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化建设某市4篇

时间:2023-05-31 16:50:08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文化建设某市

  

  某市“十四五”期间文化建设工作设想汇报

  到2025年,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实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根本改善,社会文化环境普遍优化,城乡文化品位得到提升,文化人才队伍素质明显增强,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基本保障。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产业结构优化、规模和效益有较大增长,文化市场繁荣健康、活跃有序,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满足,全民文化生活质量和素养得到提高。

  一、文化艺术创作

  建立健全文艺精品生产激励机制,突出xx特色,争创文艺精品。在戏曲音乐舞蹈创作上,“十四五”规划期间争取文艺精品再获省、部级大奖。继续办好古城戏剧节,光大xx戏剧之乡形象。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xx老调、xx腔、xx大秧歌等我市独有剧种,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增加影响力。

  二、群众文化活动

  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基本活动方式建设。继续办好一年一度的古城戏剧节、戏剧票友大赛、社区文化艺术节和彩色周末等重点文化活动,逐步打造成群众喜欢,专家认可的文化活动品牌。不断创新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假日文化和其他主题文化活动形式。

  三、农村文化建设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先进县创建工程,争取三分之一的县达到全国文化先进县标准,一半以上的县达到省级文化先进县标准,一半以上的乡镇达到省级文化先进乡镇标准。积极推进小城镇文化建设,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开展“传统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之乡”命名活动,扶持农村文化人才和民间工艺大师。建立完善“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坚持开展经常性、小型化的文化下乡活动。

  四、文化基础设施

  市、县(市、区)把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财政年度基本建设投资中统筹考虑,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市区建设xx大剧院、博物馆、美术馆、娱乐城、艺术培训中心和文化广场在内的大型综合文化设施。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特别是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各县(市、区)都建成硬、软件达标的图书馆、文化馆。力争在2025年前在我市每个乡镇建一个农村综合文化站,每个村建成一个新农村书屋。

  五、文化产业

  逐步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艺术品生产经营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保护国家、企业、个人的合法权益,形成艺术品生产、展示、销售、收藏的良性循环机制。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做大做强我市动漫产业,依托xx大学和软件学院,以动画片中期加工制作为突破点,向产业链两端延展,进一步推动原创和衍生产品的发展。完善国家级动漫产业园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中科帷幄、xx电子等企业的重点项目建设,形成我市的动漫品牌和一定的生产规模。

篇二:文化建设某市

  

  某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分析报告

  中国某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分析报告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与管理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各个城市在探索适合自身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方式,降低环境污染、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而全国文明城市这一殊荣,则是对这些城市建设成果的一种最为权威和直接的肯定,使其成为更加具有示范作用的城市。本报告将以某市为案例,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和分析其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成果和经验。

  一、某市市情简述

  某市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大型城市,辖区总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300多万。这个城市位于江河平原,土地肥沃,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其文化建设与管理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背景和意义

  1.促进城市全面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对于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推动文明进步和发展。文明城市是一个高度文明和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创建文明典范城市,可以推动城市文明进步和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

  落实,增加城市居民的文化自觉性和主人公意识。

  3.带动城市乃至全国城市的文明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可以推动城市在文明建设方面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带动全国其他城市在文明建设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三、某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经验和成果

  某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建设行动,其所涉及的城市管理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公共服务、城市环境、社会治安、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工作。某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力提升城市环境的品质

  城市环境质量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某市在此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通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加大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清理和治理力度,强化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改善城市水质和空气质量,提升了城市环境的品质和居民生活品质。

  2.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底蕴,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脊梁。某市注重文化建设,通过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各类文化宣传活动,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觉性。

  3.社会管理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的治理和管理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某市通过加强市政、公安等职能部门,打击扰序治安行为,提高城市居民安全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某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其次,城市环境污染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同时,城市管理和服务中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某市应做出以下改进措施:加大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推广本地文化,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加强环保督查,严格控制工业、交通等行业的污染排放,提高环境治理措施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市政、公安等职能部门建设,提高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五、总结

