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六篇

时间:2022-04-17 09:30:02 来源:网友投稿

驱动,计算机软件术语,是指驱动计算机里软件的程序。驱动程序全称设备驱动程序,是添加到操作系统中的特殊程序,其中包含有关硬件设备的信息。此信息能够使计算机与相应的设备进行通信。驱动程序是硬件厂商根据操作系统编写的配置文件,可以说没有驱动程序,计,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创新驱动的实质是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6篇

【篇一】创新驱动的实质是

痛苦是行业创新的驱动力
作者:林景新 孙程程
来源:《国际公关》2015年第06期

        当某种生活的痛苦达到必须被改变的临界点时,成功的商业创意必然诞生

        ——对于候车的痛苦催生了优步,对于餐厅素质不透明的痛苦催生了大众点评网。

        这些互联网思维的成功实践者利用大平台对接供需,利用大数据匹配资源。

        痛苦是行业革新的驱动力,痛苦是互联网思维诞生的精神土壤。

        你是个城市白领,每天必须打出租车上下班,但每一天你都必须在街头等待几十分钟才能抢到一辆出租车,司机的态度通常恶劣,你却对他无可奈何,这种生活让你痛苦。你是忍受这种痛苦还是想办法改变?

        你是个吃货,每到一个城市就想找当地有特点的美食店大快朵颐一番。但是你不认识这个城市的任何一个人,你无法在公开目录查阅到城市大部分餐馆的介绍与评价,于是你随便走进一家餐厅——用餐的结果就是被店家鱼肉,而且饭菜非常难吃,这种情形屡屡发生,这种生活让你痛苦。你是忍受这种痛苦还是想办法改变?

        普通人选择忍受痛苦,创新者选择革命痛苦——对于候车的痛苦催生了优步,对于餐厅素质不透明的痛苦催生了大众点评网。这两个企业都是互联网思维的成功实践者:利用大平台对接供需,利用大数据匹配资源。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某一种生活的痛苦已达到了必须被改变的临界点。痛苦是行业革新的驱动力,痛苦是互联网思维诞生的精神土壤。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什么?

        白岩松曾经去日本采访过渡边淳一,向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几千年来,你觉得什么东西从来没有进步过?

        渡边淳一的回答是:爱,几千来都一模一样,基本性质层面从来不变。爱的冲动、爱的渴望、爱的悲伤,无论哪一个朝代的人都是同样的感受。

        商业社会发展多年,变化的东西我们见得太多,什么东西是几乎没有变化的?那就是商业发展的最基本需求——人们对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好的体验的追求,自始至终从来没有变化过。无论是在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还是网络时代,这种需求从来都没有变化过。如果这种需求没有被满足,让消费者产生痛苦,行业的革命就会到来,痛苦是行业革新的驱动力。

【篇二】创新驱动的实质是

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无论是一棵大树,还是一朵小花,最初的生命都是一颗小小的不起眼的种子。种子潜在于土壤中饱孕着可以萌发、可以成长的生命力。倘若我们把人类的灿烂文化,科学技术的成果,比作参天的大树,比作绚丽夺目的花卉,那它们也同样是从一粒种子萌发起来的——那是蕴藏着无限创造力的种子。 

一、“三明治陷阱”带来双重挑战

从外部环境来说,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面临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和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双重挑战。第一重挑战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热潮扑面,美欧“再工业化”企图锁定高端制造业大门。第二重挑战是,我国的人工成本快速上升,与发达国家相比,优势缩小,而身后的追赶型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以更低价的劳动力,奋力抢夺低端制造。中国制造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夹在中间,好似“三明治”,俗称“三明治陷阱”。

先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纵观世界,将创新资源向高端产业集聚正在成为各大国共同的发展战略。国际上有种声音,如果继续满足于做缺乏创新创意的制造业中心,“中国崛起”将可能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将再度领先。这种观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觉。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是基于信息化的制造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个性化的新制造模式即将全面出现。真切地反映了科技成果全面渗透经济社会的必然趋势,将对人们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颠覆性影响,甚至引发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层次变革。现在美、英、德等国都在着手迎接这一次技术和产业“革命”。2012年3月,奥巴马宣布投资10亿美元,发起制造业国家创新网络计划,在全美15

