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素质1500~2000字【精选推荐】

时间:2022-06-30 14:0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素质1500~2000字【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素质1500~2000字【精选推荐】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素质 就业是民生之本, 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

 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 早已不是危言耸听,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

 其实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

 本调研通过研究大学生就业素质,并对其调查,了 解大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大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大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不难发现,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 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

 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 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 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 、 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 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

 多年来, 各地大学采取了 扩招的措施, 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 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 80 年代初, 每年的大、 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 90 年,

 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 31.2 万人; XX 年, 这个数字将变为八、 九百万人。

 未来几年, 虽然增幅会趋缓, 但大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 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 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

 据数据记载, 截止到 XX 年 5 月底, 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

 49.81 %已签约和已有意向; 27.25%没有找到工作; 15.02%不想马上就业。

 即目 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 50%左右。

 今后, 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 高技能、 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 就业理念亟待转变, 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

 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未来社会, 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 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 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 实现多渠道、 分层次、 全方位的就业。

 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在校生, 求职、 就业对我们来说, 迟早将会面临。

 在 3 年后, 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 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

 我想, 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 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 、 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 现象。

 当前, 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 而大学

 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 基本没有工作经验, 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 大学毕业生对自 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

 在大学毕业后, 一般来说, 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 认为自己上了大学、 有了 文凭, 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

 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 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 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

 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 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 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 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 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 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一是专业问题。

 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 或热门过热, 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 二是能力问题。

 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 适应能力, 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 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 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三、 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

 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 而相对的那些不为所知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

 之列。

  1、 部分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 企业最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实的专业知识, 其次是外语水平、 组织协调能力, 分别占 35.56%和 34.66%, 由此可见, 在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还是学习这一块, 这也同时解决了 大学生到底应以学习为主还是以工作为主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分工也日趋细致, 所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

 在招聘中企业也越发的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 因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的情况下, 企业选择了 首先了 解毕业生的专业知识, 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

 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 转变, 在要求员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 组织协调能力、 管理能力等。

  2、 大多企业认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 相对于成绩与学历, 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 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

  3、 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1.90%的企业将思想道德列为对毕业生的特别要求), 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 应对目 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以及逃避人力资源风险而采用的措施。

  同时, 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日趋务实, 在招聘中学历、 学校名气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趋合理, 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但是, 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 家庭背景、 性别等, 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免造成就业歧视, 影响企业形象。

  3.1 超七成学生不明企业的人才要求

 在被问及“你是否尝试了解目标企业对于人才的要

 求” 时, 有 20%的学生认为“没有, 感觉没必要”, 50.8%的学生表示“尝试过, 但仍然一知半解”。

 显然, 超过 70%的学生并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百胜。” 尽管在当今社会, 人们一直强调就业的双向选择, 但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 市场决定了大学生相对企业处于弱势的局面, 企业的择才标准往往成为大学生择业的参考标准。

 在此情势下, 学生需要科学地对市场做分析, 需要关注那些未来希望从事的行业、 职位的信息, 甚至对目标企业的运行状况、 企业文化也要知根知底,这样才有助于找准自己的职业发展机会。

 一个合格的商人起码要知道顾客要的是什么, 然后来判断自己能否提供。

 如果连目标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定位都不清楚, 对企业性质、 企业文化等信息的了 解程度更加少得可怜, 求职自 然会四处碰壁。

 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正确的就业观, 实现顺利就业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在亚太国际教育协会 XX 年会上表示, 大学生就业难可能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趋势。

 大学生

 就业难, 大学生多不是关键, 学生的质量问题才是关键。

 柯炳生校长认为大学生数量不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 因为只有 25%左右的新增劳动力来自大学毕业生, “质量问题才是关键”。

 现代企业都讲究用人求“实” 不求“高”。“学历并非越高越好, 企业看重的是个人的实战能力, 宁可选择大专甚至更低学历有工作技能的人, 也不需要没有工作技能的研究生。