  中国某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一项具有广泛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城市建设行动。该城市在城市文明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有利于每个城市在不同方面做出具有示范作用的贡献。同时,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仍需继续加强,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每个方面入手,全息提升城市的整体品牌形象,让城市文明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典范。六、未来展望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综合性的过程,也是一个推进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未来,随着城市环境、城市管理、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不断提升,某市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城市发展前景。

  首先,城市环境将会得到更大的改善。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某市将会继续加强环保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进行绿化和污染治理,营造更加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

  其次,城市文化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某市将会通过文化建设,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国际化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品牌。

  最后,城市管理和服务将会得到更加优质的提升。某市将会进一步加强市政、公安等职能部门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优化公共服务体系,真正做到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七、结论

  某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方面所做出的成果和经验,不仅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也成为全国各个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典范。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某市将会继续加强城市

  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其成为更加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城市。

篇三:文化建设某市

  

  某市十三五期间文化发展调研报告

  自古“xx之地”文教昌盛,人杰地灵,xx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的诞生圣地,历史渊源流长,文化积淀丰厚,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近年来,xx市紧抓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发展机遇,大力实施“文化突围”战略,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文化繁荣。

  一、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文化资源概述

  文物古迹遗存丰富。xx属海岱历史文化区,境内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史前文化遗存极为丰富,是东夷文化的重要活动中心,全省文物保护重点地区之一。境内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数量达517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古树名木万余株。各类珍贵馆藏文物15000多件,其中被确定为一、二、三级的藏品268件。保存着丰富完整的“三孟”文化遗迹。孟庙、孟府始建于北宋时期,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雄伟,布局严谨,是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经典作品;孟子林占地50万平方米,古树近万株,为国内罕见的文物山林和家族墓地。

  在xx周围铁山、岗山、葛山、峄山等摩崖石壁上,保

  存有北朝时期刻写的大量佛教经文,其书法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是罕见的佛教文化胜迹、书法艺术瑰宝。

  xx发掘的史前野店遗址、西晋刘宝墓、元代李裕庵墓、明鲁王朱檀墓在国内历史文物考古学界具有重大影响,大量珍贵文物长期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展出,有些文物多次出国展出。对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xx还是全国汉画像石重点分布区之一,现存各类精美汉画像石200余块。

  生态资源丰富。xx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有风光秀美的生态资源。我市东部山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以十八盘林场为代表,植被茂密、大树参天,另外还有泉水、溪水、湖泊,被称为天然氧吧、植物博物馆。

  xx文化博大精深。xx文化以xx礼乐为代表,以亲亲孝悌观念,礼义廉耻思想,保民重民思想,节俭朴实之俗,尊孔孟好儒之风,重视礼乐教化为主要内容,具有原创性、独立性、连续性、优越性、丰富性、先进性六大本质特征。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乡土文化特色鲜明。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扎根,成长,流传至今,如阴阳板,火虎等非遗项目,都成为乡土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存量丰富。目前,xx市有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个,xx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个,xx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7个;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xx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人,xx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8人。民俗文化浓厚。

  文化阵地资源分布平均。在城区,人民广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人和剧场,博物馆,体育馆,规划展览馆等一批公共文化阵地精品项目不断提升改造,先后投资达18亿元;市文化艺术中心也在积极建设中,目前已完成投资近3亿元,图书馆、档案馆已交付使用。在镇街,各镇街均配有综合文化站,并持续优化提升村文化大院达400余个,培植“百姓大舞台示范点”和“庄户剧团示范点”20余个,配发文化设施价值达200万元,形成了覆盖城乡持续均等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开发利用情况

  依托文化阵地和传统文化资源,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统筹城乡,加快推进文化阵地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全力建设中,目前,图书馆、档案馆已交付使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已完成主体建设,空调、消防完成25%,外装完成50%;孟子大剧院4层完成;新建提升320处村文化广场。按照我市《关于新建提升文化广场的实施方案》,明确制订了两类村文化广场建设标准,成立专门督导小组,对乡村儒