个创新研究所建立网络,分别聚集制造业的一个技术重点,如碳纤维轻质材料、3D打印、智能制造等。明确提出“未来的汽车、飞机、风轮机上都要有美国制造标志”。

再说人工成本的挑战。人工成本低原来是我们的优势,随着劳动力报酬的提升,这方面的优势已经减小。据世界银行统计,到2015年,中国企业需要为新增劳动力成本再支付1.5

万亿美元,工资持续增长将使劳动力成本占GDP的比重增加1倍,从目前的15%提高到2015年的30%。工资上涨是好事,老百姓自然高兴,但也会带来两种困境:一是引发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二是使中国制造业岗位“流失”。 

换一种角度看,挑战就是机遇。工资上涨,会扩大国内需求;双重压力,会倒逼企业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简单劳动岗位丧失,会鼓励人们提高人力资本,转向技术能力更高、收入更高的工作岗位。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二、低成本发展模式走到尽头

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制造大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在制造业22个大类中,我国7个大类名列世界第一,为中国经济腾飞和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中国制造“大而不强”,总体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让人纠结,传统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发展动力正在削弱,新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动力正在生成,又没最终形成。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最终驱动力。以往,我们“以市场换技术”、“以利润换资本”,很多东西都想“换”。

如今,能换的都换来了,剩下的想换也换不来了。这就形成一种“倒逼”态势,必须彻底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

总体上说,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不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一些成套设备,一些关键的零部件、元器件,一些关键材料不得不依赖进口。二是资源环境已经难以支撑。中国单位GDP能耗高,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是发达国家的4倍。中国创造了全世界1/10的GDP,但消耗了全世界1/5的能源。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落后产能过剩多、淘汰难,按照现有标准需要淘汰约20%

。众多企业面临“去库存化”和“去产能化”的双重压力。产能过剩与经济下行碰头,搞不好会进入“铁锈时代”。国内制造企业拼成本、拼价格、拼规模的传统“三板斧”已经不好用,唯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靠创新转型来杀出一条生路。

三、低碳资源的迅速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与探索。2003年,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希望通过调整能源政策发展低碳技术,到2050年把英国从根本上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力图引领世界潮流。2007年,日本政府倡导建立低碳社会,希望依靠社会整体的创新来推动温室气体的减排,实现富裕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力图提升国家软实力。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道路,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建立碳交易市场,力图打造低碳技术的竞争优势。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就是探索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就是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来推动。这一过程的代价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但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许多瓶颈性问题影响了前进之路。一是增长,农村人口转移带来的就业、消费方式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二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改善带来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三是工业化发展加速阶段对我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有很大的影响。四是我国处于国际产业分工较低端,出口主要是能源密集的制造业生产的产品。“中国制造”在满足各地消费者需求的同时,间接地出口了能源,直接地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创新驱动,核心是人才问题。与中国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一样,中国是

人才大国而不是人才强国。我国年培养工程师数量相当于美欧日印的总和。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研发时间和人员投入的指标“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根本上说,创新型人才成材率的落后源于教育竞争力的落后。

国际上评价教育竞争力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教育发展水平。二是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三是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教育竞争力不足,最主要的是我们的教育体制的应试倾向和分数标准。而应试体系主要是以教授人们寻找“一个标准答案”为方向的。这种标准化教育模式制约了创新人才选拔、使用、成长。有人做过统计,一个人大学毕业时,他(她)可能已经参加了2600多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和测验,在学会了如何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的同时,却丧失了寻找其他正确答案的能力,丧失了质疑的欲望,丧失了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应该看到,考试,永远是寻找“已知的答案”,创新,则要探究将要发生、现实没有解的问题。有一句话说得好,学生的头脑是火把而不是容器,需要的是点燃而不是“填鸭”。当然,制约创新的一个重要障碍是功利心。

可以看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源于教育竞争力弱,背后则是缺少创新文化的氛围、创新环境和鼓励创新的制度性缺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任重道远。

【篇三】创新驱动的实质是

创新驱动发展

十八大、“两会”相关论述

材料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报告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