  1、 调整高校专业设置, 符合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需求

 首先, 要调整课程、 专业和学科结构。

 一是在课程设置上, 应从重知识灌输转向重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培养转变,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其次, 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上, 应遵循厚基础、 宽口径的原则, 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 增强毕业生宽泛就业的能力。

 最后, 在学科设置上, 应该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着眼于学生品德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2、 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积累大学生的工作经验, 全面锻炼其动脑、 动手的能力, 可以使大学生直接感受社会对人才的需

 求和对技能的要求, 从而自觉调整期望值来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素质能力。

 社会实践经验能有效弥补用人单位所认为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 不足。

 同时, 社会实践还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而非智力因素也是大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同时, 企业对创新人才求之若渴, 创新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最重要、 最看中的能力。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需要创新的能力。

 所以, 高校要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与积累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 培养良好的基本素质, 提高大学生生存能力

 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必须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基本素质。

 一是培养学生树立讲求诚信的道德观念。

 诚信是商业道德的核心, 用人单位在选取人才时, 其首要标准往往是是否诚信。

 因此, 高校必须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 使之形成稳固的诚信道德。

 二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把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传授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给大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进行相互协作的锻炼, 使其明确树立起团队意识。

 三是训练学生的求职技能。

 求职技能是指面试技巧、 日常礼仪等方面的要求。

 学校可以建立就业面试辅导中心, 组

 织模拟招聘面试, 开展岗前技能培训, 组织参加招聘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4、 加强创业教育, 培训大学生创业能力

 高校毕业生不应该仅仅是求职者, 更是社会职位的创造者; 不仅可以通过创业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还可以给别人提供更多的职位。

 因此, 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指导毕业生认识创业所必备的素质和条件, 如创业知识的储备, 资金的准备, 技术和兴趣、 个人能力, 等等。

 二是请富有经验的创业成功者到学校为毕业生做报告, 让学生从成功者的经历中积累经验, 了 解创业的基本程序。

 三是专设大学生创业类选修课程, 让学生通过课程系统学习创业知识。

  5、 加强学生特色能力培养, 塑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决定学生能否顺利毕业, 而团队合作精神、 踏实刻苦精神、 社会适应能力、 持续的学习能力则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 这也是能否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关键因素。

 当然这些因素必须通过一定的特色能力体现出来, 而不是笼统地说自己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或者社会

 适应能力等。

 例如, 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 那么在求职时, 就完全有资格说自己具有踏实刻苦的精神, 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

 至于其他能力, 则可以通过别的指标来说明, 这需要在校学生发掘自身 的优势和特点, 不断培养自己的专长或者特长, 以便自己在走向社会时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

 除此以外, 上文所提到的个人发展的第三层次因素, 即创新精神、 实践经历、 组织管理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等, 也需要在校大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 除了 认真刻苦地学习外, 注意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注意观察和思考, 培养创新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这些是个人在顺利就业后能否得到继续提升的关键因素。

  6、 实施全程式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培植新的就业增长

 从调查研究可以看出, 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的高低主要看学生平时的积累, 这些素质决不是学生在临近毕业前就能提高的。

 必须在大学阶段有针对性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 开设就业讲座, 宣传就业的相关政策, 使学生认识到就业的原则是学生自主择业, 市场调节就业, 学校推荐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对毕业生应强化应聘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使学生树立先就业, 再择业, 后创业的就业观, 树立

 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从基层做起的观念。

  总之, 要引导学生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石。

 在综合素质中, 文化素质是基础, 文化素质包括掌握知识、 能力、 方法、 仪态等, 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开拓思路。

 专业基本知识积累,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 才能拥有自 身 专长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所有这些素质的形成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统筹兼顾,既突出重点又注意各方面素质的平衡, 同时加强正确的就业观培养, 由此培植新的就业增长点, 真正促成学生顺利走向社会、 服务社会。

推荐访问: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素质1500~2000字 大学生就业 形势 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