  学讲堂、文化广场建设情况,实行每月书面调度一次,每季度现场查验一次,6月、10月分两次进行现场检查验收,确保乡村文化阵地有新建、有提升。

  二是打造亮点,突出特色文化品牌。

  “孟子乡音”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深入人心。自XX年起,我市重点打造“孟子乡音”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先后举办了“孟子乡音”百架古筝演奏会、“孟子乡音”千人二胡演奏会、“孟子乡音”舞动xx全民广场舞大赛、“孟子乡音”xx市民族器乐系列专场展演等系列文化活动,并入围山东省文化创新奖。XX、XX连续两年,在原有品牌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孟子乡音”千场演出惠民生活动,创新性地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000场/年。创新打造“xx礼乐”特色文化品牌。通过招聘专业人才于XX年成立“xx礼乐团”,组织专家学者依据《四库全书》、《邹县志》、《三迁志》、《孟府档案》等历史文化古籍,历时一年多,挖掘整理出宋代历史上首次祭孟的全套雅乐及四佾舞图文,相继推出“开笔礼”、“成人礼”、“婚礼”、“祭祀礼”以及“乡射礼”等古代传统礼仪,成功推出了XX年冬至祭孟大典。此外,“xx礼乐”还被选定为山东省旅游形象代表赴江浙地区参加“山东省会城市群旅游联盟推介会”巡演,“xx礼乐”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步扩大。

  三是立足实际,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通过深入挖掘整理非遗项目,重点传承提升部分非遗项目,开展非遗项目进社区、进广场、进景区、进农村“四进”活动等方式,加强濒危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利用,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收徒传艺,建立起非遗项目活态传承机制。加大传统文化弘扬力度。结合中华母亲节推进大会活动,组织开展“感恩母亲”大家唱、“礼乐xx”文化串烧等系列文化活动,为群众体验母教传统文化提供了多种载体。同时,继续挖掘礼仪、雅乐等传统文化,并做好打造提升、普及推广等工作。

  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现状概述

  目前,我市城乡文化产业已形成古玩书画、网吧经营、图书音像、歌舞娱乐、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出版印刷等10余条文化产业链,共有文化产业项目99个,专业文化市场4处,其中3个省级文化产业项目;xx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家;xx市级文化产业文明经营单位3家;现有院线电影2家,电子游艺厅12家。

  经初步统计,目前注册和掌握的我市文化产业重点经营单位为838家。xx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为34256人,其中人才数为13600人。从行业分布上看,文化人才相对集中在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广告业等行业,图书、音像制品销售及出租、工艺及收藏品业及会议及展览服务业等行

  业人才则相对缺乏。

  主要特点

  分析近年来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市场构成逐步扩大。上个世纪80年代,xx市文化产业经营项目还比较单调,当时的经营主体是电影以及少量的舞厅,经营单位数量不超过10家。90年代随着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文化市场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已形成了歌舞娱乐、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演出、印刷、音像、图书等十余个门类,初步形成了综合性的市场体系。二是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我市文化产业经营主体正由过去国有、集体经营为主向个体、私营、股份制经营为主转变,形成了个体、私营、股份制、国有、集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格局。其中非公有制比重逐步提高,发展势头迅猛。全市文化经营单位中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占85%以上。三是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迅猛发展势头。自我市被列入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尤其是去年七月份,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文化突围”工作会议之后,全市上下思想高度统一,工作目标十分清晰,各镇街结合各自实际,规划明确了各自重点,文化项目,文化企业有了大幅度增长。文化产业发展为我市的科学协调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三、发展问题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突出。

  一是镇村文化设施和建设不均衡。镇街、村居对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文化设施投入的力度不够大,个别村公共文化设施基础薄弱,人员缺乏,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落实中央关于“一村一年一万元”农村公共文化资金的规定不到位。

  二是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部分镇街文化站,承诺文化大院不能全天候全方位对群众开放,文化设施设备利用率还不够高,个别镇街、村居甚至挤占文化阵地,挪用文化设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资源流失。

  三是老城区文化资源有待整合。文化馆、钢山剧院、电影公司等在老城区改造中如何继续发挥作用,服务城区居民,还有待于研究。城区广场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群众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和开展文化活动。

  四是文化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升。镇街文化站实际工作人员少,文化站长身兼数职、更换频繁、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热情不高等问题突出。基层文化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人员配备有待加强。

  文化产业发展难点突出。

  一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较低。与周边县市区相比,差距较大,处于落后地位。全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总体规模小、发展慢、效益低的问题突出,没有在地方经济