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

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

创新。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材料二:大力推动自主创新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8 729

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7年的l.4%

提高到2012年的l.97%,企业研发活动支出占比超过74%。

(一)辨析类命题

(1)创新驱动发展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竞争力的关键,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当前,我国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自给

率较低,提高自主创新技术和能力刻不容缓。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结合,

攻克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泉。

(4)注重协同创新,完善知识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总体上提升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二)嘱些、列举、分析、简述类命题

1.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数字电视、变频空调、掌上电脑、数码照相机、纳米洗衣机等新科技产品不断问世,极大地提高了

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2.请你列举我国自主创新的事例。

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成功发射嫦娥二号;高铁时速刷新世界纪录;等等。

(三)体现(反映)、表明、说明类命题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说明了什么?

(1)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5)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等。

2.《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数据说明了什么?

我国政府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四)原因、意义、影晌类命题

1.解读创新驱动发展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1)有利于加快产业升级,使其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

(2)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三化”道路协调发展。

(3)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2.谈谈多项自主创新成就的取得产生的影响。

(1)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在航天科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世界领

先行列。

(3)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民对党的领导以及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五)感悟、启示类命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给我们青少年哪些启示?

(1)要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个体发展

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转变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

(3)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等。

(六)做法、建议、设计、活动类命题

1.请你为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1)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和科技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坚持人才强国战略,重视人才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3)政府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

(4)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重奖科技创新人才,使人尽其才,激发科技人员的活力和创造性。

(5)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盗版的打击力度。

(6)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等。

2.请你为创新驱动发展设计宣传口号或标语。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综合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创

新,超越梦想;科技创新,激扬梦想的天地;用创新点缀人生,让科技融人理想!

科技成就

材料一:运一20大型运输机2013年1月26日,中国自主发展的运一20大型运输机首次试飞取得

圆满成功。该型飞机是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的一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执行各

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运一20大型运输机的首飞成功,对于推进我国经济和国防现代

化建设,应对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援助等紧急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与“嫦娥三号”探测器我国将于2013年6月择机发射“神舟十号”载

人飞船,届时将有3名航天员再次访问“天宫一号”,在太空停留l5天,“神舟十号”将是一次旨在为“天宫

一号”提供载人天地往返运输服务的应用性飞行,与“天宫”空间实验室进行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进入实

验舱进行科学实验,向地面观众开展科普讲课。2013年中国航天将发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是探月

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三颗卫星。将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深空测控通信与遥

控操作,携带一部“中华牌”月球车,实现月球表面探测,实现中国首次对地外天体的直接探测。

材料三:哈大、京广高铁客运专线开通2012年我国高铁建设硕果累累,l2月1日、26日,哈大和

京广高铁客运专线分别正式开通运营,哈大高铁是我国目前在最北端的严寒地区设计建设标准最高的

一条铁路。京广高铁是纵贯我国南北,辐射范围最广的快速客运通道。至此,我国以“四纵四横”为骨架

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标志着中国铁路全面进入高速时代。

相关链接:“嫦娥二号”成功飞越“战神”并近距离探测;歼一l5;我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成功完成

7 000米深水海试;“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交会对接;我国建成亚洲首座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

站等。

(一)辨析类命题

1.

(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2)我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整体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3)为了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鼓励创新,营造尊重知识、尊

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4)我们青少年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为提高

我国的科技水平努力进取。

(1)近年来,我国科技成就效果显著,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激发了中华儿女强烈的

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我国科技人员发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航天等高科

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4)我们青少年要热爱科学和实践科学,为我国科技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哪些、列举、分析、简述类命题

列举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

(1)“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

(2)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起降歼一15舰载机成功。

(3)“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并传回小行星“战神”清晰的光学图像。 .

