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3篇【完整版】

时间:2023-07-03 09:35:02 来源:网友投稿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三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多样的,全面系统了解问题,并从中把握问题原因,寻找解决方法是众多教育研究学者所关心的问题。对于初三学生来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3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3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篇1

初三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多样的,全面系统了解问题,并从中把握问题原因,寻找解决方法是众多教育研究学者所关心的问题。对于初三学生来讲,开展有意义的自主学习面临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升学压力,如果升学压力降低,在组织实施自主学习方面教师就会有施展的空间。但是现实升学问题不容回避,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积极进行有效干预、调整,以实现自主学习所达到的目的。

一、教师积极指导干预,促进有效自主学习的实施

(一)目标上从单纯学习知识向能力提升转变

目标是引领行动的导航灯,目标明确了,语文教学活动就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新颁布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在能力培养方面,突出强调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激发创造潜能和想象力;具备日常口语交际能力;能够积极进行探究性自主学习,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能力。这些能力是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也是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掌握语文学习的一种综合能力。

(二)内容上从学习知识点本身向培养能力实施转变

学习目标上,由知识传输向能力培养倾斜,那么在学习内容方面,教师同样需要由知识点的介绍向能力解决方面给予重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具体,其中对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文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等都做了明确规定。根据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初三语文课内容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从重视知识点学习本身转向通过学习知识点以及其他学习内容提升能力素质上来。这种由知识点向能力解决的转移不是要求教师忽略知识点的学习,而是通过知识点学习能够起到培养能力的作用。自主学习实施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突出表现形式就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而转变的过程中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如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自学控制力、表达能力、迁移能力等等。学习内容由知识点学习向能力培养转移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实施。

语文教师应选择性的开展知识传授。对于知识教授,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社会实践需求、学生自身特点等综合运用教科书、参考书、课外书、网络资源等知识教材,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特点寻找契合点,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能力可以选择性的不讲,对于学生还没有掌握的知识则需要教师进行重点引导学习。例如在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综合能力方面,学生在学习完课内教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课外读物学习转移。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挑选几类中文名著,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著作题目,然后教师简要介绍学生所选择名著的作者以及学生需要把握的名著人物、情节、关键语句等,读完后学生写读书笔记,并能够简要概括出名著所反映的大概意义,对于选择相同名著的学生,可以组织进行交流,彼此畅谈自己读的关注点,名著的意义,这样学生就能在彼此的交流中吸取对方的见解。通过阅读名著,学生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更主要的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点过程中习得的阅读能力可以进一步强化,能够逐步熟练应用阅读的技巧,学会分析和概括名著,能够与名著交流,与读者交流,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三)活动上从激发学生兴趣向注重解决问题转变

课堂教学活动氛围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学习的有效性。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笔者调查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解决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都在尝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但是却忽略了对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实际获得解决问题的水平没有得到提升,这就表现为重“形”而忽略了“义”。欧洲教育家得可乐利认为“兴趣就是个水闸门,借助他,注意水闸打开方式以及控制水的流向”。这说明,兴趣不仅要激发,更要抓住兴趣的引导方向,即目的与意义。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强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需要把激发兴趣的落脚点放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四)评价上从单一的成绩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

语文学习情况的评价是检验学习效果、获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初三学生语文评价的主要方式是分数,这与自主学习所倡导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协调性,反映出的问题也具有模糊性,因此为了更好的推动自主学习的实施,需要由单一的成绩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

注重日常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结合。日常性评价要求教师要针对日常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一种口头评价,这种评价要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个学生,并及时针对学生个体在某一方面的行为给予正面的积极评价,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自己的进步;总结性评价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做一阶段性的总结评价,判断学生学习情况是否与学习目标相匹配,以便及时作出教学调整。

注重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的结合。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注重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的结合。

综合运用上述评价,意在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完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确保自主学习的效果

(一)分组学习法-交流中体验合作

合作意识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人在社会中不能绝对的独立,而是相互联系体,人的社交、工作、生活等都需要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基础上。合作意识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的一项目标要求,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的实现合作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分组教学法来施教。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激励,使学生形成组内、组间的交流与合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这种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角色互换法-掌握自学、沟通与表达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主讲者,经常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相应的要求直接传递给学生,但是教师是个体,在知识掌握、讲解方式等方面的维度相对单一,这也是传统教学的一个短板。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也就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即教师可以从讲台走下来,学生可以走上去。作为初三的学生,在阅读量、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进步,而且不同的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所处的角度也不同,学生走上去就可以把知识的维度由一元拓展至多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把握,更主要的是锻炼学生自学、沟通与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即角色互换法。