  中起带动作用的文化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

  二是文化产业规模效应不够,没有形成支柱型产业。目前,我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的规模偏小,尚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大规模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缺少有示范带头作用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支柱性产业的增加值要求占GDP的5%以上,我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还达不到2%,整体发展比较缓慢,文化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聚集效应,文化产业发展载体不成熟,文化产业成为支柱型产业的差距太大。

  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我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孟子故里,儒风xx”已成为我市独有的“城市名片”。但是我市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缺乏叫得响的文化产业品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态尚未形成。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配套经营。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我市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亮点。

  四是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对GDP的贡献率不大。目前我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高科技产业乃至制造业的融合度不深,造成文化产业的服务性功能也不是很突出,溢出效应没有受到重视,并由此制约了文化企业的升级改造和集约化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对全市GDP的贡献不足,文化辐射力更是有限。

  五是文化产业发展专业运作人才紧缺。一是数量少,既懂文化艺术又懂经营管理,抑或擅长项目策划、文化经纪、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的复合型人才少,尤其是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层次、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二是专业化程度低,部分经营管理人员不熟悉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动态,不擅长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经营;三是结构不合理,包括从业人员的行业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制约了我市文化产业的后续发展,导致文化产业发展营养不良。

  四、战略规划

  战略目标

  围绕文化强市、首善之区建设,以文化建设示范区发展规划建设为契机,以创建提升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为抓手,全力实施“文化突围”战略,实现xx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的转化,打造文化首善之区。

  重点工作

  一是立足实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高标准编制xx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方案,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积极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收徒传艺,建立起非遗项目传承机制,重点提升儒家文化礼仪及孟

  母教子、平派鼓吹乐、峄山道乐、尚寨竹马等一批非遗项目展示水平,推进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同时,继续加大非遗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展板、展室、横幅、宣传册等多种形式,结合送戏下乡、非遗博览会、文化惠民活动、“六进”活动等平台,广泛宣传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加快推进传统文化普及率与群众知晓率。

  2、大力挖掘、弘扬优秀传统戏剧、传统礼仪,将儒家经典故事、“四德”融入到文艺作品创作、文化演出活动中,挖掘重现儒家传统礼仪,再现提升成人礼、乡射礼、开笔礼和儒家婚礼,恢复春秋冬至祭祀亚圣礼制,优化提升xx礼乐,将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艺作品渗透出去。

  3、利用各类传统节日开展主题节庆活动,结合舞龙舞狮、火虎表演、打铁花等非遗项目开展节庆活动;组织优秀非遗项目创作的节目,进行巡回展演。

  4、开展传统文化资源专项普查和调研,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寻访圣贤遗迹、名人故事,搜集村史村志、口头记忆和视频记录,整理乡村年节风俗、来往礼仪,建立系统的传统文化资料体系。

  5、积极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表演团体创新编排传统剧目剧种,鼓励其参加各类文化演出活动。

  6、发挥图书馆、文化馆等城区场馆作用,整合文化站、文化大院等镇村文化教育场所,打造传统文化日常教育培训

  平台。

  二是突出重点,完善公共文化设施配套

  1、加快推进文化中心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尽早尽快完工投用。结合孟子图书馆建设,加快图书馆新馆对外开放步伐,完善传统讲学藏书、修身研习、六艺展示等服务功能,将图书馆新馆打造成为儒家文化体验基地。

  2、加强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对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面进行场馆改造升级,推进镇村文化中心建设,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引导扶持建设村民文化广场,为群众自娱自乐搭建平台。不断健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管理制度,强化服务功能。

  3、积极推进城区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统筹规划老城区文化阵地,提高文化设施设备利用率,便民利民惠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群众满意度。

  4、设立“孟子文化奖”,奖励扶持文化传播、文艺创作和文化创新活动,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三是点面结合,全面实施系列文化惠民工程

  1、以“孟子乡音”品牌统领文化惠民工程,坚持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公开招标优秀文艺团体和文艺作品,继续推进千场大戏送基层和百姓大舞台等惠民演出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满足城乡居民公共文化