(4)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

(5)“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成功。

(6)“蛟龙号”深潜7 000米成功。

(三)体现(反映)、表明、说明类命题

“神九”飞天向“天宫”,“蛟龙”深潜7 000米,航母起降歼一l5,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1)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为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取得了重大成效,航空航天等科技水平已步人世界先进行列。

(3)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迈出重大步伐。

(4)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5)党和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

(6)广大科技人员发扬了爱国主义,团结合作,锐意创新,无私奉献的伟大民族精神。

(四)原因、意义、影响类命题

1.2012年我国科技成果捷报频传,原因何在?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4)我国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5)国家加大对科技资金的投入和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

2.2012年我国科技创新成就显著,令无数国人振奋和自豪,谈谈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的重要

意义。

(1)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

(2)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3)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4)有利于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有利于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3.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成果喜人,谈谈大力发展高铁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2)有利于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4)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5)有利于提高我国铁路的货运能力,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充足的货运保障。

4.列举两项你参加过的有关科技创新的实践活动,谈谈参加这些科技活动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科技节活动;省市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创新知识大赛。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的热情。

(五)做法、建议、设计、活动类命题

1.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能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

(1)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确立终身学习观念,转变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

(3)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勇于质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积极参加社会科技创新活动。

(4)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5)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请为科技成就宣传活动拟写几种具体的形式。

办板报、知识演讲、展板、科技知识竞赛、图片展览、主题班会科教类影视片等。

3.请你为“神舟十号”和“嫦娥三号”的发射拟写几条宣传标语。届时你将通过哪些途径来关注它

们的有关信息?

(1)标语:①遨游苍穹书写中华豪情。②发射成功、凯旋而归。③“神十”遨游天空,共享飞天喜悦。

④“神十”飞天“向天宫”,中华儿女真豪情。

(2)途径:电视报道、阅读报纸报刊、上网查阅等。

科技会议

材料: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励大会2013年1月18日,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

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为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郑哲敏和王小谟颁奖。习近平

书记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

奖。奖励他们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

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

相关链接:科技创新大会;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

(一)体现(反映)、表明、说明类命题

国家隆重举行科技奖励大会和科技创新大会说明了什么?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

新,就要受制于人。

(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

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提高创新能力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二)原因、意义、影响类命题

1.谈谈我国每年举办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2)有利于鼓励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3)有利于在我国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4)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2.解读实施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举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对发展创新型社会的影响。

(1)为青少年搭建展示科技成果和展现才华的舞台,有利于保护青少年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他们

自身潜在的创造力。

(2)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科技创新造就大批优秀人才。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三)做法、建议、设计、活动类命题

1.青少年应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1)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打好创新的

基础。

(2)要勤于思考、善于质疑,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学会举一反三。

(3)勤于动手,注重实践操作,强化自主创新小制作、小发明等动手能力习惯的培养。

(4)善于质疑、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要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敢于向传统挑战,树

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2.请你设计几项符合青少年特点的科技创新活动。

校园科普宣传活动;开展青少年科技小制作活动;举行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积极宣传保护

智力成果权的重要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

鲞麟科技人物

材料:最高科技奖获得者2013年1月18日,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

行,共授奖330个项目和7位科技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分别是郑哲敏、王小谟;国家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3项、

一等奖22项、二等奖187项;授予5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相关链接:航空报国英模——罗阳;英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一)辨析类命题

(1)建设科技强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第一资源,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3)重奖科技人员,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能调动科技

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财富。

(4)我们青少年要向科技人员学习,培养好奇心,敢于质疑,要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培养创新精神,提

高创新能力,为建设科技强国作贡献。

(二)哪些、列举、分析、简述类命题

我国科技工作者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1)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

(3)开拓创新、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精神。

(4)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等。

(三)体现(反映)、表啊、说明类命题

国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这说明了什么?

(1)国家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重视创新。

(2)党和国家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3)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当今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谁拥

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等。

(四)原因、意义、影自类命题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原因何在?