角色互换法的实施重点在于教师必须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查阅工具书、文献、网络资源等方式,获得任务答案,正式上课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讲解,同时允许同学进行提问交流,最后教师做一述评。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三)问题中心学习法--学会知识转移

解决问题,能力迁移是自主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目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运用问题中心学习法,就是要提炼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会如何找问题、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同时将这种能力迁移运用到其他知识层面,避免同学掌握知识而忽略能力,换掉课文就不懂如何应对问题的尴尬局面。在问题中心学习法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找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找问题的过程要寓教于乐,不能教师自己布置问题,而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去探求问题;分析问题要重在启发,帮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迁移知识重在应用,提高学生应知应会能力的素质,这也是学生在考试时灵活应对考题的关键。

通过这种学生自己找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渐帮助学生掌握作品的形式、写作方法以及作者如何表达情感等知识,并迁移到其他作品中,看一看学生掌握情况,再进一步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鉴赏作品的水平。

(四)情景体验法-学会培养兴趣

自主学习的关键激发点在于学生兴趣,一堂课如何更好的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快速引导学生走人课文,是教师备课和上课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其中运用情境体验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全国特级教师于漪认为语文教学要想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课的开始环节就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思想,牢牢地把学生吸引住,就好比音乐家唱歌开始定调子,开始的第一个音定准了,后面的唱歌就顺畅了。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就要很好地把情景体验自然地实施出来。

最终,素质教育倡导理念和新课改要求表明,自主学习是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重要指导纲要。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需要从实践中分析不足,把握经验,然后提炼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期待有更好的自主教学方法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冯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及改进方法[J]。教育科学,2013,(6)。

[2]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莹。浅谈中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

[4]靖亚丽。简谈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中旬,2014,(2)。

[5]胡德庆。浅谈初中语文学习自主、合作、探究方法的培养[J]。群文天地,2011,(16)。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篇2

摘要:

写语文论文,可以写也就就是说可以研究的东西很多,研究的题目也可大可小。大到研究语文教学的原则理论,小到研究一 篇课文甚至一句话、一个字词的读法教法。研究题目的大小,本身并不决定文章的优劣,大题目不见得好,小题目也不见得不好,关键在于自己的研究就是否有针对 性,分析就是否深入,总结出的规律就是否有指导意义。

从目前语文教学研究情况看,语文论文中针对教材和教法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的情况比较多,比如某一篇课文如何教,某一类课文如何教,识字课如何教,拼音课如何教,作文课如何教,看图学文课如何教……等等。有一些“传统课文”(中小学都有)人们研究了几十年,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教法。这一类的问题我们当然还可以再研究。因为教法本身就是一门富有活力的艺术,而不就是死板的模式。一个高水平的教师教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针对不同的学生,他的教法绝对不会就是一样的。因此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具体环境中可以有不同的教法。我们可以针对人们还没有注意到的具体环境、具体情况再进行研究,提出不同于别人的见解。

不过,如果我们研究的眼光只盯住教材中某一课、某一类课文、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这样就局限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不容易找到有突破性、创新性价值的研究题目,写出的语文论文就往往会缺乏新意,难得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们应该把视野再扩大一些,从传统研究中着重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拓展开去,寻找新的研究范围、研究题目的语文论文。比如说,我们写语文教学论文的思路可以向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个就是课程方面的语文论文,即对课程设置、课程性质目的、课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人们在基础教育即小学、中学阶段都要学语文课。解放前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解放以后叫“语文”。语文究竟就是一门什么样的课,为什么要学语文、教语文,怎样教、怎样学才算达到这门课的目的,这些问题虽然专家们已经谈论甚至争论得很多,但并不就是每一个教语文的人都了然于胸。吕叔湘先生说:“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就是什么。”语文教师每天教的“语文”究竟就是什么?这门课究竟应该让学生学些什么,学会什么?这样的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拿叶圣陶先生的观点来说,语文课的任务就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因为语文就是工具,就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县。语文课和语文老师要做的事情,就就是指导和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有的学生从小学读到中学毕业,发电报不会拟电报稿,十个字八个字可以说清楚的用了二三十个字还说不清楚,这就就是没掌握好这个人生日用的工具。从教的这一面检查,就就是语文课或语文老师还没有尽到职责。语文课既然就是“帮助”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如何“帮助”就大有文章可做。时代不同(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同以前就不同)、地域不同(比如大城市和小地方不同,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总体素质,经济文化环境等不同),教师“帮助”的方法就可以大有不同。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这个问题上比专家教授更有发言权,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东西来,充实甚至改写我们目前的语文课程教学法理论。

