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产品深度开发。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带领农民创收致富的重要力量。

  加大营销力度,创建知名品牌。要引导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和追溯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规范使用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农业规范标识,培育知名品牌,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认知度和竞争力。要指导合作社在巩固现有销售渠道和营销窗口的基础上,通过参加西洽会、农高会等各类节会的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推介,开辟新的销售渠道。要借助中央网信办扶贫佛坪的有力机会,积极与京东、阿里等电商平台对接,在互联网+、网络直销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拓展市场。

推荐访问: 党支部领办农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 党支部 合作社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