(1)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

(2)做好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强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3)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4)重视培养人才,才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发展为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谈谈国家对做出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2)有利于建设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3)有利于推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

的步伐等。

(五)感悟、启示类命题

国家隆重举行最高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科技人才,这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

(1)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小要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

化知识,立志报效祖国。

(2)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3)培养创新精神,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

人才等。

(六)徽法、建议、设计、活动类命题

1.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树立远大理想,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自身才干;发扬艰苦

奋斗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立志成为创新型人才;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培养

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

2.请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自主创新,以人为本;勇于开

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崇尚科学技术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

抢占科技的制高点,就是争夺发展的主动权。

【篇四】创新驱动的实质是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快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进程;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市民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南京。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突出主体、整合资源、优化环境、跨越发展。

突出主体,就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和集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成果的主动意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重大项目研发任务,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和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整合资源,就是极大地释放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的优势和活力,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组织程度,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要素共享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对接、互动双赢。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有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发展的技术创新,真正把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长优势,把拥有的实力转化为发展的后劲。在持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抓住资本、技术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历史机遇,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优化环境,就是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挥其在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撑。加强支持创新的政府引导,完善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提供优质、完备、高效的公共服务。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跨越发展,就是不断突破和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推进支撑和引领南京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构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大力促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四大支柱产业的产业升级,加快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大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实现“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创新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全面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巩固和提高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篇五】创新驱动的实质是

西方民主制度的实质是“金钱民主”

  “民主”一词的本意是多数人的统治。评判一个政治制度是否民主,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是否得到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利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在资本主义社会,名义上人民享有广泛、平等的民主权利,但实际上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种表面上的平等往往为实质上的不平等所替代,法律上的平等往往为事实上的不平等所取代。在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所有者才享有充分的民主;穷人的民主有时只是形式上的,更多时候只能置身于民主之外;富人借助于“民主”攫取更多的社会财富,而穷人却很难通过“民主”来保障自身的基本权利。

  选举权是西方民主最重要的政治权利,但在西方国家,选举常常被金钱、财团、媒体和黑势力等所影响和操纵,从而成了“富人的游戏”、“钱袋的民主”和资本玩弄民意的过程。在政治生活高度商业化的美国,谁要想在国家机关中谋求公职,他就需要拿出大量的金钱。美国的选举实际上是一场金钱竞赛。离开金钱,竞选总统、议员等公职就寸步难行。竞选费用不断攀升,数目之巨令人咋舌。2000年美国大选所花费的金钱高达30亿美元,比4年前高出50%。2004年美国大选的费用接近40亿美元,较2000年大选多出近10亿美元。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2004年12月14日公办的报告显示,2004年竞选一名参议院议员的平均费用是251 8750美元,最高达31488821美元;竞选一名众议院议员的平均费用是511043美元,最高达到9043293美元。美联社2000年11月9日对美国金钱与选举胜势关系进行的数据分析表明,1999年竞选获胜当选的81%的参议员和96%的众议员,他们的花费均超过了竞争对手。

  金钱可以操纵美国的民主选举,所以有专家指出:“只要在联邦大选委员会那里查一下筹集资金的账户,就可以在大选之前知道大选的最终结果。”为回报那些重量级政治捐款人,候选人当选后就得为他们的利益服务。《巴尔的摩太阳报》在一篇文章中,把这种现象称为用金钱“购买权力”。英国《金融时报》2000年10月25日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政治制度的腐败已经非常严重,连美国选民也注意到由此产生的“铜臭味”。联邦选举制度已经沦为“集团贿选制度”,美国的民主被卖给了出价最高的人。由此可见,美国民主的真正奥秘是金钱,金钱主宰着选举的过程和结果,而金钱背后是大资本家和资本家集团。

  美国政治学教授托马斯?戴伊和哈蒙?齐格勒在《民主的嘲讽》一书中,把美国富人民主的状况描述为“精英民主”,即“治理美国的是精英,不是民众”。这些精英的阶级背景是“大多出自富裕、受过良好教育、声望卓著、名流、白人……等等社会集团。他们出身于上层阶级,即那些在工业、商业、金融、教育、军事、交通、市政机构。法律等社会团体中占有或控制着比其人数多得多的分量的阶级”。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西方民主,根本背离了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的基本原则,是对民主的亵渎和嘲讽。

  照抄照搬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社会主义民主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人类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在否定三权分立原则的同时指出:“旧政权的纯属压迫性质的机关予以铲除,而旧政权的合理职能则从僭越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当局那里夺取过来,归还给社会的负责任的勤务员。”恩格斯更是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共和制与资本主义共和制的继承关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将来进行统治的现成的政治形式”。列宁则认为:“摆脱议会制的出路,当然不在于取消代表机构和选举制,而在于把代表机构由清谈馆变为‘工作’机构。”