  服务需求。

  2、提升“幸福文化快线”平台服务水平,采取集中辅导培训与下乡辅导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基层文化队伍、文化人才进行系列辅导培训,提升乡村文化队伍艺术水平,3、公开招聘培训文化辅导员,扶持庄户剧团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团队加快发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4、继续开展“孟子故里求剧目”活动,开展文艺创作、文艺表演和艺术展示活动,创作排演一批传承历史、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5、举办各类艺术展览,为培养文艺创作新人、宣传文艺名家和优秀作品提供平台。

  四是着眼长远,强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1、积极推进编制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充分结合全市整体规划,尽快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着力培植教育培训、印刷包装、艺术品制造、影视传媒、演艺娱乐等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把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数字产品生产加工、出版印刷等新兴文化业态纳入园区发展,努力打造成为鲁西南地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富有特色、又有一定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域。以旧城改造为契机,规划编制特色文化街区,以广告策划、文化科技、娱乐游戏、网吧影城、艺术培训、花鸟书画等特色街区为重点,引导传统文化产业集中集聚联片经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

  2、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通过文化专题招商,用好的政策吸引和鼓励国内外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在xx进行文化产业项目投资,使其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引领和带动全市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同时,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企业品牌、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和新兴文化产业品牌。

  3、梳理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将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整理分类,建立完善文化产业项目库;对全市文化企业进行分类汇总,建立文化企业名录库。

  4、大力培育文化产品专业市场和文化产业集中经营园区,重点扶持铁山书画市场、万佳文化产业园、千泉装饰城书画展销区等3处文化产品交易市场;鼓励现有经济园区创建文化产业经营片区,推动文化产业项目规模化、专业化、集群化。

  五是统筹兼顾,全面提高文化队伍素质和水平

  1、针对文化系统所有职工、两馆馆长、文化站站长、各级图书管理员、文化骨干等各类基层人才分别进行集中培训,全面提升队伍素质。

  2、重点加强对庄户剧团、业余文艺团体队伍的扶持建设,以点带面,以辅导培训带动文化活动开展。

  3、进行群众文化队伍摸底调查、群众文化需求调查等普查活动,摸清文化从业人员底数,以便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文化活动。

篇四:文化建设某市

  

  某市推进城乡公共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

  【内容摘要】

  某市推进城乡公共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近年来,xx市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建用并举,扎实有效地推进城乡公共文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文化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一)实行城乡联动,夯实基础,(二)创新活动载体,建用并举,(三)挖掘地域特色,培育典型。

  某市推进城乡公共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XX市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建用并举,扎实有效地推进城乡公共文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文化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截至目前,高标准建设了占地29200m2、建筑面积6516、75m2的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完成7个街道文化中心、14个城市社区文化室,配备了音响、演出服装、电脑、书柜、体育器材等文化体育设施2000余件(套);建成农村文化大院200个,行政村覆盖面近80%;建成文化广场80个,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69个;建成农家书屋256个,配备图书30万册,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主要做法如下:

  (一)实行城乡联动,夯实基础。市委、市政府把城乡文化建设列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文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每年对这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乡镇街也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合力推进文化建设工作。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人、财、物上,做好统筹安排,齐抓共管,城乡联动。

  (二)创新活动载体,建用并举。近年来,XX市紧紧依托现有公共文化资源,设计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积极打造社区、乡村文化,以各类文艺协会、团体为主导,汇聚城乡居民,开展读书、比赛及各类文艺演出。以公共文化场所为阵地,组织开展一系列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挖掘地域特色,培育典型。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的平台作用,全面实行免费开放。组织专业文化艺术团体开展集中培训,开设写作、声乐、摄影、浪木根雕、关东秧歌等培训班,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30次。开展送文艺节目、送文化辅导、送科学技术、送实用图书、送公益电影到基层的活动,与群众互动,因地制宜,挖掘特色。免费为每个乡镇街文化站订阅了《中国文化报》,在《XX文艺》上,刊载群众创作的优秀文学文艺作品。目前,打造城乡精品文化队伍30支。培育了乌林乡友谊村、松江镇插树岭村10余个具有XX地方特色的文化大院典型村。

推荐访问: 文化建设某市 某市 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