当然,涉及课程性质目的等方面的问题,就是比较大的问题,把语文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作为研究题目甚至语文教学论文的题目,往往不容易做好。不可能人人都来做这样的大题目。但就是,如果我们善于把自己研究的小题目与这些大问题联系起来,虽然就是微观的研究,但却包含宏观的思考,这样的研究,就可能站得高一些,分析问题说得透一些。

一个就是教语方面的语文论文,即对教师教育教学用语的研究。教语就是教师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工具。一方面,它自身有它的规律值得研究;另一方面,它作为讲授教材、体现教法的主要工具和载体,与教材教法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师范院校都开设有各科教学法课。除了讲授一些教学理论、课程性质等问题之外,着重研究的就是教材及相关的教法。所以,有的干脆叫“教材教法”课。这门课本应就是最具有针对性、最实用、最有可操作性的课,可惜它的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从师范院校毕业出来教书的老师,没有几个承认就是从这门课学会教法的。造成这种情况,原因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就是过去这门课往往脱离实际。

这些年来,人们日益注重到对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教学语言的研究。实践证明,离开了对教学语言的研究,教学法的研究就是难以深入的。现在国家教委已正式下达文件,把教师口语作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必修课列入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在语文教学研究中,过去对教材研究较多,对教法的研究要薄弱一些,而对“教语”,过去的研究很少涉及。在今后的语文教学研究中,必然会形成“教材。教法。教语”这样的新格局。其中“教语”的研究基本上就是刚开垦的生荒地,语文教师大可以把自己的眼光投向这片土地,搞出一些研究成果来。

教学语言的研究范围就是宽广的。比如:教学语言作为一种语体,它有什么特征?它与一般口语有什么不同?教师口语中课堂语言和课下语言有什么不同?中学阶段或小学阶段教师口语分别有什么共性特征?对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使用的教师口语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与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和心理因素等有什么关系?课堂教学中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交谈语等有什么特点?等等。结合地区特点,我们还可以研究对落后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教学时使用教师口语的具体情况,在双语教学情况下教师口语的使用情况,以及在落后地区如何提高教师自身口语水平等问题。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方面的时候,就会发现在很多问题上都大有文章可做,我们的研究就可以不步人后尘,不人云亦云,甚至可以发前人所未发,开拓新领域,发现新问题,总结新规律,提供新经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篇3

一、与作者产生共鸣

在新课改下,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对学习现代散文产生一定的兴趣,语文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散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散文的线索,并以饱满的热情去体会作者在文章中体现出的情感变化,对文章中比较有艺术感染力的段落进行重点感悟,以便更好地向学生展示文章的情感变化,促使学生也能够受到文章情感的感染。只有如此,教师的传递情感、教授知识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文章所表达的含义。另外,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促使学生的情感能够与文章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散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背影》这篇散文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深情的语调向学生讲述这篇散文的背景知识,以及这篇散文作者朱自清的重要事迹,以便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朱自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伟大人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会将自己真正融入到文章的情感中去,同时也会以最真挚的情感来阅读文章。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的浓浓父子情,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学习这篇散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散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也会使学生更加喜欢散文题材的文章。

二、重视情感体验

现代散文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文学体裁,这种题材的文章往往是为了体现作者的情感。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是家庭灾祸后一位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主要描写了父亲送儿子远行的场面,并着重描写了父亲给“我”买橘子这件小事,重点刻画了父亲让“我”流泪的画面。这几个场面的细致描写,假如读者是以冷眼旁观的态度进行阅读,则很难使读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在讲解这篇散文时,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情景,并进行换位思考,从而促使学生去感悟一位父亲送儿子远行时内心情感的变化,并体会那种充满希望却前途渺茫的复杂心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这篇散文的情感。当学生在散文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后,学生会与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在《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散文的前半部分主要是描写了忆花,在这一部分,作者回忆起了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并让学生能够由此体会到作者的深沉情感。而后半部分所描写的是紫藤萝瀑布,当作者发现紫藤萝后,其心灵被紫藤萝的勃勃生机所触动,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由深沉变得愉快,从而促使学生真生地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三、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现代散文是能够陶冶学生情操的美文,所以,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散文学习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并对文章进行细致揣摩,以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在现代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下对散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细致推敲,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变化,并确保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促使学生的自身情感能够与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特别是现代散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讲究策略和方法,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现代散文的阅读能力,也要重视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同时还要注重散文的教学方法。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教材内容,在散文学习中才能使其情感与文章情感产生共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提高,现代散文教学目标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推荐访问: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 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如何创新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问卷调查的目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与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与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技巧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