  苏东剧变给他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后果,说明照抄照搬别国模式是行不通的。原苏共领导人在“新思维”的名义下推行党和国家制度的所谓“根本改革”,其实质就是全盘西化。其结果不但没有带来效率与公平,反而导致国家解体。照抄照搬别国模式使此后的俄罗斯陷入了巨大的困境。时至今日,普京总统仍在感叹:“俄罗斯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的历史时期。大概这是俄罗斯近200—-300年来真正面临沦为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普京总统坦言,目前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大概只相当于美国的1/10,中国的1/5左右。原苏联曾是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而俄罗斯却于1998年下降到世界的第16位。俄罗斯落后于西班牙、荷兰,甚至落在了巴西、印度、韩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后面。原苏联改革失败的直接后果不仅造成亡党亡国,而且使今日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贫富差别悬殊,社会动荡不已。多年来,俄罗斯10%最高收入阶层和10%的最低收入阶层收入差距达14倍。自1992年起,俄罗斯人口开始逐年减少,死亡率高于出生率1.8倍,人均期望寿命降低5岁,人口形势十分严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独立后的非洲国家也面临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其中一些国家照抄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纷纷实行西方的议会民主、多党制和多元化,其结果不仅没有带来繁荣和稳定,反而连续发生军事政变,使人民遭受摧残,国民经济崩溃,社会发生倒退。苏东剧变后,又有一些国家转而实行西方民主制度,结果陷入混乱不堪、进退维谷的境地,使人民生活更加贫穷。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并取得“倒萨”成功后,强行推销“大中东计划”,试图把美国民主制度从外部移植到伊拉克以至整个中东地区,“从源头上改善美国的安全环境”,但这只是美国的一厢情愿。眼下的伊拉克恰似一个无底洞,吞噬着美国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迄今已有2000多名美军士兵在伊丧生。伊境内的袭击和自杀式爆炸此起彼伏,政治重建充满变数,能否如美所愿成为“样板” 纯属未定之数,而伊拉克人民已为此付出了巨大、惨痛的生命财产代价。实行民主制度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外国大兵刺刀下的民主是没有说服力的。此外,在支持别国的“民主革命” 时搞双重标准,选举结果符合自己利益和心愿时就承认,不符合就鼓动推翻选举结果,直到选出自己能够接受的领导人,这样的做法也让人怀疑:支持民主是假,培植自己的附庸国才是真。

【篇六】创新驱动的实质是

坚持问题导向是创新的驱动力
◇纪平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迅速深入人心。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十三五”发展目标,如何实现创新,真正让创新理念成为创新行动的先导?福建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实践给了我们有益启示。
经过多年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浓浓乡愁却日益难觅,再现自然生态的亲水美景成为群众的新期待。对此,福建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治水理念,举全省之力重唤绿水青山,再造生态水系。这是一种探索实践,更是一种思路创新。这种创新的驱动力,正是源于迫切的、现实的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源头。福建的实践告诉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是创新的驱动力。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创新行动才能有的放矢,发展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坚持问题导向,前提是要树立问题意识。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迫切需要加快补齐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利公共产品供给和水安全保障能力。只有树立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水利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具备问题意识,才能坚持问题倒逼,逆向切入,从而针对薄弱环节,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坚持问题导向,关键在于找准实质问题。面对实践中千头万绪的各种问题,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弄清问题性质,找到症结所在,改革创新才有针对性、

突破性和实效性。围绕当前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应该深入分析和研究深层次原因,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根本上解除瓶颈制约,加快推进有利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保障。
坚持问题导向,落脚点必须始终把握民生诉求。水利改革发展成效与百姓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密切相关。在“十三五”水利实践中,只有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深入查找与之不相适应的水利突出问题和软肋,瞄准群众最期盼的民生热点问题,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秉持民生水利发展理念,才能不断创新民生水利实践,让水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生。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既描绘了新时期的宏伟蓝图,又体现了强烈的问题导向。只要我们坚持以顶层设计为指导,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实践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锐意创新,奋发进取,必将在“十三五”伟大征程上书写新的辉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推荐访问:实质 驱动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